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麗的小路》反思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麗的小路》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麗的小路》反思1
《美麗的小路》這篇課文是一個有關環境衛生的童話故事,它告訴學生要保護環境衛生,人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知道不文明的行為習慣會破壞美麗的環境,文中情境優美,語言生動有趣,人物角色較多,教師要加強朗讀訓練指導。另外“鴨先生的話”:“讓美麗的小路一直和我們在一起吧!”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學本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學生自主識字,學習詞組
低年級學生識字是教學的重點,本篇課文的生字很多,于是我讓學生先自由學習,再同桌交流,然后在集體中學習比較難的生字。學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學生們經過三個步驟的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由于學生在自學的時候能自己讀讀生字、說說組詞、記記字形。因此在集體學習的時候就不需要花很多的力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在學習完生字后又安排了詞語的學習,讓學生在自由讀讀后說說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發現AABB型和輕聲的詞語,讓學生會讀輕聲,會說AABB型的詞語。而“花花綠綠的鵝卵石”“五顏六色的鮮花”等詞組比較長,讓學生先進行練讀,這樣在朗讀課文的時候就熟練多了。
二、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情感
只有調動學生情感的`參與,語文教學才能達到高層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在教學中,教學中我利用課件,讓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動態化。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積極性,課堂參與度比平時高許多,一些平時甚少發言的學生也高高舉起了小手,讓我很是欣慰。
花花綠綠、鮮花盛開的小路;垃圾遍地,蒼蠅飛舞的小路;憨態可掬,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鳴。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兔姑娘、鴨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讀課文,心靈受到熏陶。
三、以讀為本,自讀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在本課中采用了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如:范讀、比讀、表演讀,小組合作分角色讀等形式,將每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述的情境中。讓學生如臨親身體驗,親身感受。不同個性的學生,讀出了自己不同的感悟。其實,只要我們給學生一個舞臺的空間,他們將還你一個精彩的演出。
首先,比較讀。老師范讀“我會讀”里的句子,學生注意聽,比較帶有問號、句號、感嘆號的句子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然后學生練讀,體會這三種句子的語氣。
接著在分角色表演這一環節,我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告訴學生不僅可以像以前那樣丟掉提示語,加上動作和表情,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自己加以編排。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準備,同時也到各小組去了解情況,并加以點撥。匯報表演時,學生不僅把小動物的動作一絲不差地表現出來,還把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九段進行改變,使故事更完整。
《美麗的小路》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有關環境衛生的故事。這篇課文適合分角色朗讀,學生可以通過分角色朗讀來理解課文內容。如:
兔姑娘輕輕地從小路上走過,說:“啊,多美的小路啊!”
鹿先生慢慢地從小路上走過,說:“啊,多美的小路啊!”
兔姑娘又從小路上走過,皺起了眉頭,說:“呀,美麗的小路怎么不見了?”
鹿先生又從小路上走過,捂上了鼻子,說:“咦,美麗的小路哪兒去了?”
鴨先生也叫起來:“天哪!我的美麗的小路呢?”
他看著看著,忽然一拍腦袋,說:“這都怪我!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
文中有許多讓小朋友感興趣的角色,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訓練朗讀,體會每個動物的不同特點以及說話的語氣。兔姑娘和鴨先生看到美麗的小路時發出感嘆:“啊,多美的小路啊!”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看到一件美麗的物品時是怎樣的心情,會發出怎樣的感嘆。從而來體會文中的感情。大部分學生有良好的衛生習慣,懂得保護環境衛生的重要,但這種行為還欠缺一定的自覺性。所以要抓住“美麗的小路”的“失”與“回”對照感悟,讓學生在品味語言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開放實踐,合作交流
