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調適

時間:2023-06-07 11:08:24 教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調適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或多或少都對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相關知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調適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調適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調適 篇1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價值

  美國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Dr.HainG.Ginott)曾經說過:“For better or for worse”。意思是:作為一位教師,他(她)要么是幫助人,要么就是傷害人。因為首先教師的期望值將對學生產生巨大的作用——正向的,亦或是負向的。他還在他的著作中這樣闡述教師的力量:

  “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之后,我得到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學的成功和失敗,‘我’是決定性的因素。”

  “我個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景的主因。”

  “身為老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活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啟發靈感的媒介。我能讓人丟臉,也能叫人開心,能傷人,也可以救人。”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一場危機之惡化或解除,兒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決定在我。”

  世界教師組織聯合會1970年代表大會主題“教師素質”的決議中提到:“相信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素質,有賴于其教師的素質;相信任何一個人的健康及其生活的素質,有賴于教育的素質;相信惟有適當的支持,具有理想的素質之足夠的師質才可以獲得。”

  因此在這里我們說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教師,是非常恰如其分的。教師素質的內涵不僅僅是指教師個人的智慧,它還包括教師的人格魅力和教師職業的社會化。具體地說就是教師在教育和學科方面的專業與學術的水平,教師在倫理道德、個性品質等修養,教師與社區、與社會的良好關系的建立等等。由此可知,一位有發展教師,他(她)的素質應該是一方面身心健康狀況良好,另一方面要有領導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而其中教師做為學生認同的楷模,其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態又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對于學生的愛、敬業樂群的精神,就像勇氣在困境中一樣,都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忍耐、理智的好奇、批判的思維與容忍,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為教師在執行職務時必須尊重學生,并幫助他們發展其個性,這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身心平衡的能力。

  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日益關注,尤其是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而影響到基礎教育事業的發展。目前,關于教師心理健康的價值,可以說社會大眾已經形成了一定共識: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全的學生。

  2、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勝任教育工作。

  美國著名教育家懷特(Witty)調查了4700名學生,得出以下評價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派墨(F.H.Palmer)出版過一本著名的著作《理想教師》(The ideal Teacher),其中談到理想教師應具有以下四種品質:

  (1)高度的同情心;

  (2)豐富的學識;

  (3)激勵學生的能力;

  (4)淡泊寧靜的人生觀。

  美國教育學家塞爾(J.B.Sears)在經過長期的“理想教師”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些理想教師人格的構成要素:

  (1)坦白;

  (2)忠誠;

  (3)同情;

  (4)犧牲;

  (5)樂觀。

  3、教師心理健康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與氛圍。

  1988年在香港建立的教會學校香港圣潔會靈風中學的校長著名教育家張儉成博士說:“教師的尊貴使命在于幫助學生肯定自我價值,發揮潛質和建立尊嚴,致力塑造充滿尊重、真摯、信任、欣賞和優良紀律的校園文化,并積極推動情意教育。”他還說:“在一個支持、鼓勵、欣賞、接納的環境中,人就更能發揮潛質,實現成長,教師應給予學生更多的欣賞和鼓勵。”此外他認為,教師之間互相接納、彼此欣賞,是這種積極校園文化環境建立的第一步。

  二、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

  教師的心理健康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和價值,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健康與心理健康的內涵與標準。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成立時,把健康定義為:“健康乃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臻完滿(Well—being)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對于具體的健康標準,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以下十大標準: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擔負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勞和緊張;

  2、積極樂觀,勇于承擔責任,心胸開闊;

  3、精神飽滿,情緒穩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強,善于排除干擾;

  5、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外界環境的各種變化;

  6、體重得當,身體勻稱;

  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觀察;

  8、牙齒清潔,無空洞,無痛感,無出血現象;

  9、頭發有光澤,無頭屑;

  10、肌肉和皮膚富有彈性,步態輕松自如。

  心理健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滿意、持續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人的生命有活力,潛能得到開發,價值能夠實現。狹義的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的知、情、意、個性的完整與協調。心理健康是一種狀態,更是一個過程,一種人生態度:高層次、高追求、有價值目標、在平衡與不平衡、沖突與和諧中追求發展。判斷心理健康應兼顧內外兩方面:從外部來說,是行為符合規范、人際關系協調、社會適應良好;從內部來說,是心理機制健全、運用正當手段滿足需要。

  樊富珉教授在總結了目前國內外各種關于心理健康標準的說法后,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六大標志:

  1、良好的自我形象:

  開放、客觀、肯定自己、悅納自己、自信自尊

  2、健康的情緒情感:

