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作文(實用)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陶淵明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陶淵明作文 篇1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五柳先生傳》
一句簡單易懂,一句純真樸實,一句發自肺腑的短句。勾勒出了作者的心愿,簡簡單單。只想寫寫文章抒發志趣,只想忘記悲傷,以此自終。一個多么美的夢,無憂無慮,無金錢左右。誰會有這么偉大的志趣呢?那就是著名的陶淵明!
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歷來都被稱為“田園詩人”因為他很多杰出的詩歌都是歸隱田園以后的作品,他贊美勞動生活和大自然的優美恬靜幻想出沒有貧窮與壓迫的理想社會。語言樸素,自然優美,一反六朝時代追求華麗辭藻的文風。對世人深有影響和感觸。今天我就談談我心目中的陶淵明!
從小學我們就開始接觸詩詞。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陶淵明成了我們最為熟悉的詩人。而他們的作品也都伴隨著我們成長,成為了我們常見的“朋友”。
陶老先生的作品無一不透露著自己的想法志趣。他不慕榮利,自得其樂,率真放達。而他的作品也成了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
有人說陶淵明猥瑣,面對現實社會卻選擇了逃避。自己滿腹才華卻不為國效勞。任意將自己的才華埋沒山林。可我卻不這么認為。當時社會不比今日。人盡其才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陶淵明也想為國效力。可是當時官場昏暗。人人利益熏心,是金錢如生命。如此社會哪有陶淵明這一類正直的人的'容身之地?歸隱田園后的陶淵明不也在用詩詞表述自己嗎?不也在有文字將自己的才華揮舞得淋漓盡致嗎?李白、杜甫不也是壯志難酬、懷才不遇嗎?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所謂適者生存不就是這樣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不為五米斗折腰不也是這樣嗎?無法面對的社會只有逃避。但陶淵明的逃避是對自己生命的升華。倘若他在官場,那率真、不慕榮利的陶淵明還會存在嗎?這些詩文也將不存在。
我心目中的陶淵明就是隱士。是一個指引道路的明燈,也是激勵“千里馬”的“伯樂”!
陶淵明作文 篇2
燈下夜讀,正讀著陶淵明的文章,忽然一陣眩光,再次睜眼,我已置身于一個官邸門前。往里看去,陶淵明正坐在堂中,雖身著粗布短衣,神情卻悠然自得。我快步走上前去:“久仰先生大名,今夜可否有幸與君暢談?”他先是驚訝地看著我,卻又轉而開懷大笑:“來者是客,還請坐下與我共飲此茶!”
突然,一人影急急走了過來,細看原來是一個官差:“我是上級督郵特意派來告知您的,官人說,您得穿好官服,并整頓好轄區,否則……”官差頓了頓,“大人您前程不報啊!”這讓陶淵明很是憤慨,“區區一介督郵,竟有這么大的官架子。”他越說越生氣,突然吼道,“我豈能為這區區五斗米而向這個鄉里小人折腰。”說罷,遣走了那人。卻轉身將自己的官印拴到房梁上,準備離去。
我趕忙攔住他,問道:“您這么輕易放棄官職,不后悔嗎?”他答道:“后悔?不,我自己怎么能屈服于那一個小小的田野村夫呢?我寧可過清貧悠閑的生活,也不愿再踏足這黑暗的官場半分。”我不禁贊嘆:“先生真是個有傲骨,不趨炎附勢的人啊!”他哈哈大笑著,大步邁出了官府。
我跟著他一路走到了他隱匿于樹林的家,兩個仆人遠遠看到助人就笑容滿面地迎了上來。家里的幾個小孩也拍著手蹦跳地跑了出來。此時的陶淵明,卸下了官場上的拘謹,只留下了那從容不迫的氣度。
天剛要亮的時候,他就拿起了鋤具,慢悠悠的走在豆苗地里,看見那些稀疏細弱的豆苗和叢生的雜草,他不禁笑道:“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但使愿無違。”他的背影融著早晨的星辰,散發著耀人的'光芒,現在的他,才是最真實的他。我看著他向前走,離我越來越遠……
猛然驚醒,才知南柯一夢,仍然回味著剛才與陶淵明在一起的經歷。他的詩就和他的人一樣,悠然自得,碎銀所欲;他為人更是不屈于權貴,不為五斗米折腰。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應當過著我們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環境影響而跟著改變。
