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皂莢子的功效與作用藥用價值
皂莢子大家知道是什么嗎,它是中藥的一種,古代醫書里對于它的記載也很多,皂莢子有很多的藥用價值,能夠用來治療我們身體出現的一些不適癥狀,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了解皂莢子的功效與作用。
皂莢子的功效與作用藥用價值
皂莢的種子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剝取種子曬干。防蟲蛀。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皂莢"條。
【性狀】干燥種子呈長橢圓形,一端略狹尖,長11~13毫米,寬7~8毫米,厚約7毫米。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帶有光澤,較狹尖的一端有微凹的點狀種臍,有時不甚明顯,種皮剝落后,可見2片大形鮮黃色的子葉。質極堅硬,氣微,味淡,以顆粒飽滿、堅實、無雜質、無蟲蛀者為佳。
【炮制】《雷公炮炙淪》:"皂莢子,收得,用磁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剝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兩片,去黃(其黃消人腎氣),用銅刀細切,于日中干用。"
【性味】辛,溫,有毒。
【功能主治】潤燥通便,祛風消腫。治大便爆結,腸風下血,下痢里急后重,疝氣,瘰疬,腫毒,瘡癬。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注意】孕婦慎服。
【附方】①治大腸風秘:皂莢子三百粒。破作兩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棗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為度,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棗仁湯,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漸加至百丸,以通為度。(《婦人良方》)
【摘錄】《辭典》
【出處】出自《雷公炮炙論》。
雖然皂莢子有著許多神奇的功效,但也不是隨便就可以食用的。我們要針對用者的自身情況來酌情用藥。希望大家不要胡亂服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肺、大腸經。
功效
潤腸通便,祛風散熱,化痰散結。
主治
用于大便燥結,腸風下血,痢疾里急后重,痰喘腫滿,疝氣疼痛,瘰疬,腫毒,瘡癬。
相關配伍
1、治腸風下血:皂莢子、槐實各30g。用粘谷糠炒香,去糠為末。陳粟米飲下一錢。(《圣惠方》神效散)
2、治痢疾里急后重:枳殼、皂莢子等分。炒令干燥為末,米飲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普濟方》)
3、治一切疔腫:皂莢子取仁,作末敷之。(《千金要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9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
孕婦及體虛者禁服。
《廣東中藥志》:“孕婦及體弱、氣虛陰虧者禁用。”
采集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剝取種子,曬干。
炮制方法
1、皂莢子:取原藥材,揀去雜質,洗凈,干燥。用時打碎。
2、炒皂莢子:取凈皂莢子,置炒制容器內,用中火加熱,炒至表面呈深褐色,微帶焦斑,取出晾涼。用時搗碎。
生長環境
生于路邊、溝旁、住宅附近。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南以及四川、貴州等地。
鑒別
一、藥材性狀
干燥種子呈長橢圓形,一端略狹尖,長1.1-1.3cm,寬0.7-0.8cm,厚約0.7cm。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帶有光澤,較狹尖的一端有微凹的點狀種臍,有的不甚明顯。種皮剝落后可見2片大型鮮黃色的子葉,質極堅硬,氣微,味淡。以顆粒飽滿、堅實、無雜質、無蟲蛀者為佳。
二、飲片性狀
皂莢子呈長橢圓形,一段略狹長,長11-13mm,寬7-8mm,厚約7mm。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帶有光澤,較狹長的一端有微凹的點狀種臍,有時不甚明顯。種皮剝落后可見2片大形深黃色的子葉。質極堅硬。氣微,味淡。炒皂莢子表面呈深褐色,微有焦斑。
【皂莢子的功效與作用藥用價值】相關文章:
皂莢根皮的功效與作用11-08
蔓菁子膏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 用法用量03-16
榆枝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12-31
魚尾葵葉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12-31
再生稻的功效與作用,藥用價值12-26
螃蟹腳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12-31
水蛭的功效與作用藥用價值01-18
香櫞露的功效與作用藥用價值11-15
牛毛氈的功效與作用藥用價值01-07
炮掌果的功效與作用 藥用價值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