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人的總稱
人類(人的總稱)
人類(human):人的總稱。人類是地球上有史以來已知生物中最具智慧的生物,也是地球目前居于統治者地位的物種。實踐證明,每個人與生俱來具備四柱太陽律月亮律。人:“能制造精致的工具、并能熟練使用工具進行勞動,有豐富的思維能力,有判斷對和錯的能力,有呵護、愛護地球的能力,有創造能力和控制修復能力”。“進化論”認為人類起源于類人猿,從靈長類經過漫長的進化過程一步一步發展而來。DNA與化石證明,人類大約于20萬年前起源于東非。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具有高度發達的大腦,復雜的抽象思維、語言、自我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類直立的身體構造使得人類的前肢可以自由活動,這讓富有智慧的人類掌握了遠超出其它任何物種的工具使用能力,并最終發展出強大的勞動能力和創造性。
目錄 人類進化 生命周期 種族概念 人類研究史 收縮展開 人類進化應該說明的是,由于出土的化石數量有限,而且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都是不連續的,所以到2013年8月1日為止,我們對人類進化過程的了解,還只是初步的,相當概括性的。然而,即使從這個相當粗略的輪廓當中,已經足可以得出一些令人驚嘆不已、相當確切的結論和認識。 首先,可以肯定人類確實是由類人猿、原始人和現代人類這樣一步步的進化而來的。為什么會有一部分猿類能從動物群體中分化出來,最終進化成人呢?這完全是由于氣候變化所致。也就是說,氣候的變化是人類進化,當然也是其他生物進化的原動力之一。或者說,氣候變化正是人類進化的催化劑。在猿和人之間之所以會產生巨大的分化,正是因為它們的祖先寧肯跟著熱帶森林遷移,而我們的祖先卻勇敢地從茂密的森林走向了空曠的草地。 另外一個十分有趣的問題是,人和動物都在進化之中,為什么人類進化得如此之快,而動物進化得卻如此之慢呢?其根本的區別在于,動物在接近10億年的漫長時期中,僅僅是通過突變和自然淘汰來進化的。而人類在這短短的1400萬年的時間里卻發展和演化出了非遺傳性的繼承和演變系統,即通過獨一無二的文化媒介,把知識和傳統留給了后代。這完全是由于人類的大腦比其他任何動物都要發達得多,因而能有日益增強的對環境的控制力量,例如利用穿獸皮、烤火、住山洞來造小氣候以利于自己的生存等。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日益發達的文化,從而使遺傳進化退居于次要的位置。由此可見,人類在控制本身進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績,僅次于生命的起源。 然而,有其利也必有其弊,大概正因為人類有了文化媒介可以把信息傳遞給后代,所以通過本身遺傳系統所傳遞的信息也就愈來愈少,例如人生下來不會蓋房子,必須要靠后天去學習。總之,動物有許多生存的本領是通過遺傳系統直接傳遞給后代的,而人除了吃喝哭叫之外,絕大部分生存本領卻只有靠后天去學習。 最后,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事實值得人們去深思。在這1400萬年的漫長歷史中,人類進化的速度并不是均勻的,而在是以很高的加速度往前演化著的。例如,從臘瑪古猿進化到南方古猿足足用了1000多萬年,而南方古猿進化到能人卻只用了300多萬年,依次類推。也就是說,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每完成一個飛躍的時間大約正好等于前一個飛躍所需時間的1/3,而等于后一個飛躍所需時間的3倍。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大腦愈來愈發達;二是隨著實踐的積累,人類的知識愈來愈豐富。由此可見,人類今天所享有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并不是在短期內創造出來的,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我”是人類的一部分,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有生命,自然有本身。人類在人生活動中變化,自然在物質運動中守恒。人類有能力,自然也有實力。人類在生存,自然在存在。人類有追求,自然有永遠被滿足的利益。自然中,每個人都有祖先,每一物質都有運動軌跡。人有死,物質運動是永恒的。 人是自然物質,順應著自己本身的運動規律運動。人類今后會變成什么樣?
專家觀點
悲觀論者:人類的進化已經走到盡頭 英國倫敦大學教授斯蒂夫·瓊斯聲稱,現代人種的正面和負面突變都已經結束。照他看來,人類進化過程建立在基因改變活生物體去適應外部周圍環境性能的基礎上。可現代人不僅幾乎喪失了對生物圈的依賴性,而且自己正在改變它。 俄羅斯國立羅斯托夫大學的科研人員、哲學博士奧列格·瓦西里耶夫也認為,人類具有一些能導致其滅絕的弱點,比如低下的免疫性。瓦西里耶夫還認為,從生物學觀點來看這是很自然的事,因為猛犸就已經滅絕。而為了使人類消亡,如今有的是理由,有氣候變化因素,也有微生物突變因素,抗藥性等等。 樂觀主義者:我們的身體還會有所變化 變化之一:基因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喬納森·普里查德認為,人類已經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近1.5萬年來出現許多新的基因,比如說那些能保證吸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以及消化奶類的基因。