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母親的恩情》反思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母親的恩情》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母親的恩情》反思1
這篇文章通過寫孟郊要出遠門,母親深夜縫衣、天明送別的情景,以及孟郊由小草沐浴太陽光輝而觸景生情,聯(lián)想起母親的關懷之意,進而引出他50歲時寫的《游子吟》,反映了詩人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抓住一些重點詞句讓學生體會母親的恩情。我從“出遠門”入手,指導學生對比現(xiàn)在出遠門的方便,古人出遠門的不易,來體會孟郊母親的“兒行千里母擔憂”的心情,通過引導學生補白省略號所省去的母親的心里話,來進一步體會母親的不舍。借助“補”的手段能讓學生去感知,去縮短時空距離和心理距離,從而排除閱讀障礙,深入文章的內(nèi)核,正確透徹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遇到了障礙。理解句子“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fā),眼睛濕潤了。”我指導學生說說這里的他是指誰?學生都能正確回答:“孟郊”。“誰的眼睛濕潤了?”這個問題答案就不統(tǒng)一了,有的認為是孟郊的眼睛濕潤了,有的認為是母親的眼睛濕潤了,因為母親不舍得孟郊的遠行。面對這些疑問,我想主要原因是學生還沒有認真研讀文本,沒有深入到孟郊以及他母親的內(nèi)心深處去感受,去體驗,所以想之不深,體之不切。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我并不急著去解釋,而是放手讓學生再讀課文,然后讓學生進行簡單的辯論,各自圍繞自己的觀點說說理由,通過思辨,學生終于同意了“是孟郊看到母親的白發(fā)后,不由得感動而眼睛濕潤”這一觀點。
有時,放手也是一種美!
《母親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詩,課文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詩《游子吟》。故事是詩歌意境的展現(xiàn),詩歌是故事的'凝聚,詩文交融,更讓人體會到母親恩情的珍貴。
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在于“恩情”一詞上,為了讓學生感悟母親那份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我在教學第一小節(jié)時,首先提出了“默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用‘~~~~’畫出讓你感悟到母親的恩情的句子。”的閱讀要求。學生在讀讀、畫畫中,找到了句子“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在此基礎上,我又追問了一句: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母親的恩情?學生們很快找到了“夜深了,一針針、一線線”,再借助課文插圖,讓學生把感悟到的感情用朗讀表達出來。我又抓住了其中的一個省略號進行擴展,“母親除了擔心孩兒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她還會擔心什么呢”孩子們都說得很精彩。充分體會了母親的一片關愛之情。由此,用同樣的方法教學下面的自然段,更深地體會文中母愛的偉大和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親的感情。
《母親的恩情》生動的展現(xiàn)了孟郊遠行,母親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體現(xiàn)了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本文語言質樸,意境純美,感情真摯,適合學生閱讀.當學完課文后,我問學完了課文,你想到了誰?想到了什么事?我班有個學生站起來說,我想到了我的媽媽,有一次,我得了急性闌尾炎,因為很痛馬上要昏倒了,媽媽急忙把我送到了附近的醫(yī)院,由于當時情況緊急,媽媽忘了拿錢,于是她又急急忙忙地趕回家拿,當時她急得都要哭了。他說著也眼淚汪汪(我想:這個學生情商真高!)我也被她感染了,(想到有幾次自己的孩子才幾個月,高燒不退,在醫(yī)院吊水)忍不住眼圈紅了,此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大概學生都被感動了,也許也勾起了自己的回憶,我說是呀,急兒女所急這就是媽媽的愛呀!接著我們又交流了下去,又一個學生說:“有一次,我身體不好,大便拉在身上了……”沒想到,還沒等他說完,小朋友都哈哈笑了起來,剛剛才建立的感人氛圍一下子就被破壞了,我心里很是惱火,很想破口就罵。可一想如果現(xiàn)在就罵學生個沒頭沒腦,很有可能待會兒的交流會陷入僵局,于是我沒有理睬他們,接著剛才的同學問,后來誰幫你洗掉了贓物,他很認真地說是媽媽,我接著話鋒又說:“如果是別人,早就走得遠遠的了,是媽媽,還是媽媽,不嫌臟,不嫌臭地默默地幫你洗干凈了。”(這時教室里的笑聲已經(jīng)小了一些)我抓住時機又說:“能理解媽媽,懂得媽媽這份愛的孩子,此時已經(jīng)被媽媽感動了,再也笑不出來了。”聽到這話,剛才笑的那部分孩子不再笑了,接著我們又交流了下去……
《母親的恩情》反思2
教學內(nèi)容:
蘇州教育出版社第四冊書中課文的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游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并對全文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進一步地理解和體會母親的恩情。
二、 精讀課文
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母親的恩情的呢?自由讀課文第一、第二小節(jié),邊讀邊找出令你感動的句子。
教學反思:給學生自我感悟的空間,尊重學生的選擇。
生:有一次,他要出遠門了,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裳。這一句話感動了我。
師:為什么?
