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

時間:2024-11-01 09:43:50 海潔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精選10篇)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 1

  一、說教材

  《氓》是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關照女性命運”中的一篇文章,節選自《詩經》,是一首著名的棄婦詩。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深刻地揭示了我國古代婦女在婚姻問題上的悲慘命運。我想借助這一文本讓學生了解女性的處境和心聲,通過對這首詩的詮釋,完成對女性命運的初步關注。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對高中文言文教學要求是:“重視文言詞語、文言句式的學習和文化傳統的繼承”依據此要求,我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2.能力目標 :

  (1)培養學生結合注釋,初步讀懂詩歌的能力。

  (2)背誦課文,培養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情感目標 :

  感受古代燦爛的文化,思考古今愛情觀的不同,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1)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

  (2)分析把握詩歌當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領會比興手法的藝術效果

  三、說教法

  1、運用誦讀法,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在誦讀中理解內容,品味詩歌語言的凝煉性。

  2、運用問題法、討論法

  聯系詩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關鍵詩句,讓學生討論明確文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及詩歌的比興手法。

  3、運用多媒體豐富課堂容量,加強直觀性,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四、說學法

  新課標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本課教學要繼續提高學生的感受、分析判斷能力,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與廣度,讓課文的學習過程成為積極主動探求未知領域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在語文的詩歌學習中,應注重誦、讀、記、析、探等具體的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約2分鐘)

  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有人在的地方就有人書寫愛情。《上邪》中寫道:“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與君絕.” 這是怎樣感天動地的癡情的絕唱啊!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有時癡情之人未必能真正得到癡情的回報。今天,我們就共同走進《詩經》中的《氓》,看看詩歌中癡情的女主人公都遭遇了什么。

  (二) 預習內容的設計及反饋(約5分鐘)

  1.基于對文本的分析,我預設了如下的.預習內容:

  (1) 易讀錯和需要重點掌握的字音的落實,掃清誦讀障礙

  (2) 掌握《詩經》的地位、起止年代、文學傳統、內容及表現手法

  (3) 結合課下注釋,掌握重點的實詞及“之”、“其”、“以”的用法,理解全詩的內容。

  (4) 理清文章的結構

  2.通過批閱學生上交的預習學案,在預習反饋中需訂正的問題是:

  (1)字音

  愆(qiān)期 自我徂(cú)爾 漸(jiān)車帷裳(cháng)

  靡(mǐ)室勞矣

  (2)言既遂矣/靜言思之中的“言”都是助詞,沒有實義。

  以爾車來的“以”是介詞,用

  總角之宴的“之”是助詞,的

  (3)課文結構 :

  第三章:勸誡女子不要癡情

  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別戀

  (三)課中改進(約28分鐘)

  針對學生預習中出現的問題,我在課中改進環節設計了三個問題。

  1. 第三章和第四章女主人公在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概說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等詩句,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手法?

  2. 這首詩寫了一個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到婚變到最后被遺棄的故事。在這場重大的人生變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3. 你認為“氓”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

  設計第一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能從文本中找出運用比興手法的相關詩句,進而能深刻體會比興手法能激發聯想,增強意蘊,使形象更鮮明的作用。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

  設計第二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能分析把握詩歌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這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讓學生通過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生活的強烈對比,及其面對生活中被拋棄這一重大的人生變故所表現出來的處變不驚,堅強面對的探究,挖掘出女主人公身上存在的“正能量”,更全面透徹的理解這一典型人物。

  設計第三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正確認識女主人公的悲劇根源,真正對學生有所觸動,明白女性經濟獨立,人格獨立的重要意義。

  怎樣更好地解決這三個循序漸進的問題?我的做法是把課堂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小組內合作探究。具體實施方案是:第一小組討論比興手法;第二小組探討文本中還有其他地方采用比興手法嗎?聯系以前學過的文章,舉出其他比興手法的例子。第三四小組討論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第五小組討論氓的形象,第六小組討論造成女主人公悲劇的根源。各小組中心發言人展示組內的討論成果,教師對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不足之處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完善。

  1. 第三章和第四章女主人公在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概說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等詩句,運用了什么樣的藝術手法?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桑未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輕貌美

  ②比喻戀愛及新婚的甜美

  桑之落:

  ①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

  ②比喻男子的始亂終棄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借斑鳩貪食桑葚比喻女子沉溺于愛情

  2.這首詩寫了一個女子從戀愛到結婚到婚變到最后被遺棄的故事。在這場重大的人生變故中,你能看出女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有怎樣的性格特征?

  (1)癡情——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不見復關,泣涕連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2)溫柔體貼,遷就男子——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補充提示:遷就男子,子無良媒,男子易怒,都為后來的婚姻悲劇埋下伏筆。)

  (3)樸實,純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4)善于反思——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感情是女子生活的全部,卻只是男子生活的調劑品,所以“寄言世間小兒女,莫將心事輕許人”。

  (5)勤勞堅忍——三歲為婦,靡事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6)吃苦耐勞——女子吃了哪些苦?男子變心,兄弟不理解,家境貧寒,男子施暴。“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7)清醒的認識,斷然的決絕,剛烈的性格。

  3.你認為“氓”是個什么樣的人?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劇?

  (1)男主人公“氓”可以說是男權社會時的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在求婚時,他對女主人公的感情或許是真摯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女主人公容顏的漸衰,他的愛情也隨風而去,全然不念往日的恩愛,無情地遺棄了妻子,是一個對家庭不負責任的、始亂終棄的家伙。

  (2)女主人公的悲劇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是由社會特點決定的。

  在男權社會中,女性在經濟、政治上都處于附屬地位,她們的生活天地都很狹小,生活的幸福與否都維系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個對感情、對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四)拓展:女主人公對這一悲劇有無責任?對我們有什么警示意義?

  初戀時:過于主動、過于熱情;

  熱戀時:過于投入、過于癡情,忘記自我、放棄自我;

  錢鐘書《管錐編》云:“蓋以私許始,以被棄終。初不自重,卒被人輕..”

