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歷史故事

時間:2023-08-02 11:25:56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歷史故事(精選60篇)

  一個人的見識以及謀略,可以從熟讀歷史書中得到發展。歷史故事不僅總結了前人的教訓,讓我們避免在同樣的錯誤中犯錯,還將其中的智慧告知我們,可見讀歷史的重要性。以下歷史故事將告知我們一些偉大古人的經歷及成就。

歷史故事(精選60篇)

  郭守敬歷法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前,就重視吸收漢族的讀書人,幫助籌劃朝政大事。他重用一個漢族謀士劉秉忠。忽必烈稱帝和定國號為元,都是劉秉忠的主意。后來,劉秉忠又向忽必烈薦引了一些朋友、學生,也一個個擔任了元朝初年的重要官員。其中有一個是元代著名科學家郭守敬。

  郭守敬是邢州(今河北邢臺)人。他祖父郭榮學識淵博,不但通曉經書,對數學、天文、水利等都有研究。郭守敬少年時候,在祖父的影響下,對科學發生濃厚的興趣。那時候,劉秉忠和他的朋友張文謙等正在邢州西南紫金山講學,郭榮把他孫子送到劉秉忠那里學習。郭守敬在那里認識了許多愛好科學的朋友,學問就長進得更快。

  忽必烈統一北方以后,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決定整治水利,征求這方面的人材。張文謙把郭守敬推薦給忽必烈,忽必烈很快就在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召見郭守敬。郭守敬對北方水利情況十分熟悉,當時就提出六條整治水利的措施。忽必烈聽了十分滿意,每聽完一條,就點頭贊許。最后,他很感慨地說:“讓這樣的人去辦事,才不會是擺空架子吃閑飯的呢。”接見以后,就派郭守敬擔任提舉各路河渠的職務,經辦河道水利的事。

  過了兩年,郭守敬又被派到西夏一帶去整治水利。那里經過多年戰亂,河道淤塞,土地荒蕪,生產遭到嚴重破壞。郭守敬到了西夏,經過詳細勘察以后,發動民工疏浚了一批原有的渠道、水壩,還開挖了一些新河道。不出一年時間,這一帶九百多萬畝農田灌溉暢達,糧食豐收,百姓的生活也都改善了。

  為了加強大都到江南的交通運輸,忽必烈又派郭守敬去勘測水路交通情況。經過郭守敬的勘測、設計,不但修通了原來的運河,還新開鑿了一條從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這樣,從江南到大都的水路運輸,就暢通無阻了。

  元世祖滅南宋以后,更加重視農業生產的恢復。農業生產要利用歷法。過去,蒙古一直使用金朝頒布的歷法,這種歷法誤差很大,連農業上常常使用的節氣也算不準。元朝征服江南以后,南方用的又是另一種歷法,南北歷法不一樣,更容易造成紊亂。元世祖決定統一制訂一個新歷法。他下令成立了一個編訂歷法的機構,名叫太史局(后來叫太史院)。負責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學王恂。郭守敬因為精通天文、歷法,也被朝廷從水利部門調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辦改歷工作。

  修訂歷法工作一開始,郭守敬就提出:研究歷法先要重視觀測,而觀測必須依靠儀表。原來從開封運來的有一架觀察天象的大型渾天儀,已經陳舊不堪,得不到可靠的數據。郭守敬設計一套新的儀器。他覺得原來的.渾天儀結構復雜,使用不方便,還創制了一種結構比較簡單、刻度精密的簡儀。他制作的儀器,精巧和準確程度都比舊的儀器高得多。有了好的儀器,還要進行精確的實地觀測。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報告的時候,提出在太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臺,同時在全國范圍進行大規模的天文測量的打算。這個大膽的計劃馬上得到元世祖批準。

  經過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國各地設立了二十七個測點。最北的測點是鐵勒(在今西伯利亞的葉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測點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島上),選派了十四個監候官員分別到各地進行觀測。郭守敬也親自帶人到幾個重要的觀測點去觀測。各地的觀測點把得到的數據全部匯總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據大量數據,花了兩年的時間,編出了一部新的歷法,叫《授時歷》。這種新歷法,比舊歷法精確得多。它算出一年有365.2425天,同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只相差26秒。這部歷法同現在通行的格里歷(即公歷)一年的周期相同。但是郭守敬的《授時歷》比歐洲人確立公歷的時間要早三百零二年。

  顏真卿剛強不屈

  經過安史之亂,唐王朝從強盛轉向衰落。各地節度使乘機割據地盤,擴大兵力,造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唐代宗死后,他的兒子李適即位,就是唐德宗。唐德宗想改變藩鎮專權的局面,結果引起了藩鎮叛亂。唐德宗派兵討伐的結果,叛亂不但沒有平定,反而蔓延開來了。

  公元782年,有五個藩鎮叛亂,其中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兵勢最強。他自稱天下都元帥,向唐境進攻。

  五鎮叛亂,使朝廷大為震驚。唐德宗找宰相盧杞商量,盧杞說:“不要緊。只要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勸導他們,用不到動一刀一槍,就能把叛亂平息下來。”

  唐德宗問盧杞說:“你看派誰去合適?”

  盧杞推薦年老的太子太師顏真卿,唐德宗馬上同意。

  顏真卿是當時一個很有威望的老臣。安史之亂前,他擔任平原太守。安祿山發動叛亂后,河北各郡大都被叛軍占領,只有平原城因為顏真卿堅決抵抗,沒有陷落。后來,他的堂兄顏杲卿在藁城起兵,河北十七郡響應,大家公推顏真卿做盟主。在抗擊安史叛軍中,立了大功。唐代宗的時候,他被封為魯郡公。所以,人們又稱他顏魯公。

  顏真卿又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他寫的字雄渾剛健,挺拔有力,表現了他的剛強性格。后來,人們把他的`字體稱為“顏體”。

  顏真卿為人正直,常常被奸人誣陷排擠,只是因為他的威望高,一些奸人不得不表面上尊重他。宰相盧杞是個心狠手辣的人。他忌恨顏真卿,平時沒法下手,這一回,趁藩鎮叛亂的機會,派顏真卿去做勸導工作,是成心陷害他。

  這時候,顏真卿已經是七十開外的老人了。許多文武官員聽說朝廷派他到叛鎮那里去,都為他的安全擔心。但是,顏真卿卻不在乎,帶了幾個隨從就到淮西去了。

  李希烈聽到顏真卿來了,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見面的時候,叫他的部將和養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廳堂內外。顏真卿剛剛開始勸說李希烈停止叛亂,那些部將、養子就沖了上來,個個手里拿著明晃晃的尖刀,圍住顏真卿又是謾罵,又是威脅,擺出要殺他的架勢。顏真卿毫不畏懼,面不改色,朝著他們冷笑。

  李希烈假惺惺站起來護住顏真卿,命令他的養子退出。接著,把顏真卿送到驛館里,企圖慢慢軟化他。

  過了幾天,四個叛鎮的頭目都派使者來跟李希烈聯絡,勸李希烈即位稱帝。李希烈大擺筵席招待他們,也請顏真卿參加。

  叛鎮派來的使者見到顏真卿來了,都向李希烈祝賀說:“早就聽到顏太師德高望重,現在元帥將要即位稱帝,正好太師來到這里,不是有了現成的宰相嗎?”

  顏真卿揚起眉毛,朝著四個使者罵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紀快八十了,要殺要剮都不怕,難道會受你們的誘惑,怕你們的威脅嗎?”

  四名使者被顏真卿凜然的神色嚇住了,縮著脖子說不出話來。

  李希烈拿他沒辦法,只好把顏真卿關起來,派兵士監視著。兵士們在院子里掘了一個一丈見方的土坑,揚言要把顏真卿活埋在坑里。第二天,李希烈來看他,顏真卿對李希烈說:“我的死活已經定了,何必玩弄這些花招。你把我一刀砍了,豈不痛快!”

  過了一年,李希烈自稱楚帝,又派部將逼顏真卿投降。兵士們在關禁顏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澆足了油,威脅顏真卿說:“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燒!”