生:孟郊要出遠門了,母親忙著給他縫補衣裳,我認為“忙著”一詞體現(xiàn)出了母親的恩情。
師:很好,哪位同學能用“忙著”說一句話?
學生造句略。
師:還有哪句話感動著你?為什么?
生: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著這一句話感動了我。我看到了母親縫衣時的認真。
師: 你體會得很好,你覺得應該怎樣讀這句話?讀讀好嗎?
生:應該把一針針一線線讀重。
反復讀這個句子,在讀中讓學生體會母親對孟郊的愛。
教學反思:應該抓住“一針針一線線”和“又細又密的針腳”聯(lián)系起來,這樣能幫助孩子們更進一步感受母親深深的愛。
師:通過讀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仿佛看到了媽媽正在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衣服;我仿佛看到了媽媽頭上的白發(fā)又增加了好多……
師小結:(這說明了媽媽的愛真真實實地體現(xiàn)在行動中)。
齊讀課文第一小節(jié),再次體會孟郊母親的恩情。
師:還有哪些地方感動著你?
生:他看到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fā),眼睛濕潤了。
師:好,劃出濕潤一次,誰理解這個詞的意思?
生:孟郊被感動了,想哭卻沒哭出來,眼淚在眼眶中打轉。師:是呀!母親的恩情深深打動著孟郊的心,他的眼睛濕潤了,你覺得此時的孟郊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教學反思:發(fā)散思維,讓學生站在孟郊的立場上體會母親的恩情,在練說中讓學生學會感受偉大的母愛。同時也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口語交際的情境。
生: “娘,你辛苦了”.(師:他知道在古代稱娘,我們現(xiàn)在叫媽媽)“我會回來報答你的.” ………
師: 誰來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孟郊想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讀得真棒)
師:你聽出來了什么?
生:母親的恩情很深;母親的恩情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 ………
生:母親的恩情是用多少金錢都買不回來的. ……
教學反思:給學生自由的表達空間,讓學生自己真實地體會和感悟,此時的學生,對母親的恩情已經(jīng)體會得很到位了。
師:“針腳”你知道是什么嗎?
把又細又密畫出來,你從這個詞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體會到了母親為孟郊做了很多……
師:你來讀讀這一句話。大家一起跟著他讀一下。
師:讀句子:(1)“母親的慈愛,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
(2)“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
師讀句子讓學生比較。
生:第一句更好。這樣更強調(diào)了母親的慈愛。
師:孟郊將他母親的恩情銘記在心,就在他50歲時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詩——《游子吟》。誰來讀讀這首詩?
感嘆號怎么表達出來?
師:齊讀。你覺得這首詩跟課文內(nèi)容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嗎?
生:有。“又細又密的針腳”——臨行密密縫。
師:確實,這首詩就是課文內(nèi)容的再現(xiàn),我們再一起讀一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
師:我聽出來了,很多孩子是飽含深情讀的這首詩,我想:此時的你也許想到了你的媽媽,在你的成長過程中,你的媽媽確實為你付出了很多很多,說說發(fā)生在你們之間的感動的事,好嗎?
生:媽媽領著我去吃麥當勞,她總是看著讓我一個人吃,她卻不舍得吃。
師:是啊!母親的愛體現(xiàn)在看你的眼神中。
生:我去學乒乓球了,每天我學完歸來無論多晚、無論刮風下雨媽媽總是在車站等我接我(說著眼睛里已經(jīng)有淚珠在打轉了)。
師:媽媽對你的愛在默默的'等待中。
師:有一次,媽媽為了給我洗衣服,把她的手都洗破了……
生:媽媽一冬為我買了三件棉衣服,而自己只買了一件. 生:在家里,媽媽不厭其煩地教我動手做事。
師:媽媽對你的愛就在于不停地培養(yǎng)你的良好習慣。
生:……
師:從孩子們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母親的愛不僅體現(xiàn)在語言中,行動中,更體現(xiàn)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
師:同學們可能發(fā)現(xiàn)了,剛上課時我們在課題中恩情兩字的下面加上了著重點,你現(xiàn)在能不能理解什么是母親的恩情?
