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精選21篇)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教學反思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1
我班的教室在3樓,每次小朋友排隊下樓梯時,都會手扶著幼兒扶手。由于扶手是沿著樓梯的走向加設的,扶手會由上而下越來越貼近樓梯臺階。所以孩子們就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走一段樓梯的最后幾階時如果手不離開扶手的話,身體就必須彎下來或蹲下來,看上去就像人變矮了;而轉到下一段樓梯后,站直身體就能扶到扶手了,看上去就像人又長高了。孩子們對這個游戲樂此不疲,覺得自己仿佛是個魔術師。為了提高幼兒對高矮的興趣,將這一現象從生活中的偶發情況轉化提煉為數學知識,我先在區域活動中投放有關比高矮的瓶娃娃材料,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高矮。幼兒在探索感知一段時間后,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不會正確使用比較高矮的方法,對必須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較還不甚理解,對兩個物體高矮差別不顯著的比較易出錯等等,有部分幼兒使用“高”、“矮”的詞不當,把“矮”講成“低”等等。于是,我設計安排了數學活動《比高矮》。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學著比較高矮和一樣高;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語詞,并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對關系;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活動難點是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將高矮差別不顯著的物體進行正確排序。
在活動開始時,我選擇兩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孩子從小鈴下走過,通過一位幼兒走過小鈴沒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兒碰到了小鈴發出聲響這一直觀現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引出高矮;然后通過兩兩比較高矮得出比較的正確方法,即站在一個水平線上直立比較;最后,通過圖片比較印證上一步得出的結論。
我認為本次活動設計比較好的是在幼兒分組操作時,第一組:兩兩比較,分出高矮。第二組: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體。
第三組:按高矮排序。第四組:目測物體高矮。這樣操作的目的性比較明確,層次清晰,由易到難的讓幼兒能根據自身情況多層次的選擇操作。最后,我通過游戲《找朋友比高矮》讓幼兒理解物體高或矮的相當性。
活動結束后,我認為幼兒都能正確分辨物體的高矮;能找出一組物體中最高和最矮的物體;能將物體按高矮排序;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詞語。但我在活動設計上沒有突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雖然也有要求幼兒兩兩比較、感知高矮。可由于要求幼兒站在地上比較,沒有為他們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比較的機會,僅僅通過教師小結性的語言將概念灌輸給幼兒,反而使幼兒對于物體比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線上直立進行的概念理解不深。雖然在設計時希望通過下一步圖片比較來印證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圖片比較得不到預期的效果。
通過上課、反思,我覺得應該調整課的流程,增設材料。如:在幼兒兩兩比較高矮時為幼兒提供一些大型積木、椅子等,讓幼兒有機會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較,能自己尋找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同時將高矮的相對性引出,做到不人為割裂課的層次,使層次與層次之間過渡自然。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2
今天是我們玩區域的日子了。早早地上完了課,請孩子們安靜地坐在我旁的邊,分配起了區域。區域是輪流的,所以每個孩子都可以玩到不同的。男孩子特別喜歡玩建筑區,但是也是因為他們特別調皮,再玩的時候總會發生一些爭執。于是在玩之前,我們做了勾勾手指頭的保證的,誰一犯錯,就會被取消資格,黃牌罰下場。他們的.再三要求和保證,我心軟了。話音剛落,他們幾個高興地朝著建筑區走去,玩了起來。我坐在美工區的一角,觀察著他們這幾個孩子。他們是我們班里很活躍的孩子,有時活躍的只要一看見人就容易興奮起來。 果然,不出所料沒過一會兒,他們就為了一塊積木爭吵起來了終于,嘟嘟他開口了:“阮老師說過《孔融讓梨》記得嗎?告訴我們要謙讓,并且剛開始在玩之前,我們都答應老師的要好好玩,可是……說著說著,他們不再為一塊積木爭吵了又恢復到了平靜。
玩區域其實是給孩子創設一個特定的環境,讓他們身入其中去。進入這個環境中,需要接觸伙伴,這就是合作游戲 。可是如何讓他們學會玩,快樂地玩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在一個小小的建筑區中,難免會出現爭搶積木的現象,并且它很普遍。即使在開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嚀萬囑咐不可以爭吵什么的,孩子畢竟是孩子,玩起來什么都忘了,這就是孩子的天性。作為老師的我們總是幫著孩子去解決問題,可是不曾想過這樣的方式對嗎?也許孩子也會有自己處理的辦法,雖然不怎么周到,但在合作游戲中,讓同伴折服的就是好辦法。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3
今天的健康活動是《陽臺上的安全》,在這個活動中和孩子探討了一些關于陽臺上安全的知識。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對于這些自我保護意識還是很強的。對這個話題也比較感興趣于是我讓孩子們自由發言,這樣反而吊起了他們發言的欲望,開始一一舉起手來要講述自己的意見。在問到:一個人在陽臺上,而陽臺門被風關上了,家里又沒有人你會怎么辦?這時榆濠高高的舉起手滔滔不絕的說起了自己的經歷,他說:以前我跟我媽媽回家睡覺,但當我醒來時發現媽媽不在家了,找了好久都沒找到,而且門也都關好了,我實在沒辦法就從陽臺上跳了下來。最后出了好多血送去了醫院。于是我問道:“那你現在遇到了這樣的事會怎么做呢?”他大聲的`說:“我會打電話給媽媽,不會像以前那樣了。”我聽了,贊揚道:“恩!真好,榆濠長大了知道遇到事情要用對的方法來解決了,真棒!。”
