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普通話順口溜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順口溜吧,順口溜是指民間流行的一種漢語口頭韻文,句子長短不齊,純用口語,念起來很順口。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順口溜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推廣普通話手抄報:普通話順口溜,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普通話順口溜1
普通話,真奇妙,
心相印,話相通。
平翹音,要分清,
外鄉人,別擔心。
普通話,友誼橋,
全在你我嘴里邊。
人人都說普通話,
四海一家語相連。
規范字,從小練,
志須定,心要靜。
仔細看,認真寫,
有節奏,求呼應。
用筆靈,講造型,
意境深,明氣韻。
既悅目,又賞心,
一筆一畫皆生命。
普通話,規范字,
奔向社會喜多多。
牢記要領,持之以恒,
勤學苦練,與時俱進。
普通話順口溜2
1.南腔北調陌路人,普通話親一家人。
2.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
3.社會就是一個家,人人都講普通話。
4.普通話是校園語言。
5.嚴格規范,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6.說好普通話,朋友遍天下。
7.一句普通話,知心你我他;句句普通話,真情傳萬家。
8.普及普通話,公務員要帶頭。
9.一字一句普通話,千言萬語繪中華。
10.普通話與素質同在,與形象同伴,與禮貌同行。
11.推廣普通話,溝通你我他。
12.人人都說普通話,個個都是頂呱呱;愛講普通話,人人都夸他。
13.大力推廣普通話,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14.規范社會用語用字,建立全國禮貌城市。
15.大家來說普通話,親情關愛遍中華。
16.普通話:神州音,華夏情。
17.說普通話,迎四方賓客;用禮貌語,送一片真情。
18.普通話,承載文明,光彩中華。
19.同祖同根,同聲同心,同講普通話,同傳中國情。
20.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中國人愛說普通話。
21.用普通話搭建你我之間最美麗的橋梁。
22.樹立語言文字規范意識;提高中華民族文化素質。
23.異口同講普通話,齊心共建現代化。
24.愛國旗,唱國歌,說普通話。
25.全國普及普通話,世界刮目看中華。
26.普通話,神州音,華夏情。
27.說普通話四海同音,寫規范字九州一體。
28.學好說好普通話,利國利民利大家。
29.用普通話構建一個語言家園:心,能夠住得更近。
30.我是中國娃,愛說普通話。
31.樹立語言文字規范意識,提高中華民族文化素質。
32. “普通話——億顆心與心之間的橋梁。
33.中華民族大團結,同心同德同語言。
34.家鄉話親切限家鄉,普通話通用不普通。
35.說普通話,交四方友。
36.一句中國話,一份中國情;一口普通話,一顆中國心。
37.文明語融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話貫通東西南北情。
38.落實一項措施,勝過十句口號。
39.規范是紅線,觸則傷;規范是底線,破則亡!
40.普通話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通用語言。
41.當規范形成習慣,標準也就成為自然。
42.普通話,從我做起。
43.說普通話,迎四方賓客;用文明語,送一片真情。
44.推廣普通話,公務員要帶頭。
45.學好普通話,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用好普通話,是每個中國人的驕傲。
46.普通話,讓社會更溫馨,讓生活更精彩。
47.說普通話,迎四方賓客;用禮貌語,創文明社區。
48.人人都講普通話,五湖四海勝一家。
49.積極普及民族共同語,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50.人人都說普通話,個個笑迎八方客。
51.說普通話,用文明語,奏和諧音。
52.方言土語難通話,心心相融普通話。
53.普及普通話,四海是一家
54.普通話:情感的紐帶,溝通的橋梁。
55.美麗青春、魅力語言。
56.努力構建規范化建設長效機制,為公路事業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57.學好說好普通話,廣結朋友走天下。
58.讓規范成為一種習慣!