正是由于有了它們,我們才能適應新的食物。順便說說,白皮基因也是新的,人們在遷居地球北部地區之后才開始有它們。 變化之二:面孔 全俄人類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生物學博士韋尼阿明·普列沙科夫斷言,人的臉孔在縮小,比1萬年前小了三分之一。最大的變化在頜骨和牙齒的布局與結構,這可能是因為人類再不用咀嚼堅硬東西的緣故,但與此同時,人類的腦顱變得更加突出。為什么會這樣,科學家說至今仍沒有弄清楚。 變化之三:身高 俄羅斯醫學科學院青少年衛生與健康研究所科研人員、生物學副博士尤利婭·雅姆波爾斯卡婭說:“中世紀騎士的盔甲今天只有半大孩子能穿。不過,從19世紀末人們的個子在長高,到1960年長高了20厘米,半大孩子長成170~178厘米成了家常便飯。只是從1985年起,全世界的人都在縮個子,高個兒都變得矮小,今天30歲的人平均身高只有165厘米。” 科學家還以俄羅斯人為例比較了一番,說明俄羅斯人的祖先一個個都長得高大魁偉,而今則長得小柔弱和矮小。 變化之四:大腦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生物學博士布魯斯·蘭認為,大腦在發生突變,這可能會導致出現一種新的更理性的人種。計算表明,頭小畸形基因從3.7萬年前的馬魯克農人起就開始變化,正是這些馬魯克農人首先在洞穴的四壁上畫畫。而第二個為人們所熟悉的ASPM基因,大約于5500年前開始在我們的大腦里演變,那時候人們已經識字,開始建造都市。 變化之五:繁殖 俄羅斯老年學研究所實驗部主任弗洛爾基斯認為,年輕姑娘的經期在提前,而女人的絕經期拖后5~6年,婦女的生育年齡在拉長,結果,人的壽命也在變長。
進化實質
人類和動物的唯一區別是具備大腦思維能力。人類的精準定義:“人類與動物唯一區別是具備大腦思維智慧能力。人與動物之間距離的交點是思維智慧與動物智能相遇的頂點,其本質在考量思維智慧進化的真實。思維智慧被動物智能頂到零界人就回歸動物,思維智慧進化到動物智能消失,人就升華為純粹的人或宇宙新生物!現在,思維智慧和動物智能都是人行為舉止的控制機構,都具備瞬間掌控人的能力。人的一生,思維智慧都可在動物與人類之間任意游走,每一時期停留位置都能確定動物智能和自我表現的真實。” 研究成果:根據基因理論,現代人類共同祖先起源于非洲—— 根據生物基因理論,物種在一個地區連續生活并與其他物種相隔絕后,就會發生生殖隔離,兩個物種間不能再交配,或者交配后生的下一代無法有繁殖能力。假設北京猿人是現代中國人的祖先,根據他們的能力,根本不可能跋涉萬里與非洲歐洲的其他同時代猿人交流,肯定是孤立地生活在中國大地,那么,長達幾十萬年的時間都沒有產生生殖隔離便令人費解。中國人完全可以和美國人,阿拉伯人,甚至非洲黑人結婚,并且生兒子,兒子再生孫子。那么就是說,人類沒有生殖隔離。 人類老祖宗起源于非洲,說的是現代人類的共同的祖先來源于非洲東部在大約6萬年前的一個部落。這個部落部分人產生了有益的基因突變,染色體上一個叫FOXP2基因產生了變異,于是人的大腦產生了語言和抽象思維系統。這個小小的基因突變卻是猿人變成人類中的一個巨大的飛躍,從此人類學會了使用抽象思維和符號解決問題,并有了復雜的語言。這個部落的人憑借比別的猿人聰明的大腦,發明出人工取火,率先造出裝有尖頭的長矛等,他們在生存競爭中擊敗了其他的的落后部落,消滅了他們并不斷發展繁衍。 后來這個“聰明”部落的人越來越多,當地食物不夠,于是他們大約在今5萬年前,分兩支北上,一支進入歐洲成為白種人,另一支通過印度和東南亞,從云南北上進入中國、朝鮮、日本、美洲成為黃種人。由于他們武器精良,大腦聰明,所以每到一地,總能擊潰當地土著猿人,例如北京猿人等,并占領他們的地盤。于是其他猿人滅絕了,只剩這一支部落繁衍下來。我們今天所有人都是這個先進部落的后代,這樣才能解釋為什么中國人和白種黑種人能結婚生孩子。
生命周期人的生命開始于受精卵。男性通常通過性交的方式使得女性受精,有時也可能以人工受精。人在生長初期稱為受精卵,受精卵在女性的子宮歷時38周經過各種生長時期,最后終于變成胚胎,再變成胎兒。變成胎兒后,就可以準備出生,胎兒被女性從體內娩出后第一次靠自己呼吸的同時改稱為嬰兒。一直到成為嬰兒后,人才開始受到法律保護,少數地區子在胎兒時期就開始保護,直至生命結束。 與其他生物相比,人類的生產過程顯得復雜許多。長達24小時以上的痛苦分娩并不少見,有時甚至可能造成小孩或母親的傷害或死亡。直到20世紀在某些發達國家才有比較高的生產成功率。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生產是否真的比較容易失敗還有爭議,因為這些地區的婦女聲稱她們所采用的自然分娩法不但較安全,也較不容易對產婦與小孩造成傷害。 死亡往往帶來不舒服的感覺或是懼怕(參看瀕死經驗)。葬禮是人類社會的特色之一,通常也起因于對死后世界的信仰。但一個人的長生的方式往往只能是后人的膜拜與繼承。
種族概念古代
最早記載種族的文學作品,為古埃及的《地獄之書》。其中將人類分為“埃及人”、“亞洲人”、“利比亞人”和“努比亞人”四類,可看出這個分類融合了“種族”、“民族”、“國家”等概念。后來的中國、羅馬等文化比較注重于氏族,對于以外觀劃分的“民族”的認知則較少(Dikötter 1992Goldenberg 2003)。中國及周邊居住的是黃種人,古代往往認為華夏和四夷的人都是炎帝或者黃帝的子孫。不過古代中國后來也曾記載到白種人,一般稱其為“黃毛人”,唐朝以后也記載了黑種人。 古希臘、羅馬、中國等文化對外觀不同的“種族”也有一定的認識,同時也導致其古代文獻中(如中國的《山海經》)出現許多在遙遠地方所存在的奇異種族的描寫。同時也有一些羅馬作家認為種族的特征是由居住環境決定的(Isaac 2004)。但在許多古代文明中,外表不同的人仍然可以通過采納所在社會的文化標準而成為該社會完全的一員(Snowden 1983;Lewis 1990)。古代猶太人以及歐洲中世紀根據《圣經》認為人類是諾亞三子閃、含以及雅弗的后代,地球由三洲組成,其中閃族為亞洲人,含族為非洲人,雅弗族為歐洲人。
