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詩經名句賞析

時間:2024-07-02 23:21:16 煒玲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詩經名句賞析

  賞析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詩經名句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詩經名句賞析

  詩經名句賞析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譯:水鳥應和聲聲唱,成雙成河灘。美麗賢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侶。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譯:初生蘆葦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結為霜。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沿著彎曲的河邊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道路上障礙多,很難走。順流而下尋找她。仿佛在河的中間。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譯:桃樹含苞滿枝頭,花開燦爛如紅霞。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順。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譯:知道我的人,說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誰害我如此(指離家出走)?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國風·王風·采葛》

  譯: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譯: 我懷戀著倩影,我心傷悲!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紛紛飄落。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詩經·國風·鄭風·風雨》

  譯:風雨晦暗秋夜長,雞鳴聲不停息。看到你來這里,還有什么不高興呢?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國風·衛風·淇奧》)

  譯:這個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無斑。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周南·關雎·序》)

  譯: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譯:在別的山上的寶石,同樣可以雕刻成玉器。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譯:人家送我一籃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報。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譯:開始還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終。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詩經·小雅·鹿鳴》

  譯:野鹿呦呦叫著呼喚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許多好的賓客,鼓瑟吹笙邀請他。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臉如蝤麒,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國風·衛風·碩人》

  譯: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美麗脖頸像蝤蠐,牙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細。微微一笑酒窩妙,美目顧盼眼波俏。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譯:生生死死離離合合,我曾經對你說過,我愿意握著你的手,伴著你一起垂垂老去。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魏風·碩鼠)

  譯:老鼠老鼠,別再吃我的黍。多年侍奉你,可從不把我顧。發誓要離開你,到那舒心地。(這里把剝削階級比作老鼠)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鴻雁。斯干》

  譯:潺潺的山澗水,深遠的南山。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國風·周南·漢廣》

  譯:漢水之南有喬木,我卻不愿探林幽。隔水美人在悠游,我心渴慕卻難求。 漢水滔滔深又闊,水闊游泳力不接。漢水湯湯長又長,縱有木排渡不得。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甫田之什·車舝》

  譯:高山抬頭看得清,沿著大道向前奔。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詩經·國風·陳風·月出》

  譯:月亮出來,如此潔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動人。身姿窈窕步輕盈,讓我思念心煩憂。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詩經·國風。周南。卷耳》

  譯: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滿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棄在大路旁。

  于以采蘋?南澗之濱;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詩經·國風·召南·采蘋》

  譯:哪兒可以去采蘋 就在南面澗水濱。哪兒可以去采藻 就在積水那淺沼。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詩經·國風·召南·鵲巢 》

  譯:喜鵲筑成巢,鳲鳩(布谷鳥)來住它。這人要出嫁,車隊來迎她。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詩經·國風·邶風·靜女》

  譯:美麗姑娘真可愛,她約我到城頭來。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撓頭又徘徊。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詩經·國風·邶風·燕燕》

  譯:燕子雙飛,前后相隨。妹妹出嫁,我一送再送。抬首遠望,看不見妹妹,我淚如雨。

  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小旻》

  譯:面對政局我戰兢,就像面臨深深淵,就像腳踏薄薄冰。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詩經·秦風·無衣》

  譯:誰說沒有衣裳?和你穿同樣的戰袍。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敵愾!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詩經·小雅·天保》

  譯: 猶如上弦的月,好比初升的日。恰似南山之壽,不會崩坍陷落。猶如松柏枝葉,長青不衰。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詩經·國風·邶風·柏舟》

  譯:我的心不是圓圓的石頭,不可任意轉動呀!我的心不是睡眠的草席,不可任意卷起來!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矣。絺兮绤兮,凄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詩經·國風·邶風·綠衣》

  譯:綠色絲啊綠色絲, 綠絲本是你手織。 睹物思人念亡妻, 是你是我無過失。細葛衣啊粗葛衣, 穿在身上有涼意。 睹物思人念亡妻, 樣樣都合我心意。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詩經·國風·衛風·伯兮》

  譯:天要下雨就下雨,卻出太陽亮燦燦。一心想著我大哥,想得頭痛也心甘。哪兒去找忘憂草?種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著我大哥,使我傷心病懨懨。

