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誠信的故事[合集15篇]
有關誠信的故事1
宋太祖趙匡胤在澶州跟隨周世宗,當時曹彬為世宗的侍從官,負責茶酒事宜。趙匡胤曾向曹彬索要美酒喝,曹彬很堅持原則,說:“這是皇帝的`酒,不能給。”而他自己掏錢買酒和太祖對飲。
趙匡胤當上了皇帝以后,曾對群臣說:“世宗的侍從官員不欺騙主子的,只有曹彬一人。”因此將其用為心腹。
有關誠信的故事2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并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我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十分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適宜的人選。”晏殊謝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相關閱讀:誠信的名人論述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
·誠信之言不華美,華美之言不實,因為誠信之言是質樸無華。
孔子:「信近于義,言可復也。」(《論語·學而》)
·強調人講信用要符合「義」,只有符合「義」的話才能實行。
孟子:「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肯定「誠」是天的運行規律,追求誠信之道才是做人的道理。
荀子:「恥不信,不恥不見信。」(《荀子·非十二子》)
·恥于自己不能有「信」德,而不恥于不被別人信任。
劉安:「人先信而后求能。」(《淮南子·說林訓》)
·應先看他是否講信用,然后再論及他的能力如何,說明信重于能。
諸葛亮:「勿持功能而失信。」(《出師表》)
·不要仗持有功勞、有才能就失信于人。
王通:「推之以誠,則不言而信。」(《中說·周公》)
·只要能夠推心置腹,以誠相待,不用言說也會相互信任。
程頤:「誠則信矣,信則誠矣。」(《河南程氏遺書》卷二十五)
·誠實就會有信譽,講信譽就是誠實,可見「誠」與「信」是相通的。
朱熹:「誠者,真實無妄之謂。」(《四書章句集注·中庸章句》)
·誠信就是真實而無虛假。
曹端:「一誠足以消萬偽。」(《明儒學案》卷四十四《語錄》)
·一個誠實的行為足以消解千萬種虛偽。
有關誠信的故事3
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比較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最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貌,最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關誠信的故事4
鹿跑去向羊借一千麥,并說狼可以為他擔保。羊懷疑他是存心欺詐,便說:“狼常常搶奪他所要的'東西,而你跑得比我快得多。到了償還時,我怎么能找到你們呢?”
這故事說明:不要相信那些不值得相信的人,不要借錢或物給那些根本不打算償還的人。
有關誠信的故事5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非常窮老人,他有一個兒子,名叫誠實,在他即將去世時候,他對他兒子說:“你們千萬不能違背做人準則,一定要做一個勤勞、善良人。”誠實看著父親,點頭答應了。父親微笑著閉上了眼睛。
父親去世后誠實在小河邊拾了許多鵝卵石,然后拾了許多小石塊蓋起了房子來到小山坡上蓋起了小房子。
誠實一直勤勤懇懇勞動,沒有忘記父親臨終話。
這一天,小山坡上來了一位老爺爺,他拄著拐杖哈著腰,老爺爺來到誠實的門前摔了一跤,痛了直咧嘴。誠實看見了連忙扶起了老人,將他扶到床上躺了下來,老爺爺見只有誠實一個人就開始刁難他,說自己現在受傷了,回不了家,誠實必須照顧他,直到他完全康復,誠實只好點頭同意,誠實在旁邊搭了一張小床,以便于照顧老人。
每天誠實都會在山上去摘一些新鮮的果子到集市上去賣,由于誠實老實,誠信,所以每次誠實的果子都會被搶購一空,而誠實每次都會在籃子里留下一個給路邊的瞎眼老奶奶,并且用賣果子的錢買了魚肉回家給老爺爺補身子,他一直盡心的照顧著老人,可老人的身體一直不見好,總也下不了地。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誠實每天都做著相同的事,摘果子賣果子送果子買食物照顧老爺爺。
有一天,瞎眼老奶奶要求誠實帶她去小山坡感受一下新鮮的空氣,誠實答應了,他扶著老奶奶帶到了自己的家,并把自己的小床讓給了老奶奶。
有關誠信的故事6
①季札贈劍
吳國宗室季札,在出使北方大國途中,順道訪問了徐國國君。徐君非常喜歡季札的寶劍,但知它是吳國國寶,所以不好意思索要。
季札心知徐君很喜歡這寶劍,想立即將它送給徐君,但礙于自己仍需前往其他國家,所以需要帶著這寶劍以代表吳國出使。于是,季札心中暗暗向徐君許下諾言:“當我結束這次行程后,我會再到徐國,屆時定將這寶劍送給您。”
后來,當季札返回徐國時,徐君已死。季札來到徐君墓前,便將寶劍掛在徐君墓旁的樹上。隨從連忙問道:“人都死了,還贈他寶劍干什么?”季札說:“我早在心中答應將這寶劍送給徐君,如今徐君雖已離世,但不可因此改變我的承諾,我仍要履行諾言。”
②破鏡重圓
南朝陳國將亡時,駙馬徐德言預料妻子樂昌公主將會被人掠去,于是打破一面銅鏡,各拿一半,作為日后重見時的憑證,并約定每逢正月十五日,就在市集賣這半面鏡子,以探聽對方的消息。
