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精選11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學習朗誦童謠,感受童謠表現的端午劃龍舟的民俗風情和熱鬧的節慶氣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嘗試配上打擊樂表現劃龍舟的歡樂情景。
活動重點
學習朗誦童謠。
活動難點
學習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組合節奏。
難點剖析
兩種節奏型的'結合讓孩子們對節奏有些混淆。
活動過程
一、講講端午節及劃龍舟
提問:哪一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習俗?那一項活動最熱鬧?
人們是怎么劃龍舟的?
人們在劃龍舟時,你聽到了哪些聲音?
二、欣賞童謠
1、欣賞童謠并討論
2、感受童謠的節奏
3、學習打節奏
三、學習朗誦童謠
1、配上節奏朗誦童謠
2、游戲:劃龍舟、賽龍舟
活動反思
活動前和幼兒進行了談話,發現幼兒對端午節還是有一定的了解。不過僅局限于吃粽子這一風俗習慣。于是,活動圍繞著粽子而展開。結合圖片,幼兒了解到端午節不僅僅只有吃粽子這一習俗,還有劃龍舟、喝雄黃酒習俗。幼兒隨之對劃龍舟產生了興趣。通過欣賞童謠,讓幼兒感受童謠的節奏,同時通過拍手、跺腳的肢體動作讓幼兒感知節奏。整個活動后,孩子們都能有節奏地進行朗誦。
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 篇2
一、課題的產生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到了,在這個傳統的節日里,最高興的莫過于天真活潑的孩子們了。每逢過節,孩子們個個情緒高漲,喜氣洋洋,在節日當中也會有許多有趣、難忘、熱鬧的事情發生,同時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就隨之而來,例如:端午節是怎么來的?我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當地有哪些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是怎樣形成的?……針對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教師要案抓住這一時機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圍繞“獨具匠心的端午節”為主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引導學生走進書店、走進計算機室、走進老師的辦公室、走進社區……廣泛地開展閱讀交流、調查分析、實踐體驗等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維引向深處,從而進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圍繞“獨具匠心的端午節”這個主題,從“為什么要過端午節?”“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你想怎樣過端午節?”這三個部分入手,為學生提供研究方向,讓學生成為實踐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人人動手,個個參與,自主探究,培養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研究目標可歸納為:
1、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習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節由來和風俗習慣時,鍛煉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書籍、報刊、網絡、他人經驗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詢問、網上瀏覽等方法搜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一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如:了解人們為什么要過端午?端午節為什么要吃粽子?人們為什么要給小孩子掛香包、戴手鏈和五彩線等有關情況。讓學生感受到過節的快樂。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再暢想一下“我想怎樣過端午節?”
2、引導學生搜集有關端午節的詩歌,進一步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嘗試寫一寫有關端午節的詩歌。
3、引導學生嘗試設計“怎樣過一個獨具匠心的端午節”?
四、課題實施的步驟
1、提出問題
(1)你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關于端午節有哪些傳說?
(2)在我們這兒過端午節有哪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呢?你知道哪些有關端午節的詩歌呢?
(3)你打算怎樣度過今年的端午節呢?
這些問題的設計都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教師只是為他們創設了問題的情境,為學生提供了研究方向,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情趣、愿望和能力,用自己的方式去操作、去探究。
2、探索與展開
(1)組織調查
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設一個小組長,由組長組織調查了解有關部門端午節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整理成文,選派代表在全班進行交在調查過程中是通過什么渠道調查的,碰到了那些困難,是怎樣解決的,通過這次活動,你有什么感受和啟發?
