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泥石流,大家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大學網小編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泥石流是什么
泥石流是山區溝谷中,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暴發時,流體在短時間內將大量泥沙、石塊沖出溝外,淹沒田地。房屋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很大傷害。
誘發山洪災害的主要因素:
1、地質地貌因素:山洪災害易發區多見高山、陡坡、深谷等地形條件,植被覆蓋率低,這樣的地形條件往往土壤滲透強度較低,降雨集中時,容易形成洪水。
2、氣象水文因素:持續降雨和短歷時強降雨易引發山洪。
3、人類活動因素:過度開發山地、陡坡開荒、不合理的工程建設、河道的侵占、破壞天然植被等都容易引發山洪。
延伸閱讀:
認識山洪泥石流
山洪是指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一般分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山洪及其誘發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人員傷亡,毀壞房屋、田地、道路和橋梁等,甚至可能導致水壩、山塘潰決。
山洪災害不斷加重的趨勢與人類活動的影響密切相關。通過提高防洪標準、調整人類活動方式、增強山區群眾防災避災意識,可以達到減少山洪災害發生頻率或減輕其危害的目的。應對不同類型的山洪災害必須采取不同的、與之相應的防治對策,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山洪在山洪防治規劃中,近期宜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為主,遠期以植物措施為主。
要合理劃分山洪影響區域。針對各地的氣候和地質及地貌條件,在認真分析歷史山洪災害造成危害的基礎上,確定山洪易發區,這是山洪防治的首要工作。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山洪災害發生的可能性及危害性的程度大小,一般將山洪易發區劃分為危險區和警戒區。危險區是指已發生過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區,以及河道兩岸洪水位以下的低洼地帶或洲灘;警戒區是指經監測一旦遇到強降雨時,極有可能發生山體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地區。
要科學確定災害特征雨量。科學確定山洪致災的特征雨量是山洪防治,特別是制定山洪防御方案的關鍵依據。一般可根據當地下墊面條件和對歷史山洪災害形成及演變過程的分析,確定警戒雨量和危險雨量。警戒雨量是指當一定時段降雨達到某一特征值,且如果降雨仍繼續,即有可能發生山洪災害的雨量;危險雨量是指當一定時段降雨達到某一特征值,即有可能發生山洪災害時的雨量。
突遇山洪時的應急措施:保持冷靜,聽從指揮,向較高地方轉移,撤離危險區。山洪暴發時,不要沿溝谷往下跑,而要向兩側高處快速躲避。千萬不要涉水過河。被山洪困住時,應及時與當地有關部門取得聯系,或發出求救信號。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融雪)而形成的一種挾帶大量泥砂、石塊等固體物質的固液兩相流體,呈黏性層流或稀性紊流等運動狀態,是高濃度固體和液體的混合顆粒流。典型的泥石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黏土的黏稠泥漿組成。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大量的水體浸透山坡或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其暴發突然、歷時短暫、來勢兇猛,具有極強的破壞力,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
泥石流是介于流水與滑坡之間的一種地質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懸浮著粗大固體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漿組成。在適當的地形條件下,大量的水體浸透山坡或溝床中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穩定性降低,飽含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泥石流經常突然爆發,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并以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它爆發突然、來勢兇猛,具有很大的破壞力。
泥石流流動的全過程一般只有幾個小時,短的只有幾分鐘。泥石流是一種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國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狀況地區的自然災害。是山區溝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介于挾沙水流和滑坡之間的土、水、氣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隨山區洪水而發生。它與一般洪水的區別是洪流中含有足夠數量的泥沙石等固體碎屑物,其體積含量最少為15%,最高可達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壞力。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沖毀城鎮、礦山、鄉村,造成人畜傷亡,破壞房屋及其他工程設施,破壞農作物、林木及耕地。此外,泥石流有時也會淤塞河道,不但阻斷航運,還可能引起水災。影響泥石流強度的因素較多,如泥石流容量、流速、流量等,其中泥石流流量對泥石流成災程度的影響最為主要。此外,多種人為活動也在多方面加劇這上述因素的作用,促進泥石流的形成。
[泥石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