接著我給小朋友看了觀看圖片,討論在陽臺上哪些行為是對的,哪些是錯誤的。圖片一:小朋友在陽臺上看書、折紙。圖片二:小朋友在陽臺上鍛煉身體。圖片三:一幼兒將頭和身體伸向陽臺外喊樓下的小朋友。圖片四:一幼兒往陽臺外拋東西。片段五:一幼兒將身體伸向陽臺外拿手帕。 孩子們討論得很激烈,孩子們各自都發表了自己對圖片上小朋友的行為的看法。同時我也做了一些小結:教師小結:第一:在陽臺上取曬在衣架上的東西時,不能將身子探出護欄,這很危險,應該用衣鉤將衣物鉤到可以拿到的地方再取回;或是讓大人幫助。第二:不能往陽臺外扔東西,會砸傷他人。第三:如果遇到陽臺上的門被吹上,應向屋里的大人求救,請他們幫忙。“那除了這些事不能做,在陽臺上還有哪些危險的事情不能做?”在家中,家長也應該經常提醒幼兒在陽臺上注意安全,及時阻止危險行為,增強安全意識。當討論即將結束時,我突然想起一則新聞:一個小朋友在家看電視,看著電視里的人物都會飛,于是自己就跑到了陽臺上學著電視里的模樣“飛”下來,結果摔斷了腿。一說完,我就聽到孩子們在說著這個孩子的不是,以哲站起來說:“他真傻,電視里的又不是真的。”想想又說:“我們又飛不起來的。”接著陸陸續續的都舉起手……看來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是很豐富的。
今天的這個活動,一直以討論的方式進行著,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各各都積極的發表自己的意見,也把自己遇到的事情拿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分享,氣氛非常的好。我想以后對于這樣的健康活動是否可以一直用討論式進行呢?或許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暢所欲言,大膽講述很有幫助。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4
周四是我們班的清潔日。早餐后,值日生開始整理擦拭各自的工作柜。琪琪在整理數學區時突然報告說:“王老師,咱們加法盒的木樁少了兩個!”晨晨趕緊插嘴說:“昨天下午我看見彤彤玩這個了。”帥帥說:“肯定是他拿走了。”旁邊的小朋友也紛紛點頭:“對,肯定是彤彤拿走了!”我問:“你們看見了嗎?”“沒有,但肯定是他,他上次就拿了笑笑的一支筆。”
于是,我把正在看書的彤彤叫過來,問:“是不是你拿了咱們加法盒的木樁?”他一臉的差異:“沒有呀!是不是誰工作完放錯地方了?我找找!”說著便放下書去找。只見他把數學區工作柜上的所有材料都細細查看了一遍,然后一邊咕噥著“跑哪兒去了”,一邊趴在地板上查看柜子的下邊,接著拿了一根最長的木棒從柜子底下掏出了小小的木樁,笑著對我說:“王老師,我找到了!”看著被同伴誤解、被老師作為“嫌疑人”的彤彤一臉的燦爛,我的心瞬間被刺痛了。
彤彤是一個活潑開朗、熱心大度、智商超高而又調皮搗蛋的孩子。調皮搗蛋經常遮蓋了他的閃光點而帶來好多小麻煩,不時會有小朋友來告狀,“老師,彤彤又動我的頭發了!”“彤彤把我的積木推倒了!”不斷的負面信息積累起來,彤彤就成了班級破壞分子的代名詞,孩子們一碰到負面的事情,也經常不假思索地歸罪于彤彤。
可這些并沒有淹沒彤彤的熱情、陽光,他一邊承受著來自集體的負面評價,一邊持續散發著極大的熱情。我深深地陷入自責:我是否只關注了優秀孩子的好?對于調皮搗蛋鬼的行為我能以寬容的`態度接納多少?閃光點我又能看見多少?肯定多少?對于孩子們對彤彤的負面印象,我是否也在內心深處為他貼上了負面的標簽,并通過不經意的言談舉止影響著集體對他的評價?小小的彤彤可以頂著壓力燦爛多久?有一天是否他也會因為大家的評價黯淡了情緒,挫傷了自尊,開始排斥集體、厭惡幼兒園,甚至影響孩子未來的人生?
謝謝孩子一如既往的燦爛和熱情!我要給“調皮搗蛋鬼”正名。
區域活動結束了,孩子們帶著自己的作品陸續過來進行展示討論。我展示了彤彤的作品,“孩子們,我們先來欣賞一下這幅作品!誰愿意來分享自己的想法?”“這幅作品上的樹畫得很高大!”峻誠說。博博說:“我喜歡他流暢的線條,很棒!”峻誠緊接著說:“我覺得這個小朋友涂的樹冠真漂亮,他畫的時候一定很認真。”我說:“是啊!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真的很認真,不慌不忙,我們一起為認真做事情的他鼓掌加油吧!孩子們,你們猜猜這幅畫的主人是誰呢?”只見彤彤迫不及待地舉著手大聲說:“是我,我的作品!”我請彤彤分享他的感受,他看著我的眼睛說:“王老師,我開心得都快流眼淚了。”我抱著他開心地說:“對!這是激動的眼淚、開心的眼淚!孩子們,讓我們再一次把熱烈的掌聲送給認真做事、也會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彤彤吧!”孩子們紛紛為彤彤豎起了大拇指!彤彤竟一反常態地不好意思起來。
一句“我開心得都快流眼淚了”再一次讓我深深地反思:一個表面熱情燦爛、沒心沒肺的孩子原來這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一個正面評價!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慶幸自己的頓悟,慶幸自己有了為“調皮搗蛋鬼”正名的意識,也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通過各種方式讓孩子們學習客觀地接納不一樣的同伴,學習客觀地評價多元的同伴!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5
在上次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活動中,我有幸聽了語言學科組的4節課,這4節課都是依托繪本來進行教學研究的。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將教學游戲化,注重游戲與課堂的有效整合,孩子們在課堂上能主動地學,快樂的學。教師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想說、敢說、愿意說”的氛圍。課堂活動中加上形象生動的電化功能,使得教師的身體語言得到充分的發揮,也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讓教學活動更添精彩。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萬紅幼兒園高俊老師的小班語言《大紙箱》:活動一開始,教師帶著幼兒在《郊游》的優美音樂中入場,走著走著發現了一個大紙箱,教師用神秘的口吻說:“咦,這是什么?”。幼兒:大紙箱。師:看看大紙箱里有什么?