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讀后感(一)
《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馬的代表作之一,是以情節取勝的通俗小說。十九世紀中葉,這部小說是當時排行榜上的“暢銷書”,而大仲馬本人,亦可謂當時法國炙手可熱的“暢銷書作家”。
小說敘述的是一個復仇的故事。十九歲的愛德蒙·唐泰斯,是個活力四射的年輕水手。他有慈愛的父親、甜蜜的愛人,有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樂觀的天性,使得他對周遭的每個人都以禮相待,并且真摯熱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寫滿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期待與神往。可就在他的結婚典禮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時間失去了一切,伴隨他的只有伊夫堡陰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體對他的雙重折磨。可與此同時,有人正把快樂建筑在他的痛苦之上。他們害死了唐泰斯的父親,奪走了他的愛人。在他最無助絕望想要自殺的時候,法里亞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識傳授給他,告訴他基督山島寶藏的所在,并幫他成功越獄。此時,唐泰斯入獄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里,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個懵懂青澀的青年變成一個家資巨萬的伯爵。他開始報恩亦開始報仇。昔日的船主莫雷爾有恩于他,伯爵首先把這位瀕臨破產的好人從絕望的路上救了回來。此后又始終照顧他的兒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島的寶窟送給他們。對唐格拉爾、費爾南和維爾福三個分別代表法國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顯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個個擊破。最后,這三個人破產的破產、自殺的自殺、發瘋的發瘋,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在小說中,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幾近完美。在與仇人面對面復仇時,他沒有被仇恨沖昏了頭腦,他的良知從未泯滅,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終保留高貴善良的心。當他幫助莫雷爾一家擺脫困境的時候,當他從一個該詛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個女兒的時候,當他答應梅爾塞苔絲不殺仇人之子的時候,這個高貴的心靈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輝。基督山性格里貫穿始終的節制,即面對財富、美色、仇恨的不貪婪,亦讓我印象深刻。在達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棄了原有的財富,只身遠走他鄉。
掩卷思索時,覺得這個人物在小說中幾乎完成了從人到神的蛻變過程。因為掌握巨大財富的支配權,基督山伯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似乎整個社會都在圍著他轉。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社會現象的積極意義的一面,但從文學創作角度出發,塑造這樣一個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說是作品的一個敗筆所在,因為它大大削弱了作品現實主義的批判力量。在大仲馬筆下,時時吐露出金錢可愛、金錢萬能的觀點,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拜金主義”思想觀念。大仲馬曾經直言不諱地說過:“在文學上我不承認什么體系,也不屑于什么學派,更不樹什么旗幟;娛樂和趣味,這就是惟一的原則。”大仲馬之所以在法國文學史上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究其根源,我想這恐怕就是主要原因所在。
