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愛如山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父愛如山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父愛如山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父愛如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讀“繭、棧、冤、枉”等14個生字,會寫“蠶、考、疼、席”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漁船、報考、教訓、心疼”等19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梳理文章記敘的主要場景。
教學重難點:
賞析文中的場景和細節描寫,體會父親的一片深情。感受父愛的深沉和偉大,激發對父親的感激和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舟”的 象形文字,生猜字。“舟”是什么?有這樣一葉小舟,它與眾不同,承載了滿滿的父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坐這只父愛的小舟,去感受那深沉偉大的父愛!
二、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匯報交流預習情況,解決生字詞。
(1)學生說一說最想提醒大家讀準字音的生字新詞,相機指導。
(一類字)報考 暑天 煮飯 心疼 糖果 枕邊 席子 啟迪 畢業 紙屑 釘鞋 陪嫁蠶繭
(二類字)客棧 冤枉錢 恍恍惚惚 高蹺 偏僻 繳費 落榜 兼職 嘲笑
(2)理解詞語
(3)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給我們介紹了什么內容呢?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再次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課件出示)
課文以夢的形式呈現往事,描寫了作者和父親在一起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作者在夢中回憶了哪些場景?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引導、總結,使概括更準確。
回憶的場景有:父母半夜喂蠶、賣繭,給我買枇杷吃;住旅店被臭蟲咬;逛廟會,給我買豆腐腦,回家后做萬花筒;讀初小時,父親背“我”去上學;父親送“我”去鵝山高小上學;父親送“我”去報考無錫師范;父親送“我”入學,給我縫補棉被。
四、精品細讀,品味場景描寫的'作用。
1.課文中的哪個場景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為什么?請同學們一邊默讀課文,一邊批注。
學生自由發言,暢所欲言,教師適時播放相關的課件,以一個場景為例引導品讀、交流(引導學生關注忽視的場景、細節)。
2.(1)文中寫了許多父親愛孩子的場景,平常生活中,你的父親是如何疼愛你的呢?回憶一個父親關愛你的場景,寫下來。
(2)生展示,教師適當評價
3.播放公益廣告《爸爸與餃子》
4.小練筆。選取自己親身感受到的父愛小故事寫下來。
五、小結
冰心曾說過:“父愛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覺到了,那就不是父愛了。”父親對自己的愛其實就隱藏在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里,平凡的語言,平凡的動作卻因父愛而偉大。下節課,我們繼續走進課文,感受濃濃的父愛。
父愛如山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理解父愛的深沉與偉大。
2. 引導學生通過分享和討論,感受父愛的具體表現。
3. 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學會珍惜和表達對父親的愛。
教學重點:
理解父愛的內涵,體會父愛的具體表現。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表達自己對父愛的感受。
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包括父愛主題的`圖片和視頻片段。
2. 提前布置學生準備關于父親的小故事或回憶。
3. 準備背景音樂,用于營造氛圍。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5分鐘)
1. 播放一段關于父愛的視頻片段,引發學生思考。
2. 提問:你覺得父愛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說是“父愛如山”?
3.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簡要點評。
二、新課呈現(10分鐘)
1. 講解“父愛如山”的含義,引導學生理解父愛的深沉和持久。
2. 展示幾幅關于父愛的圖片,讓學生描述圖片中的父愛表現。
3. 分享幾則關于父愛的故事,讓學生感受父愛的力量。
三、分組討論(10分鐘)
1.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5人。
2. 布置討論話題:回憶你與父親之間發生的某件難忘的事情,分享你的感受。
3.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四、分享交流(10分鐘)
1. 每組選派一名代表上臺分享討論成果。
2. 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可以提問或補充。
3. 教師點評,強調父愛的偉大和珍貴。
五、情感升華(3分鐘)
1.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與父親共度的美好時光。
2. 提問:你們打算如何表達對父親的愛和感激?