  我相信于情于愛女子都是付出最多的,愛,是要用真心、赤誠。但是,千萬不要迷失了自己。一旦你圍繞著另一個人全心全意地畫圓時也就意味著你重心的失去。“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是一句箴言,一句所有女子都應銘記的箴言。

  正如《簡愛》中說“你以為我貧窮、相貌平平就沒有感情嗎?我向你發誓,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會讓你無法離開我,就像我現在無法離開你一樣。雖然上帝沒有這么做,可我們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女子自尊才可以換來尊重!

  (五)限時作業(約10分鐘)

  1.默寫

  ①氓之蚩蚩, 。 ,來即我謀。

  ②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③總角之宴, 。 ,不思其反。

  ④淇水湯湯, 。女也不爽, 。士

  也罔極,二三其德。

  2.閱讀鑒賞

  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

  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愛你

  絕不學癡情的鳥兒,

  為綠蔭重復單純的歌曲

  也不只像泉源,

  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

  也不止像險峰,

  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這些都還不夠!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

  你有你的銅枝鐵干

  像刀,像劍,

  也像戟;

  我有我紅碩的花朵,

  像沉重的嘆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

  我們共享霧藹、流嵐、虹霓,

  仿佛永遠分離,

  卻又終身相依。

  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

  愛

  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

  也愛你堅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致橡樹》熱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詩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獨立的姿態深情相對的橡樹和木棉,可以說是我國愛情詩中一組品格嶄新的象征形象。

  “橡樹”的形象象征著剛硬的男性之美,而有著“紅碩的花朵”的木棉顯然體現著具有新的審美氣質的女性人格,她脫棄了舊式女性纖柔、撫媚的秉性,而充溢著豐盈、剛健的生命氣息,這正與詩人所歌詠的女性獨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為表里。

  板書設計:

  戀愛--------------------婚變--------------決絕

  (1、2章) ( 3、4、5章) ( 6章)

  秋以為期 無與士耽 亦已焉哉

  《氓》說課稿《氓》說課稿熱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剛烈

  課后作業:

  1.完成《非常學案》相關內容

  2.背誦《氓》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 2

  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

  《詩經兩首》是高中語文必修二第四課,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高中語文在詩歌教學中按照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順序來進行課文編排,《詩經》作為我國詩歌的源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課改后,教材從高一第二學段,即開始安排古代詩歌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詩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詩歌表情達意,從而認識古今文化的聯系,培養和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學習目標

  了解《詩經》的特點,分析比興手法。

  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歌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說學法:

  學生學法: 1、討論交流法 2、個性展示法 3、課堂辯論法

  設計意圖:討論交流的法是建立在學生自己獨立思考之后,形成自我觀點后的溝通交流,學生間的思維碰撞更有助于學生新觀點的形成和完善。個性展示法在于讓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也為書面的鑒賞分析打好基礎。課堂辯論法的應用使得課堂不同的觀點立場相互較量,促進學生對于問題的深入探究。

  說教法:

  教師教法: 1、朗讀法 2、點撥法 3、歸納法

  設計意圖:詩歌教學永遠離不開朗讀法,在本次課的設計中,采用多種朗讀方式,包括配樂朗誦,學生朗誦喜歡的詩句,背讀和教師引讀。讓讀書聲讀書聲真正的彌漫在詩歌的課堂。本課以以主問題的設計帶起全文的賞析,因此學生的分析鑒賞在課堂的呈現上會顯得有些零散,教師借用點撥、歸納的方法,結合板書的設計能夠增強課堂的條理性,使得學生的發言更清晰。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中國被譽為詩歌的王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上溯到《詩經》,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追溯到《離騷》。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今天我們一同學習《詩經》中的《氓》。

  新課導入從中國現實主義詩歌和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切入,本課是學生高中語文學習中古代詩歌單元的第一課,從《詩經》入題吻合本單元的單元提示,同時《離騷》概念的引入也為本單元第二課做了鋪墊。

  二、 明確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的特點,分析比興手法。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學習目標的展示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之前明確本課的學習重難點,真正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關于《詩經》,學生在初中時期學習過《蒹葭》和《關雎》,因此學生對詩經的特點和比興的手法并不陌生。詩歌女主人形象的概括成為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對于中關于愛情觀念的探究作為本課的突破難點。

  三、 配樂朗讀,梳理概括故事情節

  詩歌學習在于朗讀,在學生第一遍朗讀中選用古琴曲《鳳求凰》為背景音樂,為朗讀營造一種古韻氛圍,更易于帶學生進入詩境。朗讀后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點評指導,主要是讀音的準確和四言詩二二拍的節奏。

  《氓》是一首敘事詩,學生自主概括梳理故事情節有助于理解詩歌淺層的含義,對女主人公戀愛、婚變、離開的經歷以及情感脈絡的變化有準確的把握,同時為重難點的突破做好了鋪墊。

  四、 教學重難點突破

  1、初探究:課文中哪些詩句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勾畫出來,并簡要賞析。

  本堂課的學習重點在于對女主人公形象的概括與認識。但重點內容突破的問題設置沒有選用“詩歌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也沒有從《詩經》手法角度“詩歌是如何運用比興手法的?”出發。引導學生從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詩句入手,這一角度突破口小,有助于學生自主理解,角度多便于學生從故事情節、人物形象、比興手法運用等方面發散出去,也就是用一個總問題將全文穿起。同時這樣的問題設置更便于學生將自己的觀點闡發出來,正所謂“讀進去,說出來”。這樣的讀詩的角度,除去讓學生學會解讀《氓》之外,也學會讀詩鑒賞詩的一般規律。

  這一環節中,詩歌內容的分析理解更注重于課堂的生成,教師重在引導而不是講授。在小組活動,先引導學生先自主理解,然后小組交流,最后班級展示。這樣有助于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獨立的.見解。

  2、再探究:女子離開氓以后,能不能獲得幸福?

