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方法

時間:2023-02-06 12:10:57 宗澤 家長之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方法(精選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為某一行動所制定的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和安排等。那么應當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方法(精選7篇)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方法 篇1

  一、 在思想上要明確認識,高度重視。

  幼兒期的孩子可朔性最強,最容易教育,這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最佳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凡是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們對成人做在的事常常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看見老師掃地,就去拿拖布;看見老師擦桌子,也拿抹布到處亂擦,明明還不會疊衣股,卻偏偏要自己來等等,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孩子獨立意識發展的表現。但由于孩子骨骼、肌肉等發育尚不完善,動作還不協調,因此常常會弄臟了衣服、損壞了東西,這是孩子成長必然經歷的過程,對此,家長要有正確的認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否則錯過了這個時機,等孩子的依賴性形成后再想補救,那就十分困難了。家長和老師還可以從培養自理能力入手,逐步培養獨立性。

  二、 在行動上要提供機會,大膽放手。

  孩子的能力是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和實踐中獲得發展的,沒有鍛煉的機會,孩子的獨立性培養也就無從說起。因此,先必須解放孩子的手腳,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實踐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去做那些應該做并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大班幼兒學習自己穿脫衣褲,學習收發碗筷、學擦桌子等。同時孩子的事應盡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決斷。如:孩子玩具應放在什么地方?玩什么?與誰玩?怎樣玩好?等等。另外還要有意識的創造條件,讓孩子做家長的小助手,如:幫媽媽做簡單的家務,自己收拾房間等,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只要孩子想做,愿意做,就要大膽放手,即使孩子做的不好也沒關系。

  三、 在方法上因勢利導,正面鼓勵。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能急于求成,要講究方法。孩子一開始都是當作“玩”來對待,教師、家長應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讓孩子在生動、有趣的玩樂活動中提高獨立能力。當幼兒犯“錯誤”時,一定要寬容對待,不要批評指責,不要說一些傷害孩子的話:“你怎么那么笨,”“到一邊去,別搗亂,”要正面引導,以免打擊孩子嘗試獨立的積極性;當孩子表現出獨立的愿望或做事情有一點進步時,家長和老師一定要給予及時鼓勵和表揚,為孩子樹立自信心,并愿意繼續去做,促使孩子進一步做出努力。

  四、 孩子能做的事情督促孩子堅持做。

  孩子的獨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養成的,也不是孩子學會獨立的做幾件事就意味孩子具有獨立性。這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內化的過程,它需要對孩子進行反復的強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導。因此,當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獨立技能、或表現出一些獨立行為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時表揚鼓勵,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督促孩子不斷堅持、反復練習,最后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 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

  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可以說挫折伴隨著孩子成長的每一步。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未必總是壞的,關鍵在于對挫折的態度。而挫折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正是引導孩子在經歷挫折的過程中培養孩的獨立意識和堅韌不拔的品質。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境,讓孩子勇敢的面對生活與學習中的困難,積極地去克服困難,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比如:打針以后可以對孩子說:“你真勇敢。”等。有意識的引導孩子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并且學會想辦法積極克服挫折、戰勝挫折獲得成功的體驗,能勇敢的面對各種困難。

  六、 家園攜手、共同教育。

  許多家長一面對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不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一面又總是抱怨孩子的依賴性太強,獨立性太差,怕孩子長大后不能面對競爭激烈的未來社會。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最基本土壤,家長則是幼兒的首任教師。在幼兒個性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家長應教育孩子克服依賴思想,鼓勵孩子獨立面對困難。只有當孩子充分感受到挫折帶來的痛苦體驗時,才會激發他們考慮如何解決問題、克服困難。若這個過程經常得到強化,孩子就會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動轉為主動,從而戰勝困難。

  教會孩子面對挫折、戰勝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關鍵是要順其自然,順應孩子的發展規律。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的承受挫折的能力,讓幼兒明白生活有順有逆,有苦有樂,還孩子以生活本來面目,讓孩子認識挫折,從而學會戰勝挫折的本領。