  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詩經·國風·邶風·終風》

  譯:狂風迅疾猛吹到,見我他就嘻嘻笑。調戲放肆真胡鬧,心中驚懼好煩惱。狂風席卷揚塵埃,是否他肯順心來。別后不來難相聚,思緒悠悠令我哀。

  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詩經·國風·邶風·雄雉》

  譯:雄雉飛在遙遙的遠方,羽翅舒展真漂亮。我朝思暮想的人兒啊,愁思綿綿音信渺茫。雄雉飛在遙遙的遠方,四處響起他的歡唱。誠實可愛的人兒啊,無盡相思使我心傷。

  山有榛,隰有苓。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詩經·國風·邶風·簡兮》

  譯:高高山上榛樹生,低濕之地長苦苓。朝思暮想竟為誰?西方美人心中縈。美人已去無蹤影,遠在西方難傳情。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未見君子,惄如調饑。 《詩經·國風·周南·汝墳》

  譯:沿著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條。還沒見到我夫君,憂如忍饑在清早。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未見君子,憂心忡忡。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詩經·國風·召南·草蟲》

  譯:聽那蟈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沒有見到那君子,憂思不斷真焦躁。如果我已見著他,如果我已偎著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詩經名篇名句賞析

  1.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揚揚,可以樂饑。《詩經·陳風·衡門》

  譯:陳國城門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饑腸。

  2.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譯: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河里小島上。文靜美麗的好姑娘,讓我時刻放心上。

  3.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譯: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人兒在何處?在那河的那一旁。

  4.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經·國風·周南·桃夭》

  譯:桃樹蓓蕾綴滿枝杈,鮮艷明麗一樹桃花。

  5.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國風·衛風·碩人》

  譯: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美麗脖頸像蝤蠐,牙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細。微微一笑酒窩妙,美目顧盼眼波俏。

  6.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國風·王風·黍離》

  譯:了解我的人,能說出我心中憂愁;不了解我的人,以為我有什么要求。高遠的蒼天啊,這(了解我的)人是誰?

  7.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譯:當初離家出征遠方,楊柳飄揚春風蕩。如今歸來路途中,雪花紛飛漫天揚。

  8.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詩經·國風·鄭風·風雨》

  譯:風雨天氣陰又冷,雄雞喔喔報五更。丈夫已經歸家來,我心哪能不安寧?

  《詩經》 詩經簡介 中國最古老的一部詩歌總集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

  〈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但是,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首。

  《詩經》中的詩當初都是配樂的歌詞,按當初所配樂曲的性質,分成風、雅、頌三類。

  “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諸候國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160篇。占了詩經的一半以上。與《雅》、《頌》相比,《風》顯得活潑,生活氣息更濃,如開篇《關雎》寫初涉愛河的青年。《氓》寫被丈夫拋棄的女子的哀怨。《靜女》寫戀愛時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小雅”則是用于一般宴會的典禮。

  “頌”是祭祀樂歌,用于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贊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

  《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是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以及勞動歌謠樣樣都有。

  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

  《詩經》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廣泛流傳。是中國幾千年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論語》里也有“不學《詩》,無以言”的說法,并常用《詩》來教育自己的弟子。此后,它與《書》、《禮》、《易》、《春秋》并稱“五經”。孔子以后的儒家學派人物,都把《詩》當作教本,傳授不絕。雖經秦始皇焚書,但《詩》由于學者的口頭傳誦,得以流傳下來。

  《詩經》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后代文學影響很大。

  《詩經》的表現手法:一、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二、《詩經》的表現手法之二:四言為主,章節復沓,反復詠嘆。

  《詩經》的作者來源 詩經四大家及創始人是誰?

  《詩經》的作者成分很復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于民間的歌謠。這些民間歌謠是如何集中到朝廷來的,則有不同說法。漢代某些學者認為,周王朝派有專門的采詩人,到民間搜集歌謠,以了解政治和風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種說法:這些民歌是由各國樂師搜集的。樂師是掌管音樂的官員和專家,他們以唱詩作曲為職業,搜集歌謠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唱詞和樂調。諸侯之樂獻給天子,這些民間歌謠便匯集到朝廷里了。這些說法,都有一定道理.