  這一問題的設置事實上在前一問題的基礎上生發出來的,在于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詩歌的思想內涵。語文課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對于正確愛情觀的探討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這一環節的問題設置本身就是兩面性的,富于辯論性。而學生對這一問題的不同解讀,會在課堂上呈現思想和觀點的碰撞,在辯論聲中學生們會對正確的愛情觀有清晰清楚的認識。在本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以文解文”的閱讀方法,以規避學生完全脫離開文本進行無根據的拓展延伸,在本堂課上學生結合文本聯系實際的爭辯將課堂推向了高潮。

  五、 課堂小結

  什么是愛,愛是靈魂的共通,愛是精神的平等。什么是愛情,朦朧派詩人舒婷用《致橡樹》給我們做出了詮釋。

  本課以朗讀舒婷《致橡樹》節選收尾,以教師朗讀的聲音帶動學生一同跟讀,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與學生上一環節內容想成呼應,同時有和上課伊始的朗讀呼應,從朗讀聲氣,再朗讀聲中結束,使得整堂課的設計結構圓和。

  板書設計:

  氓

  甜蜜戀愛 比興手法

  不幸婚姻 女主人公

  堅定離開 (勤勞、果斷) 對比手法

  在板書的設計上,板書內容以學生的分析為依托,師生合作歸納提升,通過板書的設計使得學生自主探究的內容更具有條理性,詩歌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藝術手法的重點內容更加突出,故事情節三階段中采用不同的顏色,以顏色來代指女主人公的感情,將情感脈絡變化更好的呈現出來。

  感受:

  感謝教科所給予的這次歷練和提高的機會,每次做課都能感覺到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但又能感受到石家莊外國語學校語文組的溫暖,在準備這節課的工程中,跟我的指導老師李蘭梅老師、魏繼巖老師學到了很多,再次感謝語文組老師們的幫助和指導,同時也感謝大家今天的蒞臨指導,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 3

  一、說教材:

  《氓》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新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在閱讀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力,初步鑒賞文學作品”。《氓》是《詩經》中的重要作品。這是一首敘事詩。它以一個女子的自述的口吻,講述了她自己的戀愛悲劇。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體會作品的音樂美、語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為今后的詩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根據此特點,安排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概述詩經的基本知識,熟練背誦本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認知性誦讀、理解性誦讀、評價性誦讀,討論女主人公愛情悲劇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人物形象,樹立正確人生觀。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詩中人物形象 。

  教學難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二、說學生:

  這是學生升入高中以來首次接觸《詩經》,但是,在初中時學生有《關雎》的學習經歷,對于《詩經》有一定的認識;另外,本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因此,解決完詩歌的詞語之后學習起來應該比較順利。但相對于實驗班而言普通班的基礎和接受能力還是弱了些,所以,我擬定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生掌握《詩經》基本知識,且在認知性誦讀的基礎上,疏通文意,把握賦、比、興手法;第二課時通過認知性誦讀、理解性誦讀、評價性誦讀,感受人物形象,討論女主人公愛情悲劇原因,樹立正確人生觀。本節課是第二課時。

  三、說教法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誦讀法、講解法、啟發法、討論法等。通過反復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熟悉課文內容并加以強化;講解是為了開啟學生思維,進入語境,讓學生對詩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問題和討論能使師生互動,激發發散思維,并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些教學方法的妥當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同時,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內容,可以使學生獲得直觀的'印象,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且能豐富課堂容量,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四、說學法

  新的教學理論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本課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古代詩歌,因此,學習本節課學生主要采用誦讀法、討論法等。

  學生領背與自己誦讀相結合,通過反復誦讀,培養語感,掌握四言詩歌的誦讀節拍,熟悉課文內容理解人物形象并且深入探究其悲劇原因。由教師設置情境,組織學生討論,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結合初中及上節課所學,回顧《詩經》的相關知識。《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文學史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學習中必然要講到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在此環節,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應的文學常識知識點:

  第一部詩歌總集 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四言為主,重章反復

  2、認知性誦讀。這一階段分為學生領背與學生自讀兩個環節,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熟悉文本讓其對詩歌敘述的故事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3、理解性誦讀。由教師導引,幫助學生理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4、評價性誦讀。在對詩歌的內容有整體把握,并且了解人物性格特點的基礎上,對本詩進行進一步的鑒賞。這是本課教學的探究部分。在本環節中,通過“為什么自由戀愛竟以悲劇收場?”這一問題的設計,引導啟發學生討論,圍繞著“悲劇原因”來展開問題,將本課的教學難點寓于其中,從而使教學難點得以突破。

  5、師生合誦《致橡樹》。《詩經》產生于文學創作的樸素時代,千百年來,《詩經》中,尤其是“國風”部分的優秀篇目流傳不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所反應的內容貼近普通大眾的生活,表達的是廣大勞動人民最樸素的感情,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那么對于新時代的學生如何讓其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應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由此,我安排了舒婷的《致橡樹》。采用師生合誦這種方式,有兩個初衷:一是豐富課堂內容,加深情感體驗;二是激發學生對詩歌朗誦的興趣。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 4

  一、說教材地位和教師的主要任務

  《氓》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氓》這首詩語言障礙并不大,結合課下注釋學生能夠理解《氓》的基本意思,進而體味出詩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這節課的主導思想就是:以教師設問引導,學生自學領悟為主。盡力把新課改的精神融入到整個課堂中去。

  對《氓》這首詩歌,作為一名教師,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帶領學生去“傾聽”那個兩千多年前的聲音,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平時極少可能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的事物情感,幫助學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在這種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發現文本本身的美。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體會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2.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課堂的討論重點放在鑒賞層面:體會分析理解:

  (1)人物在特定處境下的復雜情感;

  (2)表達復雜情感時所采用的表達方式。

  3.深入挖掘,體察人物命運的偶然與必然,推測判斷人物未來的人生命運,從而引發更深刻思考。

  三、說教學設想,從教師層面說。

  我主要通過三個問題來組織課堂,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文本;發現和理解婚姻失敗之后的'嚴肅與冷峻,引導學生對我們自己現實人生的關照;產生對這個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們情感價值觀。

  從學生層面說。

  引導學生一切從文本出發,自由讀,整體讀,個別讀。實現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辯論、探究。實現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充分對話。在活動中讓學生“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把語文教學活動落實到學生的“學”上,從而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語文素質。

  從教學環節層面說。

  倡導語文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我要做的就是:努力構建一種開放、和諧、愉快的,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真正凸現的新型的學習環境,為學生創造一個學習知識的平臺,喚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讓學生能在課堂上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同時也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我是從這三個方面來設計我的課堂的,具體的課堂流程也會隨著這些因素發生變化。