這時孩子們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老師激發出來了。老師說:我們來摸一摸。奧,是一本書,你們看看書的封面上有什么?(大紙箱),大紙箱像什么呀?這時教師播放PPT,PPT上的大紙箱變成了大房子,從大房子子里跳出了一個娃娃和小兔子玩得很開心。幼兒連忙驚呼:箱子里有一個寶寶跳出來了耶!高興地叫起來了,課堂氣氛頓時變得很活躍。老師及時地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教師問:大房子上有什么?(小窗戶)我們用手搭窗子,你看到了什么?(教師為下面幼兒閱讀繪本作好了鋪墊)。大紙箱還有許多的秘密,它就藏在我們寶寶椅子后面的書袋里的書里,輕輕地拿出來看一看。幼兒自主閱讀,輕聲交流……教師:我們看到了許多的大紙箱變的東西。請你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這時幼兒就暢所欲言了。有的說:我看到大紙箱變成了飛機,教師:那請你學一學。但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的緣故動作做不到位,教師就及時地引導。教師:飛機的翅膀是打開的,我們的小手放在哪里呢?幼兒在教師的啟發下,茅塞(SE)頓開,小手放在了紙箱的兩邊。這樣飛機的動作就做出來了。還有幼兒說:紙箱變成了餐廳,教師就高興地說:今天我請客,請你們免費吃大餐,說說你想吃什么?幼兒聽老師說可以吃免費大餐可開心了,紛紛說出自己喜歡的食品:肯德基。麥當勞、漢堡包、比薩餅、冰淇淋等等。這個環節教師是很好地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同時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接下去是完整地閱讀繪本。教師:書中的寶寶真能干,把大紙箱變成了這么多好玩的東西,你們喜歡這本書嗎?讓我們一起再看一看這個有趣的故事《大紙箱》,教師帶領幼兒再一次完整地閱讀故事內容。
第四個環節是自由想象,快樂體驗。
教師:大紙箱真有趣,你們想玩嗎?我們一起去玩一玩吧。這一環節,就是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把紙箱變成自己喜歡的玩具,孩子們都玩得很開心,忙的不亦樂乎。過了一會PPT上播放下雨的畫面。教師:哎呀,下雨啦!怎么辦?孩子們一下子就把大紙箱變成了雨傘。打著雨傘回家嘍!(幼兒自然地退場了)整個活動,教師和藹可親,幼兒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在玩中學,在玩中探索。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6
中產階級講述活動“我對食物不挑剔”;
在本次活動中,我設計了“我對食物不挑剔”的中產階級講述活動,活動目標為三點:
1、引導孩子了解常見食物,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2、幫助孩子們談論中心話題。
3、積極參與游戲活動。
在設計方案時,我根據自己班級的生活特點提出了活動中需要完成的`目標。孩子們為什么要挑食,如何改掉這個壞習慣?我根據活動中的情況對提出的問題進行以下思考。
在活動開始時,我預設的信息是讓孩子們招待客人,并知道客人想要什么食物。
然后通過游戲活動,孩子們可以加深對常見食物名稱和營養價值的理解。(曲老師,教案網來源)由于時間的問題,老師不能讓每個孩子都講,所以我設計了這個免費講的環節。讓孩子們與伴侶自由交流,吃他們喜歡的食物。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參觀了廚房,非常積極地參加了活動。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7
前些日子,我教孩子們畫大頭像,開始我很擔心他們畫不好。我既想讓他們用鉛筆先畫,又覺得鉛筆畫不好,擦來擦去失去了本真的色彩。于是我就讓幼兒直接用黑筆畫。
我先給幼兒講解如何畫大頭像,讓幼兒不斷的觀察人物的形象特征,并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當我開始讓幼兒在紙上畫的時候,我看了每一個小朋友的作品,讓我非常的驚訝,他們畫的人物居然基本上都是一個模樣,全是扎的馬尾辮子的小姑娘。我突然意識到,孩子的思想已經被老師禁錮了,產生了一定的固定式。都是圓腦袋,圓眼睛,長頭發……我讓幼兒停止了繪畫,繼續給幼兒看一些特別的案例,觀察每一個人物的形象特征,讓幼兒了解到每一個人物有不同的特征,并不一定腦袋都是圓的,有的可能是橢圓的,有的可能像一個三角形,什么樣的形狀都有可能,讓幼兒的思維不斷地開拓。眼睛也有各種各樣的,有睜眼的,閉眼的,有大眼睛,小眼睛,而且各種形狀都有。于是我又讓幼兒重新繪畫。
這時我終于看到了我想要的效果。有的小朋友畫了一個正方形的腦袋,梯形的身子。而有的幼兒在畫的時候,由于帶筆還不能像大人一樣流暢,畫出的腦袋有點歪歪扭扭,而眼睛又放的位置并不是恰當的位置,我剛想制止,突然意識到這樣的作品或許真的會與眾不同。當孩子把自己的畫畫好后,我發現人物果然有了不一樣的感覺,那種感覺就是“孩子的味道”。有的幼兒在一開始不敢下筆,在我的鼓勵下,努力的在自己的'畫紙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孩子在添加五官的時候,不像大人,他們有很多奇特的想法,鼻子有的選擇用三角形來裝飾。當一幅幅作品被他們描繪出來后我才發現,原來孩子的想法真的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所畫出的人物,讓我感覺與眾不同,甚至意想不到。
我突然意識到有很多時候,老師都把孩子的思想固定化了,經常會指導孩子你畫這,你這樣畫,那樣畫。然而孩子或許有自己的想法,他們的世界是跟大人不一樣的。我們應該盡可能的讓孩子去展示自己的世界,不要過多的干涉,讓作品中具有孩子的味道。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8
這學期我被調配到了中一班。對于一個剛剛帶完大班的教師而言,總覺得中班孩子們在自理本事方面有些欠缺,加上經常聽到家長來傾訴孩子在家什么事都不做,不會自我吃飯,不會自我穿衣,自我的玩具不會整理等等,所以我針對這些情景,對這節課進行了精心安排。
在活動中我首先用了提問的方式導入,"你們的小手會干些什么",讓幼兒為活動中兒歌進行仿編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幼兒領悟到自我在身體方面的成長。