(2)網上閱讀
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上網瀏覽,查閱一些地方過端午節的習俗,并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記錄下來。
(3)協作交流
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可以提議學生相互協作,學會自己想學會的一些風俗習慣的做法。例如:編手鏈、包粽子、折葫蘆等。
3、應用與深化
通過調查研究,學生了解了有關端午節的一些知識,讓學生設計自己怎樣度過今年的端午節?并通過語言或其他方式表現出來。通過對有關端午節詩歌的搜集,鼓勵學生培養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與習慣。
4、反思與拓展
通過師生討論交流、學生作品的展示與評比,指導學生總結研究成果,最后舉行“我的端午節最快樂”主題中隊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價值,同時,教師適當引導與鼓勵學生進行其他研究活動的興趣。
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2、培養幼兒對民族文化感興趣。
3、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4、通過參加端午節環境創設,感受參與端午節慶;顒拥臉啡ぁ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端午節的傳說及人們過節日中的習俗。
活動準備
1、包粽子、做香囊所需的材料。
2、活動前請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3、請部分爺爺奶奶參與活動。
活動過程(活動過程的表述不必詳細到將教師、學生的所有對話、活動逐字記錄,但是應該把活動的主要環節很清楚地再現,即開始環節、基本環節、結束環節、延伸環節。注:重點表述基本環節)
到爺爺奶奶家過節。
1、請爺爺給小朋友講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2、小朋友自由和爺爺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資料。
進一步了解端午節時人們進行的一些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掛艾枝、灑黃酒、掛香囊等。
3、幼兒和爺爺奶奶們一起進行過端午活動。
。1)、我給奶奶學包粽子。
請奶奶向小朋友介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幼兒嘗試包粽子。
。2)、做龍舟、劃龍舟。
和爺爺一起用布和竹棍做成龍舟進行龍舟大賽,請幼兒四五人一組,套上龍舟,進行劃龍舟比賽活動,先取到紅綢一組為勝。旁邊請幾位幼兒為他們搖旗吶喊。
。3)、做香囊活動。
請奶奶示范香囊的做法,把碎布縫成?诖,放進香料和少許艾草,合上袋子,幼兒學做香囊。
。4)吃粽子,感受節日的氣氛。
(5)和爺爺奶奶再見。
教學反思
1、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的傳說及相關習俗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孩子興趣濃,熱情高漲。
2、這節課通過三個小活動,讓幼兒與爺爺奶奶的心理距離拉近了,孩子親自參與了活動。鍛煉了孩子動手能力,增進了他們對民族文化的了解。
3、從這次活動整個開展情況來看,我覺得孩子們積極性還是比較高,同時也得到爺爺奶奶的密切配合,但我覺得爺爺奶奶及孩子他們知道的還很欠缺,需要進一步提高。
4、此次活動,自我覺得參與度還不夠,還沒有真正進入角色,還需要我做更深層次的思考,提高對孩子的服務質量。
5、從這節課中,我也有所思,如果讓我在開展同樣的活動,我會采取更豐富的活動形式和內容,積極參與,和孩子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祟敬之情。
活動準備:
1、請家長為孩子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并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長命縷若干。
3、《小朋友的書》每人一本。
4、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準備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
活動過程:
1、交流經驗。
提問:端午節是哪一天?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進行哪些活動?借助圖片和實物,在寬松的氣氛中,師幼一起交流所獲得的.關于端午節風俗的經驗,教師作適當補充。
2、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提問:你們知道端正午節為什么會有這些風俗嗎?
如果有幼兒知道,請該幼兒來講述。
3、講述屈原的故事。
教師借助《小朋友的書》給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激發幼兒對屈原的崇敬心情。
4、講述其他風俗的由來。
5、觀看有關端午節慶祝活動的錄像,了解節日的民間慶;顒。
6、品嘗粽子。
幼兒邊品嘗粽子,邊觀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
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粽子,了解粽子的各種口味。
活動準備:
1、插艾草、劃龍舟的圖片。
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粽子的方法。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劃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嗎?什么節日
人們會舉行劃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為什么要劃龍舟呢?教師講述劃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粽子、劃龍舟之外,還有什么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了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粽子,插艾草,劃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么人呢?
2、他為什么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為什么要包粽子、吃包子和劃龍舟呢?
教師小結:原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為國家大事擔憂,眼看著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于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尸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趕跑河里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尸體,在河里投包子、粽子喂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尸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么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里都已將開始包粽子了,你們包粽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這些包粽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粽子和包子。包粽子要用粽葉和糯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咸粽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粽子!活動結束!
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以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了解端午節的來歷,指導一些特殊的端午節物品,萌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活動準備:
1、掛圖30號;《小朋友的書·我愛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長命縷;雄黃酒;龍舟圖片。
3、建議家長事先為幼兒講述端午節的有關風俗。
活動過程:
了解端午節有關物品。
師:(教師出示粽子,龍舟,香袋,長命縷,雄黃酒圖片)小朋友看看圖片,你們認識這些東西嗎?他它們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龍舟(船),香袋
師:我們可以在圖片中看到粽子,有龍舟,有香袋,還有的師什么東西呢?有沒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師:圖片中的東西一起復述一遍你見過這些東西嗎?在哪里見到的?
