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金文
殷周青銅器銘文
金文(殷周青銅器銘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謂青銅,就是銅和錫的合金。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制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12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目錄 金文的種類 金文的制造過程 字體簡介 金文的發展 收縮展開 金文的種類金文可略分為四種,即殷金文(前1300年左右~前1046年左右)、 西周 金文[4](前1046年左右至前771年)、東周金文(前770年~前222年)和秦漢金文 (前221年~219年)。
殷金文
縱然商朝以前已有青銅器,金文之始,實在盤庚遷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后。初時只有寥寥數字,及至周初,已達千二百余字。商末鑄有金文之青銅器日多,然所述仍簡,多為鑄者或其先祖之名諱。至商亡時,方有文章出現,然其時最長之文,仍僅有四十余字。
西周金文
及至周代商起,金文漸興,天子之事,如昭王南巡,穆王西狩等,多有記述。
東周金文
自平王東遷以降,鐵器漸見,鐘等青銅樂亦漸多,且亦能鑄文于青銅器外側,故金文所錄,已非如當初般,只為王公大臣之事,戰功、音階等,皆有鑄錄。此時金文被廣泛使用,堪稱全盛時期。
秦漢金文
秦始皇一統天下后,詔令書同文,并于四方立碑,所用之文字皆為小篆,且不再刻銘文于鐘鼎之上,由是金文漸衰。及至漢代,民間多鑄銘文于鐵器之上,青銅之器,不復使用,金文自是不見于史。
金文的`制造過程殷周金文被鑄在青銅器的內側,但是怎樣在鑄模上刻印上金文仍然未能確定。根據在工場遺址所發現的大量模具所推斷,青銅器的制造方法如下:
利用粘土做一個與制成品大小相若的土胚(模型)。
另外再用粘土包裹著模型,待干透后切開外層的粘土,作為外模。
將模型削去外層,作為內模。
在內?躺蠄D案文字。
組合起外模和內模,并在之間放入銅片作為間隔空隙以待注入銅液。
將已溶化的銅注入。
將模冷卻打破,取出青銅器。
但是,怎樣在內模上加上文字圖案等,仍然是一個謎。由于在青銅器內側的金文是凹入去的,因此在內模上的文字應該是凸出來的。加上這些凸出來文字的技法,有各種不同的假設:
將溶成泥狀的粘土,逐漸貼上。此為清朝金石學權威阮元提出的假設,但沒有實證實驗。
在內模貼上薄粘土,再削去多余部份。這是民國以前被提出的假設。工序中必然會在內模上造成痕跡,而青銅器上亦必然有之,然實際上并沒有。
先在木片或龜甲上刻上文字,用粘土填滿后,再將粘土移印至內模上。經實驗證明這個方法可行,但是沒有發現相關的物證,因此仍只可當作假設。金文與甲骨文十分相似。
字體簡介銅器上的 銘文 ,字數多少不等。所記內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內容大多是頌揚祖先及王侯們的功績,同時也記錄重大歷史事件。如著名的 毛公鼎 有497個字,記事涉及面很寬,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與 甲骨文 相比,甲骨文筆道細、直筆多、轉折處多,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筆道肥粗,彎筆多,團塊多。
金文早在 漢代 就已不斷出土,被學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 春秋 、戰國文字的主要資料,也是研究 先秦 歷史的最珍貴的資料。
金文的發展最早的甲骨文隨著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為周代 書體 的主流,因鑄刻于鐘鼎之上,有時也稱為鐘鼎文。據考察, 商代 銅器上便刻有近似圖畫之金文,其后繼續演進,至商末之金文亦與甲骨文一致。此種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緒延至 秦漢 。但商代器物和銘文皆少,秦漢以已至末流,所以應算周代為主流。
據統計,金文約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流傳書跡多刻于鐘鼎之上,所以大體較甲骨文更能保存書寫原跡,具有古樸之風格。
金文之全盛時期為周,周以 平王東遷 分為西周及 東周 ──西周趨于端整雄渾,造成金文之黃金時代;東周因列國割據而形成地域特色──所以分別介紹之。
西周:
西周承殷末書風,直到成王時方產生獨特的風格,書體雄渾典麗而壯觀;在昭穆之后,則變為嚴謹端正。
學術文化之發展多少會受到社會及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西周前期,自武王克殷,至康王之世,由于天下統一,社會安定,加上 周公制禮作樂 ,堪稱太平盛世,故 書法家 得以表現雄渾典麗之風格,內容亦有逐漸加長之勢,如 大盂鼎 即為此期最典型之杰作也。
而至昭穆之后,書風漸變,筆畫由粗細相參而趨于均勻劃一;收筆與起筆亦由方圓不一,而變成圓筆;行款甚至演成方格之形式,書風極為嚴謹端正。端整典雅之 頌鼎 、典雅整贍之大克鼎及稍具早期之風之毛公鼎等,皆為此期之代表。