  能滿足合理的需要,情緒穩定、坦率、自然、樂觀、有調適能力

  3、協調的人際關系:

  待人真誠,尊重寬容,坦誠相處,能溝通,擁有良好的關系

  4、正常的智能狀態:

  智力正常,思維敏捷,有自我覺察能力

  5、整合的人格品質: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樂觀的人生態度,幽默感,有創造力

  6、積極的社會適應:

  勇于改變,靈活有彈性,合理評估現實,客觀面對現實

  此外,她還給出了一個成功人士的`“四Q”模式:在這里AQ指的是承受挫折的能力;IQ指的是智商;EQ指的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情商,也就是自我覺察、自我激勵、情緒的識別以及人際處理的能力等;CQ指的是創造智商,即創造能力、創新能力。其中IQ是基礎,這個模式就是說人要全面地發展,才是一個完整的人。

  臺灣著名的教育家彭駕鋅說:“心理健康的教師必然尊重他的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師知道如何建造師生之間的溝通;心理健康的教師衷心地接納每一個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師積極地關懷學生的需要與困擾;心理健康的教師對于學生的態度是自由而不放任。”

  因而,把心理健康的標準具體到教師職業上,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看:

  1、樂于工作,在教育崗位上能發揮自己的智能并獲得較好的滿足感;

  2、自知自愛,對自己有客觀的了解,能夠悅納自我;

  3、善于調控情緒,對情緒有自我管理和調解的能力;

  4、樂于交往,善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與同事、學生關系協調,尊重關心每一個學生;

  5、適應環境,能與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不逃避,也不埋怨。

  三、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

  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并不多,但要達標卻也十分不易。在教師收入、社會地位普遍提高的同時,教師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近幾年,全國出現過多起中小學教師過勞死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過勞死是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加重、心理壓力過大、存在精疲力竭的亞健康狀態,由于積重難返突然引發身體潛藏的疾病急速惡化,救治不及,繼而喪命。中小學教師由于長期超負荷工作、過度的勞累,容易導致身心疾病和過勞死。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令人擔憂,為此,國內許多心理學研究人員以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為對象開展了很多調查和研究。前不久,長沙市一項關于教師心理健康的調查顯示:長沙93%的中小學教師感覺壓力很大;近60%的教師覺得在工作中煩惱多于快樂;70%的教師有時忍不住要生氣發火。另一項全國范圍內的調查結果表明,在抽樣的中學教師中有44%的教師有輕度的心理健康問題;4.48%有中度的心理健康問題;0.37%有較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調查結果還表明,中學女性教師和新進青年教師容易在工作中產生不適應心理,是中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兩大高發群體。

  女教師在調查的總人數中約占59%,但與男教師相比,心理健康水平相對明顯要低。長期以來我國幾千年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以及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至今還影響著相當一部分女性,在她們的思想意識中形成了較強的依附心理。在工作、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這些女性缺乏主見,心理承受力相對較差,遇到困難或挫折就灰心、失望。這同時還與女性特有的性格特點有關,女性特有的細膩感情,一方面有利于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如果控制不好的話也使女性多愁善感,情緒穩定差,容易為小事心煩,這說明女教師更需要更多的關注。

  新進的青年教師,尤其是未婚的、工作量較大的、有升學壓力的初高中教師、或中級以下職稱的教師,一方面因為參加工作時間短,經濟負擔重,心理壓力很大;另一方面因參加工作不久,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應對缺乏經驗,加上心理不夠中年教師成熟,面對突然承擔的繁重任務、學校的高要求、以及自身進修學習需要等時,很容易出現不適應的心理健康問題。

  個體在工作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或調適,長期處于心理不健康或者亞健康狀態,就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職業倦怠是指從事助人職業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續情感付出、由于在與他人相互作用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矛盾與沖突所引起的挫折感加劇,而最終導致在情緒、情感、行為方面的身心耗竭狀態。職業倦怠一般表現為以下四種癥狀:

  1、軀體癥狀:疲勞、頭疼、腸胃不適、肩背酸疼、高血壓、失眠

  2、智能癥狀:難以集中思考、記憶力減退、做事拖拉猶豫不決、工作癡迷

  3、心理—情緒癥狀:自我貶損、刻板偏執、無興趣、責備、焦慮、擔憂、憤怒

  4、社會癥狀:難以投入工作、言必稱工作、社會退縮、抱怨、無效率、人際關系緊張

  而教師的職業倦怠主要表現為:

  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難、挫折灰心,心理壓力大;適應性差——對事情、環境(如:日趨激烈的改革和競爭)、對人不適應;情緒失調——心情不愉快,情緒不穩定,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焦慮——心理煩躁,對許多事情感到心煩,無緣無故緊張;抑郁——情緒低落,感覺疲勞,對事情不感興趣,感到憂慮等;偏執——不信任人,固執起見,總認為別人背后議論自己和自己作對,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我行我素等;軀體化——心理緊張,特別是情緒緊張產生的軀體不適或癥狀,如頭痛、睡不好覺、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這些教師職業的倦怠特質往往表現出極端的傾向,并廣泛波及到教師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

  四、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從令人擔憂的教師心理健康現狀來看,教師職業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心理高危職業。導致教師產生心理問題甚至是心理疾病的影響因素是復雜和多方面的,但其實許多影響因素起作用的渠道就是一個——制造心理壓力,每個因素帶來一點壓力,方方面面的因素綜合起來,累計的壓力就相當驚人了,一旦超負荷就會輕易地將人壓垮。

  要想緩解或消除心理壓力,首要的就是了解心理壓力的來源。心理壓力的來源無非是兩個大的方面:外部來源和內部來源。來自個體自身的即內部壓力,來自個體之外的即外部壓力。

  (一)外部壓力

  一般而言,外部壓力包括生活壓力和職業壓力。

  1、生活壓力

  生活壓力,如收入、家務、家庭責任、家庭成員間的關系等,自我的期望如學歷、業績、職稱、同事間人際關系等,社會支持系統的強弱如家庭、工作、愛好、社區參與等,各種各樣的壓力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教師的心理健康。

  2、職業壓力

  雖然說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任何行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職業壓力,但調查研究表明:教師行業的壓力程度比許多其他行業都要高,因而教師心理適應困難也比其他許多行業都要高,相對于其它職業的從業人員,教師更易患上神經衰弱、躁狂癥、高血壓、腸胃炎癥等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

  北京大學心理系樊富珉教授也主持過有關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他們發現與普通人群相比,教師在得神經癥、躁狂癥兩項的比例明顯偏高。這些都與教師所承受的職業壓力密切相關。

  教師行業的壓力為何如此之大呢?我們先來看看調查中搜集到的一些教師心聲:

  “現在的孩子與過去的孩子不一樣,他們的眼界非常開闊,老師必須經過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孩子們的需求。另外,教材的內容與時代的特點比較脫節,這就要求老師必須既要能引導學生,又要能迎合學生,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

  “教材內容全改了,還要適應新課程改革,純粹地能講語文絕對無法滿足學生和新形勢要求。為了能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綜合型老師,除了上課全身心投入外,我還把所有休息時間用來補充新知識。”

  “正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給老師打分往往帶有很大的主觀性。上課或者教學嚴厲的老師一般打分比較低。”

  “家長向教師要分數,校長向教師要升學率,教師在群體中要爭面子,面對學生要講良心……現在的老師越來越不好當了。”

  “家長早早地送孩子上學,我的上班時間也就不斷地前移。”

  “有一個晚上,我連續接聽了3個小時電話。”

  研究人員總結出了十點調查中教師們抱怨最多的地方或是最感困擾的問題

  1、工作量太多,嚴重影響工作品質

  2、有時不得不違背教育原理進行教學與引導

  3、太多作業與試卷必須批改

  4、以班級之間的競爭評量教師能力

  5、工作負荷太重,上班有壓迫感

  6、教學參考資料不足

  7、教學過程常因班級秩序不佳而無法進行

  8、家長不配合或是過度干涉教師工作

  9、不良學生惹是生非

  10、學校行政人員要求不一,令人無所適從

  而上述十點又可以歸納為來源:

  1、來自學生:學習意愿低落,難以矯治的偏差行為等

  2、來自家長:不關心孩子,不配合老師,過度干涉、批評等

  3、來自學校及管理政策:班級人數太多,難以兼顧教學之外的行政負擔和雜務,與學校行政人員溝通不足等。

  為什么教師工作中會有這么多地方令教師感到困擾或難以接受,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

  1、工作對象的特殊性

  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心理不穩定的成長中的青少年。因此我們必須時刻謹慎小心,出于保護的目的,而不要傷害學生。

  2、工作任務的繁重性

  我們集多種角色于一身:我們是知識的傳授者、代理家長、高級保姆、大管家、心理輔導者……因此我們是很容易感到“枯竭”的人群,要不時補給身心,要讓工作、生活平衡。

  3、工作成的間接性

  我們很難“立竿見影”地看到工作的成績,我們工作的成就往往滯后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的工作熱情和我們對職業的信心。

