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課后反思【優選15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秀課后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秀課后反思1
冷 靜 地 對 待 學 生 的 作 業 錯 誤——《求平均數》課后反思建始縣實驗小學 劉梅芳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將“統計與概率”作為學生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強調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求平均數》則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統計后進行教學的,它包含兩部分,即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在上此課之前,我認真地作了備課準備,仔細研讀《教師用書》和教材,上網查找相關資料并取之精華,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課上充分引導學生理解“平均數”概念所蘊涵的豐富、深刻的“統計與概率”的背景,幫助他們認識到“求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意義與廣泛應用,并能在新的情景中運用它去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獲得必要的發展。一節課下來,我覺得我教得順暢,學生學得應手,課后感覺非常好。
學生的作業一交上來我傻眼了,美好的心情只被氣憤和傷心代替。學生都會列式,但大部分同學的計算結果都不正確,有的結果簡直就是錯的離譜。這典型的屬于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在辦公室和同事說要敲敲學生的“緊箍咒”了,還大發感慨說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教,“懶”成了他們的通病,該想個法子治治他們的“懶”病。說著說著上課鈴聲就響了,帶著糟糕的心情我走進了教室。
我強忍著怒火把一個錯例板書在黑板上:籃球隊的五名隊員身高分別為168厘米、166厘米、170厘米、165厘米、171厘米,他們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168+166+170+165+171)÷5=196厘米我剛板書完,幾個成績好的學生就開始嘀咕了:“啊!最高的不過171厘米,平均身高怎么可能是196厘米呢?”我讓其中一位同學大聲重復了這句話后,就讓做錯的同學說說自己為什么算錯了。這位同學很緊張地說:“我一看這么多數字就覺得算起來很麻煩,所以隨便寫了一個結果”。我隨后調查了一下其它同學出錯的原因,除了認為自己是不仔細外,其余也都是這個原因,怕麻煩。看來我猜得沒錯!借勢好好教育他們一頓。但我轉念一想:“在老教材中五年級的教學內容讓三年級的孩子學,對他們來說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看到一大串數字怎么可能沒有畏難情緒呢?再說發一陣脾氣,講一通大道理之后結果會怎樣?難道學生就會全部算正確嗎?要冷靜!當務之際是引導學生怎樣盡量不算錯才是解決問題之本。
我調整好心態,便耐心引導學生:數字確實又大又多,算起來是比較麻煩,我們能不能想個簡單的辦法來計算它呢?
我以上面的題目為例,進一步引導學生:就這道題,首先你們觀察5個數字,最小的是哪一個?最大的是哪一個?我們的平均值應該在哪個范圍之內?
生:最小的是165厘米,最大的是171厘米,他們的平均身高應該在165厘米---171厘米之間。
師:那可以肯定他們的平均身高至少都應該是多少厘米?
生:165厘米。
師:他們5個人的實際平均身高比165厘米多還是少?
生:應該多一點。
師:到底多多少,可以怎樣簡單地算出來?
分小組討論生:哦!老師,我們明白了,先以最少的165厘米為標準,看他們分別比165厘米多幾厘米,然后把他們多出的厘米數加起來平均分給5個隊員,把這個平均數加上165厘米就是他們的平均身高。
如:(168+166+170+165+171)÷5(3+1+5+6)÷5=3厘米 165+3=168厘米生:其實就是我們學的移多補少的辦法,我以為只能在圖中或較小的數中用,原來在大數目的計算中也可以用這種方法。
生:呀,這樣計算起來就簡單多了。
在和學生的交流探討中,他們緊鎖的眉頭舒張開了,在思考中自己找到了簡單的新方法,在隨后的總結中還進一步明白首先要根據題中的數據找到平均數的大致范圍,也就是進行正確的估算,最后要利用這個估算值進行檢驗,就不會出錯了!在接下來的.鞏固練習中,學生的計算準確率明顯提高。我的心情又被聰明可愛的學生調整得無比愉悅。
課后,我深刻地進行了反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錯是正常的事,如果人人都會都是天才還要老師干什么?面對學生的出錯,哪怕是不應該的大范圍出錯,也要冷靜對待。首先要弄清學生出錯的原由,反思自己的教學,引導學生想出好辦法不出錯才是根本。其實面對學生的錯誤無論你說多少遍”要仔細,要認真“,沒有行之可效的糾錯方法無異于空話。少些埋怨,多一些溝通和理解,放下老師的架子,走進學生的心理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我慶幸我的冷靜!做老師不容易,做一名稱職的老師更需要下大功夫!