  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教師與父母必須把教育與幼兒生活融為一體從“做中學”。蘇格拉底對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讓犯錯誤的孩子獨自呆在房子中,讓其體驗寒冷、體驗孤獨,使其發現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挫折教育也應該讓孩子在體驗中學會克服困難、戰勝挫折。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個體通過親身經歷而獲得的信息,比通過其它感官獲得的信息在大腦皮層中的痕跡要深,保持時間要長。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機隨處可見,關鍵在于要有效把握,使幼兒在循序漸進中能力不斷提高,獨立性的發展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優良品德和發展智力。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方法 篇2

  任何一個孩子,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環境的影響,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質和能力的。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期心理活動的主動性明顯增加,喜歡自己去嘗試體驗。家長可以因勢利導,把握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在日常生活中,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家長怕累著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煩,因而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還有一些家長認為,吃飯、穿脫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訓練的,因為小孩長大自然就會。其實這些觀念都是不正確的。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不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就等于剝奪了孩子自理能力發展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能力。所以我們要本著“大人放手,孩子動手”的原則,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通過具體、細致的示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幼兒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如學習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臉、穿衣服、整理床鋪等。這些看上去雖是很小的事,但實際上給幼兒創造了很好的鍛煉機會,無形中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后,作父母的要給以適當的肯定和贊賞,當孩子的存在價值被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他們也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孩子的自信心。

  二、適應幼兒發展的需要,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培養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自我服務是幼兒發自內心的需要。對幼兒進行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是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我們培養的是未來這會的建設者,他不不應光有淵博的知識,更應熱愛勞動,具有一定的勞動技能。在幼兒期對他們進行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正是為他們對未來的勞動奠定心理基礎和物質基礎。幼兒手部肌肉發育不完善,動作不靈活,影響了他們的認識和探索,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他們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肌肉的發育和完善,促進他們動作的協調發展,而且由于手部肌肉活動越多,越豐富,就越能開發幼兒大腦的潛能,促進智力的發展。孩子在“我自己做”的過程中,能不斷增強自信心,提高獨立思、獨立做事或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有助于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三、尊重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

  眾所周知,獨生子女普遍存在著一個不良的性格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懶惰。由于成人過分的.包辦代替,長此以往,幼兒懶于動手動腦,不愿獨立思考。所以,成人要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教育他們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學會獨立思考。只有這樣,幼兒在獨立的基礎上創造能力才會不斷發展。我國著名的教育專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不僅要孩子自己獨立動手去做事,還要孩子獨立的動腦去想問題。獨立思考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萬不要因為孩子提的問題過于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隨著家教觀念的更新,有一些具有現代家教觀、教子有方的家長,注意創造機會,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家長可以給孩子講一些科學家、發明家成長的故事,以激勵孩子從小立志,培養孩子對學習新知識、探索新問題的興趣。

  四、創造機會,感受挫折,培養幼兒自我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有的家長經常說孩子主意不好,應該聽大人的,實際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認識,應該給孩子創造機會培養他自己拿主意。我們的教育常常是注意培養孩子順從聽話,不大注意去傾聽孩子的需要,從生活小事一直到孩子的發展方面都由家長一手包辦了,因此我們的孩子缺乏自己做決定的機會和權利,就很難培養孩子自我解決問題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差的孩子依賴性強,缺乏進取心和毅力,遇事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務轉給成人。這大多是成人嬌慣、包辦代替的結果。那么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大人應給孩子創造機會,培養孩子自己做選擇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讓他在嘗試的過程中感受失敗,碰釘子,這樣孩子就會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成長起來。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敗和失誤。而且通常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才能獲得較大的成功。在生活中,要培養孩子的自我完善能力,要讓幼兒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批評、自我控制,培養孩子的自我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家長要給孩子一個獨立自主的好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如果你自己就是一個處處依賴他人,對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動不動就尋求幫助的人,那你不要指望你的孩子能夠獨立自主。你的一舉一動,還有你的品質,都是孩子模仿和學習的榜樣。所以,先從你自己獨立自主做。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方法 篇3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過多的照顧和溺愛不少幼兒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因此造成孩子人性嬌氣,怕困難、依賴性強、適應能力慢等現象。其實這些一直都是讓老師和家長頭疼的事情,對于我來說,在班級里也對孩子進行一些這方面的教育以及常規培養,但是大都是生活自理方面的,讀完這篇文章我才明白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僅要從生活上抓起,還要從教學上抓起。