  顏真卿二話沒說,就縱身往柴火跳去,叛將們連忙把他攔住,向李希烈回報。

  李希烈想盡辦法,沒有能使顏真卿屈服,就派人逼迫顏真卿自殺了。

  唇亡齒寒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滅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1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國。“怎樣才能順利通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美玉和寶馬,他會答應借道的。”晉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難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了。”晉獻公聽后,便采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2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我們交朋友,難道我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部隊借道虞國,消滅了虢國,隨后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了虞國。

  討伐曹操

  東漢末年,全國各地的軍閥經常為了爭奪地盤而發動戰爭。在河北的軍閥袁紹手下,有一位掌管文書工作的大才子名叫陳琳。當時另一個軍閥曹操的`勢力增長很快,對袁紹的威脅越來越大,于是袁紹就決定討伐曹操。

  有一天,袁紹把陳琳找來,讓他寫一篇聲討曹操的戰斗檄文。于是,陳琳就按照袁紹的意思起草了一篇名為《為袁紹檄豫州》的檄文。在這篇文章里,陳琳不但歷數了曹操本人的各種罪狀,連曹操的祖宗三代也辱罵了一番。

  曹操經常犯頭痛病。這天,正犯病時,曹操看到了手下人送來的這篇檄文。由于文章寫得生動精彩,曹操竟然越看越興奮,連頭也不疼了。雖然曹操對陳琳在文章中痛罵自己和自己的祖輩也非常氣憤,但是他還是非常欣賞陳琳的才華,并為陳琳服務于袁紹感到惋惜。

  后來曹操打敗了袁紹,陳琳歸順了曹操。

  有一天,曹操問陳琳:當初你寫檄文聲討我,只罵我一個人就行了,為什么連我的祖宗三代也罵呢?陳琳說:那時我在袁紹手下做事,他命令我寫,我就寫了。這就好像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啊。

  曹操理解陳琳當時的處境,就沒有責罰他,以后也再沒有提起這件事。

  后來,人們就用箭在弦上來比喻形勢十分緊迫,事情已經到了不得不做的時候了。有時也與不得不發連用。

  仁義之家

  東漢后期,宦官專權,陷害忠良。大臣張儉得罪了中常侍郎侯覽,侯覽等人便找到一個機會,將張儉判為死罪。

  張儉預先知道了消息,趁機逃跑。于是朝中下了一旨,有藏匿留宿張儉者,罪當連坐,即也要獲死罪。

  張儉和孔融的哥哥孔褒十分要好,便跑到孔褒家去躲藏。可是剛好孔褒外出沒有歸來,他的弟弟孔融在家,孔融剛剛16歲,知道張儉是逃難而來,便說道:“兄雖外出,難道我就不能為君做主嗎?”于是留張儉住了幾宿。

  不想張儉留宿孔家的消息被官府聞知,官吏到孔府追捕,這時張儉已經走了。官吏無法報命,就把孔融及剛剛回家的'孔褒抓了去。

  在公堂上,孔融首先站出來說:“張儉留宿我家確有其事,今已他去,不知何往。只是吾兄沒在家,是我留的張儉,要判死罪,我去承當好了,與兄長無關。”

  此話剛落,孔褒也站了出來說:“張儉本與我交厚,他是來投我的。而我的弟弟年少不懂事,與弟弟無關,有罪我去承當,把弟弟放了吧。”

  不一會兒,大門口又進來一個老婦人,原來是孔母。孔母對官吏說:“妾夫已死,吾是一家之主,家事都由我承擔。所以留宿張儉的罪過,應該只是我一個人,而與他們兄弟無關。”

  這一下把官員弄懵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只得把供辭申報朝廷。最后,朝中下了批文,把孔褒連坐問斬,孔母及孔融釋放回家。

  拋磚引玉

  宋國有個人開采石料時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興沖沖地拿去請玉匠鑒定一下。

  玉匠激動地愛不釋手,說:“這可是一塊珍貴的.稀世之寶啊!”宋人懷揣著寶玉,心里忽然害怕起來,他擔心別人知道了他有寶玉,會打他的壞主意,要是強盜知道了,說不定自己會連命都保不住。

  他越想越怕,最后,他決定把這塊寶玉送給在都城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

  子罕見來人拿寶玉送給自己,覺得很奇怪,不肯接受。

  那人以為子罕是懷疑這寶玉有假,就對子罕說:“我已經問過玉匠,玉匠說是真正的寶玉,價值連城。不然,我也不敢拿來獻給您。”

  子罕說:“我并不懷疑這是一塊真正的寶玉。關鍵是我把不貪的品格當作珍寶,你把寶玉當作珍寶。如果你把寶玉給了我。那么我們兩個就都失去了珍寶,還是我們各自都保留自己的珍寶吧!”那人跪下向子罕叩頭懇求說:“我是個小老百姓,拿著這么珍貴的寶物,反而很不安全。我把它獻給您,也是為了免除禍患。”

  子罕聽他這么說,想了想,就提出一個辦法,讓來人暫時住在自己這里,請玉匠把那塊玉雕琢出來,然后幫他把寶玉賣了,等他富了以后,子罕再把他送回家鄉。

  薛譚拜師學藝

  秦青是戰國時有名的歌唱家。有許多人都慕名前來,投到他的門下拜師學藝。在他的學生中,有個名叫薛譚的人長得很帥,也很有唱歌的天賦。他在秦青這兒學了幾年,歌唱水平大大提高,于是,他產生了自滿的情緒,以為自己的水平已經快要趕上老師,沒有必要再向老師學習了。

  有一天,他就向老師提出回家的要求。秦青很喜愛薛譚,有心要把他培養成為出名的歌唱家。這時,他見薛譚前來辭行,知道他有點驕傲自滿,但他也沒有當面批評和挽留薛譚,只是說:“哪好吧!明天我在大路口為你設宴送行。

  第二天,秦青帶著其他學生,備了酒菜,在大路口設下酒宴為薛譚送行。席間,秦青對薛譚說:“你就要走了,我唱首歌給你留作紀念吧!”秦青說完,就一面打著節拍,一面唱了起來。這是一首專為送行而作的歌,歌聲雄渾悲壯,充滿了依依不舍的真摯感情。秦青唱得很投入,聲情并茂,極富感染力。那些樹木仿佛被他的歌聲震動了,連天上飄浮的云朵也好像被他的'歌聲所吸引,止住了腳步聆聽著,不再飄動。薛譚聽了老師的歌,感到非常慚愧。他這時才知道,自己的歌唱水平根本無法與老師相比。他跪在秦青的面前,誠懇地請求老師的原諒,表示自己還想繼續跟老師學習,不回家了。秦青見薛譚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非常高興,就讓他留了下來。

  從此以后,薛譚更加努力地學習,終于成為一名很有造詣的歌唱家。

  杞人憂天

  從前有個小國家叫杞國。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這個人一會兒擔心天會崩塌下來,砸扁了腦袋;一會兒擔心地會陷落下去,埋住了身體。他越想越害怕,從此以后,整天憂心忡忡,白天吃不下飯,夜里不敢睡覺。這件事慢慢地傳開了。

  有個熱心人看到他那副憂愁煩悶的樣子,擔心他把身體弄壞了,就去開導他說:天不過是一團積聚的氣體,上下四方到處都有。人的一舉一動,一呼一吸都要和它接觸。你整天在氣體里活動,為什么還要擔心它會掉下來呢?

  這個杞國人將信將疑地問:如果天真是一團積聚的氣體,那么太陽、月亮和星星不就有掉下來的危險了嗎?

  不會,不會!熱心人回答,太陽、月亮、星星也不過是氣體中會發光的物質。就是掉下來,也不會傷人的。你盡管放心。

  杞國人又繼續問:那么地要是塌下去怎么辦呢?

  熱心人說:地不過是堆積起來的.土塊罷了。東南西北到處都有這樣的土塊。你東走西跑,蹦蹦跳跳,成天在地上活動,根本不必擔心它會塌陷下去。

  杞國人聽了,心里好像放下了千斤重擔,臉上露出了笑容。那個熱心人,因為解除了杞國人的憂愁,也十分高興。

  后來,人們就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

  不為五斗米折腰

  晉安帝義熙二年(公元406年),四十一歲的大詩人陶潛在彭澤縣(今江西湖口縣東)當知縣,一個月領五斗米的官俸,臘月將盡的一天下午,陶潛辦完公事,換上便衣,回到內衙翻看過去的詩作。突然,一名小吏從外面闖進來稟報:"九江李太守派督郵張大人來縣巡察,請老爺趕快更衣迎接。"

  "哪個張大人?為什么非要穿官服不可呢?"剛來彭澤縣不到三個月的陶縣令不解地問道。小吏解釋說:"那督郵張大人是我縣富豪,一向講究排場,眼下又是李太守的親信,在禮儀上要是稍有不周,恐怕對老爺的.前程不利。"

  生性耿介的陶潛本來已十分痛恨官場黑暗,想離開這個骯臟之地。現在聽說這個督郵就是本縣的富豪,靠精于吹牛拍馬得到太守寵愛,竟然也成了自己的上司,還要叫自己去隆重迎接他。想到這些,陶潛不禁長嘆一聲,憤然說道:"我不能為五斗米的薪俸,去向一個低能無知的小兒彎腰行禮!"說罷,便取出知縣的印信交給小吏,說;"你把它交給督郵轉呈太守,就說我陶潛告病還鄉,不當這個知縣了。"然后收拾行裝,昂然歸隱而去。"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格言,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蘇秦

  蘇秦,字季子,戰國時洛陽人,著名的縱橫家,為“合縱”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發跡之前,沒有人看得起他,甚至連父母、妻子都輕視他。

  有一次,蘇秦父親過生日。他哥哥端了一大杯酒去祝壽,父親高興地贊嘆道:“真是美酒,好甜啊!”等到蘇秦端了酒去祝壽,他父親罵道:“酒太壞,酸的!”蘇秦只好從哥哥處借了一大杯酒去祝壽,他父親仍然罵道:“酸酒!”蘇秦不服地申辯:“這是從大哥處借來的酒啊!”父親卻說道:“你這倒楣的人,好東西經過你的手就壞了!”蘇奏學習縱橫術后,游歷秦國而不被重用,等到他回到故鄉時,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一副窮困潦倒的樣子。他的妻子見到他居然不停織,嫂子也不愿為他準備飯食,父母也不和他說話。蘇秦深受刺激,于是用錐刺股苦讀,精研縱橫術,后來游說六國,合縱成功,身掛六國相印,終于功成名就。

  功成名就后,蘇秦北投趙王,路過洛陽,回故鄉一趟。這次,他的兄、弟、妻、嫂對他皆側目而不敢正視,俯伏侍奉飲食。蘇秦見狀,于是笑著對他嫂子說:“為何前倨而后恭呢?”他嫂子又怕又羞,跪在地上以頭叩地說:“見叔叔位高多金。”蘇秦聽了,不禁感嘆地說:“貧賤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孔子的怪壺

  春秋時期,孔子經常乘著馬車周游列國。一天,他來到一個地方時,乘坐的馬車突然被兩個孩子攔住了。

  孔子問:“你們看見馬車為什么不躲開呀?”

