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班級家長工作的原則
幼兒園班級家長工作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加強家園合作、提高教育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班級家長工作的原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班級家長工作的原則 1
(一)目的一致性原則
目的一致性原則指家長和教師在互動合作的過程中,需抱著一致的教育信念,目標要協調統一,教育要行動一致,向幼兒提出相同的要求。無論是在教育目的、過程還是手段上,盡可能避免發生分歧,如培養的幼兒自主能力,教師通常會要求幼兒自己穿衣、疊被子,自己使用筷子吃飯,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回到家中,家長代替幼兒做他能做的事,剝奪幼兒獨立自主的權利,也抹殺了教師的教育期望,這樣對幼兒行為的養成是極為不利的。另外,有調查研究表明,家長和教師的關注點存在較大的差異,家長往往更加關注幼兒在園的人際交往與學習情況,而教師則更加關注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由于關注點的差異,教師與家長之間容易產生誤解,影響家園合作的效果。因此在家園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與家長保持目的一致、步調統一、協同合作,幼兒才能獲得良性的發展。
(二)平等性原則
平等性原則是指家長和教師作為家園共育的合作主體,共同承擔著教育幼兒的責任和義務,同時擁有平等的地位和權利。家長工作的平等性原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與家長是平等的。他們處在相同的位置,教師應當尊重家長,跟家長平等交流。但事實上教師與家長卻長期處在非對等性的地位,存在著教師“訓導家長”和“討好家長”兩種不同的傾向。有教師希望并要求家長無條件地配合幼兒園班級的各項工作,較少或基本不考慮家長的想法和需要,家長常常處于被支配者的地位,教師成為手握教育特權的施令者。而有的教師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會刻意地迎合、討好家長,教師成了看護者、照料者甚至保姆,家長則成了領導、上司。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到:“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教師與家長是合作的關系,他們互為伙伴。教師不能站在制高點去評判家長的行為,不宜用師者的口吻去教導或訓斥家長,同時也不能一味地去迎合家長,而應積極主動地與家長進行溝通,向家長傳輸信息,同時注重信息的反饋,鼓勵家長向教師表達自己的疑慮與意見,讓家長知道教師和家長一樣都關心幼兒的發展,都是幼兒身心發展的促進者。當與家長出現誤會時,要以平和的語氣與家長解決誤會。二是家長之間是平等的。在家長工作中教師應當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家長,賦予每個家長平等的話語權、參與權與管理權,不因其社會地位、經濟水平高而使其享有更多的特權。總之,家長工作的利益中心是幼兒,任何的溝通、交流、合作都應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三)因人而異原則
因人而異原則指教師在進行家長工作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家庭的特點,如家庭成員構成、教養方式、生活習慣、教育背景都等,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與互動手段。每個家庭背景有差異,對幼兒教育重視程度不同,在育兒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也不同,教師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做到因人而異。面對年輕家長,老師應提供更多的育兒指導與幫助;面對經驗豐富且頗有育兒經驗的家長,老師可積極與他交換意見,邀請他為其他家長進行經驗分享;面對祖輩家長,老師應當更有耐心,對他們的教育理念表示理解與尊重;面對享有優勢資源的家長,教師可以充分開發利用其自身資源。值得一提的是,因人而異并不代表趨炎附勢,不因家長擁有良好的經濟水平和社會地位而另眼相看或區別對待。反之,因人而異的原則同樣是建立在平等性原則之上的。
(四)理解性原則
理解性原則指在家長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對家長應做到最大的理解和包容,用最大的耐心去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念,幫助他們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雙向的、平等的,但教師作為互動溝通的主動發起者,理應自覺承擔更多的責任。很多家長特別是祖輩撫養者或文化水平較低者,常常缺乏必要的教育常識,教育觀念也存在著嚴重的偏差,對自己的觀念和行為深信不疑;有的家長對幼兒園期望過高,要求甚多,不能容忍教師工作出現任何的偏差,有時會“百般刁難”教師。面對此類“胡攪蠻纏”“愛挑剔”的家長,教師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置之不理,而應盡量滿足家長的要求,尊重家長的意見,虛心聽取家長的建議,樂意與家長交談,主動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的表現,對不放心幼兒的父母,教師應幫助其調整好的心態,請家長來園觀看幼兒的半日活動,及時與家長進行交流。總之,教師應以最大包容接納對待家長,對家長參與教育活動給予肯定,本著“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以一顆細致的心來應對家長的挑剔,以寬厚的胸懷來接受家長不同的意見,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家長的埋怨,以專業的教育行為來取得家長的信賴。
(五)參與性原則