優秀課后反思2
教材分析
《畫多邊形》是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年審查通過的四年級上冊第5課教學內容,主要學習“多邊形” 工具的使用方法。本課是畫圖單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學生學習了畫直線、畫方、畫圓的基礎上,為學生學習創作組合圖形等內容做好了鋪墊。學生通過學習本課會為今天組合圖形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對畫圖軟件已經進行了一些基本操作,對相應工具的使用充滿著好奇心,雖然在操作上表現出一定的差異,但四年級學生在三年級一年的學習過程中,對信息技術教學不在陌生,相比而言想象力比以前更豐富,更善于表現自己,有著較強烈的求知欲與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決心,因此如何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學習,使每個同學各盡其能、發揚特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就成了本課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學生在復習“直線”和“橢圓”工具的使用方法后。通過想象利用兩類工具組成成不同的圖形,具有一定的把握,嘗試過程中表現出積極、熱情的參與教學過程。認知能力也在不斷的提高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運用“多邊形”工具畫多邊形圖形。
過程與方法:在畫多形的過程中領會操作方法,發展學生計算機應用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體驗美、創造美、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愛好、特長,體驗成功的喜悅,學會賞識自己和他人的創作成果,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行為與創新: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富有創造性地解決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具體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shift的功能使用。
教學難點:多邊形工具的靈活使用及線段之間的嚴密對接。
優秀課后反思3
目標要求:
1.學習折、疊、壓等折紙方法,培養幼兒看示意圖折紙的技能。
2.在教折啄木鳥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提高同伴之間合作互助的能力。
3、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
猜謎:小小鳥兒本領大,長著尖尖長嘴巴。森林里面捉害蟲,飛來飛去工作忙。你要問問它是誰,大樹醫生就是它。
加深幼兒對啄木鳥形體特征及生活習性的了解,產生折紙興趣。
2、教折過程
1)出示實例、步驟圖,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討論,共同分析折紙符號、步驟
鼓勵幼兒說出討論結果,正確引導。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對幼兒給予信任、寬容,及時發現幼兒的點滴進步,增強幼兒自信)
2)示范
用范例紙一次性完整示范,重點地方進行詳細演示。
3)幼兒動手折紙
通過答疑幫助幼兒掌握折疊的步驟和方法。
鼓勵幼兒大膽尋求幫助。
(培養交往、合作互助的能力)
3、裝飾作品
折好作品后,根據自己的`喜好用彩筆裝飾,使作品變得有個性、鮮活、富有靈氣。
4、展示討論
可讓幼兒將啄木鳥粘貼在自制的大樹上,欣賞作品。
引導幼兒談談學會了什么方法。
反思:幼兒作品中有優秀的,也有差一些的,不管好差都應把作品展示出來,做的好的幼兒會“更上一層樓”,做的不太好的,要多鼓勵,幫助他以后做的更好。不僅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不受傷害,而且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和對折紙活動的興趣。
優秀課后反思4
課堂教學反思,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自我的課堂教學行為表現及其依據進行“異位”解析和修正,進而不斷提高自身課堂教學效能和專業能力的過程。我所在的學校是農村小學,由于大部分學生父母前往珠三角打工,這些學生普遍是由祖父母撫養長大的。學生普遍有留守兒童的共同特點。回顧一下自己在二年級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現就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和現象反思一下:
一、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感到困難。小學二年級的數學教學,感到困難的是應用題的教學。應用題是將學的計算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學生感到困難的原因是這階段年齡還小,對文字的理解力不足,對應用題所表達的實際情況沒有現實體驗。
二、學生家庭作業質量不夠好。我所在的學校是農村小學,學生大部是留守兒童,他們父母不在身邊,祖父母普通對小孩溺愛,不讓小孩受苦。當小孩遇到實際問題需要輔導時,祖父母由于知識水平低無法及時輔導,一些學生的作業常常應付了事。極少數學生不交作業。
三、學困生較多:數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要求,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學生,學習上困難比較大的學生特別多,我接過三年級一班以后就針對這個現象做了大量的工作,然后就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四、學生對較復雜的運算感到畏難,個別學生用計算器代替。計算能力是排在數學三大能力之首,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首先要培養強的計算能力。一些復雜的計算題,教師要求用豎式計算,
學生就用豎式計算,可是對于教師沒有要求的計算題學生不習慣在演算紙上計算,而喜歡口算,即使演算也是隨手在手邊的書本上甚至是桌面上,這樣很容易出錯,想了許多的辦法都不能很好的糾正這個問題,沒辦法只好采取了每節課、每次測試檢查演算紙的措施。學習習慣需今后加以嚴格訓練。
改進的措施:
第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信心。在平日的教學中,要創造性使用教材,為學生創設了一些現實的情境,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不要為了完成任務而教學,圍繞書本講書本,圍繞例題解例題。多鼓勵學得好的同學,不斷總結好的學習經驗與方法。多表揚有進步的學生,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只要學習信心樹立了,成績自然會上一個臺階。