實踐是語文教學的核心環節。《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語文課要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生活是語文的內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當學生充分朗讀、盡情表演之后,產生了疑問:“美麗的小路怎么不見了?”小鴨忽然一拍腦袋,“這都怪我。”小鴨為什么說“這都怪我”,我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想一想,“我們身邊的垃圾從哪里來的”。這種開放式的教學設計,讓課堂成為社會、學校教育的連線,又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與同學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舞臺。同時,也突破了本課閱讀教學的難點,又體現了本單元課文內容的整合。這種創造性的語文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課文結尾設計了爭當校園美容師的環節,通過此環節使學生將環保知識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
課堂教學是有遺憾的藝術,本課的教學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有待今后提高。
《美麗的小路》反思2
一年級的很多識字課上起來都大同小異、相差無幾,一學期以來識字課的形式基本上已經固定下來。識字課上首先會全班齊讀一次,以檢查一下學生的預習情況,然后就是老師范讀、小老師帶讀,以糾正學生的字音,再就是分小組讀、男女等各種形式的讀,以鞏固字音,最后就是開火車去拼音讀,以做最后的檢測。但是這學期以來我發現這樣固定的形式已不再適用已經讀了一學期書的學生們,這也使我想起了校長曾經說的話:“現在很多學生已經能獨立拼讀音節了,根本不需要老師一點點地去教”。確實是這樣,我們也是時候該做出些方法和策略的調整了,這也讓我又想起了校長所建議的《日月明》的教學。
基于以上的考慮,本次識字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去匯報認識哪個字,教師只是隨著學生的匯報把生字卡片貼出來,在這樣一個環節不僅能檢測到學生對生字的預習情況,還能給更多的同學以做小老師的機會。在這一個環節里,學生非常積極、活躍,他們都爭先恐后地匯報著自己所認識的字,而其他學生聽得也非常認真,并能一個比一個大膽地去幫助別人糾正。
學生匯報完了,本課的生字也已經全部貼在黑板上了。為了能突破難點(前后鼻音),我也和學生進行了師生之間的`一個快速對讀,這樣的一種對讀不僅能極大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接著就是讓學生說說自己會記哪個字,對于不同的字每個學生會有不同的識記方法,我也都能給予他們機會去表達。雖然在這里耗時多了些,但是我卻覺得是值得的,因為畢竟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真正地尊重不同的個體。當然由于這里用的時間比較多,也致使后面的環節沒有完成。
除了讓學生講一講自己識字的方法之外,組詞和用詞語說話也都有,因為這也是他們需要訓練和掌握的了,只要這樣才能更牢固地識字生字,也才能學以致用。
在教學的最后我還設置了一個卡片互動環節,這里有單個學生的學習,也有同桌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更有四人小組之間的互動,但是卻由于時間關系沒能很好地去實施和落實,真的非常可惜。
其實在設計本課時我也設想到時間不夠的問題,畢竟此篇文章較長,而且生字又較多,單單是完成字音和說字形這兩個環節就能把時間全部用掉。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學完生字后能讓學生多讀幾次書就好了,但是面對這樣的一課我卻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去分配和權衡。而對此校長也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嘗試著把字音和字形合起來去完成,如學生匯報字音的時候,也同時也讓學生說出來如何識記這個字,時間是否很更緊湊、寬裕些呢?”其實我也不知道,因為還從來沒有嘗試過,這樣一來是否又太過于分散,適合一年級這些好動的學生嗎?但不管怎樣,這總歸是一條好的、可以嘗試的建議,希望實踐可以告訴我這樣到底行不行。
《美麗的小路》反思3
《美麗的小路》是本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本組課文時,讓環保意識漸漸在學生心里萌生;要注意引導學生感悟形聲字的規律,倡導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自主學習生字,倡導在生活中識字。
本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環境衛生的故事:小鴨門前美麗的小路失而復得的故事,告訴我們要保持環境衛生,人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美的行為會破壞美麗的環境。全課要求認識14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課后練習中有分角色朗讀課文;有陳述句,疑問句,感嘆句的朗讀比較練習。
我教學的第一課時,結合自己的課堂設計、需要達成目標和實際達成效果,進行了仔細思考。
一、教學目標的定位
本篇課文的識字量較大,課文內容較長。如何能在兩課時的時間內合理安排課時目標,我進行了反得思考,最后確定:第一課時完成:
1、認識“先、鹿”等14個生字,會寫“干、趕、起”三個生字。
2、通順、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花花綠綠、五顏六色”的意思。
3、抓住小路的“美麗”,體會感嘆句的語氣,并練習說感嘆語氣的句子。
第二課時完成:
1、鞏固識字,書寫“先、明、凈”三個生字。會說像“洗洗澡、拿掃帚、干干凈凈”這幾種詞語。
2、學習“美麗不見——又出現了”兩個部分,通過朗讀培養愛護環境衛生的意識。
3、分角色朗讀課文。
從實際教學結果看,作為第一課時安排的任務較多。識字可分散到兩課時,既可以減輕學習壓力,又能更好地落實教學任務。課文里出現了多次感嘆句,有表達內心贊美的,有對自己責備的,有表達決心的。各種內心感受所用的句式不一樣,朗讀的語氣不一樣,因為學識淺薄又疏于研究,在這里應該使一年級的學生對感嘆句掌握運用到哪個程度,如何定位這一教學目標,至今還是一片茫然。