幼:見過。家里,商店里
師:現在,我們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這些物品,那小朋友們知道這些東西是在哪個節日里要用到的嗎?
幼:端午節師:老師聽到好多小朋友說端午節,你們是怎么知道端午節的呢?
幼:我爸爸/我媽媽
給我講的'。
師:小朋友們很認真,把爸爸,媽媽告訴你們的節日記下來了。沒有錯,這些東西呢,都要在端午節用的,F在老師想請一位小朋友告訴老師,端午節是每年的什么時候?
幼:6月6日(公歷)五月初五(農歷)(給幼兒分析公歷,農歷)師: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小朋友們知道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嗎?
幼:屈原
師: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聰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這個節日啊,和我國以為著名的詩人有關。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聽聽屈原的故事(教師講故事完)
師:端午節和誰有關?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聽得都很仔細,現在人們過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幼:屈原師:小朋友們都很聰明,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過端午節;小朋友們想想,為什么人們要紀念他。
幼:人好,死了,愛國家(表達了人們對屈原怎樣的感情)
師:因為屈原愛自己的國家,他聽到自己國家滅亡了,心里很難受,跳進了汨羅江,小朋友們說屈原怎么樣。
幼:很偉大
師:屈原很偉大,當時人們聽到屈原死的消息,他們怎么做的?
幼:劃小船,拿粽子、雞蛋
把雄黃酒倒進江里。
師:人們劃來小船打撈屈原的身體,為了不讓魚蝦們吃屈原的身體,把粽子、雞蛋扔進河里,把雄黃酒倒進江中,讓水里的動物罪暈,不去傷害屈原的身體。
師:人們對屈原好不好。
幼:好師:因為屈原愛國家,愛人民,所以人民也熱愛他。為了懷念他,以后農歷五月初五就成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也就是端午節。所以在我們過端午節的時候呢,包粽子,賽龍舟也成了我們的習俗了。
師:現在小朋友們清楚了沒有,端午節是怎么來的。
幼:紀念屈原。
師:在什么時候?
幼:農歷五月初五師:我們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賽龍舟,包粽子
師:我們現在呢,在完整的欣賞一下這個故事,體會一下大詩人屈原的心情,和人們對他的熱愛與懷念。
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活動一端午節賽龍舟(語言)
《端午節賽龍舟》是一個情節生動易于幼兒理解的兒童故事,以端午節的由來為線索,描繪了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為國盡忠卻慘遭陷害而傷心投江,人們借劃龍舟、投粽子驅散江中之魚,保護自己敬愛的英雄。故事形象鮮明,情節耐人尋味;顒又型ㄒ龑в變簝A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體會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萌發幼兒的崇敬之情。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2、能說出人們為什么喜歡屈原,用什么方法保護屈原的身體。
3、對愛國主義屈原產生崇敬之情,萌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5、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1、和家長一起搜集賽龍舟資料,了解賽龍舟的傳說。
2、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播放賽龍舟圖片,激發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提問:這是哪個節日的習俗?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人們為什么在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
2、利用教學課件,采用關鍵中斷法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由來。
(1)故事第1段后提問:每年端午節這天人們會做哪些事情?引導幼兒說出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2)講述故事第2段提問:人們為什么喜歡屈原?讒臣為什么要把屈原趕走?他們是怎么做的?楚王又是怎么做的?楚國最后怎么了?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偉大成就和精忠報國之心以及楚王聽信讒言導致亡國之痛。豐富詞匯:讒臣、吞并。
(3)講述故事第3段提問:屈原為什么傷心?他為什么要投江?引導幼兒理解屈原因報國無門,不愿受喪國之辱而投江。并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感受祖國的強大和生活的幸福。
。4)講述故事第4段提問:屈原投江后,他的'仆人是怎樣做的?附近百姓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和急于尋找屈原的焦急。
。5)講述故事第4段提問:人們找不到屈原的身體,他們做了什么?為什么?引導幼兒理解人們對屈原的敬愛之情。
3、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理解屈原的悲壯經歷,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討論:屈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人們為什都很敬愛他?如果楚王信任他,采納他的建議出國會怎樣?
4、播放人民代表大會視頻,激發幼兒學好本領張大為祖國做貢獻的愿望。
提問:這是在召開什么會議?為什么要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我們現在應該怎樣做,才能像屈原一樣為國家提出好建議?