  詩作來源

  《詩經》的作者的成分很復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制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于民間的歌謠。這些民間歌謠是如何集中到朝廷來的,則有不同說法。漢代某些學者認為,周王朝派有專門的采詩人,到民間搜集歌謠,以了解政治和風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種說法:這些民歌是由各國樂師搜集的。樂師是掌管音樂的官員和專家,他們以唱詩作曲為職業,搜集歌謠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唱詞和樂調。諸侯之樂獻給天子,這些民間歌謠便匯集到朝廷里了。這些說法,都有一定道理。

  其中,尹吉甫是《詩經》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稱為中華詩祖。尹吉甫出生于江陽(現瀘州市),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晚年被流放至房陵(房縣古稱),死后葬于今湖北房縣青峰山。房縣有大量尹吉甫文化遺存,今出土清代紀念《詩經·烝民》作者尹吉甫石碑。《詩經》中《大雅·烝民》、《大雅·江漢》皆為尹吉甫所作。

  詩經四大家是哪四家?

  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即:

  魯人申培,取其國名,稱為魯家詩。

  齊人轅固,取其國名,稱為齊家詩。

  燕人韓嬰,取其姓氏,稱為韓家詩。

  趙人毛萇,取其姓氏,稱為毛家詩。

  因此,魯詩的創始人是魯國人;齊詩的創始人是齊國人;韓詩的創始人是燕國人;毛詩的創始人是趙國人

  《詩經》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詩經分為哪幾部分《詩經》的主要內容

  《詩經》的內容簡介

  體例分類

  詩經在篇章結構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現手法有3種,通常稱為:賦、比、興。

  人們把《詩經》的內容編排和表現手法稱為:風雅頌,關于《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國風》、《大雅》、《小雅》、《頌》的四篇列首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音樂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詩經》多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

  《風》、《雅》、《頌》三部分的劃分,是依據音樂的不同。

  《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一些地方(齊、韓、趙、魏、秦),大部分是黃河流域的民間樂歌,多半是經過潤色后的民間歌謠叫“十五國風”,有160篇,是《詩經》中的核心內容。“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

  (十五國風: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kuài〕、曹、豳〔bīn))

  《雅》分為《小雅》(74篇)和《大雅》(31篇),是宮廷樂歌,共105篇。

  “雅”是正聲雅樂,即貴族享宴或諸侯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詩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為貴族所作,小雅為個人抒懷。固然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小雅中也不少類似風謠的勞人思辭,如黃鳥、我行其野、谷風、何草不黃等。

  《頌》包括《周頌》(31篇),《魯頌》(4篇),和《商頌》(5篇),是宗廟用于祭祀的樂歌和舞歌,共40篇。

  “頌”是祭祀樂歌,分“周頌”31篇、“魯頌”4篇、“商頌”5篇,共40篇。本是祭祀時頌神或頌祖先的樂歌,但魯頌四篇,全是頌美活著的魯僖公,商頌中也有阿諛時君的詩。

  “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它是相對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統治地區——而言的。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多為民間的歌謠。《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根據十五國風的名稱及詩的內容大致可推斷出詩產生于現在的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和湖北北部等。

  “雅”是“王畿”之樂,這個地區周人稱之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當時把王畿之樂看作是正聲——典范的音樂。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朱熹《詩集傳》曰:“雅者,正也,正樂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說又有正變之別。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饗之樂也;正大雅,朝會之樂,受釐陳戒之辭也。辭氣不同,音節亦異。故而大小雅之異乃在於其內容。”

  “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毛詩序》中說:“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這是頌的含義和用途。王國維說:“頌之聲較風、雅為緩。”(《說周頌》)這是其音樂的特點。

  表現手法

  “賦”按朱熹《詩集傳》中的說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說,賦是直接鋪陳敘述。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即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釋,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屬此類。《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中用“比”的佳例。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對于詩歌中渲染氣氛、創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詩經》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看似比似興時,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例衛風·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就是興。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端,同下文并無意義上的關系,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想。就像秦風的《晨風》,開頭“鴥彼晨風,郁彼北林”,與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云云,很難發現彼此間的意義聯系。雖然就這實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時代懸隔才不可理解,但這種情況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現代的歌謠中,仍可看到這樣的“興”。

  進一步,“興”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正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雎》開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確定。又如《桃夭》一詩,開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可以說是寫實之筆,但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婚時的熱烈氣氛。由于“興”是這樣一種微妙的、可以自由運用的手法,后代喜歡詩歌的含蓄委婉韻致的詩人,對此也就特別有興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陳出新,不一而足,構成中國古典詩歌的一種特殊味道。

  《詩經》的成就及價值 詩經對后世有哪些影響?