  “聽說你是個有學問的人,我們想請你替我們評評這個理。我認為,知識越多越好,因此我整天讀書,你說這樣做對嗎?”一個孩子說。

  孔子笑笑,從車上拿出一只橢圓形的`木壺。這壺口很小,底也不大。孔子說:“我用它做個實驗,你們就會明白了。”說罷,他將壺往地上一放,壺立即就倒了。他將壺扶起來,一松手,壺又倒了。

  “我有辦法讓它站起來。”孔子說。他舀了一瓢水,扶著壺往里灌,當壺里的水灌到一半時,孔子松開手,壺果然穩穩當當地站住了。

  “是不是站住了?但它馬上還會倒下來。”孔子說著,又繼續向壺里灌水,壺里的水漸漸地滿了,壺卻突然倒下了,水也流了出來。

  這時,孔子才語重心長地說:“知識就像這壺里的水,不可沒有,但也不是多多益善。如果一味死讀書,貪多而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是沒有益處的。必須留有思考的空間才是啊!”

  孩子仔細端詳著壺,終于明白了:原來這個壺是木頭做的,半實半空。木頭比水輕,壺站立時的重心是隨著裝水多少而不同的:裝半壺水時,重心在壺中心,木壺不會倒;裝滿水和不裝水時,重心偏向壺中線一側,所以壺就倒了。

  李時珍的情書

  明朝名醫李時珍不僅醫術精湛,而且頗有文采。

  有一年,李時珍外出尋訪名師,在外面生活了五個月,在這期間,李時珍的夫人曾經給他寫了一封別致的“中藥情書”:“檳榔一去,已過半夏,豈不當歸耶?誰使君子,效寄生草纏繞他枝,令故園芍藥花無主矣。妾仰觀天南星,下視忍冬藤,盼不見白芷書,茹不盡黃連苦!古詩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結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這封情書中,檳榔、半夏、當歸、使君子、寄生草、芍藥、天南星、忍冬藤、白芷、黃連、豆蔻、丁香都是中藥。李時珍的夫人采用了連綴寫法,把中藥的名字串聯起來,表達了自己對夫君李時珍的`思念之情。

  李時珍看了夫人的情書,感慨萬千,心中也油然升起對夫人的思念之情,他立刻回信寫道:“紅娘子一別,桂枝香已凋謝矣!幾思菊花茂盛,欲歸紫菀。奈常山路遠,滑石難行,姑待從容耳!卿勿使急性子,罵我是蒼耳子。明春紅花開時,吾與馬勃、杜仲結伴返鄉,至時有金相贈也。”

  李時珍的情書中寫的紅娘子、桂枝、菊花、紫菀、常山、滑石、從容、急性子、蒼耳子、紅花、馬勃、杜仲也是中藥。李時珍的回信寫得文辭纖巧,語意纏綿,傾吐了夫妻間深切的相思之情。有趣的是,李時珍在信中寫的“紅娘子”這種中藥與“妻子”雙關,非常別致。

  李時珍和夫人的兩封情書巧用了二十四味中藥名串聯成篇,毫不牽強,妙趣天成,讀來情趣無限。

  君子之約

  東漢時期的孫策,在神亭的地方與一敵將太史慈相斗。二人都摔下馬來肉搏,最后還是雙方兵馬上來把二人分別救了回去。

  后來,在蕪湖山中,孫策用埋伏的計策把太史慈抓獲。他十分贊賞太史慈的`武藝,就主動為其松綁。太史慈十分感動,表示愿意投降。孫策笑問道:

  “在神亭那次戰斗中,如果我被你抓住,你能殺害我嗎?”

  太史慈不假思索地說:“那可不一定。”

  孫策笑了笑,知道太史慈說的是實在話,心里很高興。

  太史慈向孫策說:“我們那邊已是士卒離心,如果四散去了,恐怕不好收復。我想回去把他們都招攏來,投到你的帳下效力,不知道你能不能相信我。”

  孫策一聽,站起來謝道:“這正是我的心愿呢!我怎么會不相信。我們以明天午時為期,到時我在轅門外等你就是了。”

  太史慈二話沒說,單槍匹馬地走了。不想太史慈一走,眾人都擔心起來。有人對孫策說:“太史慈一去,恐怕不會再回來了。”

  孫策搖頭道:“太史慈是青州名士,一貫重義氣,絕不會欺騙我的。”

  第二天,孫策帶領眾將來到轅門外,把一根竹竿立了起來,對眾人說:“我與太史慈約定是中午相會,你們看著竹竿的日影吧!”

  剛好,竹竿的影子指到中午的時刻,太史慈領著對方的兵馬匆匆趕了來。眾人一見,都很吃驚,暗服孫策知人。

  王翦討賞

  王翦是我國杰出的軍事家,戰國末期秦國名將。在秦王嬴政打算出兵滅楚時,已是老將的王翦一口咬定非60萬大軍不可。這幾乎是當時秦國兵力的總和。另一位年輕將軍李信則表示,滅楚只需20萬兵馬。嬴政聽后,非常欣賞李信,當即命他率兵攻打楚國。王翦因建議未被采納而告老還鄉。

  不料,李信被楚軍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歸。嬴政大怒,這才想起王翦,便親自前去請他出山。王翦答應率兵出征,但提出了新的`條件——除了60萬兵馬外,還要賞賜他大片良田、屋宅。“作為大王的部下,我雖立過赫赫戰功,卻沒有資格封侯,所以要趁大王用得著我的時候,多為子孫討取賞賜以置家業呀。”嬴政笑了,滿口答應。

  數日后,王翦出征楚國。一路上,他先后5次派人回京向嬴政討要賞賜土地和房產。嬴政一一答應下來,心想:“王翦這老賊還真貪,不過只要他能打勝仗,就滿足他吧。”王翦領到了賞賜,這才全力出戰,歷經兩年終于消滅了楚國。

  事后,有同僚問王翦:“您都這把年紀了,還討要那么多東西干啥?它們只能損壞您的名聲呀!”王翦笑了:“這60萬兵馬可是秦國的全部軍隊,大王能放心讓我率兵出征嗎?我只有多討些賞賜,且討來的這些土地和房產都在秦國,這樣才能消除大王的疑慮啊!”同僚恍然大悟,原來王翦是有意增加秦王控制自己的砝碼,以消除對他擁兵叛亂的懷疑。王翦多次“討賞”的做法雖不值得借鑒,但他為了顧全大局,巧妙地將自己受制于人以安定人心,卻不失為智慧的謀略。

  桃園三結義

  劉、關、張桃園結義之后,真比同胞弟兄還要親密。

  這日,張飛路過一座石橋,遇到一位隱士,姓羅,名貫中,問張飛道:“請問將軍,日后你大哥做了皇帝,他還認你這個小弟嗎?”

  張飛吼道:“怎的不認?狂夫,此言何意?”

  羅貫中昂首開懷大笑后,說道:“你大哥真的做了大皇帝,不賜你一碗毒酒,我愿從手心中挖出四兩肉來。”

  張飛一聽這話,大怒,舉矛來刺貫中,口中罵道:“大膽匹夫,敢在你爺爺面前羞辱大哥,看矛!”

  一矛刺去,卻不見了人影。張飛心中嘀咕:“奶奶的,大白天看花了眼,聽錯了話!”于是,便上馬而去。

  這時,關羽來到石橋。貫中上前施禮道:“關將軍,別來無恙?”

  關羽急忙跳下馬來,還禮道:“先生有何指教?”

  羅貫中道:“劉關張桃園結義,美名天下。鄙人特來請教將軍:若劉備最后得了天下,能認你這個二弟嗎?”

  關羽道:“大哥仁義,天下皆知,豈能做出那不仁不義的`事情來?”

  羅貫中道:“將軍忠義,萬世楷模,只可惜是一番空想。皇叔坐了天下,不做那走狗烹的事情來,也就不叫做皇帝了!望將軍能忠義于天下黎民百姓才好!”