  比如文中的“在觀察活動中培養孩子自立意識和自主性”培養孩子從環境中觀察,從操作中觀察。有這樣一個例子:在開展“水的.溶解”的活動中給每組幼兒準備一桶溫水和一桶涼水以及許多冰塊,讓孩子自己擺弄,幼兒的興趣很高,老師要引導幼兒觀察并提出問題“小朋友,通過觀察你們發現了什么?孩子們爭著說:“冰塊放到水里就化了。”那老師再引導孩子把冰塊放到不同的水里看看有什么不同的發現——溫水中化的快,這時老師要對孩子的發現給予肯定,他們也會很快掌握了水融化與水溫有關的關系。

  所以通過教學,通過觀察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求變的創新能力,只有當幼兒這幾方面都提高了,才能更好的培養幼兒的自立意識和自主性。

  文中也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過度保護孩子,提供機會,大膽放手。

  我記得曾經有一位母親這樣說過:“孩子正因為我愛你,我才要把我的愛收起一半,孩子正因為我愛你,所以當你蠻橫無理時我絕不幫你找托詞,孩子正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會堅持兩個小時監督你打掃完自己的房間。”從中可以知道,沒有鍛煉的機會,孩子的獨立意識與自理能力就無從說起,因此,我們應該放幼兒的手腳,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實踐的機會。自立應該先自理!

  孩子能自主的事要讓孩子自主,只有給孩子自主的權利,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更加貼近孩子的需求,才能有助于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發展,孩子今天的自主就是明天善于獨當一面的萌芽。

  孩子如果你想上山我可以給你一條小路,如果你想過河我可以給你一葉小舟,但是路必須得你自己走!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方法 篇4

  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幼兒園里能獨立,懂事。那么在幼兒園老師眼中,獨立性強的孩子都有什么特點?相反,獨立性稍差的孩子又會作何表現?

  獨立之路從興趣起步

  大概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有體會,白天工作忙得像陀螺,下班時已是筋疲力盡,再要做家務、帶孩子,很是勞累。同時,身為老師的我,也知道培養孩子獨立性的重要所在。所以,從兒子兩歲半起,我就決定讓他參與家務,最起碼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兒子的獨立之路從刷鞋開始。準備好一大盆水、鞋刷、肥皂,我把兒子的一雙小鞋子放進了水里。“快來看呀,兩只小船漂起來了。誰是船長?”“我是船長,我是船長!”非常喜歡玩水的兒子飛快地答應著。“哎喲,船長,你的船可真臟,快把它洗干凈吧!”“是!”兒子難得的沒有異議,還抬起小手敬了個禮。不一會兒,大塊的肥皂用沒了,小手泡得起了皺,水也從衛生間流到了客廳。“小船”卻干凈了。從此,在我的不斷提醒下,刷自己的鞋子,對兒子來說,已經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了。

  宋老師建議:其實,不止是刷鞋,讓學齡前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自我服務,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其中,尤為重要的是,父母應該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將這些和獨立性培養結合起來,讓孩子逐漸體會到獨立做事的樂趣。

  兒子學吃飯 兒子2歲時,我就給他準備了1個木碗和1把匙子,告訴他:“從今天開始,你要學著自己吃飯!”開始時,兒子老舀不到飯,一著急,就用勺子在碗里亂搗,弄得桌上,地上,滿是米粒。婆婆看不下去,奪過木碗就喂起來。看到她這樣,我想起很多孩子入園時都不會自己吃飯,大概他們的父母都和我婆婆的心態一樣,認為孩子太小,還不到學習吃飯的時候吧。我和婆婆進行了一次長談。那天以后.在兒子吃飯的問題上,我們全家達成了共識。