二、目標落實情況反思
1、識字教學反思。學生已經形成預習生字的習慣。所以學生對于課文里的大部分生字能很好地讀準字音。在教學中,我通過讀輕聲的詞語,相機引出生字,一方面避免了枯燥地集中識字,另一方面了解了學生提前識字情況。由帶拼音讀詞——去拼音讀詞——自讀單個字——交流自己識字方法——挑戰讀等方式,讓學生與生字多次見面,用自己的方式識字,從而準確掌握生字的讀音。從達成效果看,學生對于生字的讀音掌握較好。但在教學設計中,沒有從音、形、義、運用等方面對生字進行分類落實,學生對生字的掌握僅僅在于字音這個層次上。
2、語文本體性教學反思。本堂課教學除識字外,我安排了“找出體現美麗的.詞語”這種抓關鍵詞的方法進行閱讀理解訓練;結合圖片理解“花花綠綠、五顏六色”的意思并說句子,進行表達能力訓練;讀鹿先生和鴨先生的話,進行朗讀訓練。
從達成效果看,在教學中老師沒有關注全體學生,只注重了部分學習的學習情況。如何能在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同桌合作?小組合作?我正在努力探索方向。
感嘆句的學習因為我自己對于教學目標的不明確,所以教學結果也不明確。
三、自我反思
本次聽了葉所的關于“識字教學怎么教”講座,頓時覺得恍然大悟又羞愧難當。“悟”的是平時我只注重了讓學生“識字”。雖然有時也在解決字義,有時也在組詞造句運用,有時也在分析比較字形,但總的就是一盤抓,使得時間緊、任務重。或是就全放手,只認字。沒想到識字可以從音、形、義、運用等幾個維度進行分類教學,既減輕了任務,又使識字真正地得到落實。“愧”的是教學這么多年,被教參牽著鼻子走,從來沒有仔仔細細去研究過“教什么”、“怎么教”。
教學是一門最深奧的學問,只有用心,用情,用智慧才能走得更高更遠。這堂課的教學也許會成為我“教師”路上的又一個起點。
《美麗的小路》反思4
今天,上了《美麗的小路》這一課,這是一篇語言很美的文章,對學生也起著很好的愛護環境、講衛生的教育。教學主要是通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這些。但課文篇幅很長,學生在朗讀上有一定的困難。于是我用了三節課的時間教完這一課,在充分認識了生字的基礎上,讓學生采用各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特別是分角色朗讀,學生積極性很高,也讀得很好。
通過這樣不斷地訓練學生朗讀,學生差不多都能背下來了,對課文內容也很清楚了,也使學生感悟到了課文所蘊含的`教育喻意。通過這一個月的教學,我發現一年級的學生,在教學這種長課文時候,主要是要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課文能讀熟練了,自然什么也明白了。
《美麗的小路》反思5
《美麗的小路》這課結束了,看到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高,尤其是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積極性,課堂參與度比平時高許多,一些平時甚少發言的學生也高高舉起了小手,讓我很是欣慰。課中進行的識字游戲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識字;在分角色表演這一環節,我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告訴學生不僅可以像以前那樣丟掉提示語,加上動作和表情,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自己加以編排。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準備,同時也到各小組去了解情況,并加以點撥。匯報表演時,學生不僅把小動物的動作一絲不差地表現出來,還把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九段進行改變,使故事更完整。為了獲得表演的機會,甚至出現了爭搶的現象。但是,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不可能讓每一個學生的愿望都得到滿足,當我看到那些沒有獲得機會的學生失望的表情時,他們的心情我似乎也感同身受。于是,我說“是啊,四十分鐘的時間太短了,這樣吧,我們剛才欣賞了幾個小組的表演,同學們都提了許多好的建議,這樣吧,我們課后和小組的同學再好好地排練幾遍,我們在困難班時再來進行,好嗎?”我的這個提議獲得了一致通過。因為有了前面小組的鋪墊和充分的準備的時間,學生們的表演十分成功,滿足了他們的.成就感。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不是對教案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為每一個孩子創設身心愉悅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那么如何創設一個讓每一個孩子都得以獲得發展和提高的課堂教學環境應該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也是一個只得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美麗的小路》反思6
我把這篇課文分為三個課時來上,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設置的:
1、認識“先、鹿”等14個生字;
2、抓住描寫“美麗的小路”、“不見了”等的語句,體會每個角色的語氣,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在識字教學上,我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學生自學生字,通過聽錄音、圈生字、自讀生字等方式讓學生對生字有初步的理解;第二步:請幾個讀得比較好的小老師上臺帶領孩子們認讀生字。我發現由小老師領讀的效果比老師領讀的還要好,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更高;第三步,出示字卡,通過開火車、隨機抽取字卡等方法鞏固孩子們的識字。
