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關于課后反思15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課后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關于課后反思1
《少年閏土》刻畫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課文介紹了“我”第一次和閏土見面的情景,寫了閏土給“我”講有趣的捕鳥、拾貝殼、看瓜、看跳魚,字里行間滲透對閏土的敬佩和羨慕,寫了閏土和“我”分別以及其后的友誼。
學生對本篇課文很感興趣,很喜歡閏土這個人物形象。學完課問后,我布置了拓展方面的練習:想象“我”和閏土分別時都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想象分別后“我”和閏土更深的交往。學生思維活躍,發揮了豐富的想象。想象出了“我”和閏土分別時互相叮囑別忘了對方,別忘了聯系,邀請對方到自己家玩風箏。還有的學生想象更加豐富:想象閏土讓“我”多摸幾下銀項圈,以求保佑平安等。在想象分別后的交往時想象出閏土又回到“我”家,陪我玩、去私塾等。同學們的.思維都活躍起來。
看來教學語文課時除了講解課文外,多給學生留一些想象的空間對激發學生思維、培養想象力、鍛煉表達力是十分必要的。
關于課后反思2
這是我對小學階段語法滲透課的一次嘗試,六年級下半學期的學生即將升入初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詞匯量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本課中,我遵循孩子的認知規律,從課本入手,先引入一般過去式,再一起做動作,結合教學內容,有意識的充實了豐富有趣針對性強的開放性活動,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最后以調查表的形式為學生搭建平臺,力爭讓學生內化為能力。
對于小學生而言,直接講授語法有很多缺點,在本課中,我利用較長時間帶領學生感知、體驗一般過去時,比如前面的輕讀課文、聽錄音、播放教學光盤等,在做了充分準備后,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表達,我想,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但是,這節課并無預期的圓滿:
第一個障礙就是語言。我的口語水平低之又低,想在整堂課中淋漓盡致地表情達意心里沒底,雖然課前著意準備了,猶豫間,串了行!
第二是駕馭課堂的能力。串了行的引言導語讓我無法平靜,亂了陣腳,對于環節的`層層推進以及學生的激勵顧此失彼,我的牽強的“教”與學生配合的“學”是那么的不和諧。
關于課后反思3
昨天是學校教學開放日,來了好多家長和外校的老師,我準備的課是《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反思如下:
一、滿意之處
1、準備比較充分。
2、課堂生成比較精彩。我努力做到了孩子們會的我不說,我只給孩子們補充和適當點撥。突出了重點,將反問句、感嘆句、陳述句的區別及朗讀方式交給了大家,孩子們激情澎湃。
3、多角度學習這篇課文。不但練說了主要內容,還從低年角度著想,降低難度,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再連起來說大意,水到渠成。擴展了一篇文章《啄木鳥與大樹》,讓孩子們更加認識到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系的,并且結合我“十二五”科研內容的`訓練,擴展閱讀,提高快速閱讀能力。
4、學生能夠收集資料,并在課堂積極發言。
5、德育多角度。教學本課我從事物聯系、學科學、聽人好言相勸等方面引導孩子們總結道理,很順暢,收獲多。并且讓孩子們學會查資料的方法,從而也告訴了家長怎樣指導孩子查資料。
二、不足之處
1、畢竟是剛上二年級,小組學習搞了不久,還沒有大規模的積極發言,學習過程中有溜號的現象,也有在一起學了,卻說不出來感受的同學。小組匯報時,最好再有一組來匯報就好了。似乎有點少。不過很真實,我感覺還不錯。
2、讀的訓練時,一著急,感覺還是單獨讀的人少了,集體讀的時間多,應該改成多叫單人,那樣適合個體提高,有序不亂。
3、當時在對反問句與陳述句互換進行一下書寫練習就好了,因為課后冊子上有許多同學會變換,卻忘了加標點符號。這個內容應該深入練習,落實到筆上。
三、努力方向
1、小組合作學習更實效,匯報時語言更激烈。
2、培養孩子積累成語、名言,多讀書。
3、課前的鼓勵和熱身要激發熱情。
4、注重課上的讀,努力提問更多的孩子讀,讀出感情。
關于課后反思4
這篇童話故事從表層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興!痹诠适碌那珊现斜憩F出了濃厚的情味,進而啟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故事的深層卻蘊含著“美化環境及其為他人創造幸福的過程中自己也體驗到了幸福和快樂”的深遠意義。促使學生懂得“一人種花,飄香萬家”的道理。
新課標把喜歡閱讀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為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啟發學生的讀書欲望,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采用靈活多樣的手段讓每一位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讀書,自能讀書。在輕松愉快地閱讀實踐中,讀文、識字、理意,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
讀中有思,思中感悟,多維互動,主動發展。讓學生分組探究,提出要求。
對一些疑難問題,學生可以自由結合成小組,共同探究解決,在學生分組討論時不要流于形式,要提出具體要求:
1、要求每位學生都發言。