  4、自我發展與責任的壓力大

  我們必須不斷地在專業與學術上、人格修養上、以及社會關系上對自己有積極的要求,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才能確保自己的職業素質和工作產出。

  具體來說,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社會對中學教師期望值過高而且復雜多樣。在當今多變的社會里,價值趨向多元化,家長、學生及社會各界對中學教師的期望日漸紛歧,無形中增加了中學教師的工作壓力。面對這些過高的期望值,如果不能及時適應并有效化解各種矛盾,就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上的不適,從而造成自卑、抑郁、焦慮等癥狀。

  二是學校中學教師職稱評定競爭激烈、條件苛刻:在職稱評定中,衡量學校中學教師是否具備評定資格需要多方面的條件:承擔和完成多少項科研課題,發表多少篇論文,教學成績如何,班主任工作如何等等為標準,使學校中學教師職業心理壓力過重。

  三是中學教師的工作需要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名學生,每個學生都有各不相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點,需要中學教師因材施教,精心培育,因而中學教師在其勞動過程中所付出的智力、情感和體力的消耗相當大。但是,由于中學教師的勞動產品的生產過程是緩慢的,勞動效益是潛在的,其勞動價值不易及時被大眾覺察和重視,這讓中學教師難以相信自己的行為能有助于現實的改變,只好降低對工作的投入以求心理平衡。這種習得性無助不斷得到強化,最終就會發展成為職業倦怠。

  (二)內部壓力

  教師由于其職業的特殊性,承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外部壓力,而這些外部壓力又會直接或間接地對教師的性格、情緒等起作用,如果教師的人格因素、情緒特征無法起到積極正向的作用消減外部壓力,就很可能在外部壓力的催化下導致內部壓力的產生。

  事實上,職業要求與實際能力的落差基本上人人都會有,但有些人能保持心理健康,有些人卻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這種個體差異性表明其實內部因素才是心理壓力產生的主要原因。

  那些自信心低、對自己缺乏準確的認識和客觀評價、有較低的自我價值和判斷、擁有不切實際的理想和愿望、與同事缺乏交流與合作的教師就很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而有些教師對工作過分、投入,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教育質量、實現自己的價值,但當他們覺得自己對工作的投入與從工作中的所得不匹配時,則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有些教師是理想及完美主義者,經常為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標,通過狂熱的工作來達到目標,但常常由于目標過高而體驗到挫折,長此以往也容易引發心理枯竭。

  馬斯洛有一個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人有五種需要,從低層到高層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下面我們來看看一項教師需要調查的結果,其中清楚地反映出教師的這五種需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從調查中不難看出中學教師在自我實現方面的需要很強烈,主要表現在專業進修和知識面的擴展上,這與教師職業的專業性和發展性有直接關系;其次就是對文體生活和健康身體方面有較強需要,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個人的業余和休閑時間很少,閑暇生活單調、身體健康狀況較差。

  教師職業對個體需要的滿足越多,就越容易使個體獲得成就感,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的促進作用就強。此外,個人的需要和價值觀也極大地影響教師的職業滿意度,如果工作符合其人生定位,即使工作報酬不高,工作強度大,也不易產生職業倦怠感,也能為人所接受。而當教師對所從事的工作沒有興趣或缺乏動機,卻又不得不為之時,就會產生厭倦情緒,身心陷入疲憊狀態,工作績效將會明顯降低。長此以往,個體將面臨嚴重的心理危機。

  五、增進教師心理健康的途徑方法

  增進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是一項事關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大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不懈努力。

  (一)社會加強對教師的理解與支持

  有研究發現,社會支持對高中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作用最大。教師是一種腦、體都超負荷的職業,教師群體很容易感到疲憊、精力不濟、身心枯竭。為中學教師營造一個支持教師職業威望的社會氛圍,創造一個融洽、溫馨、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減輕他們過重的工作與心理負荷,讓教師的心境經常處于一種輕松愉悅的狀態中對于維護教師心理健康是非常有意義的。

  全社會都應把“尊師重教”落到實處,要不斷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改善教師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尊重教師的勞動,理解教師的苦衷,切實幫助教師們解決工作與生活重的各種困難,切實緩解教師的各種壓力。另外,學生家長也應該調整心態,對中學教師進行公正、客觀地進行評價,理解教師的辛苦勞動。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家長和教師應該站在同一個戰線上,而不應該站在對立的一面,對于中學教師的失誤和過失行為,應該多加理解,而不應該僅僅是憤恨、不滿和指責。家長應該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與教師努力合作,形成一股很強的凝聚力,共同做好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工作。這樣,教師的壓力也就會相對的減小和緩解。

