愛彌兒 讀書筆記
盧梭在《愛彌兒》開卷即寫道,“出自造物主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如果你想永遠按照正確的方向前進,你就要始終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大學網整理了愛彌兒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
愛彌兒 讀書筆記
盧梭在《愛彌爾》中主張兒童的教育應順應自然,以兒童為本位。他在《愛彌爾》中開宗明義地說,“一切出于自然的創造者皆好,一經人手卻變壞了。”盧梭認為教育遵循自然,順應孩子的天性,不要對孩子橫加干涉,把成人的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應該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而社會對孩子任何的干涉,都會使孩子覺得不自由,不平等,甚至產生罪惡;任何違背自然的教育方式,都會導致孩子的畸形發展,產生嚴重的后果。因此,盧梭極力主張:在兒童的理解力尚未發達之前,要讓兒童遠離社會,回歸自然,到自然環境中去看、去聽,不接受世俗的影響。
這些兒童教育觀,盡管歷經三個世紀的惡的歲月交替,時代變更,而在知識日趨進步,思想不斷更新的當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威力。經得起時代檢驗的才是真理,可見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觀有著驚人的超前意識和恒久內涵。他的教育思想與其的行為、性格,尤其與他的政治主張和哲學觀點有著密切的關系。他生性愛好自然,行為不拘,一生只受過兩年正規教育,但他善于學習,與一些社會名流交往,深受影響,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他主張人本主義,要減輕人類的不平等,只有回歸自然,服從自然的法則,脫離社會的約束。他教育遵循自然的著名思想,就是其社會政治和哲學觀點的具體體現。
孩子是有思想的,這點我們要時刻切記。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讓他們自由地奔跑在原野上,盡情地哭笑打鬧。回歸自然,讓孩子采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這樣培養出來的才是有靈性有個性的孩子。
盧梭認為,兒童并不是可以任意塑造和填充的容器,不是白板,而是有其固定法則的“自然的'存在”。因此他主張教育應遵循兒童的自然本性,按照兒童自然發展的程序分階段進行。而在他之前的英國大哲學家洛克曾主張,兒童就像一塊白板,教育者可以任憑自己的意愿采用任何方式去塑造兒童。在這種兒童觀下,教育就是重復訓練,兒童被當作一個容器,由成人隨意填充。這種兒童教育觀對教育的影響十分巨大。在當今學前教育實際中,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種影響。其實上述兒童教育誤區的例子也是洛克教育觀的流毒。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然教育觀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孩子的天賦,讓孩子的心貼近自然,讓孩子在自由的空氣中成長。
愛彌兒 讀書筆記
讀過了《愛彌兒》之后,我學到了很多很多,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我會一直跟隨著書中愛彌兒的成長經歷,他身上發生的一個又一個的有趣故事,不斷地聯想自己的未來教育之路。我本身很喜歡小朋友,也正是這個原因,讓我選了這個教育專業,看著愛彌兒的成長,我的腦海里面,仿佛在為日后如何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描畫著偉大的藍圖。當我看到盧梭先生在兒童教育上的獨特見解,我會感到很震撼,心中跳出一句:“這樣也行?”當我讀到那些與我自己有共鳴的觀點的時候,我就會感到一定的成功感,幻想著未來,幻想著自己能把孩子教育成才,從中得到無盡的喜悅與成功感。
讀過盧梭的名著后,理所當然的是,我對這名偉大的作家、思想家的認識也進一步加深。記得最初接觸他,是在高中的歷史課本,不過對他的描述也只是粗略地列出其作品名字、思想概況、對社會國家的重大貢獻等等。而且他是歷史書上眾多歷史偉人的一個,我只能很抽象地記憶著他,坦白說,我對他的認識不深,也沒有什么敬佩之情。不過在閱讀其作品之后,我對他的了解可以說是上了一個層次。他是不僅僅是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杰出的啟蒙思想家,他也是一名稱職的父親。
雖然愛彌兒是虛構出來的一個孩子,但是書中描寫其從出生、成長到結婚成家,從家庭走進社會受教育的全過程,他以愛彌兒的年齡層次作為劃分章節的依據。第一,初生到兩歲的嬰兒時期的教育,第二,兩歲至十二歲兒童的教育,第三,十二至十五歲兒童的教育,第四,十五歲至成年階段的教育,最后還有一部分是關于他對“女子教育”的看法。如此細致的分段分析,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并且配合生動有趣的日常生活故事,讓我對盧梭的兒童教育觀有了感性的認識。
盧梭先生在《愛彌兒》中,表現出的“自然教育論”,顧名思義,盧梭是推崇“教育遵循自然”的法則,在我的.理解中,可以具體從三個大方面去深入體會,它們分別是:第一,崇尚個性發展,因材施教。第二,重于示范,輕于懲罰。第三,注重實踐活動。