3.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鼓勵并引導。
六、課堂小結(2分鐘)
1. 總結本課內容,強調父愛的偉大和珍貴。
2. 布置課后作業:寫一篇關于父愛的作文,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教學反思:
課后,教師應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包括學生對父愛理解的深度、討論環節的參與度以及情感升華的效果等方面。針對不足之處,教師可以調整教學策略,以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父愛如山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繭、棧”等14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3個字,會寫“漁船、報考”等詞語。
2.默讀課文,能說出“我”夢中出現的難忘的場景。(重點)
3.理解課文題目和關鍵句子的含義,體會深切的父愛。(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教師播放歌曲《父親》,出示父親與子女相處的圖片,引導學生體會深沉的父愛。
導語:如果說母愛像和煦的春風,撫摸著我們的臉頰;那么父愛就像火熱的冬爐,溫暖我們的周身。如果說母愛像涓涓細流,滋潤我們的心田;那么父愛就像巍巍高山,托起我們的志向。上一課,我們從作家梁曉聲那里體會到了“慈母情深”。這一課,我們將隨畫家吳冠中去品味那深沉的父愛!
2.板書課題,初步理解其含義。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介紹作者的相關知識。
吳冠中(1919—20xx)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其國畫代表作有《春雪》《獅子林》《長城》等,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等。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時圈畫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字音。
3.教師出示生字詞,指名認讀。教師糾正字音,引導學生識記生字和詞語。
識字方法:“蠶”是平舌音的字,“棧、嘲”是翹舌音的字,“釘、枉、榜”是后鼻韻母的字,要讀準。“蠶、席”等字可結合圖片、動畫來理解,“考、嫁”等字可結合其形近字來理解。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邊默讀邊思考,教師提出問題準備討論。
過渡:同學們,通過讀課題我們了解到本文主要寫的是父愛,從文章第1自然段我們又了解到作者是以夢境的形式來回憶與父親有關的故事的。那么作者在文中主要寫了哪幾個與父親有關的夢境呢?文中哪些句子提示了場景的變換?請大家帶著這些問題快速瀏覽課文,注意邊讀邊思考,將相關語句圈畫出來。
2.學生分小組交流匯報,教師檢測學習效果。
3.引導學生歸納概括,明確文章主要寫了哪幾件事。
過渡:剛剛我們找到了文中提示場景變換的句子,這樣我們就能很容易地概括出最能體現出父愛的事情了。請大家再讀一遍課文,用簡要的語言概括出來。
明確:
(1)父親養蠶賣繭給“我”買枇杷。
(2)父親送“我”上學住便宜客棧,心疼“我”被蟲咬要換房。
(3)逛廟會,父親給“我”買豆腐腦自己卻不吃;父親給“我”做萬花筒。
(4)父親雨雪天送“我”上學。
(5)父親給“我”湊學費,送“我”上學,給“我”鋪床。
(6)父親送“我”報考師范學校。
(7)父親為“我”縫補棉被。
4.梳理文章結構,給文章劃分層次,并寫出層意。
結構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我”剛從夢中醒來。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寫“我”回憶過往艱難求學的經歷,表現了深深的父愛。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再次寫“我”夢醒,照應開頭。
5.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標題,思考課文標題的特點和作用。
( 課件出示。)
明確:
①“父愛之舟”把父愛與船聯結起來,形象地揭示了父愛對“我”早期成長的承載作用。
②“父愛之舟”實指姑爹的漁船,虛指父親的愛,以此為題,虛實結合,化抽象為具體。
③“父愛之舟”是全文的線索,父親總是以此舟送“我”讀書、考學,此舟在文中反復出現,串聯起全文內容。
④“父愛之舟”蘊含的情感豐富,以此為題,既寫出了父愛的偉大,也見證了“我”的成長。
四、課堂回顧,交流收獲
1.教師總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小結:同學們,課文中的父愛既深沉又細微。在那樣極端困苦的歲月里,父親仍支持“我”去報考和求學,不怕辛苦,不畏艱難。那深沉的父愛令人敬佩,那細致入微的父愛又涓涓入心。下節課我們就去文中深入體會。
2.引導學生交流收獲。
(1)自由交流并積累學習方法。
(2)摘抄、積累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梳理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
2.通過賞析文中描寫場景和細節的語段,體會父親的一片深情。
3.進一步理解父愛的偉大、真摯,激發對父親的感激和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教師聽寫詞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2.回顧夢境,梳理主要場景。
過渡:同學們,上節課上我們初步了解了作者的夢境中出現的幾個重要場景,現在我來考一考大家,看一看誰能既快又準確地回答出來。
3.指名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
明確: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以夢的形式呈現往事,描寫了作者和父親在一起的一個個生活場景,表現了父親對作者無微不至的深沉的愛,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對父親的無限思念。
4.教師過渡,導入新課。
過渡:父親的那條小船是那么簡陋,行駛緩慢,可是它盛滿了父親無盡的關愛。是父親親自搖著小船把“我”送到一個個人生港灣,“我”在船里安穩舒適,真是酣夢難醒呢!讓我們再一次跟隨作者踏入那艘“父愛之舟”吧!
