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廉頗
戰國時期趙國名將
廉頗(戰國時期趙國名將)
廉頗(約前310——前237),嬴姓,廉氏,名頗,山西太原(一說山西運城,山東德州)人。戰國末期趙國的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并稱“戰國四大名將”。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晉陽,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于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后,又擊退了燕國的入侵,斬殺燕國的栗腹,并令對方割五城求和。晚年時,因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國大梁和楚國,去世后葬于壽春(今安徽壽縣境內)。唐德宗時將廉頗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于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廉頗為臨城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目錄 人物生平 歷史評價 后世地位 軼事典故 收縮展開 人物生平破齊揚名
趙惠文王初,東方六國以齊最為強盛,齊與秦各為東西方強國。秦國欲東出擴大勢力,趙國首當其沖。為掃除障礙,秦王曾多次派兵進攻趙國。廉頗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改變策略,實行合縱,于惠文王十四年(前285年)在中陽(今山西中陽縣西)與趙相會講和。以聯合韓、燕、魏、趙四國之師共同討伐齊國,大敗齊軍。其中,廉頗于公元前283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威震諸侯,廉頗班師回朝,拜為上卿(上卿為當時高級爵位)。
負荊請罪
公元前283年,趙國得到和氏璧,秦國提出愿以十五城換之,趙國派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僅僅是宦官繆賢門下的“舍人”。經繆賢向惠文王薦舉,身攜“和氏璧”,充當趙使入秦。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璧歸趙,取得了對秦外交的勝利。 其后秦伐趙,占領了石城。公元前280年秦國再次攻打趙國,殺了二萬趙軍。這時秦王欲與趙王在澠池會盟言和(今河南澠池縣西),趙王非常害怕,不愿前往。廉頗和藺相如商量認為趙王應該前往,以顯示趙國的堅強和趙王的果敢。趙王與藺相如同往,廉頗相送,而未達到低洼大與趙王分別時說:“大王這次行期不過三十天,若三十天不還,請立太子為王,以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希望。”廉頗的大將風度與周密安排,壯了趙王的行色,同時由于相如澠池會上不卑不亢的與秦王周旋,毫不示弱地回擊了秦王施展的種種手段,不僅為趙國挽回了聲譽,而且對秦王和群臣產生震懾。最終使得趙王平安歸來。 澠池會結束以后,由于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并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聽到后,不肯和他相會。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愿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后。沒過多久,相如外出,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回避。 于是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斗,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頗聽說了這些話,就脫去上衣,露出上身,背著荊條,由賓客帶引,來到藺相如的門前請罪。他說:“我是個粗野卑賤的人,想不到將軍您是如此的寬厚啊!”二人終于相互交歡和好,成為生死與共的好友。
轉戰四方
公元前279年,廉頗向東攻打齊國,破其一軍。 公元前276年,廉頗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陽南二十里),安陽城(今河南安陽縣西南四十三里)。正是由于廉、藺和好,使得趙國內部團結一致,盡心報國,使趙國一度強盛,成為東方諸侯阻擋秦國東進的屏障。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不滿趙惠文王違背盟約,出兵悍然攻趙地閼與(今山西和順)。趙將趙奢率兵增援閼與,大破。不甘失敗的秦王又發兵攻趙地幾(今河北大名),廉頗救幾,再破秦軍。此后強秦長期不敢攻趙。