  張老師建議:回顧兒子學吃飯的過程,我的'體會是,年輕的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特點。2歲的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飯,這種生活自理能力對孩子的獨立、自信以及今后的入園,都非常有好處。只有充分了解這些,父母才能幫助孩子學會獨立,而不能憑老經驗限制孩子的發展。

  媽媽還會回來 在半日班的親子活動中,我們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分離”活動,幫助寶寶學會家長不在身邊也能獨立活動。

  *在孩子自由活動時,家長不用寸步不離地跟在孩子身邊,只要保證孩子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即可。觀察孩子獨立活動的表現,是否能與同伴一起游戲。

  *利用聊天活動,創造家長不在身邊的機會。

  親子班老師會定期與家長“聊天”,這時孩子會與其他老師在另一旁游戲。

  *在媽媽去辦事時,開始真正的“分離”活動:

  在上午加餐的時候,老師請媽媽去給小朋友拿水果。5分鐘以后,所有的媽媽都拿著水果出現在孩子面前。這個活動讓孩子知道了父母離開以后還會回來。

  半日班大部分孩子都進入了幼兒園小班和托班,經過了“分離”活動的寶寶普遍地比其他寶寶適應得要快、哭鬧的時間要短。寶寶們適應快了,媽媽們更放心了。

  今晚,星星也好眠 “合宿”這一詞是我們幼兒園首創的。從1991年開始,我們園里每學期都會組織一次“合宿”活動。連著2~4個星期,每周有一個晚上,讓孩子們來幼兒園里集體過夜。

  早在合宿開始前10天,倒計時活動就開始了。老師們將合宿需要具備的能力一項一項提出,讓家長在家輔導孩子逐項練習。這樣的倒計時,孩子能夠適應并且對合宿產生一種期待。

  小貼士:合宿倒計時

  今天距合宿 10天

  心情:開始感受合宿

  幼兒園里:老師告訴我什么叫做合宿 家里:今天寶寶要開始嘗試自己洗臉啦,用自己的紅色小盆,把袖子往上卷卷,把小臉洗干凈,再用毛巾擦干凈。

  這天晚上,孩子們和穿著睡衣的老師一起吃晚飯,非常興奮。他們覺得穿著睡衣的老師像媽媽,就“媽媽、媽媽”地叫開了。跟著老師媽媽吃完飯,換上拖鞋,有的“宿舍”里的趣味聯歡會就開始了,還有的宿舍組織讀書會、有的是講故事比賽,就算看看電視,也和平時的感覺不一樣。

  睡覺的時間到了,老師請小朋友們自己動手洗臉、洗腳,洗干凈小屁屁,上小床睡覺。挨個兒親吻每一個孩子后,關掉了一個燈。暗暗的光線下,孩子們聽著老師講到“天黑了”時慢慢閉上了眼睛。這時,另一個燈也滅了,孩子們進入了夢鄉。

  守夜的老師拿出提前讓家長填好的表格,上面詳細地記錄了每個孩子夜里大小便的習慣。到了孩子該起夜的時間,老師就會叫醒他。除此以外,老師還會詳細記錄下孩子的小便情況,大便情況、情緒、大事記以及合宿趣事。

  小貼士:合宿趣事

  5歲的周童喜歡阿嬌。合宿夜里,老師喊周童小便,順便問:“周童,我是誰?”周童迷迷糊糊地說:“阿嬌!阿嬌!”……

  合宿結束后,各班都要進行合宿表彰大會。表彰孩子們的勇敢和獨立。這樣的合宿經歷,讓從沒離開過家長的孩子們體驗到了集體生活的歡樂,鍛煉了自理能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方法 篇5

  這樣的場景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小班孩子早上吃早點時,老師要把牛奶用吸管戳好,把餅干的塑料包裝袋撕開好,孩子們只要來拿了就可以吃了。如果有一個小朋友在拿到一袋餅干后突然說“老師,這餅干怎么吃呀?”那一定是他拿到的餅干的包裝沒撕開。