  四、教學過程

  1、導入:自古以來,愛情就是文學中永恒的主題。“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寫出了男子追求心愛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jiānjiā)蒼蒼,白露為霜。所謂尹人,在水一方”,寫出了愛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迷惘;“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那是愛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這些都是詩經當中描寫愛情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詩經》,來繼續感受古代青年男女的愛和恨吧。

  2、自由誦讀,尋找稱呼。

  自由朗讀文章,尋找詩歌中女主人的對男主人公稱呼的微妙變化,你會發現女主人公的情感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5分鐘)

  第一章里,先是稱“氓”,也就是一個陌生的小伙子,說明女子對他毫無認識;接著稱“子”,“子”是對男子的尊稱,這時,女子已經跟他很熟了,把男子當作朋友了看待而尊重他了。

  第二章就稱“爾”了,這是兩人感情很好以后的親昵的稱呼。

  第三、四章而稱之為“士”,視其為一般的路人,感情上已經淡漠了。

  最后兩章連“士”也不稱呼了,心里積攢的怨氣使她連提也不想再提這個人了。

  這是女子沉浸在自我的敘述中,由于感情的變化,不自覺地選擇、轉換指稱,從她對男子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出兩人感情的發展,很有意思,耐人尋味。

  板書:戀愛---------婚變-----------決絕

  3、二讀詩歌,關照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學習“比、興”的藝術手法

  思考淇水在這幕悲劇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在詩歌中淇水出現了幾次?展現出女主人公怎么樣的思想性格?運用了什么手法?(多媒體展示)

  明確:她在文中出現三次,她是婚姻悲劇的見證者,當初情意綿綿的送別,后來歡喜披著紅蓋頭嫁過去,再后來帶著受傷的心痛苦回來。她見證了這一場由美麗愛情開始最后以悲劇收場的失敗婚姻。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第一次:甜蜜、期盼、依戀、幸福(板書)純真癡情,活潑熱情&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第二次:痛苦、追悔、怨恨、傷心(板書)勤勞能干,任勞任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第三次:失望、委屈、憤恨、決絕(板書)冷靜決絕,堅強果斷

  在課堂活動中,根據學生的反應,我可能會適時的用下面瑣碎的問題,引導學生回到2600多年前,走進女主人的內心世界,讓學生真正與主人公對話。

  導致氓變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這場婚姻中我有沒有責任?

  除了婚姻的不幸外,還有那些因素給了她痛苦?

  婚姻的不幸和娘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哪個更能女主人公的悲哀和痛苦?

  女子從這場愛情中總結了哪些經驗呢?她用什么藝術手法來闡述這個道理?

  女主人公最后做出了什么決定?反映她性格哪一面?

  女主人離婚后還有沒有可能獲得幸福?

  4、討論、辯論分析婚姻悲劇原因

  為什么如此一個集中國傳統美德于一身的良家婦女為何會被休棄呢?(學生討論辯論)

  1.性格決定命運

  2.女子容貌色衰

  3.男子變心

  4.社會原因

  戀愛-------------------------婚變--------------------------決絕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 5

  一、說教材。

  《詩經·衛風·氓》是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先民們用他們的歌,唱他們的苦,唱他們的悲,開我國現實主義先河的《詩經》,真切地傳遞著他們的心聲。在學習時,要引導學生感受這些聲音,引導他們進入先民們的情感世界。

  二、說學情和教學目標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關雎》和《蒹葭》,對于詩經及“賦比興”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高中所要做的,是通過誦讀、品味、探究等多種方法,深入領會詩經的手法及其中的濃濃的詩情。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習詩詞要“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性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課程標準的相關表述和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為依據,確定本課三維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了解關于《詩經》的基本文學常識;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體會“賦、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

  過程與方法:在誦讀的基礎上,培養和提高把握情節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解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品位詩歌的語言,體會“賦、比、興”手法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合作探究:通過分析比興手法,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授一篇詩歌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此達到陶心之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為了發揮教材的立體功能,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理念,我決定從學情出發,結合教學目標,采取:誦讀法,討論法,啟發法、點撥法,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以培養學生勤于思考,主動探究的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四、說學法

  在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上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為他們今后繼續教育或終身教育打下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再做靜態知識的占有者而是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積極探究。

  五、教學程序及內容設計課前播放鄧麗君演唱的《蒹葭》,營造氛圍。

  第一環節、新課導入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自古有關愛情的詩句不勝枚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枉然”、“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些都是同學們耳熟能詳的詩句。我們印象當中啊一提到古代的男女婚嫁,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實早在先秦時期,還沒有形成苛刻的禮教思想束縛人們,男女戀愛結婚也具有一定的自由。說到這可能就會有同學好奇,那先秦時期的男女愛情是不是和今天的情形一樣啊?他們的婚姻是幸福美滿的嗎?今天我們通過這首詩《衛風氓》來看一看先秦時期的愛情。(這樣導入是因為,我們的學生雖然已經是高中生,具備了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但還沒有形成邏輯思維的理論性,對于情結式導入依然有很強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為后面教學步驟的展開作鋪墊)

  第二部分、了解《詩經》

  1、對于這種重點的文學常識,課前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是必不可少。在課上讓學生自由發言:我所了解的《詩經》。教師可以適時點撥,補充。

  2、強調重點:《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有305篇,因而,又稱“詩三百”。

  《詩經》按其表現內容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又叫國風,共160篇,大都是民間歌謠,這是《詩經》的精華,他和屈原的《離騷》被后人合稱為“風騷”。

  “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共106篇,是宮廷樂曲歌詞,多為周王室貴族文人所創,被奉為正統音樂。

  “頌’分周頌、商頌和魯頌,共40篇,是祭祀的樂歌舞曲。

  《詩經》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創作的源頭,其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對我國文學,尤其是詩歌創作的影響深遠。詩歌的形式多以四言為主,其常用的表現手法分賦、比、興三類。此外,章法上具有重章疊句和反復詠唱的特點。

  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比,以彼物比此物;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

  第三環節、誦讀課文

  時隔數千年,年代久遠,文字的障礙很大,因而誦讀之前應先指導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字,然后引領他們經由文字再現形象和事件,經由形象和事件領略情感,感受其中濃濃的詩情。

  在這過程中誦讀的環節是重要的,詩歌學習重在誦讀,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

  所以,先由學生直接閱讀詩歌,根據學生的自我感覺完成最為感性的詩歌認識,直接而感性的閱讀,培養的是學生的自我語言感受。

  隨后利用多媒體播放范讀,讓學生從示范朗讀和自己的朗讀進行比較,點撥學生注意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最后再配以音樂,營造意境,讓學生沉浸在音樂營造的意境中反復吟詠,讀出節奏,讀出音調,讀出感情,細細體味,讓或優或喜的情愫縈繞心間,我們就觸到了先民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第四環節、整體感知: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歷程。

  學生上一環節通過充分地感受詩歌,把握住了詩歌的感情基調。在感性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考:

  抒情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歷程是怎樣的?分析女主人公是怎樣的人物形象?