長平之戰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卒,孝成王立。這時,秦國采取應侯范雎“遠交近攻”的謀略,一邊跟齊國、楚國交好,一邊攻打臨近的小國。 公元前262年,秦國進攻韓地上黨。上黨的韓國守軍孤立無援,太守馮亭便將上黨獻給了趙國。于是,秦趙之間圍繞著爭奪上黨地區發生了戰爭。這時,名將趙奢已死,藺相如病重,執掌軍事事務的只有廉頗。于是,趙孝成王命廉頗統帥20萬趙軍阻秦軍于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參見長平之戰)。 當時,秦軍幾次打敗趙軍,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陽),北略上黨(今山西中部地區),切斷了長平南北聯系,士氣正盛,而趙軍長途跋涉而至,不僅兵力處于劣勢,態勢上也處于被動不利的地位。面對這一情況,廉頗正確地采取了筑壘固守,疲憊敵軍,相機攻敵的作戰方針。他命令趙軍憑借山險,筑起森嚴壁壘。盡管秦軍數次挑戰,廉頗總是嚴束部眾,堅壁不出。同時,他把上黨地區的民眾集中起來,一面從事戰場運輸,一面投入筑壘抗秦的工作。趙軍森嚴壁壘,秦軍求戰不得,無計可施,銳氣漸失。廉頗用兵持重,固壘堅守三年,意在挫敗秦軍速勝之謀。 秦國看速勝不行,便使反間計,讓趙王相信秦國最擔心、最害怕的是用趙括替代廉頗。趙王求勝心切,終于中了反間計,認為廉頗怯戰,強行罷廉頗職,用趙括為將。雖然趙括母親力諫,指出只知紙上談兵的趙括不適合擔此重任,但趙王不聽,任用趙括為將軍。趙括代替了廉頗的職務后,完全改變了廉頗制定的戰略部署,撤換了許多軍官。秦國見使用趙括為將,便暗中啟用武安君白起率兵攻趙。大敗趙括軍于長平,射殺趙括,坑趙兵四十余萬。 第二年,秦軍包圍了邯鄲,達一年多時間,趙國幾近滅亡,全靠楚、魏兩國軍隊來救助,才得以解除邯鄲的包圍。
破燕敗魏
燕以趙大傷于長平,以丞相栗腹為將,針對趙國“壯者盡于長平,其孤未壯”的狀況,于公元前251年舉兵攻趙,趙孝成王令上卿廉頗、樂乘統兵13萬前往抗擊。廉頗分析燕軍的來勢后認為,燕軍雖然人多勢眾,但驕傲輕敵,加之長途跋涉,人馬困乏,遂決定采用各個擊破的方略。令樂乘率軍5萬堅守代,吸引攻代燕軍不能南下援救,自率軍8萬迎擊燕軍主力于鄗。趙軍同仇敵愾,決心保衛國土,個個奮勇沖殺,大敗燕軍,斬殺其主將栗腹。攻代燕軍聞聽攻鄙軍大敗,主帥被殺,軍心動搖。樂乘率趙軍趁機發起攻擊,迅速取勝,俘慶秦。兩路燕軍敗退。廉頗率軍追擊500里,直入燕境,進圍燕都薊(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只好割讓5座城邑求和,趙軍始解圍退還。戰后,趙王封廉頗為信平君,任代理相國。 此戰趙軍在名將廉頗的指揮下,利用燕軍輕敵、疲勞,趙軍則同仇敵愾,對來范之敵予以痛擊,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廉頗任相國前后約六七年,多次擊退入侵敵軍,并伺機出擊。公元前245年,帶兵攻取了魏地繁陽(今河南內黃縣西北)。 廉頗從長平免職回家,失去權勢的時候,原來的門客都離開了。等到再被重用當將軍,門客們又都聚攏上來。廉頗很是感慨,要他們退去,門客告訴他:“這沒什么奇怪。是以市場上的買賣方式交朋友,您有權勢,我們就跟隨您,您沒有權勢,我們就離開,這本是買賣常理。又有什么埋怨的呢?”
投魏奔楚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卒,其子趙悼襄王繼位。襄王聽信了奸臣郭開的讒言,解除了廉頗的.軍職,派樂乘代替廉頗。廉頗因受排擠而發怒,攻打樂乘,樂乘逃走。廉頗于是離趙投奔魏國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廉頗去大梁住了很久,魏王雖然收留了他,卻并不信任和重用他。趙國因為多次被秦軍圍困,趙王想再任用廉頗,廉頗也想再被趙國任用。趙王派遣使者宦官唐玖去帶著一副名貴的盔甲和四匹快馬到大梁去慰問廉頗,看廉頗還是否可用。廉頗的仇人郭開卻唯恐廉頗再得勢,暗中給了唐玖很多金錢,讓他說廉頗的壞話。趙國使者見到廉頗以后,廉頗在他面前一頓飯吃了一斗米,十斤肉,還披甲上馬,表示自己還可有用。但使者回來向趙王報告說:“廉將軍雖然老了,但飯量還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時就拉了三次屎。”趙王認為廉頗老了,就沒任用他,廉頗也就沒再得到為國報效的機會。 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頗擔任楚將后,沒有建立什么功勞。他說:“我思用趙人。”但趙國終究未能重新啟用他,致使廉頗,抑郁不樂,最終死在楚國的壽春(今安徽省壽縣),年約八十五。十幾年后,趙國被秦國滅亡(參見秦滅趙之戰)。