近代
近現代對于種族的理解是歐洲地理大發現時代的產物(Smedley 1999)。歐洲人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接觸到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民族,對于這些民族之間外表上的、行為上的、以及文化上的差異產生了許多猜想。同時由于非洲奴隸貿易使歐洲人的奴隸來源漸漸地由歐洲、中東轉變成非洲,歐洲也因此產生了將人類分類的動力,以作為奴役并虐待非洲人的理由(Meltzer 1993)。 通過借鑒古希臘羅馬的文獻以及當時歐洲內部的關系,例如英格蘭人與愛爾蘭人之間的不和(Takaki 1993),歐洲人開始將自己以及其他民族劃分為外表、行為、能力皆有分別的群體,并把可以遺傳的外表特征和內在的智力、行為、甚至道德水平互相聯系(Banton 1977)。雖然其他文化也有相似的觀點(Lewis 1990;Dikötter 1992),但是這種觀點開始影響社會的構造,主要是在歐洲及其殖民地開始的。
現代
由于人類演化的各大區域,在直立人階段已經出現一些地區性形態分化,到了早期智人階段開始逐漸明顯起來,加上各地區不同的自然選擇作用,使得各地區的晚期智人在形態上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差異,人種分化形成了。由于皮膚顏色、頭發形狀與顏色、眼鼻唇等方面的不同,可將全世界的人類分為黃種人(又稱蒙古人種或亞美人種)、白種人(又稱高加索人種或歐羅巴人種)、黑種人(又稱尼格羅人種或赤道人種)和棕種人(又稱澳大利亞人種)這樣四大人種。 中國最先發現的化石晚期智人就是著名的周口店山頂洞人。這些化石是1933年在龍骨山的山頂洞中發掘出來的,包括完整的頭骨三個、頭骨殘片三塊、下頜骨四件、下頜殘片三塊、零星牙齒數十枚、脊椎骨及肢骨若干件。但是由于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以及后來的太平洋戰爭,這些材料和當時所有的北京猿人化石一起在幾個美國人手中被弄得不知去向。幸而在這批珍貴材料失蹤前他們被作成了模型,這些模型成為重新研究這一時間段人類發展狀況的重要依據。 在繼承從中國直立人到中國早期智人一脈相傳的黃種人所擁有的一系列獨特性狀的基礎上,中國的晚期智人已經基本上奠定了現代黃種人的特征。雖然,在他們身上還或多或少地保存著一些原始性狀。在確定是屬于原始黃種人的前提下,山頂洞人與現代的中國人、愛斯基摩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特別接近,而柳江人則與發現于澳大利亞的凱洛頭骨有明顯的相似性狀。 澳大利亞所發現的人類化石都屬于現代智人,年代最早的也只有3萬多年,因此估計人類最早到達澳洲的時間不會早于5萬年前。澳大利亞發現的人類化石明顯地分為兩種類型。一類骨骼粗壯、身材魁梧,例如科薩克人、塔爾蓋人、莫斯吉爾人、科阿沼澤人等;另一類骨骼較為輕巧、身材較為纖細,例如凱洛人、芒戈湖人等。他們的文化也不一樣。這些骨骼粗壯的類型與爪哇發現的直立人及早期智人(昂棟人)在形態上有明顯的的相似性。另一方面,那些骨骼輕巧纖細的類型則與中國柳江人在頭骨上有明顯相似的性狀,顯示他們之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 此外,爪哇全新世的瓦賈克人類頭骨、菲律賓塔邦洞發現的人類頭骨化石,以及加里曼丹的尼亞頭骨和新幾內亞的艾塔普頭骨,都表現出一方面與澳大利亞土著人相似、另一方面又和中國晚期智人所代表的原始黃種人相似的性狀。 上述這些事實說明,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起源可能有兩個來源。許多學者在分析了上面這些情況尤其是澳大利亞兩類不同的古人類化石的地理分布后相信,人類從亞洲向澳大利亞散布時曾經發生過兩次互不相關的遷徙:一次是南路,一批來自東南亞的骨骼粗大身材魁梧的人,從爪哇經過蒂汶遷入澳大利亞的西北部,然后沿其西海岸南下;另一次是北路,一批來自華南的骨骼輕巧身材纖細的人,經過印度支那、加里曼丹和新幾內亞遷入澳大利亞的東北部,然后沿其東海岸南下,其中的一部分還經過陸橋遷到塔斯馬尼亞。后來,這兩批來源不同的人群互相混居雜交,結果產生了現代澳洲土著人,他們的形態則介于兩種祖先類型之間。 在距今1萬多年以前的末次冰期,地球上溫度很低、冰川大規模發育,因而海平面較低,現代的白令海峽海底露出海面,形成了連接亞洲東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的陸橋。一批生活在西伯利亞一帶的黃種人追趕著他們的獵物,穿過這個陸橋勇敢地踏上了北美大陸,并在隨后的歲月里逐漸發展散布到了整個美洲。 美洲土著人(包括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在形態上與西伯利亞和其它東亞地區的黃種人非常一致,因此他們與東亞黃種人分離的時間不會太長,估計最多不過1萬4千年~2萬年。 在美洲大陸發現,最早的古人類文化遺物為距今1萬1千5百年的尖狀器,1932年出土于美國新墨西哥州的克洛維斯附近,同時出土的有猛犸象的骨骼。在此之前,1926年曾在該州的福爾索姆附近,發現過時代稍晚的另一種尖狀器,伴有現已絕滅的一種野牛骨骼。
人類研究史東非的發現