陶淵明作文 篇3
陶兄:久仰您隱士之名,今日我有幸與您交流真是幸甚,也勞你在百忙之中指教。近日,我拜讀您的大作,深深地為您的“”不為五斗米折腰”所震撼,深深地為您的“衣沾不足惜,自使愿無違”所折服,深深地為您“倚南窗以寄殷,審容膝之易安”所感慨,深深地為您“采菊東籬下,悠然南山”之閑適所艷羨。您的大作無一不表現出您對污濁社會的憎惡,無一不表現出您對閑適田園生活之喜愛。酒,是您的鐘愛;詩,是您的精神寄托;菊是您的品性化身。您居陋而不悲,因為那里沒有污濁;您食不果腹而不急,因為您有精神食糧;您的莊稼“草盛豆苗稀”而不煩,因為您的志向沒有違背您的初衷……
我對您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我和陶兄一樣,十分喜愛菊。菊,乃花之隱逸者也,可我有一事不明。隱,不就是在一味地逃避嗎?為什么不學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什么不像梅“零落塵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與其一味逃避,不如與那污濁社會一搏,哪怕是以卵擊石,也留得千古美名。我還有一事想請教陶兄,酒,乃是文人墨客們皆愛之物。蘇軾之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曹孟德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寫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邊塞詩人王翰之言“葡萄美酒夜光杯”……
可到最后有哪個不是“借酒消愁愁更愁”?既然如此,為何還要喝得大醉增加自己的苦痛呢?陶兄您也可謂詩壇中愛酒的名人。您能告訴我原因嗎?您是否亦是為了逃避而用酒麻醉自己的心靈,用酒為自己的處境訴不平,用酒為自己的靈魂療傷呢?我所問有不對之處,還望陶兄您海涵。我也希望陶兄您能“他人皆醉我獨醒”,希望您能勇敢地面對現實,成為污濁社會中的一縷清泉。人各有志,只要您認為自己所為沒有違背原則,則此生無撼矣!
就此擱筆,打擾了!
陶淵明作文 篇4
靖節先生:
您好。
久仰您的大名,今日與您交談甚是榮幸。也懇請您為我指點迷津,授人以漁。
近日我常常拜讀您的大作。深深地為您之“不為五斗米折腰”所震撼,為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閑適安逸所羨慕。我不禁想問您:“在那時那樣一個社會里,您是如何想的?”
從您的《桃花源記》里,我明白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壓迫、自食其力、和平寧靜的`社會,那是您與廣大勞動人民真實的向往呀!您對戰爭和黑暗社會的痛恨便躍然紙上。
從您的《五柳先生傳》中,我看到了一位卓然不群、“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高貴品質的雅士。讀書、飲酒、作詩即使他的愛好。那不是您嗎?五柳先生?
在《歸去來兮辭》中,您對官場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厭惡和對人生的感慨令世人深思與折服。
我還有一事想請教。您寫了大量的飲酒詩,也像隱士一樣退隱山林。難道您是否是為了逃避而用酒麻醉自己的心靈。用酒來療傷?隱,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為什么不去學習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為什么不像梅一樣”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故”呢?不如與社會一搏,哪怕是以卵擊石也留的千古美名。
與您所生活的時代相比,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現代化的時代,人們住著幾十層高的樓房,每天乘電梯上下樓。我們有了比馬車快幾十倍的汽車、火車;也有了能像鳥兒一樣翱翔于天空的飛機;更有了可以探索月球的飛船。
現代的人很會享受,平日里,喝杯茶、跳個舞、唱首歌。生活比您的那個時代要舒適多了。但現代人卻不像桃花源里的人那樣熱情好客。人人都互相防備著,犯罪事件常有發生。
您居陋室而不卑,是因為那里沒有污濁;您食不果腹而不急,是因為您有精神食糧。草盛豆苗稀并沒有使您煩憂,是因為志不違心。
人各有志,愿您能勇敢面對!
