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評課稿范文(精選11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鑒定或評判的評課等。那么你有了解過評課稿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評課稿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語文評課稿 1
今天有幸聆聽了xxx老師的學區中青年賽課——蘇軾的散文《記承天寺夜游》,獲益匪淺。對于xxx老師的《記承天寺夜游》一課,我想作一個簡要的評析。
xxx老師扎實的語文功底和開闊的思維方式從他的課堂教學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從他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模式也可以看出這位老師的教學理念,緊密地與考試結合起來。在整個課堂教學中,他的優點就一一顯現在我們面前:
(1)課前備課準備充分,導課精彩
用“清風明月本無主,心閑便是其主人”詩句導入新課,引出“閑”字,并要求學生用“閑”造句。這個導課新奇、精彩,既切合文中對月色的描述,又為下面理解蘇軾的情趣、突破本課的難點埋下了伏筆。這個導課可以總領本課內容與主旨,高屋建瓴,實在精彩,可見xxx老師課前充分的準備及對文本透徹的理解。
(2)課堂環節完整、流暢,訓練有梯度
導入課文后學生自由朗讀、大聲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停頓,而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形式多樣,xxx老師熱情鼓勵,在朗讀中初步感知文本。接著,老師教給學生簡單的翻譯方法,讓學生對照注解疏通翻譯,有疑惑處圈點或舉手回答,而后出示幻燈片“自我挑戰”,落實關鍵詞與重點句。指導與自讀相結合,訓練有梯度,把文言詞句理解落到實處。
(3)課文朗讀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方法得當
導入課文后學生自由朗讀、大聲朗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疏通、翻譯課文學生再讀思考:蘇軾為什么夜游承天寺,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其實文言文的教學要學生在朗讀中慢慢地體會語感,從而達到理解文意的目的,我們平常的教學往往把朗讀和理解人為地分離開來,早自習就要求學生預習、熟讀至背誦,然后再上課也許這樣能讓學生更好地背誦課文,但對于理解文意卻存在問題。
(4)問題設計巧妙、材料引入靈活
為掌握重點、突破難點xxx老師主要設計下面幾個問題并及時靈活引入材料:1、蘇軾為什么夜游承天寺并及時介紹相關寫作背景;2、為什么作者眼里只有竹柏并及時引入竹柏象征義;3、何謂“閑人”你是如何理解“閑人”并及時引入余秋雨及法國世界報對蘇軾的評價。問題設計雖少卻很有深度且給學生切實的幫助,切中肯綮且游刃有余。
縱觀全課,xxx老師的這一節課內容充實、具體,有深度、廣度,教法靈活、得當,教師熱情鼓勵、及時點撥,學生參與度廣,在基礎不太好的班級能把文言文上得如此扎實有效,著實不易。
初中語文評課稿 2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陶庵夢憶》的一篇精品。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散文的奧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是表現西湖雪景的千古絕唱。
本節課采取了“文本細讀”新教法,引發學生興趣,課堂節拍張弛有道,知識體系由淺入深,由讀促學。 羅老師的這堂課整體安頓井井有條,層次明確:對文本重視全面細密,從字詞的疏通,到朗誦的指導,寫景句子的咀嚼及內容主旨的明白等等。正如朱光潛說的一句話“徐徐走,欣賞啊!”在課堂導入時,讓學生在文中找到一字來概述張岱的形象——癡,并引導學生去文中搜羅哪些方面展現出張岱的“癡”。羅老師抓住文中的一個要害詞“癡”解讀全文以及張岱所要展現的愛國心情。即由“人癡”延伸到文章的主旨——亡國之思,祖國之痛。整篇文章圍繞一個“癡”字展開,由情入理,逐層展開。
接下來,我談談自己對本節課的理解:羅老師主要扣住“準、清、活、實”四個字。
一、教學目標立足一個“準”字。