師生共同總結:“恩重如山” “情深似海”
師:現(xiàn)在你肯定有很多話想對你的母親說,是嗎?那我就代表你的母親聽聽你的心聲,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請你說一說吧。
生: “我愛你,媽媽!” “感謝媽媽對我的關愛” “我一定好好學習,報答您對我的愛”……
三、 總結全文。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在你的成長過程中,媽媽不知要付出多少的愛,孩子們,讓我們把對自己父母愛的回報體現(xiàn)在行動上吧。為父母做一件事,為父母操一份心,對父母說一句悄悄話,也可以把《游子吟》背給他們聽。最后,讓我們帶著對自己母親的感激之情,也帶著對孟郊母親的尊敬之情齊讀這篇課文。
教學反思:孩子們是在濃濃的愛意中參與課堂活動的,整堂課師生都被偉大的母愛包圍著,我們用心去體會孟郊母親的恩情的同時,也回味著自己母親的愛,陶醉并被感動著……
板書: 母親的恩情
語言中 恩重如山
行動中 情深似海
點點滴滴中 偉大而無私
《母親的恩情》反思3
課堂開始我讓學生朗讀三遍后,開始分析課文。課文較簡單,第一自然段寫母親深夜為即將遠行的孟郊縫補衣裳。這段一讀就知道了。第二自然段寫母親在送別孟郊時,孟郊發(fā)現(xiàn)“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fā),眼睛濕潤了”。理解這一點很難。通過看圖,又再讀課文,都無法體會到孟郊的思想感情。
我看著學生一雙雙茫然的雙眼,只好另辟途徑。我話題一轉,要求同學們把孟郊的母親當成自己的母親。先想一想,從你出生到現(xiàn)在,你的母親每天都為你做了些什么,想好了,就說給大家聽。
這一講不打緊,僅一小會兒,就有幾個小朋友的眼睛濕潤了。繼而傳來了抽噎聲。我走到其中之一的韋海濤面前,示意他說一說為什么這么激動。他站起來,哽咽著說:“我媽媽每天早上起來都送我來學校……中午又來接我回家……下午兩點又送我來學校,放晚學又來接我回家。中午和晚上都要煮飯,還要做很多家務。我上學的時間她就開車去拉客,掙錢養(yǎng)家……晚上還要洗全家的衣服,經(jīng)常半夜起來幫我蓋被子……我媽媽很辛苦……”韋海濤說這段話的時候,我站在他旁邊,擁著他,一直到說完。我輕輕地摸著他的頭,說:“韋海濤,你是一個很有孝心的孩子。好好讀書,長大了孝敬你的媽媽。”他說完這段話時,我胸前的衣服被他的淚水濕了一大片。他的話引起了共鳴。羅龍群、覃云鑫、韋燁、韋穎……都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我示意羅龍群發(fā)言。只見羅龍群一邊抹眼淚一邊站起來說:“我媽媽天天都很辛苦,她從來不能像別家的大人一樣得去玩……”羅龍群泣不成聲,根本無法繼續(xù)說下去。我知道同學們有很多話要說,就讓同桌互訴衷腸,以減輕心中的壓力,讓他們一吐為快。
等到稍稍平靜,我再讓全班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感動之情溢于言表。當學到“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學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了升華。
課后,我布置了一題作業(yè):觀察一周里,媽媽每天都做了什么,并做好記錄。我這樣安排的.目的,是想加深同學們對媽媽的付出有更深刻的了解。讓它們懂得,媽媽的愛雖然平凡,但是,平凡之中的愛才顯得更偉大。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沐浴在媽媽的愛里長大的。
《母親的恩情》反思4
今天教了第9課《母親的恩情》,同學們很入情,朗讀得很到位,我感覺他們已真的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離下課還有7分鐘的時候,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課文,想一想你的媽媽是怎樣愛你的。自認為我的朗讀還行,情感渲染得不錯。可當讓他們說時,竟然沒人想說,經(jīng)過再三啟發(fā),終于有了三五只手。天下哪有不愛自己孩子的母親。這種現(xiàn)象只能說明現(xiàn)在的孩子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已經(jīng)麻木了,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聯(lián)想到平時拿同事的孩子開玩笑,“誰對你最不好?”“媽媽。”答得非常快。“誰對你最好?”“一個都不好。”我想孩子們?nèi)鄙俚牟皇潜粣郏歉惺軔邸S谑俏覍ν瑢W們提出一個要求:每天至少要對你的長輩說三次謝謝,還要記一記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不知道我的這個要求能不能讓他們學會感受愛。
《母親的恩情》反思5
最近幾節(jié)課,都講到了母親。母恩難報!這個道理孩子們不難理解,他們說起來頭頭是道。
今天上《沉香救母》,當說到沉香的孝心感動了仙人的時候,我插問了一句:“試問我們之中有幾個孩子為了母親,能做到這些?”孩子們紛紛搖頭——雖然在我意料之中卻依然讓我的心泛起一陣酸楚。當說母子相間的場面時,我讓孩子們想象母子間會說些什么,響應者也為數(shù)不多,說來說去也就是那么幾句,絲毫沒有情感的'投入。也許我營造的氛圍還不夠?也許孩子們根本沒有這樣的生活體驗所以說不出多少內(nèi)涵?我在想,這些都有原因,可最關鍵的原因,恐怕還是我們的情感教育實在不夠啊!