翻看全書,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布局謀篇的編故事才能。在這部將近一百多萬字的小說里,既有節奏緊張、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節奏相對舒緩、充滿浪漫傳奇色彩的小故事。大仲馬在小說中還不時穿插一些典故傳說、奇聞軼事、異域風情和大海、島嶼的景色描寫。所有這些,也許就構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的“大仲馬情趣”吧!如果單純以故事情節論,我以為《基督山伯爵》確實是難得一覓的好書,并且讓人大開眼界、回味無窮。
《基督山伯爵》讀后感(二)
《基督山伯爵》講的是關于一個名叫基督山伯爵的人。書一開始,就介紹了一個名叫愛德蒙·鄧蒂斯。他是一位善良,聰明,精明,能干的年輕水手。他在一艘船上擔任大副的職位,但是因為船長在旅途中突然暴病而亡,愛德蒙·鄧蒂斯便在船上主持大局。在船上有一個精明的水手,名叫鄧格拉斯。因為妒嫉與性格不和,所以到處與愛德蒙格格不入,處處為難。但是始終不能把鄧蒂斯如何,所以對他還恨在心。
鄧蒂斯有一個名叫美蒂西斯的未婚妻。她溫柔賢惠,兼有閉月羞花之容,沉魚落雁之貌,他們倆兩情相悅,郎才女貌。然而有一個名叫弗南的漁人也看上了美蒂西斯。他自負與美蒂西斯一起長大,自然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然而美蒂西斯對鄧蒂斯情深,對弗南也只有兄妹之情。弗南因此也大大的不悅,妒恨起了鄧蒂斯。
鄧格拉斯和弗南合謀要將鄧蒂斯除之而后快。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鄧蒂斯固然被關了14年,卻在獄中遇見了一名老人,并得知了在基督山小島上埋葬了一批寶物。后來鄧蒂斯逃了出來,搖身一變,成了基督山伯爵。基督山伯爵到了巴黎,成為那曾經陷害過他的復仇天使。
《基督山伯爵》最后與一封伯爵意味深長的信而終:“……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作者大仲馬把主人公基督山伯爵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心理活動尤為細致。雖然大部分時間是站在別人的角度來訴說故事以及描寫基督山伯爵,但是卻毫不費力的塑造了這位外剛內柔的伯爵閣下。
這本書對我感觸最深刻的是基督山伯爵的變化。他從一個柔和的人變成了一個老練,剛硬的人。那時他一心想著報仇,并沒有感覺到人生之樂。后來他發現,他做的似乎過了。然而大錯鑄成,無可挽回,追悔莫及。當他發現自己錯了,立刻罷手,從石頭又變回來原來的愛德蒙,只不過成熟了,慈悲了許多。雖然做出了的事如水,不可倒流,但是還有許多事他還可以改變。
基督山伯爵給予了兩個人幸福以后,便揚長而去,從此不再問世事。
《基督山伯爵》讀后感(三)
剛剛看完了一部由名著翻拍的電影《基督山伯爵》。《基督山伯爵》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小說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了法蘭西的19世紀上半葉——一個充滿風險與刺激的年代,令人無限遐想。電影的主人翁愛德蒙·唐泰斯就來自這個充滿風險與刺激的年代。
電影的開頭為我們展現了一副大航海時代的場景,法老號的船副唐泰斯率船隊平安歸來,受到了英雄般的歡呼,他本可以代替追隨拿破侖去厄爾巴島的原法老號船長成為新的船長,但他毅然放棄了航海,同自己的未婚妻結合。如果故事就這樣發展下去,那是一個多么美好的結局。但這時,三個小人為了各自的利益,聯合起來陷害了無辜的唐泰斯,將他流放到一個孤島的監獄里。17年后,唐泰斯才艱難地逃出監獄,在機緣巧合之下,唐泰斯得到了基督山無人島上的寶藏。影片中唐泰斯捧起珠寶的哪一片段讓筆者很是觸動。他向圣母瑪利亞發誓,他會成為她所希望他成為的哪一種人。此刻,以前那個對生活無限憧憬的唐泰斯死了,而后,一個心中充滿仇恨的——上帝的衛道士——基督山伯爵誕生了。
電影的結局大家都知道的,三個曾經陷害唐泰斯的小人都身敗名裂,受到了懲罰。但電影與小說的不同之處,在于對唐泰斯與梅塞苔絲的情感糾葛演繹地更加柔腸寸斷,這大概是法國人一貫的浪漫主義風格在電影作品中的表現。當梅塞苔絲請求唐泰斯放過自己的兒子時,唐泰斯的內心一定非常痛苦。對于一個性情中人最痛心的事莫過于自己所愛的人不了解自己是什么樣的人。那個他一直深愛的女人真的愛過自己嗎?男女之間的情愛難道真的敵不過母子之間的天倫嗎?這些問題不單困擾著唐泰斯,這些問題同樣埋藏在每一個觀眾的心里。(salifelink.com)
什么是浪漫主義?我的高中語文老師曾給過一個經典的解讀:用超現實的手段來取得圓滿的結果。試想,如果唐泰斯沒有遇見挖地道的神甫,沒有巨額的寶藏,他拿什么去復仇,拿什么去懲戒卑鄙小人呢?唐泰斯豈不是要在伊夫堡絕望的死去,而那三個小人豈不是仍然逍遙法外且非富即貴嗎?這就是浪漫主義作品留給人們的無限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