20世紀50年代后期,在非洲尋找人類化石的活動,逐漸轉移到東非的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坦桑尼亞。東非的地質特點是,存在一條由南到北的大裂谷,其地表為一系列峽谷和湖泊。這個地區有幾百萬年以來大量火山噴發造成的火山沉積,這為同位素年代測定提供了良好材料。因而,埋藏在這些火山層中的化石的年代,可以被準確地測定出來。 1959年7月17日,經過30年的尋找,古人類學家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及其妻子瑪麗·利基(Mary Leakey),終于在坦桑尼亞的奧杜威峽谷,發現了一個粗壯型南方古猿近乎完整的頭骨和一根小腿骨。頭骨特別粗壯,牙床上帶有碩大的臼齒。利基夫婦將這個頭骨所屬個體的種命名為鮑氏東非人(Zinjanthropus boisei),后又改為南方古猿鮑氏種(Australopithecus boisei)。他們認為,鮑氏種是粗壯種的東非變體。屬名Zinjanthropus的意思是“東非的人”,而boisei這個種名則緣于鮑伊斯(Charles Boise)。他曾支持過利基一家在東非的工作。 用鉀-氬法測定化石的年代,確定“東非人”生活在175萬年前。在這次發掘中,還發現了石器和滅絕動物的被打碎的骨片(似乎是為取食營養高的骨髓而造成的)。“東非人”是否已能夠制造石器,甚至狩獵動物呢?從頭骨來判斷,要完成這樣復雜的技術操作和勞動,其腦子還是太小了。如果這些石器不是“東非人”制造的,那么又是誰制造的? 1960年,在發現“東非人”頭骨地點的附近,路易斯·利基的兒子喬納森·利基(Jonathan Leakey)發現了一個10~11歲小孩的部分頭蓋骨和下頜骨,不同年齡人的手骨,一根成年人的鎖骨和近乎完整的足骨。1963年,在同一地點又發現了一件頭骨和附有大部分牙齒的下頜骨。對這些化石的研究表明,這是一種比“東非人”更進步的人。其腦量比“東非人”幾乎大出50%,頭骨的形狀更為進步,牙齒比“東非人”小,生活于178萬年前。根據達特的建議,路易斯·利基等將其命名為“能人”(Homo habilis),作為人屬的第一個早期成員。Homo habilis 這個名字的意思是“手巧的人”或“有技能的人”。 路易斯·利基相信,那些在“東非人”的發掘中找到的石器是“能人”制造的,破骨片也是“能人”打碎的。他認為,雖然南方古猿是人類早期祖先的一部分,但只有“能人”才繼續向后一階段的人類演化,并最終產生現代人。“東非人”和東非“能人”的發現,也是兩種類型的人科成員同時生活于同一地區的最早的證據。此后,在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又發現了一批“能人”化石。其中最重要的,是1972年路易斯·利基的另一個兒子理查德·利基(Richard Leakey),在肯尼亞的圖爾卡納湖東岸發現的編號為KNM-ER1470的頭骨。 從60年代開始,在埃塞俄比亞的奧莫河谷和阿法地區的哈達爾,發現了大量的南方古猿化石,包括從約350萬年前到150萬年前的人科化石。其中,1973年在哈達爾發現的構成一個膝關節的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的兩段骨頭,已顯示出具有直立行走功能。這些化石的年代為350萬年前。1974年,美國古人類學家約翰松(Donald Johanson)在同一地區發現了一具女人的大部分骨架,命名為“露西(Lucy)”。根據對她的骨盆、脊柱和膝蓋骨的研究,可以肯定她是兩足直立行走的,生存年代測定為340萬年前。 1976年,瑪麗·利基在坦桑尼亞的萊托里地區,發現了一組凝結于火山灰中的人類足跡。這組370萬年前留下的足跡相當完好,對其進行的年代測定也相當可靠。根據對足弓形態和步態的分析,可以認定是直立行走時留下的。上述發現是人類兩足直立行走最早的證據。 根據對哈達爾和萊托里化石的對比研究,約翰松等認為,這兩個地點的標本非常相似,即都能完全兩足直立行走,且都有較小的腦子和大的犬齒,故屬一類,應歸入一個新種——南方古猿阿法種(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他們認為,阿法種的一些性狀介于猿與人之間,但其似猿的性狀在明顯向人的方向轉變。因而,阿法種既是南方古猿非洲種的祖先,又是“能人”的祖先。阿法種一方面經過南方古猿非洲種變成粗壯種和鮑氏種,最終滅絕,另一方面發展成“能人”,再到直立人和智人。 到90年代初,在非洲發現的南方古猿已達5個種,即非洲種、阿法種、粗壯種、鮑氏種和埃塞俄比亞種。這五種南方古猿分別歸類為前面所述的南方古猿纖細型和粗壯型。非洲種和阿法種屬于纖細型。其中,阿法種年代較早,以“露西”為代表;非洲種則年代稍晚,并且只在南非有發現。其余3個種屬于粗壯型的南方古猿。埃塞俄比亞種是根據一塊250萬年前的下頜骨命名的。這塊化石1967年發現于埃塞俄比亞南部。許多古人類學家不承認這個種,認為應將其歸入鮑氏種。 90年代以后,東非的早期人類化石研究又獲得了新的突破。1994年,美國古人類學家懷特(Tim White)等宣布,他們在埃塞俄比亞阿法盆地發現了440萬年前的大量人科化石,并命名為南方古猿始祖種(Australopithecus ramidus)。Ramid在阿法語(當地的一種部落語言)中是“根”的意思。以此命名所發現的化石,表示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直接祖先。在此之后,理查德·利基的妻子梅亞維·利基(Meave Leakey),與美國古人類學家沃克(Alan Walker),在肯尼亞圖爾卡納湖西岸,又發現了42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定名為南方古猿湖畔種(Australopithecus anamensis)。由于學術界對始祖種的人科地位還有不同看法,因此通常都認為湖畔種是最早能直立行走的人科成員。