  樊富珉教授總結了社會對教師理解與支持的幾個方面:

  1、尊重教師

  2、合理期望

  3、改善待遇

  4、提高生活質量

  5、提供社會支持服務

  (二)學校構建教師心理健康保障機制

  首先,學校要更新管理觀念,把維護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作為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學教師的評價應更加注重個人的縱向發展,更注重教師自己的專業水平、科研水平和業務水平的綜合提高,而不應該僅僅關注在學生的成績上,而應該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其次,學校應建立教師心理咨詢、援助機制,和教師心理疏導體系,對教師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通過科學的心理測試定期對教師進行心理普查,建立教師心理檔案,對于已產生一定心理問題的教師及時予以專業幫助,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改善心理狀態;對于一般教師,則是指導他們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論知識,正確認識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對于在測試中發現患有嚴重心理疾病的教師,應及時請心理醫生為其治療。學校應盡量關心這部分教師,并在工作上給予照顧。再次,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完善有心理健康元素參與的教師評價體系和人性化管理方式;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如利用節假日經常組織豐富多彩、健康文明、喜聞樂見的文體娛樂活動,豐富教師的課余文化生活,讓教師的情感交流、宣泄的渠道暢通,在活動中得到心理補償;培養教師各方面的生活情趣,積極參加各類社交活動,鼓勵教師不斷豐富生活內容,拓展生活空間,提高生活質量。最后,學校應在教師繼續教育課程中開設相應的心理健康課程,幫助教師掌握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學會調節自己情緒。

  在更新學校管理方面,明德中學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逐漸形成了以人為本,遵循教師心理發展規律的文化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全體教師的整體心理健康水平,而且對于教師們實現幸福人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文化管理模式是把實現管理主客體的幸福人生作為管理追求的目標,讓雙方在共同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行為準則的引領下,在和諧的環境與局面中,來實現自己的從業幸福和從業快樂。因此,要真正實現大部分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就需要在“以人為本”理念的指導下,以各種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育方式等為載體,形成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使學校全體教師在共同的辦學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工作作風統帥下,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努力,也為自身的幸福人生而努力。

  日本著名教育家西谷三四郎對于學校構建教師心理健康保障機制提出了幾點建議:教師職務范疇合理化,教師專職化,教師職責民主化,增強教育活動的靈活性,培養教師的自主活動,掌握有關心理衛生的知識,校內設心理衛生機構,定期為教師做心理測驗,設置咨詢中心,甄別和合理安排有精神障礙的教師,實行綜合的心理衛生對策。

  樊富珉教授在學校與同事協助方面的建議則是:

  1、關心教師生活工作

  2、工作負擔適度

  3、加強溝通,互相支持

  4、改善學校的組織環境

  5、提供進修深造的機會

  (三)教師自我調節與自我發展

  1、自我調節

  中學教師平時就要重視自身的心理保健,及時發現自己的異常波動,掌握一定的自我調節手段和方法,學會積極面對問題、合理自我調節:

  第一,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發展自我;第二,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待他人;第三,調控情緒,表達情感,有效溝通;第四,追求完美,接納不足,學會彎曲;第五,學會欣賞,學會休閑,學會調適。

  樊富珉教授在教師關注心理健康,積極調適自我方面提出了七點建議:

  ⑴了解并接納自我。接納自己的全部——欣賞自己的優點,包容自己的缺點。

  ⑵發展對生活、對事物的健康樂觀的態度。學會發現周圍事物的美好之處,從中領悟生活的真諦,獲得一種滿足感、幸福感。

  ⑶積極地拓展人際關系,尋求社會支持。與同事和睦相處,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密切與朋友的聯系,主動地與他人發展良好關系。其中保持良好的家庭關系,尋求家庭成員的理解與支持尤其重要。

  ⑷選擇和從事適當的休閑活動。勞逸結合,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休假。

  ⑸多參與在職進修,增強業務能力。平時加強心理學、心理健康方面知識的學習,增加個人的調適能力。

  ⑹必要的時候尋求專業的幫助。定期與心理咨詢人員交流。

  ⑺樹立平和淡泊的人生觀。

  2、自我發展

  重視綜合素質的提升,以“愛生”為核心的思想道德素質;以“成才”為中心的文化科學素質;以“健康”為標志的身體素質;以“真誠”為本的心理素質;以“創新”為目標的業務素質。實現教師的角色轉變,變教書匠為學習型的教師;變職業型為事業型的教師;變教學型為素質型的教師;變材料提供者為主持研究型的教師;變“嫌煩嫌難”為“一見鐘情”。構建師生的平等關系,教師以自己積極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不斷拓寬師生間心理交流渠道,擴大與學生交流的范圍,增加交往、交流的頻率,構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實現與學生真正平等的交流,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提升素質、轉變角色、與學生平等和諧相處,才能真正促進自我發展,實現自我成長,保持心理健康。