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減少學生因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試卷上所反映的審題不仔細、看錯符號、漏做試題、漏寫結果等現象。對于一些概念性的題目,平時要講透,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化。要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細心做題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全面細致地分析題意。
第三,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平時加強口算與筆算訓練,培養學生養成驗算的良好習慣。有的學生是憑自己的直覺做題,不講道理,不想原因。這點可以從試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來。所以要重視基本算理、基本概念教學,上課要深入淺出,精講多練,落實基礎概念,基礎知識,不能求快,求高要量力而行。要減少機械的、單調的重復訓練,而應多設計一些有層次的變式訓練,以提高學生對于概念正確地、全面地認識。減少學生因錯誤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第四,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同時要多做一些與生活有聯系的題目,把學生的學習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我覺得只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不斷講究方法與藝術,相信通過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一定會取得進步。
優秀課后反思5
《我是小音樂家》教學目標有三方面一是技能目標:使學生能用輕快、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進行簡單地歌曲表演。二是認知目標:就是讓學生認識小提琴、吉他、圓號三件樂器。三是情感目標:通過當一名小音家,激發學生表現音樂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設計本課教學環節時,我以《音樂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為原則,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基點,讓學生通過感受、模仿、體驗、實踐等一系列的音樂活動進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感受及創編能力。教學環節分為初聽歌曲、模唱曲調、學唱歌詞、表現歌曲、創編歌曲五個環節。讓學生逐步、由淺入深的由接受歌曲,到掌握歌曲,再到自由拓展歌曲,很好的理解歌曲情感,表現歌曲內容。
下面我再根據本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結合課堂教學情況給大家談談我的教學反思。
我按教材要求,讓孩子們用摸唱的方法學唱歌曲。通過默唱、輕唱、自由唱、有感情唱等循序漸進的步驟,我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提出、解決問題,要求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引導者、參與者和鼓勵者,學生才是在這一堂課的主人。因此不管是歌曲動作的設計,自編歌詞,都是學生自然生成的自我嘗試和探究欲望,最終達到在實踐中即鞏固了本課的節奏內容,拓展了學習,又感悟到了音樂迷人之目的。
最后的音樂活動是我設計的本課高潮。我通過復習、轉換音樂表演等形式來創編動作,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拓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發展他們的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經過自己創編、同桌間交流、自由表演、上臺展示等步驟,孩子們各顯神通,都能創編出自己喜歡的動作,不但自己跳的很投入,也能和小伙伴們配合默契。通過自評、同學評、老師評等評價手段,他們更喜歡、更有信心表現自己。
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一直努力創設一種非常寬松、活潑的氛圍,以民主的態度,輕松的語言,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活動,放手給學生一個自由充分發揮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一種放松的、活躍的心里狀態,因此整堂課中,充分體現出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使他們學得開心、學得主動。
我認為不夠好的地方是:在課堂中,難點出現在一些節奏方面,這是我意料之中的。我精心設計了通過聽、說、唱、想等多項活動來熟悉歌曲,解決難點。我想通過第一環節學唱曲調中進行解決第三樂句的難點,效果不是很好,我的解釋分析也略顯枯燥了些,使課堂氣氛冷了下來;一字多音的樂句,處理最不好,范唱有一些欠缺,盡管我進行了多次范唱,但效果不太明顯。
優秀課后反思6
活動目標
⒈感受沙溪古鎮的美,嘗試用水墨畫的方法表現沙溪古鎮。
⒉初步了解水墨畫的作畫方法,體驗用水墨材料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⒈紙、國畫顏料、清水、毛筆、小毛巾、調色盤8、濃墨和淡墨
⒉PPT幻燈、音樂、攝像頭
活動過程:
一、欣賞,了解沙溪古鎮的美
㈠播放沙溪古鎮照片
師:看了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感受?
小結:我們太倉的沙溪古鎮,在唐代就已經形成了。古時候有很多商人在這里居住,做買賣。走在古鎮里,隨處可見古老的臨水建筑、古橋和烏篷船。它們有一種古樸的美,很多人都喜歡到沙溪古鎮去旅游
㈡欣賞古鎮水墨畫作品
師:水鄉古鎮也是許多畫家喜歡描繪的景色,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你覺得這些畫美嗎?美在哪里?你想說說哪一幅?
這些畫都是用什么材料畫的?我們可以叫它們水墨畫。
二、繪畫,討論繪畫方法。
㈠出示圖片:討論如何繪畫沙溪古鎮的房屋。
師:今天我們也要用水墨畫的方法來畫古鎮沙溪。
師:你覺得可以先畫房屋的哪一部分?(先把高低錯落的房屋輪廓畫好,然后再添畫瓦片、墻、窗戶、門等細節)
㈡討論筆法 師:房屋輪廓是豎著用筆尖畫還是把筆躺下來畫?為什么? 教師小結高低錯落的輪廓畫法。 教師提升。
師:還可以畫些什么?(樹、橋、花) ㈢分工合作 師:接下來要請三個小朋友一起合作繪畫,你們覺得三個人可以怎么合作? 師:開始畫之前先商量好,注意保持衣服整潔,現在請你們結伴去繪畫。
三、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播放古鎮圖片群
四、講評分享
⒈師:我們畫的古鎮美嗎?(用水墨畫的方法表現古鎮真的很美)
師:你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師:你們是如何合作的?
師:這幢漂亮的房子是誰的作品?你是怎么畫的?
師:下次有機會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帶上筆和紙到沙溪古鎮去寫生,你會發現眼睛看到的會比照片里的更美!