  本環節主要用啟發法、討論法、點撥法來理解詩歌內容。

  鼓勵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討論解疑、把提出的問題交給學生解決,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并且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教師在這個環節要給予正確的點撥。

  討論分析,達成共識:

  第1、2章,相戀,甜蜜和幸福。

  第3、4、5章,婚后生活,痛苦、悲傷和無奈。

  第6章,分手,決絕。

  戀愛時,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結婚后,是一個勤勞能干的女子;被遺棄后,是一個堅強、剛烈的女子。

  第五環節【合作探究】

  從課文中找出使用比興手法的句子,分析其表達效果。

  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達成一致后,選出代表進行回答,若闡述的不全面可以由其他小組或者老師進行補充。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共同突破教學難點。

  明確:

  1、“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是興,先說桑樹,繼

  而講述和氓的故事;同時又是比,前一句用桑樹的枝繁葉茂比喻女子正值青春芳華,后者既讓我們感覺季節由仲夏而晚秋,時光在流逝,又以葉枯葉落,比喻女子紅顏已老,青春不再。

  2、“于嗟鳩兮,無食桑葚!”這句用了比。桑葚甜美,吃多了就會上火,斑鳩貪吃,以致昏醉;甜蜜的愛情就像桑葚,沉湎其中難免傷神。

  3、“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用比,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邊來反襯氓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遠,不知回頭。

  課堂小結《氓》的思想內容:通過女子的自述,訴說了一個愛情悲劇,訴說了自己內心的傷痛。

  手法:以賦為主,兼用比興。第六環節布置作將《氓》改寫成一篇敘事性抒情散文,字數不限。(培養學生散文寫作興趣,提高語文的審美能力和情感的感知力。)

  板書設計

  簡單凝練的板書幫助學生理清詩歌思路,有助于學生理解背誦詩歌氓

  戀愛甜蜜幸福

  婚后悲傷無奈

  決絕清醒剛烈

  淇水怨殤高一語文組胡記霞

  當初你追求我的情景至今我還清晰的記得,你抱著布,借口換絲,傻傻的站在我家門口。你要馬上娶我,我不答應,你生氣了。我說,婚姻大事,不可兒戲,要明媒正娶。你要走了,我送你渡過淇水,一直送到頓丘。長長的淇水,像我們的情思。我說,淇水作證,我們以秋天作為期限,秋天我就嫁給你。

  從此,你的影子就印在了我的腦海,揮之不去。我采桑葉的時候,你的影子嵌在桑葉的縫隙間;我織布的時候,你的影子印在五彩的絲線里。我常常登上那倒塌的墻,踮起腳尖,遙望你來的方向。等不到你來,我的淚水會簌簌地落下。你來了,我就笑逐顏開,拉著你的手,像一只小鳥一樣,蹦蹦跳跳,嘰嘰喳喳。吉日良辰,迎親的車隊來了,載上我,還有我的嫁妝。

  路經一個桑園,我掀開藕荷色的車簾,我看到桑樹的葉子新鮮潤澤,我看到那斑鳩在偷吃熟透的桑葚,我還看到你騎在馬上,風流倜儻

  時光消逝,桑樹的葉子變黃了,耐不住秋風的催促,簌簌的落下來。我恪守婦道,任勞任怨,但你還是忘了我們相愛的歲月,忘了自己的誓言,你背叛了我。你罵我,打我,苦日子無休無止。我想回家,可是家兄定會譏笑我,我也只有黯然神傷。原想同你白頭偕老,現在看來這個心愿是不可能實現了。我得走了,到了和你分手的時候了。

  又是一個秋天,桑葉飄落,就像我凋落的紅顏。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又過淇水。淇水依舊安靜地淌著,秋風把深秋最后的幾朵花打落,花瓣浮散在水面上?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 6

  一、指導思想

  本單元鑒賞先秦到漢魏晉詩歌,從中可以發現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源頭。本課指導學生了解《詩經》,使學生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分析人物形象,領悟課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賦比興手法及其藝術效果;了解四言詩的節奏。

  二、說教材

  高中語文教材第三冊第一單元從《詩經》中選了三首詩歌:《衛風·氓》、《秦風·無衣》、《邶風·靜女》。其中《氓》是一首著名的棄婦感傷詩,是棄婦離夫返娘家時所作。充分體現了《詩經》的特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 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點。

  b、 能夠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拍。

  c、 學習《氓》,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2、能力目標

  a、 培養學生結合注釋,能初步讀懂詩作的能力。

  b、 背誦課文。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3、德育目標

  a、 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1)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

  (2)分析把握詩歌當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分析,理解“賦”“比”“興”寫作手法。

  三、教法與學法

  說教法

  1、 運用誦讀法,讓學生品味對比教學亦能使詩歌語言的凝煉性。

  2、 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文中主人分的感情及詩歌的藝術特色。如對《氓》中的比興手法的分析,就可讓學生討論明確。

  3、 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發展學生思維。

  說學法

  本文是詩歌,重在反復吟詠自我體會。因而,教授時首先讓學生誦讀課文,理清思路,體會感情,同時也要對詩歌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詩經》的“賦、比、興”的寫作手法。

  四、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

  愛情、戰爭是人類生存與生活中兩個重要的話題。我們的先民為之奮斗而留

  下了許多優美的詩篇。“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句子,就是《詩經》的名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的是《詩經》中的兩首愛情詩。

