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感受到“植樹節”的現時意義是在初中時代,每年春季,學校都要組織去黃河邊的邙山植樹,由于是春意昂然,萬物復蘇的季節,同學們群情激昂,興奮不已,如春天飛回大自然的侯鳥,享受一片綠色的春意,也做一次心靈的飛翔,與綠色的土地親密接觸,還可以一覽祖國的美好名勝,放飛心情,愉悅自我,陶冶情操,綠化了山區,在茫茫的黃山坡留下自己親自種植的小樹,也是埋下了一棵希望的種子,伴隨著青春釋放綠色的生機,為大地增光添色,亭亭玉立在風霜雪雨中,在歲月延綿中詮釋生命的意義,“植樹節”孕育了無限綠色生命的活力。
在以后的植樹活動中,工作的忙碌淡化了植樹節的意義,或把分配到的樹苗雇人栽培,或按照任務數量上交一定的銀子,或按照單位的職能分配到戶,總之,植樹的機會越來越少,也由于植樹活動的堅持開展,可能適用于植樹的區域在逐漸減少。每當在植樹節看到電視上播放植樹的鏡頭,心里就懷念植樹的情景,如同少了一次為大自然播灑希望的時機。今年的植樹節,終于身臨其境,把“植樹節”的意義再次付諸于現實,在鞏義石殿村的貧困山區種下了一棵松樹,在原始生態濃厚的遠山,植樹活動的開展更賦予了新的內涵,在層層依山而上的梯田中,人們也開始了致富的構思,栽下薄皮的新疆核桃,或栽下長勢旺盛的梧桐,或栽下四季常青的松柏,或栽下能藥用的木材(槲樹),“植樹節”也成了農民奔向小康的起點,
在充滿希望的春天,種下致富的希冀,收獲一樹燦爛的秋天。
在年復一年的植樹活動中,也使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年年植樹,成活率有多少?聽說一個地區幾年前曾搞一次萬人植樹活動,但幾個月過后,成活的只有數棵,結果令人痛心,前期栽樹,后期放棄,后期的管理工作沒有到位,結果等同沒有植樹,汗水付諸東流。因此,在植樹節到來之際,奉勸“植樹節”的活動能夠管理堅持到最后,或許植樹節才真正實現了它的意義,也才使大地生機勃勃,綠意昂然,讓延續的樹的生命敘說植樹的艱辛和人類熱愛大自然的豪邁情懷。
http://salifeli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