根據課標要求,上好一堂課,要凸顯這堂課的“三維”價值,謀求“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
這節課,我認為羅老師確定的教學目標,應該有如下三個:
1、誦讀課文,積累本課的文言詞語。
2、學習白描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
3、體會作者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
羅老師將教學目標分散開來,比如,誦讀課文后,由學生獨立完成目標一;學生理解課文后,進入課文重點問題的教學階段,師生共同學習白描手法,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完成目標二;在男生讀、女生讀之后,通過對兩個問題的探究,體會作者曠達的志趣和故國之思,從而完成目標三。
二、教學思路講究一個“清”字。
葉圣陶先生說:“教學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教學如同寫文章一樣,有一條思路,講究思路教學。
我覺得這節課課堂教學思路:品癡景,近看張岱(感受)——遇癡人,近看張岱(領悟)——還原癡遇,演繹情景(展示)——辨癡,回望張岱(觸發),最后順利到達終點。
就《湖心亭看雪》而言,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語言上幾無難點,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卻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課羅老師先走進去,教學生積累詞語,疏通文意;再走出來,教學生感悟雪后西湖的意境之美;再走進去,重點教學生如何理解白描寫法;再走出來,在難點處設置疑問,
巧妙引導,終于讓學生走進一類特殊的知識分子的心靈世界,感受一種別樣的審美情趣和人生抉擇。
三、教學方法注重一個“活”字。
把學生盤活,把教材教活,把課堂搞活。那么,這些都取決于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的“活”。俗話說“千個師傅千個法”。羅老師本節課運用了講授法、提問法、討論法、誦讀法、啟發教學法等。其中孔子創造的啟發教學法,是古今中外最好的教學方法。“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啟發教學法的運用。本堂課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學生的一大難點,因此,羅老師的“導”顯得十分重要。課堂上,她注意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誘導學生在討論中提升層次和境界。幾個設疑,深入淺出,突破了難點,解決了問題,“得來全不費功夫”。
2、朗讀法的運用。有道是:學文千法,朗讀為本。就學習文言文而言,朗讀毫無疑問地應該也必須成為解讀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整個教學都是由“讀”引領的。圍繞著解讀癡人之“癡行、癡景、癡遇”,采取了豐富多彩的誦讀方式一步步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內核。這其中有范讀、有齊讀,有男生讀,有女生讀,整個教學過程的推進和難點的.突破都是以“讀”為載體完成的。從這次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出,只要應用靈活恰當,朗讀完全是有能力承擔起解讀文言的重擔的。
四、教學有效要強調一個“實”字。
課堂教學要做到實,還必須認真準備。記得有位教育家說過:“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說來,我都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
這節課羅老師經過精心準備的。小到一個字的讀音,大到與本課相關的各種背景資料,都認真對待,絲毫不馬虎。
文無定法。教,亦無定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無論哪種風格,都應該以認真解讀文本為基礎,在充分備課的基上,設計出最佳的課堂教學方案。然而,語文課堂就像電影一樣,是個遺憾的藝術。當然,這堂課也有不足之處:比如沒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同學生一道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感受問題情境,從而生成問題,提高他們探究質疑的水平。還有教學時間處理不妥當,前松后緊。