2、對于疑難問題學生之間相互補充解決,對不同的意見可爭執,可辨析,最終達到統一。
3、每組推薦一名學生做好記錄,搞好小組匯報。
體會感悟,扮演角色,進一步探究文章的深刻含意。
這是一篇能夠充分引起學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教學時要針對這一特點,讓學生扮演角色朗讀、表演,在扮演角色時一定要讓學生深刻領悟各個角色的語言動作和表情、通過表演來感悟出文章內容的深刻含意:
1、扮演小鹿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 要創造性表演出小鹿一瘸一拐地來到門外,沒見到玫瑰花而失望的表情。從中感悟出“惋惜”一詞的含義。
⑵ 表演出小鹿聽了黃鶯和微風述說后高興的樣子,從中體會小鹿心情變化的特點。
2、扮演鹿弟弟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創造性表演出鹿弟弟替哥哥從憧憬到失望,從惋惜到高興的心理變化過程,進而探究出“玫瑰沒有白栽”這一文章的含意。
3、扮演黃鶯、微風者教師應注意指導:
表演者要帶有贊美的語氣,表演出來欣賞到玫瑰花時的幸福和快樂的愉悅心情。通過扮演角色的朗讀、表演,大家再次反思課文內容就會自然而然體會到“一人栽花,飄香萬家”的道理,感悟出“小鹿種玫瑰雖沒看到花開而給他人帶來了幸福和快樂,當別人有了幸福和快樂,自己也深感高興”這一文章的含意,進而讓學生輕松愉快地解決了本文的重點問題,達到了“水到渠成”之目的。
關于課后反思5
1、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人說,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以農業發展為本的經濟史。我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決了廣大農民的溫飽問題,這是舉世公認的奇跡。
2、第二引入農業的重要性,設計的問題是:如果讓你一個星期處于饑餓、半饑餓狀態,你會怎樣?但是你們可否知道,在非洲,還有不少的居民長期處在饑餓之中,甚至死于饑餓。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答案就是:農業生產落后,糧食產量低。所以一個國家的農業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3、然后我讓大家自學課文,并找出答案。農業包括五個部門,分別是哪五個生產部門?這個問題還要讓學生了解到我國的.農業原來包括:農、林、牧、副、漁。但自70年代后我國就把副業劃分到了牧業當中,將來我們講到畜牧業的分類時就可以做好一個墊基。
4、關于我國的農業發展過程,我也設計了一些能夠提高學生興趣的問題:我們都知道,建國以來,我國的耕地面積沒有增加,甚至還有所減少,為什么農產品的產量能大幅度增長呢?學生自己總結出是因為單位面積產量大大提高。
建國以來我國對農業的投入逐步增加,農業生產條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術的發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國農業的單位面積產量大大提高。我國農業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大家能夠說出來嗎?同學們你爭我搶的答出許多結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鹽堿化等。
關于課后反思6
首先,我關注了學生多種方式的閱讀。上課學生聽老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初步了解了搭石風景的亮麗。接著,我又引導學生通過默讀、自由讀、感悟讀、齊讀、背讀等多層次、多角度地讀,充分地接觸文本,在閱讀中感悟美、欣賞美,突出了教學重點。同時,通過重點段的品讀,又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家鄉這道風景的亮麗。在整節課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和激情語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學生情感與文本產生了共鳴,感受到鄉親們濃濃的鄉情。
二是加強了說寫訓練。課文中多次出現假設句子。教學中,讓學生初步了解了假設句子的意義,然后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身邊的美,進行說寫練習,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語言內化與表達。
三是注重傳授學習方法,揭示學習規律。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也提示理解的方法。如在理解重點詞協調有序時,學生通過課前預習了這個詞的本義,我又引導學生說出了這個詞的引申義,即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然后再聯系上下文理解這個詞用得準確。又如:在開課伊始,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思考,邊畫句子,邊理解,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有掌握了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
關于課后反思7
上學期“角的初步認識”中,已經學會如何辨認角和直角,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學生對角的認識,讓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能夠更準確、更具體的數學化語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認識銳角和鈍角的特征,并能做出直角、銳角和鈍角。