  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形式已經比較嚴峻,教師的不良心理健康問題已嚴重影響學生和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制約教師潛能的發揮,最終結果使我國教育事業受到損害。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迫切需要解決,教育界以及社會各界都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改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大家一起探討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一方面希望全社會能提高對教師健康狀況的重視度,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及教師自身需要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來維護并增進教師的心理健康,以此保證我國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另一方面是希望教師個人能增強職業的滿足感、工作的樂趣感、心理的耐挫感和時代的責任感,從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成為新世紀合格的“人類靈魂工程師”。只有我們教師自己首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提高青少年兒童的心理素質,也才能更好地擔負起教書育人的職責,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服務,為國家為社會培養羅鶯鶯,女,心理學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碩士學位,現任長沙市十五中紀委書記。多年來一直在明德中學和長沙市未成年人心理發展咨詢指導中心擔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編著出版多本專業書籍和心理學教材,負責申報立項并研究國家級課題三項、省市級多項,多項被評為國家級省市級優秀;20多篇論文發表或獲省市級獎勵;并多次為省內外校長培訓班、骨干教師培訓班、學生及家長作專題講座。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調適 篇2

  聽完李彩娜教授關于《教師心理健康與自我調適》的講座,使我感慨良多。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認為非常有必要對健康概念和教師的心理健康作一個科學的認識和理解。曾幾何時,我們一直以“傳道、授業、解惑”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標準;以“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作為從事教師工作的驕傲;以“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作為贊美教師人格最經典的語言。然而在贊美教師的職業偉大和人格魅力的時候,我們更應關心教師的身心健康。教師的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視的工作,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呢?當然,在當前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的時期,這個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社會客觀環境和條件的改善,但是教師的自我心理調適,對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樣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自我調整和適應。

  一、保持一顆平常心,學會自得其樂。

  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這一行業固然不能脫離社會的要求、規范和評價,但如果把工作和生活混淆起來,時時事事都以教師的要求來要求自己,以教師的角色出現在生活中,甚至在家人和親朋好友面前也是“誨人不倦”,樂此不疲,那其實是把教師這一角色當作一個殼子把自己包裝起來,就象是在戴著假面具生活。別人會覺得你活得很假,你自己也會活得很累,何必呢?所以作為一名老師,首先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種平靜而穩定的心態,它不會為一點挫折而灰心喪氣,也不會為一點成功而沾沾自喜。其實有些名言正是說明這種心態的,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知足者常樂"等,以此自勉,是有助于保持心理平衡的。雖說,緣于"責任感"而出現的焦慮也是必要的,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緊迫感,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說,焦慮是一種動力,然而一直處于焦慮狀態之中,則會使人緊張不安,所以還需要以平常心來調節。

  二、既對工作負責,又要有“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人生態度。

  教師的職責決定了他必須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但要做好工作更重要的是能夠接受現實,面對現實,這就是“順其自然”。什么樣的現實呢?學生對學習環境的適應能力是有差異的;不可能每個人在成績上都是第一名;不應該以分數的高低作為衡量和評價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現在考試成績不好的學生不等于將來沒有前途;教師很難讓各方面的人都滿意……諸如此類,不勝枚舉。面對這些現實,做教師的如果硬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變現實,其實是背離客觀事實和規律的行動。主觀主義的結果,必然是費力不討好,自尋煩惱。只有接受現實,才能真正面對現實。依照事物的客觀情況和客觀規律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使之有利于學生成長。這就是“為所當為”。這才是我們教師所應當做的,也能夠做好的事情。堅持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生活態度,可以幫助我們以健康、平和的心態積極努力工作,做出成績。