二、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教師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分析文章開頭的特點。
過渡:在初讀課文時已經有很多同學注意到文章的開頭很獨特,那么這樣開頭好在哪里呢?有何表達效果?請同學們讀一讀這一段,邊讀邊體會。
(課件出示。)
2.師生共讀第2~9自然段,品味作者的夢境。
場景一:父親添桑葉,買枇杷。
交流:
(1)從“父親和母親在半夜起來給蠶寶寶添桑葉……”可以看出父親是一個辛勞的人。
(2)從“賣了繭子,父親便給我買枇杷吃……”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疼愛。
(3)從“總”這個字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之深。
教師小結:在這一段中,作者只用寥寥數筆就勾起了自己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開啟了對深沉的父愛思念的`閘門。同時,這一場景對“我”的家境做了暗示:這是一個勤勞但生活充滿艱辛的家庭。
場景二:父親送“我”上學,心疼“我”被蟲咬,要換房間。
提示:教師提出閱讀要求,指導學生默讀第3自然段,學生交流感悟父親的愛子深情。
閱讀要求:
①圈畫:默讀課文,畫出表現父親生活節儉的詞句。
②思考:一向生活節儉的父親為什么動心要換價格更貴的房間?
③反思:父親要換房間的想法被“我”拒絕了,假如換作是你,你會怎么做?
④品讀:從父子倆的行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文中做出批注。
(1)學生默讀課文。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以填空的形式檢查學生交流學習的效果。
①表現父親生活節儉的詞句:“帶了米在船上做飯,晚上就睡在船上”“住了一間最便宜的小客棧”“他平時節省到極點,自己是一分冤枉錢也不肯花的”。
②當“我”被臭蟲咬得滿身疙瘩時,一向節儉的父親的做法是心疼“我”,愿意花更多的錢換較好的房間。父親的做法體現了濃濃的愛子之情。
③當父親提出要換較好的房間時,“我”的反應是不肯再加錢換房間,“我”的做法表明了“我”體諒父親的不易。
場景三:父親帶“我”逛廟會,買豆腐腦,做萬花筒。
(1)學生齊讀第4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
(2)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語句。
①我和父親都餓了,我多饞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親買。
明確:這句話寫出了“我”矛盾的心理。“我”產生這種心理的原因是:第一,“我”的家境貧寒,父親靠著辛勤勞動勉強支撐著這個家;第二,父親的生活一向節儉,從來不愿意花一分冤枉錢。可見“我”是一個懂事的孩子,知道體貼父親,所以即使很饞,也不愿意讓父親亂花錢。
②吃完粽子,父親覺得我太委屈了,領我到小攤上吃了碗熱豆腐腦,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
明確:這里的細節描寫和上文父親心疼“我”而換較好的房間遙相呼應,將這位樸實的父親的愛子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即使生活再苦,父親也不愿苦著孩子,而是想方設法去滿足孩子的小小愿望,體現了濃濃的父愛。
(3)教師鼓勵學生采用上面的方法讀一讀有關父親給“我”做萬花筒的文字,并聯系生活實際感悟。
感悟示例:買不起玩具,父親就自己給“我”做了一個萬花筒。家境貧困,父親不能給“我”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但他給孩子的愛卻絲毫沒有減少。他的愛啟迪了“我”對美的感悟,為“我”以后走上繪畫道路奠定了基礎。
場景四:父親雨天背“我”上學。
(1)學生自由朗讀第5自然段,圈畫出描寫父親動作的詞語。
(2)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動作描寫的作用。