二年學生好動、好奇心強,根據學生特點,在教學設計上,我盡量做到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具體情景中學習數學,學生通過在“找角——做角——畫角——創造角——設計美麗的圖案”等多層次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創新和想象的能力。以下是我的簡單教學思路:
一、銳角和鈍角的教學屬于概念教學。在第一環節的教學中,我就結合生活實際出示情境圖,情境圖里藏著很多角,讓學生把它找出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我們生活。
二、學生在找到角以后,進行觀察分類,引導學生去獨立探究,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然后學生在分一分、說一說的活動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銳角和鈍角。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親身體驗什么樣的角是銳角,什么樣的角是鈍角。讓學生通過找角、折角、比角、,感受角的大小,整個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學習,整節課讓學生“找角”,“把角分類” “找物體表面上的銳角和鈍角”、“找教室中的銳角和鈍角”、“用巧巧手折角和擺角”、“創造角”和“畫一個銳角和鈍角”等活潑有趣的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后讓學生觀看生活中角的應用圖片,既加深了對角的認識,又還原于生活。
本節課也有一些不足一處,如: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教師要求不夠明確,說的不細。學生在匯報結果時沒有做到全員參與,沒有給同學們以直觀形象演示,沒有落實扎實。在以后教學活動中予以改正。
做創造的教師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隨筆這學期我讀了《做創造的教師——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55個經典案例》,看到了許多的經典教學案例,知道的數學的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要想達到教學目的,要根據自己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讀了本書,印象比較深刻的有以下一個問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有一位外國專家聽了中國一位特級教師的一堂無可挑剔的、非常順利的數學課說:“我有一個疑問:既然學生都懂了,我們還教什么?”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現在的課堂尤其是公開課堂重表現的實質。文中還例舉了其他的一些存在問題:小組合作重形式、輕實質;探究重執行、缺思維;評價重結果、輕過程;書中提到一旦發現學生的解題結果與標準答案不符,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而我們平常的可能因為時間較緊而忽略。又如:以小組合作為代表的合作學習被教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織互動、競爭合作常常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能切實給人以享受和啟迪。實際教學中,我們可能僵化地理解合作學習,淺白地追求小組學習的形式。甚至有時將小組合作等同與小組討論,有的合作學習內容沒有價值,有的合作學習缺乏深入自主和個體體驗,有的合作時間不足、沒有反饋交流等,不一而足。 書中提到的三不要四要讓我印象深刻:不要什么培訓都感覺很好,也不要觀摩什么感覺都好,更不要教學完教師感覺很好;要的是回到課堂還是會操作,要的是學生的感覺很好,要的是學生學有所獲,要的是不走樣的體現學生主體理念與行為的有效融合。我是這樣理解的:我們需要不斷關注學生,將學生作
為自己教學的出發點;需要不斷學習,需要不斷反思,將反思作為自己的必修課,需要不斷關注細節,將細節作為一個成功教師的基本視角。
最后用一位名人話來結束讀了本書的體會:一個教師應該:“一點上知道一切,一切上知道一點”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反思,努力使自己成為或更靠近 學科專業上的行家。
關于課后反思8
在學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時,努力體現“教—扶—放”的思想。講讀第1自然段時,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的閱讀方法;然后,歸納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第2自然段;最后,讓學生獨立閱讀第3自然段。教學中不平均使用力量,體現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出自己的理解,體會文本的情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感受閱讀的快樂。同時,鼓勵學生用表演、想象、聯系生活實際、比較等多種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
關于課后反思9
因為時間特別倉促,因此僅僅有了一晚上的時間來構思、準備《有些人》這節課。這篇課文是一篇拓展閱讀的文章,放在了“美與丑”這一單元,著重贊美普通人身上的美好品質。說句實在話,上了這么多年的班了,自己對于講課有了免疫力,沒有那么緊張了,就是講到哪里就上那一節課。現在靜下來想想,這是不是也是激情消退的一種表現呢?
