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高效溝通方法
溝通能力對每個人的工作生活都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意義,一個人與外界交流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人際關系,也影響著與外界互相協作、解決矛盾化解難題的水平。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職場高效溝通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職場高效溝通方法 1
第一、金字塔模式的展開
有一個心理學實驗證明:人的注意力在橫向維度是有限的,縱向維度上是分散的。講述過程越久,讓受眾感到煩躁的可能越大,那么有效信息就得不到更好的傳遞。所以,如果想要告訴一個人的觀點,最好是盡快告訴他結論,而不是論證過程。就像你要請假,但是你說“老板,我最近心情有點不好,前幾天跟男朋友分手了,自己的手搬東西的時候扭到了,這幾天一直失眠,精神狀態有些恍惚,可能工作效率比較低,所以我想請幾天假。”感覺更像發牢騷。你可以換一種說法就是:“老板,我需要請假,因為……”這樣的話,你老板在一開始就知道你的目的,反而能夠更加集中精神聽你講的話,那樣自己的成功率也會高一些。
而最行之有效的模式是金字塔模式,就像我們高中老師經常提醒我們的:每段第一句盡可能強調一些段落大意。同樣的,說話也是如此。人對有規律、有層次感的東西更喜歡,更能接受一些,因為規律和層次可以減少我們在認知上需要的能耗。盡可能第一句話闡明你的目的和觀點,那樣對方也能夠被你的觀點而聚焦,對后面的內容會在你給的前提去定向思考,提高信息轉化。
第二、設置基模
凡是物理的,都是有限的。相對要處理的信息,大腦是非常不夠用的。但是它卻能夠存儲非常非常多的信息,原因在于大腦非常高的壓縮比,1G的信息,甚至可以被大腦壓縮不到1K的內存,這樣大腦就能夠裝非常多的東西,就像一個人世界上有幾十億張臉,但是大腦的存儲的實際上只有一張臉的基本模型,只要適當“腦補”,就能夠很好地理解,記住對方的樣子。不過,就像圖片被壓縮了會模糊很多一樣,被大腦縮的東西很容易遺忘和記錯。
所以,如果想要更好地被對方接受,最好的辦法是設置基模,通俗一點講,就是類比,比喻等的方式。那樣對方能夠很快抽取記憶中已經知道的知識來理解不知道的東西。比如說,有一個沒見過蝙蝠的孩子,要你解釋蝙蝠是什么?你解釋“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哺乳動物中僅次于嚙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我想孩子聽了可能還是非常懵逼的,其實你可以解釋說“一種會飛的老鼠”,那樣孩子就會不自覺地腦補一只帶著翅膀的老鼠,雖然不是精準認知,但是能夠給對方一個初步的認識,那樣才能展開接下來的討論。
第三、增加故事的生動性
相對于抽象、平淡的信息,具體、生動的信息更容易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認同生動具體的信息以及作用。因為我們的大腦是多組分的,其中一部分是原始進化的遺留(爬蟲腦),我們的分析能力是在大腦皮層,而爬蟲腦對能看到的事物是非常敏感的,很容易受到可視化的信息影響。比如“我和我的老婆走在大街上”與“我和我的長發,長腿老婆,手牽著手,悠閑的走在華盛頓大街上”,雖然多了幾個字,但是后者我們還是有非常不自覺的代入感,有一些適當地腦補,后者更為可視化,讓我們覺得更加真實。所以,也可以適當的增加自己要講的'故事或場景的細節。
當然,在營銷上也經常運用這種心理效應。比如說彩票,它從來不是強調中獎率,而是經常炒作隔壁老王去領500萬大獎,大肆宣傳的是故事而非數據。如果告訴我們數據,那么很遺憾,我們投資的是一個負盈率達70%的產品。
第四、轉換視角
討論是為了促進進步,是要走在一起解決問題的。所以討論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弱化對立立場。至于怎么弱化呢,最好的辦法是學會共情,知道對方的利益點。學會考慮,對方之所以是這個觀點是因為什么?因為文化,還是因為我讓他感覺自己笨,還是因為知識面不夠寬考慮不到這些要素,還是我們自身的問題,缺乏說服力?