至此擱筆,打攪了。
您之崇拜者
20xx年3月14日
陶淵明作文 篇5
陶淵明是位隱士,也有人稱其為逃避者,逃避亂世,亂政。
陶淵明的一生,五任五隱。五任是為了養家糊口,五隱是為了自潔。當時官場混亂,陶淵明力求潔身自好,已委實不易,當無法在官場堅求內心時,他心一狠決心隱居。
對于當時的政局,陶淵明起初絕不是持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他曾力行改革,哪怕只是在他管理的小小的縣城。從他的《桃花源記》中也能看出他對世況的嘆惋,我甚至敢說他有想過變法維新。可光從他在縣城執行的來看——改革觸動了地主官僚得利益而被迫停止——這似乎不可能實現。如果他堅持變法,那么等待他的是什么?是被掌權者迫害,是被卷入棋局,從此墮落成和別人一樣的毫無尊嚴。退一萬步講就算真的給他變法的機會,他是否能有把握,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吸引到國民的支持,是否有能力去做好以后的'種種而不使國家再度混亂?這樣挨個的排除,他成功的幾率幾乎為零。
在是否應該選擇這條不歸路時,他做了一個理性的決定:放棄幾乎無法實現的愿望,同時又能保住尊嚴,那就是隱居;如果我沒有能力與勝算,那我就在個人底線之上求自保。這是理性的選擇,這是認清了自我,只有當他分析明白了自己,算好了代價與回饋,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隱居的基礎上,他為自己締造了理想王國:桃花源。那里寧靜美麗,沒有戰亂和貧窮,大家都怡然自樂。那里的人都十分清楚,這樣的生活足夠好,外面十分混亂,沒有出去的理由。在桃花源足夠安逸。像陶淵明,即使是“草盛豆苗稀”,那我過得也安穩,我有把握過好隱居的生活,變法有可能讓我名垂青史,但風險太大,不如腳踏實地的種地。
有時候希望是我們前進的動力,但我們總要在理性和沖動之間權衡,若不值得我們冒險,那就做好自己能做的。
陶淵明作文 篇6
寂靜的山林中,一間破舊的草屋,幾根參差不齊的樹枝搭湊而成的籬笆湊成了一個小園子。園中,在秋風中吐露芬芳的菊花開的正艷,只見一人在園中菊花叢中漫步,忽而,他折下一株開得正盛的菊花,自言自語地似是嘆息又似怡然自得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生活真是愜意呀,說完,笑著走進了草屋之中。
此人自號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一旦對知識有了新的領會,就會高興的忘了吃飯。家中貧窮,以至于不避風日,短褐穿結,單瓢屢空,吃不上飯的事也是時有發生。但他自己并不為此而感到傷感,反而常著文章自娛,頗示以志。在生活中,他也并不總依靠親朋好友,時常也為那南山下的豆苗而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雖然有時候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但他依舊沒有放棄此中艱辛而又愜意的生活,依舊沒有為那黑暗官場中的五斗米折腰。現在,他只是扛著鋤頭走在下山的路上呢喃道;“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愜意的五柳先生也有幻想。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中無雜樹的桃花源就是他的夢想。桃花源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這就是他幻想中的社會。沒有官場中的黑暗,沒有世俗中的紛爭,沒有苦難,沒有惶恐,只有樸實的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永遠過著平和、寧靜的生活,就算有外人打攪,想著太守,官員報告此事,美麗的桃花源也會讓其不復得路。五柳先生的夢想是美好的`,與世無爭的五柳先生不正適合于此地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五柳先生難道不是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讓我們走近秋風中的菊花中,找尋陶淵明的隱逸之感;走進終南山下的豆苗中,領會陶淵明的愜意之情;走近那美麗而又美好的桃花源中,品讀陶淵明與世無爭的意境吧!