五、結束
師:我們一起去古鎮玩一玩吧!和你的好朋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離場
活動反思:
一、關于幼兒經驗
這個活動來源于走班課題藝之墨,在組織這個活動時,當時的孩子已經參加了三次藝之墨的活動,對水墨畫的工具和簡單的繪畫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本次評優活動執教的班級對水墨畫是缺乏經驗的,因此在前期我和孩子們一起做了一些有關水墨畫的經驗準備,讓孩子們初步了解了水墨畫的作畫方法。為了提升繪畫的樂趣并提高作品呈現的美觀性,我將原來的單人繪畫變成了三人一組合作繪畫,孩子們沒有嘗試過這樣的繪畫形式,但大班的孩子學習能力很強,也會簡單的分工合作,因此三人合作的方式還是比較成功的。
二、關于材料
在設計初期,考慮過用水暈染炫彩棒的方法營造水墨畫的效果,經過嘗試后發現還是毛筆繪畫出來的效果更棒。考慮到宣紙易壞的特性不適合三人合作繪畫,因此選擇鉛畫紙代替宣紙。考慮到孩子們的經驗有限,我為孩子們提供了濃墨和淡墨,配以兩種國畫顏色進行水鄉沙溪的創作。我為每位孩子們提供了兩支毛筆,一支用來畫墨色,一支用來繪色彩,減少了洗筆的過程。
三、關于選材
沙溪古鎮是我們太倉的旅游名勝,那里不僅有美麗、古老的房屋,同時也有熱鬧的'現代街景,大多數孩子都去游玩過,有的甚至去過很多次。選擇繪畫沙溪古鎮一方面是從孩子的已有經驗出發,另一方面是希望通過這次的活動(前期經驗準備和評優活動本身)幫助孩子們了解我們太倉自己的水鄉古鎮,看看它的房屋結構,街道形式等,激發他們對古老建筑和家鄉的熱愛之情。
四、活動后的調整
首先對活動目標的調整,原目標:
⒈感受沙溪古鎮的美,嘗試用水墨畫的方法表現沙溪古鎮房屋的主要特征。
⒉初步了解水墨畫的作畫方法,體驗用水墨材料合作繪畫的樂趣。其中第一條中“嘗試用水墨畫的方法表現沙溪古鎮。”對缺少水墨繪畫經驗的大班孩子來說比較難,可以改成“嘗試用水墨畫的方法表現沙溪古鎮房屋的主要特征。”使目標更明確。為了達到跟之前同樣美觀的呈現效果,教師可以事前準備好沙溪古鎮中的其他景物,如樹木、古橋、流水、人物等。 其次美術繪畫具有很強的個體性,三人合作可以讓孩子們在繪畫中獲得很多的樂趣,但同時也少了很多的自我創作的空間,可以讓孩子們單獨繪畫古鎮房屋,最后拼接起來成為一條美麗的沙溪古鎮。 這次評優活動從選材,設計活動過程到制定活動目標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感謝高老師、俞老師、陸老師及王玲老師的幫助,能和大家一起努力地成長是我的幸運!我們明年繼續!
優秀課后反思7
說到“美”,大家眾說不一。秀美的青山綠水,奔騰的長江黃河,良好的道德品質,優秀的傳統美德,靚麗的外表,繁華的都市,靜謐的鄉村……都會給人以美的享受,無不讓人感受到“美”的存在。然而,在你生活的世界里,你是否還感受到別有另一番滋味的美,那是一種殘缺的美,那是一種觸及人心靈的美。
大家都知道:有這樣一個群體,命運的捉弄,使他們喪失了部分肢體的功能;身體的不完整,讓他們錯過了許多人生的精彩;但是,生理上的缺陷,并沒有阻止心理的遠行,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并沒有因為身體的殘疾而減弱一分……這一特殊的群體,卻都擁有一雙隱形的翅膀,他們用行動詮釋了美,展現了美,演繹了美,創造了美,也讓我由衷地感受到了這一特殊群體的人格魅力,真正理解了因殘缺而美麗的深刻內涵。
上至名人,下至普通百姓,多少人為我們再現了因殘缺而創造美的事例,傳世作品斷臂維納斯令世人醉心,愛與美的女神在斷臂的形態中脫俗,意態闌珊;凡·高割下耳朵,卻盡顯才華橫溢,曠世絕傳的巔峰藝術,在殘缺中彰顯得淋漓盡致;貝多芬失去聽覺的音樂竟震驚大地,命運般的`氣勢回響于無聲世界中的莽莽余音,成為音樂的傳奇;霍金全身癱瘓卻是繼愛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沒有雙臂的何軍權卻能成為世界游壇冠軍;從百姓舞臺星光大道走出的楊光、劉賽也彰顯出他們獨特的人格魅力……他們活得都很真實,他們用行動在告訴人們殘缺一樣美麗,一樣能創造奇跡。
張海迪就是這一群體中的一員,她曾說過,越是殘疾就越要美麗,當身體的不健全不能和常人一樣舞出美麗身影,但只要心懷對生活最深切的熱愛,在人生逆境中,用自尊的人格和堅強的心靈,同樣可以寫下絢爛的一筆,奏響人生的最強音
殘缺是一種美,殘缺也是一種財富,它讓我們更懂得珍惜,懂得挫敗中的堅強,活得更為沉厚,更為真實,用真實的行動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刷新了一次又一次歷史記錄,我們能說他們不美嗎?
殘缺是創造美的一種動力,與殘缺抗爭,生命更有張力更富感動。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雖然沒有偉人超凡的意志和毅力,但是只要我們有戰勝困難的一點勇氣和信心,也能改變自己不幸的命運,讓人生過得充實多彩一點,活出一個像樣的自我來!