為孩子,我們付出了全部,孩子們理解了多少?今天在說沉香與母親相見,母親看到傷痕累累的沉香可能會說什么?只有少數(shù)女孩子說媽媽會心痛,幾個男孩子居然說:“我媽媽會罵我的,說我把衣服弄壞了。”
兩代人,真的那么難以溝通嗎?
《母親的恩情》反思6
《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是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里的第九課。今天上午我執(zhí)教這一課的第二課時,整節(jié)課講下來,發(fā)現(xiàn)有以下不足:
一、時間掌握不當,前面有點松,后面有點緊。課堂上在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回顧里,我讓學生做完基礎達標,里面兩個題,一個是看拼音寫詞語;一個是回顧課文主要內(nèi)容填空。小組匯報結果時,前進組里的那個有智力障礙的學生也積極興奮地進行了參與合作,我讓她回答了她力所能及的問題著名的“著”不是“注”時并表揚了她,全班同學也給予了她熱烈的掌聲。給予了她自信,但卻浪費了點時間。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精讀感悟的第一個大問題上浪費了時間。由于進步組學生不能及時領悟母親的恩情除了縫衣,還涉及在生活中其他什么情誼時,組員陳美言幾次重復是縫衣,組長及其他成員也沒補充。于是我就這個問題注重了對學生的多元指導。我認為語文就是生活,就是社會。這篇課文是親情篇,體貼父母、孝敬長輩、知恩圖報本就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現(xiàn)在的兒童在溫室中長大,母親對他的愛視而不見。所以我認為學習語文不能專從書本上學那點滴知識,而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母親對自己的愛來體會孟郊的愛。因此,我就生活中的母愛進行引導學生,挖掘生活中母親表現(xiàn)出來的點點滴滴,全方位讓學生去體會母親對孟郊的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偉大而無私。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通過小組匯報一涌而出。課堂上挖的有點深了,時間悄然無聲地從指間溜走了。
二、學習目標沒完成。本文有兩個學習目標:1.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2.理解小詩意思,畫出課文中詩句的解釋,懂得孝敬父母,知恩圖報的道理,能背誦古詩。在精讀感悟這一環(huán)節(jié)里,我按層次設計了兩個大問題,每個問題里有三個小問題。第一個大問題即對1——3自然段的理解是重點。學生對這個問題匯報得相當不錯,而且連我沒想到的,他們都說出來了,很細很透徹。讀得也十分棒!理解了母愛的偉大和無私。知道了作者熱愛母親、思念母情的情感。由于第二個問題品析第4——5自然段沒完成,所以也就沒讓學生利用書中的語句去解釋古詩的意思。也沒能讓學生互背互查古詩了。先完成了對重點段理解的作業(yè)。但我深信,學生在第一課時熟讀課文中就已經(jīng)把故事背下來了。意思也在文中能找到。只是因為我在導學案設計精讀感悟問題時不太合理造成的。
這節(jié)課如果把精讀感悟的六個小問題縮成兩個有概括性統(tǒng)領文章的問題讓小組去綜合研讀,效果一定會更好。或者,如果換種方法來教學我想也行:先用多媒體出示《游子吟》這首詩,引出第五自然段做導入語,在精讀感悟時,只有重點研讀第1——3自然段了。可以在品讀時直接用部分的語句解釋古詩的意思了,邊朗讀遍體無文本作者的情感。生生互動、組組質疑,教師點撥,共同解決疑難問題,那樣的話,效果可想可知,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三、小組合作效果明顯,但沒有應變能力。合作中可以看出學生積極主動,善于交流、勇于探究、互幫共識。學生再整節(jié)課中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質疑也別有一番情趣。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也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但從這節(jié)課學生的表現(xiàn)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弊端:在小組站起來匯報成果時,由于一時緊張而無語時不會自救,小組長應該想別的組進行求救,讓別的組來解決自己會而表達不出來的內(nèi)容,學會應變能力。這個是非常可以的。只要在互相問答交流中學會知識,能夠理解實際問題,就是好樣的,這點我得培養(yǎng)學生。
我們高平教委有八年課改的宏偉規(guī)劃,我認為自己作為一線教師,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在課改實踐中前行;在反思中勇于改進;在改進中不斷完善自我的教學方法。不能敷衍了事。