他扎緊褲腳,穿一雙深筒釘鞋,將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條極長的粉綠色絲綢汗巾可以圍腰兩三圈,那還是母親出嫁時的陪嫁呢。
明確:作者運用動作描寫刻畫出父親負重跋涉、艱難前行的情態,使父親的形象更豐滿,反映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愛,同時也流露出兒子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場景五:父親為“我”湊學費,鋪床鋪。
過渡:文中的父親有一個很樸素的愿望,就是要“我”好好讀書,將來在外面當一個教員。“我”也很努力地學習,從來不缺課,不逃學。當“我”讀完初小,順利地考取了高小以后,“我”上學的費用越來越高,這對本就貧寒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可是父親沒有任何怨言,想盡辦法供“我”讀書,這深深地感動了“我”。同學們自讀第6自然段,設身處地地去感受作者的心聲。
(1)師生總結前幾個場景的學習方法。
明確:讀文——圈畫重點詞句——交流感悟人物品質——體會情感。
(2)學生分組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教師根據交流情況適時引導釋疑。
①為了湊夠錢供“我”上學,父親是怎么做的?(父親為了給“我”湊齊學費,糶稻,賣豬,把錢都花在了“我”身上。)
②“我”偷偷哭了的原因是什么?(“我”當寄宿生以后,上學需要的費用更高了,這使原本貧寒的家庭再次陷入困境,“我”因心酸而哭泣。)
③如何理解“我”這一次真正心酸的哭與以往大不一樣?(這“哭”里面包含著復雜的滋味,既為家里的窘況而哭,也為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而哭,也為父母的艱辛而哭,也為自己第一次遠離父母而哭。)
(4)指導學生帶著感情朗讀本段。
場景六:父親送“我”報考師范學校。
過渡:在父親的大力支持下,“我”順利地從高小畢業,即將到遙遠的地方報考師范學校了,父親再次借了姑爹的小漁船送“我”。這一路上“我”的心情很沉重,這是為什么?下面我們將學習下一個場景。
(1)教師指名朗讀第8自然段,指導學生概括“我”的求學經歷。
明確:“我”的求學經歷是:初小——鵝山高小——無錫師范。
(2)重點朗讀文中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句子,教師引導學生揣摩體會。
(課件出示。)
明確:這是因為家里為了“我”上學幾乎傾其所有,“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這次去報考師范學校,如果考取就能實現父親要“我”當一個教員的愿望,反之,則愧對父親的殷切希望以及父親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所以“我”沒有心情去領略路途中的詩畫意境。
(3)教師聯系實際拓展思維,啟發學生在生活中體貼父母。
場景七:父親為“我”縫補棉被。
過渡:每當讀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兩句詩時,我們總能聯想到母親對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今天,相似的情景將再次出現在我們的眼前。當“我”考取了無錫師范以后,父親再次搖著小船送“我”去學校。在途中,“我”看到了父親親手為“我”縫補棉被,這一刻,“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情不自禁地流下淚來。
(1)教師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學生邊聽邊感悟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情。
(2)學生自讀課文,與教師的范讀進行比較,在比較中把握作者的情感。
(3)教師設置疑問,引導學生理解語段。
①回顧前文,說一說作者在文中幾次寫到姑爹的小漁船。
明確:文中一共四次寫到姑爹的小漁船。
②作者為什么要一次次地寫搖船、船上做飯?
明確:這只破舊的小漁船承載著一位樸實的父親對孩子深切的期望和濃厚的愛,是父親搖著船把“我”帶到了人生的一個個驛站。作者對這些場景一次次的描繪一步步地緊扣了文題,進而深化了中心。
③描寫父親的背影的文字好在哪里?