  《詩經》特色和影響

  《詩經》的特色和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詩經》是以抒情詩為主流的。

  第二,《詩經》中的詩歌,除了極少數幾篇,完全是反映現實的人間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經驗。

  第三,與上述第二項相聯系,《詩經》在總體上,具有顯著的政治與道德色彩。

  第四,《詩經》的抒情詩,在表現個人感情時,總體上比較克制因而顯得平和。

  以上主要從內容、思想傾向、抒情特點等諸方面論述了《詩經》的幾個重要特色。這些特色對中國后代文學的影響都很深遠。下面再從語言形式、表現手法等方面簡略介紹一下《詩經》的特色,這些方面的影響,情況各有不同。

  《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但雜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個別詩是以雜言為主的,如《伐檀》。以四言句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當時演唱《詩經》的音樂旋律,是比較平穩和比較簡單的。至漢代以后,四言詩雖斷斷續續一直有人寫,但已不再是一種重要的詩型了。反而在辭賦、頌、贊、誄、箴、銘等特殊的韻文文體中,運用得很普遍。

  《詩經》是我國古代詩歌輝煌的開端,它對我國后世詩歌,以至整個古代文學的發展都有著極為巨大的影響。它所表現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為后世的進步作家樹立了楷模,啟發和推動詩人、作家去關心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疾苦,把反映現實作為創作的出發點。這種關注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后人概括為“風雅”精神。《詩經》中以個人為主體的抒情發憤之作,為屈原所繼承。漢樂府詩緣事而發的特點,建安詩人的慷慨之音,都是這種精神的直接繼承。后世詩人往往倡導“風雅”精神,來進行文學革新。陳子昂的詩歌革新以及唐代的許多優秀詩人,都繼承了“風雅”精神。白居易和新樂府諸家所表現出的注重現實生活、干預政治的旨趣和關心人民疾苦的傾向,也是“風雅”精神的體現。而且這種精神在唐以后的創作中,從宋代的陸游延伸到清末的黃遵憲。《詩經》的“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在我國古代詩歌創作中一直被繼承和發展著,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一個重要特點。《詩經》民歌重疊反復的形式,準確、形象、優美的語言,也被后世詩人、作家大量的吸取運用。《詩經》以它所表現出的深刻的社會內容和優美的藝術形式,吸引著后代文人重視民歌,向民歌學習。

  《詩經》里的愛情詩有哪些?詩經中愛情故事《詩經》里的愛情詩有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創作,其中描寫愛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詩經》中的愛情詩,熱烈而浪漫,清純而自然,是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碰撞。后世的很多愛情詩,浮艷而做作,在文學價值上遠遠不及《詩經》。

  《詩經》中描述的事情跨越時間很大,達五百多年,因此我們分析時也要看到在不同時間,不同地域,其愛情詩所具有的不同特點。整體來說,周代婚姻戀愛的習俗是一個由開放到保守的過程。

  周初,禮教初設,古風猶存,青年男女戀愛尚少禁忌,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自由的。

  《鄭風溱洧》便是極具代表性的一篇。詩寫的是鄭國陰歷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會之事。陽春三月,大地回暖,艷陽高照,鮮花遍地,眾多男女齊集溱水、洧水岸邊臨水祓禊,祈求美滿婚姻。一對情侶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著春天的氣息,享受著愛情的甜蜜。他們邊走邊相互調笑,并互贈芍藥以定情。這首詩如一首歡暢流動的樂曲,天真純樸,爛漫自由。按封建衛道士的觀點,《溱洧》通篇“皆為惑男之語”,實乃“淫聲”,然以今天的眼光客觀地看,這種未經禮教桎梏的、道學家口中的所謂“淫”,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種活潑生命的體現,是真正意義上的對天地精神的遵從。它標志著和諧、自由、平等,散發著愉快與天真的氣息。