盡可能將視角轉化到對方的身上,找到對方“為什么不聽你的原因”,也避免了自我服務偏差、驗證性偏差等心理盲區。從而更好的討論和說服。
第五、先破后立
心理學上有一個信念固著的現象。人們一旦對某些事物建立了某種信念,尤其是為他建立了一個理論支持體系,那么就很難打破人們的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證據與信息出現時他們也往往視而不見。這也是一些人總感覺股市牛市快到了的原因。如果你一開始就著急著將對方說服,那么往往就會激發他的認知反抗系統,產生極化效應,只能讓對方更加堅定自己的立場。雙方的目的不再是為了討論,而是為了不讓對方說服。
所以,盡可能采用溫和的方式去說法,不要一開始就告訴對方自己的觀點是對的,而是慢慢地引導對方發現自己的錯誤,因為錯誤是對方發現的,對方反而能夠獲得一定成就感,也不會因此而產生認知不協調。更容易走出牛角尖來。
第六、運用“熟悉+陌生”模式
用熟悉的知識和場景講解是為了增加好感,陌生是為了構建沖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對新鮮事物的認識方式,都是構建在已有的認知上的,我們都傾向于理解我們能夠理解的事物。因此,以熟悉的事物作為我們講解過程的載體,很容易帶給他人熟悉感和認知上的親切感。
但是熟悉的事物也往往被大腦自動過濾掉,所以,我們也需要在熟悉的場景和知識,適當的進行重新組合和內容的添加,激發對方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這也是為什么部分廣告代言人是非常普通的小人物或者超市與家庭聚餐的場景,同時添加自己廣告的產品,目的就是為了增加受眾的熟悉感。這樣的討論交和說服過程也相對比較溫和。也能夠與對方找到相似性,非常容易得到認可。
第七、創造知識閉合的需求
認知閉合需要描述的是個體應對模糊性時的動機和愿望,客觀存在是“給問題找到一個明確答案的愿望,無論是什么樣的答案,因為相對混亂和不確定,任何明確的答案都更好些”。我們的朋友圈的“點開全文”,利用的也是我們的認知閉合。讓我們產生看下去的需求。所以,我們在一開始的時候也可以給對方設定一定的場景和條件,適當的設置疑問,讓對方產生疑惑,從而得到對方的注意力。這樣的話,才能夠更好的傳達自己的信息,而不是你說你的,對方說對方的。這里推薦大家去看一本書《金字塔原理》。當然,口才好不是口才好,是腦子里面有東西。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口才好的人大抵都有較為寬廣的知識面。但是也有一些人有很多見解,卻不知如何表達更好,這個則是可以通過增加對人性的了解來提高的。如果真的要成為一個口才好的人,除了技巧上提升,還要有知識的增加。
第八、一些簡單的口齒練習方法
每天讀報1—2小時,要求嗓音宏亮、吐字清晰;此為鍛煉語音、口齒,要大聲讀出來。時間久了,就會有人夸你說話有磁性了!記住所讀內容的大概;此為豐富知識,與人聊天時就體現出來了,知識豐富,什么都能聊!分析內容中的語句,記住經典句子。這個最關鍵,日后出言詞語出眾的就是你!自己錄音自己糾正,其他關于聲音方面的,就自行參考播音方面的知識。不求完美,能夠讓別人聽清楚你說的就行,畢竟我們不做專業的播音人員。
職場高效溝通方法 2
職場人士高效溝通:溝通對你的影響有多大
北京外企人力資源協會產品與市場主任甘斌女士介紹,她曾接觸過很多人力資源部經理,對他們來說工作中最苦惱的就是工作計劃的安排不能得到理解,你的計劃安排完全從公司大局出發、從積極的態度出發,但員工在接受時會有個人的注解。人力資源部經理也有上級,有時在向老板反映問題時,由于雙方溝通不暢,得不到領導最好的支持。
如果不能很好地溝通會對自己有什么影響?李盈說,對于一般職員來說,個人可能喪失職場競爭力,達不到想要達到的業績或者目標。例如,在公司如果你沒有良好的溝通容易引起誤解,上司會另眼相看。如果和客戶不能良好溝通,很有可能影響業務,甚至丟失客戶。如果你正處于職業生涯的上升狀態,由于平時和同事之間的溝通不好造成人際關系不好,你有可能失去晉升的機會。