首先,盧梭特別強調,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環境和具體情況因人而異,絕對不可以千篇一律。盡管如此,盧梭的道德教育方法還是具有其鮮明特色,最突出的是順應自然和行為實踐。盧梭提出道德教育要“順應自然”,道德教育的程序要符合兒童成長的自然性,這體現在他的分期理論上:第一階段是兩歲以前的嬰兒,盧梭認為應著重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自然發展。第二階段是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他主張應該對他們進行感官教育,因為這一階段的兒童智力方面還處于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第三階段是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于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感官感受經驗,所以盧梭人為應對他們進行智育教育。第四階段是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他們開始進入社會,所以要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第五階段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發展,這是要對他們進行愛情教育。道德教育的內容要適應兒童情感和智力的發展水平;道德教育的目標要切合兒童的個性特點。因此,盧梭主張從嬰兒出生時起,伴隨他一生成長過程中都應得到自由,要排除各種外在的、強制的束縛,這樣才是合乎自然的,他極力主張“遵循自然,跟著它給你畫出的道路前進”。
其次,在書中,我們幾乎不能找到盧梭對孩子采取訓斥、責罰,這應該是他反對舊教育當中的“訓誡法”和“灌輸法”所造成的。他認為要通過道德習慣、道德情感和道德認識的途徑,重行為實踐而不尚空談,重示范引導而不尚訓斥,使學生在自然而然中養成道德行為,鞏固道德教育成果。
《愛彌兒》里有一個關于教育愛彌兒不要在玻璃窗邊打球的故事,這個故事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也讓我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當愛彌兒頑皮而不聽取家長的勸告,在玻璃窗旁邊嬉戲打球,他不小心把玻璃窗打破了。按照我們通常遇到的情況,家長大多數會訓斥我們,讓我們因為恐懼而感到羞愧,其實我們未必清楚自己做錯了什么,繼而,家長便會很快地幫我們把錯誤改正,把傷害缺陷彌補好,孩子往往對后果一無所知。然而,盧梭則選擇讓破的玻璃窗繼續放置在原位,不進行修補,讓愛彌兒自己去親身感受、深切體會做錯事,所要承受的后果,雖然他是被迫熬過寒冷的夜晚,不過這個經歷是可貴的,是讓他真真正正知道是與非、對與錯,一種責任感同時會生發出來。實實在在的感受與承擔,比接受訓斥好得多。最初接觸這種教育方法,我感覺有點極端、放任,不過深思之后就發現當中啟發性、實踐性是無比的重要。
再者,老師的示范、學生的實踐,也是盧梭多次強調的教育重點。我們不難發現,盧梭的道德教育方法中另一個方面是特別強調行為實踐。行為實踐既包括教育者的身體力行、示范引導,也包括受教育者的參與活動、實行踐履。盧梭在教育愛彌兒時就始終堅持這一條,他們共同到工廠學木匠,共同到農村學耕種,這種言傳身教、重于示范的教育方法,也使我眼前一亮,我們現在的教育就是缺乏這種以實踐活動為主的傳授方式,然而這種方式卻是最直觀、最高效的,盧梭提出的“遠離說教”和“讓孩子享受快樂和自由”無論在當時或是現今,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也許部分讀者會認為“自然教育論”有些部分過于偏激,而且也不是完全適合用于現在的孩子們,不過,這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精神則是經久不衰的,也是當今社會上仍然值得我們提倡的精神。“自然教育論”可算是《愛彌兒》中的靈魂,它把教育方法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愛彌兒 讀書筆記
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出生于瑞士日內瓦一個鐘表匠的家庭,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盧梭的教育論著《愛彌兒》影響深遠,其他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懺悔錄》等,都在社會上激起了巨大反響。
18世紀中葉,在法國興起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思想啟蒙教育運動,奏響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奏曲。在這一運動中,以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犾德羅和愛爾維修等為代表的啟蒙思想家,從不同的角度揭露并抨擊了封建制度和教會統治的黑暗,提倡以理性的思想取代迷信盲從,以編纂百科全書為武器,宣揚新知識、新思想,探索建立資本主義社會思想、方法和途徑,這種思想啟蒙運動為自然教育思想的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而盧梭的《愛彌兒》的問世,標志著自然教育思想的最終形成。
盧梭曾經當任過短暫的教師職務,這簡短的教育實踐引起了盧梭對教育問題的濃厚興趣,從此他觀察思考,遂于1762年完成了他構思20年、撰寫3年的教育名著《愛彌兒》。