殘疾人的魅力讓我們折服,令我們敬佩,他們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更渴望理解和尊重,那就讓我們伸出溫暖的手,獻出自己的愛心,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關愛他們,有真摯的愛去驅散他們心中的陰霾,用溫暖的情將愛的火花不斷傳遞。我想: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世界將變成愛的樂園,我們的世界將會更加燦爛美好。
心溫暖,愛溫暖,有愛就有希望,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優秀課后反思8
一、深入研讀文本,準確把握教材
1、抓主線教學:小學課文人文性強,哲理美,段與段之間環環相扣。教師深入研讀教材,梳理出課文的教學主線,引導學生圍繞教學主線循序漸進地深入學習,形成見解。如《一次著名的沖刺》一課以體會“重要的不是獲勝,而是參與”的奧運精神統領全文;
2、抓關鍵詞句品讀:教師都緊扣語言文字設計各教學環節,運用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品詞品句,在反復的朗讀中體驗、感悟,養成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品味語言的良好習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運用能力。如《一次著名的沖刺》一課,抓住關鍵詞“著名”,引導學生品讀描寫“沖刺”的那部分內容,使學生體會了“重要的不是獲勝,而是參與”的奧運精神。
二、以情激學,體味語言文字背后的精彩。
教師善于把握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傳之以情,并以情激情,深入學生的情感世界。
1、導語傳情:如在上課之始,播放相關錄像,營造了一個與文本基調相吻合的學習環境。接著又以充滿激情的過渡語導入一個又一個教學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2、朗讀悟情: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都十分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充分而有效的讀書實踐,通過默讀、自由讀、引讀、個別讀、男女生分讀等多種形式,達到了以讀增智、以讀悟情、以讀促思、以讀代講的.效果。如《一次著名的沖刺》一文重點段時,通過師生合作朗讀等形式,感受派特利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
三、拓展文本,延伸課堂
無論新老教材,教師都能活用教材。老師都能結合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或引進身邊鮮活的、與小學生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和生活問題作為教學資源,或補充與文本內容、思想主題相關的內容,或布置相應的課外作業,以拓展學習的內容。
優秀課后反思9
四年級的學生對天氣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些認識大多來自孩子的生活經驗或天氣預報等信息,但學生并不十分清楚天氣的基本特征以及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通過教師引導,讓孩子有目的的`關心天氣,對他們更好的認識天氣,提高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
了解天氣現象、認識天氣符號、給各類天氣現象按天氣的基本特征分類是本堂課的重點之一。由于學生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直接經驗,當他們觀察了教材中提供的城市天氣預報圖以后,就能根據天氣符號正確地說出不同地區的天氣情況,但他們對各地的氣溫情況沒有引起注意,在教師的提示下,明白氣溫也是天氣的一個重要特征。
教學進入第二環節,引導學生運用感官觀察天氣,討論、記錄天氣特征,分析天氣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今天的天氣較好,所以為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觀察條件。在交流中,發現許多同學能很好的感知天氣現象,并進行較具體的描述。學生對天氣產生的影響,更是有著切身的體驗:天下大雨行走困難,需要穿雨具,撐傘還會淋濕衣服,騎車腳管會濕透,汽車會把積水濺到行人身上,不能做早操,不能在操場上玩,氣溫會降低,開窗后雨水會進來,空氣比較潮濕,心情不舒暢……可以相信,通過這樣的交流,一定能激發孩子更自覺、更仔細的去觀察天氣,了解天氣。
優秀課后反思10
活動背景:
兒歌《蟲蟲蟲蟲爬》簡單、有趣,每一幅圖畫聯結起來就像是一幅慢慢展開的分格漫畫,陸續出場的角色將兒歌內容一波一波地推進。采用了循環兒歌的形式,有很強的節奏感。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開頭呼應,非常有利于幼兒進行預測。同時在知識經驗方面,還展現了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特征,用“爬、飛、跳、游”等動態詞描繪了小動物的活動方式。
針對同一教學內容,讓教師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次調整活動的設計,重新組織重、難點,這對于幼兒教師來說也是一次不同尋常的“經歷”。這一活動設計我們根據兒歌的節奏框架,在難度和重點方面進行了調整,使它更適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并根據語言學習領域里提倡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將這個學習活動的目標定位在:
1.通過游戲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圖片的內容,體驗兒歌的韻律和節奏。
2.感受圖片分格線的格式,以此猜測兒歌的內容并學習仿編兒歌。
3.體驗參與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伴奏旋律、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模仿小動物
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音樂,咦,我們一起聽聽這段音樂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又是怎樣走路的?(老師提醒幼兒用節奏來念)帶領幼兒聽音樂模仿小動物的“爬、飛、跳、游”4種走路方式。
(首先,創設情境,以一首聽上去輕松而且節奏感很強的旋律導入,并借助于問題:這段音樂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動物,他們又是怎樣走路的,來調動幼兒最直接的經驗回憶。帶領幼兒模仿小動物,雖然這個環節比較簡單,但需要幼兒不斷適應新的動作模式,因此老師的示范、鼓勵等策略由而此介入:看,誰來了,它是怎樣走路的呀?等等,幫助幼兒初步感知了兒歌的節奏型,為后面的'活動做了很好的經驗準備。)
(二)看圖學兒歌,了解分格線的格式
老師:“剛才你學了哪些小動物,它是怎樣走路的?”