對于中高層的管理者來說,溝通不暢通使公司的宗旨不能很好地向下級傳達,跨部門之間的溝通不理想可能會影響整個公司的進度,導致公司整體業績的下滑。如果公司正處于調整變動,這時候如果不能和員工很好地溝通有可能造成人心惶惶,公司不能穩定軍心,有可能人員流失,或者引起員工的不滿情緒,大的公司甚至會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職場人士高效溝通:溝通成為工作的必要條件
什么是溝通?溝通是實現我們的目標、滿足我們的需要、實現我們的抱負的重要工具之一。不論溝通是否有效,溝通構成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其關鍵在于 “我們說什么并不重要,別人聽到什么才真正重要”。這需要更高的技巧,與人交流要求我們巧妙地聽和說,而不是無所顧忌地談話。
LCL商務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商務顧問李盈女士介紹,每個人每天時時刻刻都會遇到溝通問題。到單位見面打招呼是溝通,和朋友、客戶相互發電子郵件是溝通,上下級、同事之間,部門與部門、公司與公司之間都離不開溝通。溝通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很多時候人們做事情只注重事物的客觀道理,但往往容易忽視處理方法。由于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這就是溝通存在的道理。大部分時候,人與人處于不同的溝通平臺,如果每個人都想著自己的道理,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與人溝通,往往會產生雙方不滿意的結果。
一個職業經理人幾乎每時每刻都要面臨溝通的問題,與客戶、上司、同事、下屬等,口頭或書面交流幾乎占據了他們的大部分工作時間。溝通技巧的高低往往決定了一名經理人職業生涯最終能達到的境界。更重要的是,商業社會的運轉離不開有針對性的和高效率的溝通。企業對經濟環境和競爭對手的了解、戰略決策的制定執行、顧客滿意度的提高都直接取決于溝通的質量。
職場高效溝通方法 3
1、尊重和合作是溝通的本質和前提
“尊人者,人尊之”,如果在溝通的過程當中,你總是自以為是,用以自我為中心的方式和對方交流,那么溝通必然很難進行。因為對方會覺得,你并沒有把他放在和你同一水平的位置上,這很容易讓人產生不平衡感。舉個例子,你和同事一起負責一個項目,但是你們兩人各有各的思路和方案。如果你不懂合作,就會努力說服對方聽從你的建議,而對方如果也不懂合作,那么他必定不遺余力的反駁你。就這樣,你們雙方會把大量的時間消耗在“究竟聽誰的”這個問題的爭執上。最后,到了交付期限,沒有完成任務,你們兩個人不僅要受到上司的批評,還得加班加點一起完成任務。
所以,溝通的本質和前提是尊重和合作,而不是讓誰聽誰的話。換句話說,職場上溝通的目的是更好的協作并達成目標,而不是誰領導誰。
2、有情緒時不溝通,溝通時不帶情緒
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在這些情緒里,有些是積極的,有些則是消極的,但不論是怎樣的情緒,它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溝通過程和結果。比如,當你在上司心情很不錯的時候,跟他談提高團隊的待遇,他答應的概率往往會比較高。因為積極、正面的情緒,會讓人在某些時候缺乏理性客觀的思考。再比如,你上班只遲到了一分鐘,但不巧,今天上司一來公司就接到了幾個壞消息,心情非常差。于是,看見你遲到,毫不留情年地批評你,連解釋的機會都不給。
所以,要想讓溝通真正有效,就要把握住“有情緒時不溝通,溝通時不帶情緒”的原則。如果在溝通的過程中發生了不愉快的事情,點燃了負面情緒,那么就一定要學會控制情緒。如果實在無法控制情緒,那么可以主動提出稍后溝通,這樣才能保證不因為帶著情緒溝通而傷害到對方、影響了結果。
3、避免彼此相互不理解,要從了解對方需求開始
