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產品經理,這些你問題你是否有過疑問,過程中,你又是怎樣做的,下面是一位著名產品經理的經驗之談,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
問:你認為PM的目的和目標是什么?非技術出身的人,在他為期三個月的產品實習中最值得學習的技能是什么?
答:在理解PM的目的和目標方面,我推薦閱讀Horowitz的作品“Good Product Managers,Bad Product Managers”。
至于技能,我推薦先從產品設計層面開始培養(產出原型的能力),然后是產品的技術層面(對自己說的一定要清楚;能估計任務的時間開銷并考慮到細節)。
一個關于此的很有效的啟發式思考是,想象一個產品團隊中僅有兩人:你和一個開發。你會怎樣努力搞定它?不論你是否是在初創企業工作,這個思考測試可以幫助你甄選出那些你會感興趣并想要培養的基礎技能。另一個方法是,想象一個由你、五個開發、一枚設計和一個測試組成的團隊。你現在又將如何努力?溝通、組織、 GTD(Getting Things Done)、優秀的項目管理將極大相關。
一些值得學習的設計技能,如線框圖(Visio、Balsamiq工具使用)、基礎UX規則和設計(高分辨率原型;用戶流概念)、圖形設計(PSAI)、可能需要學習JavaScript(AJAXjQuery比較重要)等。
此外,如果你想找一些人生適用的原則,你可以看看Dalio的“Principles”,他在這方面的思考比較深。再推薦一本Peter Bevelin的“Seeking Wisdom”。
問:一個PM實習生或新晉PM應該如何盡快提升自己的能力?
答:領域內:在最初的幾周里,試著找到一個可以讓你在實習期內學到的課程看到實效的項目做。一定要有執行力。
技能:每個產品管理的機會都不盡相同,但是他們基本都少不了設計(信息架構、UX、圖形設計)、開發(細節導向、開發協作等)、項目管理(任務分配及優先排序等)幾部分。在你離開實習崗位之前一定要學會這些技能。
我個人認為你需要好好評估下自己真正喜歡的日復一日的工作內容是什么。對于自己不能完全投入的工作,要保持專注和自律會很難。
問:對于一款成功的產品你有什么心理模型或標準嗎?
答:關于商業層面,有很多講KPI的書。自己一定要去熟悉那些概念。一定要清楚,某些產品或產品功能是如何讓企業整體成功的。多問自己:如果這個產品火了,會怎么樣?搞清楚自己做的產品或功能是不是個試驗品或增強改進,也很重要,它會左右你評估產品成功的價值。
從產品層面出發去評估一款產品的技術質量。你一定要保證用戶流健康,保證設計中沒有會導致非預期結果的漏洞。當然,你產品的技術質量也取決于你的技術團隊和工程項目經理。一些如回歸測試、測試驅動設計、正常運行時間、開發測試上線流程……的技術術語也要熟悉。
問:你衡量自己的成功的度量是什么?哪個度量最重要?為什么?
答:1,產品:我是否有效地平衡了股東、顧客和員工的利益?我是否能畫出展示執行團隊或顧客前景的路標?我能取得團隊意見一致還是要經過其他周折?我能高質量地準時上線產品嗎?
2,領導力:我能夠激勵團隊嗎?我能為團隊指明正確的方向嗎?我能為他們快速有效地排除障礙嗎?
另外三點我覺得在職業生涯中很重要的是:
1、注意與你共事的人的素質。這就是我為什么加入Palantir的同時又投資了校友產品,包括ClearSlide。我的伙伴們都很棒,我很肯定未來我們會做出些很非凡的事。在一個好的企業里,奮斗的路途不會顯得特別遙遠。
2、關注你能做出的個人貢獻。你在培養哪些能力?比如,作為非純技術出身的PM,對市場營銷和分發渠道的見地便很有價值。
3、要有一個自己覺得不錯的個人自述跟別人講,并將其內在化。你要能把它講述成一個緊湊的故事。你未來要追求的事物從某種程度上應該與你做過的事契合。對于那些能讓你學到新東西的機會一定要保持敏感。
就我個人來講,我會持續思考一些短中期的事。我從3-5年的跨度來看待分析事物。我覺得超過這個跨度便很難做計劃了,生活本來就是數不清的緊急事件的連續。對一些人來說,他們有成為Amazon的VP這樣的人生目標。這也許對他們有效,但我認為人生中有太多意外,對于那些我現在不能預見的可能,我欣然接受。
我覺得當你投入到你的日常工作中,你會想最好別出什么亂子。我不是個贊許擱置人生計劃的人,因為它老是讓你因一些當下需要做的事而耽擱了你真正要做的事。所以不管你做什么工作,請做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
問:我有一些朋友對于衡量幸福和滿足有些困惑,他們認為幸福與滿足會扼殺自己的抱負。你對這個有什么看法嗎,特別是在你剛剛提到的享受每日工作的情境下?
答:幸福和滿足真的就不與個人抱負相容嗎?我認為大家經常把滿足跟幸福的貶義解釋--自滿混淆了。自滿會讓人生停滯,產生不滿足。簡單說,抱負是要完成某件事的強烈愿望,是一種跟想解決或回答問題相同的精神狀態。
也有一些我們公認的很有野心的企業,他們都有一種快樂玩耍的心態。我認為硅谷里某些最成功的企業便是這種文化的優秀例證。Facebook和 Palantir都是。從這些例子中去學習,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么幸福和抱負并不沖突。我喜歡目標導向的工作氛圍,盡管它很難,但我自信最終都能將他們實現。
當我與一些業內老前輩和成功的業內人士聊天時,我注意到一件事,他們都很好的找到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企業家通常會有兩種努力工作的方式:
可持續的高強度工作;
不可持續的高強度工作;
你也許可以數月甚至數年保持在不可持續類高強度工作狀態。但我需要提醒他注意這樣做對他人生的影響,那看起來就像過著屎一般的生活。所以我鼓勵大家找到一種可持續的工作狀態。記住,人生(創業、成功等)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
我對此的看法也許跟眾多硅谷精英不同,因為我做過很多旅行,見過很多硅谷泡沫之外的其他生活方式。
問:我經常被建議說在做PM之前應該先去做幾年技術,因為在做完PM后就很難跳回去做技術(編程、設計等)了。你怎么看這個建議?剛畢業就去做PM好,還是先做其他工作再轉作PM?
答:PM有很多種。小公司里,PM也需要能參與產品創造。大公司中,卻不一定。但一般,你懂的技術越多越好(當你面對那些想成為PM的MBA時就有優勢了)。如果你一畢業就想去做PM,你就應該想想如何將自己差異化。
最后,我希望大家在產品經理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創造屬于自己的藍圖!
[一個產品經理對產品經理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