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汀縣
長汀縣,隸屬于福建省龍巖市,地處福建的西部山區,武夷山南麓,南與廣東近鄰,西與江西接壤,是閩、贛兩省的邊陲要沖。是福建新石器文化發祥地之一,全縣有200多處新石器遺址。漢代置縣,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建汀州,成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長汀均為州、郡、路、府的治所。2010年末戶籍人口39。34萬人,通行閩西客家語長汀話。縣人民政府駐汀州鎮。長汀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于一體,與湖南鳳凰一起被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之一”。2012年獲“中國十大最具人文底蘊古城古鎮”稱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大本營,海峽西岸經濟區西部名城。
建制沿革
長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發祥地之一,全縣有200多處新石器遺址。 282年(西晉太康三年)為新羅縣境。
736年(唐開元二十四年),福建經略使開福、撫二州山洞置汀州,于九龍水源長汀村置長汀縣,屬汀州。
742年(天寶元年),改汀州為臨汀郡,758年(乾元元年),復名汀州,時縣治已附于州郭,后隨州治遷至東方口(宋名縣基嶺)縣治仍附州郭。769年(大歷四年)。又隨州治遷白石村,即今縣治所在。 893年(景福二年),王潮克福州,稱留后,長汀縣屬王潮。
909年(后梁開平三年),潮弟審之為閩王,933年(后唐長興四年),閩王王延鉤稱帝,改元龍啟,長汀縣仍屬閩。943年(閩永隆五年),閩富沙王王延政于建州稱帝,國號殷,改元天德,944年(天德二年),長汀縣屬殷,945年(天德三年),殷亡,長汀縣屬南唐。975年(宋開寶八年),南唐亡。縣人宋版圖。985年(雍熙二年),長汀縣屬福建路。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改汀州為汀州路,長汀縣屬福建行中書省。
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為囊加真公主賜地。1282年(元至元十九年),福建、江西二行中書省合并,置福建宣慰使司,長汀縣屬福建宣慰使司。 1398年(明洪武元年),改汀州路為汀州府,1399年(明洪武二年),置福建行中書省,長汀縣屬福建行中書省。1407年(明洪武九年),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長汀縣屬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清代沿用明代制度。長汀縣始終為汀州、郡、路、府屬縣。
1913年(民國二年),廢府建置,長汀縣屬汀漳道,隸福建省。1919年八年(民國八年),閩軍與護法軍協議,長汀縣屬護法區。公元1925年(民國十四年),復錄福建省。 1929年3月,紅軍入長汀,建長汀縣革命委員會,為閩西、贛南第一個紅色縣組政權,蘇維埃政府于涂坊,屬閩西蘇維埃政府。
1931年10月,建立汀州市蘇維埃政府于城關。12月,以南陽、才溪、通賢、畬心、涂坊、中屋村、水口、三洲、濯田等區建新汀縣,縣治設于濯田。以河田、四都、古城、長汀附城、汀東、童坊、張地等地為長汀縣,縣治設于河田。市、縣均屬西蘇維埃政府。
1932年3月,建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于汀州市;與此同時,撤銷新汀縣。才溪、通賢劃歸上杭縣,南陽劃歸新泉縣,其余各區并長汀縣。10月,分長汀縣東北部分地建立汀東縣于館前;1933年9月,分長汀縣近汀州市部分地區建立兆征縣,縣治設省蘇維埃政府內,均屬福建省蘇維埃政府。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11月,紅軍作戰略轉移,撤離中央蘇區。長汀復由國民黨統轄,改用民國紀年,仍合稱長汀縣,隸福建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駐汀。翌年改隸省第七區解放軍接管長汀縣。18日,成立長汀縣人民政府,隸福建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1年至1997年,隸龍巖地區專員公署。 1997年5月后,隸屬地級龍巖市。
境域變遷
建置時,縣境東接沙縣,西接江西省于都縣,東南接龍巖縣,西北接江西省虔化縣,東北接寧化縣,西南接廣東省海陽、程鄉二縣;包有現今長汀、武平、上杭、連城四縣及清流西南部分地。東西南北相距皆四、五百里。 北宋淳化五年(994),劃南境地益上杭場、西南境地益武平場分別置上杭、武平二縣。元符元年(1098),又劃東北境地。