小結: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各地人民代表將人們的好建議通過大會反映給國家領導人,然后共同商量出好辦法,大家共同努力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大,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學好各種本領,長大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
教學反思: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白艾、掛菖蒲、飲抹雄黃酒等。利用端午節,開展主題活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兒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也是紀念屈原、秋瑾等先輩的特殊日子,可以借端午節,緬懷先輩,傳承民族精神。
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端午節對中班幼兒來說,比較陌生。本活動設計,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從而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而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故本活動設計通過看圖片、視頻、游戲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從而使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目標
一、了解劃龍舟的人員的及其工作。
二、知道只有講規則,團結合作才能劃好龍舟。
三、體驗規則的重要性及規則游戲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劃龍舟這一運動。
難點:知道規則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一、劃龍舟視頻。
二、圖片:龍舟、劃手、鼓手、掌舵人。
三、紙折的船、塑料門洞。
活動過程
一、出示紙折的小船,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看這是什么?”
2、“你們知道它在哪里行駛嗎?”(幼兒回答:河上、海里、水里等)
3、“你們還見過哪些不一樣的船呢?”(幼兒回答:冒煙的木頭、輪船、很長很長的船、兩層的船等等)
二、出示圖片認識龍舟。
1、教師出示龍舟圖片,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1)師:“老師今天給你們介紹一條船,你們知道它是什么船嗎?”
。2)告訴幼兒圖片上船的名字叫龍舟。
2、引導幼兒認識龍舟。
。1)“仔細看看,它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長長的、前面有一個龍頭、后面還有一個尾、有船槳)
。2)“你知道它是用來看什么的嗎?”(幼兒回答:劃船的,比賽的)
。3)教師小結:每年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都會舉行劃龍舟比賽。
三、觀看視頻,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及了解龍舟上三種人的分工,及其重要性。
1、教師播放視頻,幼兒觀看劃龍舟比賽。
2、教師提問,引導幼兒觀察并了解龍舟上三種人的分工。
。1)師:你們看到船上有哪些人?(幼兒回答:有戴帽子的人,敲鼓的人,還有坐在后面的人等。)
。2)他們在干什么?(幼兒回答:在敲鼓、在劃船)
3、出示圖片進一步認識龍舟上三種人的名稱、分工及重要性。
。1)分別出示三張圖片,一一介紹龍舟上的三種人,分別叫:鼓手、劃手、掌舵人
。2)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龍舟上三種人是做什么的。
教師小結:在龍舟上面,“鼓手”坐在龍頭前敲鼓給劃船的人發號口令;“劃手”聽著鼓點拿著船槳劃船;“掌舵人”站在船尾拿著舵掌握方向。
。3)引導幼兒用動作模仿三種人不同的'工作。
(4)和幼兒一起談話,了解各自分工的重要性。
師:“如果有的劃手不按照鼓手的節奏來劃船,會怎么樣呢?”
“劃船的時候鼓手敲鼓的節奏忽快忽慢會出現什么情況呢?”
“如果掌舵的人控制不好方向船會怎么樣呢?”
。5)教師小結:在龍舟上有劃船的、有敲鼓的人、有掌舵的人,在劃龍舟的時候他們需要團結合作各盡其責才能到達終點。
四。游戲體驗
1、教師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規定做不同的動作。(第一組:拍手第二組:拍膝蓋第三組:跺腳)
2、教師講游戲規則
規則:聽音樂看教師指揮,該哪組做動作或哪兩組做動作,其它組則休息,如有人犯規則音樂重新開始。
3、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體驗規則的重要性。
4、師幼討論:
(1)在剛才的節奏游戲中,我們重新開始了幾次,為什么會這樣呢?
(2)后來我們是怎樣成功的?
五、談話小結,將規則意識延伸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1、劃龍舟的時候怎么做才能又快又穩到達終點?
2、剛才的節奏游戲中,怎樣做才能完成游戲?
3、小朋友在喝水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4、在玩滑滑梯的時候我們要講什么規則呢?