  三、培養自己良好的個性、多種興趣愛好。

  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各有不同表現,要保持自己穩定的良好心態,就必須揚長避短,因為性格上的弱點往往正是造成心理失衡的主要內部原因。比如在氣質上屬于膽汁質、多血質的人,要保持自己熱情、豪放、明朗、善交際等性格特點,注意克服好沖動、浮躁、自傲、不易自制等弱點;粘液質與抑郁質的人要保持自己冷靜、沉穩等性格特點,也要克服孤僻、自我封閉、自卑等弱點。教師具有多種興趣和愛好,這不僅是教育教學工作所要求的教師的基本素質,同時也是教師自我調適,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人是有思想的,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煩惱,但是人們在業余時間從事某些自己感興趣的或自己愛好的活動時,卻專心致志,仿佛把一切煩惱都拋在腦后了。也許這是暫時的`,但這些活動,比如旅游、繪畫、書法、唱歌、跳舞等,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常有這種情況,到外面去轉轉,回來后再想想,也許就覺得原先那些煩惱的確沒有什么"意思"。所以,從事這些活動,不僅能使我們能在知識與技能方面有所得,有助于教育教學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修養身心,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

  總之,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經常進行自我調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忠誠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積極樂觀地生活,以良好的心態,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米盧說:態度決定一切。人要把握自己的心態,學會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有良好的心態。對人對己都有易的。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著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教師從事的是一種特殊的勞動,其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長著的、有個性特征的青少年。教師不僅以自己掌握的知識傳給學生,而且以自己的志趣、才能、性格、情感、意志、心境去影響學生,以全部的心血去澆灌年青一代的心田。教師的心理健康是使之完成光榮職業的前提條件。正如烏申斯基所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應建立在教師人格的基礎上。因為只有從教師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教師是年青一代的教育者和引路人,其工作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導向性。教師的精深的學問、高尚的品德、友好的態度、濃厚的教學興趣與熱忱、適當的情緒表現、合理的語言表達等特質,都會為學生所觀察、所注意、所模仿。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健全,教師的不良心理行為往往會給他們潛移默化的負面效應或意想不到的心靈傷害。所以,一個教師要圓滿地完成“教師角色”,首先要培養和調適自身心理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健康向上的青年一代學生。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調適 篇3

  健康是人類生存的首要條件,它對于人類的發展,社會的變革,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變,有著決定性的作用,離開健康,成功與財富都無從談起。

  教師是社會的人,同從事其他職業的人一樣,也會不時的面臨挫折。許多教師在面臨挫折的時候能夠很好地調適,從而達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理健康發展。但也有部分教師不能良好地適應,導致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對自身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同時也會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綜合素質的核心要素,是教師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和保障。教師心理健康直接關系到教師身心健康和學生的健康成長。由此可見,教師心理健康與否及其重要。這種重要性主要表現為:

  1、教師心理健康是教師教育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才能擔負起教育的重任。同時,健康的心理還能增強教育的應變能力,維持心理平衡,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教師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既要開啟學生的心智,又要培養他們的心靈。所以,教師只有具備了德才兼備、身心健康的素質,才能用自己飽滿的熱情去感染學生,用自己對工作認真細致、一絲不茍的態度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教師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做到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公正地對待學生,從而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2、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因素

  教師心理健康,能使其在于學生的交往中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特別是教師的和藹、熱情、寬容和耐心,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謙讓、機智、沉著、自信、樂觀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反之,教師表現出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則會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負作用,嚴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使他們表現出害怕、說謊、冷漠、傲慢、偏激、暴躁等消極心理。一般來說,學生的心理成熟遲于生理成熟,而學生的內心世界又極為豐富,心理發展水平不一,急需得到教師的幫助和指導。教師要擔負起指導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只有具備健康的心理,才能減少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干擾,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調適自己呢,通過對本書的學習,下面幾點是我的體會。

  一、愉快接受教師身份,熱愛教師工作

  教師只有在思想上承認自己的職業身份,按教師的標準去要求自己,才能對教師工作充滿信心,熱愛教師工作,才能在教學工作中表現出高尚的道德行為準則行動。教師更應該具備“愛滿天下”的基本品德。要做到“我喜歡我選擇”的心態,熱愛自己的學生,真正做到“敬業奉獻,教書育人”。

  二、在工作中確立可行的短期目標

  工作中,教師要為自己確定一個短期的目標,尋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實現目標,把事做好。這樣他的心情就會輕松自然,做事也會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創造力,工作更有成效。實際上,當我們不追求出類拔萃,而只是希望表現良好時,會出乎意料地取得最佳的成績。目標切合實際的好處不僅于此,它還能為教師提供新的起點,幫助教師循序漸進地去摘取事業上的桂冠。

  三、培養的良好的精神狀態

  教師在工作中逐漸形成一種積極樂觀的生活和工作的精神狀態,是教師消除工作壓力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

  認知評價是職業壓力產生過程中重要的中介變量。面對相同事件帶來的壓力,不同個體感受到的壓力大小會不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大家認知評價的不同。因此,教師應形成良好的認知評價。