陶淵明作文 篇7
我蕩著小船,東折西繞,穿過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水位突然下降,我不得不下船行走了。
剛踏上岸邊,便覺得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地方。眼前,片片黃菊,蝴蝶飛舞,蜜蜂訪花綠時伸展;身旁,樹木繁茂,綠葉濃濃,翠綠欲滴;身后,清澈的小河,流水聲潺潺不息,前面不遠的菜園邊,一座綠綠的茅草屋,端立在那兒,增添了幾份悠閑和清平……
看到眼前的這一切,便覺得自己像是來到了與世隔絕的地方,能看到這么美麗而寧靜的地方,心想,去走一走,看一看,順著曲折的小徑向前走去,畢竟是頭一回,心里還有一絲帕意。走了幾折后,身被美麗的田園包圍了,卻有隱約的讀書聲: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這不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嗎?”我心里忽然一喜:“難道是陶淵明的田園?”田園里野草茂盛,稀稀疏疏的有幾根豆苗,這可謂“草盛豆苗稀”;再聽聽四周的音訊,聽不到半點吵雜聲,這可謂“而無車馬喧……”
越看越覺得像陶淵明的田園,可是沒見到陶淵明,還不能確定,再向前走去。
來到小茅屋前。桃樹,細細的葉子,盡情的'舒展著,綠油油的,像剛洗過一樣;高大的柳樹,它纖長纖長的柳枝,倒立下來,一直垂到屋檐上,像一個純樸的農人……對了!這是“桃李羅堂前。”
心里高興得不得了,便大步地向朝陽開的那扇窗子走去。
來到窗前:一位長胡須,衣著樸素,頭遮巴蕉葉,手持長桿筆,正在全神貫注地寫著什么,口里還吟著“……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他神情閑適愉悅,悠然自得,屋子清淡無具,閑適寧靜……
“對了,他就是陶淵明,五柳先生。”抑不住內心的激情,正要伸手向他問好,可看到他緊握筆桿,急促地寫著,肯定是又在寫千古名篇。以免又斷送了一篇名文,就又把手縮了回來,我呆立在窗邊許久。
天色以晚,該到了回家的時候了,為了讓他(陶淵明)知道是我這個無禮之人打擾了他的寧靜,便留了一張紙條:
“遠平凡到此一游”
而后,我登上小船,掉轉船頭,踏上回家的路,身后,一輪圓圓的明月倒映在水中。
陶淵明作文 篇8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歲月從指縫間溜走,不覺容顏老去,而我心中的陶淵明依然如故。
陶淵明是才華橫溢的。《晉書.陶潛傳》曾有記載:博學善屬文。而蕭統的《陶淵明集序》這樣評價他: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不疑有問。眾人皆知陶淵明博采眾長,他的智慧有如皎潔清涼的月光,緩緩傾瀉在詩歌的花蕾上,為詩歌增添風采。如果說水是生命之源,那我心中的陶淵明便是詩歌的使者。他引領著晉朝的文人攀登文學的高峰。
陶淵明是傲骨冰心的。唐有李白憤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而晉有陶潛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他的品性是高貴的,他的靈魂是堅貞的。他也有滿腹志向。“大志濟于蒼生”便是他的夙愿。更有諸多文章可追其印跡,如“潛少懷高尚”“語時事則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他滿心熱情,卻被俗世擊得粉碎。他寧愿放棄,也不愿像某些人一樣茍顏于官場。在世人眼里,他是怯懦的。可又有誰能看出他內心的堅持。他以心為筆,以血為墨,才換來了中年時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他不貪圖權位,所以當他的人格、心志遭到侮辱時,他便不顧一切,如一株梅花,傲立于霜雪中。
陶淵明是悠然自在的。在經歷了幾度東風,幾度飛花后,他的胸襟更為豁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便是對他生活境界的寫照。許多人一生都無法尋得的“桃花源”,卻在辭官歸隱后,在心靈深處尋獲。放下雜念,忘卻官場的'失意,回歸自然寧靜的生活,在落英繽紛的桃林中高歌;于春光融融的時日,在田里勞作;在晚風習習的夏日里撫琴;在滿天星輝的月色里賦詩……無不透著閑適的氛圍,讓人心生沉醉。
我心中的陶淵明,他才華橫溢,傲骨冰心又悠然自得。他的博學,他的孤高,他的怡情就如這柔柔的春風,吹拂著我們的靈魂。夕陽西下,放眼遠望,滿目青翠。靜靜的,輕輕的,是你走進我的心里來了嗎?
