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美術教育實踐論文
教育科研是一種相當復雜的思維活動,并且又需要把其科研成果描述出來讓別人了解。那么,有關小學美術的教育論文是怎么樣的呢?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潛移默化,營造“美”的教育氛圍
1.提供欣賞平臺
借助學校網站、教師博客、《雨竹》校刊等平臺開辟名家名畫作品賞析欄目。比如齊白石的《蝦》系列賞析、徐悲鴻的《奔馬圖》賞析、凡高的《向日葵》系列等,讓學生從小接觸經典的藝術作品,引導他們認識名家美術作品的多元性,學會寬容和尊重大師的作品,與大師直接對話,并且撰寫欣賞心得,以幫助他們在童年時代就獲得較高的藝術發展起點。
2.加大宣傳力度
在學校宣傳窗、海報欄、美術教室等場所定期舉辦學生優秀美術作品展以及學生個人畫展,張貼學生創作的能夠體現兒童天性、天真樸拙的優秀美術作品,如書法、國畫、剪紙、青花、線描等一系列作品,這一舉措能拉近孩子的心理距離,更易被孩子們接受。今后筆者還準備將一些優秀的國內外名家名作引入學校公共空間,為本校學生努力打造更完整的藝術欣賞氛圍。
3.相關活動配合
因本校的校園文化理念是“詩意雅韻”,每年借助校園藝術節這一契機,定期開展全校性的詩配畫比賽,由學生自選一首喜歡的古詩,以硬筆書法的形式書寫之后,配上與詩歌意境相符合的畫面,以此表達學生的審美感受。這一舉措具有一定的跨學科色彩,實現了抽象的文字思維與美術的形象思維之間的聯系與互換。除定期開展詩配畫比賽,近年來圍繞學校民樂特色,開展“樂之繪”美術比賽,也是全校學生共同參與的一項大型活動,學生的繪畫能力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4.豐富學校圖書館美術藏書
筆者學校有個南京市級的示范圖書館,有兩萬冊的藏書,其中就包括一定數量的美術類讀物,給愛好美術的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擴大美術閱讀視野的好機會。
5.家校聯手
另外,利用家校平臺,號召家長在家中給孩子創設一定的藝術氛圍,使孩子耳濡目染,快速提升其審美品位。
二、凸顯主體,鼓勵學生“美”的學習
1.合理利用美術學習單
在過去的美術欣賞教學中,筆者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就是過分重視了教師的分析與講評,而忽視了學生對于美術作品的自主理解。或者就是簡單問問學生,你覺得這幅畫怎么樣?那么,學生大多數情況下回答的可能就是“我覺得很好、很漂亮”這樣很空洞的一些評論。一些經典的美術作品所蘊藏的內涵和意境,可能不是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所能完全洞悉的,而教師所秉承的又可能是成人化的視角,這就造成了教與學的斷裂。因此,筆者開展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嘗試,根據上課內容,設計了相關問題,編制成美術學習單,學生回家后,在家長幫助下上網檢索相關資料,或者去查找搜集相關的實物,再結合自己的審美感受填寫相關問題,由此獲得對于欣賞主題的感性認識和初步的理性判斷。
2.“我當小老師”
“我當小老師”即學生評畫環節,具體的做法是,展示欣賞對象后,要求學生根據先前閱讀的資料,大致描述自己的欣賞感受,然后由教師引導學生走上講臺,拿起教棒擔當小老師,從相對專業的角度進行稍具深度的分析,如色彩、線條、情緒、內容等。這一方法還能夠讓學生展現自己的欣賞水平,形成熱烈活潑的課堂環境。
3.同伴互助
在筆者的課堂里,對全班學生進行“七彩虹”的分組,每一組代表彩虹上的一種色彩。人員的組合上也是由繪畫能手領銜,搭配能力層次高低不同的學生,互幫互助,尤其在進行集體畫創作或是手工制作時,學生們長期的合作訓練,能讓每一個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任務,深知自己是彩虹橋上不可或缺的顏色,從而得到樂趣和歸屬感,身心同時得到愉悅,得到美的熏陶。
三、拓寬視野,挖掘“美”的社會資源
美術教學不應該只在教室里開展,教師無論是有意識地組織開展教學,還是鼓勵學生通過課外時間請家長協助共同開展,課外美術活動都是美術教學重要的補充和延伸,是非常必要的。