  2、學習《詩經》

  (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原本稱《詩》,編成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詩三百》。孔子將《詩三百》做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漢以后儒家學派把它當成經典,奉為“六經”之一,才稱為《詩經》。《詩經》廣泛地反映了古代社會生活,富于寫實精神,是我國詩歌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

  (2)、按體制《詩經》分“風”“雅”“頌”三大類。 a、“風”有十五國風,大都是民間歌謠,是當時人民的'口頭創作,反映了社會的風貌和人民的喜怒哀樂,是《詩經》中的精華。 b、“雅”分大雅與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 c、“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

  (3)、《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a、賦者,鋪也,鋪采螭文,體物寫志也。——鋪陳 b、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c、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聯想 d、風、雅、頌和賦、比、興合稱為“詩經六義” 詩、書、禮、樂、易、春秋合稱“六藝” 《詩經》中的《國風》和《離騷》并稱“風騷”,代表我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文學傳統。

  3、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注意正音、句讀和節奏。(誦讀的節奏:“二、二”節拍)

  (2)、學生自由朗讀后齊讀課文。

  (3)、學生根據注釋,試翻譯課文,標明疑問。

  (4)、學生質疑,教師解答。

  (5)、梳理課文敘事線索。

  4、具體研習 教師提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1)、從第一、二章可以看出男、女主人公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答:女子:純真、熱烈、專一、癡情、溫順遷就。 男子:表面忠厚、殷勤主動、實則性情暴躁易怒。

  (2)、“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兩句話揭示了當時什么樣的社會現實?

  答:在春秋時期,隨著私有財產的不斷形成和父系社會的進一步確立,男女不平等現象產生。《氓》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實。

  (3)、“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似乎和全文無關,能否刪去?若分別改為“女之妙齡,其美也甚。”“女之老矣,其色也隕”,好不好? 答:不好,這是運用比、興的藝術手法。

  5、課文重點:

  (1)、第三章“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新鮮潤澤的自然情狀喻女子年輕貌美之情狀。這種兩個相關事物或相似事物之間比方就是“比”。

  (2)、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黃而隕”既引起聯想,增強意蘊,引發下文女主人公年長色衰,慘遭遺棄內容的敘述,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即為“興”。

  (3)、整體看是以桑葉由鮮嫩而枯黃來比喻愛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化抽象為具體,化無情為有情,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結合課后練習第2題)

  (4)、詩三、四、五章刻畫了女主人公什么樣的形象? 勤勞、忠貞,同時表現了女主人公對負心丈夫的怨恨情緒。

  (5)、結合文章最后一章,全詩表現了女主人公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勤勞、溫順、忠貞、堅強、剛烈

  (6)、結合課后練習二,從全文看,本詩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 全文直陳其事,運用了“賦”的寫作手法。也運用了“比”“興”的寫作手法。

  6、思考問題

  1、應如何看待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

  2、試分析“氓”的性格特點?

  3、《梁祝》和《氓》都是以愛情為題材的,但反映的是兩類“士”的形象,對此,你有什么思考?怎樣認識這一現象?

  7、作業:

  1、翻譯詩歌第六章

  2、以書面表達形式完成思考題3

  五、板書設計

  在板書的設計方面,主要突出了重點內容,概括詩歌每段的內容,展現人物形象。體現了概括性、簡潔性。

  安靜地淌著,秋風把深秋最后的幾朵花打落,花瓣浮散在水面上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知識與能力:

  1) 了解《詩經》的基本常識;

  2) 分清《詩經》中特有的語助詞和語氣詞,理解生僻字及意義特殊的詞語;

  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能夠初步鑒賞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課文,掌握詩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并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 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3) 了解《詩經》成書的經過及其特殊的文學價值,引導學生更加珍視漢民族文化,熱愛漢民族語言。

  教學重點:

  1) 落實詩歌中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背誦課文

  2) 理解體會詩歌表達的“怨情”,準確把握詩中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詩歌表達的“怨情”,準確把握詩中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二、說教法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講授法,誦讀法,啟發法,討論法等。

  同時,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范讀,展示相關文學常識,可以使學生獲得直觀的印象,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且能豐富課堂容量,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三、說學法

  新的教學理論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本課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古代詩歌,因此,學習本節課學生主要采用誦讀法、討論法等。

  學生自己誦讀與聽配樂范讀相結合,并且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加以指導,通過反復誦讀,培養語感,掌握四言詩歌的誦讀節拍,熟悉課文內容并且落實詩中出現的重要實詞虛詞。由教師設置情境,組織學生討論,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詩經》

  第一部詩歌總集

  六義——風 雅 頌 賦 比 興

  四言詩

  2、朗讀 分為聽配樂范讀與學生自讀兩個環節,首先聽范讀來指導學生把握四言詩誦讀的節奏(多媒體課件展示:二、二節拍),在朗讀過程中,根據課下注釋,明確字音字形,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與意義(多媒體課件展示生僻字字音字形及應掌握的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與意義),并且對詩歌敘述的故事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3、由教師導引,幫助學生理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歡喜——悲傷——怨恨,并且明確本詩所表達的主要的感情是“怨情”,并由此來生發其他問題,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4、在對詩歌的內容有整體把握,并且了解女主人公情感變化的基礎上,對本詩進行進一步的鑒賞。這是本課教學的主體部分,通過設計四個問題(“女主人公為何怨”、“她怨什么”、“怨過之后她又將何去何從”、“她的感情變化在詩歌中是通過什么來體現的”),來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把握本詩的思想意義(不僅是對氓的控訴,也是對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婦女地位卑微現象的批判)、了解詩歌的進步性所在(表現了女子敢于反抗,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并體會本詩邊敘事邊抒情,通過回憶、對比手法來表現情感的藝術手法。在本環節中,通過教師的問題設計,引導啟發,學生討論,圍繞著“怨情”來展開問題,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寓于其中,從而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5、總結人物性格特點,初步鑒賞詩歌中鮮明的人物形象。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建立在解決之前幾個問題的基礎上的。需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課文出發,找到對應的詩句,最后由教師加以總結,明確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勤勞、溫柔、善良、堅強。

