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兒童期的心理保健
1.保證孕婦身心健康。
從造成兒童病態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原因來看,有一部分是由于母親妊娠期身心健康不良引起的。
2.建立溫暖的家庭,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
盡量滿足兒童的情感需要,在兒童心理健康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性格不和、分居或離婚,家庭成員感情不融合,父母工作太忙,很少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甚至將孩子寄養在外,都會使孩子得不到家庭溫暖,造成孩子情感冷淡、精神緊張、性格怪異以及產生不良行為等一系列問題。因此,作為父母應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互相謙讓,建立起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盡可能讓孩子與父母在一起生活,多給孩子溫情,多與孩子進行肌膚接觸和言語交流,讓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滿足,建立并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如果必須把孩子寄養出去,也應讓兒童逐漸熟悉新的環境,與領養人建立好新?quot;親子關系"之后再讓其離開父母。
3.滿足兒童獨立性的要求。
隨著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其獨立性要求越來越強,常常要求自己獨立做一些事情,由"我自己來"。如果大人干涉過多,事事包辦,則會使兒童向兩極發展:
(1)引起兒童的不滿和敵對情緒,產生反抗行為,形成任性、執拗等不良性格;
(2)兒童的獨立性被扼殺,促使兒童形成依賴性強、懶惰、怯懦、自卑等不良性格。
因此,當孩子提出獨立性要求之后,家長要因勢利導,幫助他們實現那些合理而又可能達到的愿望,對于那些不合理的要求或一時難以實現的愿望,家長要向孩子解釋清楚,使之心服口服,不要強行限制或包辦代替。
4.要尊重兒童的自尊心。
在教育兒童時,如果不注意方法,常常批評、指責和打罵,不注意給孩子留"面子",常在孩子的同伴面前或外人面前數落孩子的不是,責罵懲罰孩子,使孩子在同伴中抬不起頭、沒有地位。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目的,反而大大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孩子的憎恨、敵對和緊張情緒,促使孩子養成報復、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
因此,家長和老師不應把兒童單純地看成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孩而任意地去批評、指責,要尊重他(她)們,多用表揚、肯定、鼓勵的正面教育,使其自尊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5.為兒童樹立良好的榜樣。
榜樣的作用在兒童期是很大的,家長、老師、同伴及周圍其他人的言行對兒童人格的形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兒童的孤僻、膽怯、固執、恐懼、說謊等不良行為往往都是從父母處習得的。
因此,要培養兒童健全的人格,父母和教師一定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一舉一動都要為兒童樹立良好的榜樣。
此外,要注意電視電影對兒童的影響,兒童許多不良行為如偷竊、打架等都是從電視劇和電影中模仿來的。因此,大人應引導孩子正確看待這些情節,不斷提高他們的辨別是非的能力。
6.為兒童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社會生活環境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決定性條件,兒童的病態心理和不良行為許多都是因為生活環境不良,或太單調貧乏所致。如兒童整天生活在一個父母經常吵架、彼此感情冷淡、家庭氣氛緊張的環境時,使孩子長期處于精神緊張、感情饑餓的狀態,這種兒童必然是情感冷淡、精神萎靡不振、缺乏安全感,甚至對人有敵對情緒和攻擊行為。典?quot;孟母三遷"說明了環境對兒童的心理發展的重大作用。
7.要堅持正確的教育方法。
首先,教育愛撫孩子要適度。溺愛只能造成孩子驕橫跋扈、自私任性,或過分依賴、胸無大志,見困難就退縮,遇挫折就氣餒。
其次,教育要求要統一,教育步調要一致。有些父親教育一個樣、母親教育一個樣、爺爺奶奶教育一個樣、家庭教育一個樣、學校教育又一個樣,使得孩子左右為難,養成一種撒謊、投機取巧的不良行為。
8.幫助兒童學習人際交往的技能,不斷提高兒童的社會適應能力。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同情心,教兒童學習了解、關心、體諒他人,多與同伴進行感情交流,在交往過程中要以誠待人。
其次,要教育兒童在學習游戲中,要互相謙讓、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否則就會離群獨居,交不到一個知心朋友,形成人際交往障礙,進而造成適應困難,并引起學習困難、性格缺陷、不良行為等多種問題。
9.做好兒童入托入學前的心理準備工作,幫助兒童適應新環境。
入托是兒童過集體生活的開端,必然會有一個對新環境的適應過程,剛剛入托的兒童常常會出現哭鬧、焦慮、害怕、不肯上幼兒園等現象,家長或老師應做好兒童入托前的心理準備工作,盡量縮短這一適應過程。如入托前,一方面家長可多次帶孩子到幼兒園去玩,看小朋友們唱歌跳舞做游戲,激發孩子想上幼兒園的愿望;另一方面,老師可做家訪工作,與兒童認識,消除兒童的陌生感;同時可為幼兒準備新穎的玩具歡迎幼兒的到來,給幼兒一種"幼兒園像我家"、"老師像媽媽"的感覺。千萬不要用威脅恐嚇的言行來制服幼兒的哭鬧,那樣會適得其反,甚至給幼兒產生一些如孤獨、焦慮等不健康的心理。
入學對兒童來說又面臨一個新環境的適應過程,兒童要從學前期以游戲為主導活動改變為以學習為主導活動。主導活動的改變,兒童勢必有些不適應,因此,也要為兒童做好心理準備工作。一是要適當調整兒童的生活作息制度,上床、起床、進餐、上廁所的時間和習慣盡可能與學校生活相適應。二是適當延長兒童的學習時間,縮短游戲時間。三是加強兒童獨立生活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保育工作是放在首位的,早晚由家長接送,整天由老師和保育員看管;而學校則是教育放在首位,兒童獨立生活的空間和時間均擴大了,因此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四是帶兒童到小學參觀,為他們準備好書包、文具,以培養孩子上學的興趣。
【兒童期的心理保健】相關文章:
談高校新生的心理保健04-28
兒童期不能補鋅太多05-02
談談中年人的心理特點與心理保健04-27
幼兒心理保健方案(精選10篇)12-22
兒童期望值判斷的研究04-29
關愛留守兒童期末總結范文(精選17篇)12-22
關于軍校心理保健網絡建設的思考04-29
兒童期易缺乏哪些營養素05-02
先秦道家心理保健思想及其現代價值04-28
幼兒心理衛生保健教案(精選8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