上課伊始,我講了一個關于美與丑的寓言,然后請大家談談自己眼中的美與丑。當然,孩子們的回答都是針對人性而言,什么善良、丑惡,什么勤勞、懶惰,什么誠實、欺騙,說得還不錯。這樣孩子心中明確了美與丑的表達,就為準確分析文中人物做好了鋪墊。
在第二個環節,就本篇文章中的生字詞進行了處理。我還是按照常規,先請大家自由上臺寫出自己的生字詞,然后集中來處理。這樣設計的設計是源于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就沒有生字,但是對于一部分同學來講,課文中仍然有自己不認識的,或是不會寫的。語文,首先就應該解決生字、生詞,因為這是運用的基礎。但是這一環節在這里,在一堂30分鐘的語文課中就顯得與閱讀不太合拍了,而且也耽誤了課堂時間。所以我在想,是不是應該在自習課上,讓課代表領著將要學習課文的生字詞進行解決,實在不理解的再放在課堂上進行。
接下來,為文章的小故事加小標題。我按照我的.習慣,給出了學法指導,教給孩子怎么樣加,但是,課堂上孩子們遲遲不能解決。在課后的評課中,喬校長給我指出,這樣的有難度的,或是感覺不能準確判斷孩子接受能力的部分,應給分層要求,既可以將問題最優化的解決,還可以避免課堂過于冷場的局面,這一點我一定要仔細琢磨一番。
當學習提綱涉及到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價時,我感覺學生做得比較好。課后我思考的原因是,一對于人物評價的訓練做得比較多,孩子們懂得怎樣入手;另外文中的人物確實就是生活在我們周圍,離孩子很近,所以就有話可說。
課堂進行到后半部分的時候我設計讓孩子們再讀一篇文章,撇開生字詞,直接讓孩子就“美與丑”對人物進行評價。我選取的是《窗》,這篇文章故事情節非常生動,孩子們比較喜歡,因此評價比較到位,讓我感到了設計的成功。
最后,在輕快的音樂中我出示了結束語,可是完成之后并沒有到下課的時間,于是我直接宣布下課。喬校長在給我評課時,就這一點這樣說,不要提前下課,那么好的結束語,為什么不讓孩子們再讀一遍,或是積累記錄下來呢?這讓我感到了慚愧,說真的,經校長這樣一點,我覺得自己應該也能想到的,可是就那樣下課了,真是不應該呀。
總的來說,這堂課我覺得是不成功的。我覺得首先的原因就是沒有充分的準備,沒有深入地鉆研教材,沒有全面考慮學生的情況,就是那樣想當然的備課,于是便出現了由于難度的原因而造成的學生學習的不自信。說到這里,想想,有時候,坑也是要挖的,因為這樣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信,這是學習不可缺少的東西。另外我認為自己對公開課的定位不夠,沒有深入思考,自己這堂課究竟想解決什么問題,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只是一味的展示,因此課堂不能夠真正走進學生心中。
關于課后反思10
前幾天,俺在語文課上講授了《萬年牢》這篇課文。課文講述了一位父親真誠地為人、做事的故事。故事是圍繞父親做糖葫蘆這件事,分兩局部講父親做事認真和實在的。學習這篇課文,重點是讓同學從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誠地為人和做事的道德風范。教學中俺圍繞同學對“父親”的評價,引導同學走進文本,從字里行間,從具體的描寫中感受父親是個辦事認真,講究商業道德的人。
當教學即將結束的.時候,俺請同學們聯系自身的生活,回憶一下自身的父親或母親、或周圍的人群中,有沒有“老實、善良”這樣的好品質呢?有沒有這樣的生活細節呢?夸夸你自身的父親或母親、或周圍的人,大家聽了一定會很開心的。
就在同學們考慮的片刻,突然有個同學大聲喊到:“咱班的王煥謹,她就是萬年牢!痹捯粑绰,全班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表示贊同,同時把眼光都投向了王煥謹。這時,俺看到王煥謹的小臉蛋紅了。俺馬上接著問:“為什么說王煥謹是萬年牢?”同學們就你一言俺一語地議論開了。有的說:“王煥謹不但學習好,還愛勞動! 有的說:“有一回高志強和她鬧意見把她弄哭了,老師本想為她出氣,但她是那么善良,原諒了高志強!边有的說:“王煥謹為班級做事從來不張揚,總是默默無聞地協助同學!薄
回想到這里,俺立刻又想起了王煥謹在日記中寫到的一段話:“同學們都稱謂俺‘萬年牢’,可俺認為,還有很多同學比俺好一百倍、一千倍。俺更希望那些成果不好的同學不要無精打采。因為,只要俺們努力,坦誠做人,俺們就能勝利!倍嗝礃銓嵉男∨笥寻。
作為一名教師,不只是教會同學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同學怎樣做人。可想而知,俺們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關于課后反思11
。ㄒ唬
這節課的認知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都達到預期的設想。特別是學生對周長的概念充分理解,我覺得在教學周長時我調度了學生的多種感官,而且在周長意義理解上層層遞進。細細解釋:“指一指”讓學生體驗“邊”的封閉!懊幻弊寣W生感知邊和面的關系。在這兩個活動中,學生明白“邊”“線”,明白從哪里起就到哪里結束才是一周的長度。這兩個活動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周長表現,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畫一畫”從生活中實物化的周長過渡到圖形化的周長(即描出來的線),“說一說”將周長外顯的概念形態(物化的周長、描出來的周長)內化為無形的語言概念,促成周長概念的進一步升華。其次 , 我覺得較為成功的是周長的測量和計算。