陶淵明作文 篇9
他懷才不遇,他才氣縱橫,他風流瀟灑,他向往田園,他超凡脫俗,他獨愛幽菊,他潔身自好,他安貧樂道,他,便是陶淵明。
他是東晉文壇上的龍頭,他是柔腸俠骨的鎮軍參軍,他是克盡職守的彭澤縣令,他是棲身田園的自然隱士。楊柳依依,芳草萋萋,秋風瑟瑟,落木蕭蕭。他踏著歸塵,拂袖而去;他脫離了爾虞我詐的湯湯官海,遠離了這世道的無常,棲身于鄉野田園,悠然自得。
陶淵明沉醉于鄉村的淳樸平淡,感徹于自然的'博大浩瀚。他揣摩百家論篇,閱罷五經四書,感慨舊時變遷,徹悟治國之道。清新飄逸,深美醇厚,慷慨激昂,悲憤雄壯的詩韻與陶淵明,與田園,與自然縈繞于桃花源外,千古仍未散盡。
回眸歷史,縱觀天下,古今文學墨客,與其才可貌美者屈指可數,寥寥無幾。除李白,杜甫,他人便無人能及。其世人贊其曰:“千古之英才,萬代入豪杰。”可他卻不以為然,一笑了之,由此可見矣。他的思緒已然與田園相依,與山河交融。他的胸襟與氣魄,宛若自然,坦坦蕩蕩。家國混沌,朝廷荒誕,他忠心報國,胸懷遠志,卻隨波逐流,仕途坎坷。一生多磨難,萬阻還奮激。遙望清節先生的兒時,劃滿了不幸的淚痕。父親早逝,家道中落。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可在他的身上卻成了偶然。。
他忍辱負重,他淡雅寧然,他不拘小節,他悠哉游哉,他不戚貴賤,他不慕榮利,他笑看蒼生,他名流千古。他,就像是在歷史長河中飄蕩的一株野菊花,輕輕拾起,拋向高空飄舞著,紛飛著,花瓣隨著風兒彌漫著,淡淡的花香。
霧漸漸散去,但菊香仍繚繞在身邊,田園寂靜更顯人世的喧囂,回眸望去,高山叢林中,我隱隱約約,仿佛看到了一個身影。走進陶淵明,共賞菊,共飲酒,領略在田園中悠然的心境。
陶淵明作文 篇10
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題記
易經有言“初九,潛龍勿用。”因此,我更愿意喚你另一名字——陶潛。
潛藏的龍,無法施展。何謂也?孔子曾于《易傳》中解釋說:“龍是比喻有才德而隱居的君子。操行堅定不為世風所轉移,不求虛名,隱居避世而沒有苦悶,言行不為世人所賞識而沒有煩惱。樂意的事就施行它,憂患的事就避開它,堅定而不可動搖,這是潛龍的品德。”
陶潛,你為一潛龍,騰飛于九天之上,排空馭氣奔如電,上窮碧落下黃泉,天下任你之求留。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而你何能在渾濁的'官海中吞吐你的龍息,那些卑劣小人何能與你共主沉浮?何能也,此身何能受此災?
歸去吧!龍騰千里,帶著滿身志向,帶著龍者之傲骨,帶著你未被黑暗官海污濁了的金鱗,盤踞回故里。寧可無水而身死,也不可于黑暗官海中污濁你的龍鱗。于是騰云而起,發出一聲震耳發聵的龍鳴“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你戀田園,應是秉性。猶記你說:“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對于一位天性熱愛自然,不喜逢迎,無奈置于仕途的人中之龍,沉浮于官海,有何快意可言?回歸田園,你恰恰找回了自己生命的本源,性情的本真。雖生之行休,卻精神永存。
當你賦下《歸去來兮辭》,淡然歸田之時,你便已經成為了“田園詩人之祖”“隱逸詩人之宗”。當后世歐陽修贊道“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之時,已揭示了官場上少了一個碌碌的小吏,文學上多了一位不朽大家之事實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愿你高潔的靈魂可以在你筆下的世外桃源安然飲酒,撫弄你的無弦琴。希望你的宅邊仍可有五棵柳樹,更盼陶潛之名不再勿用。
“先生人物魏晉間,題詩便欲傾天慳。向來天地識眉宇,今日天遣窺波瀾。平生尚友陶彭澤,未肯輕為折腰客。”我于今日輕吟朱熹此詩,清酒一杯釃于菊源,那里應有你不朽的真我之魂。
陶淵明作文 篇11
在勞動的浸泡下,在菊花的浸潤下,陶淵明的詩文,生機蓬勃,透著一股空山新雨后的青草味,給人幽然有安靜的印象,每次想起陶淵明的詩句,心靈上再一次與他相遇。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官場的熙熙攘攘,絡繹不絕,對名利的追逐,對富貴的渴望,與陶淵明心心念念的仕途格格不入。曾祖父陶侃給陶淵明種下了一個“入仕”的夢,29歲的他第一次走出了書齋,可憐王羲之的次子一心練道;40歲的他最后一次做官,但終為“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信條所辭官。就這樣,五次的做官,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重新走入,需要勇氣,也需要情懷。只有極致的情懷才能讓一個在一次次的放棄中不斷堅持。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終究是屬于自己的。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終于還是回到了自己的東皋,這里或許才真真正正的屬于他,四十二歲,開始努力經營自己的后半生。他的外祖父孟嘉在他心中也種下了一個“不羈”的'夢,或許這才是陶淵明心底的聲音。李白曾寫過“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陶淵明外公的典故也曾讓李白喜愛。可李白的灑脫是狂傲,陶公的灑脫是堅守。一方宅院,一把鋤頭,一張方桌,幾位鄉鄰,在這里,陶淵明耕作著,單純著,也快樂著。“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心靈一次次的被山水洗滌,“性本愛丘山”,本性如此,夫婦何求!