明確:
①樸素的文字中蘊含真情。父親“彎腰低頭縫補”的背影,表現出細膩、深沉的父愛,自然流露出“我”內心的感動。
②虛實結合。父親的背影讓人想起朱自清的《背影》,一虛一實交織在一起,表現出對父愛的深刻印象。
③敘述與抒情相結合。抒情穿插在敘述中,強調了父愛的分量,突出了內心的感動。
3.品讀結尾,感悟作用。
明確:作者這樣結尾,不僅照應了開頭,而且表達了對父愛的感激之情和對父親的深深思念,使文章的主題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4.教師對課文的內容進行總結。
小結:課文圍繞“父愛”這一中心,寫出了父親深沉的愛子之情,抒發了兒子對父親的懷念和對父愛的感激。文章所寫的內容看似零碎,實則結構嚴謹。全篇采用倒敘的手法,從夢境開始,引入對往事的回憶;以從夢中醒來、淚濕枕邊結束,首尾圓合。從選材方面看,文章所選取的都是些平凡小事,但小中見大,表現出了父愛之偉大與深沉。在寫作手法上,文章以時間為序,圍繞父親送“我”上學、送“我”報考學校這一重點,中間穿插其他一些生活場景的描寫,又運用了襯托的手法,再加上對人物的精彩描寫,都烘托出父愛的深沉和讓人難忘。
三、拓展閱讀,賞析名段
過渡:課文第9自然段寫道:“我從艙里往外看,父親那彎腰低頭縫補的背影擋住了我的視線。后來我讀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時,這個船艙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顯,永難磨滅了!”我國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也是通過描寫“背影”來贊美深沉的父愛的。現在,讓我們一起閱讀其中的精彩片段。
1.教師示范朗讀《背影》精彩片段。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選自朱自清《背影》
2.學生閱讀與交流。
(1)吳冠中和朱自清在文中都是通過什么來表現父愛的?(父親的背影。)
(2)兩位作者在刻畫父親的形象時都運用了什么描寫手法?(動作描寫。)
四、讀寫結合,學有所獲
過渡:父愛是深沉的、偉大的,體現在生活中每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中。作者筆下的父親是這樣的,我們的父親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
1.展示有關父親疼愛子女的圖片。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講述自己親身感受到的關于父愛的小故事。
3.出示“小練筆”,引導學生把自己親身經歷的關于父愛的小故事寫下來。
小練筆:你從生活中的哪些事情中感受到了父親的愛呢?給我們講講吧!
提示:講父愛故事,要真實感人,繪聲繪色,能再現當時的情景。寫“小練筆”,要注重細節,要有對父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的細節描寫,所選事件要盡量小,以小見大,通過小事表現父愛的偉大。
4.交流展示,集體評議。
五、摘抄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
2.搜集、積累頌揚父愛的名句或詩歌。
教學反思
在一般人的筆下,母愛如水般溫柔,父愛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畫家吳冠中記憶中的父愛卻能載于小舟之中,漂入他的夢境。在為數不多的以父愛為題材的文章中,《父愛之舟》這篇回憶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見長,而是以情取勝,平白如話的語言里蘊含著深厚的父子之情,細細咀嚼,別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動不已。所以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體會這“潤物細無聲”的父愛。
另外,我嘗試著抓住課文重點,讓學生品讀交流體會。如對課文標題的理解,進而拓展指出文章標題的一些特點和作用。如找出文中圍繞小漁船所寫的場景、細節和所敘的事件,從中體會作者對父親形象的刻畫和對父愛一步步的揭示。對于文中涉及的一些寫法,因為比較特別,在文中起到的作用也很重要,但就學生現階段的知識水平來說,理解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只是略微提點,讓學生了解一下。
父愛如山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父愛的深沉與偉大,理解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堂討論、分享和反思,引導學生感受父愛的溫暖,增強與父親之間的情感交流。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感恩父愛的情感,激發他們尊重父親、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父愛的深沉與偉大,感受父愛的溫暖。
難點:引導學生從內心深處體會并表達對父愛的'感激之情。
三、教學準備:
1. 準備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視頻或圖片。
2. 收集關于父愛的感人故事或詩歌。
3. 準備課堂討論和分享環節的問題或話題。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播放一段關于父愛的視頻或圖片,引起學生對父愛的關注。
2. 提出問題:你們眼中的父親是怎樣的?他們為你付出了哪些?