我根據兒歌的資料進行了活動前教具的準備,用圖片的形式將兒歌表現出來,順利地引導幼兒理解并掌握了兒歌的資料,簡便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點。在我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我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并能說說"自我在家會做哪些事"。經過讓幼兒自由講述,滿足了孩子們"我要說、我想說"的欲望。之后我就借助課前根據兒歌的資料制作了相關的圖片(爸爸、媽媽、奶奶、我、衣服、小腳、桌子、花燈),在我朗讀兒歌時,按兒歌順序一一出示,這樣幼兒就能很容易的.看著圖片把整首兒歌念出來。我還在活動中帶孩子們團體朗讀,并且采用了接力朗讀和單人朗讀的方式,激發了幼兒朗讀的興趣,加深了幼兒對兒歌的記憶。
活動結束后,我發現我在活動只重視了幼兒的記憶詩歌資料,卻把仿編忽視了,只是我把孩子們會做的事,編入兒歌中,卻對于教學目標沒有完整地完成。我覺得,在活動中應當讓幼兒用"我會xx"的句式進行大膽的表述,并根據孩子們說的資料及時的,使幼兒把兒歌中的資料自然的遷移到了自我的現實生活經驗中,也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大環節創編兒歌中。這樣孩子們才能進取地創編出自我的兒歌,讓他們體會到了創編的歡樂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下次在開展這個活動時,我必須會圍繞目標來實施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9
孩子們對圖形有不同的興趣,尋找圖形這個活動迎合了孩子們的興趣。在游戲中,孩子們可以理解圖形,理解圖形,感知圖形的特點,瞿先生的網絡教案!我精心準備了這次活動,并提前準備了大量的教學教具。活動開始時,我通過“圖形王”送禮物的游戲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然后根據禮物的特點引導他們理解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這首先為底層的“精彩盒子”游戲奠定了基礎,鞏固了孩子對圖形的理解和感知,并利用圖片和周圍環境讓孩子們找到圖形。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我還使用了“尋找圖形”(一個由三個圖形組成的機器人)游戲,讓孩子們了解各種圖形,并理解圖形的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形狀。在這個過程中,我讓孩子們操作和觀察自己去發現問題,這樣孩子們就可以用手和大腦去探索問題。在兒童自我操作的最后過程中,我將任務分配給每組兒童,并準備了可操作的活動材料,使每個兒童都有機會參與操作,最終完成任務。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掌握得很好。當孩子們開始動手術時,他們完成得更好。
每節課結束后,我們會找出需要改進和注意的地方,因此我們會為下一個活動努力學習。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已經對圖形和特征有了必要的認知,并且能夠根據圖形的特征找出各種圖形。通過課堂上生動的對話、游戲和其他情境,孩子們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在理解的基礎上,向兒童提供學習材料,讓他們操作、體驗和探索活動的生產過程。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讓他們輕松愉快地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主觀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保護孩子的意見,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鼓勵孩子善于發現不同的現象。但是,在這節課上,我講得有點快,語言不夠簡潔,語言不夠生動,鏈接的設計可以更加生動有趣。此外,我的適應性還需要加強,但在復合圖形識別方面暴露出一些不足:我展示的是一個復合圖形(機器人)。由于教學觀念暫時改變,線條輪廓不太明顯,后來孩子們很難數清機器人由多少個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圈組成,所以我把自由練習改為小組練習,讓大家一起數數。
這項“尋找圖形”的活動讓我明白,只有通過不斷仔細和深入的思考,教育才能不斷更新和發展。正是因為不斷總結的經驗,我們才能培養、成長,找到或接近一種有效、完美的教學方式。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10
隨著社會生活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潛在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著年幼的孩子。中班幼兒年齡小,還處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本事,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然而,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我們不可能整天跟著孩子轉,僅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本事。在圍繞著幼兒園課題"充分挖掘幼兒、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這一主線,我設計了本次社會活動——《神奇的電話號碼》,經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真正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進取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才能使幼兒自我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首先,在本次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能充分研究幼兒的學習特點,注意資料的綜合性、趣味性,寓教于生活和游戲之中。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孩子是社區的一分子,在社區這個大環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也都對孩子起著無聲的教育作用。我發此刻生活中,幼兒雖然明白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為此,我利用經常發生在孩子周邊的生活經驗,專門組織了本次專門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
