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研究》課題開題報告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義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要能夠使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英語課程改革“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就語言教學而言,它必須回歸生活世界,回歸兒童的生活,尊重“兒童文化”,挖掘“童心”“童趣”的教學價值。那么如何根據學生的生活需要更新教學內容、形成生活化的英語課堂教學以達到高效的英語學習呢?我們應該走進學生世界,深入了解學生的愛好,把蘊藏于師生中的生活經驗、特長愛好努力轉化為課堂教學資源,積極地開發、有效地利用好英語課程的生活資源,讓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使學生能從身邊熟悉的環境中體驗到學英語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是人與人之間友好的交往,如此促動內需,長久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讓英語課堂成為學生喜愛的一種生活,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質量,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從農村小學的實際出發,以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以此形成學校英語學科的教學特色,并促進我校特色學校的創建。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小學英語教育應該首先成為一種生活化的教育,具體說來,本課題的研究基于以下三點研究價值: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為學生創設與英語緊密接觸的學習環境,拓展學生學習語言的時空,優化語言習得環境,讓學生在系列化、趣味化、生活化的語言實踐活動中不斷體驗英語、掌握英語、運用英語,從而豐厚學生英語文化素養,提高語言應用能力;
2、通過研究,以“生活即教育”為原則,在學生中形成英語普及性活動與提高性活動相結合、常規活動與專項活動相結合、課外延伸活動與主題教育活動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使學生在活動中、生活中得到跨文化的滲透與熏陶;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一些有關英語教學生活化、特色化的基礎性理論、教學模式及評價體系,找到一條通過生活化的語言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
1、英語教學內容生活化的研究
(一)英語教學內容生活化的研究
教學內容是教學之本,孩子學習英語年齡越小,我們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從生活經驗中選取教學內容,使孩子們感到親切、自然,易學,能使孩子適應學習、獲得經驗、得到發展。 現在我們用的冀教版教材就是一套教學內容生活化的課本,話題包括:數字、顏色、身體、食品、玩具、個人情況、家庭、學校、朋友等。這些都和孩子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就很容易將教學內容和生活聯系起來。
1、學生自身的生活內容
學生自身的生活內容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胖瘦、愛好、性格等許多方面。我們老師可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學會表達的方式。
2、學生家庭的生活內容
家是學生最熟悉、最溫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員、職業、家具等都是學生急于了解的教學內容。每一項內容我們還可以進行一些拓展。
3、學生的學校生活內容
學生的很多時間是在校園里度過的,在這個大家庭里,他們可以學習、生活、運動,可以結識很多好朋友,認識許多老師。
(二)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生活化研究
我們的教材來源于生活,我們的課堂教學也最終要回歸于生活。教師如何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的指引下,實現“生活化的、理想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我們從憑借生活,創設真實語境;聯系生活,學用生活中的英語;模擬生活,在生活中學用英語三方面進行研究與探索。通過創設生活化的、生動的、真實的語言環境——組織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活動、游戲——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教具等巧設生活化情景——利用角色扮演,模擬生活進行語言實踐 ——利用媒體技術,創造動感生活情境等方式,初步形成生活化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動態真實環境中運用英語,讓生活進一步走進小學英語課堂。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收集研究國內外有關英語教學生活化的文獻資料,從多角度開展對理論資料的比較研究,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使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更明確、更科學,爭取在現有的研究水平基礎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行動研究法。開展行動研究,組織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的教研活動,邀請專家指導,提高研究的水平,提高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
3、案例研究法:圍繞生活化英語教學展開案例研究。
4、經驗總結法。 課題實施過程中,根據研究的重點,總結研究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