  我們常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幼兒學會生活”掛在嘴邊,而事實上卻事事不放心、事事包辦,讓孩子生活得舒舒服服,所以類似的情形皆是。因此,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思考、獨立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地讓孩子做到獨立自主。

  一、在觀察活動中培養孩子自立意識和自主性

  小班的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期,這一階段的孩子已初步擁有了一定的理解力和學習能力,對什么事情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有強烈的求知欲。此時幼兒是否具有良好的觀察事物的能力,將直接影響到他們所進行的活動的好壞。所以,我們要讓幼兒在觀察中增長知識、在觀察中發展多元智能。

  (一)從環境中的觀察

  幼兒每天在班上都要面對教室里的環境,我們為了給幼兒的觀察創造條件,在每一個科學主題活動中,都變換不同的環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引起他們的觀察興趣。例如在認識植物這個主題活動中,我們在墻壁上布置了許多植物的圖片,有表現整體形態的,還有表現細節部分的,內容頗為豐富。在自然角內放置了多種不同種類和形態的花卉植物。讓他們周圍充滿了可供觀察的素材。從平面的到立體的,讓幼兒從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多方面進行觀察。在環境的觀察中,我們應特別重視孩子的興趣,對他們喜歡的一些圖片或者實驗操作材料,在主題活動結束后,仍然保留在墻壁上或科學角內,以滿足他們的觀察需要。同時,還要繼續投放新的活動材料,保證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觀察機會。

  (二)從操作中觀察

  幼兒最喜歡自己動手來完成各種活動,而促使他們完成活動的最大動力來自于他們的興趣。在動手試一試的過程中,有好多都需要對比觀察才能夠理解的知識點。如在開展“水的溶解”的活動時給幼兒準備了好多冰塊,每組都有一桶溫水和一桶涼水,還有好多盛水的容器以及扇子、棉花等等,讓孩子自己擺弄,幼兒興趣很高,許多孩子為自己的發現興奮不已,爭著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同伴。這時,老師一邊引導幼兒觀察,一邊提出問題,“小朋友,通過觀察,你們發現了什么?”,孩子們爭著說:“冰塊放到水里就化了。”我再引導孩子把冰塊放進不同的水里,看看有什么不同的.發現。在這時作為教師要適時指導幼兒正確地對比觀察——冰塊要同時放進涼水和溫水里,再進行觀察。很快,孩子們興奮地舉起了小手,紛紛告訴我,在溫水中的冰塊化得快,而在涼水里的冰塊融化的慢。這時,老師對孩子的發現給予肯定,他們也很快掌握了水融化與水溫的關系。

  在認識“植物”的活動中,孩子們對花的結構很好奇,他們提出,花朵中間細細的東西是什么?為什么中間那個最高?碰上那個細細的東西會有粉末在手上,那是什么東西?孩子一連串的問題,說明了幼兒在觀察的過程中,已經注意到了一些非常細小的部分,觀察很細微。通過這些細小的觀察,他們知道了花蕊、花藥和花粉,也知道了他們的作用。

  也就是說,當孩子觀察到一些不同的事物提出了問題之后,教師應該和孩子一同去收集資料,一起觀察,一起尋找答案,讓孩子感到老師是他們最有力的支持者。同時,對孩子錯誤的觀察結果,也不要輕易的說出不對,而應該鼓勵他們再觀察。通過觀察活動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求變的創新能力。只有當幼兒這幾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才能更好的培養幼兒的自立意識和自主性。

  二、珍惜幼兒自我獨立性意向、尊重孩子

  當幼兒的獨立活動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時,幼兒就表現出得意、高興,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否則就出現消極的情感和態度。因此,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幼兒的獨立性意向,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使獨立性不斷發展。