(二)新課講解
1. 講解父愛的深沉與偉大。通過故事、案例或詩歌等形式,讓學生了解父親為家庭付出的辛勤與汗水,以及他們背后默默的支持與付出。
2. 引導學生思考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提問:你們認為父親在家庭中扮演了哪些角色?他們有哪些責任?
3. 分享學生自己的父愛故事。鼓勵學生分享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感人故事,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感受父愛的溫暖。
(三)課堂討論與分享
1. 分組討論:學生分成小組,討論自己與父親之間的點滴故事,并分享彼此的感受。
2. 班級分享:每組選出一名代表,將小組討論的成果在班級中進行分享。其他學生可以提問或發表自己的看法。
(四)情感升華
1. 引導學生表達對父愛的感激之情。提問:你們想對父親說些什么?有什么話想對他們表達嗎?
2. 鼓勵學生制定孝敬父親的計劃。讓學生思考如何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孝敬父親,并制定具體的計劃。
(五)課堂小結
1. 總結父愛的深沉與偉大,以及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和責任。
2. 強調感恩父愛的重要性,并鼓勵學生將感恩之情付諸實踐。
五、作業布置:
1. 寫一篇關于父愛的作文,記錄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感人故事和感受。
2. 制定一份孝敬父親的計劃,并付諸實踐。
六、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他們從內心深處體會父愛的深沉與偉大。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感恩之情和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讓他們成為有愛心、有責任感的人。
父愛如山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西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10課《企鵝爸爸》、課外推薦篇目《父親的愛》、《讀懂父愛》、《父愛晝無眠》、《爸爸的溺愛》
【教學目標】
以課內一篇文章帶動學生對相關題材文章的閱讀,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不同方式的父愛,帶動學生從平凡生活中感受自己的父母之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注意捕捉細節,體會文章父親之愛,學會感知和理解生活中珍貴的情感。
【教學準備】
推薦閱讀的四篇文章,小組讀書記錄表
【教學步驟】
一、回顧《企鵝爸爸》。
1.說說這篇文章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學生交流。
3.總結
企鵝爸爸的愛:堅韌、頑強、無私、偉大等。
4.師引導進入群文閱讀環節。
二、群文閱讀——別人筆下的父愛。
1.推薦閱讀篇目:《父親的愛》、《讀懂父愛》、《父愛晝無眠》、《爸爸的溺愛》
出示閱讀要求:請大家邊默讀邊劃出文中令你感受到父愛的地方。
引導學生注意默讀要求。
2.簡單統計最打動學生的文章,選擇兩篇各組進一步細讀的文章,每個小組再自由選擇一篇細讀文章。
3.小組合作,按表格要求為三篇文章(其中一篇自選文章)做讀書筆記,概括文中所表現的父愛有什么特點,找出能表現這些特點的細節。
4.以小組為單位全班交流。
5.師引導進入下一環節。
三、“我”的父愛。
1.寫寫你的`父愛。
要求學生按照“我的父愛是的,還記得”
句式,寫一個表現自己的父愛的具體場景,提醒學生可以抓住動作、語言、神態等細節來展現。
2.學生全班自由交流。
3.師總結。
四、推薦課外閱讀。
朱自清《背影》
劉墉《父親的畫面》
賈平凹《父親的半瓶酒》
【父愛如山教案】相關文章:
父愛如山03-18
父愛如山08-25
父愛如山03-18
父愛如山的作文03-16
父愛如山作文08-11
父愛如山作文08-12
父愛如山【熱門】08-25
父愛如山作文08-05
父愛如山句子01-09
父愛如山的經典句子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