在教學課文上,我把課文分為“感受美麗的小路——美麗的小路不見了——美麗的`小路又回來了”這三層進行教學。而在第一課時上,我把重點放在“感受美麗的小路”上,重點進行幾句話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小路的美麗。
在教學此課時上,我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一、識字教學上
1、我分三步進行識字教學,但是每一步的過渡語不夠自然,從而導致各個環節不夠緊密,有時讓學生沒能及時反應過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2、在小老師環節上,我請的是兩位讀得比較棒的孩子,這樣雖然能夠強化孩子們的識字,但是并不能幫助我及時發現尚未掌握生字的學困生。如果我能夠在全班都讀得好的情況下,再請一位讀得不好的學生上臺讀,一來可以糾正該學生的讀音,二來可以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避免犯錯。
3、在識字上,我是先讓孩子讀準每一個字音后,反復強化之后再讓孩子連字成詞得讀。對于第二學期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應該把生字再深化下去,多讀一些詞組,而不是把重點放在拼音上。
二、課文教學上
1、在指導朗讀上,我沒能引導到位。在引導學生讀出小路的美麗時,我出示一張圖片便讓學生來體會美麗,這樣有點牽強,我覺得應該有更多的語言渲染,給足充分的時間讓孩子想像后再引導孩子讀出小路的美麗。
2、在課文理解上,我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從而錯失了很多好的課堂生成資源。例如我問孩子小路怎么樣時,我的答案是“美麗”,但有一個調皮的孩子“很臭”。這說明這孩子是有認真預習課文的,但是如果我能夠按照孩子的思路,順著他的話說下去,反問“為什么你覺得小路很臭,它是不是一直都這么臭”而來進行課文理解,相信更能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這一點上,我還需大大地努力。
3、備課不夠充分。1、沒能準確地幫助孩子們理解“鵝卵石”等詞的含義;2、預設課堂容量較大,導致在課堂快結束時有一些問題匆忙解決,甚至是老師自己自問自答了。
三、關注學困生的力度還待加強。
備課時,心里要裝著學習困難的孩子,并且在課堂上應該多讓那些學習比較吃力的孩子多一點表現的機會。
《美麗的小路》反思7
課改后,語文教師該怎樣教,學生該怎樣學,參加課程實驗后,我一直在思索、在探究。在實踐中我領悟到: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時,當教學內容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力求讓學生快快樂樂學語文,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
教學本課,滿意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讀一讀
“愛讀書,多讀憶,讀好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非常樂意地去讀書呢?為了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我采用了“自由讀、欣賞讀、表演讀、比賽讀”等形式,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讀書中去。
二、記一記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充分利用兒童的天性,”教學中很多環節我都讓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課文、感悟課文,學生在表演中學會生字,懂了課文。課文表演完后,我又設計了一個想像表演的內容:“原來愛在小路上散步的其他小動物(蛇、公雞、猴子等)也來到了小路上,你就是其中的小動物,看見美麗的小路不見了,你想說什么呢?注意了,你們的.表演要盡可能地和課文中的不一樣,這可有點不容易,先想一想,想好了,你就舉止手,我請你來演一演。”此
時,我感覺到:學生的表演欲望達到了高潮,個個爭先恐后要上臺表演;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真正快快樂樂學語文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本課的朗讀水平還有待于提高,大部分學生在朗讀時不能準確讀出語氣,不能做到有輕有重,沒注意到停頓,有個別后進生甚至還不能把課文讀通讀順。
2、學生在識記生字時,只選擇一些簡單的生字來記,對于個別較難記的生字(如“鼻”“鹿”等字)無法識記,沒能在“記”上動腦子。
3、在“演一演”這個環節中,有些膽子小的同學不敢演,沒能進入角色之中。
改進措施:
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強朗讀訓練,注重語感訓練,課余時間讓學生多聽課文錄音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鼓勵學生課外多識定,并運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美麗的小路》反思8
一、親近文本,走進文本。
新課程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學中我多次創造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機會。如:初次與文本對話,我結合課文插圖,并通過自由讀,指讀,評讀,讓學生感受小路的美麗。再次與文本接觸時,我讓他們與生活聯系,讀讀議議,再分角色讀,小組合作表演等,讓學生真正把書讀到心里。這樣,通過朗讀感悟,體驗激情,老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情感在一次一次的碰撞中,迸發出耀眼的火花。
二、走出文本,體驗生活。
