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魯迅已經離我們遠去,我不這樣認為,因為僅僅就是從《祝福》上面說來,魯迅還是離我們很近的。離我們遠的只是那封建社會和那愚昧的人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祝福讀后感作文,歡迎閱讀參考。
祝福讀后感作文
今天,我們讀了魯迅的《祝福》,其中祥林嫂的一生引出了我無數的感慨。魯四老爺說:"祥林嫂是窮死的,在我看來,用來形容一個在被封建思想統治的社會中死去的她,是再貼切不過的了,因為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得出來......."
第一,從祥林嫂初到魯鎮,就已經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劇。她當時已經嫁人并且喪偶,是受不了婆婆的嚴格管制才逃出來做工的。更不幸的是雇主--魯四老爺夫婦是一對深受封建禮教思想毒害的衛道士,初到魯鎮的時候,魯四老爺就因為嫌棄她是一個寡婦而不喜歡她,以至于后來別人都休息了,她都在通宵地做著男人才會做的重活,但她面對這樣的剝削和壓迫居然沒有反抗,而是逆來順受。只是為了能擺脫婆婆的管制而已,后來還是逃不過,被迫再次嫁人,然而好景不長。兩年之后她的丈夫兒女相繼死去,她不得不再一次回到魯鎮做工,然而這次別人對她的眼光都變了,都認為她是殘花敗柳而處處排擠她,從禁止她參加常人的祭祀活動就看得出來,最終,她被這種精神折磨給活活逼死。然而,造成這種悲劇她自己要負最大的責任,因為她自己也認為自己不干凈,所以才會有將一年的薪水拿去捐門檻的舉動,如果她敢于反抗,及時離開魯鎮的話,也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了。
第二,魯四老爺這樣的衣冠禽獸是直接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因為他們用封建禮教,封建迷信,封建宗法這三把刀捅向了她的胸膛。首先,婚姻應該由個人意志所決定,祥林嫂的婆婆不顧其的想法,強行將其再嫁給他人。如果是這樣也就罷了,當她再回魯鎮之時,魯鎮的人面對她的遭遇不但不同情她,反而以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判斷她是一個不干不凈的人,并且剝奪了她參加祭祀活動這樣的做人的基本權利,然而,最后一擊卻是在柳媽身上,她以封建思想認為祥林嫂不該活著,更認為她死后會受到懲罰,這一番話擊垮了她最后一點做人的希望與權利,因此,魯鎮的所有人都是直接導致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劊子手
第三,這是封建思想下的必然產物,祥林嫂只是千千萬萬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婦女中的一個縮影罷了。有更多不知名的婦女也經受著像她一樣的苦難,因此作為一個窮苦婦女的她自然也無法擺脫厄運。所謂的"窮"死的,實際上就是被封建思想剝奪了生存的權利,走投無路而死。
在20世紀20年代,正處于新舊文化的交替時期,雖然封建帝制早已蕩然無存,但封建禮教卻仍然根深蒂固。因此,作者想借祥林嫂這個典型人物。來呼吁人們解放思想,推翻封建禮教,腐朽的事物總是要滅亡的,20年后,封建思想終于被偉大的馬列主義所取代,由封建思想組成的監牢也永遠的隨之崩塌,這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黑暗現狀,對如今生活在沒有思想壓迫的法制社會當中的我們,是有深遠意義的,它告訴我們要更加要珍惜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
祝福讀后感作文
個人認為,《祝福》是魯迅寫得最好的小說,他用"我"的眼光,把祥林嫂這個人物活生生地表現出來,把世態的蒼涼,封建社會的黑暗暴露無遺。無論是從選事,還是從寫作方法上來看,《祝福》都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在我看《祝福》以前,我一直以為,魯迅只是一個思想前衛,語言犀利的作家。他的出名只是因為他的雜文和他的思想,但是在看了《祝福》后,我對他的看法改觀,覺得他是一個憑著真本事而屹立在中國文壇上的。《祝福》一開始用一種很悲涼的手法渲染氣氛,寫那滿天飄舞的雪花,讓人們滿目瘡痍,感到荒涼和痛苦,讀后感《《祝福》讀后感》。然后魯迅慢慢地用祥林嫂的死引出她的一生的悲劇。魯迅的敘述很自然,把祥林嫂由逃走--打工--被綁走--再嫁--失夫失兒--再打工--遭唾棄這些遭遇很完整地表達出來,沒有絲毫的拘束。魯迅沒有在文中對祥林嫂表示同情,但是卻能在敘述中緊緊地抓住讀者的心,使大家同情祥林嫂,這表現他的深刻的文學造詣,我想這種文章寫作方法是我們最難學習但是又是最需要學習的。
我覺得文章最精彩之處是文章的題目"祝福",文章為什么不叫"祥林嫂之死"呢?文章寫的是悲劇,但是卻用了一個很有希望的題目,這正是魯迅最高明的地方,簡單的"祝福"兩個字,把悲憤和希望都表現出來,引人深省。
文章是表現生活的。而魯迅的《祝福》是揭示生活,把當時的社會的黑暗愚昧展示給讀者。祥林嫂第二個丈夫死了后,她回到魯家打工,主人并沒有關心她,而是在意她的表現比不上以前了,而且還認為她是個克星,在祭祀的時候不讓她碰供品。祥林嫂用自己一年的工資去捐了條門檻,但是卻仍然沒有法改變大家對她的看法,而她自己也過不了自己一關,迅速衰老,自己首先在精神上把自己殺死了。祥林嫂死在大年夜,但是卻沒有人把她當人看待,只是說她死的不是時候。我看完這篇文章時,覺得很壓抑,好像要把那愚昧的社會推翻才能松一口氣似的,我想,這就是魯迅的精神力量吧。魯迅用筆和黑暗作斗爭,用文章來解放人們的思想,魯迅堪稱中國精神領域界的教父。魯迅在文章中設計了一個麻木的祥林嫂,當她在面對別人的嬉笑時,眼睛呆呆地望著前方。我想,這也表達了魯迅那當他面對愚弱的國人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無奈吧。
屈原曾經反復這樣吟誦:"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我想魯迅在這文章中表達的也是這樣的一種無奈。這種無奈是矛盾的,深深的折磨著他的靈魂,對于這樣的靈魂,我是同情他的。
[祝福讀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