  (1)要不斷撕掉消極的自我標簽,如“我不行”、“我年紀大了”、“我頭腦不好用”、“大家都不喜歡我”、“我提職沒什么希望了”等。

  (2)要學會拋棄不合理的觀念,這些觀念包括“我必須做好工作中的每件事”、“我必須讓領導青睞我”、“我必須排到年級前三名”。

  (3)要學會辯證地認識和評價事物。承認自己的不足,同時看到自己的長處,教師在心理上就會平衡一些,相應的壓力就會減輕。總之,辯證地看待問題容易使人增強信心、情緒飽滿。如看到教師聘用制的實施有利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是教育發展的必然,教師就不會產生不必要的緊張和壓力。

  四、磨煉意志,增強抗壓性

  相同的外界刺激到底會給人造成多大的壓力,實際上是由每個人自身的抗壓性決定的。抗壓性較強的人,對于相同的刺激所感受到的心理壓力就較小;抗壓性較弱的人感到的心理壓力就較大。加強意志品質的培養,磨煉人的意志力是增強抗壓性的有效方法,也是減輕壓力的重要心理基礎。

  1、要加強意志獨立性的培養。教師要明確自己行動的目的性,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根據自己的認識和信念獨立地采取決定的執行決定,不屈從于周圍人們的壓力,不為別人的言行所左右。

  2、要加強意志果斷性的鍛煉。教師必須全面而深刻地考慮自己行動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決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當機立斷,克服猶豫不決和優柔寡斷。

  五、保持良好的心態

  1、擁有一顆平常心。心態失衡,其源于比較與差別。如自己的付出與收獲比較;自己的待遇與他人的待遇比較;把自己與周圍的同事、朋友進行比較。由于盲目地進行比較,個別教師的心理常常平平衡,時間長了,就容易產生怨氣,感到憋氣、惱火等。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在一個充滿競爭、挑戰的年代,成敗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這就需要我們有一顆平常心,有時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有時候要退一步;有時候也要學會放棄。保持心理的平衡與自在,才能體會到人生的快樂。

  2、多交往,多談心。減輕職業壓力是一個行動的過程,如多讀一些調節心情方面的書,將知識變成能力;多與他人交往,義心談心,既能密切關系,建立友情,又能體會溝通的樂趣;以開放、豁達的心態對待外界變化,多讓自己處于動的狀態中,有利于保持一顆年輕、快樂、充滿活力的心。

  3、學會欣賞自己。要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喜歡自己、接受自己的長處與缺點。作為教師,只有欣賞自己,才能有信心,才能有發自內心的微笑,才能更好地面對學生,才能不斷地取得成功。

  4、增加愉快生活的體驗,培養幽默感。每個人的生活當中都包含喜怒哀樂的生活體驗,教師要多回憶積極、愉快的生活體驗,這有助于減輕職業壓力。幽默是一種特殊情緒表現,不懂得開玩笑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人在笑時,身體內心、肺等內臟器官都得到了短暫的運動鍛煉,增強了機體的免疫力。因此,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應當學會幽默。多一點幽默感,少一點氣急敗壞,少一點偏執極端。

  5、恰當、合理地宣泄

  生活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每天都會遇上一些無聊的不愉快的事情。這就會給你造成很大的精神壓力。要是這種壓力過剩的話,人就無法保持心理平衡,這就勢必影響身心健康,最終甚至導致神經病。

  6、抑怒——訓練自己不生氣

  第一,學會說“沒關系”。設想以前發怒之事,利用鏡子技巧對自己說“沒關系”。

  第二,發生不順心的事,遇到誤解后,采用心理放松的方式,對自己說“小事一樁”。學會給自己吃“寬心丸”。

  第三,試試推遲動怒的時間,每一次比上一次多推遲幾秒,久而久之,可自我控制。舌頭可以在嘴里打轉,一般激情二十分鐘后就沒事了。保持沉默法。著名散文家朱自清說過:“沉默是最安全的防御戰略。”有句老話:“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請記住這一古訓。

  第四,當你發怒時,提醒自己,人人都有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行事的權利。

  第五,請你信賴的人幫助你,讓他們每當看見你動怒時,便提醒你。

  第六,要自愛,提醒自己即使別人做的事情如何不好,發怒首先傷害自己的身體。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與調適】相關文章:

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與調適04-29

談教師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調適04-28

教師心理挫折的成因及調適04-30

交通警察的心理健康維護與情緒調適04-29

關注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04-29

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與調適04-28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心得02-28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分析04-30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研究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