語文來源與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在讓學生充分感知了文本之后,我們再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生發,去拓展,去創造。如:想想,我們生活中的`垃圾是哪里來的?結合校園環境的保護、家鄉創衛工作等,讓學生課內外結合,學習與生活結合,從文本中走出來,去體驗生活。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懂得美的環境需要大家保護,還生發出作為一個小學生,一個社會公民,應愛護環境的強烈責任心。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滲透其中,學生情感也得到超越升華。
三、利用板書,深化內容。
本課教學圍繞“美”進行。從看圖感受、朗讀感悟“美”——讀讀演演體會“不美”——讀讀做做明白如何找回“美”。特別是大寫的“美”,從板書——到擦去——重新板書,這樣,使課文條理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而且形象直觀地讓學生明白:不好的行為可以破壞美,失去美;而好的行為能夠保護美,創造美,讓思想教育深入學生心髓。
《美麗的小路》反思9
《美麗的小路》是一年級下冊第3單元中一篇篇幅最長的課文,但因為是童話故事,所以非常吸引學生,再加上文本中有趣的語言,生動的故事情節,非常適合學生朗讀。我教學的是第一課時,重點學習課文中14個認讀生字和學習課文1-7自然段。
一、角色轉換,創設童話般美麗的情境。
童話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和感興趣的,而這篇課文正好是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如何拉近文本與學生間的距離,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文本中可愛的動物形象來創設一個情境。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帶學生進入文本情境,有效地進行角色轉化,以達到更好得理解文本,升華文本。
課前我精心制作了一張鴨先生的圖片,說是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位客人,讓學生跟“鴨先生”打聲招呼。情境的創設調動了學生情感的參與,注意力馬上被吸引了過來。然后我繼續創設情境說:“小朋友,鴨先生看到我們那么可愛,又那么有禮貌,所以要帶我們去它家。”學生一定是既高興又好奇,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一條漂亮的.小路展現在學生眼前。“哇!”學生的一聲聲驚嘆就直接告訴我們孩子進入了情境,他們一個個抒發著自己美麗的感受:“我看到鴨先生家門前的小路好漂亮呀!”“路上那些鵝卵石五顏六色的。”“路邊開著各種各樣美麗的鮮花。”“還有許多蜜蜂在采蜜呢!”“鴨先生家屋前的小路長長的。”仿佛學生已經身臨其境,看到了五顏六色的花,聞到了花香,聽到了清脆的鳥鳴,甚至就像真的踏在了小路上。緊接著馬上進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學生就比較容易抓住段落中幾個重點的詞:長長的、花花綠綠、五顏六色,來體會小路的美麗,這樣的感情朗讀效果就比較好。
在學習課文1-7自然段時,我先把自己的角色進行快速地轉換,我把貼在黑板上的鴨先生圖片取下來貼在自己胸前,高興地問學生:“看,我是誰呀?”學生會很感興趣,有學生大聲地跟我打招呼:“鴨先生,您好!”我很高興學生馬上把我的角色進行了轉換,于是說:“你們走在我家門前的小路上,想對我說什么嗎?”學生的參與熱情馬上高漲了起來,他們把他們真實的感受說給我聽“鴨先生,你家門前的小路真漂亮呀!”“鴨先生,我好喜歡這條小路,我家也住在那里就好了!”……孩子們是那么快樂地夸獎著小路的美麗。然后讓學生變成可愛的小動物表演表演,問問他們對小路的感受。在角色轉換的過程中,孩子變成了可愛的兔姑娘和鹿先生,他們覺得可有趣了。表演時,孩子還會結合句子進行評價,說應該怎么表演才更好,比如:小兔子走路是跳的;兔姑娘要輕輕地跳,輕輕地是怕驚醒路邊的小花小草;鹿先生慢慢地走是一邊走一邊在欣賞美麗的風景;鹿先生說話的語氣重一點,因為他是先生……在角色轉化中,學生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細化表演,同時在細化表演過程中更深地感悟文本;在角色轉化中,激發了學生的體驗,學生被卷入到文本的情感中,產生共鳴,逐步升華為自己的情感,效果自然比簡單的重復朗讀要好多了。
二、豐富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
低年級學生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自控能力相對要差。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會花很多時間去管課堂紀律,也經常因此而苦惱。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可以說是老師們每天思考的問題。在備課時,我當然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尤其是在識字教學這一塊上,我改變了原來單一的識字辦法(老師卡片一張張地出示,學生一個字一個字地想辦法記,這樣既費時間,學生也覺得沒有興趣),課前我給每一桌同桌準備了一個紙包,紙包里包著課文中14個生字。學生看到紙包肯定很好奇,我神秘地說:“這是老師給大家的禮物,要等大家最乖的時候才能打開。”學生被我吸引了,表現都很棒。而打開紙包發現是生字時,學生還是會很好奇,用來干什么呢?然后我告訴他們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認識了哪個字,用了什么辦法,學生同桌之間交流得很起勁,每個學生都參與了識字過程,效果也不錯。在平時的識字教學中,我也會經常隨時地改變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
但是,課堂是生成的,實際教學往往會出現很多處理不當和遺憾的地方。比如,在備課時我也反復預設教學過程,考慮時間的合理安排,但結果很遺憾,因為沒有靈活調整教學內容,整堂課拖堂了好幾分中還是沒有完成教學目標(沒有落實寫字教學),而且在后面的幾分中上得也比較倉促。不過再想想,教學是一門藝術,存在遺憾那是必然的,我應該做的是反思教學中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學中更好地改進。