1.積極挖掘本土資源
合理借助利用本土優質文化資源,實地觀察欣賞,感受藝術和生活的聯系,激發保護與創新精神。如棲霞寺石窟文化、南朝石刻、燕子磯公園、城南老建筑群等,并將這些素材穿插在校本教材中,成為書本知識的有益補充,增添教材的本土性、地方性。對于本土的文化資源,如果光讓學生從網絡或書籍上查找圖片,還是會顯得有些距離感,所以讓孩子們去實地游覽和觀察,現場震撼力很強。筆者曾帶著學生組成“我身邊的南朝石刻”尋訪小組,去尋訪棲霞區內的南朝石刻,讓孩子們現場感受經歷了1500多年風雨的南朝蕭秀、蕭恢墓石刻,孩子們顯得十分好奇和激動。他們想象中的石刻應該是非常華美的,但是現場很樸素,甚至顯得有點殘缺破敗,雖然帶給他們些許失望,但是他們很快就被石辟邪、石碑的雄壯所打動,仔細研究上面的花紋,并且在本子上臨摹下來石獸、石碑的樣子,回校后還寫了尋訪日記,身臨其境的體驗大大強化了他們的審美感受,欣賞能力也得到了較好的鍛煉。
2.參觀博物館、美術館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具有多個豐富底蘊的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名人舊居等,這些場館中的美術教學資源,有的可以直接拿來用,有的可以通過教學讓學生簡潔地體驗與感受,還有的可以與美術知識融合,形成新的綜合知識,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感官認知,也在與藝術品近距離的接觸中感悟了美的力量,從而獲得審美能力的提升。
3.感受四季變化
在美術學習中,能夠逐步建立或者基本具備藝術感覺的兒童,不僅僅是研究眼睛看到、耳朵聽到、身心感受到季節的變化,而且是領悟到了季節變化帶來的不同感受。更重要的是,四季更替的變化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具備一種與眾不同的眼光和思維。假如小學生能夠在看似平常的景致里捕捉到細小的事情,而且這些現象讓人能夠注意到它,它帶來的刺激就會長驅直入地進入小學生的意識。筆者曾經帶領學生在校園里同一處地點“曲荷滴翠”處觀察景色,四季的變化使得景物在造型、色彩上產生變化,孩子們通過觀察寫生,在這種記錄中再現了真實,又藝術化地升華了真實。創造四季美景的經歷讓學生們提升了敏銳的感知美的能力,也培養了其表現美的技巧。
四、加強實踐,提高教師“美”的素養
多年的美術教學實踐經歷,筆者深有體會,若讓美術課上升到更高的層次,讓美的元素無處不在,教師應不斷地提升自身對文化、藝術的修養,及對文化、藝術的理解與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備好、上好一節充滿文化氣息的美術課。美術文化的傳承,審美素養的浸潤,需要美術教師在教學設計前對教學主題的背景材料進行比較充分的了解,需要美術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結構化的組織。也就是說,美術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朝著什么方向走,建立在教師課前對所教內容首先要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因此,有備無患,活學活用,學生才會從內心愛上美術課,從而積極主動地去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小學美術教育實踐論文]
【小學美術教育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美術教育社會實踐報告08-23
小學美術教育隨筆04-27
美術教育專業碩士論文開題報告08-21
暑假實踐報告論文09-03
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美術教育調查08-29
美術教育社會實踐報告范文10-05
美術教育專業方向碩士論文開題報告08-21
社會實踐報告論文精選08-05
社會實踐論文09-06
社會實踐的論文怎么寫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