人類演化
自1924年達特首次發現南方古猿化石起,至今發現的南方古猿化石已達7個種。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新的南方古猿化石的不斷發現,以及對所發現的化石進行的多學科研究,使學術界對涉及早期人類起源與演化的過程有了新的理解。 首先,確立了南方古猿在整個人類演化系統上的地位。使得南方古猿的生存年代與遺傳學家通過DNA研究計算出的人猿分離時間更為接近。其次,南方古猿屬內各個種,在化石特征、生存年代、與后期的人屬在演化上的關系等方面的特點,使得人類學家認識到,人類的演化過程比原來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在相同的時間范圍內,南方古猿的幾個種同時生存,但只有一個種群向人屬的方向演化,而其余的種群最終都滅絕了。這說明人類的演化是按照“樹叢(bush)”的方式進行的,而不是按照傳統的直線狀方式進化的。這一點對于豐富生物進化理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南方古猿的發現與研究,加深了人類對自身起源與演化過程的了解,推動了古人類學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利基家族對東非古人類的發現和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東邊的故事
學術界一般將人科分為南方古猿屬、能人屬、直立人屬和智人屬。南方古猿已知最早的人科成員。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南方古猿腦子擴大、并逐漸獲得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的能力,從而向人屬的方向轉化的呢? 1500萬年前的非洲,從西到東覆蓋著茂密的森林,居住著形形色色的靈長類動物,其中包括很多種類的猴子和古猿。可是在隨后的幾百萬年里,那里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致使生物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當時,非洲大陸東部下面的地殼沿著紅海,經過今天的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一線裂開。結果,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的陸地像起泡那樣地上升,形成了海拔270米以上的高地。這些高大的隆起不僅改變了非洲的地貌,也改變了非洲的氣候。它破壞了以前從西到東一貫的氣流,使東部成為少雨的地區,喪失了森林生存的條件。連續的森林開始斷裂成一片片的小樹林,形成片林、疏林和灌木叢。大約在1200萬年前,持續的地質構造力量使這里的環境發生了進一步的變化,形成了一條從北到南長而彎曲的峽谷。 大峽谷的存在造成了兩種生物學效應:一是形成了妨礙峽谷東西兩側動物群交流的屏障;二是進一步促進了鑲嵌型生態環境的發展。有的專家認為,這種東西向的屏障對于人和猿的分支進化是極為重要的——使人和猿的共同祖先的群體分成兩部分。大峽谷西部的群體生活在濕潤的樹叢環境,最終成為現代的非洲猿類。而大峽谷東部的群體,為了適應開闊環境中的生活,發展了一套全新的技能(兩足直立行走、解放上肢、開始使用和制造工具),從而經過南方古猿向人屬方向轉化。法國古人類學家科龐(Yves Coppens)將這種演化的模式叫做“東邊的故事”。
考古新發現
據英國《每日郵報》2010年12月27日報道,以色列考古學家在該國一個洞穴中發現了距今約40萬年的數顆現代人的牙齒化石和其它遺跡,這是截止2010年發現的最早的此類遺跡。這可能徹底推翻現代人起源于非洲的進化史理論,對人類史和考古學都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特拉維夫大學的阿維·戈福爾教授和拉恩·巴爾卡伊博士在以色列中部格什姆山洞中發現了這些牙齒化石,該洞穴于2000年被發現,此后便一直是考古學家們研究的重點。 這些牙齒化石形狀大小均和現代人的牙齒極為類似。經過X光和斷層掃描測定,它們距今約40萬年,是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現代人化石。而此前在非洲找到的現代人化石僅有20萬年歷史。這項發現把現代人的`起源年代往前推了15萬到20萬年。 除此以外,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人類打磨過的石刀石斧以及火石等人類活動遺跡。據此,他們認為當時的人類已經開始制作并使用石制工具、開始人工取火并且從事打獵和采礦活動。 根據這次重大發現,戈福爾教授和巴爾卡伊博士在著名期刊《人類學》上共同發表文章稱:現代人的祖先不是起源于非洲,而是起源于中東地區。
人類或起源海底火山口