總之,學生不僅是以家為單位的希望,更是祖國的棟梁。隨著時代的迅猛發(fā)展,課改勢在必行。為了讓新一代兒童能夠承載改革社會的重任。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該在節(jié)節(jié)課拿出自己的實干精神,用自己的智慧去啟發(fā)引領一批時代的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智慧型兒童。培養(yǎng)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任,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勇于探究創(chuàng)新。讓課堂充滿創(chuàng)造,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母親的恩情》反思7
講課中,有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孟郊是怎么看出母親多了幾根白發(fā)的?頭發(fā)那么多,他怎么就能看出母親又多了幾根呢?就這個問題,我是這么回答他的:那是因為孟郊平時就很關心和關愛自己的母親,所以他才會注意到這些細小的變化,這個細節(jié)正是體現(xiàn)的兒子對母親的愛。
我認為,這個細節(jié)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既可以用上面各位的理解,也可以這樣來引導學生,孟郊所看到的可能還是原來的那些頭發(fā),只是當他想起母親連夜為自己趕制衣服的時候,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情悠然而生,所以就在心里覺得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fā),既能體現(xiàn)母親的慈愛,也能體現(xiàn)孟郊對母親的感激。
課堂不僅僅是預設的,而且還是生成的。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在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時時留心,敏銳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機,挖掘教育因素,及時引燃,巧為點撥,讓教材“增值”。
《母親的恩情》反思8
在我的班上,學生們都有背古詩的習慣。于是,在教學《母親的恩情》一文時,我從讓學生背誦熟悉的古詩開始,進而師生競賽背誦《游子吟》。學生和我的聲情并貌自然略遜一籌,這時我乘勝揭題:同學們,知道老師為什么比你們背得好嗎?因為我理解了詩人孟郊的心情,讀懂了詩的意思。學了課文,你一定也會明白的,也許到時比我還背得有感情呢!此話一出,學生立即躍躍欲試,滿懷信心閱讀課文。
課文展示了母親一針針一線線為出遠門的兒子縫衣及母子依依惜別的情景,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并抓住關鍵處展開想象,如:夜深了,油燈下忙著縫衣的母親還會怎么想?又如:母子就要分別,從此不知何時再見,母親拉著兒子會說些什么?兒子呢,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學生交流后,還請一生和老師一起演一演當時的.情景。加入了想象的閱讀,更豐富,更具神采,而學生也得以暢所欲言,意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品嘗到了哪怕是微小的思考的樂趣。
《母親的恩情》反思9
在“三八婦女節(jié)”之際,我們學習了《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在上這課之前,我讓同學們觀察母親一天中做了那些事。哪些是為你做的。
在教學時,我決定抓住“恩情”入手。恩情,字典上的解釋是深厚的情義。這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太深奧了,不能理解,還得放到具體的情境中去。母親的恩情,體現(xiàn)在哪兒?體現(xiàn)在母親的行動中、母親的心理活動中,母親的語言上。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然后讀課文,感悟母親的恩情。 “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著。她想,孩子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接著我請學生說說可以從哪些詞句中具體感受到母親對兒子的愛呢?學生通過讀課文,有了自己的理解,找到了“夜深了”“一針針一線線”這些關鍵的詞語。 然后讓學生說說這些詞句說明了什么? 通過逐步引導,學生終于領悟到這就是母親的恩情,母親的恩情就體現(xiàn)在深夜為兒縫衣這一行動中,體現(xiàn)在對兒子的深深擔憂中,這就叫恩情。這時再出示“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學生便很容易感悟到古詩中母親對兒子的恩情了。
在學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礎上我重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感悟深深的母愛。首先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媽媽是個什么樣的人。大家發(fā)言熱烈 ,看來他們對自己媽媽的了解還是很深的.;其次,我讓學生說說你觀察了一天媽媽后有哪些發(fā)現(xiàn)呢?“早上洗衣、做飯、送我上學,然后上班。下班回家,輔導我作業(yè)、煮晚飯、洗碗筷。晚上織毛衣……”我引導學生說說媽媽的一天過得怎樣?大家不約而同地說“辛苦!”