參與性原則指幼兒園家長工作是幼兒園與家庭雙向互動的過程,不是教師單向的給家長輸送教育影響,家長也要參與到幼兒園教學、管理。正如在瑞吉歐學校里,家長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消費者”或“顧客”,而是“合作伙伴”,幼兒教育是家長、教師、社區等多個主體共同參與,形成有效的對話、協商的過程。但在實際家長工作中,存在著家長認識不充分,參與度不高或被動參與的情況,教師單向傳授經驗,要求“家庭無條件的配合幼兒園”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家長工作質量。因此,教師應該認識到家長工作并不只是教師單方面的工作,也需要家長真真切切地參與到幼兒園的活動中,而不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也并非“單向式”,而是“雙向互動的”。教師以真誠、信任的態度吸引家長加入到家園共育中來,為家長提供信息交流的平臺,積極探索組織各類活動,組建家委會,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家長真正融入幼兒教育,參與幼兒的成長,幫助家長樹立權利與義務并重的意識,實現由“局外人”到“局內人”的轉變,以合作伙伴的姿態與教師、幼兒園一起,共同為幼兒的成長助力。
(六)持續性原則
持續性原則指幼兒園班級家長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階段性的,而是貫穿于幼兒在幼兒園成長的始終,從走進幼兒園到離開幼兒園再到進入小學教育,教師都應當持續地做好家長工作,對幼兒保持持續的關注,與家長密切互動,而不是帶著功利性,更不能把它作為一項工作去應付。家長工作是瑣碎的、細致的,需要花費足夠的時間與精力,這使很多教師常常虎頭蛇尾、流于形式的工作,很多家長的積極性與參與度也隨之下降。如何保障家長工作的持續開展呢?第一,制定系統、科學、具體而周密的工作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計劃給家長工作指明了方向。第二,建立針對家長、教師的考核激勵制度。通過制度,家長與教師互相監督,防止懈怠。后文會具體談到相關制度。第三,及時根據反饋調整工作的進程。按部就班、一成不變的執行預先的計劃,也會使工作效率低下,家長成就感降低,出現逃避、拖延、推諉等現象。教師在家長工作中也要自我反思,根據幼兒、家長的反饋靈活調整工作形式。
(七)多樣性原則
多樣性原則指家長工作內容應全面具體,形式豐富多樣,涉及幼兒發展的方方面面。如可以通過舉辦家長學校和為家長設咨詢服務點,向家長傳授教育幼兒的知識與方法,或定期召開家長會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情況,設立專門的家長參觀日,便于家長了解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下文會具體談到家長工作豐富多樣的內容與方式。
幼兒園班級家長工作的原則 2
一、尊重與平等原則
1.尊重家長的人格和權利
教師要認識到每一位家長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觀點和感受。在與家長交流溝通時,要以平等、友善的態度對待他們,避免使用居高臨下或命令式的語氣。
尊重家長對幼兒教育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及時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的情況,包括學習、生活、身體等方面,讓家長了解幼兒的在園表現。同時,積極邀請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家長會議等,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出謀劃策。
2.平等對待每一位家長
不論家長的職業、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如何,教師都應一視同仁地對待他們。不偏袒、不歧視任何一位家長,為所有家長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務。
在處理家長問題和矛盾時,要秉持公正的原則,客觀地分析問題,尋求合理的解決方案,避免因個人偏見或情感因素而影響對家長的態度和處理方式。
二、信任與合作原則
1.建立信任關系
信任是家園合作的基礎。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專業素養、敬業精神和對幼兒的關愛,贏得家長的信任。在日常工作中,要言行一致,遵守承諾,對幼兒負責,讓家長放心地將孩子交給幼兒園。
主動與家長溝通交流,分享幼兒在園的點滴進步和成長,及時回應家長的關切和疑問,讓家長感受到教師對孩子的關注和重視。同時,也要尊重家長對幼兒的了解和教育經驗,傾聽他們的想法和建議,共同探討教育方法,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
2.積極合作共育
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成長的兩個重要環境,只有兩者密切合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要積極主動地與家長合作,共同制定教育目標和計劃,根據幼兒的特點和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活動。
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教師要及時向家長反饋幼兒在園的學習情況和行為表現,讓家長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以便家長在家中進行相應的教育和引導。家長也要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如按時送幼兒入園、參加幼兒園組織的活動、協助教師完成家園共育任務等,共同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三、溝通與及時原則
1.保持良好的溝通
溝通是家長工作的關鍵。教師要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通過多種方式進行溝通,如家長會、家訪、電話、微信、QQ 等,及時了解家長的需求和意見,向家長傳達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教學計劃和活動安排等信息。