據英國媒體2014年3月21日報道,科學家們表示地球上的生命或可能起源于海底的火山口。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方式模擬導致地球上細胞代謝活動出現的新過程——這是所有生物體至關重要的一個生物學功能。這項研究可以幫助科學家們理解生命是否可能出現在其它星球的相似環境里。 研究合作作者、英國利茲大學的特里·凱(Terry Kee)博士表示:“我們嘗試建立溝通早期地球的地質過程和地球上生物生命出現的橋梁。”在此之前,有些科學家們提出地球上的生物體可能是由外太空的隕石帶至地球的。 然而,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底熱液噴口等理論得到了更多科學家的支持,這一理論認為生命產生于無機質,例如在氣體和礦物質里發現的化合物。 凱博士表示:“在生物學生命出現之前,我們可以說早期地球擁有‘地質生命’。將涉及無生命的巖石和礦物質的地質學認為是有生命的似乎非常罕見,那么究竟什么是生命?” “針對這個問題很多人無法給出滿意的答案。因此我們所做的是研究生命的特征,所有生命形式所使用的化學過程都與燃料電池產生能量所發生的過程相同。”汽車的燃料電池通過燃料和氧化劑之間發生反應而產生電能,這便是氧化還原反應的例子之一,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分子失去電子——它被氧化——而另一個分子獲得電子。 相似的,植物的光合作用通過二氧化碳的減少形成糖類,以及水的氧化形成分子氧而獲得電能。人體細胞的呼吸便是糖類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氧氣減少形成水的過程,在這個反應中產生了電能。
2009年法國電影
人類(2009年法國電影)
目錄 基本資料 簡 介 演職員表 影片制作 收縮展開 基本資料影片名稱:人類 外文片名:Humains 導演: Jacques-Olivier Molon Pierre-Olivier Thevenin ....(as Pierre-Olivier Thévenin) 編劇: Jean-Armand Bougrelle ....writer Frédérique Henri ....writer Dominique Néraud ....writer Silvan Boris Schmid ....writer 主演: 洛蘭特·道馳 Lorànt Deutsch ....Thomas 莎拉·弗里斯蒂 Sara Forestier ....Nadia 菲利普·拿翁 Philippe Nahon ....Schneider 影片類型:動作 / 驚悚 / 冒險 / 恐怖 片長:Germany:90 min (European Film Market) 國家/地區:法國 / 瑞士 / 盧森堡 對白語言:英語 / 法語 色彩:彩色 制作成本:?6,000,000/estimated 拍攝日期:2008年6月16日 - 2008年8月23日 洗印格式:35 mm
簡 介一隊科研人員來到瑞士阿爾卑斯山脈調查關于人類進化的一個科學發現。當他們墜入溪谷,科考之旅變成死亡之路,他們發現自己成為某個人或者說——某個怪物的獵物……
演職員表導演 Director: Jacques-Olivier Molon Pierre-Olivier Thevenin ....(as Pierre-Olivier Thévenin) 編劇 Writer: Jean-Armand Bougrelle ....writer Frédérique Henri ....writer Dominique Néraud ....writer Silvan Boris Schmid ....writer 演員 Actor: 洛蘭特·道馳 Lorànt Deutsch ....Thomas 莎拉·弗里斯蒂 Sara Forestier ....Nadia 菲利普·拿翁 Philippe Nahon ....Schneider Marc Olinger ....Le bourgmestre Elise Otzenberger ....Patricia 多米尼克·皮諾 Dominique Pinon ....Gildas Manon Tournier ....Elodie 制作人 Produced by: Priscilla Bertin ....supervising producer Vérane Frédiani ....producer Jesus Gonzalez-Elvira ....line producer Franck Ribière ....producer 尼古拉斯·斯特爾 Nicolas Steil ....co-producer Ruth Waldburger ....producer 原創音樂 Original Music: Gast Waltzing 攝影 Cinematography: Aleksander Kaufmann 選角導演 Casting: Katja Wolf 藝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 Christina Schaffer 美術設計 Art Direction by: Beno?t Bechet 布景師 Set Decoration by: Manuel Demoulling 服裝設計 Costume Design by: Uli Simon 視覺特效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Stephane Bidault 副導演/助理導演 Assistant Director: Alexandre Brow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Léonard Guillai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Brigitte Jacquet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lessandra Luciano ....third assistant director