以上是本人的拙劣之見,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初中語文評課稿 3
今天,聽了董老師一節《扮亮語言》的作文指導課,這是一節扎實有效且有特色的課,深感從中受益多多,下面僅從三個方面談自己的粗淺看法。
一、 本節課“以學定教”的理念得到了很充分的體現。老師以學生的閱讀積累:《老王》《背影》《又是一年粽米》等經典片段的再現,引導學生從中感受、總結其中在“扮亮語言”方面的技法;又以學生佳作中的精彩片段引導學生欣賞體會在語言表達方面的妙處;最后在升格練習環節,老師依然從學生習作中挑選了典型病例,引導學生進行升格訓練。整堂課,老師以學情為教學的起點,學教相容,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一個臺階往上攀,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二、 本節課在“三學循環”的模式建設方面作了積極有益的探索。在“議學”“悟學”環節,改變了以往“議”“悟”截然分開的`模式,采用邊議邊悟邊練,議悟循環反復螺旋上升,顯得靈動而不僵化,體現了教學的智慧。
三、 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學以致用扎實有效。老師在方法感悟這一環節,所引的材料十分精心,皆為閱讀教學中的名家經典片段,打通了閱讀與寫作的聯系,讀寫結合相得益彰;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小結語言表達的技法,每一個方法小結之后,老師都引導學生運用感悟到的方法進行升格訓練,學生實踐充分,學以致用扎實有效,收到了良好效果。
當然,課堂教學永遠是殘缺的藝術。我覺得作為“三學循環”教學模式下的示范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引發探討:
1、如何正確處理教師的講與學生的練的時間分配問題。
2、“導入”部分內容與下面教學內容聯系不是很緊密,可考慮刪去,這樣內容就更集中。
3、作文教學過程中是否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如何恰當的運用“合作學習”;學生練習時,是否需要先討論再自已操練。
以上只是個人粗淺看法,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初中語文評課稿 4
聽了李老師的愛蓮說一課,我想起了這么一句話,李老師講的再多也是老師的,學生學的再少也是學生的。
這種教育懇求學生在閱覽進程中“能有自個的情感體會,開端體會著作的內在,從中取得對天然、社會、人生的有利啟示。對著作的思想豪情傾向,能聯絡文明布景作出自個的評估;對著作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個的體會;品嘗著作中富于表現力的言語。”在悉數教育進程中,李老師側重處理好以下三個聯絡:
學生和老師的聯絡。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這是新課標、新理念對師生聯絡的從頭定位,語文新課標也明晰指出:“閱覽是學生的特性化做法,不應以老師的剖析來替代學生的閱覽實習。”因而,李老師貫穿在講堂中的一條主線即是讓學生去閱覽去品嘗。李老師既把閱覽的自動權交給學生,又活潑表現幫學效果。課前預備的關于蓮花的圖畫為學生供給更多的閱覽體會。
李老師把閱覽作了五個時期的.組織:
第一階段:師大聲朗誦,全體把握。
第二階段:放錄音,學生跟讀。
第三階段:生齊讀,自瀆后處理字、詞、句。
李老師選用學生質疑這一手法,讓學生讀出新的感觸、新的體會和特性化的了解。在閱覽進程中,既要交給學生必要的閱覽辦法,處理學生閱覽中遇到的艱難,更要珍愛學生一同的感觸、體會和了解,這么老師就不是作者的傳聲筒了,也不是居高臨下的操縱者,而是學生閱覽的火伴,是閱覽團體中才干略強的一員。在這一時期,李老師斗膽的向課文錄音中的“蔓”字的讀音提出了紛歧樣的見地,這種勇于說“不”的精力值得學習和學習。
第四階段:品讀根究,精確評估。這兒有“自個思考”“團體談論”“師生協作”“老師指點”等幾種辦法。
老師計劃幾個要害的疑問:
1、翻譯語句。
2、表現蓮高尚的語句還有哪些?
3、找出文中告訴歸納蓮高尚的語句。)讓學生去根究、去評估。
第五階段:齊讀課文、小組談論釋疑。
在這一時期學生提出了幾個有代表性的疑問。
1、作者為何“獨愛蓮”?
2、完畢仍然存在次第發作了改動,終究說牡丹之愛?