工作中,你或許經常遇到上司或同事一言不合就發火的情況,這種時候,你的情緒往往也會跟著起來,要么當場唇槍舌戰,要么影響一整天的工作狀態。比如,你按照你的思路正常開展工作,但是上司卻認為你的方法不對,讓你按照他的思路進行。這時候,你的負面情緒可能就起來了,因為你不希望在工作的過程中被干擾,但出于上下級關系,你又不敢當面頂撞,只好心里罵娘。顯然,用這樣的狀態繼續后面的工作,不管用誰的方法,都很難確保有好的結果。
但如果你能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上司為什么要關注過程、為什么提出新的思路。不難揣測,是因為他很在意這項工作的結果,或者說這項工作對整個 團隊、整個公司都很重要。一旦你看明白了上司的根本需求,你就不會覺得這是上司故意找茬,也不會覺得是上司對你不信任,更不會帶著情緒繼續工作。相反,你可能會跟上司進一步溝通,讓你們彼此就更好的結果達成方案的共識。
所以,在職場溝通中,要學會了解別人的需求,因為只有你看清了別人的需求,才能避免因相互不理解而產生的負面情緒,才能更好的達成共識、形成合作、確保結果。
4、營造安全的溝通氛圍
當遇到危險時,人本能的防御機制就會啟動,要么打,要么逃。溝通也是同樣,當溝通的氛圍不能讓人感到安全時,人很容易緊張和恐慌,這就會嚴重影響溝通的效果。比如,你作為上司,找下屬談話。下屬進門后,你說了三句話:“把門關上,我跟你談個話,不要緊張”。雖然你嘴上說了“不要緊張”,但是這三句話,足以讓下屬直打哆嗦。談話還沒開始,你就給對方營造了極度緊張的氣氛,可想而知,整個溝通的過程也不會很順利,甚至根本沒法得到你想要的信息。
然而,營造安全的溝通氛圍并不容易,因為人都習慣從自己的思維方式出發,而你認為的“安全”,或許并不能給別人帶來安全。就如上述的例子,你可能覺得這三句話是在為對方創建安全的溝通氛圍,但其實對方卻不這么認為。所以,營造安全的溝通氛圍要能站在溝通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用對方的思維模式進行語言的構思,這樣才更能讓對方接受,溝通的過程才更加愉快。
5、用“觀察、感受、行動”化解溝通的困境
溝通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不知道如何開口的時候。比如,要開除下屬,不知道該怎么跟對方說;發現同事做得不對,不知道該怎么告知對方。面對溝通的困境或尷尬局面,怎么表達才能確保不傷害對方,原則就是“觀察、感受、行動”。觀察指的是只陳述客觀事實,不做任何評價。感受指的是根據客觀事實談自己的感受。行為指的是基于前兩者提出行動的建議或期望。比如,你發現某個下屬總是遲到,其他人以前不遲到的人,也開始紛紛效仿,給團隊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這時候,你就可以用“觀察、感受、行為”的模型去進行溝通。你可以先陳述對方遲到的客觀事實,接著你可以表達出你自己的感受,比如“你每次遲到都讓我感到很生氣”,最后你要對對方提出期望,比如“我希望你能把鬧鐘提前十分鐘,每天早點出門,不再遲到”。這樣的溝通相比于訓斥、通報、懲罰等方式更能讓人接納,并且更有利于對方做出行動的改變。
6、有效提問與傾聽
溝通是一個“說”與“聽”的雙向過程,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說,而對方根本沒有聽懂你在說什么,那么你們的溝通就是無效的。相反,如果你只是帶著耳朵聽,一句話都不說,那么對方說完之后,你可能把他說的話全都忘記了。所以,有效的溝通必須學會提問和傾聽,以確保溝通雙向進行。比如,在上司給你交代工作時,你不僅要認真聽,抓取重要信息,還要在上司說完之后,用自己的話把他的要求復述一遍加以確認。如果在上司交代的過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就要及時地提出,以確保你的理解是正確的。
有效提問和傾聽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溝通的最終目的是執行,而并不是溝通本身。如果在溝通的過程當中,彼此出現了信息的偏差,那么在執行的過程當中就很容易出現錯誤。所以,在行動之前通過溝通,彼此達成共識,可以確保結果正確性,降低返工的風險。