盧梭認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須遵循自然,順應人的自然本性。他在《愛彌兒》開卷即寫道,“出自造物主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如果你想永遠按照正確的方向前進,你就要始終遵循大自然的指引。”在盧梭看來,人所受的教育,來源不外三種,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他認為順應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因為人最重要的自然權利就是自由。盧梭聲稱:“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夠得到的東西,只做他喜歡做的事情,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這個原理應用于兒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種教育原理。”因此,他要求要尊重兒童的自由,讓兒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動的可能和條件,并在教學過程中采取自然的、自由的教學方法以適應兒童的身心發育水平和個別差異。
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人性觀出發的。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之后,才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展過程的“自然教育”,以培養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新人”。
盧梭的《愛彌兒》共分五卷,他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在第一卷中,著重論述對兩歲以前的嬰兒如何進行體育教育,使兒童能自然發展。在第二卷中,他認為兩歲至十二歲的兒童在智力方面還處于睡眠時期,缺乏思維能力,因此主張對這一時期的兒童進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認為十二至十五歲的少年由于通過感官的感受,已經具有一些經驗,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認為十五至二十歲的青年開始進入社會,所以主要論述對他們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認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發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論述對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愛情教育。盧梭提出的按年齡特征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無疑是個重大的進步,它對后來資產階級教育學的發展,特別是對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可貴的啟示。
我認為盧梭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的教育對于現代社會的教育有一定的引導作用。現代社會對孩子總是喜歡進行超前教育,對兒童甚至進行“填鴨式”教育。如今的兒童,為了“打好升學的基礎”承受者沉重的知識學習的負擔,大量練習題鋪天蓋地地壓向他們。不少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風,除了超負荷地要孩子讀書、寫字、計算外,還要求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和假期的學習班,弄得孩子們沒有了自己得自由活動和愛好。這時的兒童心智還不是很健全,他們需要的是感官教育,多到大自然里去感悟人生的斑斕多彩,什么是美好的。
在《愛彌兒》中,盧梭闡明了對孩子進行自然教育的思想。盧梭的培養目標是自然的學生,從小鍛煉自己,沒有經常有助于人的習慣,更沒有炫耀自己的習慣,也不會炫耀自己的學問,應該根據所有同他有直接關系的事物進行判斷,考慮后果,分析道理。盧梭主張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和寬松的環境,在孩子出生以后不要用衣服裹緊他的身體不能動彈,孩子在母親肚子里的時候是無拘無束的,一出生就要受到束縛是令孩子很不舒服的,不要太擔心孩子會著涼,可以給他穿上寬松的衣服,讓他的手腳自由活動。同時他還要去孩子不要有一點小毛病就去看醫生,要讓孩子經常鍛煉,生病是慣出來的。這一點對中國的`家長具有提醒作用,由于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現在中國大多數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很多父母就視孩子為寶貝般呵護,孩子有一點小動靜就著急地像熱鍋上的螞蟻。為了避免孩子受傷或遭受挫折,就把自己的主觀意愿強加給孩子,沒有留給孩子思考的余地。中國的家長常把自己的孩子看作“長不大的孩子”,即使子女快要步入社會,也總是覺得孩子還處于需要被保護的孩提階段。孰知溫室里的花朵是永遠長不大的,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呢?