陳國亡后,樂昌公主為楊素所占,徐德言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到京城賣鏡,年復一年,終在某年見到一人叫賣破鏡,與所藏半鏡相合,于是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未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樂昌公主見到此詩,悲泣不食。楊素知道此事后,便讓公主與徐德言重新團圓。
③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楚國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這個人個性耿直,而且非常講信用,只要他答應的事,就一定會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許多人的稱贊,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經在項羽的軍中當過將領,而且率兵多次打敗劉邦,所以當劉邦建立漢朝,當上皇帝的時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賜黃金千兩,藏匿他的人則遭到滅門三族的懲罰。可是,季布為人正直而且時常行俠仗義,所以大家都想保護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過了一段時間,捉拿他的風聲更緊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頭發剃光,化裝成奴隸和幾十個家僮一起賣給了魯國的朱家當勞工。
朱家主人很欣賞季布,于是專程去洛陽請劉邦的好朋友汝陰侯滕公向劉邦說情,希望能撤銷追殺季布的通緝令,后來劉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還給了他一個官職。
有關誠信的故事7
城里住著三位年輕人,他們是商人,而且是兄弟仨,一起做買賣,平分利潤。在金錢至上的社會里,他們唯利是圖,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
有一次,他們準備到很遠的地方去做生意。可是,家里的錢怎么辦呢?老三說:“這樣吧,我認識一個農民,他很窮,但很誠實。我們請他給我們把錢保管一下,回來取就是。怎么樣?”
老大老二表示同意。于是他們就把錢交給農民,他們與那個農民約定:只有他們兄弟三個一起來取錢時,才能把錢交還。
這兄弟仨人把錢送到農民的手里,然后放心地去了。過了三年后,他們做了很多買賣,賺了很多錢,然后又回到家里。他們決定取回他們存放在農民那里的錢,就來到了替他們保管錢的那個農民住的村子。
老大說,“先別急,想一想,這個農民為我們做了好事,我們怎么向他表示敬意呢?”
老三思忖了會兒說:“我記得每逢禮拜天他總是坐在窗前看大街,明天是禮拜天,明天一早我們從他窗前走一趟,我們一齊向他打招呼,脫下帽子向他揮動一下,再向他深深地鞠一躬,然后就可以去拿錢了。”
這三個吝嗇的商人兄弟興高采烈地笑了,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因為這不需要花他們一個銅子兒。
可是,老三心里早就心懷鬼胎,當天晚上就跑到農民的家里,對那位農民說:“我們兄弟三個這次做生意賠錢了,想用放在你這里的錢在附近買些田產,你明天就得付錢。”激勵人的話
那個誠實的農民說:“當初說好的需要你們三個人來取才行。”
老三說:“我是兩個哥哥派我來向你把這個情況說一說的,讓你把錢交給我。我不騙你,明天一早我們兄弟三個一塊到你窗前來向你脫帽鞠躬為證,我大哥和二哥還會特地向你揮動一下帽子,表示是他們同意的,然后我再來你這兒拿錢。”
第二天一早,農民就坐在窗前等候。就在太陽出來時,這三個商人果然來到了他的.窗前,他們摘下帽子,老大和老二向他揮動著帽子,然后一齊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創業)在分手前他們兄弟三人約定:中午在飯店吃飯,飯后再一起去找農民取錢。看到老大老二的背影走遠后,分手后的老三很快又到了農民家里。
老三說:“怎么樣,我沒騙你吧?快把錢給我吧。”
農民以為他真是他哥哥們派來的,二話不說就把錢給了他。老三拿了錢后,馬不停蹄地逃走了。
兩個哥哥在飯店里點好了菜坐在那里等,等呀,等呀,可一直等到下午卻不見弟弟來。他們預感到事情不妙,就跑到農民家里,問那個農民看見他們弟弟沒有。農民將他弟弟拿走錢的事如實說給他們聽,當他們知道弟弟已取走了錢,氣得要死,狠狠地罵了農民一頓,并威脅農民不把他們損失的錢給他們,他們就到法院告他。農民拿不出錢來,只有上法庭打官司。法官認為農民失約,判決農民賠錢,不然就要他拿出全部家產作抵押。老實的農民為了保存他們的錢不僅沒得到好處,還要賠償損失,心里難受極了。
經過幾天的痛苦思索后,他終于想出了一個主意。
商人雇了一位有名的職業律師。在法庭上,商人的律師先開腔,把農民說得像真的犯了大罪一樣。
農民不慌不忙地說:“法官先生,剛才商人的辯護律師所說的都是廢話,沒有根據,他們的錢并沒有被他們的弟弟拿走,現在就在我的口袋里,我隨時可以還給他們。他們的弟弟根本沒到我這兒來取走錢,我之所以不將錢給他們,是因為我們之間還有這么一個約定:我把錢交出來時,必須有他們三人在場。這樣吧,讓他們兄弟三人一起來,他們馬上就可把錢取回去。”
法官一聽,覺得有道理,便要老大老二去找老三。可是老三早已失蹤,兩個商人找了城市的各個角落也沒找到,他們的發財夢破滅了。
歷史和現實漸漸把很多人的善心磨損了,心腸變得堅硬和漠然起來,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去傷害別人。個人的力量抵制不了道德的滑坡,但我們也不能隨波逐流。如果誠實面臨陷阱時,我們不妨像這位被騙的農民一樣,用智慧救自己。