  6、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嘗試背誦。《詩經》中出現的生僻字多,這會給學生的背誦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首先應加強學生對字音字形掌握的落實,并且由教師對詩中的故事情節整理概括,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通過指定學生演板重要詞句,來明確背誦中的重點難點。這樣,本課的教學重點就能得以突破。

  7、作業設計環節 本課選自《詩經》,仍屬于文言文教學,因此在教學時必須注意課文中出現的重點實詞虛詞的落實。在此基礎上,可安排學生進行將本詩與《詩經》中另一首棄婦詩代表篇目《谷風》進行比較閱讀(教師多媒體展示《谷風》并簡單疏通文意),試分析兩首詩歌所表達情感的異同及其原因。根據以上構思,安排本課作業如下:

  總結本課中出現的文言知識點;

  閱讀《谷風》,分析《谷風》與《氓》表達情感的異同及其原因。

  8、課堂小結

  《詩經》產生于文學創作的樸素時代,千百年來,《詩經》中,尤其是“國風”部分的優秀篇目流傳不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所反應的內容貼近普通大眾的'生活,表達的是廣大勞動人民最樸素的感情,由此給我們的寫作也帶來啟迪。因此,安排課堂小結如下:

  《氓》敘述了一個古老的、至今還在無數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然而今天我們讀著兩千多年前的詩章,卻決不因為時代的遙遠、題材的常見而厭倦。這正是因為它并沒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著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發展,自然而然生成詩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其實,文學的真諦正在于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達最樸素的感情。由此我們也可以獲得啟迪,在我們寫作中,也應該拋去那些浮華的外表,用我們手中的筆,去展現真實的生活,表達內心最真摯的感情。

  五、說對本課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預設及解決辦法: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怨情”作為中心點,由此生發幾個問題,來完成詩歌內容感知,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意義把握,藝術手法鑒賞這幾個環節的教學。在此過程中,課堂容量較大,需要教師課前抓好學生預習工作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好多媒體課件,一方面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也便于控制課堂的教學節奏。另外,本課是一篇著名的愛情詩,在課堂教學中必然涉及愛情觀的討論,如何把握好尺度,不脫離文本,避免把愛情詩的鑒賞變成純粹愛情觀的討論,是課堂教學中尤其值得注意的問題。

  附:板書設計

  氓

  《詩經》

  為何怨 一片癡情 無端見棄

  怨 怨什么 丈夫薄幸 世道不公

  怨之后 痛定思痛 與氓決絕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 8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詩經兩首》中的第一篇《氓》,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節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詩經兩首》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二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詩經》是我國詩歌的源頭,從高一第二學段,即開始安排古代詩歌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詩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詩歌表情達意,從而認識古今文化的聯系,培養和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把教學目標設為:1.了解詩經的相關知識,掌握詩歌中的寫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節,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詩歌主題。

  3.積累字詞,提高學生詩歌欣賞的水平。

  三.說教學重難點。

  《氓》是一篇敘事詩所以教學重點在于對詩歌故事情節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另外《詩經》主要運用了賦比興手法所以難點在于掌握詩歌中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四.說教法

  本課我主要采用誦讀法,講授法,提問法。我首先讓學生朗讀課文讓他們熟悉課文,培養學生語感了解詩歌的故事情節。在分析完課文后再次讓學生根據詩歌感情的變化朗讀課文,讓他們走入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講授法開啟學生思維,進入語境讓學生對詩中所涉及的字詞,語法,寫作手法,人物形象,感情基調的轉換有清晰的認識和理解。提問法,提出詩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詩歌使用了那些寫作手法,又塑造了那些人物形象?用這兩個問題點明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實現教學目標。提出女主人公她被遺棄責任在誰?增加師生互動,提高學生興趣,引發學生思考。

  五.說學法

  新的教學理論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本課是一篇以敘事為主的古代詩歌,因此,學習本節課學生主要采用誦讀法、討論法等。我通過我的朗讀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內容,通過學生有感情的誦讀詩歌來體會詩歌的情感。我通過和學生討論女子婚姻失敗的原因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對詩歌主題的思考。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 9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衛風·氓》是選自《詩經》的一首敘事詩,它運用比興手法和對比手法,以一個女子的口吻,講述了自己的婚戀悲劇,揭示出男權社會中女子悲劇命運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二)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氓》是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教讀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在熟讀背誦課文的基礎上,領悟課文的思想感情,了解四言詩、騷體詩、五言詩的節奏”。作為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首詩歌的學習中,教師要加強詩歌鑒賞的指導,教給學生鑒賞詩歌的方法,這對學生今后鑒賞詩歌起著引領作用。

  (三)教學目標

  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和單元教學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掌握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2.學習通過對比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體味本詩賦、比、興藝術手法的作用。

  3.了解《詩經》中反映的古代社會的愛情的悲歡,感受人文之美。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本單元和課文內容要求,我將本課的重難點確定如下:

  教學重點:學會比較分析,把握詩歌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體味“賦”“比”“興”藝術手法的作用。

  二、說教法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教學方法的最本質特征就是要促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因此,我將選用誦讀法、提問法來進行教學。

  三、說學法

  新的教學理念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對象所采取的研究態度。”具體而言,就是引導學生在激趣和質疑中學會學習,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能夠“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因此,教學中我將進行以下學法的指導:

  默讀感知法、答問法、質疑法、討論法。

  四、說教學過程

  課時安排:一課時,主要分為以下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

  本課是一首棄婦詩,所以我以愛情為切入點,結合本文的故事情節,情境導入,以此激發學生興趣,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了解《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文學史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學習中必然要講到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包括“《詩經》六義”,其中,《氓》所涉及的比興手法,是積累文學常識的重點。學生對 1

  《詩經》知之甚少,介紹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能很好的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另外,對學習本課也不無裨益。

  (三)檢查預習情況

  對于高一學生來說,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我在課前布置了預習,課堂上先讓學生把不能明確的讀音和不理解的字詞提出來,教師再進行解答。通過預習和釋疑,鍛煉學生自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古代文學的學習,特別是詩歌的學習,不讀難成其學,尤其是對于此篇詩歌,閱讀是主要手段,所以我采用教師范讀、學生自讀、個別朗讀等方式,旨在讓學生了解四言詩的.朗讀節奏,理解詩句,弄清詩歌的故事情節,使學生逐步養成誦讀文學作品的習慣。

