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孩子到底需要補課嗎?
孩子到底需要補課嗎?
李菡老師
經常被家長和朋友問:孩子需要補課嗎?說心里話,放在以前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在我前十五年的工作經驗中,答案是“不需要”;而在我后五年的經驗中是該補的時候還是補一下吧。這種態度的轉變來自于兩個方面:其一,我從高中教師身份切換到了初中教師,原來學校是公辦中學,名校錄取率可進上海市排名前十,而后者是私立初中,兩者側重點相對有區別;其二,我自己的孩子也進入了初中,準備升學,切身體會。 因此我也想到了,我們經常相信的所謂專家,他的理論有時堪稱完美,但是很多專家如果沒有切身體驗或者沒有將一些切身體驗的因素考慮進去,那么往往他的方法就不那么接地氣,因為有一個詞叫“理想化”,當然太容易理想化的還有尚未養育過孩子的人。
回到正題,為何我經歷不同,會有這些差異?我做高中教師時,接觸到的孩子相對來講都是一些習慣比較好的孩子,否則經過中考激烈競爭早被淘汰了。對于習慣比較好的孩子,如果能靜下心好好吃透教師課堂講的內容,吃透教材,這是遠比補課好得多的選擇。因為高中的難度決定了如果你只是靠“喂”而沒有“消化時間”,最后那些東西跟你一點關系都沒有。從能力發展的角度來講,也比較難發展出獨立、責任感、自律等日后非常重要的能力。所有成人都有經驗,如果你去只是“聽”一節課和你需要把該節課的東西“演”出來,后者顯然比前者難得多,一般情況下是孩子“聽”得夠多了,但是自己“演”的太少,需要增加的是“演”而非聽。
2012年我帶的高三畢業班有一個孩子,在開學時處于班級中游,而那一年我帶的是一個普通班,高三第一學期期中考試之后每周周一請假,一開始我以為是孩子生病了,幾次之后就覺得不對,固定的時間生病,顯然說不過去。但因為每次請假都是家長提出的,而且孩子的學習也沒有下降,所以我也就沒有過多干預。那一年高考,孩子考入班級前三,進入了理想大學。有的人會說這是運氣, 當然會有運氣的成分在,不過做了多年教師之后發現,沒有無緣無故的運氣,每一次偶然都是一個必然,從大數據來看,高考基本上考察的是綜合實力。高考后再次見到該學生的家長,家長跟我說“李老師,對不起,之前我們騙了你,是因為孩子要求每周一能自己復習,所以我們就尊重了他的意見”,我對著她會心一笑!這個就是偶然背后的那個必然。因此在2013年之前我堅信孩子是不需要補課的,當然能支持的案例很多,清華、北大的例子也不少,不再贅述。
自從我進入初中教學,尤其連續帶幾屆畢業班之后,我的這些想法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跟初中的學習和考試特點有關。初中相對高中而言,第一個特點:內容少;第二個特點:難度低;第三個特點:初三一模考試早,一般12月中下旬,第一學期結束,而好的學生多數都是憑借一模考試成績取得名高中的青睞。正是由于這三個特點決定了中考是可以搶跑的,當然這個中考更確切的講是進入名高中是可以搶跑的。
我所知道的上海市多數名初中基本都是初二將初中三年內容全部學完,初三直接進入強化訓練,反復操練,直到學生看到題目都能知道答案,當然伴隨感覺還有想吐!所以大家想想看,中考總分630,四大名校錄取的人基本都在600+,其中有語文的作文,有體育......沒有反復操練怎么做到??!這是由學校帶領的集體搶跑,學校時間就那么多,怎么做到集體搶跑的?第一生源選擇,所以名初中錄取的人多數有搶跑潛質的,所謂搶跑潛質其一就是家長投入,從小外面各種各樣的補課,不厭其煩;其二孩子本身接受能力也比較高,所謂智商高;而那些沒有搶跑潛質硬要搶跑的往往就是各種問題上演。第二、學校三年統籌安排,預備上來的難度就達到初一,倒逼家長、學生。所以現在有一個普遍焦慮:是不是只有上民辦才能上好的高中呢?盡管我不認同這個觀點,后面寫文闡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一些民辦名初中確實把好多人送人了名高中。