李老師盡量讓學生自個處理,老師做以恰當指點。
第六階段: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再讀課文,生談收成,齊讀完畢。
第二,師生與作者的聯絡。閱覽本是一種發明性的勞作,假定讀者僅僅咀嚼作者的口中之食,豈不索然無味?只需是特性化的閱覽,讀者總會讀出新信息來,許多好著作不是作者寫出來的,而是作者和讀者一同勞作的效果。所以,不管是老師仍是學生,都不應當把投合當作尊敬,也不要把閱覽的自動權交給作者,須知:書在誰的手里,誰即是書的主人。因而,我以為李老師讓學生去多讀課文,這本身即是一種特性化的閱覽和發明性的勞作。
第三,閱覽和日子的聯絡。文學是日子的反映,閱覽是日子的構成有些,閱覽和日子的聯絡是十分親近的,所以應當樹立為人生而閱覽的觀念,既要照顧他人的日子,更要注重自個的日子;既要為今日的應試去認知和了解,更要為明日的打開去批評和立異。李老師讓學生去寫讀后感恰是銜接閱覽和日子的聯絡的一條有用路徑。
初中語文評課稿 5
今天第二節課,我聽了xxx老師上的一節生動有趣的公開課,獲益匪淺,現在由我對這節課作如下評說: X老師語文功底深厚,教師語言豐富、優美、感染力強。既求新又求實,充分突出了文言文教學中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讀中悟。教師充分體現了參與式教學的理念,運用了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課文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教師的步步引導下深入理解了課文,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情景導入,畫龍點睛
本文是一篇非常優美的寫景散文。情景導入時,X老師用那聲情并茂、富于文采的語言,引領學生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讓學生在品味祖國奇山異水的同時,激發出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祖國文化的熱愛之情。導語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講解朗讀、方法多樣
作者簡介上,X老師采用了讓學生簡介的辦法,簡潔明了地進行了介紹。字詞講解采用卡片式,解決方式新穎。課文朗讀上,重點突出,有聽課文朗讀錄音、齊讀、范讀、自由朗讀、指名朗讀等多種方式,能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課文朗讀時,教師給予了充分的學法指導,還采用適時點評打分的方式激勵學生。
三、疏通文意,方式新穎
教師充分體現了參與式教學的理念,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四人一小組疏通文意,然后每人一句進行翻譯,教師適時點評、鼓勵,形式新穎,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都能動起來,真正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增強了學生合作參與的意識。
四、感知內容,層次清晰
感知課文內容部分,x老師的分析富有層次性,能夠通過三個有梯度的`問題的逐步合作探究,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深入理解及掌握了課文內容,效果明顯。
五、品味賞析,設計科學
品味賞析部分,教師能選擇典型的句子,進行點撥、賞析,從而讓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了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作業設計,典型科學,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總之,x老師為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活潑的文言文示范課,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還有很多,未盡之處,還望各位同仁再作評說。
初中語文評課稿 6
聽說xxx老師將給我們年輕教師開一堂課,內心不免有些激動,因為能聆聽名師的課對很多人來說實屬不易。xxx老師教授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課改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上冊的《行道樹》一課,文章主要是借行道樹的自白,表達無私奉獻的人生信念。聽了真是受益匪淺。