  關羽聽了貫中之言,心中老大不快,道:“羽不知百姓為何物,我只知大哥,只認大哥,只為大哥,愿為大哥肝腦涂地!話不投機半句多,就此告辭了。”

  貫中道:“為成全將軍如此忠義,只有讓皇叔做不成大皇帝了。”說罷,飄然而去。

  才子郭翰

  從前,有位才子郭翰,在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在燈下讀書,因為太熱了,他就走到院子里,躺在竹椅上乘涼。

  那是一個晴朗的夜晚,長空如碧,明月高懸,星空中飄著幾朵白云。

  郭翰正看得入神,忽見一朵白云飄然而至,停在他的面前。

  郭翰吃了一驚,忙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美麗無比的少女,正微笑著站在那里。

  郭翰從來沒有見過如此美麗的姑娘,趕緊站起來施禮,那位美少女倒是很大方,自然和郭翰聊了起來。

  郭翰問道:“請問姑娘從哪里來?”那位姑娘笑著說:“我是天上的織女,在天上呆久了,有點寂寞,聽說你是一位才子,就下來找你聊聊。

  郭翰一聽,面前這位姑娘原來是位仙女,就覺得更是驚奇,心想,難怪她這么漂亮!就又仔細地打量了她一遍。

  仙女身上穿的衣服也非常好看,是人間從來沒有見過的,而且,奇怪的'是衣服上卻沒有一條縫子。

  郭翰就問仙女:“你的衣服上怎么沒有縫子呢?”仙女笑了笑,說:“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針線縫制的,當然沒有縫。

  他們在一起愉快地交談著,不知不覺到了半夜。

  到雞叫頭遍的時候,仙女說:“我該回去了!”說完,就乘上白云,飄然而去。

  不記前怨

  唐朝宰相陸贄當宰相時,聽人們輿論太常博士李吉甫和一些人拉拉扯扯謀私利,陸贄沒做調查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把李吉甫貶到明州去做長史。李吉甫當然心理很不痛快,一些人也為這件事抱不平。

  后來皇帝聽了讒言,把陸贄貶到長江三峽附近的忠洲當別駕。

  后上任的宰相知道陸贄與李吉甫之間的過節,就把李吉甫提升為忠洲刺使,目的是想利用他和陸贄的`矛盾,壓制陸贄永遠不能回京城。

  可是李吉甫是個心地寬厚又聰明的人,他主動請陸贄吃飯,誠懇的和他交談,陸贄很感動,坦直的訴說了過去的事,向李吉甫表示歉意,從此兩人共同商議工作,團結相處很和諧。

  曾子殺彘

  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妻子哄兒子說:“你先在家呆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妻子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妻子就勸阻說:“我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學習,聽從父母的`正確教導。現在你欺騙他,這是教孩子騙人啊!媽媽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媽媽了,這不是正確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殺豬煮肉給孩子吃。

  貪心的后果

  齊國和魯國是鄰居,表面上友好來往,其實內心恨不得一下子將對方吞掉。有一天,齊桓公憂心忡忡地對管仲說:“現在魯國發展勢頭很好啊,照這樣下去,它的綜合國力總有一天要超過我們齊國,到那時候就麻煩了。愛卿,你可有什么辦法鉗制一下魯國呀?”管仲胸有成竹地說:“這好辦,從明天開始,大王和眾大臣只穿魯縞(魯國生產的一種絹布)做的衣服就行了。”齊桓公將信將疑,但最后還是按照管仲的建議去做了。

  由于齊桓公和王公貴族們帶頭穿用魯縞做的衣服,立即在齊國引起一股以穿魯縞為榮的流行浪潮。管仲還下令禁止齊國人織縞,所有布料全部從魯國進口。這樣一來,魯縞就供不應求,價格猛增。魯國人見織縞有利可圖,一窩蜂地織起縞來。管仲還派人張貼公告:魯國商人給齊國販來一千匹縞,可以獲得三百金;販來一萬匹,可以得到五千金。頓時,魯國從上到下,掀起了“家家紡機響,戶戶忙織縞”的狂潮,頗有點今天“全民炒股”的景象,所有魯國人都沉浸在發財的夢想中。

  就這樣過了一年,管仲突然下令停止進口魯縞,任何人不得從魯國購買任何紡織品。聽到這個消息,魯國人全傻了眼,堆積如山的魯縞再也賣不出去半尺。更糟糕的是,由于魯國人都忙于織縞,農田全給荒蕪了,糧食嚴重短缺,家家戶戶只好盯著滿屋子的魯縞餓肚皮。魯莊公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派人到齊國去采購糧食。管仲把糧價一提再提,最后幾乎把魯國的國庫都給掏空了。魯國受此打擊后,一蹶不振。

  管仲這種“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做法,讓齊桓公贊嘆不已,他甚至躬下身子問管仲怎么就想到了這樣的妙法制敵。管仲笑道:“與其說小臣的方法巧妙,倒不如說是貪心導致魯國人自困啊。當一個人被眼前利益所蒙蔽、誘惑的時候,他怎么還能看到更遠、更深的利害關系呢?”

  貪心容易讓人失去理智和判斷力,它就像是一個不斷膨脹的氣球,你不知道它什么時候爆炸,但它隨時可能把你炸傷,讓你損失得更多。

  既生瑜何生亮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以其經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為演義黨所不齒。原因很簡單,因為其沒有正確的心態。面對一個才能和智謀都高過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討教,而是選擇了嫉妒和想方設法的與之爭斗甚至陷害,這種要不得的心態終究使自己心愿難遂下英年早逝。

  這句話來自三國演義,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了抬高諸葛亮造的。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是著名的褒蜀,抑曹,貶吳的'文學作品,歷史上的周瑜心胸寬廣深受孫權及文武百官乃至后世英雄的敬重與懷念。

  求娶黃月英

  諸葛亮隨叔父逃亂來到襄陽,結草廬而居,躬耕苦讀。孤獨的諸葛亮游走襄陽,結交朋友,拜見師長,見識和學業大長。諸葛亮偶然聽說黃家灣有一位才女黃月英,就想求見結交。

  不料被黃月英的父親黃承彥擋在門外。諸葛亮被黃承彥考來考去,顯示出學識才華,但他曝出自己女兒非常丑。諸葛亮若想娶一個漂亮媳婦的話,就另請高就。

  諸葛亮下定決定,再次登門求婚,黃月英提出一系列難題難住了諸葛亮。為了和才女黃月英成婚,諸葛亮用毅力、智慧并巧借朋友之勢,終于戰勝了黃家父女設立的一道道難關,最終贏得美人心。

  諸葛亮的經典歷史故事有關諸葛亮的'6個故事關于諸葛亮的故事300字

  烽火戲諸侯

  在古代,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褒姒非常不愛笑,周幽王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都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

  點燃烽火的'結果是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才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最后只能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烽火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韓信誠實守信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里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于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為別人當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后我就入土了。"后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里,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病重而逝

  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已死,率軍追擊,姜維推出雕刻成諸葛亮模樣的`木雕并率領大軍回返,司馬懿看到諸葛亮(木雕),認為諸葛亮裝死引誘魏軍出擊,趕緊飛馬撤退。

  奔行數里,司馬懿數次問左右將領:“吾頭尚在否”?眾將俱回:“尚在”。司馬懿不敢再追趕。于是蜀軍從容退去,進入斜谷后,才訃告發喪。

  而此事后來也被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聽聞蜀軍在斜谷發喪后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后,司馬懿視察蜀軍遺留的營寨,感嘆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驕橫的衡山王

  衡山王名劉賜,王后乘舒生了三個孩子。他還有姬妾徐來、厥姬,都為他生下兒女。衡山王和淮南王兩兄弟因為禮節上的一些齷齪而相互責怨,關系疏遠。衡山王聞知淮南王準備造反時,也傾心結交賓客進行防范,深恐被他吞并。

  一次,衡山王入京朝見,他的'手下衛慶懂方術,想上書侍奉武帝劉徹。衡山王不同意,故意誣陷衛慶犯下死罪,還嚴刑拷打逼他承認。衡山國內史認為此事蹊蹺,不肯審理此案。衡山王便指使人上書控告內史不作為,內史被迫辦案,但直言衡山王從中作梗。衡山王還多次侵奪他人田產,毀壞他人墳墓辟為田地。有關官員請求追究衡山王的罪責,武帝不同意,只收回他原先可以自行委任本國官吏的權力,改為由天子任命。衡山王因此心懷憤恨,四處訪求諳熟兵法和會觀測星象以占卜吉兇的人。這些人日夜鼓動衡山王密謀反叛。

  牧羊北海上

  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天不死。匈奴以為神奇,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歸漢。

  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常惠等分別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后,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

  大義滅親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吁殺死哥哥衛桓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

  石厚就去問自己的爸爸——衛國大臣石,怎樣鞏固州吁的統治地位。石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么辦?”石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爸爸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的安排。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國的`大臣們認為石厚是石的兒子,應該從寬處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殺子是“大義滅親”。

  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并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柴油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惇領十萬大軍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愿借主公印劍一用。

  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命關羽帶一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一千人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殺向博望城。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后面分兩路等候,敵軍一到,立刻放火。又把趙云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

  劉備帶一千人馬作后援。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

  關羽、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在戰斗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使關羽、張飛等佩服得五體投地。

  急人之困

  戰國時,魏安厘王的弟弟公子無忌,被封為信陵君,是當時著名的“四公子”之一,門下有食客數千人。

  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在長平打敗趙括率領的.40萬趙軍,又進兵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