老師:“我們還可以把這個好玩的游戲變成一首很有趣的兒歌呢?這首兒歌在哪兒呢?就藏在老師帶來的圖片里,我們一起來看看。”
1、出示第一張圖片:
老師:“圖片上有誰?它在干什么?它爬到誰的家?”
(這張圖片可以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蟲蟲蟲爬,爬到蝴蝶家。”老師帶領幼兒集體學說。)
2、出示第二張圖片:
“蝴蝶是怎樣走路的?它又會飛到誰的家呢?”
(這張圖片也可以像第一張圖片一樣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誰來說說,請幼兒個別講述——“蝴蝶蝴蝶飛,飛到青蛙家。”)
(將第一幅和第二幅圖片放在一起講述因為這兩幅圖片的內容、畫面、句式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問題簡單明了,對幼兒來說,圖片兒歌的內容是簡單的,富有節奏的句式是有趣的。因此,這個環節我不斷地提醒幼兒將注意力集中在兒歌的句式節奏上。通過這一環節,幼兒也會初步感知到這種首尾呼應的句式。)
3.了解分格線的格式
(1)請幼兒比較第一、二張圖片:“這兩張圖片和我們平時看的圖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能發現其中的小秘密嗎?”
(2)向幼兒介紹分格線。
老師:“這個分格線有什么用呢?”
小結:當我們把幾幅小圖片放在一起,用分格線隔開,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小動物在做這些事情的連續過程了。
(3)出示第三幅圖片:
老師:“這幅圖片上也有分格線,誰來用一句好聽的話把這幅圖片的內容像前兩幅圖片一樣說出來呢?”
——“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魚家。”
(這個環節重點是解決分格線這個難點。分格線對于幼兒來說知識性含量大,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個大環節中單獨解決掉,同時也是想讓幼兒帶著初步掌握的知識經驗潛移默化地在后面的環節中慢慢地消化理解。)
4.第四、五張圖片:
老師:“咦,小青蛙跳到小魚家,它找小魚干什么呢?”原來,青蛙要告訴小魚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
老師:“在小魚的身邊出現了什么呀?”———魚網要來網小魚了。
“小青蛙會對小魚說什么?”
“小魚會害怕嗎?”
“小魚小魚游,游到誰的家呢?魚網是它的家嗎?它的家又在哪兒?”
“小魚究竟有沒有被抓走?我們一起看看”
“小朋友在干什么?哦,小朋友跑呀跑,跑回了自己的家。”
(這兩張圖片的內容和前面圖片的內容相比略有不同,因此一系列的提問采用了遞進的形式讓幼兒在聯系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猜測、推斷。建構了有效的師生互動。)
5.完整地學說兒歌一遍。
老師:“我們一起來聽著好聽的音樂把兒歌完整地說一說。”
(形象生動的圖片配上韻味十足地旋律,能在瞬間調動起幼兒的視聽感官,培養了幼兒欣賞性的傾聽能力,促使幼兒在傾聽和欣賞畫面過程中油然而生一種愉悅感。給了后面創編活動帶來無限想象的空間。)
(三)創編兒歌
1.集體創編。
老師:“在這首兒歌中講了4種小動物不同的走路方式,在一開始的游戲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小動物的走路方式。咦,我們能不能把這些會爬的、會跳的、會走的小動物編進兒歌中,讓它變成一首會變化的兒歌。我們來試試,好嗎”
“好,我們先來看第一張圖片,除了毛毛蟲會爬,還有誰會爬?”
(幼兒說出小動物的名稱,老師相應地貼上圖片。)
幼兒一起把新創編出的兒歌說一說。
2.個別創編
老師:“大家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圖片,大家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放在圖卡上來創編新的兒歌。
要求:
(1)新兒歌中幾種小動物走路方式要不一樣。
(2)貼圖片的時候,想一想,前一幅分格線后面的圖片應該和后一幅分格線前面的圖片怎么樣?你的新兒歌能不能連貫地講下去。
幼兒分別操作。
3. 幼兒展示自己的兒歌
(這個大環節應該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由集體創編——小組展示幫助孩子更好地遷移作品經驗。這也是實現教育活動目標的一個重要手段。這種講述遷移更好地幫助幼兒把書本經驗轉化為實踐生活經驗。同伴之間的合作,創編出一個個有趣的兒歌。一個幼兒的表述,有啟發了其他幼兒的想象,開拓了思路,從而引發更多的新組合。)
優秀課后反思11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并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教材圖文結合,適宜兒童閱讀。課文中生字不注音,讓學生自主學習,鼓勵他們用多種方法學會生字。
學生分析:
經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生字都有自己的方法,教師應當相信他們的識字能力。做為農村的孩子,他們對蝌蚪與青蛙都很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教學本課,以朗讀為主,特別是分角色朗讀更能受他們的歡迎。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予以適時的點撥和引導。
2、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
3、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索的重要手段。調動學生朗讀積極性,采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朗讀。
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字,會寫有、在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知青蛙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老師這兒有一條謎語,想猜嗎?
河邊有個歌唱家,一天到晚呱呱呱。身上披著綠大衣,伸出舌頭把蟲抓。(青蛙)
你知道青蛙的孩子叫什么嗎?(蝌蚪)
誰見過蝌蚪?愿意給大家講講它長得什么樣嗎?(貼出青蛙與蝌蚪圖片,板書課題)
[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是最好的老師。所學知識越貼近學和生活,越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二、自主識字,感知課文。
1、這是一篇不注音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想怎么辦?