這堂最為亮點的地方就該屬幾個主問題的設計,它不僅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關鍵是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師在導入的時候就讓學生進行想象“假如你是一棵樹,你會選擇在哪里生活?”問題一拋出,很多學生就開始積極地思考,有人說選擇在沙漠里生活這樣可以將沙漠變成森林,也有人選擇在山頂生活,因為可以欣賞美麗的風景……在學生眾說紛紜的過程中,有人選擇自我奉獻,有人選擇享受生活,那行道樹會選擇在哪生活呢?它為什么要這樣選擇?學生就開始疑問和好奇,在想象的世界里學生的思維又在不斷旋轉,升騰。于是,教師就帶著他們走進了行道樹的世界。接著,xxx老師又設置了這樣一組有意思的問題:“請選擇下列句式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A讀了……,我仿佛看到了……;B讀了……我體會到了……;C讀了……我不理解的是……”。這是一組具有遞進關系的問題組,第一組的`問題其實與教師一開始的引導是緊密相連的,“行道樹會選擇在哪生活呢?”學生的疑問在這個時候其實可以根據教師設計的這個句式“我讀了……我仿佛看到了……”來解開謎底;“那它為什么要這樣選擇?”原因也很容易在“我讀了……我體會到了……”這個句式中找到,這樣循序漸進地賞析課文,學生就很容易地把握文章的主旨:行道樹甘愿自我犧牲,無私奉獻,以苦為樂等等這樣的精神品質就浮出了水面;最后再以“讀了……我不理解的是……”這個句子來培養學生探究質疑的精神可謂水到渠成,學生自然而然地都想到了這個哲理性的句子: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這是一個人生哲理,在對這個句子把握的過程中不僅學生感受到了行道樹的內心世界,而且教師也順理成章地達成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這一教學目標。
余映潮曾經在他的論文中這樣談到:“主問題”對課文內容和教學過程都有著內在的牽引力,每一個問題都能結構起課堂上一個教學活動的“板塊”。以“主問題”來帶動整篇課文閱讀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讓他們充分體會到語〖〗文學習中的求索感、創造感、成功感,語文與人的教育、語文與人的氣質培養于是有了一片美麗的良田沃土。可見,主問題的設計和把握對提升一堂課的品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xxx老師的課,處處洋溢著大家風范,她富有詩意的語言不但感染著在座的學生,同時也讓我這個后輩產生了欽慕之意。稍稍遺憾的就是:這堂課答似乎問答替代了美讀。
初中語文評課稿 7
我說:“我先拿一本讓學生看看愿不愿訂吧。”
我帶著這本雜志回到學校,讓學生傳閱,不久,就有近百人訂閱了。從此,不管刮風下雨,我每月到教研室去領取《初中生之友》,綁在自行車后架上,經過十多公里崎嶇的沙石公路,來到學校。學生一拿到雜志,就興高采烈,如饑似渴地閱讀著。還別說,經常閱讀《初中生之友》的學生,他們的視野相對比較寬廣,知識相對比較豐富,學習成績相對比較好。
后來,我調到香田中學任教。再后來,我進城,到靖安三中任教。這一路上,《初中生之友》讓我所教學生的成績勝過其他班級。
1994年下半年,我在教初一語文“語法知識――擬聲詞”時,發現教材上只有簡單的兩句話:“擬聲詞是模擬聲音的詞,如:嘭、嘩啦、哐啷、叮當、轟隆隆等。”如果我照本宣科地進行講授,恐怕大多數學生會走馬觀花,不甚了解。
我就搬來初中六本語文教材,把每一處的擬聲詞找出來,然后歸納分成4類,并找出名人作品中的擬聲詞例子,分析其成功的表達效果。結果,上課的時候,學生聽得津津有味。而且我發現,有好幾個學生在作文中能自覺地運用擬聲詞,給自己的作文增添了趣味性。
有名人說過,不會教研的'教師永遠只是一個教書匠。我不想只做教書匠,很想在教研方面做點成績出來。
由于這么多年關注《初中生之友》,我了解它需要什么樣的文章。如果把這節課的內容進行整理,應該會發表吧。說干就干,我一氣呵成寫了《談談擬聲詞》。初稿完成后,我沒有急于投稿,認真修改,能省掉的字一定刪去,做到眉目清楚,中心明確,結論中肯。那時還沒電腦,我用16開正規方格稿紙抄寫,書寫端正,字跡美觀,給人賞心悅目之感。然后,懷著期待,將稿子投出去了。有一天,我走進教室準備上課,發現全班學生都用敬佩的目光看著我,突然一男生手里揚起一本《初中生之友》,大聲說:“李老師,我們在這里看到你的文章了!”
“真的嗎?”我沒有了矜持,三步并作兩步走過去,定睛一看,我的那篇文章果然發表在1995年第2期上!