  趙國平原君趙勝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

  平原君和夫人接二連三地派人送信給魏王和信陵君求救。

  但是,安厘王非常害怕秦國,下令軍隊駐扎在邊境,名義上是救趙,實際上是持觀望態度。

  平原君派出的使者接二連三地趕到魏國都城大梁,責備信陵君說:“我所以和魏國結為姻親,是因為仰慕您道德高尚,能急人之困,現在邯鄲早晚之間就要被迫降秦了,公子您的急人之困表現在哪里呢?而且,縱使您看不起我趙勝,難道您就不憐惜您自己的姐姐嗎?”信陵君千方百計想說服魏王救趙,可魏王怎么也聽不進去,萬般無奈之下,只好接受了大梁監守夷門的隱士侯贏的建議,請魏王寵愛的如姬從魏王臥室偷出兵符,假托魏王之命,奪得兵權,領兵解了趙國之圍,趙國因此才得以保全。

  巨鹿之戰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諸侯割據,軍閥混戰。公元前208年,趙王歇被秦軍將領王離率領20萬大軍圍困在巨鹿,無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懷王求援。當時秦軍十分強大,沒有人敢前去迎戰。

  項羽為報秦軍殺父之仇主動請纓,于是楚懷王便封項羽為上將軍,率軍五萬以解巨鹿之困。項羽破釜沉舟,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楚軍個個士氣振奮,以一當十,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它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斗爭勝利的基礎,經此一戰,秦朝已名存實亡。

  而項羽破釜沉舟,在各諸侯軍龜縮于壁壘中時帶頭以楚軍猛攻秦軍,帶動諸侯聯軍以較少兵力破秦將王離邊防軍二十萬,如此的戰果令無數后世人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景仰。

  真假曹操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平定了北方,當了宰相,真是遠近聞名。

  生活在北方塞外的匈奴人也知道曹操很厲害,于是派使者到許昌拜見,以示通好。

  聽說匈奴來使求見,曹操多了一個心眼。原來曹操個頭中等,長得也不魁梧。為了震懾遠人,曹操想了一個辦法,他叫自己的一個高大衛士扮作自己,而自己持刀充作衛士。

  在接見儀式上,匈奴的使者拜見假曹操,假曹操那高大的身材和儀表堂堂的面容果然使匈奴人十分嘆服。但是,不管怎么威嚴,假曹操始終看著扮著衛士的真曹操的`眼色行事。

  接見完了之后,匈奴使者回到了驛館。曹操打發人去問他:“你認為曹丞相相貌如何?”匈奴使者說:“丞相固然高大魁偉,堪為人表。但他身旁的矮個衛士眼光如電,卻也是個不平凡的人呢。”

  莊子說劍救趙國

  趙文王嗜好擊劍,門下聚集了三千多名劍士,日夜在文王面前擊劍。雖然每年死傷數百劍客,文王的嗜好還與日俱增。國勢衰了,各諸侯國都打算趁機攻打趙國。趙國的大臣都很著急,但卻無人敢出面勸阻。

  一天,莊子打扮成一個劍士的模樣來見趙文王,見了面也不施禮,文王問:“你想用什么來教寡人呢?”莊子道:“我聽說大王愛好擊劍,因此帶著劍來見您。”文王非常高興,于是,文王恭敬地安排莊子住下,他要選出優秀的劍士與莊子比試。經過七天大賽,死傷五六百人,最后選出五六人來,于是,他把莊子請來說:“今天讓大家領教你的劍術。先生使什么劍?”莊子說:“我什么劍都使得。但我有三種劍,天子劍、諸侯劍、庶民劍。”文王問:“什么是天子劍?”

  莊子說:“天子劍用燕谿石城做鋒芒,齊地岱岳做利刃,晉國魏國做脊柱,周國宋國做把柄,韓國、衛國做劍身,四海四時做劍鞘,渤海常山做佩纓。用這種劍能夠征服諸候,統一天下,這就是天子劍。”文王茫然若失,問:“什么是諸侯劍?”

  莊子說:“諸候劍用有智慧有勇氣的人做鋒芒,清高廉潔的`人做利刃,賢良的人做脊柱,忠厚圣明的人做把柄,英雄豪杰做劍身。這種劍在人間能調和民意。安邦定國。這就是諸侯劍。”文王又問:“那什么是庶人劍?”

  莊子說:“庶人劍是那些蓬頭垢面,服裝奇怪的劍士們的劍。這種劍充其量也不過上能砍掉頭顱,下能刺破肝肺罷了。這就是庶人劍。以上三種劍大王您用哪種?”

  文王拉著莊子的手走上大殿,命人擺下豐盛的食品,招待莊子。自此以后,文王放棄了擊劍的嗜好,趙國也漸漸地強大了起來。

  苦肉計的故事

  赤壁大戰之前,周瑜苦思破曹之計。一日深夜,老將黃蓋來到帳中,商議破曹以火攻為好。周瑜說:"我也這樣想,所以才留下假投降的蔡氏兄弟,只是無人去曹營詐降。"黃蓋自告奮勇,甘愿領此重任。

  當夜二人定下"苦肉計"。第二天,周瑜傳各路將軍帳下議事,命大將們各領三個月糧草,準備抗敵。黃蓋反對說:"不用三個月,如果這個月能破敵就破,不能破敵,早點投降!

  "周瑜聽后大怒道:"我奉命督軍破敵,你敢動搖軍心,推出去斬了。"黃蓋驕傲地說:"我是東吳三世重臣,南征北伐時,你還不知在哪呢?"在場的將領們跪下替黃蓋求情。

  周瑜狠狠地說:"看在眾將面上,饒你不死,打一百軍棍!"武士們把黃蓋推倒在地,沒打到五十下,已皮開肉綻,鮮血直流,幾次暈死過去。黃蓋的好友闞澤,根據周瑜的安排,帶著黃蓋早已寫好的投降書前去詐降。

  不久,曹操又接到蔡氏兄弟的密信,說只要見到插有青牙旗的'船只就是黃蓋來投降了。結果在赤壁一戰中,黃蓋引火船沖入曹營,大江之上一片通紅,把曹操用鐵鏈連起來的幾千條戰船燒成灰燼。

  烽火戲諸侯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為西周和東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個國王,從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

  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兒為王后,又立大兒子宜臼為太子,申伯為申侯。

  在周幽王統治的后期,國家政治腐敗,老百姓對國家充滿了強烈的不滿和怨恨。周幽王不考慮怎樣去挽救國家的危機,反而對國家大事一點都不關心,有才能的人被排擠,小人受到重用,周幽王自己也貪圖享受,荒淫無度。他到處尋找美女。大夫越叔帶勸他要關心朝政,周幽王很生氣,罷免了越叔帶的官職,把他趕了出去,這引起了大臣褒響的`不滿。

  褒響來勸說周幽王,也被周幽王一怒之下關進了監獄。褒響在監獄里被關了三年。他的兒子為了救他,把一個叫褒姒的美女獻給了周幽王,周幽王很高興,于是釋放了褒響。周幽王一看見褒姒,就喜歡得不得了。褒姒雖然長得很美,卻一直是冷冰冰地對待周幽王。自從她進宮以來,就一直皺著眉頭,連笑都沒有笑過一回。為了討好她,周幽王想了很多辦法,但褒姒總是不笑。為了贏得美人一笑,幽王竟然出重金尋找方法。有個叫虢石父的奸臣獻了一計。

  虢石父對周幽王說:“從前為了防備西戎國來侵犯我們的京城,我國在翻山一帶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臺。萬一有敵人打進來,就白天點煙,晚上點火,一連串地放起烽火來,使得鄰近的諸侯們都能看見,這樣大家就可以帶兵前來營救。現在天下太平了,烽火臺也早就沒用了。不如大王把烽火點著了,讓諸侯們上個大當。娘娘見了這些兵馬一會兒跑過來,一會兒跑過去,肯定會笑的。大王您看我這個辦法行不行?”

  周幽王采納了虢石父的建議,馬上帶著褒姒,由虢石父陪同登上了驪山的烽火臺,同時命令駐守的士兵們點燃了烽火。一時間,狼煙四起,烽火沖天,鄰近的諸侯們看見了烽火,都以為是犬戎兵打過來了,果然帶領自己的兵馬飛速趕來救援。可是各路諸侯人馬到了驪山腳下一看,連一個犬戎兵的影子也沒有,也不像打仗的樣子,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一看周幽王和褒姒正高坐在烽火臺上歡笑著飲酒。周幽王派人告訴諸侯們說:“大家辛苦了,這兒沒什么事,不過是我為了取悅娘娘,正在放烽火找樂子呢!”諸侯們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當,十分憤怒,各自帶兵回去了。褒姒看到千軍萬馬一會兒就跑了過來,轉眼之間又全部撤走了,覺得十分好玩,禁不住笑了起來。周幽王很高興,給出點子的虢石父賞賜了一千兩黃金。

  周幽王為了進一步討取褒姒的歡心,不顧祖宗立下的規矩,廢除了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同時封褒姒為王后,封褒姒生的兒子伯服為太子。王后的父親申侯不服氣,周幽王又下令廢去了他的爵位,還準備出兵攻打他。申侯得到這個消息,搶先行動,他聯合了犬戎,在公元前771年派兵攻打鎬京。

  周幽王聽到犬戎進攻的消息,十分慌張,急忙命令守城士兵點燃烽火。烽火雖然燒起來了,可是諸侯們因為上次受了愚弄,以為這回又是在開玩笑,都不再理會。京城里的兵馬本來就不多,根本抵擋不住犬戎兵的攻擊。犬戎兵長驅直入,把王宮層層包圍住。周幽王和伯服在驪宮后門被殺死,褒姒也被抓走。西周滅亡了。