歷史評價劉恒:“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時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 馮唐:“天下之將,獨有廉頗李牧耳。” 賈誼:“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 司馬遷:“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以勇氣聞於諸侯。” 谷永:“趙有廉頗、馬服,強秦不敢窺兵井陘。” 《世說新語》:“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氣。” 司馬貞:“清梠凜凜,壯氣熊熊。各竭誠義,遞為雌雄。和璧聘返,澠池好通。負荊知懼,屈節推工。安邊定策,頗、牧之功。” 劉克莊:“浪說三遺矢,猶堪一據鞍。君王不自試,耳目信人難。” 邵雍:“廉頗白起善用兵,蘇秦張儀善縱橫。” 徐鈞:“遺矢讒言棄老成,肉多飯健尚精神。可憐一點狐丘志,到死猶能用趙臣。” 陳普:“長年霜骨白皚皚,廉藺羞顏似濕灰。白起殺心如未謝,二家隨璧獻章臺。” 李曾伯:“在楚猶在趙,始終同一頗。晚年猶矍鑠,勁氣肯消磨。” 陳元靚:“趙用廉君,咸陽畏鄰。及罷推轂,誰能抗秦。盛衰在運,興替由人。房陵流落,為聽讒臣。” 程登吉:“漢武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廉頗先國難而后私仇。” 王夫之:“有良將而不用,趙黜廉頗而亡,燕疑樂毅而僨。”
后世地位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并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趙信平君廉頗”。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孫臏、田單、趙奢、李牧、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廉頗。
軼事典故三村名
話說趙王誤中秦國反間之計,起用紙上談兵的趙括為帥,替代廉頗。廉頗告訴趙括:“秦軍千里奔襲,利在速戰,應以守為主”,并以“守勢圖”相托。不料趙括卻冷眼相待,廉頗大怒之下,交出帥印,離開大營,騎馬馳奔,要回邯鄲。路過一村,百姓跪拜,這才發現自己仍然頭戴帥盔,身披鎧甲,足蹬戰靴,覺得自己已經卸職,無披掛必要,便把這三件東西脫在這里,人們為懷念這件事便把這個村叫三甲村。 廉頗越走越不放心,他覺得趙括驕傲自大,輕敵麻痹,若輕率出擊,必遭慘敗。再加上趙軍戰士和百姓的挽留,心理就猶豫起來,一會兒覺得自己已經卸職,干脆走了吧;一會兒又覺得長平戰事,非同兒戲,四十萬生靈乃趙國元氣......,是走,是留,他拿不定主意,在一個村邊徘徊猶豫了好長時間,直到邯鄲發來詔書催他回朝,這才哀嘆一聲離去。因此,百姓就把這個村叫徘徊村。 雖然詔書催發,去意已定,但沿途百姓仍攔路乞留。百姓為啥能認出他來,除了廉頗的白發白須外,最顯著的就是他騎的那匹體格高大,渾身雪白的玉兔賽風駒。廉頗為了擺脫窘境,經一村時,忍痛換掉了他的寶馬良駒,百姓就把這個村叫換馬村。
趙軍運沙
趙國為抗擊秦軍,派大將廉頗屯兵長平,在今高平市米山村西北的摩天嶺駐重兵。一日廉頗到摩天嶺察看陣地。發現山腰有大量黃沙,為迷惑秦軍,便令士卒用牛皮和葦席,在山中修起一座座“糧倉”。又暗令士卒于夜間拉運黃沙,裝入倉中。秦兵見趙軍軍糧積如山,不敢輕易來犯,直到長平之戰趙軍大敗后,秦軍來起運糧食時,才發現倉中裝的全是黃沙。后人便將此山稱為大糧山,把摩天嶺改稱營防嶺。今存“廉頗屯”址。
巧計退秦軍
秦趙交兵,秦國探知趙國糧草不豐、人心不穩,便派大將白起率大軍來攻趙國都城邯鄲,趙王速派名將廉頗帶兵迎敵。 老將廉頗出邯鄲西門,來到離城50里的一座小山下安營扎寨。這里南靠鼓山,北臨洺水,是秦軍進攻邯鄲的必經之路。傍晚,他令士兵把軍中的糧食盛到布袋里,都擺到小山上,派人嚴密看守,然后四處貼下告示:糧草重地,任何人不得靠近,違令者斬。 第二天,白起率大軍攻入武安境內,忽然探子來報:“往東二十里,發現趙軍糧營,大將廉頗帶重兵把守。”白起聽了將信將疑,親自前去察看。不看還好,一看差點兒把他從馬上驚下來,只見趙軍營中糧食一袋袋、一層層堆積如山,下面軍營,大帳連阡,號旗嚴整。于是仰天嘆息道:“趙軍糧足兵精,天不助我也!”急忙下令退兵。 從此,這座無名小山,就稱作粟山了。后人還在半山腰立一塊石碑,以詩文形式記述了這件事。
一簍油水餃
一簍油水餃是河北邯鄲趙國風味小吃,歷史悠久,相傳創制人王一香早年與父在趙國南門外開一肉包鋪。有一天,趙國大將廉頗武靈叢臺點兵路過南門外時,遙遠聞著肉包香味,廉頗聞著香味趕到肉包鋪店,見食客嘗在嘴里,贏得了食客的好評,生意大為單位很好。當廉頗購買包子時,包子已賣完。廉頗說到:“你的案板上的不是包子?”王小兒說:“那是生的,還得蒸。”廉頗說:“那得幾個時辰?”王小兒說:“不到一個時辰。”廉頗一聽心急了,就將案板上的包子統統扔進開水鍋里,不到一會兒,鍋里的包子全部漂起來了。王小兒一聽是廉頗大將軍就毛了,趕緊把煮熟的水包端上,廉頗吃完后連聲叫好:“真是一咬一口油,真香”。從此,王一香就把包子鋪改為“一口油”水包館,生意更加紅火。李氏后人繼承了“一口油”的精心制作,成品汁液豐富,包裹餡心,吃時流油,后在北宋年間改為“一簍油”,傳至至今。
英雄殺人物
廉頗(英雄殺人物)
廉頗,英雄殺人物 之一。
【廉頗】相關文章:
廉頗之死(轉載)04-26
《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04-25
廉頗藺相如列傳成語09-20
廉頗藺相如作文素材04-25
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03-09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文及翻譯02-29
廉頗藺相如列傳教案304-25
廉頗人物傳記的作文(通用21篇)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