東周:周平王東遷之后,秦遷都於雍,承襲了西周的故地,同時也承襲了西周的文化。正因為如此, 春秋戰國時期 秦的文字和西周文字是一脈相承的;也正因為如此,當東方各國的文字因地區特點和文化上的原因發生橫向變異時,文化落后的 秦國 文字反而卻成為漢字的正統(即使不考慮最終由秦統一中國并統一文字的事實,也可以認為,在漢字發展史上, 秦系文字 代表了漢字發展的主流,而六國文字代表了支流。)因此,春秋 戰國 時代的文字可以大別為兩系:即秦系文字和六國文字,(秦系由春秋至戰國,六國系乃指戰國時的東方各國)一般文字學家也叫做「西土文字」和「 東土文字 」。
秦統一六國之后開始了文字規范的措施,即所謂的「 書同文 」。秦規范文字是以秦文字為基礎的,秦以後的漢字的演變也是在經秦規范過的秦小篆以及 秦篆 的日常書寫形式的古隸的基礎上發展的。秦「書同文」之後,六國文字被淘汰了,秦文字成了真正的主流。因此,秦系文字是上承西周古文、下啟漢魏隸書,乃至 楷書 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的變化可以看作是漢字按自己內部結構規律演化的一部分。也因此,就文字學而言,秦系的西土文字的研究較之六國文字更為重要,因為它是漢字的 直系血親 ,而六國文字則是旁系分支,雖然它們之間也相互影響、相互吸收。
秦代金文漸至末流,所存石刻書跡亦不多存。 秦始皇 一統天下后,一法度、衡石、丈石之業,皆刻或鑄于銅鐵之上,以頒行天下。其以 曲線 為主,間架平穩,整齊中寓變化,氣勢奔放,堪稱小篆之杰作,也為后代習小篆者提供了最可信之完整資料.
四川省成都市生物化學學會理事
金文(四川省成都市生物化學學會理事)
安徽籍臺灣著名詩人
金文(安徽籍臺灣著名詩人)
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
金文(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
黑龍江省林甸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
金文(黑龍江省林甸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
簡介 金文,男,漢族,1954年1月出生,1970年10月參加工作,197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起點學歷高中,現有學歷大專,1998年5月畢業于黑龍江省教育學院中文專業,現任林甸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履歷 1970.10—1982.12 林甸農機修造廠工人、團總支書記、辦公室主任 1983.01—1983.06 林甸農機局組織委員、人秘股長 1983.06—1985.02 林甸農機修造廠廠長、總支副書記 1985.02—1987.03 林甸縣農機修造廠廠長、總支書記 1987.03—1990.01 林甸畜牧局黨委副書記 1990.01—1994.09 林甸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1994.09—1996.01 林甸計劃委員會主任 1996.01—1997.12 林甸畜牧局局長、黨委書記 1997.12—1999.06 林甸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林甸計委主任兼招商
目錄 簡介 履歷 簡介金文,男,漢族,1954年1月出生,1970年10月參加工作,1978年5月加入 中國共產黨 。起點學歷高中,現有學歷大專,1998年5月畢業于黑龍江省教育學院中文專業,現任 林甸 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
履歷1970.10—1982.12 林甸農機修造廠工人、團總支書記、辦公室主任
1983.01—1983.06 林甸農機局組織委員、人秘股長
1983.06—1985.02 林甸農機修造廠廠長、總支副書記
1985.02—1987.03 林甸縣農機修造廠廠長、總支書記
1987.03—1990.01 林甸畜牧局黨委副書記
1990.01—1994.09 林甸計劃委員會副主任
1994.09—1996.01 林甸計劃委員會主任
1996.01—1997.12 林甸畜牧局局長、黨委書記
1997.12—1999.06 林甸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林甸計委主任兼招商局局長
1999.06—2002.01 林甸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林甸計劃委員會主任
2002.01—2007.1 林甸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林甸縣人事局局長
2007.01—現在 林甸縣人民政府縣長助理
【金文】相關文章:
《金文編》記號及記號字研究04-28
兩周金文中連詞則的用法研究04-27
兩周金文中的偕同類介詞05-02
據合敘行文釋讀金文二則04-28
白川靜《金文學史》的漢語文字學成就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