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紫嘯鶇
紫嘯鶇
紫嘯鶇(紫嘯鶇)
紫嘯鶇(學名:Myophonus caeruleus)全身羽毛呈黑暗的藍紫色,各羽先端具亮紫色的滴狀斑,嘴、腳為黑色。此鳥遠觀呈黑色,近看為紫色,棲息于多石的山間溪流的巖石上,往往成對活動,常在灌木叢中互相追逐,邊飛邊鳴,聲音洪亮短促猶如鋼琴聲。在地面上或淺水間覓食,以昆蟲和小蟹為食,兼吃漿果及其他植物。繁殖于4-6月,巢筑在巖隙間、樹叉或山上廟宇的橫梁上。巢呈杯狀,以苔蘚、須根、殘葉等構成。每窩產4枚卵,純綠色,或黃綠色,具深淺不一的紅色細斑。分布于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至東南亞、南達爪哇以及中國。
目錄 外形特征 棲息環境 生活習性 分布范圍 收縮展開 外形特征紫嘯鶇雌雄羽色相似。前額基部和眼先黑色,其余頭部和整個上下體羽深紫藍色,各羽末端均具輝亮的'淡紫色滴狀斑,此滴狀斑在頭頂和后頸較小,在兩肩和背部較大,腰和尾上覆羽滴狀斑較小而且稀疏。兩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外翈深紫藍色,內翈黑褐色,翅上小覆羽全為輝紫藍色,中覆羽除西南亞種無白色端斑外,均具白色或紫白色端斑。飛羽亦為黑褐色,除第一枚初級飛羽外,其余飛羽外表均綴紫藍色。尾內翈黑褐色,外翈深紫藍色,其外表亦為深紫藍色。頭側、頸側、頦喉、胸、上腹和兩脅等下體亦具輝亮的淡紫色滴狀斑,且滴狀斑較大而顯著,特別是喉、胸部滴狀斑更大,常常比背,肩部滴狀斑大而顯著。腹、后脅和尾下覆羽黑褐色有的微沾紫藍色。 幼鳥和成鳥基本相似,上體包括兩翅和尾表面概為紫藍色無滴狀斑,中覆羽先端綴有白點。下體烏棕褐色,喉側雜有紫白色短紋,胸和上腹雜有細的白色羽干紋。 虹膜暗褐或黑褐色,嘴黑色(西藏亞種和西南亞種嘴黃色),腳黑色。嘴短健,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鉤,頸椎15枚。鳴肌發達。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后緣鱗片常愈合為整塊鱗板;雀腭型頭骨。 大小量度:體重:♂136-210g,♀136-190g;體長:♂280-352mm,♀260-330mm;嘴峰:♂23-34mm,♀25-31mm;翅:♂166-190mm,♀160-185mm;尾:♂113-147mm,♀110-138mm;跗蹠:♂47-56mm,♀46-56mm。(注:♂雄性;♀雌性) (注:紫嘯鶇圖冊網址)
棲息環境主要棲息于海拔38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溪流沿岸,尤以闊葉林和混交林中多巖的山澗溪流沿岸較常見。
生活習性遷徙
紫嘯鶇在中國長江以南地區為留鳥,長江以北地區為夏候鳥。每年4月遷往北方繁殖地繁殖,9-10月遷到南方繁殖地越冬。
習性
單獨或成對活動。地棲性,常在溪邊巖石或亂石叢間跳來跳去或飛上飛下,有時也進到村寨附近的園圃或地邊灌叢中活動,性活潑而機警。在地面活動時主要是跳躍前進,停息時常將尾羽散開并上下擺動,有時還左右擺動。在地上和水邊淺水處覓食。善鳴叫,繁殖期中雄鳥鳴囀非常動聽。繁殖期間鳴聲清脆高亢、多變而富有音韻,其聲頗似哨聲,甚為動聽。告警時發出尖厲高音eer-ee-ee,似燕尾,受驚時慌忙逃至覆蓋下并發出尖厲的警叫聲。
食性
地面取食,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所吃的食物有金龜甲、金花甲、象甲、步行蟲、田鱉、直翅目蝗蟲、半翅目蝽象和雙翅目蠅蛆等昆蟲。也吃蜂、蚌和小蟹等其他動物,偶爾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
分布范圍世界分布
分布于阿富汗、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泰國、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越南。旅鳥: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中國分布
分布于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等地,從河北北部、山西、陜西、寧夏、甘肅往南一直到東南沿海廣東、香港、廣西、福建,西達貴州、四川、云南和西藏南部。 西藏亞種(temminckii)為留鳥于西藏南部及東南部;西南亞種(eugenei)為中國西南部留鳥;指名亞種(caeruleus)為中國北方東部、華中、華東、華南及東南的留鳥。
【紫嘯鶇】相關文章:
冬日觀鶇04-26
老馬依舊嘯春風04-26
古代“嘯”之養生辨析04-28
紫血04-27
憶紫溪,憶紫溪徐凝,憶紫溪的意思,憶紫溪賞析 -詩詞大全03-13
小烏鶇誕生記-童話作文600字11-17
紫葫蘆作文08-08
紫玉簪的栽培04-28
紫風鈴作文08-12
紫根蘭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