  諸侯和大臣們共同擁戴被廢的太子宜臼為天子,這就是周平王。周平王將都城遷到了洛陽。歷史上將遷都前的周朝稱為“西周”,遷都后的周朝稱為“東周”。

  空城計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

  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后,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   于是,諸葛亮傳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灑水掃街。

  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彈起琴來。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司馬懿聽后,笑著說:“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觀看。

  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左面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面也有一個書童,手里拿著拂塵。城門里外,20多個百姓模樣的人在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今后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后軍撤退。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么要退兵呢?”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里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還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反間計的故事

  南宋初期,高宗害怕金兵,不敢抵抗,朝中投降派得勢。主戰的著名將領宗澤、岳飛、韓世忠籌堅持抗擊金兵,使金兵不敢輕易南下。

  公元1134年,韓世忠鎮守揚州。南宋朝廷派魏良臣、王繪等去金營議和。二人北上,經過揚州。韓世忠心里極不高興,生怕二人為討好敵人,泄露軍情。可他轉念一想,何不利用這兩個家伙傳遞一些假情報。等二人經過揚州時,韓世忠故意派出一支部隊開出東門。二人忙問軍隊去向,回答說是開去防守江口的先頭部隊。二人進城,見到韓世忠。忽然一再有流星庚牌送到。韓世忠故意讓二人看,原來是朝廷催促韓世忠馬上移營守江。

  第二天,二人離開揚州,前往金營。為了討好金軍大將聶呼貝勒,他們告訴他韓世忠接到朝廷命令,已率部移營守江。金將送二人往金兀術處談判,自己立即調兵遣將。韓世忠移營守江,揚州城內空虛,正好奪取。于是,聶呼貝勒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向揚州挺進。

  韓世忠送走二人,急令“先頭部隊”返回,在揚州北面大儀鎮(分江蘇儀征東北)的二十多處設下埋仗,形成包圍圈,等待金兵。金兵大軍一到,韓世忠率少數兵士迎戰,邊戰邊退,把金兵引人伏擊圈。只聽一聲炮響,宋軍伏兵從四面殺出,金兵亂了陣腳,一敗涂地,先鋒敲擒,主帥倉皇逃命。金兀術大怒,將送假情報的`兩個投降派囚禁起來。

  破釜沉舟之計

  項梁聽了謀士范增的建議,整頓起義隊伍,并把原楚懷王的孫子孫心找來立為楚王,并仍然稱作楚懷王。

  再說項梁連續打了幾個勝仗,殺得章邯落花流水。項梁于是驕傲了,不把秦軍放在眼里。誰知,章邯卷土重來,向項梁發起猛烈反撲。項梁猝不及防,戰死了,項羽、劉邦也被迫撤退到彭城。

  章邯乘勝前進,指揮秦軍北上,一口氣打下了趙國(不是戰國時代的趙國,而是新建立的一個政權)都城邯鄣。趙王歇慌忙逃到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連連派人去向楚懷王搬救兵。

  楚懷王便召見將士,想進攻京城咸陽。他說:“誰先打進咸陽,就封誰為王。”

  項羽、劉邦都愿意去。楚懷王讓劉邦去打咸陽;叫項羽往北方去打章邯,圍困巨鹿的`三十萬秦軍。項羽急著要替叔父項梁報仇,正想跟章邯拼個死活。楚懷王怕項羽勢力太大,不容易管束,就拜宋義為上將軍;拜項羽為副將,封他為魯公;范增為末將,率領二十萬大軍往巨鹿去打章邯。

  公元前207年,宋義率領楚軍,到了安陽(今河南安陽西南)停了十多天,急得項羽跑到宋義跟前,多次央告進軍。宋義害怕秦軍太強,按兵不動。到第四十六天時,項羽再次要求進軍。宋義拍著案桌,怒氣沖沖地說:“你反了嗎?怎么敢不服從我的命令!”項羽大怒,趁勢拔出寶劍來把他殺了。

  項羽出來對將士們說:“宋義違背大王的命令,按兵不動。我奉了大王的密令,已經把他治死了。”

  將士們就公推項羽代理上將軍。項羽打發人向楚懷王報告,楚懷王只好立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派英布和蒲將軍帶領兩萬人馬渡過漳河。一交鋒秦軍就吃了敗仗。項羽率領所有的軍隊都渡過河去,等到全軍都渡過了漳河,他吩咐士兵,各人帶上三天干糧,把軍隊里做飯的鍋都砸了,把船都鑿沉了。成語“破釜沉舟”就是這樣來的。他對將士們說:“這一仗,只準進,不準退;三天里頭一定把秦兵打敗!”

  楚軍與秦軍一交戰,項羽咬牙切齒地直奔章邯。章邯本打算假裝打敗,把項羽引進來,哪兒知道楚兵一個人抵得上秦兵十個,十個就抵上一百。項羽的那支畫戟更是神出鬼沒,七上八下地一來,就戳倒了無數人馬。他騎的那匹烏騅像飛一樣地追趕著逃兵。章邯的軍隊爭先恐后地亂跑亂竄,反倒把后面幾路接應的軍隊都沖亂了。章邯自己也逃了。

  秦兵死傷一半。這么著,各路諸侯就公推項羽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的軍隊全由他統領。項羽準備去追趕章邯,謀士范增攔住他說:“章邯還有一二十萬人馬,一時不容易消滅。趙高這么專橫,二世這么昏庸,章邯打了敗仗,他們一定不會輕易把他放過去的。我們不如把軍隊駐扎下來,等他們內部爭吵起來,我們直打過去,準能大獲全勝。”

  果然不出范增所料。章邯把秦軍打敗仗的情況報告上去,請二世再派兵來。趙高就說章邯無能,請二世查辦敗將。章邯手下的將軍們一個個氣得要命,司馬欣勸章邯向項羽投降。章邯只好派司馬欣到楚營去向項羽求和。范增勸項羽不要計較過去的仇恨,項羽同意了,還跟章邯訂立盟約,封他為雍王,立司馬欣為秦軍上將軍,叫他帶著二十萬投降的秦兵走在頭里,項羽自己帶著章邯,率領著各路諸侯,浩浩蕩蕩地往西打過去。

  章邯投降的消息傳到了咸陽,誰都著慌了,可是趙高并不著慌。他早有打算:把一切過錯都推在二世身上,把二世殺了,然后投降項羽。他怕大臣不服,就牽著一頭鹿到朝堂上,在大臣們面前指著這頭鹿對二世說:“這是一匹好馬。”

  二世笑著說:“丞相別說笑話了,這是一頭鹿。”

  趙高把臉一繃,說:“怎么不是馬?請眾位大臣說吧。”大臣中不少人說:“是馬!”

  但是,說是鹿的大臣,有暗地里給趙高殺了的,也有借個罪名治死了的。宮內宮外大小官員誰敢反對趙高?連二世都怕他了。

  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與澠池會盟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披裘負薪

  庾信是南北朝時期享有盛名的文學家。他曾為一幅《五月披裘畫》題寫贊詞,贊詩云: “披裘當夏,俗非為心,雖逢季子,不拾遺金。”《五月披裘畫》和庾信的.贊詞表現和贊美的都是一個動人的古代傳說故事。

  相傳,春秋時期吳中有一高士,生活極為清貧困苦,五月披裘。人稱披裘公。一天,他背著一捆柴和延陵一位名叫季子的人同行。半道上,他們發觀道旁有一錠別人遺失的金子,季子便對披裘公說: “你把那錠遺金撿起來吧。”扳裘公一聽便發了脾氣,他“_目拂手”,說道:“為什么你自處高潔,卻把別人看得那么卑下呢!我甘于五月披裘而負薪,甘于自食其力,豈是拾人造金之人?!”一番話說得季子面紅耳赤,無言以對,心里卻更欽佩披裘公的為人了。

  窮到了夏天也換不起衣服:終日披裘打柴為生,也不去拾取路邊造金,這確實表現了一利:高尚的品格和情操。這種人,雖在生活上拮據困苦,一貧如洗,其精神世界卻是豐富而充實的。延陵季子以俗人之見勸其拾取遺金,受到了嚴詞批駁。披裘公的美德應為后人所贊嘆景仰和發揚光大。”

  力士脫靴

  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因詩寫得出色,被著名詩人賀知章推薦給唐玄宗。唐玄宗很快在金鑾殿召見了李白。唐玄宗對李白很欣賞,就封他為供奉翰林,要他在宮在寫詩作文。過了一段時間,李白既不見皇帝找他商量國家大事,有沒有分派給他什么重要公務,卻常常讓他陪皇帝和貴妃游山玩水,寫“宮中行樂詞”。這和李白治國安邦的志向相差太遠,因此他常常在苦悶中借酒澆愁。

