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青年卜勞恩又一次失業了。滿大街轉了一圈,也沒有找到工作。情緒極度低落的卜勞恩去酒吧坐了半天,直到將身上最后一塊錢換了酒喝下肚后,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
可是家里也不是天堂,他寄予厚望的兒子克里斯蒂安并沒有給他爭氣,他的成績居然比上學期還退步了。他狠狠地瞪了克里斯蒂安一眼,再也不想跟他說話,便回到自己的房間呼呼大睡了。
當卜勞恩醒來的時候,已是第二天早上。他習慣性地拿起筆補寫昨天的日記:
5月6日,星期一,真是個倒霉的日子,工作沒找到,錢花光了,更可氣的是兒子又考砸了,這樣的日子還有什么盼頭?
卜勞恩來到兒子的房間,打算叫兒子起床,但克里斯蒂安早已經自己上學去了。就在此時,卜勞恩突然發現兒子的日記本忘記鎖進抽屜了,于是他便忍不住好奇,看了起來:5月6日,星期一,這次考試不太理想,但我晚上將這個消息告訴爸爸的時候,他卻沒有責備我,而是深情地盯著我看了一會兒,使我深受鼓舞。我決定努力學習,爭取下次考好,不辜負爸爸的期望。
怎么會是這樣呢,自己明明是惡狠狠地瞪了兒子一眼,怎么變成深情地盯著他看了一會呢?卜勞恩好奇地翻看起兒子以前的日記:5月5日星期天,山姆大叔的小提琴拉得越來越好了,我想,有機會我一定要去請教他,讓他教我拉小提琴。
卜勞恩又是一驚,趕緊拿起自己的日記本來看:5月5日,星期天,這個該死的山姆,又在拉他的破提琴,本想多睡一會兒,又被他吵得不安生。如果再這樣下去,我非報警沒收了他的破提琴不可。
卜勞恩跌坐在椅子上,半天無語,他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他已變得如此悲觀厭世,煩躁不安,難道自己對生活的承受力還不如一個小孩子嗎?
從此,卜勞恩變得積極和開朗起來。他日記里的內容也完全變了:5月7日,星期二,今天又找了一天工作,雖然還是沒哪家單位聘請我,但我從應聘的過程中學到不少東西。我想,只要總結經驗,明天我一定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5月8日,星期三,今天我終于找到工作了,雖然是一份鉗工的工作。但我想,我一定能成為世界上最出色的鉗工。
他,就是德國著名漫畫巨匠埃·奧·卜勞恩。
卜勞恩于1903年3月18日生于德國“福格蘭特”山區,曾經在工廠當過鉗工,給報刊畫過漫畫,為書籍畫過插圖。而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的連環畫《父與子》。
后來有人問卜勞恩:“聽說您是因為一本日記改變了觀念,并成了大師的嗎?”
卜勞恩說:“是的,確實是因為一本日記,但需要申明的是,那個大師不是我,真正的大師是我的兒子——克里斯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