然后,我乘機問:“媽媽那么辛苦,可你為媽媽做了什么呢?”好多學生都沉默不語。看來好多學生心里產(chǎn)生了慚愧。接著我再問,“你知道媽媽平時最喜歡什么?”。“你的媽媽知道你平時最喜歡什么嗎?”通過回答,同學們明白了自己平時對媽媽的關心較少。紛紛表明自己今后要多關心媽媽,讓媽媽少操心。那怎么關心呢?我讓同學們談了一些具體做法:媽媽下班回家,給她遞上一杯茶,作業(yè)自己獨立完成,給媽媽做小幫手,幫媽媽捶捶背。吃飯時,給媽媽夾菜。平時認真學習,讓媽媽少操心……
通過學習本文,同學們明白自己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培育,作為子女對待長輩應該尊敬、孝順。而且體現(xiàn)在每天每時每刻。
《母親的恩情》反思10
《母親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詩的課文。作為文包詩這種課型,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文與詩”的聯(lián)系來進行教學。在教學時圍繞課題展開,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哪些句子體現(xiàn)了“母親的'恩情”,讀一讀,指導讀好。在讓學生找一找這些句子相照應的詩句是什么,從而把詩與文聯(lián)系起來,理解詩意。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更深一步了解“母親的恩情”。在處理課的細節(jié)時,我主要從以下幾面入手:
第一自然段里主要句子是“夜深了……一針針……她想……”這句話,抓好夜深了,一針針一線線,她想了什么,就能充分體會到母親為了孩子而付出的辛勞,對孩子的無私關愛之情。
第二自然段圍繞“不住地點頭”“為什么眼睛濕潤了?”,集中火力,串聯(lián)整個自然段,體會到孟郊的感動,其實同學也會被感動,這時候展開拓展,回憶母親平時怎么照顧自己,我覺著孩子們的積極性充分調(diào)動起來了,第為下面解決難點鋪路。
三自然段處理好比喻句:母親就像太陽,母愛就像春天里的光輝,孟郊就像小草,自然就好理解了。多讀,深入體會。并抓住“撫摸”一句體會這是母親一針針,一線線縫補起來的。這衣服里包含著母親對兒子的愛。母親雖然不在孩子身邊,可是母親的愛卻永遠陪伴著孩子。
最后一個自然段了解就可以。
在課堂最后,我們一起唱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母親的恩情》反思11
《母親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詩的文章,是以講故事的形式,交代了古詩寫作的具體背景,展現(xiàn)了本詩的具體情境。古詩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難理解,而且很枯燥,而本文以一個感人的故事自然引出古詩,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助于學生理解古詩,體會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在接到學校的通知后,我反復讀課文,看教參,可沒有思路,不知從何下手,像這種抒情性很強的文章我一貫不擅長。特別是古詩教學,我更把握不好,平時上學校的公開課,我一般會選那種中規(guī)中矩,線索比較清晰的文章,這利于自己把握。像這種內(nèi)容含量大,情感豐富,比較散的文章我從來不敢上。
周六周日兩天,我“埋頭苦干”寫出了一篇自己很好把握的教學設計,對于試上也信心滿滿。后果可想而知:沒有新意,太老套,老師講得太多,太累,學生更累,而且一節(jié)課學生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沒有生成,更看不到學生的進步在哪里,沒有體現(xiàn)“文包詩的”特點,把詩和文隔開了,朗讀指導太少……
上課前一天,我又反復“精雕細琢”每一個細節(jié),但臨 “上陣”前,也沒有太大信心,課堂上還真的有點緊張,沒有上出自己預期的效果。
這兩天我認真地做了反思,原因可能如下:
一、沒能“輕裝上陣”,心里負擔重,
這是自己承擔過的最重要的一次教研課,第一次面對那么多重要的領導,那么多優(yōu)秀的老師,而且,這次課不僅代表個人,更代表學校向外展示,更何況還有很多的人為了我這節(jié)課而付出很多,我心里壓力太大,雖說有壓力才有動力,但我卻沒有很好地化壓力為動力。在我的緊張情緒下,學生也發(fā)揮也有點失常。看樣子,真的只有經(jīng)過大賽的磨練,心理素質才會更好。
二、課堂駕馭能力不夠。
在各位“前輩”的的指導幫助下,我的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終于有了與眾不同的地方:“由詩入文”采用倒敘,也可以說是“詩包文”的形式,非常新穎。但我對于整個教案還是不熟,課堂駕馭能力也不夠,特別是對于這種開放式的課堂教學,總怕放開收不回,而且詩文對照,品詞析句,指導朗讀,頭緒繁多,所以整節(jié)課,環(huán)節(jié)不是很流暢。
三、課堂重在創(chuàng)新。
通過這節(jié)課,也讓我明白,課堂一定要創(chuàng)新,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像我平時上課就“啃老本”,不鉆研,不學習,不讀書。平時不鉆研教材,上課照本宣科。到有教研任務了,才臨時抱佛腳,怎能在課堂上收放自如呢。特別是平時上課,就把別人的一套成果拿來直接展示給學生看,很少有自己思考出來的東西。
四、缺乏應變能力和課堂機智。
如在學生初讀古詩后,我設計的問題是“你從詩中讀懂了什么?”當時學生沒有一個人回答。我就降低了難度問“你讀懂了那句詩或那個詞的意思呢?”等了很久也只有兩個同學回答了“慈母”和“意恐”的意思。這說明學生并沒有讀懂這首詩,而我卻繼續(xù)我的問題:“從第二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寫出來前兩句詩的意思。”這本身就是矛盾的提問,學生連詩中的個別詞都理解不透,怎么能找到與詩句意思相對應的句子呢?所以學生遲遲劃不出來句子。現(xiàn)在想想當時應該換一種問法來降低難度,如“在一二自然段中劃出體現(xiàn)母親愛孟郊愛的句子”,這樣的句子學生容易找,而且也容易體會。