本節課讓學生掌握計算周長的方法是其中一個重點。我事先準備了一些規則和不規則的圖形,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測量計算,這樣放手讓學生在自主思考、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測量計算周長的一般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再次體驗、感悟周長的含義,并幫助總結計算簡單圖形的周長。最后,在測量有曲邊的圖形周長時,借助細線,很自然地滲透了“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
。ǘ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探索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币簿褪钦f,學生學遠的周長習數學并非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數學學習過程的實質上學生主體富有思考性的探索過程。所以,數學知識的探索軌跡,作為學生是否主動參與的標志,展現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本節課探究的課題“圓的周長”,借助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從“圓周長意義”的理解,立足于學生的親身體驗和自由表達;“圓周長公式”的建構,則是借助于學生主體的測量、計算、自學、推導、論證等充分的實踐活動而展開的?梢哉f,每個知識點的發現,都是學生自主探索的成果,而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的結論。探索,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達到了最大化。
課堂上,生動有趣的探索內容,可以給予學生愉悅的人文體驗;開放寬松的課堂環境,可以給予學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處的鼓舞激勵,可以給予學生強烈的人文尊嚴;各抒己見的思想交鋒,可以培養學生民主的人文作風;標準嚴密的知識表達,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人文精神;課堂生活的親生經歷,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人文道德。 “你還想知道哪些關于圓的知識呢?”“究竟什么是圓的周長呢?誰能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請你大膽猜想,圓的周長與什么有關呢?”“究竟圓周長與直徑存在著怎樣的關系呢?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薄耙髨A周長,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請舉例證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過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實體現。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知識的探索是一條明線,它在課堂中的存在形式是“貫穿”;人文的交融是一條暗線,它在課堂中的存在形式是“滲透”;筆者認為,只有兩者有機整合,讓課堂成為“自主探究”與“人文交融”的平臺,才能真正體現課堂教學“關注學生現實,著眼學生未來”的宗旨。
。ㄈ
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進入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的、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興趣高漲,進行了充分的活動,并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到了周長的實際含義。教學過程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
1、明暗雙線交融,關注三維目標
以小螞蟻的引領為主線,小螞蟻從“客人”到“同學”,最后到“小螞蟻考一考我們”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小螞蟻――這個使學生平視的形象融合在整個課堂中,從象小螞蟻一樣描邊線,到小螞蟻提出的問題,讓學生關注自己、關注他人――小螞蟻。以周長的認識為暗線,實現過程性和知識目標――經歷周長的認識過程,理解周長的含義。兩條線相互交融,共同著力于學生的發展。
2、動手體驗數學,動腦提煉數學