有關誠信的故事8
宋濂喜歡讀書,但是家里很窮,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但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于人,怎樣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并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御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里時,老師感到地稱贊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尾生抱柱”的由來
“尾生抱柱”又稱“柱下期信”,是一則古人重諾言、講誠信的故事。典出《莊子·盜趾》:“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意思是講,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與一女子相愛,情深意切。
一日,兩人相約在某橋下相會。之后,恰遇泛潮,江水上漲,那女子還沒有到來。尾生卻始終堅守諾言,死守在橋下,抱著橋柱不放,最后被江水淹沒而死。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為守信的代詞。
有關誠信的故事9
齊桓公信守盟約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他是一個非常守信用的人。他曾經多次與諸侯訂立盟約,即使是訂立了不利于自己的盟約,他也能遵守,因而在諸侯中的威信很高,被擁護為霸主。
有一次,齊桓公出兵討伐魯國,把魯軍打得大敗,魯莊公不得不提出獻邑求和,齊桓公同意了,齊魯兩國就在柯地會盟。這時,曹沫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齊桓公,要他退回被侵占的魯地。齊桓公迫不得已,只好同意。曹沫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齊桓公真有點后悔,而管仲則從大處考慮,勸他說,如果背信,則失信于諸侯。最后,齊桓公終于將侵占的魯地歸還魯國。諸侯們聽到這事,都認為齊桓公言而有信,能遵守盟約,都愿意歸附齊國。
齊桓公成為霸主后,有一次,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告急。齊桓公立刻起兵把山戎驅逐到孤竹這個地方。燕莊公十分感激齊國的救援,熱情地把齊桓公直送到齊國的境界。齊桓公說:“我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國界,這是規矩,我不能對燕國無禮。你把我送到這里,這里就是你的境地。”于是,就把這塊本來屬于齊國的土地割讓給了燕國。諸侯們聽說這件事后,都贊揚齊桓公救人又遵禮,對齊桓公更加欽佩了。
《郁離子》中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
不算數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于困境,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信用的保險金
1835年,摩根先生成為一名叫“伊特納火災”的小保險公司的股東。因為這家公司不用馬上拿現金出來,只需要在股東名冊上簽上名字就可以成為股東。這符合摩根先生沒有現金但能獲益的設想。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發生了火災。如果按照規定完全付清賠償金,保險公司就會破產。股東們一個個驚惶失措,紛紛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認為自己的信用比金錢更重要,他四處籌款并賣掉了自己的住房,低價收購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東的股票,然后將賠償金如數地付給了投保的客戶。
這件事后,伊特納保險公司成了信譽的保證。
已經身無分文的摩根先生成為保險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險公司已經瀕臨破產。無奈之中,他打出廣告,凡是再到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保險金一律加倍收取。
不料,客戶很快蜂擁而來。原來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納公司是最講信譽的保險公司,這一點使它比有名的大保險公司更受歡迎。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從此崛起。
有關誠信的故事10
今天我讀了一篇關于毛主席的故事,它主要寫了一次毛主席過生日時請章士釗和他的女兒章含之等人到他家吃飯。毛主席聽說章含之在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任教,便要求她教自己學英語。章含之原以為他是說了玩的',不料一周后,毛主席果然派人打來了電話,并約她星期日下午去。從此,章含之一邊教毛主席學英語,一邊也就成了毛主席向章士釗借書、還書的交通員,毛主席并對她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人與人之間永遠也少不了誠信,也使我認識了什么是誠信。希望我們能更加得誠實,更加的守信,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有關誠信的故事11