五、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語過于刻意
所以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想評價語上,所以才導致環(huán)節(jié)不夠流暢,過渡不自然,另外,過多的評價語,也拖延了時間。導致拖堂。其實,評價的精彩在于恰到好處,不需要刻意。
六、時間安排不合理。
前面環(huán)節(jié)講解過細,時間浪費太多,其實,體現(xiàn)“意恐遲遲歸”的句子有兩句,當時應該把這兩句放在一起分析,然后一起指導朗讀,這樣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不顯得環(huán)節(jié)拖沓。這樣,第三自然段的分析就可以透徹點,必定,第三自然段是一個重點和難點。但我在第三自然段的分析有點草率。
七、繼續(xù)研究白板。
這次上課,在同事的幫助下,我對白板功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但還要還要繼續(xù)鉆研和學習。讓白板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
總之,還要感謝校領導給我們年輕人鍛煉的機會,其實學校有很多優(yōu)秀的教師,由他們來上課的話,這次活動肯定更精彩,更圓滿。但學校把機會給了我們兩個沒有任何經(jīng)驗的年輕教師,就是讓我們通過上課,盡快地成長。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通過這節(jié)課,我認識了自己身上的不足。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地去追求,去探索,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還是要衷心地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的幫助。
《母親的恩情》反思12
《母親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詩的課文。文包詩這種課文類型是蘇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詩教學的新課型。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詩包含在一篇簡短的文章里,生動的介紹了與古詩相關的背景知識、作者情況及創(chuàng)作本詩使的具體情境。可以說:“詩”是“文”的中心與升華,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作為文包詩這種課型,在教學時,要圍繞“詩”與“文”的聯(lián)系來進行教學。本課圍繞“游子吟”展開,生動的展現(xiàn)了孟郊遠行母親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最后一段在前邊感情積淀的基礎上推出了詩歌,并點出了詩歌寫成的時間。使學生更進一步體會詩人對母親的敬愛、懷念之情。
在學習孟郊看見小草沐浴著太陽的光輝,而觸景生情感念母親恩情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會母親的恩情就像太陽的光輝這句話的意思!讓學生說說平時自己的媽媽是怎樣關心愛護自己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要為媽媽做些什么,才能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我們做兒女的,無論為父母做什么事,都報答不了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的。這時候,我請學生把對母親的感激用語言寫下來,有一個離異單親家庭的孩子這樣寫到孟郊也永遠銘記著母親的恩情,因此到50歲了,孟郊還念念不忘母親的恩情,于是寫成了這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最后,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古詩,把情感推向高潮。
《母親的恩情》反思13
《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是借唐代詩人孟郊的一首詩演化而成的一個故事。課文前半部分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故事,描述了母親在孟郊出遠門前,深夜縫補衣裳、清早村邊送別,以及孟郊看見小草沐浴著太陽的光輝,而觸景生情感念母親恩情的情景。后半部分引出詩歌,介紹了《游子吟》一詩的內(nèi)容及寫作的情況。文章語言質樸,意境純美,感情真摯。全文用一個感人的故事,一首動人的詩,歌頌了母愛的無私、偉大,激發(fā)起人們對母親的感激和報答之情。
本文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故事展現(xiàn)了詩歌的意境,詩歌濃縮了故事的內(nèi)容。教學本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母親對兒子的關愛和掛念,理解《游子吟》的意思,我在學生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語言渲染,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披情入境,聯(lián)系自身的感受,體會母愛,感悟親情,從而使學生懂得應該從小體貼、孝敬父母,用實際行動來要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一、語言渲染,感悟母愛