影片制作制作公司: Iris Productions La Fabrique de Films [法國] Vega Film AG [瑞士] 發行公司: La Fabrique de Films [法國] (2009) (France) (theatrical) 特技制作公司: AutreChose [法國] 其他公司: Location Consulting & Facilities [盧森堡] facility vehicles
《魔獸世界》種族
人類(《魔獸世界》種族)
目錄 概況 可選職業 人類歷史 七大王國 收縮展開 概況近期的研究顯示人類是住在諾森德的野蠻維庫人——半巨人戰士的后代。幾千年以來,早期的人類主要是以分散的部落形式生活的,直到逐漸增長的巨魔帝國勢力迫使他們統一起來。
可選職業戰士,圣騎士,盜賊,獵人,法師,術士,牧師,死亡騎士,武僧。
人類歷史很早以前,人類的足跡遍布洛丹倫大陸的東南部地區。迫于來自北方的強大的森林巨魔帝國的威脅,他們逐漸放棄了古老的游牧生活。在長期對森林巨魔的戰斗中,一個叫阿拉希(Arathi)的人類部落脫穎而出:以6年的時間,用計謀和武力打敗了所有與他們對立的部落。最終阿拉希部落容納了許多各種各樣的部落,他們的部隊也迅速壯大了起來。并在洛丹倫南部建造一座強大的要塞城市。這個被叫做激流城的城邦成為了阿拉希人的國家——阿拉索的首都。隨著阿拉索的繁榮昌盛,大陸各處的人類都不遠萬里來到了安全可靠的激流城定居。 在巨魔和高等精靈戰爭前期人類并沒有援助高等精靈的意思。精靈們告訴索拉丁,巨魔的軍隊非常龐大,一旦奎爾薩拉斯被巨魔摧毀,他們的軍隊馬上就會南下。絕望的精靈們由于迫切地需要軍事援助,草草地答應向那些被選中的人類傳授魔法,以此來換取他們在抵抗巨魔軍隊時為精靈提供幫助。雖然索拉丁對任何魔法都不信任,但出于必要性的考慮,他還是答應支援精靈們。很快就有一批精靈法師火速趕到激流城,開始向一小群人類傳授魔法的記憶。這就是人類掌握魔法的由來。在人類和高等精靈聯盟的聯合部隊下,祖金帶領的森林巨魔在奧特蘭克山戰役中戰敗,巨魔從此走向衰落。而后在獸人首次入侵艾澤拉斯時,在當時的獸人酋長奧格瑞姆·毀滅之錘的再三請求下,祖金最終決定與嗜血的獸人達成暫時同盟,一起對付共同的敵人。從此,強大的獸人軍團中又多了獵頭者的身影。不過他們稱霸一時的領袖——祖金卻神秘失蹤,至今下落不明。 在打敗森林巨魔后,阿拉索的人類社會逐漸發展繁榮了起來。高等精靈傳授的魔法逐漸被人類接受并對此展開深入的研究。這些掌握神秘力量的法師們在激流城以北建立了阿拉索的第二個城邦達拉然,許多初出茅廬的巫師離開了壓抑的激流城來到達拉然,期望在這里能更自由地使用他們新得到的力量。這些魔法師制造了達拉然的魔法尖塔,狂熱地進行著魔法研究。達拉然的居民們尊重魔法師的努力研究,并且在他們的保護下建立起了一個熱鬧的貿易體制。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魔法師使用魔法,達拉然周圍的空間變得脆弱,開始破裂。 由于達拉然的法師們毫無節制的使用魔法,導致了一小部分惡魔重臨艾澤拉斯。為了掩蓋真相,讓人民繼續生活在自己認知范圍的世界內;或者是說擔心農民起義,高等精靈的銀月議會與達拉然的瑪茍克拉斯議會達成一致。高等精靈們告訴了瑪茍克拉斯議會一些關于古卡利姆多和燃燒軍團的歷史,那些至今仍然威脅著這個世界的往事。他們告訴人類,只要他們還使用魔法,就得想辦法保護他們的子民免受燃燒軍團的威脅。瑪茍克拉斯議會提議將他們集體的力量授予一個最強的凡人,讓他來與燃燒軍團進行一場永不終結的秘密戰爭。由于擔心人們會由于恐懼和猜疑而發生騷亂,他們強調絕不能讓大多數人類知道守護者的存在或者燃燒軍團的威脅。精靈對此表示贊同,并且成立了一個秘密社團即提瑞斯法議會來監督守護者的選舉以及協助遏制混亂在這個世界的抬頭。在過去的幾千年里有過很多的守護者,具體是誰,他們做過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流傳說,在過去的幾千年里,守護者大部分時候受議會擺布。而現在我們只知道艾格文,一個年輕的人類女孩被選中成為了守護者,并試圖擺脫提瑞斯法議會的擺布,讓自己致力于守護者的真正目的,清除這個世界上的惡魔,而不是成為某些組織的工具。 激流城繼續扮演著阿拉索中心的角色,不過就和達拉然一樣,許多新城邦在洛丹倫大陸逐漸建立了起來。吉爾尼斯、奧特蘭克,以及庫爾提拉斯都是第一批建立起來的城邦,雖然這些城邦每個都有著他們自己的習俗和貿易活動,但他們都一致聽命于激流城。 在提瑞斯法會謹慎警惕的監控下,達拉然成為了這片土地上主要的魔法學習中心。統治達拉然的瑪茍克拉斯議會成立了肯瑞托,這個教派專門負責記錄和研究他們發現的每一個魔法和每一件魔法物品。 吉爾尼斯和奧特蘭克成為了激流城強大的支持者,并發展起了強大的軍隊,他們的遠征隊一直探索到了卡茲莫丹以南的那片山岳連綿的土地。就在這期間,人類首次遇到了古代種族矮人,他們旅行來到了矮人們的地下洞穴城市——鐵爐堡。人類和矮人分享了許多金屬鍛造和工程學方面的知識,并發現他們對戰斗和講故事都有著共同的愛好。 庫爾提拉斯城邦建立在洛丹倫以南一個巨大的島嶼上,他們發展出了建立在漁業和遠洋航運基礎上的繁榮貿易。隨著時間的流逝,庫爾提拉斯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商船隊,他們穿越了所有已知地區,在世界各地搜尋供交易與販賣的奇珍異寶。但是,雖然阿拉索王國越來越繁榮昌盛,但它最強大的核心卻開始分崩離析。 此時,激流城的領主們開始逐漸把他們的財產轉移到繁華的洛丹倫北部地區,將貧瘠的南方遺棄不顧。索拉丁國王的繼承人——阿拉希血脈中最后一個子嗣——爭論道他們不該放棄激流城,因此招來了那些同樣迫切想要離開的高階市民的不滿。激流城的領主們決定丟下他們的古城,指望到未開化的北方去尋求純潔與教化。