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小實驗材料的投放
(徐秀美/福建福州幼兒師范學院附屬幼兒園)
科學小實驗現象明顯,操作性強,能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幼兒可通過對材料的操作、觀察、比較、分析,從實驗的過程和結果中發現或推斷事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聯系,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幼兒園通常將科學小實驗活動安排在中、大班開展,小班幼兒是否適宜開展這類活動呢? 通過實踐探索和案例分析,我們深深體會到只要提供符合小班幼兒身心發展特征和認知規律的材料,科學小實驗活動也能在小班開展得有聲有色。
一、小班幼兒關注事物表象——材料應有助于凸顯科學現象
小班幼兒的觀察水平較低,往往只關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顯的現象,對多種材料的比較探究和細致觀察有困難,不善于整體或多角度地去發現事物內在的聯系,因此為小班幼兒提供的材料應簡單、直觀、有趣,以引發幼兒與材料充分互動,饒有興趣地探索事物間的簡單關系。
在小實驗“不塌的紙橋”中,教師提供了不同厚薄、折疊成不同形狀的紙張,讓幼兒用紙與積木配合搭成一座橋,并往“橋”上放物品,比較哪種紙橋抗塌的力最大。由于教師提供了多種材料,且各種材料所引發的科學現象差異不夠明顯,致使幼兒不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只知胡亂堆放,幾乎沒有察覺紙的厚薄、折疊形狀與所放物品多少之間的關系。正因這些材料及其蘊含的科學現象超出了小班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理解水平,他們很快轉移注意, 玩起了搭積木、折紙飛機等與實驗無關的游戲。
而在小實驗“吹氣袋”中, 幼兒則表現出不同的興趣與行為。教師將吸管伸入小號保鮮袋中,再用橡皮筋扎緊袋口,使袋子與吸管的銜接處密封。幼兒通過吸管往袋中吹氣, 袋子因充氣而膨脹、因漏氣而干癟的現象十分明顯,幼兒很感興趣。他們一會兒吹氣,一會兒放氣,一會兒比誰的袋子鼓,一會兒往空中拋接。凸顯的科學現象引發了幼兒反復操作與觀察的興趣, 使幼兒感知了空氣的存在,并體驗到了空氣的多少與袋子大小間的關系。
二、小班幼兒知識經驗貧乏——材料應注重生活性
教育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幼兒新經驗的獲得建立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已有經驗的狀況影響著幼兒當前探究的興趣、注意力和持續性。由于幼兒科學知識經驗貧乏,因此小班科學小實驗材料應來源于幼兒生活,使幼兒的探究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并能在生活中持續探究,以有助于幼兒知識經驗的建構。
如在小實驗“玩玩變變”中,教師以醋、碘酒等為主要實驗材料。醋遇蘇打粉會變出“會冒泡的水”,用醋浸泡鵪鶉蛋會變出“沒殼的蛋”,等等;碘酒遇糨糊會變出“藍色的畫”, 用碘酒涂抹地瓜雕刻的“小人”會變出“藍色小人”等。這些小實驗的主要材料都是幼兒熟悉的,因此他們備感親切,不僅敢大膽操作,而且驚異于這些日常用品能產生那么多有趣的變化,探索興趣油然而生。許多幼兒回到家中還準備同樣的材料,與爸爸媽媽一起做實驗。因此來自生活的科學小實驗有助于小班幼兒與材料積極互動,促使他們建構新經驗。
三、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占優勢——材料應突出操作性
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占優勢,一旦離開操作,他們的注意和思維就會發生轉移。因此, 小班開展科學小實驗活動應更多地選擇操作性強的材料,從而支持幼兒持續地感知操作與現象變化間的關系,實現教育目標。
如在小實驗“變大變小”中, 教師起先讓幼兒通過觀察鏡子的凹面、凸面來感知物體成像的變化,又引導幼兒通過觀察萬花筒來感受圖案變化的多樣性, 但幼兒并不感興趣。究其原因, 這個活動主要通過觀察來感知, 操作動作單一,對小班幼兒來說缺乏趣味性。而在小實驗“攪泡泡”中,幼兒可以不斷重復舀、倒、攪、看等動作,他們不時地用勺往水中加洗潔精,用攪拌棍攪拌,同時可以直接觀察到泡泡的變化?吹轿矬w隨著操作而發生明顯的變化,幼兒的興趣越來越濃,他們主動要求增添材料,并興奮地宣告自己的發現,等等, 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四、小班幼兒自我意識正在發展——材料應人手一份
小班幼兒自我意識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們很容易因物品的歸屬問題引發爭執。這提示我們為小班幼兒提供實驗材料應人手一份,使幼兒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操作和觀察上。
如在小實驗“鹽不見了”中,教師為每個幼兒提供了一套玻璃杯、攪拌器,但沒有提供人手一份鹽,結果幼兒都想把鹽罐占為己有。在教師多次引導下,幼兒才同意將鹽罐放在桌子中間共同使用,但仍出現“搶鹽”現象。此時,幼兒的注意力完全在“占有”上,根本不去關注“鹽不見了”這一現象。材料的公用成了小班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干擾因素。
在小實驗“會變色的胸牌”中,因“溶液”是共用的,幼兒在操作中也出現了爭搶現象,導致三種不同“溶液”混用,影響了實驗效果。為此,教師作了調整,將三只小瓶子用透明膠捆成一排,分別裝入這三種“溶液”,并貼上不同的顏色標志加以區分,棉簽也貼上與瓶子顏色對應的標志。由于每個幼兒都有屬于自己的“神奇的水”和棉簽,不僅解決了“爭搶”問題,也避免了因混用棉簽而影響實驗效果的現象。
五、小班幼兒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薄弱——材料須作細致處理
由于小班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安全意識淡薄,教師需要預見可能出現的問題, 對材料作更細致的安全處理或選擇替代品,以確保幼兒的安全,支持幼兒的自主探索。
在小實驗“神奇的鏡子”中,教師特意選擇包有光滑外邊的鏡子;在小實驗“變色的水”中,教師選用有橡膠頭的滴管;在小實驗“我做汽水”中,為避免幼兒喝“水”, 教師不用吸管作攪拌棒,而用塑料棍或筷子;在小實驗“攪泡泡”中,教師選擇的透明魚缸或透明塑料罐厚重、矮胖,以免碰碎、碰翻,教師還在攪拌棒的兩端做明顯標志,幫助幼兒區分手握處與攪拌處,以免手指直接接觸溶液,等等。
在幼兒操作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觀察發現不安全因素并及時排除,使幼兒在安全的環境中自主有序地開展實驗活動。
總之,適宜的材料是引發小班幼兒開展科學小實驗活動的重要因素。此外,教師還應以合適的方式引導他們感受操作過程與結果的關系,幫助幼兒獲得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