(學生各自交流自己的方法。鼓勵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生字。有的可以猜測讀,有的可以問同學、老師,有的可以做記號,等老師讀時認真聽。)
2、學生試讀,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范讀。
4、再次讀文,自查朗讀情況。
5、出示詞語卡片,檢查識字情況。
A你會讀哪個詞語就大聲的讀出來。
B誰愿意當小老師你認識的字詞教給同學們?
6、識記生字
學生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教師可適時引導用實物或動作來識記。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見到的灰色的東西。
追(或迎):誰愿意把追(迎)的動作表演給大家看?
披:我這有件衣服,誰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樣的人叫阿姨?
7、指導寫字(略)
[學生朗讀不注音課文遇到生字可能無從下手,所以在讀文之前老師就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自主探索、認識生字,這也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對于低年級學生,聯系實物或動作來識記生字效果要遠遠好于部件記憶法。]
三、讀感悟,體會小蝌蚪的變化。
1、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說一說你喜歡哪一幅圖?并把與圖相對應的課文內容,讀一讀(張手讓學生自己選擇)。
2、全班匯報。(學生喜歡哪一自然段就匯報哪一自然段,不必接順序來。)
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加上動作朗讀。
學生的表演欲望很強烈,給他們創造表演的機會,他們會很快進入情境,體驗到朗讀的樂趣。
第四自然段,也可采用此種方法進行朗讀。
第二、三、五、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小蝌蚪的關心、愛護、組織
學生會角色的朗讀中來,然后選代表分、角色朗讀。
3、戴上頭飾表演讀。
4、填空練習,體會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們游哇游,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又過了幾天,長出了兩條(),沒過多久,()不見了,變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蟲的()。
四、總結全文: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上完了這一課之后,我對新課改精神又有了新的體會,選擇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1、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至關重要。
本課的朗讀教學,我采用動作表演和分角色朗讀兩種形式,尤其是動作表演,看著學生那天真、一絲不茍的動作和可愛的表情,仿佛他們就是小蝌蚪、小青蛙了,教師不用任何言語,學生就已體會到其中的情趣了。
2、讓學生自由選擇識字方法。
自己喜歡的就是最好的。本課中的生字學生,想怎么學習就怎么學,創設他們喜聞樂見的識字途徑,認字活動。同時采用與實物聯系、動作表演等方法,使他們輕松的記住字形、樂于識字。
優秀課后反思12
本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展,致力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研究,淡化學科邊緣,通過充分的音樂實踐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音樂素養。在二(5)班的這堂公開課中,以律動《時間像小馬車》穿越時空隧道來引入“時間的小馬車跑得飛快,轉眼把我們帶到了過新年的時候”,接著以“猜謎”的形式引出“小堂鼓”,繼而進行節奏練習,大大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再以“闖關”的形式讓學生在情緒高漲的氛圍中掌握好歌曲的'基本節奏以及“鼓”和“镲”的演奏方法,緊接著在送對聯,念兒歌的形式中學生很自然地學會了歌曲,最后在倒計時后,我與學生一起熱熱鬧鬧地“過新年”,總體來說,學生們都能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整堂課的教學目標也都能順利完成。當然,課堂中總有一些“遺憾”,在執教過程中,教師的表情引領還不夠到位,這是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改進與完善的地方!同時,我相信:教學研究永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此,還請各位同行們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優秀課后反思13
下面是我課后的一些反思和感想:
一、準備要充分
在講課之前,我利用兩周的工作閑暇時間,充分地準備了我的教案,理清了自己的授課思路,并多次尋找同組的語文老師給我指導。確定下基本思路后,我利用班級多媒體的優勢,精心制作了本課的課件,并盡量使課件豐富多彩,符合初一學生的的個性,以期能夠引起學生最大的學習興趣。課件做好之后,又進行了多次的刪改,每次試講之后,我都會改動課件,希望能夠更好。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換句話說,無論做任何事,都應該努力做到,做足充分地準備來應對前面的挑戰。而對于年輕教師來說,如果一節課非常生疏的話,那必然會漏洞百出;反之,如果你提前進行試講,充分準備,那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亮點和收獲。
二、處事不驚,教學儀態端正,但還缺乏課堂應變經驗。
在三次的講課過程中,許多老師都對我的個人素質進行了肯定,這使我感到由衷地開心,作為一個新教師,能在這點上得到認可,說明我是符合教師的基本要求的。而我自己在授課的過程中,由于對課堂內容非常熟悉,所以也感到不太緊張,比較順手。盡管如此,我也看到了自己在應變能力上的不足,這種不足主要體現在我對學生的評價上,當學生回答我設計的問題時,由于個性不同,并不一定與我的預想分毫不差,而當學生有了亮點之后,我卻無法準確地針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貼切的評價,這一點就是我缺乏課堂應變能力的表現。
三、課堂設計的環節完整、思路清晰