學生在學習過程,通過自己動手,用手摸物體的邊線一周,用筆描樹葉和圖形的輪廓,測量周長等親身體驗周長的意義與測量方法,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系起來,在親身體驗和經歷中真切的感受周長。同時,在體驗之后動腦提煉周長的含義:選擇一個圖形,比較快地測量出它的周長;測量老師的腰圍時,先讓學生估測老師的腰圍,然后選用合適的工具實際去測量,借此來估計自己的腰圍。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在初步體驗的基礎上上,拓寬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實現了對周長的深入建構。
3、鼓勵猜測,激發自主學習熱情
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數學想象,以激起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和積極的思維,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如“∠”有沒有周長?這一問題的設計,鼓勵孩子進行大膽猜測。()有的孩子說有,而有的孩子說沒有,這一矛盾的激化,孩子們很自然地投入到研究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應用所學知識,通過猜測、思考、討論、表達等數學活動,主動探索出“角”沒有周長,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從而進一步認識周長。
反思至此,我最大的感觸是: 優點與遺憾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我這節課的遺憾是:在每一次活動進行總結時 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時,要多給學生機會說說。在測量腰圍時,有的學生隔著很厚的衣服從外面測量腰圍,出現了很不準確的估算結果,教師指導不到位。 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珍視每一堂課,化遺憾為經驗,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圓圖形的認識
關于課后反思12
《狼和鹿》教學反思
狼是兇殘的,鹿是溫和的,狼是大壞蛋,鹿是人們憐愛的對象.這是我們在童話故事里了解到的狼和鹿,那么在現實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樣各自地生存著呢 它們之間有著什么聯系呢
在教學《狼和鹿》這篇課文的時候,我采用了一系列對比,讓學生獲得更加分明的感受,進行了以下引導:
一,狼與鹿的對比
學文前,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再讓他們談談"你是喜歡狼,還是喜歡鹿 "學生都認為狼兇殘,鹿溫和,狼令人們痛恨,鹿被人們喜愛.對比很明顯.接著,我又讓學生讀文章最后一小節,在這里凱巴伯森林的災難使狼和鹿換位了.狼居然成了制約鹿群過度繁殖,消滅病鹿的"功臣".鹿呢,卻成了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大壞蛋",如此變化又形成鮮明對比,啟示人們必須保護自然生態平衡.
二,凱巴伯森林的前后對比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改變呢 "問題提出來,學生興致勃勃地自由讀文,感受凱巴伯森林原先"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雖然"鹿群的后面,常常跟著貪婪而兇殘的狼.0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但一旦成了鹿的"自由王國",凱巴伯森林中的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生態失衡造成惡果.
三, 鹿群變化的對比
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而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6000多只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迅速超過了10萬只,翻了1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里的對比鮮明,點明了生態失衡所造成的悲劇.
鮮明的對比,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平衡是多么重要.課文通過狼和鹿之間的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了這個聯系,就破壞了生態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我想到利用課外擴展,讓學生收集有關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事例,在班上進行交流,比如"人類大量捕殺青蛙,使田間的害蟲越來越多,影響農作物生長.""人類濫砍亂伐樹木,引發沙塵暴,使鳥類無處生存."等等,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讓他們更真切地認識"生態平衡"的概念,更加自發地去保護生態平衡.