眾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我們都明白興趣是人們進取、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首先引導幼兒將日常社會生活常發生的具體事件進行分類,明白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會迅速求助相關部門。再而,利用游戲、情景表演等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學習撥打110、120、119電話進行求救的正確方法。
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幼兒已掌握了初步的'報警知識的,便設置了游戲活動——"打電話"是小朋友常見而感興趣的,所以,整個學習過程中幼兒熱情高漲,興趣很濃,積極參與整個游戲活動,樂意的表現自我,到達了活動目標,學具的供給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從而,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
其次、為幼兒供給相互交往、共同活動的機會與條件。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努力建構進取、有效的師幼互動。"在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寬松自由、進取互動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引導幼兒與別人討論,充分調動幼兒看、聽、說、動腦等各種感官進行探究問題。當教師提問:"該怎樣辦,我們一齊來想想辦法?""我們應當怎樣正確撥打電話呢?"……讓幼兒相互討論,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構成合作學習機制。連平時膽小的都忘乎所以地和同伴討論,幼兒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了口語表達本事。
另外,中班幼兒年齡較小,對這些報急電話號碼不必須全記住,僅有經過反復練習、強化,才能牢記。所以,在延伸活動中,我在活動室擺放許多電話玩具,供幼兒游戲時練習撥打電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提醒幼兒、教育幼兒,并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11
今天我觀察的是別的班級幼兒的角色游戲。我發現有個孩子很特殊,他參與了多個角色游戲。
區域游戲開始,他選擇了“兵工廠”,剛開始他非常投入地在“兵工廠”里制作“子彈”,但是不一會兒他就從“兵工廠”走出來,參加了兩個“陣營”的對壘。他把手中的紙團扔向對方陣營,并開心地喊:“總司令,你看我炸死敵人了。”接著,他莫名地把手里的“槍”扔給我,“指揮”我跟他戰斗。我并沒有行動,這時一個紙團投中了我。他看見我被“手榴彈”投中了,便帶著我到了“醫院”,還告訴“醫生”我的手臂受傷了,問我疼不疼。等“醫生”幫我“包扎”后,他帶我走出“醫院”。來到“超市”門口,他問我:“你餓不餓,要吃什么口味的面包?”然后他幫我選擇了幾個“面包”,接著開始和“店員”討價還價。“這三個面包多少錢?”“八十五塊。”“那么貴,便宜一點吧,打個折吧,老板。”“好吧,算你八十好了。”聽到“店員”給八十的價格,他特別開心,轉過頭來得意地看著我說:“我厲害吧,我很會砍價的。你有帶錢嗎?”我搖搖頭。他說:“那你跟我回‘兵工廠’拿錢吧。”接著,他帶我回到“兵工廠”拿了八個雪花片,又回到“超市”說:“老板,八十給你,三個面包我買走了。”他把三個“面包”塞給了我,然后帶著我到了“娃娃家”,拍了拍帳篷說:“這是琪琪家,這是他們的院子。喂,琪琪,客人來了,快出來迎接啊。”看到琪琪從帳篷里走出來,這個孩子又問我:“你要留下來做客嗎?還是跟我去‘游樂園’玩?”做好客,他帶我來到“游樂園”,走到幾個紙箱前說:“這是游戲機,這樣打一下就可以抓到很多玩具了。”說完他玩了一遍讓我看,然后讓我嘗試。他自己則又回到“兵工廠”制作“子彈”。游戲結束時,他把“子彈”收進籃筐,把錘子送回“游樂園”的箱子,把我手上的面包送回“超市”,把我手臂上的紗布送回“醫院”……看到這一切,我忍不住問他名字,看見我在寫他的名字,他接過我的筆說“我來寫吧”,然后歪歪扭扭地在我的紙上畫了他的名字,而我也記住了這個孩子。
如果以我往常的思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看待這個孩子的游戲行為,我會認為他漫無目的,一會兒到“兵工廠”“醫院”“超市”,一會兒又到“娃娃家”“游樂園”,然后又回到“兵工廠”,整個游戲過程中,他在各個區域間竄走,而且似乎并沒有認真地投入到游戲中。但是在今天,我參與他的行動,觀察他的游戲情況,關注到他最真切的反應,發現其實這個孩子的游戲水平是很高的.。首先,他能扮演多重角色。在“兵工廠”時,他是工人,能參與制作“子彈”;到了“醫院”,他是家屬,會介紹傷情,懂得關心“傷者”;到了“超市”,他是顧客,會討價還價;到了“娃娃家”,他是客人,懂得敲門;在“游樂園”,他是“游客”,會玩游戲機。其次,他會以物代物,把雪花片做成“槍”,把紙團當作“手榴彈”,把雪花片當成“錢”,把箱子當成“游戲機”,等等。再次,他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能假想很多游戲情節和行動方式,不僅懂得自己所選角色兵工廠工人的職責,也知道有人受傷時該把傷者送到醫院處理,買賣東西時可以討價還價,到了人家家里要敲門,到了游樂園可以玩游戲機,等等。最后,他有非常好的整理習慣,能把用過的材料分別送回不同的區域分類歸放。
今天的觀察分析讓我想起了自己班上也有幾個串區奔走的孩子,我總認為他們是“問題”幼兒,不認真參與游戲,游戲水平低。現在看來,我對于他們的行為關注太少,沒有發現他們游戲的真實細節。應放下偏見,走近他們,去發現不一樣的精彩。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12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題《彎彎繞繞》中的一節生成的美術活動。緣于孩子們對彎彎繞繞物體的認識和感受。語言《什么東西彎又彎》、科學《植物的彎曲運動》等活動的開展為這個活動做了一個前期鋪墊,所以基于幼兒的認知本事,生成了這個美術活動。
如何開展這個活動呢?我把活動目標定位在:
1、積極主動參加繪畫活動,體驗表現圓形變化過程中產生的歡樂情緒。
2、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自主創作圖形的變化。
3、用不一樣的繪畫方式在圈圈上添畫,使其變成不一樣的物體。