只需一壺酒,何問來者誰?大詩人終究還是離不開酒的。“故人賞我趣,挈壺相與至”,陶淵明定是與人相談甚歡;“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酒酣,彼此去后院搜羅喜歡的蔬菜,水果,無心政治,一身輕松。劉伶對書童說的的一句“我醉死在哪里,你埋我在哪里”,深得陶公之心,于是,任真若此,“我醉欲眠,卿且去”。我的熱愛無關他人,真正的從心,真實的存在。
在面陽坡曾遇見陶淵明的墓地,才真正明白“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閑止”的心意,也更深刻懂得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致。
陶淵明作文 篇12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便是你,五柳先生。你毅然掙脫出世俗漩渦,坦然歸隱田園。
我曾懷著一顆好奇心,跟隨你的思緒,穿越“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去探訪“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寧靜和諧的桃花源。我知道,那是你所憧憬的沒有現實中種種紛擾的回歸自然的生活。
我曾懷著一顆敬仰之心,透過樸實精煉的文字,悄悄來到你家,凝望你忘我的博覽群書,“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又看到“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我心里不免生起一絲悲涼,你過著如此貧苦的日子。但見你安然自若,忘懷得失,悲涼漸漸消散,又多了一分敬仰。
我曾懷著一顆欣喜之心,踏入腦海中浮現的畫面,陪伴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絲清風掠過,淡然的微笑蕩漾在你臉上,多么超凡脫俗!菊乃花之隱逸者,不奢求驕陽照耀,只掩身于青山綠野間,默默地吮吸甘露。你甚愛菊,是因為你亦是如此,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固守寒廬,只坐看云卷云舒,靜聽花開花落,遙觀日盛月缺,沐浴著寒月的清輝,與雅菊翠山相伴便足矣。
看,是誰在五柳樹下盡興地飲酒?是你,純樸自然的你,最近人情的你。柳樹伴著風兒緩緩搖下柔和的柳條,輕輕撫摸你,與你這是大自然美妙的饋贈。風拂清酒,將醇厚天然的酒香散向遠方,這便是你在繁雜塵世中綻放的一抹獨特的.芳華吧。
聽,是誰在飽含感情地吟詩?是你,醉臥與菊花叢中,仰望湛藍明鏡的天空,發出人世間最美的絕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樸實動人的詩給后世帶來了一股清新的風,飄然而至。每每讀到你的詩文,我仿佛遠離喧囂,置身與大自然,世俗的塵埃被悄然拂走。我羨慕你用絕妙的文字勾勒無與倫比的桃花源;稱羨你將高潔志趣賦予詩文之中,流芳千;仰慕你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與“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堅忍不拔。
你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星,閃耀在歷史長河中,永垂不朽,“須信采菊東籬下,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
陶淵明作文 篇13
我穿越時空,落到一個小菜園子中,小徑上迎面而來的是一個老翁,他的兩鬢有些斑白,兩腮的黑胡子隨風而飄,手中拿著一個破竹竿在地上四處敲著,身上穿的是打了補丁的花衣服。么非這是五柳先生陶淵明嗎?