《狼和鹿》課后反思
《狼和鹿》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附近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自然界各事物之間都有著內在的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狼鹿共存,狼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第二自然段寫當地居民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第三自然段寫災難逐漸降臨到凱巴伯森林這片鹿的王國。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做夢也沒想到,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課文層次清楚,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認知。故事真實,說服力強,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向人們解釋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這篇課文計劃兩個課時完成,我上的是第二課時,采取了對比的教學方式,抓住三個對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導學生閱讀、探究,體會課文內容,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圓滿地完成了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關于課后反思13
“我選我”是多么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說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自然大方、勇敢自信地表達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選編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學生要勇于挑戰自我,積極地為班集體服務;同時,有愛心、勇于擔當也是一種美德;谝陨侠斫夂头治觯谠O計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經過反復研讀課文,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位在“精講多讀,訓練語言”,并關注對學生情感的熏陶。
揭示課題,質疑課題:“我”是誰?“我”要選自己做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繼續訓練學生邊讀文邊思考。由于課前已布置預習,學生再讀課文后都能輕松準確地回答出:“我”叫王寧,“我”選自己做班級的勞動委員。這樣的設計也是對學生進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訓練。
然后,我用三個大問題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第一個問題:“我們班為什么要‘補選’,原來的勞動委員呢?”引出第1自然段的朗讀。抓住“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這句話,進行一般陳述句的句式變換,把它轉變一種說法改寫為“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是李小青”。通過講解和訓練,學生掌握了這種“誰是什么”“什么是誰”的句式互換,從而實現訓練學生語言、積累句子的目的。
第二個問題:“王寧為什么要自己選自己?從大家的`掌聲中你明白了什么,他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引出課文第3、4自然段的朗讀理解。選班干部是一件學生熟悉的事兒,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選自己的事情卻并不多見。所以,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同時,通過師生的交流談話,教育他們向王寧學習做事有自信,學會正確的自我表現,更主要的是要擁有一顆樂于為別人服務的心。
第三個問題:是讓學生從課文內容延伸到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說話訓練:“如果我們班評選班干部,你會怎么做?”啟發學生向王寧學習,勇敢自信地挑戰自己,積極為班級、同學服務,至此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
“以讀為本”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低年級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我們要摒棄那些繁瑣多余的內容分析和串講串問,著力于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使朗
讀和悟情明意有機地融為一體。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巧妙地訓練學生的語言,如“誰是什么”句式的變換,添加人物對話中的提示語等,都是對學生進行讀、說的訓練。因為,在語文教學中注意精講多讀、以讀代講,并適時進行語言積累和訓練,才能真正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關于課后反思14
《橋之思》是一首散文詩,闡述了人們對橋直觀上的認識和心智上的聯想,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心橋的贊美,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本課以《橋之思》為題說明路橋雖不可少,但心橋更為可貴。課文內涵豐富,從橋的要素寫到橋與人的關系,聯系到人與人、心與心的交流,語言樸實,卻富有哲理。
新課開始,我播放了《北京的橋》這首歌曲,那輕快、京韻十足的曲子強烈地吸引了孩子們,因此,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充滿了熱情,充滿了期待。此時,我順勢引出課題中的橋,然后把教學前奏曲變為一個中心話題——“你在生活中都見過哪些橋?”孩子們興趣盎然,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見到過的橋。然后播放了課文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橋,雖然只是一個初步感知的問題,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我范讀課文,讓學生在感受散文詩優美語言的同時,了解、欣賞古今中外各式各樣的橋,學生的感官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大大激發了學習興趣,同時,直觀的言語文本強化了學生的深層次理解。
在對本課進行講授時,我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橋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分角色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在品讀中增強了對課文的情感體驗,領悟到了路橋不可少,心橋更重要。