  有一天,皇帝又召見李白,請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詔書。恰巧李白剛剛喝完酒,東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瞇著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見站在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正在很不友好地盯著他。這個太監叫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寵信的太監,權力很大,皇太子叫他“阿哥”,王公大臣們稱他“阿爹”,四方的奏事都要經過他的手,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不巴結他的。李白其實早就看不慣高力士的所作所為了,于是趁著這天的酒性對皇帝說:“皇上,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您準不準?”皇上因為急著要李白寫詔書,便著急地說:“你有什么要求,盡管講。”李白說:“我剛喝了點酒,因此無法像平常那樣很恭敬地寫文章。請皇上準許我穿戴隨便一點,這樣我才能把這篇詔書寫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著胡子說:“既然這樣,我就準許你隨便一點吧。”于是,李白伸了個懶腰說:“我穿的鞋太緊了,要換一雙松一點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給他取雙便鞋來換。李白趁機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腳一伸:“給我把鞋脫了!”高力士看看伸在他面前的腳,又看看玄宗毫無表示,只好順從地給李白脫下靴子。

  這一次,李白可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的人出了口氣,但高力士平時作威作福搞慣了,從來沒有受過這樣的侮辱,這件事使他很憤怒,于是他就經常在唐玄宗面前說李白的壞話。唐玄宗對李白漸漸冷淡下來。李白在這樣的環境里再也待不下去了,只得離開長安,再次到外地游歷。

  中流擊楫

  祖逖原本出身于西晉末年的北方大族,后來家道中落。在當時的亂世之中,祖逖帶了幾百鄉親來到淮河流域一帶。在逃難的過程中,祖逖主動把自己的車馬讓給老弱有病的人,把自己的糧食、衣服也分給大家。鄉親們都十分敬重他。

  不久,逃難的人群來到了泗口(今江蘇靖江北)。這時,祖逖手下已經聚集了一批壯士。他們都是背井離鄉的人。大家眼看著自己的家園被外族侵占,都很憤恨,見祖逖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就推選祖逖做了首領,希望祖逖帶領他們早日打回家鄉去。

  當時,司馬睿還沒有即位做皇帝,祖逖曾勸說他領兵收復失地,司馬睿當時并沒有收復中原的打算,但聽祖逖說得慷慨激昂,也不好推辭,就勉強答應了祖逖的請求,并派他做豫州(今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撥給他一千個人吃的糧食和三千匹布,但不給他戰衣和兵器,還讓他自己想辦法集結士兵。

  祖逖帶著隨同他一起來的`幾百鄉親,組成一支隊伍,橫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拿著船槳,在船舷邊拍打,向大家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掃平占領中原的敵人,絕不再過這條大江!”他激昂的聲調和豪壯的氣概,使隨行的壯士個個感動,人人激奮。

  到了淮陰,祖逖停了下來,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買馬,等到聚集了兩千多人馬后,才向北進發。當時,長江以北的不少豪強地主,趁中原大亂的機會,占據堡塢,互相爭奪。祖逖說服他們停止內爭,隨他一起北伐,祖逖的威望越來越高。

  祖逖的軍隊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復了許多失地。后來,祖逖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部分領土,許多敵軍也陸續向祖逖投降。晉元帝即位后,覺得祖逖功勞太大,于是封他為鎮西將軍以節制其權力。

  賣狗嫁女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由于家境貧困,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等到他做官以后,本來可以享受生活,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準備的官府,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里。

  不久,吳隱之的女兒出嫁,人們猜想他這回一定能好好操辦一下。誰知結婚當日,吳家仍然冷冷清清。大將軍謝石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仆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仆人皺著眉說:“你可別提了,我家主人太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準備。我還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

  謝石的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以節儉出了名,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賈島推敲

  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詩成之后,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當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這么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

  一天,賈島騎著毛驢走在京城長安的大街上,隨口吟成一首詩,其中兩句是:“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吟完之后,又想將“敲”字改用“推”字,猶豫不決,于是,一邊思考,一邊用手反復做著推門和敲門動作。

  當時韓愈做代理京城地方的長官,正帶著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地走到韓愈的`儀仗面前,還在不停地做著手勢,結果沖撞了韓愈的馬隊,被左右的侍從推到韓愈面前。賈島如實地將自己剛才騎在驢上所得的詩句告之,還把因為斟酌“推”、“敲”二字而來不及回避的情形講了一遍。

  韓愈聽后,轉怒為喜,深思片刻后便說:“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顯得夜深人靜。”賈島連連拜謝,把詩句定為“僧敲月下門”。并且兩人并排回家,一同議論做詩的方法,韓愈因此與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庾道愍千里尋母

  庾道愍是南北朝時期潁川鄢陵人,他在還沒滿周歲時就遇到很大不幸:父親去世,母親被一場特大洪水沖走。庾道愍從此成了孤兒。

  在鄉親們的照顧下,小道愍漸漸長大。他一直在追問母親的下落,親友告訴他母親被洪水沖走了,庾道愍的心里始終抱著一絲希望——既然沒人看到尸體,自己的母親就有可能還活著。從這以后,庾道愍經常托人到處打聽母親的消息。終于有一天,一位從南方販布回來的鄉親告訴庾道愍,他在交州看到一個人,很像道愍的母親,但當他想上前詢問時,那人卻不見了蹤影。庾道愍認為,那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母親,他暗下決心,等自己有條件時,一定去交州尋找。

  庾道愍長大后,品行敦厚,才華橫溢,成為朝廷的'地方官員。庾道愍主動要求到當時偏遠的廣州地區任職,因為,那里離交州更近些。到了廣州,庾道愍才知道這里離發現母親的地方還有很遠的路。他當了兩年官后,積攢了足夠的盤纏,便繼續南下尋母。他跋山涉水,歷經無數困難,終于到達了交州。

  庾道愍找到鄉親說的那個地方,開始四處打聽,可一年多過去了,還是一無所獲。庾道愍傷心得掉眼淚,但他一直沒有放棄。有一天,庾道愍正在尋找母親,天突然下起了大雨。他只好走進一個草棚避雨,這時,一個背著柴禾的老婦人進來了。看到她,庾道愍忽然涌起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覺得那應該是自己的母親!經過一番辨認,果然不錯!

  原來,母親被洪水沖走后,抱住一顆大樹在水中漂了一天一夜才設法爬上岸。后來,母親又被一伙南方來的強盜抓到了交州,她瞅準機會逃了出來,本想回鄉找兒子,但一打聽,才知道交州離家鄉很遠,根本走不回去,于是就絕望了。沒想到兒子竟然能夠找來!母子相認,悲喜交加,哭聲把鄰居都引來了。

  在交州住了幾天,庾道愍帶著母親返回了家鄉。從此他始終孝敬母親,直到老人去世。歷史學家撰寫《南史》時,專門為他作傳,記錄了他的感人事跡。

  露馬腳之露大腳皇后

  明太祖朱元璋自幼家境貧寒,幼年時還被送到廟里當過和尚,成年之后,與農民出身的馬氏結為夫妻。

  那個時代的婦女都是要裹足的,而馬氏從小就要下地干活,所以沒有纏足,生就一雙大腳。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后,雖然也感到馬氏大腳有損自己的`面子,但出于感激馬氏多年來為他出謀劃策有功,仍然封她為明朝的第一位皇后。

  馬氏當了皇后,深居皇宮享受榮華富貴,但對自己的一雙大腳也感到無可奈何,每當與客人相見,總是用衣服的下擺或裙子將腳嚴嚴實實地遮蓋起來。

  有一次,馬氏乘轎到金陵(現今南京)街頭游覽,忽然一陣大風吹來,將轎簾掀起一角,馬氏擱在踏板上的兩只大腳,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腳縮了回去,可人們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

  于是這件新鮮事傳開來,轟動了整個京城,因為是姓馬的露出了腳,“露馬腳”一詞便流傳到今天,所以現在,對不便公開的不光彩的事的暴露,都稱為“露馬腳”。

  中流砥柱

  在河南西部三門峽東邊的黃河里有座砥柱山,據《水經注》上記載,上古時代,因這座山堵塞了黃河的河道,河水不能暢通,夏禹治水時,便鑿寬山兩側的河道,使河水分流而過,這座山就橡一根高大的石柱,矗立在黃河的急流中。

  于是人們把這座山叫做砥柱山。

  黃河的水,在三門峽一帶,是最急最險的,三門峽那兒的河底橫著一道高高低低的巖石,因而形成了三股急流,俗稱北邊一股為“人門”,中間的一股為“神門”,南面的一股為“鬼門”,而以“鬼門”最險。

  三門峽這個名稱,就是這樣產生的。

  從前,船只經過三門峽的時候,觸礁遇難的事故,履見不鮮,從三門峽洶涌東下的.黃河急流,以萬馬奔騰之勢,直對著砥柱山沖去,而這根高大的“石柱”,卻迎著險惡的水勢,巍然屹立,毫不動搖。

  故后人把“中流砥柱”比作強大的依靠。

  團結對敵

  唐朝的時候,郭子儀和李光弼同時在朔方節度使安思順手下當副將,一天兩人之間發生了矛盾,此后見面很少說話。

  后來范陽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叛亂,朝廷提拔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這樣一來郭子儀就成了李光弼的頂頭上司,緊接著朝廷又令郭子儀帶兵征討安祿山。

  李光弼感到自己的`處境很危險,怕郭子儀整到他們全家,就硬著頭皮去郭子儀那里去賠禮去說:“過去是我做的不好,太不對了,請您大人不記小人過,您怎么處罰我都行,只要您放寬我的父母和家人就可以了……”

  其實郭子儀根本沒想過這個問題,見李光弼這樣說,趕緊從座上下來抱著他說:“您說哪去了?我怎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再說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能都怪你……現在,國家正處在動亂之機,我們更應該緊密團結,共同對敵才對啊。”