  自尊和自信心的建立不是靠說教,而是要把對孩子的尊重既作為營養大餐,又作為獨具特色的小零食,隨時隨地、毫不吝嗇地送給他們。要特別講究對孩子說話的語氣和方式,常常蹲下來同孩子對話,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避免他“低一等”的感覺;如果孩子畫兔子畫成了老鼠,便夸他有想像力,讓他享受成功,而不是失敗、沮喪:當在孩子的諸多摩擦過程當中,不要過于強調“裁判”的角色,評判誰是誰非,而應提供給他們自己解決糾紛的機會。例如: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在玩滑梯時,小男孩壓到了小女孩的手,小女孩就惱怒地嘟了嘴。這時,老師并沒有像“裁判”一樣評判誰是誰非,也不說“玩時要當心,誰也別碰了誰!”而要和藹地問那小男孩:“你知不知道她為什么不開心呢?”小男孩沮喪地說:“因為我壓了她的手。”老師就笑著說:“噢,原來是這樣。那么,你試試用個什么好辦法,可以讓她愉快起來。”那男孩想了想,就走到那小女孩面前,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原諒我吧!”那小女孩不吭聲,但臉色好多了。老師便蹲下來,問那女孩:“你感覺好些了么?”小女孩提出自己的要求,說:“我覺得用涼水洗洗手會好些。”老師就趕緊表示贊成,啟發那個小男孩陪小女孩去洗手間洗手。一會兒,兩個孩子就手牽著手從洗手間出未了。小男孩高興地報告老師:“她感覺好多了。”于是,兩個小朋友和好如初。

  三、不要過度保護孩子,提供機會,大膽放手

  孩子的能力是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習得并得到發展的。沒有鍛煉的機會,孩子的自立意識與自理能力的培養也就無從說起。因此,應該解放幼兒的手腳,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實踐機會。

  (一)孩子能自理的事讓孩子自理。自立應該先自理,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吃飯、洗手、洗臉、刷牙,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圖書……這些日常中的小事,卻是培養幼兒自立意識的重要內容,只有從小培養孩子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理意識,才會讓孩子盡早學會自理的能力,如果任何事情都包辦代替,孩子就會逐漸養成依賴性,從而缺乏自立能力。

  (二)孩子能自主的事讓孩子自主。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允許孩子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選擇,鼓勵孩子做一些決策,孩子的事盡量讓孩子思考、決斷。如今天想做什么游戲,玩具應放在什么地方,想和誰一起唱歌,請幾個小伙伴未做什么游戲……這些無關是非、好壞的事情,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只有給孩

  子“自主”的權利,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更加貼近孩子的需求,才能有助于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發展,孩子今天的“自主”就是明天善于獨當一面的萌芽。

  (三)孩子能解決的事讓孩子自己解決。在今年的小班幼兒中,曾有這樣的現象,到了幼兒園,孩子也要讓家長幫他搬椅子,拿玩具、圖書,家長也很自然地安排好了這些事才離開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老師應該及時與我們的家長溝通,讓家長明白這樣是不利于小孩的成長的。孩子坐的椅子為什么不學著自己搬?想玩什么玩具,為什么不讓他自己去拿?如果想要的玩具別人正在玩,你可以鼓勵他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千萬別剝奪孩子處理問題的機會。

  (四)孩子能幫忙的事讓孩子幫忙。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很樂意做事,在學校我們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孩子做孩子的小幫手,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如擺放、收拾玩具,擦桌子、揀垃圾等等。總之,只要是孩子能做的、想做的、愿意做的,就要大膽放手,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沒關系,他們就是這樣一步步走向獨立自立的。

  四、從游戲興趣上培養

  幼兒對游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讓幼兒做些象征性的勞動時,要盡量游戲化,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另外在幼兒做了以后要及時地給予表揚與鼓勵。可以引導小班孩子讓他們幫阿姨分勺子,搬椅子等,做做家中父母的小幫手,幫助父母揀菜,剝豆等等。

  五、基本動作的慢速分解

  盡管孩子的獨立意識已經萌發,但由于各項能力的發展并沒能達到他自己想達到的水平,所以還需要成人的幫助和指導。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水平決定提供何種程度的支持。比如吃飯,孩子可能在開始獨立進餐時拿勺的方法不準確,東看西看不往嘴里放,我們可以多提醒,和孩子講道理,但切忌包辦。在針對孩子的教育活動中,動作一定要慢,要分解,也許一般人看起來有些夸張,但對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六、語言上的指導必不可少

