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身在何方,流浪還是尋找希望,我想你也會渴望回到最初的方向……”聽著歌聲中淡淡的思念,不禁想起了故鄉。
記憶中的故鄉很是平凡,了無生趣,令我很是失望,它沒有氣勢磅礴的萬里長江;沒有波瀾壯闊的碧海藍天;也沒有“風吹草低見牛羊”蒼茫草原,只是勉強有些南方的清新。所以我認為我并不太在意故鄉,并且早早地逃離了它,除了寒暑假外極少回去,故鄉遠沒有古今中外文人贊頌的那般好,可也好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中秋之夜,仰望夜空尋覓那掩藏在層層烏云中的明月,一股思鄉之情竟油然而生。在這憑月思鄉的節日里,那些記憶深處,以為被遺忘的人和事都紛紛涌現出來,深刻而清晰。
我不會忘記那歷經百年滄桑屹立不倒的小鐘樓和太婆慈祥的笑容。小鐘樓是土砌的,外層用白石灰圖成,有兩層樓高,二樓正外墻有一個簡陋的鐘,黑色顏料畫成的鐘面,細鐵制成的時針,因為年代久遠,鐘面模糊不堪,時針銹跡斑斑,早已經無用了,只能淪為擺設。樓內一層有一個小花園,一個較大的會客廳,三個居室;二樓現在作為儲物室,以前是什么便不得而知了。樓內的橫梁,柱子都是木制的,還雕著各種花紋,兩邊穿山游廊廂房,雕著各色鵡畫眉等雀兒,很是富麗堂皇。太婆生前就住在這小鐘樓里,我也常常訪問這兒,或觀賞雕梁畫棟;或與幾個小伙伴在小花園里捉迷藏,采花,捉蛐蛐;或纏著太婆講一些老掉牙的故事……玩累了,就美美得吃著太婆準備的糖水,糕點,然后太婆笑著看著我被出來找孩子的媽媽領回家。我的童年便是在太婆小鐘樓中流逝。后來,我外出求學,便極少踏入小鐘樓,再后來,太婆在小鐘樓中永遠沉睡,小鐘樓便被我遺棄在記憶中。
我永遠忘不了故鄉那淳樸善良的村民。記得五六歲時,我去小伙伴家玩,到了夕陽西下,才想到回家,可伙伴已經在吃晚飯,不好意思打擾他,只好自己回家。也許是太過年幼,也許是因為故鄉小路太過多了,橫七豎八,彎彎道道,我竟然在土生土長的地方迷路了。看著眼前似曾相識的小道,房屋,我努力地回想來時的路,順著模糊的記憶東拐拐西拐拐,卻越來越亂,面前的景色越來越陌生,我不知走了多久,雙腳像灌了鉛似的,一動就酸疼不已,終于,我腦袋里那根名為忍耐的弦斷了,想著今天的悲慘遭遇,不禁大哭起來。或許是聲音太大了,驚動了周圍的村民,一個步履蹣跚的老婆婆慢慢挪動到我跟前,和藹可親的向我詢問緣由,然后再問我親人的名字,拖著年邁的身體,帶我回了家。我當時還覺得特別感激,可那黃昏中一老一少的尋家圖卻在時間的流逝中逐漸模糊,直至消失不見。
記憶慢慢回籠,這思想愁緒彌漫在心上,讓我不得不承認,我愛戀它,思念它,我的家鄉,我的根。
“墨爾本雖然晴朗,晴朗的不可想象,天堂比不過我家鄉……”是啊最美不過我故鄉。
[以鄉思為題目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