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于您給人們一個 馳騁想象的空間。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或是蘊含著一個美好的寓意,或是抒發一種溫馨的心曲,或是襯托出一個美麗的夢幻,或是展現一片灼熱的情懷。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最新音樂教育專題小結,歡迎借鑒!
新《綱要》對音樂教育的目標定位中提出,要讓幼兒“能初步感受并喜歡環境、生活和音樂中的美”,“喜歡參加音樂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現活動”。這樣的目標定位強調了音樂與生活的聯系,明確了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音樂是興奮的語言,對幼兒有極大的感染力,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也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藝術活動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開拓人之間的交流,使人們得到更多的心與心的溝通。音樂內在的節拍、節奏,合奏中聲部的安排,律動、舞蹈中動作的編排,音樂游戲規則等等,都會使幼兒在一種愉快的、“不強迫”的形式中,養成自律、自我激勵的良好習慣。也正是在這些活動中,幼兒體驗到集體創造的快樂,學習與他人非詞語的交流、默契合作,學會理解、接納、欣賞他人。
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幼教活動中,如何該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呢?
一. 靈活、多樣的教學法
幼兒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沒有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運用動靜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種形象生動的方法,讓幼兒在動、聽、看、辨、唱的趣味實踐中體驗:尋找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的全歷程。
我在給幼兒上音樂活動“走路”時,可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鴨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
二. 選擇不同的音樂素材提高幼兒分辨音樂的能力。
在進行音樂欣賞時,教材的選擇直接關系到幼兒對音樂欣賞的興趣。選材應注意幼兒的可接受性、可接納性。不同的音樂會帶給幼兒不同的感受。
如在音樂活動中,我讓幼兒欣賞《小燕子》這首曲子,幼兒都說很好聽,是小鳥飛來了,而且立刻做出了鳥飛的動作,而且動作優美,當幼兒男孩子在亂蹦亂跳時,有的女孩就會說:“不能這樣,小燕子要飛的還漂亮的,要輕輕的”;當我放到熱情奔放的音樂時,幼兒個個扭頭扭腰,跳起了歡快的動作,而且還在大聲說笑,盡情發泄,就連平時不怎么言語的陳言、劉超等小朋友也在教室中間蹦跳起來……。
當然,音樂的選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兒。有一次我讓幼兒聽一首鋼琴曲,幼兒不感興趣,因此只顧做自己的事,對音樂置之不理?梢,音樂的選材必要貼近幼兒生活,能讓幼兒有切身的體驗,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欲望。
三. 設計好教學語,增添音樂的特有情趣
節奏語,即用拍擊身體動作來表示,用在活動中,可以使幼兒感受音樂速度、力度等,培養幼兒節奏感,這對歌曲進行打擊樂可發揮較大的作用。
手勢語,即用老師的手勢代替語言,它可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如在小班音樂活動中可結合所演唱的有鮮明形象的動物歌曲,通過手勢形象地模仿出各種動物姿態,便能很好地把幼兒的情緒激發起來,特別在指揮分合唱和打擊樂時,通過手勢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兒及時傳遞和表達出內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內涵。
體態語,體態語通過教師的動作表情傳遞給小朋友,能起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效應,一般來講,主要是眼睛和臉部的各種神態和表情,它以無聲的語言向幼兒表露和傳遞內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堅定的目光和洋溢歡欣的笑臉,能使幼兒情緒激昂,精力倍增,如在欣賞歌曲《獅王進行曲》時,教師明亮有神的目光和神采飛揚的姿態,可以很快地感染幼兒,使他們充分感受獅王的神態,《搖籃曲》等較為柔和和抒情色彩較濃的歌曲,教師應注意運用親切、自然的眼神和表情來教唱,便能把幼兒的情感帶入如詩如畫般溫柔的意境中去。
當然,音樂的表現手法還有很多,唱歌、朗誦、繪畫、舞蹈等。音樂欣賞激發幼兒的創新欲望和興趣,針對不同的音樂選擇不同的表現方法。從而更好的發展了幼兒的創新能力。
總之,我們要不斷提高幼兒的興趣,在音樂教學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激發幼兒的美感,讓他們喜愛音樂溶入音樂,讓我們共同探索,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特有功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最新音樂教育專題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