《美麗的小路》反思10
一 精心準備,讓孩子獲得美的熏陶
美在生活中,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感受。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現美,感受美顯得至關重要。《美麗的小路》這一課用優美的語句展現出如畫的景致,童話人物的美好行為,無一不顯示出美。為了讓學生能迅速進入課文,我以及學生都作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制作漂亮的花形字卡、畫一畫美麗的小路等等,當學生們爭著展示設計的字卡時,當老師呈現自己的字卡作品時,當孩子們拿著自己的“美麗的字卡”接受伙伴們的夸贊時,他們的心靈早以浸潤在美的馨香之中,他們完全忘記了身后那百位老師們。
二 巧妙的設計,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
1 借助圖畫閱讀
教材中的插圖色彩明麗,動靜結合,虛實相濟,美不勝收,插圖作為文本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深化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如能運用好配圖,將會形成師生共愉的教學氛圍。教學開始,在合作識字之后,讓學生看插圖夸夸小路,一句句稚嫩的話語,時時蹦出精彩的詞句,引來陣陣夸贊。課文中有一幅小動物們清掃道路的圖片,當我們讓學生說說他們在干什么的時候,學生們有的說:“小鹿在給小路洗澡。”有的說:“小鹿在給小路洗淋浴。”瞧,孩子們早已把小路當作自己的伙伴了。在這樣的氛圍里,讓學生們去讀書,深情并茂的朗讀再也不是奢望。
2 激發想象閱讀
任何文本的`表情達意都是有限的,唯有想象的空間是無限的,低年級閱讀教學以直觀為主,然而在設計時有意留些空白,激發學生想象,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每個孩子的腦海中形成各自的獨有的畫面,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課文中小路變臟了的一節,我開始預設的環節是讓孩子們看圖說,后來我去掉畫面,讓孩子們自己想象小路上會有什么。“小路上有煙頭、有果皮、有牛奶盒、有落葉……”“呀,小路真臟啊!”“小路不見了!”“我一定要把美麗的小路找回來!”瞧,孩子們已經把自己當成小鴨們了。此時,教師任何的介入都是多余的,我們只有與孩子同喜同憂了,閱讀早已實現文本的內化。
3 既積累又激勵
積累是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指標,如何實現學生主動積累的欲望和習慣,也是我思索的問題。在《美麗的小路》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一開課,我在黑板上開辟了一個欄目:詞語收藏夾 。在夸小路的時候,有個同學講到五顏六色這個詞,我馬上說:“真棒,這個詞真好,我要把他收藏起來。”后來,朗讀時,孩子們推薦“花花綠綠、長長、洗淋浴……”等詞句,顯然這一作為取得了一箭雙雕的效果,既培養學生主動積累的習慣,又達到了激勵的效果。后來的閱讀教學中我又逐步引導學生做專門的詞句積累本,一期下來, 積累的習慣養成了,孩子們還收獲了不少的詞匯,為今后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人文滲透,追求情感教育的無痕
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不應該是孤立進行的,而是滲透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它強調的是滲透,在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品味語言,理解內容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受到熏陶感染。只有通過滲透的方法,情感教育才是有效的,小學生未到理性年齡,他主要形象感受認識到情感教育不能搞架空分析,穿鞋戴帽,必須引導學生充分讀書,感悟形象,受到情感熏陶。《美麗的小路》一課滲透著環保教育,有了教學中的各個環節,這樣的環保意識在情感的雨露的滋潤下得到萌芽。在老師用媒體呈現出“讓美麗的小路一直和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們出謀劃策,想了很多辦法要留住美麗的校園。可愛的孩子,可愛的心靈贏得了又一次成長。
《美麗的小路》反思11
讓學生懂得整潔美好的環境能讓人們心情舒暢,要愛護環境,保持環境整潔。教學時,我分為“美麗的小路、美麗的小路不見了、美麗的小路又回來了”這三層進行教學,重點進行幾句話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反復讀的過程中體會美麗的小路變臟了,是大家亂扔垃圾、破壞環境造成的`。從而在讀中理解,在理解后讀得更有感情。課后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談談本課教學的感悟。
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讓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動態化。花花綠綠、鮮花盛開的小路;垃圾遍地,蒼蠅飛舞的小路;憨態可掬,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鳴。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兔姑娘、鴨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讀課文,心靈受到熏陶。
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調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采用自由讀、個別讀、摹仿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語感聯結了學生的感覺、感受和情感。
《美麗的小路》反思12