自然教育還體現在對待孩子犯錯誤的問題上要采用自然的懲罰,行動多于口訓。對于孩子的懲罰,要讓她明白不是家長、老師跟他作對,而是讓他體會到這是自然的懲罰,從心里接受、明白、理解那樣做是不對的,以后他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我覺得這對于我們現行學校教育中老師處理孩子犯錯誤的問題上是一個很好的借鑒。尤其是現行的小孩子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很多被溺愛、嬌慣著,在現今高度發達的社會,許多孩子都很早熟,比較叛逆,但依舊有著幼稚的心理,不害怕老師,甚至是故意和老師作對。在某些時候犯了錯誤,老師在教育時罵、打是絕對不允許和不合理的,變相的懲罰雖說是不對的,但都已經無法讓學生明白他的錯誤,對家長的教導也成了耳邊風,有時孩子明知家長和老師說的是對的,也會因為自己的叛逆情緒而抵觸它。這時候作為老師不妨多動動腦筋,用自然的懲罰讓學生親自體驗自己犯下的錯誤。我相信這樣他肯定會改正。當然老師和家長也要掌握好這個度。
盧梭的這個觀點常會讓我聯想到中學生的早戀的問題。中學生的早戀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孩子們沉醉于甜蜜的“愛情”中,家長和老師則為此苦惱不已怕心智還未成熟的孩子未了所謂的愛情耽誤了學習,學習會一落千丈,作為大學生的我們現在回過頭想其實家長和老師的擔心是不無道理的。“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中學生在中學時代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看來是很“官方”的話,可是的確是一句金玉良言,只是中學時代的我們不能很明白。這時即使家長和老師的勸諫或批評再多,孩子們是聽不進去的。這時我認為可以向盧梭說的那樣,可以先放手,讓一兩次考試的失敗、挫敗使孩子領悟什么是最重要的。家長和老師只要做監督者,適時地給予幫助就好了,這樣孩子會更體悟家長和老師的良苦用心。
盧梭在文中寫道“我認為一個孩子的教師應該是年輕的,而且,一個聰慧的人能夠多么年輕就多么年輕。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他本人就是一個孩子,希望他能成為他的學生的伙伴,在分享他的歡樂的過程中贏得他的信任。”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作為老師,無論在什么年齡階段,雖然外表不再年輕,但在對待孩子的時候就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這樣才能走近孩子,從他們的心理出發,從而更有助于他們的學習。一個專制的老師是無論如何也教不好他的學生的。同時作為年輕的教師要擁有廣博的知識,這就要求我們也要不斷地學習,做一個真正稱職的老師。在保持年輕的心態,和孩子們在一起的過程中,身為教師的我們也能學到很多東西,懂得純真的寶貴。
身為未來的人民教師,我深知自己肩上的重責。對于《愛彌兒》,由于時間關系,有些章節我看得比較粗超,但是我著重看了一、二兩章,這兩章讓我深深體會到做一名合格的教師是多么不容易。荀子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想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要教育學生書本知識,基本的道德行為準則,更重要的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他們的心理年齡,用恰當的方式來教育他們。《愛彌兒》時時提醒我要注意的是,我從事的是一份高尚的職業,要以更高的要求來要求自己!
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要求擺脫封建教育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摧殘和束縛,要求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反映了資產階級對教育的合理要求。因此,盡管其中有一些偏激與片面的地方,但在抨擊傳統封建教育的斗爭中,發揮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愛彌兒 讀書筆記]
【愛彌兒 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愛彌兒優秀讀書筆記10-09
《愛彌兒》讀書筆記2000字10-15
愛彌兒讀書筆記(精選13篇)08-13
愛彌兒第二卷讀書筆記(通用15篇)10-28
《愛彌兒》讀后感1200字05-16
愛彌兒讀后感1000字05-22
愛彌兒讀后感2000字10-02
愛彌兒讀后感1500字09-04
愛彌兒讀后感2000字09-18
愛彌兒讀后感3000字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