  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并不是很高,但如果配以清楚的示范動作和適當的語言講解,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們小三班的孩子已經學會了手指兒歌:《洗手歌》、《刷牙》、《我的好朋友》,四歲孩子也正處于語言發展的敏感期,直觀的形象動作是詮釋語言含義的最好工具。

  兒童的獨立意識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它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我認為只要在小班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好的融入上述思想,小班的孩子就能獨立地踏出第一步。當然在培養孩子的獨立過程當中還有其他的方面配合,這就要求我們應該更多地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性。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方法 篇6

  每次進行手工活動、數學操作活動的時候,我總會發現有幾個小朋友會說:“老師我不會”、“老師你幫我做”,“老師幫幫忙”,其實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兒卻只是站在邊上,臉上帶著悲傷、惶恐的神情看著其他在做的幼兒。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現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獨生子女,父母都是持著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態度,把孩子當寶貝一樣的珍藏著,為孩子包辦著一切,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性,而變成一個沒有責任感,不用頭腦而怯懦的人。而幼兒時期是打基礎的階段,因此,我們需要在幼兒時期在家園共同努力下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為獨立性的發展創造環境與條件。

  一、對孩子要放手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有成功,也有失敗和失誤。只有經歷過失敗的洗禮才會看見成功的彩虹。孩子的成長也是一樣,大人應放手讓孩子在他生活的小范圍內自理,讓他失敗,碰釘子,這樣孩子就會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成長起來。有些家長認為幼兒生活中的小事如自己學會穿脫衣服、自己疊被子等等都是些無關緊要的瑣事,大人隨手幫助就可以,不必讓孩子自己去做,就是讓孩子去做也做不好,或者認為讓孩子做太費神,還不如自己做省力。這些看法當然是不正確的。因為幼兒獨立生活能力主要是通過逐漸學會料理自己的生活而發展起來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必然妨礙孩子未來的獨立生活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如果從小,一切都由父母包辦,孩子感到一切都可以依賴父母,形成一種“安全感”,那樣反而容易出大事。

  二、讓孩子學會勞動

  有些大人認為那么小的孩子怎會勞動呢?還是我自己來做吧!其實從小讓孩子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實際上是一種很好的生活教育,無形中也培養了孩子的勤勞習慣,為孩子日后的獨立生活打下了基礎。如當父母回家了,為他們拿拿拖鞋;吃飯時,發發碗筷;父母在掃地、洗衣時,可以幫忙拿拿簸箕、肥皂之類的東西。當孩子完成一項工作后,我們父母可以及時的給以適當的肯定和贊賞:“謝謝”,“你真棒!”,“孩子,你做的真好!”孩子聽到贊揚的話語后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工作能力被肯定,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孩子與父母的感情。

  三、模仿效應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我們要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行為楷模,作為父母不能以工作忙,沒時間為理由拒絕和孩子進行親子間的游戲,我們應多抽一些時間陪孩子玩,給幼兒提供更多的接觸模仿機會,這樣對幼兒獨立品質的形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未來是屬于孩子的,孩子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造。家長和教師應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幼兒,多給幼兒自己去嘗試體驗的機會,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在培養過程中積極鼓勵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幫助他們樹立自信,使他們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去勇敢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方法 篇7

  一、在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2-3歲的幼兒,他們的自我意識已經到達了萌芽階段,言語和動作都有了迅速發展,求知欲望也逐漸強大。而且隨著他們身體的發育,所見的世界與感官發育,心理能力的不斷提高,他們開始了嘗試,于是從不會做到學著做到學會做。他們的獨立意識也可以在身邊的長輩教育下逐步培養起來,喜歡自己動手去探索。在這個自然地生長規律中,我們可以要求他們從身邊的一些小事開始,讓他們逐漸學會自主生活。雖然有時他們吃飯的速度很慢、他們的衣服穿的并不是很整齊,玩具收拾的不是很干凈,但是我們在活動的過程中放手讓幼兒自己做主,給他們一種能夠自己做主的感覺,讓他們在活動或者生活當中能感受自己獨立做事的樂趣,同時也可以對他們做出的努力給予漸強或者根據情況作出評價和鼓勵,并支持和要求他們去克服困難,堅持自己去獨立做事,為幼兒的自主、獨立發展創造民主、寬松、愉快的氣氛。