中班的孩子對于想象畫還接觸的不多,主要是自我的生活經驗不足,還有就是繪畫技能的缺乏。那么如何引導孩子展開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我的語言風格定位在簡潔、直接。其次在教師出示的范例上進行分析、考量,爭取盡多的吸引幼兒。活動中我改變以往美術活動先出示一幅成品范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畫紙粘貼成一本畫冊,每頁畫紙上按圈數的數量遞增畫好。開始出示時,幼兒看見的是白紙上僅有一個圈,這個圈對于幼兒的概念來說只是一個單一的圓,幼兒的興趣并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給了他們一個經驗—————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圈,也能夠叫圈圈。接下來,我給了幼兒一個變式,在幼兒閉眼數到三的時候一個圈圈變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于是在幼兒的驚奇和感嘆中,又翻出了第二頁。第二頁上,還是一個圈,由于第一個圈圈的直觀引導,所以幼兒的興趣大增,一下子想出來好多能夠變化的圈圈圖案,如太陽、手鐲、棒棒糖————有了這個想象的基礎,在出示兩個圈、三個圈、四個圈時幼兒的想象較快,幼兒充分利用了自我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把這些圈圈融入自我認識的物體中。
這樣一路下來,孩子的想象思路打開了,在觀看教師添畫的過程中感知了添畫的技巧,為親身操作供給了基礎。
在幼兒操作中,我也領略到了孩子們想象本事之豐富,一串飄動的風鈴、電話機上一個個數字按鈕,一條條蠕動的毛毛蟲、一只只飄舞的蝴蝶都躍然紙上,一個簡單的圈圈在孩子的筆下演繹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作。在活動最終環節中,一般都是以評價孩子的作品后結束活動。這次活動中,我還安排了一個小環節,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紹了作品中的圈圈畫后,出示了兩幅教師的范例。在這兩幅精心準備的范例中,教師把不一樣的圈圈畫物體進行了合理布置,成了兩幅畫面完整、結構合理的繪畫作品。我想經過這兩幅作品不僅僅讓幼兒欣賞圈圈畫的各種變化,重要的是傳遞給幼兒一個"美"的概念,讓幼兒提高美術欣賞本事的同時,促使幼兒畫面布局和建構本事的提升。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13
本周我們進行了中班語言《大樹和小鳥》一課三論研討活動。我對本次活動做了如下反思。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的語言本事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在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氛圍。整個活動環節層層遞進,幼兒的注意力也相對集中,第一環節導入部分,我是先出示大小字樣,讓幼兒自我先說一說是什么。因為在平時的活動中,我發現有很大一部分的幼兒都認識大和小這兩個字。所以我想讓這兩個字作為我的導入環節,從而引起幼兒的興趣。
但經過教師們的討論覺得這個討論環節不是異常好,應以情感投入來導入。在教具方面:我沒有在黑板上畫出一句一句線條,導致幼兒看圖片很費勁,不知是從上到下,還是從左到右。在最終一個環節仿編活動,"高高的.大樹上除了住著小鳥,還住著誰呢?"這邊語言應當再精煉一點能夠說"還住著哪些小動物呢?"在整個活動中,在于體驗大樹與小鳥之間互相友愛、相互依存的情感。這一環節能夠說是體現的不明確,我是強加給他們的概念。甚至沒有小朋友能體會其中的情感。所以幼兒在學習兒歌時,只記住了兒歌而忽略了情感的表達。而本次活動目標旨在讓幼兒既有情感的表達又學會了兒歌。所以我并沒有完全的到達預設目標。
經過本次活動我要時常告誡自我以后心中必須要裝著活動的重難點,活動前要想想用怎樣的方式、怎樣的語言來突破這個重難點,怎樣樣說孩子才能明白,才能理解,才能到達預期的目標。期望在以后的活動中,我能有新的突破。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14
活動前期正逢教師節,幼兒對教師節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過活動表達了對老師的愛。再過幾天便是班上老師的生日,幼兒很想為老師送上禮物,再次表達對老師的喜愛。針對本班泥塑的特色及幼兒喜愛泥塑活動,在老師和孩子們的商討后決定以泥塑活動來為這位老師親自制作禮物,因此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目標我預定為:
1.嘗試運用搓、捏、連接等泥塑造型方式塑造漂亮的項鏈,并進行簡單裝飾。
2.在塑形的過程中大膽表達對老師的感情。
經過幼兒以往玩泥塑的經驗及掌握的一些基本泥塑方法,經過教師的精心準備,整個活動目標基本達成,活動氛圍較好,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參與性。由于在平日活動中幼兒已有搓、捏的前期經驗,因此我在活動時只用了簡短的“1、2、3轉轉轉”兒歌邊說邊操作。活動中我積極與幼兒互動,邀請幼兒與我共同完成項鏈的制作,但在示范連接過程中,教師未能講清輕輕拿好搓圓的球,再輕輕的穿過線,因此導致有個別幼兒在串項鏈時出現圓球捏扁的`情況。整個活動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煉,應多加練習,多聽其他教師的常態課,盡快改善自己的口頭語。幼兒在自評作品時已有很大進步,基本能完整的表述出是怎樣設計的,制作的作品較創新,色彩搭配也很有提升。在活動結束時設計較新穎,但有些散漫,未能表述出對老師要說的話,幼兒常規仍需培養。此次活動發現一些細節問題,因此我在日后再組織此類活動時應多加注意,完善活動過程。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15
這幾個星期,學校組織老師去國際部聽課,并要求移植過來。在移植的幾個活動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語言活動中的閱讀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有的老師整個活動都是她翻著大書自問自答,孩子坐在那兒一動不動,很少有孩子能舉手回答的,這樣整堂課就成了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有的老師運用自身的優勢,用簡潔、扼要的語言及夸張的肢體語言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能快樂、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去------縱觀這幾個語言活動,我覺得有序地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呢?
