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節都有哪些寄托哀思的古詩呢?大家都了解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首便是杜牧的《清明》:
這首詩已是家喻戶曉了,唐代文學家杜牧所作,歷來廣為傳誦。詩人杜牧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清明時候的紛紛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所以詩人也說“欲斷魂”,末句的牧童遙指更是讓人回味無窮。詩歌原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第二首同樣也是《清明》,不過這首詩是北宋黃庭堅寫的:
這首詩寫了清明時節的景色,并由此生發感慨,是詩人觸景生情之作,通篇運用對比手法,抒發了人生無常的慨嘆。首聯以清明節時桃李歡笑與荒冢生愁構成對比,流露出對世事無情的嘆息。接下來展現了自然界萬物復蘇的景象,正與后面兩聯行成了強烈的對比。由清明掃墓想到齊人乞食,由寒食禁煙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一抔黃土。詩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機,想到的卻是人世間不可逃脫的死亡的命運。詩歌原文: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第三首便是南宋高翥的《清明日對酒》:
首聯兩句是遠景,一句寫物景,一句寫人景。頷聯兩句,詩人走上前去,鏡頭拉近,細節刻畫物景與人景。頸聯承接上句,依照時間發展續寫詩人的所見所想,尾聯則表達了自己的人生態度。其中“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更是將人生之中的無奈與偏頗表現地淋漓盡致,清明祭奠先人,后人感慨自己的人生碌碌無為,有愧于自己。詩句讀起來讓人神傷,也反省自身。詩歌原文: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寄托哀思的同時也要學習先輩們的優良傳統,同時也得反省自身。人生短暫,誰不會到最后也成為一抔黃土,更多的是要銘記自己的信念,讓自己活出價值,活出漂亮的人生。即使沒有煙花般絢爛,也要有火柴般的點燈希望。致敬經典,共勉!
[清明寄托哀思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