哈,我心里比喝了蜂蜜還甜,興奮了好幾天呢!按照這樣的方式,我連續在《初中生之友》發表了好幾篇文章,讓編輯記住了我,并開始向我約稿,從而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之后,我多篇論文先后在《江西教育》《語文知識》等刊物發表,引起了同事、領導的關注。正巧,縣教研室缺中學語文教研員,局領導決定將我調入,這正應了那句名言“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
調到縣教研室之后,我撰寫教學論文的熱情更加高漲,至今在《初中生之友》《江西教育》《讀寫月報》《語文教學研究》《語文報》等省級以上報刊發表了500余篇,其中《初中生之友》上就發表近50篇。另外,有17篇論文獲省級一等獎,5篇獲省級二等獎。
初中語文評課稿 8
觀看了李老師的課堂教學,心中豁然開朗,原來,“語文課”要這樣教“語文”。我們驚喜地認識到研修給我們的課堂帶來的變化,研修使我們的教學設計取得的.進步。針對這節課,我認為李老師的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導入新課先是情。
李老師利用現有資源———課文插圖創設情景,讓孩子從觀察到說話,認識圖畫美的同時也就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語文學習,可謂“未成曲調先用情”,調足了學生胃口。
2、感受畫面再激情。李老師采用多種形式賞讀兒歌,在教學中先發揮自身聲情并茂地導讀的優勢向學生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夏日荷塘美景圖。然后采取個別讀、小組讀、全班齊讀、配上動作表情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懂了畫面——美,讀出了感受———可愛,也讀出了對學習的喜愛,很好地激發了學生識字激情。
3、初步探究興致濃。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讓孩子再讀兒歌,抓住順口的特點————押“ao”韻,引出帶有“包”字的一系列形聲字。而后隨文識字,利用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組織教學,引領孩子在文字王國中遨游。課堂上老師教得張弛有度,學生學得興致濃濃。
4、總結特點——————絕知此事要躬行。老師在這一環節教學中抓住“你們怎樣記住它們”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領悟形聲字的特點。最后通過兩個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識字,順利地完成了目標教學。
5、指導書寫——以點帶面。教學中老師發揮自身書寫又一優勢,展示“包”字的范寫。示范中滲透了方法指導,評價中找出了存在的不足。寫字教學落實得扎實到位。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課堂延伸,把語文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引導孩子在生活中識記、積累漢字。不能不說是語文教學的一次大膽嘗試。
總之,整堂課思路清晰嚴謹,目標明確,措施到位。課堂教學從設計到實施都很好地體現了從“內容分析”到“能力培養”的轉變,也很好實現了“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
初中語文評課稿 9
聽了x老師的《愛蓮說》一課,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教師講的再多,也是教師的;學生學的再少,也是學生的。”x老師在這一堂課中貫徹了一條很有價值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創新閱讀的習慣。
這種教學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x老師著重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
第一,學生和教師的關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xx者,這是新課標、新理念對師生關系的重新定位,語文新課標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x老師貫穿在課堂中的一條主線就是讓學生去閱讀去品味。x老師既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又積極發揮幫學作用。課前準備的關于蓮花的圖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體驗。
x老師把閱讀作了五個階段的安排:
第一階段:師高聲朗讀,整體把握。
第二階段:放錄音,學生跟讀。
第三階段:生齊讀,自瀆后解決字、詞、句。
第三階段:品讀探究,正確評價。這里有“個人思考”“集體討論”“師生合作”“教師點撥”等幾種方式。教師設計幾個關鍵的問題:
1、翻譯句子。
2、表現蓮高潔的句子還有哪些?
