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智能時代》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體會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智能時代》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智能時代》讀后感 1
第一次讀智能時代,是通過朋友的豆瓣閱讀邀請碼下載到手機上看的。起先并沒有太認真閱讀,只是在下班路上隨手翻幾頁,以為這就是寫現在比較熱門的關于智能設備或者智能生活方式的乏善可陳的書,畢竟書名"智能時代"給我第一印象就是如此。實際讀的時候才發現,這是一本講人的智能和計算機能否產生類似智能的書。書的原名是《on Intelligence》,本意是關于智能的討論,翻譯書名《智能時代》和副標題不是很切題,會給人錯誤的第一印象。
拋開書名不說,《智能時代》是我幾年內讀過最好的書之一,作者——杰夫霍金斯的文筆很簡潔,這本書翻譯的水平也很高,文中很客觀和批判性地描述了智能和人工智能研究,并闡述了作者自己對智能的理解。本書一推出就獲得兩個諾貝爾獎得主及專業領域人士的大力推薦,考慮到霍金斯本人是企業家而不是職業科學家這一點,是十分罕見的。
我從小經常思考關于智能的'問題,這本書能解答我很多疑惑,讀書時那種開悟的感覺只能用醍醐灌頂來形容。還記得初一的某天下課回家,我騎著自行車,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我的手是怎么掌把的,我沒有有意識地控制哪根手指放哪個位置啊?然后我撞了汽車。如果你和我一樣,曾經思考過這類問題,那么本書絕對是你的菜。
霍金斯在書中首先回顧了當今人工智能研究的歷程以及自己探索的經歷,客觀批判了"智能行為派",他認為智能是系統的內在屬性,和外在表現無關。比如一個人在靜靜思考的時候,雖然沒有表現出任何行為,他也是有智能的。退一步來講,假使通過行為來判斷是否有智能,當下的計算機也不合格。計算機要能識別圖片,必須設計一套視覺識別算法,計算灰度、色階、輪廓等;識別語音要設計語言算法,計算聲波頻率、音調、匹配語義等。圖片算法和聲音算法之間沒有任何關聯,從術語到計算過程完全不同。但是對于大腦來說,聲音和圖像在大腦中的處理過程很類似,只是接受刺激的感官不同。把實驗動物幼崽的視覺神經接到本來應該發育聽覺的位置,這些動物都能發育出正常的視覺——而如果把計算機的攝像頭接到話筒上,結果可想而之。作者并非在否定算法本身,無疑,大腦也有自己的算法,這個算法是高度抽象的,能根據信號輸入的不同發展出相應的知覺。相比之下,計算機算法毫無變通的可能性。從這兩點出發,作者認為以往的計算機智能研究是一條死路。
那么智能應該是什么樣的?霍金斯從日常生活出發,通過對學習、記憶、回想等等行為的分解,結合腦部神經結構,提出了產生智能的"記憶——預測"框架。整個推斷過程非常精彩,在此就不劇透了,以免破壞了閱讀樂趣。
這個系統的核心在于"恒定表征"這樣一個概念,霍金斯認為人類(或海豚猴子等其他動物)之所以能認知世界,依賴于對事物高度抽象的能力。這種抽象能力,不是指刻意訓練的邏輯思維能力,而是智慧生物由大腦結構決定的固有能力。舉個例子:當我看到我家的小狗,我能意識到它在附近;當我聽到它熟悉的叫聲,我也能意識到它在附近;甚至當我只是看到它掉在沙發上的毛,都能推斷出它肯定爬上過沙發。我并不一定直接看到它,是如何判斷它是否在附近呢?這就表明我的大腦有關于這只狗的"恒定表征",不以我觀測的方式轉移。我認識我家的狗,無論它是蹲著還是趴著還是把腦袋藏在沙發下面,我都能意識到它的獨特存在。"恒定表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理解"某個事物,對于計算機來說,目前的技術只能按部就班地計算,沒有理解的產生,更無所謂智能。
《智能時代》讀后感 2
在閱讀《智能時代》這本書后,我對人工智能和科技的發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本書以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實例,展示了智能科技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它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首先,我意識到了智能時代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設備和工具具備了智能化功能。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能醫療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為我們帶來了更便捷、高效的生活體驗。同時,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
其次,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智能科技在工業和商業領域的應用前景。通過引入人工智能技術,企業可以實現自動化生產、智能化管理、精準營銷等目標,從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這對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不過,智能時代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和風險。例如,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可能會對就業產生影響,一些簡單的重復性工作可能會被機器取代。同時,隨著個人信息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也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因此,在享受智能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這些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總之,《智能時代》這本書讓我對智能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它不僅讓我看到了智能科技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也提醒我要不斷學習和適應這個時代的變革。我相信這本書對于每一個關注科技發展的人來說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智能時代》讀后感 3
看過《失控》、《必然》、《大數據時代》、《情感機器》、《浪潮之巔》等作品的人,對吳軍博士的這本新書《智能時代》中的觀點一定不會覺得陌生,這些書都在預測未來世界會變成什么樣,我們應該做何準備以便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簡單來說,這些書的核心觀點不外乎下面兩條:
1. 世界是變化的,未來是不確定的,“算不準”,“變化中”才是這個世界的本來面目。
2.人工智能帶給這世界的影響,將會超過歷史上的兩次工業革命和以摩爾定律為標準的信息革命的影響。現有產業+機器智能,必將左右未來30年所有產業和全人類命運的`方向。
凱文·凱利的作品偏重于理論和思考,而吳軍博士的作品偏重于案例和實戰,這本《智能時代》個人認為最受觸動的是第六章和第七章,第六章用實際的案例描述了如何利用大數據和機械智能來升級以往只能依靠人類大腦的傳統產業(比如農業,制造業,體育,醫療,法律服務,乃至記者和編輯行業),第七章則用歷史事實和數據分析明確的指出,每次革命都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沖擊,需要靠長達半個世紀以上的時間,以犧牲掉一兩代人的幸福為代價才能消化革命帶來的副作用。而在信息革命的副作用還未完全消化完,機械智能革命又飛奔而來,所以這次的打擊必將更為沉重和深遠,只有2%的人能夠從中獲益,其他的98%,面臨的將是被淘汰的可悲命運。
圖靈在1950年提出,如果計算機實現了下面幾件事情中的一件,就是擁有了智能。1.語音識別 2.機器翻譯 3.文本的自動摘要和寫作 4.戰勝人類的國際象棋冠軍 5.自動回答問題。僅僅65年的時間,計算機不但超額完成了上述任務,而且機械智能在強大的計算能力的支持下日進千里。
那么如何才能擠進那2%呢?如果你本身就是相關行業或是擁有相關的技術,那就心無雜念的往這條路上狂奔下去吧。而對于大多數不是這個行業,也沒有相關技術的人怎么辦?只有加入到機器智能的大潮中,轉變思想,勇于嘗試,積極改變,別無他法。
那么具體該怎么做呢?看看這本書就知道了,嘿嘿。
【《智能時代》讀后感】相關文章:
新創業時代11-12
智能糖畫機創業項目04-26
人工智能的未來讀后感(通用43篇)04-24
智能電網培訓心得體會(精選12篇)10-12
傳記電影《黃金時代》推薦04-26
時代記憶紀念館觀后感(精選12篇)10-24
童年讀后感07-07
童年讀后感悟06-19
教育 讀后感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