  二、在教育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有一句話叫做"教育者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其實,兒童本身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應該尊重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逐步放手讓他們在活動中發展并思考其中所發現的問題。并有方法的對幼兒進行能力的培養,如:在進行區域活動游戲區時,我們可以選擇幼兒自己去選擇自己想要扮演的游戲角色、自己去設計喜歡的游戲環節、和同伴一起討論游戲方式,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原來自己有也有選擇、探索、表達的自由,在這個情況下,幼兒往往能自信的去完成去享受這個活動。

  三、讓孩子在相處中懂得獨立。

  在孩子間發生矛盾時,不應該作為老師的角度來評判誰對誰錯,而應該根據情況把解決問題的權利交給幼兒,給予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大班的.孩子的情感發育已經到達了一個水平,我們可以嘗試可以給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判斷機會交給幼兒,讓他們在思考這件事情對錯的時候懂得雙方兩邊的問題。給幼兒多一些這樣的鍛煉機會。也是給幼兒一種培養獨立性的機會,而不是每次依靠老師來取得勝負或者輸贏。

  四、引導幼兒在自主思考中鍛煉獨立性

  幼兒一般都具有對事情好奇的天性,他們似乎對看到的事情都會問上一個為什么?對待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我們可以不直接出示答案,而去啟發他們自己動腦筋動手進行探索,去探索問題的答案。教師在此可以嘗試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引導幼兒大膽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意見,鼓勵他們去探索,而不是教師把答案直接告訴給幼兒。在此之中我們應該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可以認真的傾聽孩子的一些疑惑和問題,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以平等的,朋友的態度對待孩子。其實這并非是嬌慣孩子。事實證明:受到尊重的孩子,大多是待人友善,懂禮貌,舉止大方,自我獨立意識強,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五、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實現因材施教

  幼兒之間都是存在能力差異的,針對與具有較強獨立意識的幼兒,我們應給他們創造更多的環境與氛圍去探索周圍的世界,并在主動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獨立意識較弱的幼兒,就相對降低要求的標準,不可強求,須根據幼兒能力差異因材施教。所以說獨立自主性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就如算算術題來說,有些思維敏捷的孩子可能有自身已知經驗進行心算或手指算。但是有個別在數學邏輯方面較差,可能只有經過簡單的點數來加減算式。但是,其實能力較差的幼兒所用的方法其實并沒有錯。所以我們在個體差異中應該注意:如果我們對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做出過高的、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因為孩子一時沒有達到你的要求,就橫加斥責,孩子就會產生恐懼心理,然后產生依賴心理,尋求教師的幫助,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差異及時的調整教學過程與環節,讓每個孩子都在學習中進行獨立性的培養。

  六、在家庭中給予孩子鍛煉的機會

  幼兒的獨立能力并不是只在幼兒園中經過教師或者在幼兒園這個單一的環境里進行教育鍛煉就行的,他們生活中更多的時間其實是呆在家里的,孩子獨立性的培養需要家園合作,齊心協力。這樣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才會得到提高,有些幼兒就是在園里特別積極能干,一回到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總是寵愛著,幫著孩子把一切都打理好,沒有給孩子自主鍛煉的機會。這樣久而久之幼兒的自理能力就會逐漸變弱,這也會給老師培養幼兒自理能力工作的開展帶來一定難度。因此,我們應該在平時與家長的聯系中主動了解溝通。與家長一同協商好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重要性,爭取家長們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長統一思想,以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其它能力也會相應得到發展,最終實現全面發展。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方法】相關文章:

家教中培養幼兒獨立性10-06

幼兒園培養幼兒的獨立性的方法02-17

幼兒獨立性的培養之我見10-06

日常生活中的好方法11-06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11-07

獨立性格盡早培養10-30

孩子獨立性的培養10-06

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02-18

怎樣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格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