在溝通時,要注意語言表達和溝通技巧,做到簡潔明了、通俗易懂,避免使用專業術語或過于復雜的句子,讓家長能夠輕松理解。同時,要認真傾聽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給予積極的回應和反饋,讓家長感受到自己的意見被重視。
2.及時反饋與處理問題
對于家長提出的問題和反饋的意見,教師要及時給予處理和回應。能當場解決的問題要當場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要向家長說明情況,并在一定時間內給予答復。對于幼兒在園出現的問題或突發情況,教師要第一時間與家長溝通,如實告知情況,共同商討解決辦法,避免因信息不暢通而導致家長的誤解和不滿。
定期向家長反饋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情況,如每月或每學期向家長發送幼兒的成長報告、評語等,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整體表現和進步情況。同時,也要及時表揚幼兒的優點和進步,鼓勵家長在家中繼續給予支持和鼓勵,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四、針對性與個性化原則
1.了解家長和幼兒的需求
每個家庭和幼兒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需求,教師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家長和幼兒的情況,包括家庭背景、教育觀念、幼兒的性格、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方面。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交流、觀察幼兒的在園表現等方式,收集相關信息,為開展有針對性的家長工作提供依據。
根據家長和幼兒的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和服務措施。例如,對于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幼兒,教師要與家長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提供特殊的教育支持和幫助;對于家長在教育方法上存在困惑的,教師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水平。
2.提供個性化的指導與服務
在與家長溝通交流時,要根據家長的特點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進行指導。對于關注幼兒學習成績的家長,教師可以重點介紹幼兒在學習方面的表現和進步情況,提供一些學習方法和建議;對于注重幼兒綜合素質培養的家長,教師可以分享幼兒園在藝術、體育、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活動和成果,鼓勵家長在家中也注重培養幼兒的多方面能力。
為家長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例如,對于工作繁忙的家長,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靈活的溝通方式和時間安排,如通過微信、短信等方式進行溝通,或者在家長下班后進行電話交流;對于有特殊情況的家庭,教師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如定期家訪、提供必要的教育資源等。
五、持續性與發展性原則
1.家長工作的持續開展
幼兒園班級家長工作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過程,需要教師堅持不懈地努力。教師要將家長工作納入日常工作計劃,定期開展家長會、家長講座、親子活動等,不斷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聯系,增進家園之間的了解和合作。
建立家長工作檔案,記錄家長的基本信息、溝通情況、反饋意見等,以便對家長工作進行總結和反思,及時調整工作策略和方法,提高家長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同時,要與家長保持長期的聯系,關注幼兒畢業后的發展情況,為家長提供持續的教育支持和服務。
2.促進家長和幼兒的共同發展
家長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家長和幼兒的共同發展。教師要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家長教育活動,如家長學校、家庭教育講座、家長經驗分享會等,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和育兒能力,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在關注幼兒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家長的自身發展需求。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的管理和教育教學活動,為家長提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如組織家長志愿者活動、家長參與課程開發等,讓家長在參與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實現與幼兒的共同成長和進步。
總之,幼兒園班級家長工作是一項細致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師遵循尊重與平等、信任與合作、溝通與及時、針對性與個性化、持續性與發展性等原則,以真誠的態度、專業的素養和積極的行動,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幼兒園班級家長工作的原則】相關文章:
談班級管理原則04-30
論班級活動的原則04-30
幼兒園班級家長工作總結03-19
幼兒園班級家長工作總結07-03
幼兒園班級家長工作計劃11-25
推薦家長必讀的親子原則05-04
幼兒園班級家長會工作總結04-28
幼兒園班級家長工作計劃方案07-15
策劃組織班級特色活動的原則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