  從此兩人解除了前嫌,有事共同研究處理。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部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部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部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田忌賽馬

  《田忌賽馬》這個寓言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中國歷史人物故事,而后演化成為一個成語。戰國時期,齊威王常常與齊國將軍田忌賽馬,各自選出三匹馬,分上中下三個等級進行賽跑。

  然而,每次比賽,田忌總是輸給齊威王。田忌十分郁悶,他把賽馬失敗引起的不快告訴了孫臏。好友孫臏就給他出了一個計謀,讓田忌用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結果在第一場大敗之后就連勝兩場。馬還是同樣的馬,只是調換了出場順序,就能轉敗為勝。之后田忌和齊威王講述了事情的`經過,而孫臏獲得了齊威王的賞識。

  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

  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有時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么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后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

  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么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宗愨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斗,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贊。

  畫家趙廣不屈

  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里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擅長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里。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

  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沒得逞,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后,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借畫巧諫

  傳說,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建立了明朝,就準備封賞功臣、親戚和朋友。功臣有數,親朋無數,沾親帶故的都算上,那是多如牛毛。朱元璋覺得這事不好辦。

  一天,劉伯溫建議他外出散散心,把他帶到最熱鬧的城隍廟。進了廟,朱元璋見大殿西側的`粉墻前圍著一大批人、發現墻上有幅畫,畫的是一個人、頭上長著一束一束挺起的頭發,亂得像草雞窩一樣,每束頭發上頂著一頂帽子。

  朱元璋帶著百思不得其解的心情回到宮里。劉伯溫這才告訴他:“陛下,我想這個畫家真了不起,他是用畫向陛下進諫:開國以后,要防止一樁事:冠(官)多發(法)亂!”其實這是劉伯溫教畫家這樣畫的。

  朱元璋于是說:“好,我立即采納。傳旨出去,今后只封功臣,不封親朋。”

  朽木難雕

  宰予是孔子的學生,他口才極好,說起話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孔子以為宰予是一個有出息的人,但沒多久,他懶惰的.毛病便暴露了出來。

  一天,孔子給學生講課。

  宰予卻在房里睡大覺!學生們聽說宰予大白天還睡覺,哄堂大笑。

  孔子嘆了一口氣,傷感地說:“腐爛的木頭是雕刻不得的,糞土似的墻壁是粉刷不得的。

  宰予是一個言行不一的學生,從他那里我得了教訓,要改變一下態度,再聽別人的話,我要考察他的實際行為,絕不能再以言取人了。

  孔子明白了宰予是個什么樣的人,從此以后再也不喜歡他了。

  千鈞一發

  西漢時有個著名的文學家名叫枚乘,他擅長寫辭賦。

  開始他在吳王劉濞那里作郎中,劉濞想要反叛朝廷,枚乘就勸阻他說:“用一縷頭發系上千鈞重的東西,上面懸在沒有盡頭的高處,下邊是無底的深淵,這種情景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是極其危險的。

  如果在上邊斷了,那是接不上的;如果墜入深淵也就不能取上來了。

  所以,你反叛漢朝,就如這縷頭發一樣危險啊!”枚乘的'忠告并沒有得到劉濞的采納,他只好離開吳國,去梁國作梁孝王的門客。

  到了漢景帝時,吳王糾合其他六個諸侯國謀反,結果被平滅。

  “千鈞一發”這個成語就是從這里來的。

  李密牛角掛書

  李密家庭的上幾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貴族,但是到了他這一代,常常散發家產。在楊廣登基沒多久,就任命為宮廷的侍衛。有一次,楊廣看到他,對他產生了好奇,左看右看,并問身邊的宇文述說:“剛才那個黑臉小孩是個什么人?”宇文述回答他:“是已故的蒲山公之子李密。”楊廣說:“剛才我看這個小孩神態很不正常,還是別讓他在宮中當侍衛吧。”于是,宇文述就去跟李密說,將其免職讓他回家,李密并沒有因為失去職位而沮喪,而是想回家之后,好好讀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有一次,李密騎著個牛,出門去看一個朋友。在途中,他為了節約時間,就把《漢書》掛在牛角上,自己繼續閱讀。碰巧當朝宰相楊素正好路過,坐著馬車從后趕上去,就看到有位少年坐在牛背上看書,覺得很好奇,便問道:“是哪位書生,這么用功讀書啊?”李密轉頭一看,發現是當朝宰相,就慌忙下了牛背,行了一個禮,自報了名字。

  楊素繼續問道:“你是在看什么書呢?”

  李密回答道:“我在看有關項羽的傳記,覺得很有意思。”

  之后,兩個人就坐下來交流了一會,楊素就覺得這個年輕人非常的有意思,欣賞他的才華。回家之后,就跟自己的兒子楊玄感說:“我覺得李密這個孩子,很有才華,至少比你們這些兄弟好很多,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去找他商量。”至此之后,兩個年輕人就走在,關系日益緊密。

  堅甲利兵

  本故事講述了梁惠王因自己地盤處在中原一帶,四面受敵,經常感到國勢日衰。

  這時,孟子前去拜見他。

  他對孟子說:“我國的強大,過去是沒有任何國家能趕得上的。

  可是到了我執政的時候,東邊和齊國打了一仗,我們打敗了,連我兒子也戰死了;西邊一仗,又敗給秦國,喪失了河西七百里的地盤;南方又被楚國搶去八個城池。

  這實在是奇恥大辱啊!我希望自己能替我國所有的陣亡將士報仇雪恨,您說有什么辦法呢?”孟子說:“一個縱橫只有一百里寬的'小國都能夠施行仁政而使天下歸服,何況魏國是一個大國呢?如果您能施行仁政,減免刑罰,減輕賦稅,使百姓有吃有穿;又能在農閑的時候,對老百姓進行孝順父母、敬愛兄長、為人盡心竭力、待人忠誠守信的教育,那就‘叫百姓制造木棒也可以抗擊擁有堅實盔甲、銳利刀槍的秦楚軍隊了’。

  芒刺在背

  漢武帝手下有個大將,名叫霍光,他是西漢中期有名的重臣。漢武帝死后,霍光遵照遺囑,輔佐年幼的漢昭帝執政,掌握著西漢的軍政大權。霍光雖然對漢皇室忠心耿耿,處理政事也很勤懇,但是,他對反對自己的人卻一點兒都容不下。

  漢昭帝執政的時候,燕王劉旦造反,霍光帶兵把他誅殺了。在這次平亂中,被牽連的人有很多,因此朝里許多人都很害怕霍光。漢昭帝死后,霍光立昌邑王劉賀為帝,后來因為劉賀荒淫無道,胡作非為,就把他廢了,并且將給劉賀出主意的二百多人全部殺害了,接著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為帝,號稱宣帝。漢宣帝知道霍光勢力龐大,自己的生死存亡完全取決于他,因此心里非常懼怕。

  舉行即位儀式的那一天,在漢宣帝乘車前往高廟向祖宗牌位拜祭的路上,霍光牽著馬,跟在他身邊護駕。因為霍光的.神情十分威嚴,漢宣帝感到非常恐懼和不安,就好像是芒刺扎在脊背上一樣難以忍受。后來,只好由另一位大將軍代替霍光,才勉強行完了大禮。

  后來,人們用“芒刺在背”比喻人們內心害怕,非常惶恐,或用來形容人有什么心事坐立不安的樣子。芒刺,指植物莖葉、果殼上的小刺。

  山雞與鳳凰

  楚國有個獵人捕了一只山雞,挑在擔子上到集市中去。有個過路的`楚國人看見了,問:“這是只什么鳥哇?”獵人見他不認得山雞,就騙他說:“這是一只鳳凰!”楚國人嘖嘖稱奇,說:“老早聽說鳳凰是神鳥,今天才見到活的。這只鳳凰可以賣給我嗎?”獵人說:“你出多少錢?”楚國人說:“我愿意出十塊金子。”獵人說:“不行,少于二十塊金子就不賣。”楚國人想了想,就拿二十塊金子買了這只山雞。

  楚國人把山雞小心翼翼地裝在籠子里,倍加呵護。他看見人就說:“我花了二十塊金子買了一只鳳凰,我要把鳳凰送給楚王。”可是才過了一天晚上,山雞就不吃不喝死了。楚國人很傷心,后悔沒有早點買下鳳凰送給楚王。

  楚國人花大價錢買鳳凰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對鳳凰的死亡感到惋惜。沒過幾天工夫,楚王就聽說了此事,他非常感動,把這個楚國人找來,對他說:“雖然鳳凰死了,但是你肯花二十塊金子買來送給我,我已經很開心了。我要重重地獎賞你。”

  楚王賞賜給這個楚國人很多東西,比買山雞的錢貴出十倍都不止。

【歷史故事】相關文章:

關于尊師的歷史故事03-30

禽獸不如的歷史故事10-14

空城計的歷史故事名著故事閱讀03-16

歷史名人關羽的故事九個經典故事12-12

世界歷史故事(精選13篇)08-10

歷史名人小故事(通用23篇)12-07

歷史名人故事100字(精選16篇)08-18

古代歷史小故事大全(通用30篇)12-23

古代歷史名人故事500字(精選20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