  《周南關雎》這首詩作者熱情地表達了自己對一位窈窕美麗、賢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熱戀和追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達了對與她相伴相隨的仰慕與渴望,感情單純而真摯,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傷,展現了男女之情的率真與靈動。

  《衛風木瓜》,“投我予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表達了遠古時候青年男女自由相會,集體相會、自由戀愛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給集會上的意中人,男子則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為定情物回贈給心中的姑娘。這首詩帶有明顯的男女歡會色彩,一是互贈定情物,表示相互愛慕,一是邀歌對唱,借以表白心跡。

  《召南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時的動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愛情的熱切心聲;

  《衛風淇奧》這首詩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贊美了一個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詼諧風趣,進而表達了對該男子的綿綿愛慕與不盡幽懷。

  《邶風靜女》描寫男女幽會:“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一個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情人既來,并以彤管、茅荑相贈,他珍惜玩摩,愛不釋手,并不是這禮物有什么特別,而是因為美人所贈,主人公的感情表現得細膩真摯。雖然都是通過男子表現對于愛情的甜蜜與酸澀,但是也可以從側面看出當時女子對于愛情同樣是有著美好期盼的。

  自由戀愛漸漸受到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許多人不能與心上人結為愛侶,其中失落與心酸,誰能道盡說完!

  《鄭風將仲子》里的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這些禮教。“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對于仲子的愛和父母、諸兄及國人之言成為少女心中糾纏不清的矛盾,一邊是自己所愛的人,另一邊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辦呢?幾多愁苦,幾多矛盾,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說清呢?

  《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這個女子如此頑強地追求婚姻愛情自由,寧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現出她在愛情受到阻撓時的極端痛苦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強烈愿望。從中也可以看出當時女性追求戀愛自由、自由婚姻的迫切愿望。

  又很多詩細膩地描寫出思念情人的憂郁苦悶心理。如《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詩中女子懷念遠方的愛人,在采卷耳時心里想的都是他,以致采了許久那個籮筐都沒填滿。又如《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這里面就含有對情人的埋怨與不滿。還有《狡童》,“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情人不理會她,使她寢食難安。《鄭風風雨》,“風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寫的則是見到情人時的欣喜心情,可見思念之深之切!

  《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詩中寫的是單相思,對于所愛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幾多愁苦,幾多思念!

  思念妻子或丈夫的詩也是情深意切,于樸實的語言中透露出那種深厚纏綿的感情。

  《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位出征在外的男子對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們花前月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想起如今生離死別、天涯孤苦,豈能不淚眼朦朧、肝腸寸斷?“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衛風伯兮》寫了一位女子自從丈夫別后,無心梳洗,思念之心日日縈繞期間,苦不堪言。“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也許為國征戰是英勇豪邁的,可是人生的天涯孤苦和生離死別,總是讓有情的人們感到撕心裂肺的痛。

  《詩經》中也有不少是祝賀新婚女子的,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首詩輕快活潑,詩人熱情地贊美新娘,并祝她婚后生活幸福。

  《詩經》中對美好愛情是歌頌向往的,而對始亂終棄持批判態度,并對受害者予深深的同情。《衛風氓》這首詩是棄婦自述不幸的詩作,詩中首先以甜蜜的語氣敘述了他們的相戀、嫁娶以及初婚的美好生活,然后又以悲涼的語氣,敘述了年華的逝褪以及丈夫的變心和丈夫對她的粗暴相向,一種含辛茹苦、人生不幸的感嘆以及對青春少年甜美生活的不盡留戀,彌漫在了詩的詞句中——而古時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以及婦女生活的不幸,亦由此可見一斑。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還有《谷風》,“習習谷風,維風及雨。將恐將懼,維予與女;將安將樂,女轉棄予!”在危難時期,相依相靠,但在安樂時候,卻將她拋棄。

【詩經名句賞析】相關文章:

詩經名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全詩賞析08-15

《詩經·魯頌·駉》賞析08-11

女孩詩經取名好名字06-06

天上的街市賞析精選12-01

將進酒賞析11-16

葬花吟賞析08-13

湘夫人賞析12-14

觀滄海賞析09-06

天上的街市賞析11-29

日出印象賞析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