寧化的麻倉團里置清流縣。 南宋紹興三年(1133),劃蓮城堡、古田鄉六團里置蓮城縣(今名連城)。縣境東西距145里,南北距235里。東至寧化縣150里,以杉木堠(今名恩坊)80里為界;西至江西省瑞金縣80里,以新路嶺(又名隘嶺)60里為界;南至上杭縣240里,以桑溪嶺(今名張屋鋪)140里為界;北至江西省瑞金縣80里,以黃竹嶺50里為界;東南至連城縣140里;以野狐垅130里為界。西南至武平縣255里,以黃公嶺(今名黃溫嶺)105里為界;西北至江西省瑞金 縣80里,以石腦嶺(今名溜凸)60里為界。西北至江西省石城縣,以鐵長鄉雞公過峰凹為界,距汀于53里。歷經元、明、清均無變動。民國二十八年(1939)劃出縣東南飛地貼長鄉縱19公里,橫32公里屬上杭縣。
隨即土地編查,測定全縣東西距60公里,南北距86公里,周320公里。面積3934.9公里。面積居全省第一。 建國后,1951年4月,劃四堡區及羅坊屬連城縣,計面積144.6平方公里。1956年3月,劃宣和區屬連城縣,計面積100.42平方公里。1958年1月,劃三平區分屬上杭、連城縣,計東西寬15公里,南北距47.5公里。現縣境東部童坊鄉白沙嶺、南山鄉松毛嶺、馬當山、觀音石與連城縣交界;西部四都鄉梅子嶺與江西省瑞金縣交界;南部宣成鄉龍山頂與上杭縣交界;北部庵杰鄉大悲山與寧化縣交界;東南部涂坊鄉大歐與上杭縣交界;西南部紅山鄉石水牛與江西省瑞金縣交界,赤土村大乾凹與江西省會昌縣交界;東北部館前吊子巖與寧化縣交界;西北部古城鄉與江西省瑞金石城縣交界。全縣東西寬66里,南北長80公里,面積3099平方公里,為全省第五大縣。
行政區劃
1998年,汀州鎮新設商業城居委會;大同鎮新設黃麻畬村委會;河田鎮新設黃坑村委會。年底,長汀縣轄13個鎮、5個鄉,9個居委會、290村委會。 2003年之后,長汀縣轄11個鎮、7個鄉:汀州鎮、館前鎮、河田鎮、大同鎮、古城鎮、新橋鎮、童坊鎮、南山鎮、濯田鎮、四都鎮、涂坊鎮、三洲鄉、策武鄉、鐵長鄉、庵杰鄉、宣成鄉、紅山鄉、羊牯鄉。
地理環境
位置
長汀縣位于北緯25°18′40″~26°02′05″之間,東經116°00′45″~116°39′20″,地處武夷山南麓,南與廣東近鄰,西與江西接壤。這里千山競秀,群巒疊嶂,是閩、粵、贛三省的邊陲要沖,是福建的邊遠山區。
地勢
長汀屬武夷山南段,區內支脈縱橫交錯向腹地延伸,形成東、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自北向南傾斜的地勢。西部以低山為主,東部、北部以中山為主,山峰連綿,構成東、北部屏障。千米高峰有19座。全縣最高點是白砂嶺,海拔1459米,最低點是汀江河口,海拔238米,兩者高差達1221米。 根據地貌劃分基本原則,按海拔高度和形態特征,全縣地貌可分為中山、低山、丘陵、盆地、階地五個類型。以低山為主,低山、丘陵占全縣總面積71.11%。地勢北高南低,周圍高,中間低;地形破碎,嶺谷相間;山中有丘,丘內有山,平地狹,盆谷相間。
氣候
長汀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平均氣溫18.3℃,年降水量1685.6毫米,無霜期年均260天,四季分明。夏季盛吹偏南風,冬季盛吹偏北風。隨著冬夏季風環流的轉換,形成夏長冬短、春秋對峙,垂直氣候明顯,干濕兩季分明。 境內氣候垂直分異明顯,海拔200~400米為溫暖區,年均氣溫18~19.5℃,年雨量1550~1750毫米。常年2月下旬始回暖,霜雪少,增溫快。大霧、大暴雨少,日照充足。海拔400~600米為溫和區,年均氣溫17~18℃。年雨量1700~1800毫米。回暖比溫暖區偏遲10~15天。霜多雪少,雨量充足,大暴雨次于溫涼區,強度大,日照不足。海拔600~800米為溫涼區,年均氣溫15~17℃,回暖比溫暖區偏遲15~20天。年雨量1800~2000毫米。霜多、雪多、雨量充沛,常見大雨暴雨,強度大。云霧多,日照少。
資源
長汀主要礦產資源:金屬礦有稀土、鎢、鐵、錫、金、銀等,其中稀土儲備量居全省之首;非金屬礦有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輝綠石、玄武石、高嶺土、葉蠟石,鉀長石、硅質石、黃鐵石、磷礦、煤、礦泉水、溫泉等,其中高嶺土、花崗巖、輝綠石、玄武石、鎢礦等資源較為豐富,有較好的開采和利用價值。 林地面積17.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林木蓄積量1000多萬立方米。 全縣可開發水資源10萬千瓦,截止2008年,已開發4.2萬千瓦,水資源開發潛力大。 境內地下水資源和地熱資源豐富,河田溫泉屬國內罕見,溫度高達80℃,日流量達4000噸以上。
【長汀縣】相關文章:
福建省長汀縣持續提升稀土等產業整體水平04-29
長汀縣汀江河水質評價及控制對策04-30
長汀縣2009年7月3日暴雨天氣過程分析04-30
福建省長汀縣植被覆蓋度遙感動態監測研究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