《美麗的小路》是一篇較為生動的童話故事,寫了鴨先生門前小路的變化,讓學生懂得整潔美好的環境能讓人們心情舒暢,要愛護環境,保持環境整潔。在教學時,我分為“美麗的小路——美麗的小路不見了——美麗的小路又回來了”這三層進行教學,重點進行幾句話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感受到美麗的小路變臟了,是大家亂扔垃圾、破壞環境造成的。從而在讀中理解,在理解后讀得更有感情。課后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談談本課教學的優勢、不足及今后措施。
一、優勢:
1、創設情境,調動情感。在教學中,媒體與學科很好地整合,讓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容動態化。花花綠綠、鮮花盛開的小路;垃圾遍地,蒼蠅飛舞的小路;憨態可掬,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鳴。學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作課文中的兔姑娘、鴨先生、鹿先生去感受事物,去朗讀課文,心靈受到熏陶。
2、以讀為本,自讀自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不斷地調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采用自由讀、個別讀、摹仿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將每一個學生帶入課文所表述的情境中,用語感聯結了學生的感覺、感受和情感。學生自己的感情體驗,代替了整齊劃一的理解指導。“捂住了鼻子”、“皺起了眉頭”、“一拍腦袋”,學生的表演是那么貼切、自然。這是對語文內容最好的詮釋,是學生個人情感最好的渲泄。
3、開放實踐,合作交流。生活是語文的內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當學生充分朗讀、盡情表演之后,產生了疑問:美麗的小路怎么不見了?小鴨忽然一拍腦袋,小鴨忽然領悟到了什么?我不是忙著讓學生回答,而是讓學生合作交流“垃圾從哪里來的?”這種開放式的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與同學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舞臺。同時,也突破了本課閱讀教學的難點,又體現了本單元課文內容的整合,增強了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
二、不足:
1、對于閱讀課文教學來說,我的'教學設計還是過于細致,面面俱到了。這樣一來學生的朗讀時間稍顯不足,沒能更好地體現閱讀教學的特點,即以學生多讀多說為主。
2、由于時間緊迫,最后的“環保小衛士環節”沒能讓學生好好發揮,沒能進一步加深理解環保的重要性。
三、措施:
1、課堂教學要有取有舍,要舍得放手。
深入研究教材,在教學設計時便考慮好取舍。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老師及時點撥,而不是為完成教學過程代替學生分析思考。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不同角度著手,設計不同的教法,把學生引上自己去理解課文的軌道,使學生自主學習,優化閱讀教學。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首先是要啟發學生樂于質疑,"欲求真智,必先疑之",凡事都問個為什么,凡事都創根問底。在學生想不下去的時候,要鼓勵他們堅持到底,再給時間讓他們思考。
2、加大朗讀力度,重視讀的訓練,在讀中感悟。
盡可能地增加學生朗讀的機會,擴大學生的朗讀面,創設各種讀書的情境,保證學生有思考、討論、練習的時間。課堂上,讓學生有目的地讀,充分地讀,有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書實踐中逐步讀出情(情感),讀出意(意境),讀出味(品味),讀出神(神韻)。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理解品析語言,在讀中積累語言,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陶冶。教學中,應加大“讀”的力度,重視“讀”的訓練,讓學生運用朗讀去積累,讓學生們從親自實踐中品嘗到朗讀的甜頭和樂趣,體會到主動學習的快樂。
《美麗的小路》反思13
《美麗的小路》一文,主要講述了有關環境衛生的問題。它以童話的形式,告訴我們不要亂丟東西,保護環境。因為是一篇童話故事,所以文章不僅寫得比較優美,而且利于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實踐和語感的培養。因此,我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以本為本,實現閱讀實踐
葉圣陶先生說:
“教材無非是個例子”。于是,我在預設教學環節的時候,讓學生抓住文本的對話進行朗讀和說話訓練。以“小路的美麗到變臟了到干干凈凈的環節”為線索讓學生通過對比學習來充分感悟小路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發生這樣的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在細節設計上,讓學生通過找課文中的語句來實現這個目標的。
二、以讀為主體,說說演演
記得聽過竇桂梅曾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學時我充分尊重學生,體現他們個性化的朗讀。朗讀時不僅及時給予學生鼓勵性的評價,而且也照顧到了后進生的朗讀。同時,還通過學生的面部表情變化讀、上臺表演、學生評議等環節讓學生深深地感知文本,提升情感的`感悟。
三、隨時滲透,課外延伸
對新課標來說,不是讓學生只學課文中的這一點點知識足矣,他所要求的是讓學生時時刻刻都能用語文,生活中時時都有語文。所以,我抓住這個有利的時機,讓學生找找我們生活中的垃圾是哪里來的?這些垃圾又到哪里去了?我們平時的行為習慣應該怎樣來養成?學生自己找資料,自己和同學間一起交流,自己感悟我們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我們今后該怎們做。這一系列的過程,教師只要做一個引導得當的角色就可以了,所有的知識、體驗學生都會通過自身的努力而完成。學習與生活結合,從文本中走出來,去體驗生活。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懂得美的環境需要大家保護,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滲透其中,學生情感也得到超越升華。