這篇詩歌的第二小節描寫了兩種橋的不同的美,是全文語言最優美的一節,也是最能引發學生朗讀興趣的`一節,因此我抓住這一節重點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首先讓學生自己品讀,由于審美的天性不同,因此,我就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女同學讀幽靜的九曲橋,讀出了九曲橋的溫婉優雅,男同學讀雄偉的立交橋,讀出了立交橋的雄渾有力,很自然,讓他們展現自己個性地去朗讀,更容易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的指導方面,教師范讀讓學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在第二小節的朗讀指導中,我還注重指導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來讀,使朗讀中輕、重、緩、急的要求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然而,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行為藝術,不管課前如何精心安排,巧妙設計,但是課后遺憾依然無法避免。比如有些拓展遷移的環節設計,在這堂課中對學困生來說,還有些吃力;在指導學習中,我覺得對本詩內容的深度和語言的廣度,還沒有進一步挖掘出來。另外,在整堂課的設計上,原本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一寫自己對橋的思考,由于考慮到時間的關系,沒能完成這一環節,只是布置了課后作業,現在想來,這樣的作業可操作性并不強?傊窈筮需要多加強課堂教學方法上的改進。
關于課后反思15
課前預設之教材分析:
詩歌《月亮》以優美、寧靜的月夜之景,擬人化的描述了溫馨的家園,它無論從意境還是情感教育上都不失為向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因為這首作品想象神奇美妙,能使幼兒從巧妙的構思中獲得豐實的美感,詩歌中除了小鳥、青蛙在變以外,都以“月亮和我好”這句來重復結束,適合中班孩子的語言學習特點,而且中班的分析判斷力和語言表達力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從情感、能力、知識三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具體是:
1、欣賞詩歌,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了解詩歌的句式特點,結合生活初步學習創編,恰當運用動詞和量詞。
3、充分發揮幼兒想象力,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能力。
課前預設之揣摩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是每個孩子都感興趣的活動,在本次活動中創設了情境,讓孩子在活動中,主動積極、自愿地去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孩子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優美的聲音、適時的指導貫穿于活動的始終,通過活動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讓孩子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詩歌的美,體驗學習詩歌的快樂。這樣教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關于“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還采用了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引導孩子在活動中感受詩歌的美、并敢于表達自己的理解,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快樂學習的和諧統一。
課前預設之探究學法:
根據詩歌內容、孩子學習的特點,讓孩子用不同的方式(視、聽、說、動作)感受詩歌的內容,通過感覺的多通道參與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并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動分成五部分完成。
(一)導入活動——(二)欣賞并理解詩歌——(三)學習朗誦詩歌——(四)仿編詩歌——(五)結束活動。
課后思考之存在問題:
1、由于孩子是剛從小班升入中班,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比較弱。
2、孩子學習時缺少語言支架,仿編時的.固定句式也沒有熟悉,導致仿編環節難突破。
3、由于第二環節理解不透,“學習朗誦詩歌”部分不流暢,情感體驗沒有凸顯。
課后思考之調整方法:
1、提供語言學習支架。
具體形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堂當中利用圖片或圖譜引導幼兒觀察,以獲得有關于事物歸 屬關系的經驗,為理解詩歌內容、仿編詩歌做鋪墊。
2、皮亞杰兒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兒童發展是他們自己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而建構起來的,兒童的語言發展也是通過個體與外界環境中各種語言信息,非語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實現的,因此活動中大量運用觀察、游戲、欣賞等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地與文學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首先,我采用了視聽結合的方法,結合卡片朗誦詩歌,使幼兒對詩歌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識。接著概括性的提問:詩歌中說了什么事,引導幼兒結合圖譜回答,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回憶操作探索時獲得的知識經驗。然后通過整體朗誦,前后半句接龍,輪流等趣味性方式組織幼兒學習朗誦,使幼兒感受到詩歌的語言魅力。
3、由于本班孩子是初步學習仿編,感到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對話、示范、討論等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突破難點。
a、擴展想象,回憶經驗。
我啟發性的個別依次提問,月亮除了會落在樹梢還會落在哪里呢?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回憶經驗,表達自己的理解,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作,并根據幼兒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后添畫。為幼兒的創編留下完整的視覺印象。
b、學習仿編。
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生動的語言示范仿編:“你能不能把剛剛說連起來,它就變成新的詩句嘍……”,讓幼兒更加明確詩歌的句式,知道仿編時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變,只要改動后半部分就可以了,這樣為幼兒的下一步自由創編奠定基礎。
c、分組討論,自由創編。
引導幼兒自由組討論,以強帶弱、大膽創編,在討論過程中,我根據具體情況隨機指導,針對幼兒提出不同要求,成為他們的合作者。讓幼兒樂于嘗試,樂于合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培養幼兒獨立自由、大膽構思的好習慣。
d、集體交流。
在幼兒個別自由交流后,為幼兒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請他們在集體面前朗誦自己編的詩歌、詩句。這樣進一步調動幼兒情緒,使活動在高潮中結束,讓他們在輕松的氣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課后反思】相關文章:
長城課后反思03-11
《背影》課后反思03-12
《草》課后反思03-11
《周長》課后反思03-13
安全課后反思03-13
草原課后反思03-16
《春雨》課后反思03-17
《坐井觀天》課后反思03-15
《白楊》課后反思12-19
《散步》課后反思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