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范愛農讀后感400字
范愛農讀后感400字(一)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文章一開頭,作者就用平凡又樸素的語言,記敘了他曾經在茶館認識范愛農的事。先抒發自己對他的憎惡,為后文寫對他的親切友善作鋪墊。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十分到位,樸素卻又不失精練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魯迅先生對死難者的同學們的一種同情,一種責任感。
文中談到,開始時,兩人并非朋友,甚至幾次爭論過。但作者回國后,兩人再次相遇,就由“敵”轉友了。從此以后,他們幾乎成了摯友。接著,又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使他們成了同事。但“天下無不散之宴席”,作者與范愛農因工作的原因分別了。最后,范愛農生活越來越拮據。一天晚上,在醉酒之后,范愛農失足溺死于河中。
文中有一個重要的細節,即對光復后的紹興換湯不換藥的描述。這其實已埋下了范愛農悲劇的伏筆。魯迅對范愛農沒有一句正面的贊揚,只是從他的神情“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從他的行動“實在勤快得可以”表現了革命后的范愛農心情愉快的一面。但范愛農心里產生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魯迅其后又用了很多筆墨寫光復后紹興的現實,其實就是在探討造成他的朋友悲劇命運的原因。
范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的內心是痛苦、悲涼的。
范愛農讀后感400字(二)
對于這篇文章,說實話,我沒看懂,主要是不懂得它所表達的中心是什么。魯迅先生的文章一向十分有內涵,意義深刻。我想這篇也一定如此,但我說不清,這篇文章是想諷刺范愛農,還是贊揚?它的中心是什么?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如果上述材料準確的話,那么,我按照這個思路再讀《范愛農》,才有了一些感想。我想:一開始,正如作者所說:“從此我總覺得范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作者是真的討厭范愛農!疤煜伦羁蓯旱娜,當初以為是滿人,這時才知道還在其次;第一倒是范愛農。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范愛農除去。”犀利的語言,一番激昂的言辭,可謂快人快語,性格立見吧。后來,(salifelink.com)作者與范愛農一同喝酒,說瘋話,講笑話,漸漸一些事也談開,了,彼此更加了解,慢慢成為朋友。不過,對于范愛農這個人也好,這篇文章也好,耐人尋味的地方和情節簡直太多了。我想還有待我細細想一想,細細品味一下。
但我還想憑目前粗淺的認識,再說點感想,整篇文章,無論示范愛農也好,“我”也罷,都給我一種很真實的感覺。不是說這事,這人一定完全是真的,但那種感情,直白的情感流露,我卻有意無意的都能感到,并體會得真真切切。我記不清是那篇文章了,但記得其中的一句話:寫文章要真誠,F在,我也體會了為什么寫文章真誠,才能有真實感,才能感人肺腑;才是好文章,才是好作家!魯迅就是魯迅。
回到范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也疑心他就是自殺的,因為從另一角度想,自殺對于他這種人來說,或許是一種解脫。
范愛農讀后感400字(三)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
魯迅在安徽巡撫思銘被刺殺后的同鄉會中,發現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對魯迅的意見大抵是反對。一問才知道:他叫范愛農,是徐伯蓀的學生。
魯迅就憤怒起來了,覺得他太不勇敢,自己的先生被殺了,連打一個電報也害怕,于是堅持要發電。于是兩人便成了冤家,致使魯迅厭惡范愛農甚過滿人。
直到革命前一年,兩人才在紹興相見,成了好朋友。一同喝酒時魯迅又翻出那段往事,范愛農與魯迅處處作對,原來是魯迅再稅關的一次搖頭,使范愛農以為魯迅瞧不起他。
這告訴我們,要與他人多交流、溝通,闡明自己的想法,就可以避免很多誤會。如果魯迅在同鄉會上問一問范愛農,或許兩人早就成為朋友了。
我們要使自己的心胸更加寬廣,對他人的錯誤行為加以體諒,畢竟每個人都不可能不出差錯。但原則上的問題不能讓步。魯迅和范愛農都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所以,我們還要學會換位思考。
同時,我們對事物也不要太敏感,范愛農把魯迅的一次搖頭當作輕視,實在不應該。
總而言之,只要有寬廣的心胸,就會避免很多誤會。
【范愛農讀后感400字】相關文章:
范愛農主要內容08-22
讀《范愛農》有感05-12
范愛農讀后感最新09-23
范愛農讀后感1000字07-05
范愛農讀后感50字04-27
范愛農讀后感200字(精選12篇)04-13
文藝范情書10-23
憫農 古詩08-30
贈范曄的詩意09-25
文學范愛情語錄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