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是怎樣打敗狼的
在廣袤的沙漠或者草原,駱駝的天敵只有狼。狼一向以兇殘著稱,它用牙齒作武器,征戰廝殺,獲取食物。
在這一點上,駱駝肯定不是狼的對手。不過,駱駝卻有另一手——它的生存手段不是進攻,而是逃跑。
每當駱駝與狼相遇,狼總是急切地發起進攻,企圖速戰速決。而駱駝卻從不倉促應戰,常常是吼叫一聲,便撒開四蹄狂奔起來。
狼哪里肯放棄就要到嘴的美味,就拼命追趕。它沒有料到,這一追就恰巧中了駱駝的計,狼必死無疑。
一開始的奔跑速度,駱駝當然不如狼,但跑著跑著,狼就慢下來了,駱駝見狀就主動放慢速度,給狼一點鼓勵一點希望。狼果然中計,繼續追趕,駱駝就繼續逃跑,一副筋疲力盡的樣子,實際上真正筋疲力盡的是狼。
駱駝一點一點地把狼引向無水無食無生命的大漠深處……狼用完最后一點力氣,四肢發軟,口吐白沫,便嗚呼斃命了。
而此刻,駱駝的力氣還足,就這樣,駱駝打敗了自己的天敵。
“馬太效應”說,強者恒強,弱者恒弱。
駱駝是食草動物,狼則是食肉動物。初聽上去,作為弱者的駱駝打敗作為強者的狼似乎是天方夜譚。事實上弱者是可以打敗強者的。
其實,駱駝不是把狼打垮的,而是用耐力和智慧把狼拖垮的。在這一點上,駱駝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揚長避短,最終取得了勝利。堅持到最后,所有的不利因素全部消失,一舉改變最初被動挨打的局面,駱駝成為勝者,成為強者。
狼的貪婪本性害了自己,而駱駝正是利用狼的貪婪本性救了自己。由此可見,狼是被它自己打敗的。
人也一樣,一個人最難戰勝的,是他自己。所以,中國有句古話: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要打破“馬太效應”反敗為勝,就是要以自己的優勢擊敗對手,讓自己成為強者。
不與人比,不與己比
克里希·那穆提說,人應當認識自己,按自己本來的樣子接納自己,不與人比,也不拿真實的自己與應該的自己比。這是很智慧的說法。
人從小就學著跟別人比賽、競爭,無論是小時候上學還是長大了工作,都要拼盡全力去跟別人比,比上了就得意揚揚,比不上就羨慕嫉妒恨。人們的才能本來是各種各樣的,你這樣強,別人那樣強,即使做同一件事,還是強中更有強中手,如果人總是緊張兮兮地跟別人比拼,那就終生不會有安寧的心境。最糟糕的是,當你嫉妒別人的時候,你的心情就被徹底地敗壞。因為嫉妒是一種負面的情緒,它希望的一般不是自己跟別人一樣好,而是把別人拉下來,降到自己的水平。甚至是幸災樂禍,那簡直就是邪惡了。一個常懷邪惡心的人,生活怎么能夠幸福?
所以,根本不去跟別人比,只是照自己的樣子接納自己,才是獲得好心情的不二法門。
大師進一步提出,人對真實自己的接納,還應當包括不用真實的自己跟“應該的自己”去比,這又是為什么呢?應該的自己往往比真實的自己更漂亮,更聰明,更有錢,更有名。一看這些應該的自己,心里就會馬上焦慮起來,為什么自己做不到呢?自己不是立過志的嗎?不是給自己定過目標的嗎?不跟應當的自己相比,要點在于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是去做應當做的事;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人,而不是去做應當做的人。只有這樣,人才能獲得內心的寧靜和快樂。
總之,大師的規勸是希望人能夠有一個平靜快樂的人生,他把這種人生境界叫作“道”,如果做到了,就是得了道;如果做不到,就還沒有得道,還在做無謂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