在達拉然以北很遠的地方,激流城的領主們建立了一個的新城邦,它被稱作洛丹倫,這整片大陸的名字便是源自這個城邦。洛丹倫成為了一個朝圣者和所有尋求內心的和平安寧者所渴望的勝地。 阿拉希的子孫們被丟在了古激流城那崩壞的城墻中,于是他們決定到南方卡茲莫丹的巖石林立的山脈中去。許多個漫長的年頭過去了,他們終于結束了自己的旅程,在大陸北方的一個名叫艾澤拉斯的地方定居了下來。他們在一個富饒的山谷中建立了暴風王國,不久這里就變成了一個有了自己自足能力的地方。 還有少數戰士仍然留在激流城中,他們決定繼續居住在那里,守護他們古城的城市。激流城早已不是帝國的中央了,但它逐漸發展成了一個新的城邦國家——激流堡。盡管每個城邦都在自己的管轄下繁榮了起來,阿拉索帝國卻徹底四分五裂了。隨著每個國家都發展起了他們自己的習俗與信仰,每個城邦之間的差異都越來越大。索拉丁國王統一人類的夢想最終還是隨風消散了。
七大王國艾澤拉斯
領袖:攝政王安杜因.洛薩 國家顏色:藍 背景:混亂時代到來之前,當黑暗之門第一次被打開之時,在所有人類國家中,艾澤拉斯王國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在賢明公正的萊恩國王統治下,艾澤拉斯好似一座光明與真理的燈塔一般樹立于已知世界中。第一次戰爭之后,艾澤拉斯國土被部落蹂躪。萊恩國王駕崩后,洛薩接管了艾澤拉斯的零散軍隊,并帶領幸存者穿越了大海逃往洛丹倫海岸。洛丹倫的統治者泰瑞納斯國王,答應援助失去家園的艾澤拉斯人民。于是,艾澤拉斯人民在洛丹倫的南部海岸附近定居下來,發誓對聯盟效忠。這曾經強大的艾澤拉斯軍隊最后的力量,為了替他們失去的家園報仇,正進行著堅毅與勇敢的斗爭。
洛丹倫
領袖:泰瑞納斯國王 國家顏色:白 背景:在仁慈的泰瑞納斯國王的統治下,洛丹倫成為寄托人類希望的最后堡壘。洛丹倫軍隊首先留意到洛薩和艾澤拉斯人民發出的求援信號。如同聯盟的守護神一樣,泰瑞納斯國王的統治仿佛一個強有力的保護傘,庇護著所有居住在他的統治區域內的人們。洛丹倫軍隊是極度忠誠的,他們被信仰所驅使——人類必須堅定地與褻瀆神靈的部落抵抗。 后來,洛丹倫的王子,已經成為死亡騎士的阿爾薩斯親手將自己的國家變成了廢墟,并成為了亡靈天災的領地。后來希爾瓦娜斯.風行者叛變,在恐懼魔王瑪里瓦薩斯的幫助下占領洛丹倫的一部分,并在原來的皇宮下建立了幽暗城。
斯托姆加德王國
領袖:索拉斯.特洛斯班 國家顏色:紅 背景:斯托姆加德王國——激流堡,有一套嚴格的軍事體系,這使它成為備受矚目的聯盟國。地處奧特蘭克(Alterac)山丘陵地帶的斯托姆加德,起著哨兵的作用——監視著任何橫越獸人控制的卡茲莫丹邊界的入侵。經歷過巨魔戰爭歷史的激流堡戰士,已經為參加與人類的所有敵人公開的戰斗做好了充分準備。
庫爾提拉斯
領袖:海軍上將戴林.普羅德摩爾領主 國家顏色:綠 背景:在第一次戰爭之前,遠航的庫提拉斯商船使其成為已知世界最繁榮的國家。當獸人開始襲擊洛丹倫的沿海領地時,海軍上將普羅德摩爾親自創立了軍艦的艦隊。在他的老朋友安度因.洛薩的請求下,普羅德摩爾保證他的商業王國對聯盟提供援助
吉爾尼斯
領袖:吉恩.灰鬢 國家顏色:黑 背景:盡管獸人入侵日益迫近,吉爾尼斯仍堅持脫離洛丹倫聯盟。作為最強大的人類國家之一的領導者,吉恩.灰鬢確信自己的軍隊能夠應付任何威脅,因此對于洛薩王聯合的請求無動于衷。且不論這對于聯盟的表面輕蔑態度,吉爾尼斯港的居民們既不喜歡部落也不喜歡聯盟,他們準備用自己的劍來說話。 在亡靈天災到來之時,吉爾尼斯王國關閉了和銀松森林之間的格雷邁恩之墻,從而阻擋了天災的蔓延。
達拉然
領袖:肯瑞托 國家顏色:紫 背景:魔法國度達拉然是一個在由聯盟中不同種族的強大法師組成的議會肯瑞托統治下的小國,首都是位于CrossIsland(縱橫島?)的紫羅蘭城。這個超自然力量的中心里有四個巨塔,是許多洛丹倫最偉大的法師的圣地。肯瑞托專心致力于他們那藏書眾多的圖書館的知識以及令人敬畏的魔法力量,是聯盟強有力的支持者。
奧特蘭克
領袖:佩瑞諾德領主 國家顏色:橙 背景:奧特蘭克是人類國家中最弱的一個,只能算是個次要的聯盟軍隊和武器的支持者。雖然佩瑞諾德贊賞洛薩和泰瑞納斯正在進行的努力,但他一直被部落真正到來時的恐懼困擾——聯盟如果失敗,只有讓自己的軍隊和主權投降才能拯救臣民的性命。但佩瑞諾德明白,無論如何,當最后的戰役來臨,奧特蘭克仍將與其他聯盟國家一起并肩戰斗。
范曉萱演唱的歌曲
人類(范曉萱演唱的歌曲)
目錄 簡介 歌詞 歌手簡介 簡介歌曲名稱:人類 所屬專輯:《絕世名伶》 作詞:范曉萱 作曲:劉以達,Boomeat 演唱:范曉萱
歌詞生火要鉆木 出門用走步 這是人類的辛苦 家人有樓住 出門輪子代步 這是人類的幸福 裝潢很重要 有名車當然最好 因為人愛比較 這是人性不滿足的欲望 凡事用鈔票 換取任何你所要 有人換不到 就用別的手段去得到 出現了政府 還有差人照顧 是保護 是束縛 世界想往前 生活已改變 這是人類的進步 文明的產物 大家依賴的離譜 隱約地感到 這是人類潛藏的無助 地球上的宇宙 這是否是場陰謀 把我們引到 人類自找結果的死路 人類的辛苦 人類的幸福 人性不滿足 人性的壞處 人類的進步 人類的無助 人類的死路
歌手簡介范曉萱是一位集演唱、樂器演奏、詞曲創作于一體的專業音樂人。年僅12歲(1989年)出道,以小魔女的形象紅遍全亞洲。曾獲得臺灣金曲獎最佳單曲制作人和最佳專輯。2000年后不甘于只做兒童偶像,便從活潑可愛的風格轉型為成熟中性的搖滾朋克風格,由于前后差異較大,使大多數的兒童、少年歌迷不能接受從而轉型失敗。2011年正式宣布簽約新藝寶唱片。
【人類】相關文章:
人類05-18
人類?為什么?_人類作文03-11
人類的家園11-26
人類的使者12-09
人類與自然11-08
人類與自然04-22
人類的老師01-21
人類作文08-14
人類進步的階梯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