  (五)研讀詩歌

  在這個環節中,我將設計品讀討論活動,以故事情節為線索,指導學生研討詩歌內容,分段解讀詩歌,學生參與交流討論,教師及時點撥,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進行個性評價,分析詩中比興手法,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寓于其中,從而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六)探究寫法

  本文在塑造人物方面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氓的薄情寡義和女子的堅貞忠誠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因此我將引導學生對詩中的對比手法進行探究,完成教學目標。

  (七)體驗拓展

  在這個環節,我組織同學們討論如何看待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同學們自由發言,言之有理即可,培養學生善思、善言的能力,讓同學對詩中男女主人公愛情悲劇的原因有更深、更廣的認識,拓展學生思維。

  (八)課堂小結

  我將以主旨解讀作為本課的小結,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借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九)作業 布置

  背誦全篇,積累詩歌。

  (十)板書設計

  ( 情節) (章句) (手法) (基調) 戀愛 ( 1—2章 ) 賦 熱情、幸福 氓婚變 ( 3—5章) 比、興 怨恨、沉痛 決絕 ( 6章 ) 賦比興、對比 清醒、剛烈 此板書直觀明了,既展示了詩歌的內容要點,也展示了詩歌的最主要的寫法特點,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 10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詩經》中的《氓》。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氓》是《詩經》里一首著名的棄婦詩,它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敘述了自己從戀愛、結婚到被棄的全過程,展現了古代社會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和遭遇,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社會歷史意義。教材選取這首詩,旨在讓學生通過對詩歌的學習,了解《詩經》的基本特點,如賦、比、興的手法,感受古代詩歌的獨特魅力,同時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鑒賞能力。

  二、學情分析

  高中學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基礎,對古代文學作品有了初步的接觸和了解。但對于《詩經》這樣年代久遠的經典作品,學生可能在理解詩歌的內容、情感以及古代文化背景方面存在一定困難。此外,《氓》中所描繪的古代婚姻制度和婦女地位等社會現象,與現代社會有很大差異,學生可能難以深入體會其中的復雜情感和深刻內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去理解詩歌,幫助學生跨越時空障礙,感受詩歌的魅力。

  三、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能夠準確背誦全詩,掌握詩中的重點實詞、虛詞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了解《詩經》的基本特點,如賦、比、興的手法,能在詩中準確識別并分析其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體會詩歌的情感。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詩歌中人物的.形象、情感變化以及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對古代社會婦女地位和婚姻制度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精神。

  讓學生從詩歌中汲取情感力量,正確對待愛情和婚姻,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婚姻觀。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詩中的重點實詞、虛詞和句式,能夠準確理解詩歌的內容。

  理解并分析《詩經》賦、比、興的手法在詩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教學難點:

  深入剖析詩歌中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歷程,理解她在不同階段的復雜情感。

  引導學生透過詩歌表面現象,深入理解古代社會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和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會現象。

  五、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難點,我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誦讀法:《詩經》的詩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節奏,體會詩歌的情感,同時有助于背誦全詩。

  情境教學法:創設與詩歌內容相關的情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變化以及古代社會背景,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

  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經驗,共同分析詩歌中的重點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比較分析法:將《氓》與現代的愛情詩歌或其他古代愛情詩歌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更清楚地看到《詩經》的特點以及古代社會與現代社會在愛情、婚姻方面的差異,從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 分鐘)

  通過播放一段古代愛情故事的視頻片段,如《梁山伯與祝英臺》,引起學生對古代愛情的關注,然后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詩經》中的《氓》,提問學生對《詩經》的了解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知識講解(10 分鐘)

  介紹《詩經》的基本情況,包括其成書年代、內容分類、藝術特色等,讓學生對《詩經》有一個整體的認識。

  講解詩中的重點實詞、虛詞和句式,如 “氓”“蚩蚩”“將子無怒”“于嗟鳩兮” 等實詞和虛詞的含義,以及 “匪我愆期”“爾卜爾筮” 等句式的理解,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

  (三)誦讀感知(12 分鐘)

  教師范讀全詩,要求學生注意聽教師的讀音、節奏和語調,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學生跟在教師后面誦讀全詩,反復誦讀幾遍后,讓學生嘗試自己誦讀,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的讀音和節奏錯誤。

  通過誦讀,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情感,思考詩歌大概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四)分析研討(15 分鐘)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詩中的女主人公經歷了怎樣的情感變化歷程?

  如何理解《詩經》賦、比、興的手法在詩中的運用及其作用?

  透過詩歌,我們能看到古代社會婦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和遭遇是怎樣的?

  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總結和補充,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六)課堂總結(3 分鐘)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包括《詩經》的基本情況、詩中的重點實詞、虛詞和句式、詩歌的情感變化、賦比興手法等。

  強調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如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賦比興手法的運用等,讓學生再次鞏固所學內容。

  (七)布置作業(2 分鐘)

  背誦全詩,并默寫全詩的前兩章,加深對詩歌的記憶和理解。

  以 “從《氓》看古代社會婦女地位” 為題,寫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思考古代社會婦女地位與現代社會的差異,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七、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氓》

  (二)《詩經》基本情況:

  成書年代: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

  內容分類:風、雅、頌

  藝術特色:賦、比、興

  (三)重點實詞、虛詞和句式:

  列舉幾個重點實詞、虛詞和句式,并注明其含義和用法

  (四)女主人公情感變化:

  戀愛期:熱情、期待

  結婚期:幸福、滿足

  被棄期:哀怨、悔恨

  (五)賦比興手法:

  賦:平鋪直敘,如描述女主人公的經歷

  比:比喻,如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興:起興,如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同時也便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講解和總結。

  以上就是我對《氓》這節課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高中語文必修二《氓》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比賽說課稿02-21

高中語文教材文化常識03-19

說課稿范文10-17

國培必修課程學習心得06-17

高中語文老師個人校本研修計劃03-28

小學語文版說課稿12-31

語文優秀說課稿(通用14篇)11-27

高中語文教師學年自我鑒定(通用10篇)04-22

中班語言詩歌說課稿(通用12篇)05-06

安全教育防溺水說課稿(精選13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