很久以前,有一個魔法王國,魔法女王在王國周邊創造了一片處處長滿了誘人糖果的森林。這片森林其實是女王的考驗,只有完成考驗的人,才有資格進入美麗的魔法王國。雖然有很多人嘗試過,但大多都乘興而去,失望而歸。
在一個夜晚,夢荷與艾溫這兩個活潑聰明的小女孩,終于抵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準備好了食物和手電筒,偷偷從村子里逃了出來,相約一起去糖果森林探險。從森林大門進去之后,四處傳來動物的鳴叫聲,真讓人心驚膽戰。她們懷著砰砰直跳的心情走了好一會,一間顏色如月光般皎潔的小屋映入她們的眼簾。她們有禮貌地敲了敲門。屋子里傳來蒼老的聲音:“是誰啊?”艾溫說:“打擾您了,我們想在這休息一晚,可以嗎?”蒼老的聲音又說 “我可以留下你們,但我現在又冷又餓,你們能幫幫我嗎?”聽見外面沒了聲音,蒼老聲音的主人嘆了口氣。可是不一會,小屋的`門被誰推開了,是夢荷和艾溫,她們剛才是為老人去找柴來生火,夢荷和艾溫心里知道:盡管外面很可怕,但為了老人,一切都值得。她們又從包里拿出了食物,遞給了老人。老人看到這情景,激動地熱淚盈眶。她們和老人吃完食物,就睡覺了。
第二天,當夢荷和艾溫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寄宿的那個簡陋的小屋,竟變得華麗無比,屋子里充滿了野花的香味,與森林里截然不同。一位長得十分漂亮的女人見她們醒了,走了過來,對她們說:“你們好,我是魔法女王,因為你們的善良打動了我,所以你們完成了我的考驗。”原來,那個老人是女王假扮的,為了測試人們的品質。從此,兩個女孩就在這里定居了,她們合作開了家飾品店,要問飾品從哪來?當然是她們用從森林里找材料自己動手做的。因為她們的聰明能干,很快受到了居民們的歡迎,過上了自由快樂的生活。
有關誠信的故事12
一言九鼎
【釋義】
一句話就有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說話信譽極高、重諾、一言半語就起決定作用。古代豪門貴族吃飯時要奏樂擊鐘,用鼎盛著各種珍貴食品,故用“鐘鳴鼎食”形容權貴的豪奢排場,舊時還形容富貴人家生活奢侈豪華。
【出處】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平原君到了楚國后,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您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您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心服口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平原君回到趙國后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薦”出自同一個典故。平原君夸獎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變到現代就成了信守諾言了!
有關誠信的故事13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之后,許多日本人到那里觀光旅游,據說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誠信。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
于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第三天夜里,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回到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之后,到這兒的'游客就越來越多…
有關誠信的故事14
抱柱之信
【釋義】
用以表示堅守信約。
【故事】
有一個男子與女友相約在橋下見面,男子等了許久不見女友。后來橋下漲水,男子抱住橋柱(橋墩)不離橋下,結果被淹死了。后人以為男子的愚昧雖可悲,而信守承諾卻可頌。故事流傳至今。
【出處】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長干行》詩:“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有關誠信的故事15
曾子的老婆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老婆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老婆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
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于是曾子把豬給殺了。
【誠信的故事】相關文章:
誠信的故事04-20
我的誠信故事01-22
有關誠信故事03-10
誠信交友的故事03-27
關于誠信的故事03-12
誠信小故事03-12
有關誠信的故事03-16
[精選]關于誠信的故事03-16
有關誠信小故事04-29
關于誠信的小故事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