59.普及普通話,規范社會用字。
60.發揚國風,從說中國話起;說中國話,從普通話開始。
61.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用禮貌語,做禮貌人。
62.普通話——讓生活更精彩,讓社會更溫馨。
63.學好說好普通話,方便文明又高雅。
64.新聞媒體要成為推廣普通話的榜樣。
65.普及普通話,四海是一家。
66.大力普及普通話,共塑城市新形象。
67.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推進社會用語用字規范化。
68.規于矩,范于行。
69.普通話是公共服務人員的第一職業語言。
70.樹立公共服務行業新形象,人人都講普通話。
71.人人學講普通話,文明進步奔小康。
72.文明語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話融匯東西南北情。
73.發展是硬道理,規范是硬責任。
74.規范社會用語用字,維護國家主權統一。
75.人人學講普通話,個個爭當文明人。
76.便于溝通有辦法,請您講好普通話。
77.請講普通話,講清普通話。
78.規范會讓我們走得更穩更遠更安全,它是軌道不是腳鐐!
79.服務說好普通話,情暖顧客心歡暢。
80.說好普通話,溝通你我他;使用規范字,方便千萬家。
推行
來源
明代初期定都南京,南京官話被推崇,以南京官話為官方語言,金陵雅音(以《洪武正韻》為規范)以古中原雅言正統嫡傳的身份被確立為中國漢語的標準音。朱棣奪取建文帝的帝位,遷都北平(改為京師,稱北京),以南京人為主、從全國各地遷徙數十萬貴族、富戶、民眾。以南京官話為主要基礎影響元大都語音,經歷明朝整個時代的過程,北京官話(異于北京胡同音)初步形成。
金啟孮認為,從意大利來的傳教士利瑪竇曾用羅馬拼音記錄了大量的當時的北京話,這些記錄至今尚保存著。從利的記錄中可以明白無誤地看出:當時的北京話是有大量入聲字并且沒有zh、ch、sh等翹舌音的語言。這說明了當時的北京話不是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現在的普通話,因為無論北京話還是普通話都不具備這些特征。同時也說明了北京話和普通話的歷史都超不過400年,400年前的北京話是明朝的官話。
民國
中華民國成立后,在北京召開了“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了史稱老國音的國音系統,確定了以“京音為主,兼顧南北”的國音,具有入聲。同期并制定了注音字母第一式。1913年,新建立的民國政府制定的老國音雖以北京音為主,但為了兼顧各地,仍具有南京官話的特征,如有入聲等。當時預定為官方語言的國音是南京話和北京話的結合:區分平翹舌音、前后鼻音、尖團音,平、上、去聲調按照北京話,而部分韻母、入聲音調按照南京話,成為一個京音為主兼顧南北的復合普語言。1918年(中華民國七年)公布了第一套國家認可的國音“注音字母”,以“折中南北牽合古今”為原則,包括保持入聲特征,主要由北京官話和南京官話混合提取創造。1919年4月21日,北洋政府成立“國語統一籌備會”。1919年9月編輯出版了《中華民國國音字典》。1920年,由于《國音字典》語音標準與北平語音標準產生的矛盾,爆發了“京國之爭”。同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今南京大學)英文科主任張士一發表《國語統一問題》,認為注音字母連同國音都要做根本的改造,不認同國音,主張以北平音為國音標準。1921年,中華國音留聲機片及國語留聲機片先后發行,確定了國音聲調。中華國音留聲機片由王璞在上海發音,平、上、去依北京聲調,入聲為北京讀書音。國語留聲機片是趙元任在美國發音,上海商務印書館制作發行,平、上、去依北京聲調,入聲則為標準南京音。1932年5月,中華民國教育部正式公布并出版《國音常用字匯》,為確立國語的標準提供了范本,為現代漢語標準第一個系統——國語系統。1932年之后的國語廣播,都采取了以《國音常用字匯》為標準的形式,各地的國語標準一致化。1949年以后的國語系統、普通話系統、華語系統,均源于這個時期的國語系統。
1920年“國語統一籌備會”臨時大會
新中國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以熱河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采集地,1955年,確定現代標準漢語名稱由國語改稱普通話,作為國家通用語言寫入憲法,制定標準后于1956年2月6日由國務院發布《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向全國推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現代標準漢語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通用語言。由于政治原因,中國大陸與臺灣的稱呼不同但內涵一致,均為現代標準漢語。2021年12月23日,教育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家語委印發《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實施方案》(教語用〔2021〕4號),加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力度,提升普及程度和質量,落實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相關要求。
