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討論]渴望文化
我們國家有幾千年的文明史,但不意味著每座城市的歷史都很悠久;我們的土地到處都能發現文化遺址,但不一定所有的文化都一脈傳承至今。 一些新興城市,有建制的歷史雖短,但可以用出土的遺址來追溯城市年輪;即使沒有本地文化,但我們是一個大中國,卻不妨把中國數千年的文化精品拿來進行仿制。所以在我國任何一座城市,在任何一處展示城市風貌的廣場,都能感受到悠久民族文化的魅力韓都衣舍官網。 在黑龍江著名“煤城”鶴崗市,育才路中段的大、中、小學校園區有一座占地面積兩萬平方米的廣場,從中央電視臺的鶴崗的天氣預報中?吹酱司,其名字就叫文化廣場,是一九九九年九月為迎接建國五十周年而建。 廣場南側有恐龍園,恐龍曾是鶴崗地區最古老的居民,在其所轄蘿北縣與伊春市嘉蔭縣相接的地區,發掘有中生代白堊紀時的恐龍化石。我國出土有許多恐龍化 石,但能夠被認定的現代中國出土的第一條恐龍則就是在一九O二年,俄羅斯古生物學家在這里發現的恐龍骸骨化石,并把挖掘化石組裝成一具高四點五米、長貝莉雅黛八米 的完整恐龍化石骨架,定名為黑龍江滿洲龍,陳列在圣彼得堡的原蘇聯地質博物館內。這條龍也是中國流落到國外的第一具恐龍化石,被稱為“神洲第一龍”。這里 出土的大多數恐龍化石屬平頭鴨嘴龍亞科,是恐龍家庭中的一個新屬種。它是六千五百萬年前最后一批在陸地上生存的恐龍之一。迄今僅在我國黑龍江流域內發現, 同時也是世界上晚白堊世大型鴨嘴龍的典型代表,其后又出土了霸王龍、翼龍的骨骼化石共十具之多。因此在廣場莽莽蒼蒼的荒草中,有五只形狀不同,龐然雄鎮的 恐龍雕塑。這些遠古巨獸模型,讓人們對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發展充滿了興趣,給了人們親近自然與科學的機會,賦予了這片土地豐富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含量,成為 一種精神文化資源。 緊臨恐龍園的是仿唐建筑的管理室,似樓非樓,似籠非籠,上有園窗,養著數百只白鴿,在廣場上空飛翔如一團云,落地似一片雪。 廣場北側為雕欄畫棟,古色古香的仿古亭廊,其長廊仿的是北京頤和園的長廊。 外圍四周是花壇,草坪,華燈,綠樹,東面是一組精心設計的歷史典故雕塑群,其中有孔融讓梨、岳母刺字、磨杵成針、伯樂相馬、聞雞起舞、曹沖稱象。這些典 故大多人耳熟能詳,但如果細加琢磨,則很有意思。磨杵成針是李白的故事,這沒有問題,但在馮夢龍的小說中,《李謫仙醉草嚇蠻書》則講了李白另一個故事,說 李白在皇帝面前第一次顯露才華,不是因為詩詞文章,而是會渤海國的文字,渤海國本是唐的藩屬,要興兵搶占另一個藩屬高麗,滿朝文武,無有良策,李白挺身草 詔嚇蠻,皇帝教“楊國忠捧硯,高力士脫靴”,使者無法搞清他有多大的官,回奏渤海國君,寫了降表,愿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小說中的渤海國,就包括今天的鶴 崗在內。京劇、川劇、同州梆子、湘劇、漢劇、滇劇、桂劇、河北梆子都有《金刀門》劇目,故事就發生在李白草詔名動京都之后。 岳母刺字是岳飛的故事,岳飛一生致力于與金作戰,要“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他平生最大的敵人金國,其縱深就在黑龍江包括鶴崗在內的廣大區域。 這兩個典故赫然在此,而竟沒有人覺得不和諧,說明已經中華文化大同了,也是因為渤海和金人的后代多已入關被大中華文化同化,如今渤海和金的故地多為漢人了,所以沒人意識到不妥。 另一組雕塑群為諾貝爾、愛因斯坦、居里夫人、孔子、蔡倫、魯迅等中外名人,外國的都是科學家,中國的有科學家還有教育家、文學家。 廣場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為一體,體現了鶴崗人民渴望知識、崇尚文明的美好愿望,廣場因而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品位,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而且還使人們在休閑中擷取知識。 瓷磚鋪地,燈光噴泉,廣場的夜景也非常大氣壯觀,主要標志是設有直徑五十米,面積二千五百平方米的大型水上劇場,夏季每周都有廣場文藝演出。有長達六十 米的弧形噴泉,劇場舞臺有升降設施,舞臺周圍有環形噴泉,劇場背景為長達二十六米的大型淋泉,可進行水幕激光表演,這在全黑龍江省也是第一個。劇場兩側為 三級疊水瀑布。劇場看臺可容納二千名觀眾。 廣場后側為城市防洪光榮榜,該雕塑由水位線和六個寓意疏導的白鋼管道組成,銘刻著對城市防洪無私捐贈的單位和個人的名字。 這里也然是早晨鍛練和晚上休閑散步的好地方。尤其夏秋之夜,氣溫不冷不熱,噴泉閃閃發光的時候,東北大秧歌的隊伍準來,多半是老年人,穿紅戴綠,服飾鮮 麗,手拿扇子,彩帶飄飄,在鑼鼓,嗩吶聲中搖搖擺擺,晃頭晃腦,圍觀者里三層外三層,坐在臺階上,站在人群后,場外被場內氣氛感染,場內被場外熱情烘托, 場內場外,笑聲陣陣。也有的圍繞公園散步,偶爾遇到熟人談笑問好,也有成雙成對的情人,在花前月下談情說愛。 鶴崗人渴望文化,熱愛文化,也有過文化盛舉,也出過文化名人,前者如新中國第一家電影制片廠-東北電影制片廠(今長春電影制片廠)就是在這里成立;后者如中國廣播藝術團一級演員殷秀梅是鶴崗人,黑龍江省歌舞團獨唱演員郭頌是原鶴崗中學的音樂教師,在他們創作演唱的歌曲中也可感受到鶴崗人的文化造詣。如郭頌創作并演唱的《看秧歌》就唱出了地道的東北的文化味兒: 大秧歌扭得真熱鬧哇: 耍龍燈,跑旱船。 扭秧歌那個踩高蹺, 龍燈盤玉柱,船象水不漂, 秧歌辮蒜辮,高蹺打飛腳, 得兒那呼咳兒呼咳兒吆號。 那邊的獅子還會抖摟毛啊哎嗨呀, 喇叭吹來鑼鼓也是敲, 大人小孩拍著手笑。羅萊家紡 http://www.flixi.cn
【[討論]渴望文化】相關文章:
渴望08-31
關于討論作文10-12
文具的討論作文03-01
關于買鞋的討論02-18
文具的討論作文(經典)04-12
懷念與渴望11-17
渴望的說說11-03
渴望的作文01-09
渴望自由02-17
渴望的作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