《美麗的小路》反思14
課改后,語文教師該怎樣教,學生該怎樣學,參加課程實驗后,我一直在思索、在探究。在實踐中我領悟到: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時,當教學內容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力求讓學生快快樂樂學語文,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
教學本課,滿意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讀一讀
“愛讀書,多讀憶,讀好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那么,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非常樂意地去讀書呢?為了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我采用了“自由讀、欣賞讀、表演讀、比賽讀”等形式,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讀書中去。
二、記一記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充分利用兒童的天性,”教學中很多環節我都讓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課文、感悟課文,學生在表演中學會生字,懂了課文。課文表演完后,我又設計了一個想像表演的內容:“原來愛在小路上散步的其他小動物(蛇、公雞、猴子等)也來到了小路上,你就是其中的.小動物,看見美麗的小路不見了,你想說什么呢?注意了,你們的表演要盡可能地和課文中的不一樣,這可有點不容易,先想一想,想好了,你就舉止手,我請你來演一演。”此時,
我感覺到:學生的表演欲望達到了高潮,個個爭先恐后要上臺表演;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真正快快樂樂學語文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 本課的朗讀水平還有待于提高,大部分學生在朗讀時不能準確讀出語氣,不能做到有輕有重,沒注意到停頓,有個別后進生甚至還不能把課文讀通讀順。
2 學生在識記生字時,只選擇一些簡單的生字來記,對于個別較難記的生字(如“鼻”“鹿”等字)無法識記,沒能在“記”上動腦子。 3 在“演一演”這個環節中,有些膽子小的同學不敢演,沒能進入角色之中。
改進措施:
l 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強朗讀訓練,注重語感訓練,課余時間讓學生多聽課文錄音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2 鼓勵學生課外多識定,并運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美麗的小路》反思15
《美麗的小路》是一篇環保題材的童話故事,課文語言形象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主要以小路的變化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這篇課文是家長開放日那天執教的,由于已經學習了本課的生字,這節課就是來感悟課文內容。首先從字詞入手進行復習鞏固,開火車認讀是大家喜歡的方式,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了識字。接下來就是通過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告訴我們要保護我們周圍的環境。
文中有許多讓小朋友感興趣的角色,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訓練朗讀,體會每個動物的不同特點以及說話的語氣。在這一環節,我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準備。匯報表演時,學生的表演欲很高,都想把自己優秀的`一面表現出來,但是由于對文本的理解不透徹,導致個別學生對鴨先生的話理解有偏差,把驚訝理解成憤怒,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老師也沒有正確引導,造成了課堂有些亂。這也是我今后應該加強的地方:仔細傾聽,能夠發現問題,進行正確的引導。
對于文本表現出來的主題,學生理解起來不是很困難,但是關鍵要引導孩子學會保持環境衛生。學習這篇課文正好結合我們學校正在進行的綜合治理活動,對學生進行了引導,讓其懂得保護環境衛生的重要。這種開放式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將環保知識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增強了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同時,也突破了本課閱讀教學的難點,又體現了本單元課文內容的整合。
課堂教學是有遺憾的藝術,本課的教學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教師的應變能力,朗讀課文的方式應體現多個人朗讀,少集體朗讀,對于教學的設計應該更深入一些,要突出重點,不能面面俱到。這些方面都是今后的教學中有待提高。
【《美麗的小路》反思】相關文章:
小路的作文09-25
鄉間小路11-09
《美麗的田園》 反思03-17
石板小路作文08-07
彎彎的小路作文08-06
鄉間的小路作文07-13
鄉間小路作文03-18
寫小路作文07-26
小路的回憶作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