活動反思
作為一節社會課,重點放在讓幼兒通過了解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的基礎上,知道劃龍舟的人員的及其工作,從而體驗規則的重要性及規則游戲帶來的樂趣。在教案的設計上,整個教學內容安排緊湊,條理清晰。
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端午節的名稱,來歷和有關習俗,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
2、感受中國民間節日特有的韻味。
3、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準備
粽子圖片、端午節ppt、兒歌。
教學重點
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教學難點
感受中國節日特有的韻味。
一、導入環節。
出示粽子圖片導入活動。
"你認識圖片里的食物?""每一個不同的傳統節日都會有不一樣的`食物,例如中秋吃月餅,元宵節吃湯圓,那么端午節吃什么呢?(粽子)"二:基本環節。
1、播放ppt了解端午節的來歷。
"你知道為什么叫端午節嗎?你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特色活動嗎?"
2、逐頁播放ppt學習端午節的相關習俗。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很流行,已經流傳兩千多年。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漢族的傳統節日食品是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廟,小得像手指一般最有名的粽子:在嘉興,稱為'五芳齋粽子'寧波粽子:為四角形,有赤豆粽、紅棗粽等"喝雄黃酒。
"端午時節后,氣候開始炎熱,蠅蟲飛動,毒氣上升,各種疫病容易感染。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剛好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的臉,耳朵和鼻子以及手心足心涂沫一番,希望能夠使孩子們不受蛇蟲的傷害。后來人們就在雄黃里加入艾葉、熏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婦女和兒童佩戴。"佩戴香包五色手環。
掛艾草和菖蒲。
"掛艾草和菖蒲有什么作用呢?"編制蛋袋。
"為什么要編蛋袋呢?他是一個神話傳說……、"
3、學習端午兒歌。
"我們學習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邊念兒歌你就會記住端午習俗。"
三、結束環節。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佩戴香包、掛艾草和菖蒲、編制蛋袋等習俗,端午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是對我們祖先幾千年的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傳承。"。
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 篇10
一、主題來源: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煉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于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于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顒印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區:放置制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 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鴨蛋等過節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顒拥膱蟮。
4、 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了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嘆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于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么,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于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于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蒙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于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粽子香袋
目標: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 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么漂亮。”家長反映: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說很漂亮的家長
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及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2、通過圖片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3、幼兒在游戲中感受端午節的節日氣氛。
活動重難點:
1、重點:知道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2、難點: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并參與到活動中去。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對端午節有一定印象。
2、物質準備:PPT課件,熟雞蛋,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律動之后導入,現在請小朋友們動動你的小腦袋想一想我們都有什么傳統節日呢?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哇,小朋友們知道的節日可真多呀!那么今天呢,我們一起走進端午節。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的由來。
(1)你知道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2)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和誰相關?
小結: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3、出示圖片端午節習俗,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的習俗。
(1)除了包粽子和劃龍舟,端午節還有什么習俗呢?
(2)圖片上的習俗你知道哪些?說說看。
小結:端午節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每到這一天,大家都會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掛香包,點雄黃酒,畫彩蛋。
4、游戲:畫彩蛋。
(1)老師出示已經畫好的彩蛋,請幼兒觀察。
師:今天我們來畫一個彩蛋,來慶祝一下端午節,請小朋友仔細看老師手里的`彩蛋,上面都有什么圖案?
總結:我們可以用彩筆在彩蛋上畫一些小圓圈,畫一些線條做裝飾,也可以畫小動物、水果、植物等,然后涂上好看的顏色,這樣一個漂亮的彩蛋就畫好啦!做畫時一定小心,以防雞蛋弄壞。
(2)小朋友坐好開始做彩蛋。幼兒作畫,老師巡回指導。
5、結束環節:老師帶幼兒一起玩手指游戲,結束活動。
五月五,過端午。
劃龍舟,敲大鼓。
一二三四五。
你包粽子,我跳舞。
總結這次活動我們都學到了什么?端午節的日期、來歷以及習俗,還畫了各種各樣的彩蛋,小朋友真棒!
活動延伸:
愉快的時光總是短暫的,我們的活動也要結束了!回家以后小朋友們可以和爸爸媽媽再講一下端午節有哪些習俗,然后動手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一個漂亮的香包,好啦,小朋友們再見,拜拜!
【中班語言過端午節教案】相關文章:
廣西過端午節的習俗03-12
莆田人過端午節的習俗06-25
關于過端午節作文(精選41篇)06-25
幼兒園中班端午節教案與反思(精選17篇)06-09
有關中班端午節安全教案(通用10篇)06-21
陜西人過端午節有什么習俗06-21
中班語言詩歌說課稿(通用12篇)05-06
安全教案中班03-22
中班冬至節教案(精選11篇)12-19
大班端午節教案及反思(精選11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