首先,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有一次整理書架,我隨手把已經學過的幼兒用書放在書架上,結果在餐后活動,我發現好多孩子都圍在那兒議論著,我走近一看,原來每個小朋友手中都捧著一本幼兒用書在那兒津津有味地大聲朗讀。他們一邊翻著書看圖片,一邊討論著、朗讀著,有的孩子還一本正經地邊指著字邊大聲朗讀-----這種專注的程度是我從沒發現過的。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總是在餐后活動的這段時間里給孩子分發已學過的幼兒用書,讓他們一邊看一邊自由討論,這樣,使他們有一個寬松的閱讀氛圍,在孩子的相互交流中,孩子們不僅擴充了知識經驗、改變了自身的看法,還升華了自身的思想情感。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閱讀方法。如,在張老師執教的《熊小弟的柵欄》這個活動中,張老師先以游戲的方式導入,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游戲是孩子們都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是一項快樂而自主的活動,通過活動的參與,孩子們的一些前期經驗也在不知不覺中再次得到提煉,為下一個活動環節打下了基礎。而當老師出示形象鮮明、畫面生動的課件時,孩子們又一下被深深地吸引了,這時讓孩子在動態的情景一邊閱讀故事,一邊尋找老師提出的問題-----“為什么熊小弟的蘿卜總是會少?”在通過直觀、生動的圖像,使孩子更容易找出故事中所發生的事,并嘗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孩子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我想:正確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會使孩子擴大書面詞匯量、掌握豐富的文學語言的表達方式,還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閱讀,還可以幫助老師和家長們更好地了解孩子,積極地關注和參與到孩子的早期成長過程,并正確地發揮啟蒙教育的功用,讓兒童成為一個喜歡讀書、終身有讀書欲的讀書人。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16
活動片段:
這是中班下學期一個圍繞“服裝”這一話題而開展的系列活動。該班教師針對本班幼兒在午休時,有許多幼兒不大懂得折衣服,經常是上衣和外褲一脫就隨便放在柜子里。為此,她特設計一個“時裝超市”的活動。老師在活動室里實現給幼兒劃分出兩個區域,一個是男孩時裝超市,一個是女孩時裝超市。活動一開始,老師告訴幼兒:小朋友帶來許多漂亮的衣服(事先請每位幼兒帶冬夏各一套衣服),今天老師準備用小朋友帶來的衣服,請小朋友玩一個“時裝超市”的游戲。現在請小朋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辦法給這堆衣服進行分類呢?……老師接著幼兒的回答說,噢!我們可以將這些衣服分成男孩一堆、女孩一堆,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兩個地方,這個地方是開“男孩時裝超市”,另一個地方是開“女孩時裝超市”。現在請小朋友按男孩、女孩給這些衣服分類,記得分完后要將衣服折好放在柜子里。老師在幼兒分類的過程中,邊個別指導幼兒怎樣折衣服。幼兒分完回到座位后,老師就說,小朋友都將這些衣服分成了兩堆,這堆是男孩時裝超市,那堆是女孩時裝超市,老師剛才發現××小朋友把衣服折得很整齊,小朋友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樣折的呢?老師給全體幼兒示范折衣服的方法。示范后,老師接著說,老師發現小朋友在時裝超市放衣服的時候“亂亂的”,小朋友想一想這些男孩子和女孩子的衣服還可以怎樣分?讓顧客一來的時候我們時裝超市就看得很清楚呢?老師說,噢!我們還可以按冬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將衣服分成兩堆。接著老師又請幼兒再去按這一標準給男孩子(女孩子)衣服進行分類……整個活動持續12分鐘左右。
分析:
從這一活動的效果來看,我們可以估計該班可能獲得的經驗:一是懂得折衣服的方法;二是知道要先將衣服折好再放回柜子里;三是懂得一元分類方法。在這三條經驗中,第1、2條是達到該教師在活動設計時預定的特定的目標,但幼兒所獲得的第3條經驗只是在原由的水平上作簡單的重復,也就是說,對中班下學期的幼兒來講,他們早已懂得按一維分類的方法(其實,該教師應該明確告訴幼兒這是按“性別”來分的;這是按“季節”來分的)。而其實上對這一活動的材料提供與活動設計作稍加細究,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在“分類”活動方面對幼兒已有的分類經驗提出挑戰,即可以有意識地初步滲透“層級分類”就(在這活動中,教師所做的看似屬于層級分類,但其實不然,因為老師從老師的語言指導中可以看出該教師本身沒有滲透“層級分類”這一新經驗的想法,在點評時,該老師也承認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老師在幼兒按“性別”這一標準分完之后,又按“季節”分了一次,教師應該用語言很明確地幫助幼兒的經驗提升起來,這些衣服我們按性別分完了一次,還可以再按季節再分一次。當然,如果教師在用語言概括的同時能借助“圖示法”則效果更為明了。
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發覺教師在設計組織和活動時,對該活動所蘊涵可資對幼兒已有經驗進行挑戰的因素挖掘得不夠,也就是說,在活動環境創設,包括材料提供等,活動路徑不變的'情況下,未能將這個活動所蘊涵的教育價值充分地開發出來。不僅沒有充分發揮該活動在促進幼兒有意義發展方面的“最大值”,有的甚至是幼兒在原有水平上的簡單重復。這種既有教育資源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是浪費了教師的精力,損失了幼兒發展的機會。我們主張,教師在活動設計完后,不妨事先預估一下幼兒在我所設計的活動中他可能獲得哪些經驗?這些經驗哪些是屬于已有的經驗?哪些又是屬于新的經驗?對于這些“已有的經驗”,我可以在目前所設計的活動的基礎上,即在活動環境創設,包括材料提供等及活動路徑不變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采取什么方法,使這些“已有經驗”有所提升呢?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17
今天,天氣越來越冷,我想著,用幾個奔奔跑跑,蹦蹦跳跳的游戲,讓孩子們暖和起來。也正好,前兩天看她們自己用衛生紙拖在地上,假裝長了一條尾巴,于是我便想到了,給每個小朋友長出一條尾巴,然后讓大家跑來跑去,互相去踩別人的尾巴。
尾巴,我是用卡紙,成了比較稍微寬一點的長條。這樣也好塞進褲子里,卡紙,五顏六色的,小朋友們找出不一樣的.尾巴,大家的興奮度會更高一些。全班25個學生,不可能每一個學生都不一樣的顏色,所以,我分成了五個組,一個組個人,五個人的尾巴顏色就是一樣的,同時,我還給大家規定,不能拆跟自己尾巴一樣的尾巴。而我呢,就當著醫生,在面前掛了一個醫院的牌子,當哪一個小動物的尾巴掉了,就到醫生這里來看一看,重新長回去。
這個游戲規則并不難,孩子們做起來也不復雜,只是只是跑啊跳啊,踩別人的尾巴而已,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卻是非常有趣的,他們在小小的地盤上,歡快的跑來跑去。當然,這個時候教師要在旁邊看著,同時讓大家跑的時候慢一點,注意不要撞到其他的小朋友,如果一不小心摔倒,我們可以自己爬起來,畢竟在玩耍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小問題。一堂豐富有趣,活動身體,的游戲,不僅讓孩子們,快快樂樂的玩耍,而且也讓身體變得暖和起來了,在這樣的下雨天,的確是要做一些暖和身體的運動才更加合適呢!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18
過河》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混合運算這一單元內容。本單元通過實際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運用混合運算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應的運算。
本課教材創設了“學生過河”這一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充分體現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并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匯報→驗證→猜測→嘗試”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