我近看了看,他好像喝醉了酒,走起路來身子搖搖晃晃地。于是我上一戶人家去打聽,人們說他經常被他的朋友請去喝酒,去了就一定要喝醉,而且既然醉了就會立刻就走,不會一點也不好意思,這更像五柳先生了。
于是我問到了他家的住宅,一到門口,門檐低矮,走進院子,廳堂窄小且簡陋,住宅四周都種著柳樹和桃樹,現在正值春季,因此住宅一片花紅柳綠,鳥鶯啼飛。柳樹垂下它嫩綠的枝條;桃花綻放出它粉紅的花瓣;鳥兒唱出了婉轉的歌聲。宅子里一片春意盎然。咦!那不就是剛才的那位老先生嗎?我跑了過去,他起先有些驚訝,不過一小會他就摸了摸他的黑胡須,笑著說;‘既來就是客,來坐下吧’。他將她身旁的凳子拿給了我,哇,這里的湖和山也很美啊!
高峻的山巒重疊延綿著,上面長著嫩綠的青松,潺潺的流水似是將山巒浮著似地,飄飄蕩蕩。這水綠的是山倒影出來的還是他真的就這么綠呢?
他坐在旁邊,靜靜地釣著魚,神情盎然自樂,我問他;‘老先生,您家中如此貧窮,為何還能如此的'安然自若呢?’他回答道;‘只因有青山,秀水,貴人和好心。’我帶著不惑。這時門響了,來的像一位官宦人家,我聽五柳先生稱他為‘道濟兄’,在五柳先生前去接待他是,我也跟了過去,那個官宦人家好像是來送錢的,并這樣勸他,‘賢者在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五柳先生摸了摸他的胡子,將送來的錢推了回去,‘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多么謙虛啊,‘真不愧是五柳先生’,我感慨道。頓時也悟出剛才五柳先生所抒之哲理。
他辭官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志而益堅。
樂莫非如此,只因青山,秀水,貴人和好心罷了。
陶淵明作文 篇14
浣花溪旁住,五柳堂前植。
明月太白照,夢蝶可有疑?
看那南山悠然清遠,白云繚繞似仙山。看那天外云卷云舒,其中青峰隱若現。家中老鼠尚遷徙,悠哉游哉把鋤犁。庭前花開吹又落,一曬卻只顧佳人。名也利也浮云也,清風吹盡可復來?
月照花林皆假霰,太白飲酒隱約現。太白也許永遠都不是一個摧眉折腰事權貴的人,也許永遠窮于仕途。可他卻永遠保持著一個孤高出塵的詩人的自我。仕途的窮永遠都窮不去李白那飄逸浪漫的謫仙氣質,也許正因為如此,才造就了詩仙。“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照出了那份對于仕途的.閑適,照出了詩人那份謫仙的內心。
玩味山水辯奇文,縱是無糠也猶歌。鄰翁且得相賣好,借得半壺自飲歡。論隱士,則首推陶潛。于官,已辭爾;于資,已無所余,于心也,則恬淡如云。圣人曰:“貧而無怨難。”而陶潛,這位五柳先生,他豈止只是做到了無怨?古之人者欲有三:財欲、權欲、人欲。而陶潛在人、權、財三方面甚為窮乏,但君可曾見陶潛之有欲哉?“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春華秋實,夏榮冬敗,四季安有好壞乎?陶潛既以山水為友,也必是通曉此理,則其欲也固為風所散爾,隱士之名也終成爾。
真名士也,不但能夠安于窮,更能拒于富。
天地為棺真氣度,俗事安能絆天人?魏王嘗曰莊子憊,老莊卻道貧非憊。對于貧,莊子從來都沒有否認,也沒有抱怨,因為他有顆秋水般的內心。對于達生的追求和大道的理解,使得他悟出了貧非苦,是助力。所以莊子才能苦濮水邊上安然垂鉤,而視楚為無物。夫楚國之大也,得之則榮華富貴隨之,其孰能拒之乎?莊子,也許只有這種真正安于貧窮的人,才能做到。也許,只有他才能以天地為棺,只有他才能安于天地之棺。
形可役于窮苦,而神可役乎?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真名士也,豈能為窮所窮乎?子美笑看四娘花,太白月下獨斟酌,陶翁,安然掃庭除,夢蝶自引為涸鮒。
一份信心,一份閑適,一份淡然交織在一起,從那白云之地群山之中,從那溝壑之間,徐徐流出。
【陶淵明作文】相關文章:
陶淵明作文07-21
【優秀】陶淵明作文04-19
關于陶淵明的作文12-01
陶淵明作文(優選)02-18
走近陶淵明作文07-13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01-10
我心中的陶淵明作文01-09
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12-12
(薦)我眼中的陶淵明作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