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優秀開題報告(2)
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研究。 根據技術創新預測的特點, 以BP神經網絡為基礎, 構建基于多因素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
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設計。根據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基本特點, 設計其相應的計算方法。
5、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學習樣本設計。根據相關的歷史資料, 構建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學習樣本, 對預測和評估模型進行自學習和訓練, 使模型適合實際情況。
6、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的實證研究。以一般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與評估工作為背景, 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技術進行實證研究。
創新點:
1、建立一套基于電子商務和知識經濟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目前,在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方面, 一種是采用傳統的指標體系, 另一種是采用國外先進國家的指標體系, 如何結合我國實際當前經濟形勢, 參考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適合于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指標體系, 此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這是一項創新。
2、研究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神經網絡技術具有并行分布處理、自學習、自組織、自適應和容錯性等優良性能, 能較好地處理基于多因素、非線性和不確定性預測和評估的現實問題, 本項目首次將神經網絡技術引入企業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 這也是一項創新。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論證
1、重視系統分析。以系統科學的思想為指導來分析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和變化的宏觀因素和微觀因素, 并研究影響因素間的內在聯系, 確定其相互之間的重要度, 探討其量化和規范化的方法, 將國外先進國家的研究成果與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建立我國企業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的指標體系。
2、重視案例研究。從國內外技術創新預測與決策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中,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歸納和總結出具有共性的東西, 探索技術創新預測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之間的內在關系。
3、采用先簡單后復雜的研究方法。對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研究, 先從某一行業出發, 定義模型的基本輸入因素, 然后, 逐步擴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復雜度。
4、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研究工作與具體企業的技術創新實際相結合, 進行實證研究, 在實踐中豐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成果。
六、開展研究已具備的條件、可能遇到的困難與問題及解決措施
本人長期從事市場營銷和技術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編寫出版了《現代市場營銷學》和《現代企業管理學》等有關著作, 發表了“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管理創新”、“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組織創新”及“企業技術創新與營銷觀念創新”等與技術創新相關的學術研究論文, 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預測和評估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也從事過企業產品技術創新方面的策劃和研究工作, 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 與許多企業有密切的合作關系, 同時, 對神經網絡技術也進行過專門的學習和研究, 所以, 本項目研究的理論基礎、技術基礎及實驗場所已基本具備, 能順利完成本課題的研究, 取得預期的研究成果。
七、論文研究的進展計劃
2003.07-2003.09:完成論文開題。
2003.09-2003.11: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發展的指標體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規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的構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計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經網絡的技術創新預測和評估模型體系的實證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論文寫作、修改定稿,準備答辯。
主要參考文獻:
[01] 傅家驥、仝允桓等. 技術創新學.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1998
[02] 吳貴生. 技術創新管理.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0
[03] 柳卸林. 企業技術創新管理. 北京: 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
[04] 趙志、陳邦設等. 產品創新過程管理模式的基本問題研究. 管理科學學報. 2000/2.
[05] 王亞民、朱榮林. 風險投資項目ECV評估指標與決策模型研究. 風險投資. 2002/6
[06] 趙中奇、王浣塵、潘德惠. 隨機控制的極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資決策中的應用. 控制與決策. 2002/6
[07] 夏清泉、凌婕. 風險投資理論和政策研究. 國際商務研究. 2002/5
[08] 陳勁、龔焱等. 技術創新信息源新探. 中國軟科學. 2001/1. pp86-88
[09] 嚴太華、張龍. 風險投資評估決策方法初探. 經濟問題. 2002/1
[10] 蘇永江、李湛. 風險投資決策問題的系統分析. 學術研究. 2001/4
[11] 孫冰. 企業產品開發的評價模型及方法研究. 中國管理科學. 2002/4
[12] 諸克軍、楊久西、匡益軍. 基于人工神經網絡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綜合評價. 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 2002/4
[13] 楊力. 基干BP 神經網絡的城市房屋租賃估價系統設計. 中國管理科學. 2002/4
優秀開題報告(2)
中國電視的發展似乎超越了人們的想象,娛樂風暴從1997年始,席卷原本由主流文化引導的電視傳媒,使其傳播方式由以傳者為中心逐漸轉向以受眾為中心,“電視作為明眼人都可以感受到的大眾文化演練場,已經大規模踏入娛樂文化的追求中不可自拔”。矯枉必須過正,隨著市場觀念的形成和競爭現實,電視傳媒對于節目定位的多元化,此現象本無可厚非,但是此時江西衛視以代表本土主流文化的《中國紅歌會》的屢屢成功,如“萬綠叢中一點紅”,將“選秀文化”融入主流文化,其理性回歸值得思考和總結提升。
主流文化的理性回歸
英國學者尼古拉斯·阿伯克龍比在《電視與社會》一書中如是說:“電視主要是一種娛樂媒體,在電視上亮相的一切都具有娛樂性。”“任何一種電視節目的興起與衰落都不是孤立的,它必然與電視節目所賴以生存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市場經濟將受眾帶入了“消費時代”的這個大前提,電視節目的娛樂化已然成為大勢所趨。不可忽視,真正引起中國電視娛樂化變革的是真人秀時代的到來,真人秀節目的娛樂體驗就在于平民的參與,平民以參與者的身份拉近了與電視的距離,游戲的體驗也提高了平民參與的決定權力,由此電視傳媒機構、受眾、節目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從電視行業的內部競爭環境來看,“人們擁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可以從許多新的傳播者那里選擇特定的媒介內容。這就是所謂的受眾細分。”而中央電視臺頻道專業化以及xx年省級衛視集體改版,廣告成了企業化管理的電視臺生存重要依托,亦標志著市場爭奪的新一輪開始。地域文化的特色、親和力與誘惑力,也就成了吸引受眾細分的亮點之一。江西衛視以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創辦了《中國紅歌會》,此真人秀節目區別于其他選秀節目,置于主流的文化背景,其舉辦成功用事實見證了選秀節目本土化制作的可行性,同時也讓我們見證了主流文化的理性回歸。
【優秀開題報告(2)】相關文章:
教育開題報告03-25
開題報告怎么寫11-25
金融開題報告范文12-31
撰寫開題報告的意義及方法08-14
個人網站設計開題報告03-28
學前教育美術的開題報告03-28
甜品包裝設計開題報告03-26
碩士生開題報告范文12-31
開題報告包含哪些主要內容10-10
初中語文課題開題報告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