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古代散文備考要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題。
民無廉恥,不可治也,非修禮義,廉恥不立。民不知禮義,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廢丑,不向禮義。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法能殺不孝者,而不能使人為孔、曾之行;法能刑竊盜者,而不能使人為伯夷之廉?鬃拥茏悠呤,養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還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膚,镵1皮革,被創流血,至難也,然越人為之以求榮也。圣王在上,明好惡以示之,經誹譽以導之,親賢而進之,賤不肖而退之,無被創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顯之名,民孰不從?
古者法設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維時,庶績咸熙2,禮義修而任賢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處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輕,則上唱而民和,上動而下隨,四海之內,一心同歸,背貪鄙而向仁義。其于化民也,若風之搖草木,無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臨3賢,雖嚴刑罰,民弗從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強也。故圣主舉賢以立功,不肖主舉其所與同。文王舉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舉賢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滅,秦任李斯、趙高而亡,此舉所與同。故觀其所舉而治亂可見也,察其黨與而賢不肖可論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訓》)
注釋:
1.镵(chán):刺、刻。 2.熙:光明、興盛。 3.臨:統管、治理。
。}略)
讀完此文,可能會有一些同學感到不適應。為什么呢?因為以往高考選材大多以史傳文為主:什么人?什么事?人物之間什么關系?幾件事表現某人什么思想品質?語脈清晰,易于把握。然而從近四年全國各地文言文選材看,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唐宋的散文陸續出現,散文較之紀傳類文本有一定的閱讀難度。但同學們不必驚慌,不論什么樣的閱讀文本,考查的內容都是以“考試大綱”為準的,也就是平常我們經常練習的內容。明確這一點,也就是掃清之前給自己設置的心理障礙。
說實話,這段文字難點較多。比如,“非崇善廢丑,不向禮義。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死不還踵”“經誹譽以導之”“百工維時,庶績咸熙,禮義修而任賢德也”是什么意思?“善”“向”“踵”“經”又做何解?“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兩句間是什么關系?“非崇善廢丑,不向禮義”“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教之所成也”“非可刑而不刑也”分別省略了什么成分?“以”“而”“之”“為”等虛詞的用法如何?解決這些難題,離不開文言文實詞、虛詞、常用句式及文化常識等知識。如若掌握了這些的知識,就能很快把握文章的內容。
誦讀文段,不難發現,本文論述了“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的道理,強調了禮義教化的作用,闡明了德與法的關系。
弄懂了文章的大意,難句難詞基本上就迎刃而解了!胺浅缟茝U丑,不向禮義。無法不可以為治也,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意思為“不崇尚美好,廢棄丑陋,那么百姓不會向往禮義。沒有法律,就不能夠進行治理,不懂得禮義,就不能夠推行法律”。“死不還踵”,意思為“至死不退縮”;“經誹譽以導之”,意思為“區分毀譽來引導他們”;“百工維時,庶績咸熙,禮義修而任賢德也”意思為“百官都能干好自己的事情,各方面的功績光明顯赫,這是修治禮義而任用賢人的結果”!吧啤薄跋颉薄磅唷薄敖洝狈謩e解釋為“美好”“向往”“退縮”“區分”。掃除了閱讀上的文字障礙,再回首看第8題的句式,B項為正確選項。兩分句之間是遞進關系,不是因果關系,應該用“而”。其它三項補充的內容都是正確的。前3個題弄明白了,后2個題就迎刃而解了。
同學們若想在高三一年的時間里切切實實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讀懂一篇陌生的古代散文,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無外乎要掌握一定數量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文化常識等。中學階段,要求學生掌握常見的實詞150個左右;虛詞18個;古漢語句式4種(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成分省略句)。需要說明的是在復習過程中,切記不要孤立的機械地記憶這些知識,而是要在具體的篇章中掌握。
【高考古代散文備考要點】相關文章:
關于語文高考的備考要點11-14
高考各科備考復習要點10-19
高考:備考要訣11-20
高考數學復習要點10-21
古代科舉就是今天的高考08-12
高考古代文化常識07-27
高考英語備考方法08-24
高考語文備考攻略09-23
高考數學備考建議08-05
高考語文備考攻略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