我這里想闡述的是作為十幾年高中班主任我所看到的現象:就是名初中畢業的人進入高中之后發展一定好嗎?我的答案是不一定。有一些確實發展非常好,一路名校發展下去,走上社會,成為精英中的精英。但是還有不少,發展并不好。尤其是民辦中被四校過濾掉的第二層次的學生,進入高中后的發展往往還不如普通公辦學校學生,中考往往以很高的分數考進來,最后以后三分之一的成績走出去。細細思考,這些孩子的潛力在初中已經挖掘殆盡,甚至重復性的操練直接抹殺了孩子學習的熱情,進入高中,無所適從。作為高中教師,我們更喜歡那些初中并沒有被過度挖掘的,反而高中很有可能進入不錯的學校。
回到我們是否要補課的問題上。個人感覺,適度的搶跑還是必要的,比如初三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一模)就能決定你的孩子能否上重點,而此時有人剛開始做綜合訓練一個月,有的人已經綜合訓練半年了......尤其是難度不高的情況下,效果差異還是很明顯的。但是補課絕不是萬能藥,高中的難度和深度決定了孩子沒有自己的“悟”,補再多課沒有用,就像你不可能“聽”會怎么游泳,你得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但是生活中往往是這樣的,家長看別人補課就焦慮,好像孩子只要去補課了,所有問題就解決了,這個過程中家長就是求個心安。而孩子想著反正我聽你的話補課了,你還要如何?也心安理得了。
我的體會,補課類似補藥,有的人需要,有的人不需要,評估自己的情況再做決定。不是說高中生都不需要補課,如果孩子覺得課堂里東西都已經吃透了,想多吃點可以有針對性的補補肯定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只是求個心安一味的去補課,用忙碌代替思考、代替消化吸收,最后一定是無效或者負面效果。尤其是那些考上國內頂尖名校的往往都不是靠補課的,他們只是將補課當作某些時候的工具而不是被補課“奴隸”。
更小年齡的孩子的媽媽會想:幼兒園要上各種各樣的班嗎?小學要補課嗎?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4到6歲是孩子語言的敏感期,7歲之后孩子才有邏輯運算能力,從我養育女兒(14歲)的經驗來看,語言類的還是盡早介入,英語、閱讀等,因為這個是靠長期積累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孩子的毅力和堅持,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而運算類的不要被商家綁架和忽悠。幼兒園階段養好生活習慣,小學階段養好學習習慣,小學低年級該陪讀就陪讀,陪讀的過程主要是教孩子怎么樣養成好的習慣,包括坐姿、書包如何收拾、回家后怎么開始復習、對待錯題如何做、頭一天怎么準備第二天的東西。在此過程中家長切忌急躁、埋怨,動不動說“這個也不會呀?我小時候”......
其實你小時候不一定是你做得好,也有可能是大家要求低,原則上要多鼓勵孩子。尤其是孩子成績每次都99、100也不要得意忘形,因為成績好不一定代表習慣好,而習慣不好的孩子在初中就會慢慢被超越,即便初中不暴露,基本撐到高中就掉隊,我見過不少這樣的孩子,我自己的孩子也吃了很多這方面的虧。初中試著慢慢放手,高中、大學慢慢還權利給孩子,這樣你的生活才不會被孩子綁架,不至于養出媽寶男和媽寶女。還有一點,如果你希望孩子生活時時刻刻都要比別人強,現在能量化的更多是成績,那么各種補課恐怕少不了。如果你覺得有一個更長遠均衡的培養計劃,能接受孩子在成長的某一階段可以暫時不如別人,那么補課在低齡孩子身上是不需要的。因為好習慣不是一句空話,家長高質量的陪伴和創建一個允許孩子成長的氛圍更重要。
【孩子到底需要補課嗎?】相關文章:
幼兒也需要補課嗎?05-02
寶寶到底需要防曬嗎?05-02
孩子到底需要多少維生素D?02-02
過敏的孩子需要忌食海鮮嗎05-01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上親子班02-16
孩子喜歡化妝打扮,家長需要制止嗎?10-10
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啟蒙04-25
孩子到底應該怎么管05-02
中國人到底需要不需要管?04-30
孩子到底為什么會厭食?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