7、正確使用肢體語言
在一場完整的溝通當中,聲音語言往往只占30%,剩下的70%都為肢體語言。換句話說,肢體語言比聲音語言更為重要,它無時無刻不在向對方傳遞著信息。所以,正確地使用肢體語言很重要,否則會給對方帶來誤解。比如,當一個人頻繁的看表,你就知道這個動作背后的含義是他很著急,或者是他已經不想聽你再說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你作為溝通的主體,那么就要讀懂對方的肢體語言,盡早的結束你們的對話。否則,會讓對方感到很煩躁,好事可能變壞事。
8、創造選擇的權利以提高說服力
在職場溝通當中,有一類情景出現的頻率非常的高,那就是說服。比如,你要說服你的客戶購買你的產品,你要說服你的上司同意你的方案,你要說服你的同事跟你更好地進行協作。很多人說服他人的方式,就是軟磨硬泡或強勢打壓,其實這兩種方式都不是最佳的說服,因為這里多少都有不情愿和無奈。讓他人心甘情愿地被說服,就要學會給對方創造選擇的權利。比如,你要讓客戶購買你的產品,就不要一個勁兒的介紹產品的功能、效果,你最好能給他制定出1—3個購買方案,讓他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你左右。
9、精準表達才能有效傳達
傳達信息是溝通最為基本的一個功能,但在現實職場中,你或許總能聽到“你怎么連話都聽不懂”這樣的抱怨。其實,這并不是對方“沒聽懂”,而是你作為溝通主體,沒把話說清楚。所以,精準表達是提升信息傳達有效性的關鍵,如果你不能準確地表達出你想要表達的信息,那么就很難確保對方接收到的信息是正確的。
比如,公司馬上要開年會,你安排下屬布置會場,對他說:“小李,你帶人去布置一下會場,弄得干凈點、漂亮點”。這個表達就很有問題,因為“干凈、漂亮”是不夠精準的表達,你和小李之間對于“干凈、漂亮”的標準可能也各有不同。如果小李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執行,那么很可能執行的結果就不是你想要的。相反,如果你能準確的描述“干凈、漂亮”的標準和具體要求,那么小李就一定能按照你的標準去執行,最后的結果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
10、擁有共情的能力
共情是溝通中的一項的重要能力,也是最難修煉的一項能力。所謂共情,就是能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角度思問題,擁有足夠的同理心。如果一個人在溝通中,缺乏共情的能力,那么即便他懂得再多的溝通技巧,也很難贏得別人的心。舉個例子,公司開全員大會,原本計劃上午兩位領導講話,但由于第一位領導講得太多,嚴重超時,給第二位導只留下了20分鐘,但第二位領導不管那么多,依然按照自己準備的發言稿講話,結果講了一個小時。這時候,所有員工都躁動不安,紛紛指責第二位領導。因為第一位領導結束講話時,臨近午餐時間就20分鐘了,大家饑腸轆轆,心早都已經跑到了餐廳,根本沒有心思再聽下去。所以,第二位領導就是典型的缺乏共情,即便職位高高在上,也很到下屬員工的尊重和好評。
所以,在場溝通中,要想贏得別人的信任、尊重和好印象,就要學會共情。只有你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的理解他的處境和想法,你才真正能和他“打成一片”。
【職場高效溝通方法】相關文章:
高效的職場溝通技巧01-11
職場高效溝通的說話藝術02-10
職場溝通交往的方法01-15
高效職場人生,巧用5項溝通工具02-10
高效職場之事半功倍的7個方法參考01-15
職場中人際溝通技巧和方法01-15
職場溝通很重要 必學職場溝通技巧01-18
怎樣跟上級高效溝通02-08
初入職場人士高效率工作的方法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