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可輕視,德育教育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小學德育教育論文范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小學德育教育論文范文一
摘要: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二者各有側重,又相互聯系。對學生來說,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培養健康心理的基礎,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只有促進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融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正文:
一、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但就目前而言,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在長期應試教育的背影下,教學質量是顯性的效益,社會對基礎教育關注的熱點和焦點是教學質量,對學校評價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學率,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校重智育、輕小學德育教育的現實。近年來,雖然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強調的不少,但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評估與督查體系,督導流于形式,評價缺乏依據。在學校層面,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也普遍缺乏明確的工作的理念、科學的管理機制和有效的人員保障,教育的實效性與學生復雜多元的思想狀態和層出不窮的心理問題還存在不小的差距。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已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因學生個人品德和心理問題所次生的校園安全事件和師生矛盾也比較突出。在獨生子女時代,學生心理發展正呈現著一種獨特的群體特征,面對當前社會競爭壓力增大、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的現狀,社會主流價值觀得到沖擊,如何引導學生培育良好的心態、品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顯得尤為必要。
二、正確把握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關系
孟子說,“心莊則體舒”,“尊德樂義,可以囂囂矣”。對青少年學生而言,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品質,才能準確理解、認同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小學德育教育產生內化功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校小學德育教育的目標構成,也是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礎。我們傳統的小學德育教育方法以灌輸和說教為主,過分強調社會對個人的政治、思想、行為規范的要求,這種方式顯然是一廂情愿的,效果并不理想。只有轉變小學德育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在品德形成中的主體地位和內化作用,運用心理咨詢、角色扮演、溝通分析等心理輔導方法,逐漸改變學生的認知行為,不斷了解學生個性發展趨勢,因勢利導,才會減少思想工作的阻力,增強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小學德育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導向作用。小學德育教育的核心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教育。有什么樣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就必然有什么樣的思想和心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思潮呈現多元化態勢,學生對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接受程度、理解程度也存在很大差異。在這種大背景下,一些學生會以心理失衡的狀態出現,而這些問題并不能簡單歸咎于心理問題,它往往與思想觀念、道德品質等問題交織在一起。要幫助他們解決心理上的障礙,提高某一方面的心理素質,就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把他們的態度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因此,小學德育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會起到推動作用,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三、促進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融合
首先,要促進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融合。小學德育教育工作要在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進行分析研究,結合其身心發展特點,加強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調動身心潛能,促進健康發展、全面發展。在小學德育教育方法中,也要注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改變過去那種單項灌輸的教育模式,通過運用一些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咨詢,使他們處于一種自覺自主的心理狀態,讓他們自己選擇、判斷、領悟和調適,從而提高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實效。其次,要促進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一要整合教師資源。要通過校本培訓,使每個教師掌握基本的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方法和心理學常識,確保各學科教師既能勝任學科教學,勝任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班主任老師,要成為學校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在班級管理與學生工作中自覺滲透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避免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兩張皮”的現象。二是整合課程資源。小學德育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簡單等同于幾場體驗活動和輔導報告,必須滲透到教育全過程和各方面。新課程實施以后,各科教材中都蘊藏不少的小學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教學過程中也會經常出現有利于實施心理輔導和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教育情景,教師要細心挖掘、善加利用,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健康態度、積極情感和積極的價值觀。
小學德育教育論文范文二
德育工作在各個學科中都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以前我對老師的認識只停留在老師上好課,學生學會知識。以為這樣老師就做到盡心盡責了。但當我步入教師這個行業以后才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個性、愛好、優點、缺點等。這些都是我們做教師應該去研究的。因為這些要比逼著孩子都背一個單詞,多會做一道題更有長遠的意義。只有真正解決孩子的心結,這才是老師的成功。
孩子是教育的主體,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數不勝數。有時,即便是一件小事,對他們也會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當然,這其中是少不了教師地正確引導的。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如何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教育孩子,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值得我們深思。德育的內涵定位于“價值”,價值是無法灌輸的,它只能由個體在自我發展、自我建構的過程中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課堂教學中教育者如何實現精心又不經意,自然又不刻意?
案例:這件事發生在一名三年級的學生身上。因為每個班都有一名課代表,所以每次收發作業,幫老師拿東西都是由課代表負責。記得有一次課代表和一名學習較差的學生抱著昨天留的作業和練習冊來到我的辦公室。課代表告訴我還有5個人沒有交作業,我當時還是象往常一樣,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對她說“讓那幾個人快點交作業,要不我就要罰他們了。”話音剛落,忽然聽到旁邊有個孩子說:“老師,我幫你催他們作業去吧!”原來是那個也不愛交作業的孩子。當時我有點遲疑,怕他不能完成任務反而把事情搞砸。可是又一想,為什么不給他一次機會的,而且他這次交作業了,這樣也能促使他完成以后的作業。最后我帶著懷疑的目光對他說:“好吧,我把任務交給你,你上午之前把沒交作業的都收上來。”那孩子當時很是興奮,一口就答應了,興高采烈的跑出辦公室。之后,快到中午的時候,我幾乎快忘掉了這件事,那個學生拿著4本作業來到我辦公室說:“老師,我已經收了四本了,還有一本我一會就給您拿來。”我很是吃驚,沒想到比我的課代表還有威信啊?呵呵。恩,我覺得以后應該都給他機會,于是就說:“恩,這次不錯,以后你就幫助課代表收作業,但前提你要完成自己的作業。”那孩子瞇著眼樂呵呵的就答應了。
案例反思:通過這件事,我突然內疚起來,想想平時,我為什么總把機會分給個別幾個成績好的學生,而忽視了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學生那?為什么我們要拉大學生之間的距離那?做為教師,我們應該把機會分給每個學生才對啊!所以以后我要多關注那些中等及差學生,我想他們更迫切的需要老師的關注和關懷。這樣他們才有動力認真的完成老師規定的任務,才能快樂,健康的成長。
[小學德育教育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