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感通寺
感通寺
感通寺(感通寺)
感通寺位于點蒼山圣應峰南麓,大理古城和下關之間,距大理古城約5公里,距離下關約11公里。感通寺背靠四季積雪不化的蒼山,面對煙波浩淼,白帆點點的洱海,集天地間靈于一身,又名蕩山寺。
目錄 史書記載 歷史 傳說 旅游 收縮展開 史書記載感通寺舊稱蕩山寺。據《蕩山志略》記述:“點蒼山蕩山寺始建于漢,重建于唐”。 明代白族學者李元陽于成歷九年(公元1581年)年撰《重建感通寺記》,開篇直敘:“大理城南十里,西入山谷有寺曰感通,唐初李成眉賢者所建。”對“感通”含義的詮譯為:“況天下之物,未有城而不通,而感之也又焉有不通者哉……不得其理不能感……感而遂通”。到明洪武年間,共建蓋寺庵“三十六院”。明代末期,寺庵滌蕩損毀。清初重建時,寺庵下移至今址。現遺存一寺一庵(大云堂和寂照堂)。寺內保留著七塊碑刻,記述了寺庵的興衰。緊靠大云堂后,有一座舍利塔形的擔當墓,高3.5米,碑文記載了擔當的生平。在寂照庵的西側有明代普同塔,西北脊上有明代和尚塔多座。
歷史感通寺歷史久遠,歷經滄桑,幾度興衰,極盛時期有達三十六所庵院的`規模。相傳正殿為“大云堂”,在今感通寺西南,有遺址尚存。還有“班山”(白族古語中山與寺同義)等重要建筑,大部分毀于清咸同年間的戰亂。現存廟宇均為清光緒后陸續重建,1981年以來逐漸修復。人稱感通寺為“蒼洱馳名第一山”并不止于它優美的自然風光,更在于它有著一系列名人、名事、名花的遺跡和許許多多生動感人的故事傳說。其一為“名士高僧共一樓”的千古佳話,至今尚有“寫韻樓”的遺址和擔當和尚舍利塔。這里所說的“名士”指的是明代著名學者楊升庵(公元1488年—1559年)。明嘉靖三年(1525年)因“議大禮”案觸怒了嘉靖皇帝,被永遠充軍云南。嘉靖九年楊升庵與李元陽結伴同游點蒼山,住宿感通寺的班山樓二十多日,在此校注《六書》并轉注千字音韻。李元陽便將此樓題名為“寫韻樓”,今遺址尚依稀可辨。所謂“高僧”指的是晚于楊升庵100多年的云南杰出詩人、畫家、書法家擔當和尚。擔當,晉寧人,原名唐泰(公元1593—1673)。明朝天啟年間,他上京趕考未中,從此遍游名山大川,后返回云南侍奉老母。母親去世后,便上雞足山削發為僧,一邊修行,一邊專心致力于詩書畫的創作。擔當詩書畫獨樹一幟,書如行云流水,畫則有筆外之意,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名聲很大,有“云中一鶴”、“南中高士”之稱。晚年常住感通寺,因仰慕楊升庵的品學,重修“寫韻樓”作為自己的住所,從此便留下了“龍女奇花傳千古,名士高僧共一樓”的千古佳話。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冬天,他感到身體不適,臥床十九天后寫下幾句偈語:“天也破,地也破,認作擔當便錯過,舌頭斷了誰敢坐?”寫畢,擲筆而逝,年八十一歲。入龕火化后建塔于寂照庵下的松林中,這就是擔當和尚舍利塔。其好友馮蘇題寫了《擔當禪師塔銘》:“始焉儒,終焉釋。一而二,二而一。洱海秋濤,點蒼雪壁。迦葉之區,擔當之室。”今日之塔為近年恢復重建。 感通寺特產感通茶,當年徐霞客親口品嘗后稱道其“絕以桂相似”,“茶味頗佳”。今已發展成大片茶園,成為大理首屈一指的出口名茶。
傳說這里還有一則關于感通寺的傳說,相傳,明洪武十七年,感通寺的住持——無極大法師前往南京朝覲明太祖朱元璋,并帶去了一匹白馬,一株茶樹。進獻時正好是初春,白馬嘶鳴,茶樹開花。當時,明太祖認為馬嘶花放,是大明江山的吉祥之兆,于是便給無極和尚賜名為“法天”,并授其職務為“大理府僧綱司都綱”(當時管理佛寺的大和尚的職務),并賜詩18首送歸。全山僧眾迎接無極歸來的地方,后來也建了寺廟,稱為班山(即現在感通寺山門下側)。 從此感通山寺廟大興,明末高僧擔當曾題聯云:“寺古松森,西南覽勝無雙地;馬嘶花放,蒼洱馳名第一山。”
旅游交通
可乘下關和古城之間的公交車,如4路,在感通寺路口下車,在路口就可看見“感通寺”的標牌,下車后,再乘小馬車即可到達。 感通寺距離大理古城約10分鐘的車程,如果從路口步行上山的話,約需40分鐘。游客還可以沿蒼山玉帶云游路到達感通寺,只是這條路比較遠。
索道
該索道為可脫掛式纜車索道,坐箱可乘坐6人,為透明封式,乘坐安全、舒適、快捷。乘坐索道纜車可仰望蒼山雪峰,俯瞰百里洱海和大理古城、三塔崇圣寺;遠可眺望雞足山、玉龍雪山、成為魅力大理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感通寺】相關文章:
西域寺,西域寺義凈,西域寺的意思,西域寺賞析 -詩詞大全03-13
峰頂寺,峰頂寺張祜,峰頂寺的意思,峰頂寺賞析 -詩詞大全03-13
鴻臚寺(鴻臚寺)04-29
伽藍寺04-29
開化寺04-29
壽寧寺04-29
林泉寺04-29
定心寺04-29
清凈寺04-29
名教寺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