灤平采音
特征
灤平“普通話之鄉”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采集地。[11](一些語詞當地極少使用則在其它地方采音)。1953年當時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派出的語言專家,他們在為制定中國通用語言規范進行取音考察,在灤平進行了語音采集。作為全國規范,普通話需要音節口型順暢,聲調簡明,易于分辨,甚至要求語速適中,氣流連貫,韻味充足,適于廣播、演講和日常交流,如此才適合作為推向全國的公共用語。從后來普通話的規范來看,灤平日常的語言非常符合這些標準。灤平話音準分明,字正腔圓,語調比當時的北京話要“硬”一些,顯得直接、清晰、明確,尤其是沒有北京胡同音那種兒化、省字、尾音等發音習慣,易于學習推廣。1955年10月,“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召開,將漢民族共同語的正式名稱定為“普通話”。
史源
2016年10月23日《普通話最標準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這個小縣城》報道:回答一個謎題,北京專家進村采集語音為什么選擇灤平縣?地理上并不屬于中心的灤平,為什么人人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600多年形成標準音
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做出了一個對中國影響深遠的決策:遷都北京。固守長城,在長城外很大范圍形成軍事隔離區,實際上也是一片無人區,而灤平就處在這個無人區的最南邊。
早在明朝,官方語言為南京官話,以金陵雅言為標準音,以《洪武正韻》為規范。永樂年間遷都北京,移入數十萬人口,隨之而來的南京官話又成為當時北京官話語音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灤平話,受北京官話影響很深,演變中也具備了自己的特點,比如直接、清晰、明確。也許這些恰好符合推廣的標準吧。”從清末到民國,再經過新文化運動,影響廣泛的北京官話最終成為新中國普通話的前身。
音系
語音特點
普通話語音的特點是:聲母除舌尖后擦音、鼻音 、邊音外,無濁音;韻母多復元音,鼻韻母有前后之分;沒有聲母的清濁對立,沒有入聲韻,尖團合流,聲調較少,調式簡單,另外有輕聲和兒化韻。
與印歐語系相比,普通話語音有鮮明的特點:
1.音節結構簡單,聲音響亮。普通話中,一個音節最多只有4個音素,其中,發音響亮的元音占優勢,是一般音節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一個音節內可以連續出現幾個元音(最多三個),如“壞(huài)”,而且普通話音節中沒有復輔音,即沒有像英語“lightning(閃電)”、俄語“Встреча(遇見)”那樣幾個輔音連在一起的現象。
2.音節界限分明,節律感強。漢語的音節一般都是由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組成,聲母在前,韻母緊隨其后,再帶一個貫穿整個音節的聲調,便有了鮮明的音節界限。從音素分析的角度觀察,輔音和元音互相間隔而有規律地出現,給人周而復始的感覺,因而極便于切分音節。
3.聲調抑揚頓挫,富有表達性。普通話聲調變化高低分明,高、揚、轉、降區分明顯,能夠較強的表達一個人的情感。
現代標準漢語的發音基本沿襲了北京話的語音系統,但各地標準略有差異。對漢語而言,單音節(單字)發音可分為聲母、介音(韻頭)、韻腹、韻尾、聲調五個要素,而韻頭、韻腹、韻尾又被合成稱為“韻母”;超音節(詞句)發音還存在連續變調等要素。直音和反切都是古代給漢字注音的方法。至一九二六年,產生了由錢玄同、黎錦熙、趙元任等制訂的“國語羅馬字”,曾由當時南京的大學院于一九二八年正式公布。接著,一九三一年產生了由瞿秋白、吳玉章等制訂的“拉丁化新文字”。拉丁化新文字和國語羅馬字是拉丁字母式漢語拼音方案中比較完善的兩個方案,大大超越了它們之前的各種方案。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普通話順口溜】相關文章:
推廣普通話手抄報初中09-11
推廣普通話的對聯09-20
最新推廣普通話宣傳標語(精選180句)02-24
普通話測試的報名05-29
普通話考試說話范文(精選14篇)04-23
海闊天空歌詞諧音普通話歌詞08-29
有趣的普通話繞口令(通用16篇)09-11
普通話考試經典命題說話題目及范文09-11
普通話考試范文我喜歡的明星(精選29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