3、找出文中告訴概括蓮高潔的句子。
讓學生去探究、去評價。
第四階段:齊讀課文、小組討論釋疑。
在這一階段學生提出了幾個有xx性的問題。
初中語文評課稿 10
不學習就會退步,就會痛苦,我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在我的工作中,時常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每當這些讓我頭疼的問題纏繞我的時候,我會痛苦不堪,急于去解決,聽課是我最常用的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之一,通過聽課——這個業務上的學習,我解決了許多讓我感到頭痛欲裂的難題,正是這樣的方式,我得到了進步。
觀摩其他老師的課,我總結了她們的優點:
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可以看出我們的老師們備課都非常用心,對課本的內容了解的很透徹。
二、注重引導學生朗讀
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并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武老師在上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并找出,配樂讀,讓學生深情并茂的體會英子的感情升華。學習中還穿插著齊讀、分組讀、示范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三、老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
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批注,有利于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四、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劉老師《讓小草生生不息》時,通過課件的設計,精彩的品讀,引發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美。
五、親切的評價語言
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么貼切,到位,如趙主任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后的.課堂上,我也試著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今后的職業道路上,我會努力吸取這些老師的寶貴經驗,以長取短,避免在教學上的不足,必須不斷地學習,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這些業務上的這些直觀聽課學習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學習了很多的寶貴經驗,讓我煩惱的問題通過這些活動煙消云散,讓我在以后的職業道理上更加輕松,也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水平。
初中語文評課用語優缺點及建議
1)引課能跟生活實際相結合,引發學生討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2)能創設例情景,引發學生思考討論,促進師生互動,但應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動手、動腦,訓練基本技能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教學設計思路較清晰,教學目標能體現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
4)這是一節整合課,應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實現師生互動,成果分享,培養學生分析數據的能力,在這一點上老師還應加強;
5)較成功的一節課。
初中語文評課稿 11
今天很高興跟陳老師學習了一堂初中語文課,覺得自己很有收獲,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和心得,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紫藤蘿花是一種怎樣的花,許多學生多沒有感性的了解。能積極利用教材中的插圖,讓學生對此種花有初步的感知,這是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的表現。我們有些教師往往會忽略或漠視課本中的插圖,沒有把它當作一種資源,這是很遺憾的事。在對文本整體感知的過程中,設計了三個以花為中心的兩字詞語概括情節的環節,既明確了閱讀的任務,又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真正做到了閱讀的指向性,加強了閱讀的有效性。
面對學生概括的動詞加以辨析,如看花、賞花兩字的區別,及時糾正板書的內容,體現現代教育的理念——以人為本。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對花的大開大闔的多角度描寫是學生欣賞與借鑒的重點。“觀千劍然后知器,操千曲然后知音”、“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些話都在告訴我們讀書的重要性。毛老師抓住朗讀讓學生體會其中的妙處。有齊讀、分組讀、默讀,讓每一位聽課者又驚喜地聽到了語文課堂里那久違的朗朗書聲。
學生在分析句子時,從初一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進行及時指導。本文在寫作上的最大特色是借景抒情,在觀花的過程,不時加入作者的感受。全文從線索的角度來看,實際上,作者的看花過程之線與她的情感變化之線交錯在一起,要弄清作者寫此文的目的,就是理清和理解作者結合生活而透露出來的情感。此時,教師能及時介紹作者的有關情況,使學生一下子明白了“手足情和生死謎”。讓我們看到了呈現教學內容時機的重要性。總之,這是一節成功的課,有許多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聽了此課后,有兩點是值得大家思考的:①如何調控課堂行進速度②開放性的課堂是否也應該注意提問的指向性,如何避免學生回答問題誤入“歧途”?
【初中語文評課稿】相關文章:
英語寫作課評課稿06-18
小學數學評課稿(精選12篇)09-24
小學語文花鐘評課稿08-23
幼兒園藝術活動評課稿09-02
生活中的比評課稿(通用11篇)11-03
小學數學搭配評課稿(精選16篇)04-23
花鐘評課稿范文(精選11篇)04-11
小學數學獲獎評課稿(通用11篇)04-10
人教版小學語文評課稿(通用14篇)03-21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通用12篇)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