對于《女媧造人》這一課,我設計了四大板塊,分別是:1、預習檢查、讀準字音。2、比較閱讀,感知故事情節。3、品味語言,把握人物形象,體會情感。4、拓展訓練,試試你的想象力。這四個版塊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具有層次感。尤其是最后一部分的設計,充分發揮了語文課堂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切身體會神話那大膽奇特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的魅力。
四、團結合作,互幫互助
在我的兩次試講和公開課之后,學校的'李校長、王主任、潘老師、李老師以及初一語文組的全體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不管是課堂設計的建議,還是個人教學風格的指導,都對我今后的講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謂“當局者迷”,有了別人的指導,你才能進步。所以,很感謝這些同事給予我的幫助。
總之,我很高興地看到自己有了小小的進步,但不可否認,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作為新教師,我們更應注重思考值得肯定的地方和不足之處的原因,不斷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不斷調整自己,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等適應學生,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最終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以適應時代對教師的要求。
優秀課后反思14
在本課中通過引導學生欣賞音畫——《圖畫展覽會》中的兩個音樂片段,能夠感受、體驗樂曲中音樂要素(節奏、旋律、音色、力度等)在表現音樂情緒、刻畫音樂形象中的作用,對音畫這個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整節課直接讓全班學生參觀圖畫展覽會賞畫作為導入——畫家、作曲家介紹-—引出課題——漫步主題——兩個猶太人——牛車——音畫拓展,這幾個步驟完成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安排了符合教學內容、目標、重難點等流程。特別是在兩個猶太人——《胖子和瘦子》、《牛車》音畫環節,自己在安排與學生交流互動還是挺到位的,讓學生在音樂活動過程中獲得情感體驗與升華,最終達到審美育人的.目的。但是還有個別的環節做得不夠完美:
一、情感投入還不夠完美
在音樂課中,引導學生到音樂的意境不夠,如:在演唱漫步主題的時候,我在演唱的時候可以給予些作者所要表達的那種沉重的感覺,讓學生演唱的時候也要投入到這種情感中。
二、聆聽全曲次數不夠,學生思考音樂的問題過短了一些。
三、音樂語言
在這堂課中音樂語言我認為每個教學環節都有了一些精致語言來過渡,但還不夠,還需要在以后的音樂課中精雕細琢,達到音樂課堂語言襯托音樂,讓學生在情感上達到更多的共鳴。
由此,我要求自己以后上課必須嚴格要把握好幾個原則:
1、傾聽多點音樂,多點感覺,沒聽夠10遍不要開始設計教案;
2、不要圍著一本教參打轉轉,多思考多參照;
3、多收集多積累音樂資料;
4、多角度思考音樂,廣博的知識結構,順應教育發展的需求。
綜上所述,是課都會有遺憾,要不斷總結,爭取在今后的教學當中取得更好效果。
優秀課后反思15
開學第一周,我信心百倍地把自己在假期里所學的東西,運用于自己的教學中。在課堂的實踐中,有喜悅,有失落,有困惑,有感慨。更多的是收獲與啟迪。
一周的語文教學,我本著“以語言訓練為中心,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以教材為例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的原則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我認真鉆研教材,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揣摩教材的意義,力爭對教材全面而又富有個性的理解與把握。著眼于教材中的一個標點,一個詞語,一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語言世界和人文世界。教學時我注意從以下幾點突破:
詞語的教學,我注重聯系實際避免讓學生死記字典的解釋。例如“饑腸轆轆”這個詞我讓學生聯想自己有過的這樣經歷。“吶喊”這個詞我讓學生說說自己什么時候“吶喊”過,是怎樣喊的。學生興趣高漲,這種解詞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對詞語的利用。
句子的教學捉住文中的重點句,有特點的句子進行指導。例如《竊讀記》中的“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我把逗號改成頓號讓學生對比讀。學生在對比中體會到逗號說明作者雖然是竊讀但也讀地仔細,認真。在這里有的學生還體會到作者為什么不說“我急忙打開書。”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精練,表達的情感真切。
段和篇的教學,減少對內容的分析,增加對語言的感悟。比如: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課中,理解作者反復讀一本書的方法時,我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關鍵的詞,由整句的理解轉化為關鍵的詞語。既理解了作者的讀書方法又感受到了語言的運用。
讀寫結合發展語言。利用文本中的有利點,進行寫話練習。在《竊讀記》中作者一個小小的讀書要求都是白日夢時。我引導學生“假如你就是林海音,當你看到今天的孩子們讀書是如此的方便,你會對大家說些什么呢?”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寫出了自己的心里話。看似是對別人說其實那也是孩子們對自己說的話。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于深化對課文人價值的認識。
在一課課的教學實踐中,伴隨而來的出現了許多許多的問題:對這種改變學生還不能立刻適應,需要一個過程,自己在教學中還不夠成熟,有的地方方法還不得當所以出現了課時完不成的現象。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多讀多學繼續鉆研,是自己的語文課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自己的語文課堂中理解、品味語言,積累、運用語言。獲得語言智慧,受到人文熏陶。
【優秀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優秀課后反思08-31
課后優秀反思06-09
(優秀)小班課后反思12篇06-27
長城課后反思(優秀6篇)07-28
[優秀]美術課課后反思03-11
課后優秀反思15篇【推薦】06-09
金色的腳印課后反思優秀[6篇]06-27
《雷雨》課后反思05-31
《背影》課后反思03-12
《草》課后反思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