不足之處:我沒有很好的把學生出現的錯誤作為教育資源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學習。學生都能明白小括號的含義,但是我通過教學覺得單從一道計算題中理解起來是不難,如5 ×(36-29),(83-35)÷6,學生都知道要先算小括號里的,可是把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帶小括號的綜合算式就不會了。如果能利用這些錯誤的資源讓學生動手去算一算,親自探究自己出現的問題,自然就能更好的理解小括號了。應用起來也就不難了。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19
設計意圖:天氣漸漸寒冷起來,最近我班上正在開展“冬天的訊息”的主題活動。有的小朋友提出問題;“大樹是怎樣過冬的?”這個問題引起我的深思。對于樹木的過冬方式,小朋友雖然很感興趣。但是所知甚微,頗有探討的價值,由此生成了本次活動-《樹木過冬》。
為了是本次活動區的更好的效果,活動前我制作了樹木過冬的PPT,還有搜索和下載大量教學所用圖片。在活動中,我鼓勵小朋友自主學習與同伴之間探討,在孩子們的交流過程中,我耐心傾聽,積極而適時的加以引導。
本次活動重點是樹木過冬方式,由于這方面的內容知識性強,相對來說比較枯燥,如果用說教的方式肯定幼兒難以理解,所以我準備了樹木過冬的PPT,不僅小朋友非常感興趣,而且更能讓幼兒直觀的觀察樹木過冬的'方式。
本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在講解樹木過冬的方法時,由于知識點比較多,加上問題過于瑣碎,個別幼兒注意力便于分散,參與性不高,這是值得我深思的。希望自己以后在設計提問時,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同時要注意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差異,使每個孩子在不同的發展上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20
本課我巧妙地設計學生喜歡的情景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引入探究知識的新天地,也充分體現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這一教育理念,本節課也體現了‘尋找疑問—發現疑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想驗證—匯報結果’這一教學流程,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的活動中,所以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有如下特點:
1、充分利用“過河”這個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并從中發現數學疑問,再提出問題,接著讓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時候孩子們通常會想到的是分步算式,接著又小組合作交流,“能寫成綜合算式嗎?”這時就有部分孩子出現這樣的算式:29+25÷9 ,接著老師就引導孩子們通過計算出這道題的答案,再結合具體的情境自主發現問題所在,讓孩子們知道這個時候這樣寫出來就是不正確的,同時給孩子們介紹新的工具“小括號”,并讓孩子知道:有小括號的`時候,就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這個時候再讓孩子們列算式,就會列出正確的:(29+25)÷9,而且也知道了運算的順序了。接下來在‘做一做’的練習中讓學生們先說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使孩子們進一步掌握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又調動了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本節課在教學中注重了學生的疑和提出疑問后的思,同時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線,在各環節老師穿針引線(提醒為導疑—導思),關鍵處忘讓學生討論、合作、交流。靈動課堂模式最主要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與探究的活動過程,練習形式應多樣化,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體驗到成為學習主人的樂趣,獲得探究成功的喜悅,多角度的鞏固強化新知。
3、新課部分,在‘問題情境’的牽動下,當孩子們找出問題解決的辦法后,又鼓勵學生大膽的匯報自己的方法,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樹立自信心,使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得以加強。在學生求探索、同思共想、動手操作、互說互議的過程中,更多地獲得了展示的不同的機會,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愿與他人合作的好習慣與諸多探索的精神也逐步養成。靈動課堂上尤其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算法多樣化,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應允許學生思維方式的多樣化,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4 、本節課充分利用現代教學媒體,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功能,直觀、形象、動態,以及交互式等展現知識的過程,有效的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豐富的課件刺激了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新知,建立清晰表象,并有效的節約了教學時間,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達到了很好的教學目的。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 篇21
蘑菇是幼兒經常在很多的故事活動中能接觸到,易被幼兒所接受。《蘑菇房子》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童話故事,故事內容簡單易懂,把蘑菇和蘋果、椅子、桌子等比較,更主觀易記。本課內容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能清楚地說出蘑菇的成長過程。鼓勵幼兒按照故事提供的線索大膽想象,激發幼兒的創造思維。
在活動的開始環節,我以提問的形式展開活動,以孩子自己住的房子為線索,自由描述自己家的房子,然后喜歡什么樣的房子展開聯想,然后引出故事主角。分段理解故事內容。以書本形式帶幼兒閱讀故事,出示圖片,幼兒觀察、想象故事內容,并講述自己的觀點。然后再揭示故事內容,這樣更有益于幼兒記憶。另外,在故事講完后,重點講解一、二、三、四的認讀。結合故事,幼兒能很快的理解和認識。
在學習童話故事過程中,我采用多種形式來引導幼兒學習、開口說、操練。一開始讓幼兒觀察提起興趣,然后是集體閱讀,大概理解故事內容,抓出重點進行重點記憶,之后再進行自由閱讀嘗試講述故事,幼兒自由講述時,教師及時發現問題給予幫助和提示,然后再集體講述。在很好的`理解了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角色扮演,幼兒興趣很濃。最后,再讓幼兒進行自由創編,幼兒思維活躍。
但在活動過程中,發現有部分幼兒不愿意開口說,不管是在自由想象還是集體講述時都是甚少開口,不管是鼓勵還是提問的方式都不愿開口說,這是我們班一個一直存在卻無法解決的問題。
【中班教學反思隨筆】相關文章: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隨筆03-23
語文寫字教學隨筆03-22
關于寫體育教學隨筆03-21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感悟03-22
綜合實踐課教學隨筆(精選12篇)09-10
大班幼師教學隨筆(通用10篇)07-21
中班健康飲食活動反思(精選17篇)08-26
道德與法治教學隨筆(通用8篇)06-19
我的教育故事教學隨筆(通用10篇)11-25
小班配班老師教學隨筆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