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深切地感受母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我請學生仔細朗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母親對兒子關愛的語句。感情朗讀,用心體會。在朗讀的基礎上,我深情地設問,母親是在什么時候給兒子縫補衣裳的?她是怎樣縫補衣裳的?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體會,經(jīng)過了一天的勞作,母親應該很勞累了,可是為了給兒子縫補衣裳,,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母親對兒子多么關心啊!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老師進一步引導,夜深了,此時人們早已進入了夢鄉(xiāng),就連星星都已經(jīng)——困得眨眼,可是母親卻不顧疲倦,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母親對兒子是多么疼愛啊!請學生更加深情地朗讀。接著,老師進一步渲染:在萬籟俱寂的深夜,在人們進入夢鄉(xiāng)的深夜,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油燈的光線是那么的微弱,母親縫得眼睛都酸了,可是,母親卻還是——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母親縫著這一針針一線線,她僅僅是在縫補衣裳嗎?這一針針一線線縫進去的是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情,濃濃的愛啊!母親一邊縫一邊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來……然后,我請學生想象,母親還會想些什么。學生在老師聲情并茂的語言渲染中,在插上翅膀的想象中更體會到了母親對兒子的牽掛,更感悟到了母親對孩子的恩情。
二、情境表演,感受母愛
學生體會了母親深夜縫衣的恩情以后,我繼續(xù)引導學生感受母親清早送子的深情。母親雖然縫補到深夜,但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起床了,她在干什么?引導學生朗讀“第二天清早,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這時,母親舍得孩子離開自己嗎?你從哪里感受到的?我引導學生體會母親的話: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此時此刻,母親有許多話要對孩子說,她可能想對孩子說什么?請學生說一說,感受一下母親對孩子的牽掛、難舍和擔心。但是,千言萬語凝成了一句話: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孟郊感受到了母親的關愛了嗎?請學生朗讀描寫孟郊的句子,說說孟郊的心理感受,體會母親頭上的白發(fā)是為了兒子操心而多出來的,母親對兒子的恩情是情深似海啊!接著請學生演一演當時的情景,進一步感受母親的牽掛!
三、聯(lián)系生活,報答母愛
在學習孟郊看見小草沐浴著太陽的光輝,而觸景生情感念母親恩情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會母親的恩情就像陽光這句話的意思!讓學生說說平時自己的媽媽是怎樣關心愛護自己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要為媽媽做些什么,才能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學生每說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我就追問:你這樣做了,就可以報答得了母親的恩情了嗎?進而引導學生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我們做兒女的,無論為父母做什么事,都報答不了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的。我們無論為父母做什么事,都是應該的。母親的恩情對我們孩子來說比山還要高,比海還要深。像孟郊這樣的大詩人也永遠銘記著母親的恩情,在他50歲那年還念念不忘母親的恩情,于是寫成了這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最后,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古詩,把情感推向高潮。
《母親的恩情》反思14
我在備《母親的恩情》這一篇課文時,查閱了有關的大量資料,想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快了解孟郊對母親的愛是怎樣的。在備課時,我根據(jù)教材的特點,首先通過故事的朗讀,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從而幫助讀好古詩。
教學這篇課文最大的成功之處是讓學生通過讀古詩,在深情的朗讀古詩中去體會課文要告訴我們的故事。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都能深深地感受到母親的愛是偉大的'。通過我給他們布置的思考題中就能說明這一點。我給的思考題是這樣的: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是怎樣感受到母親的愛,你能舉一些小事例來說一說嗎?通過我這么一問,課堂一下子就變得活躍,更讓人想繼續(xù)講下去。
《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的亮點是這首古詩。在教學時,我不斷貫穿古詩的內(nèi)容,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易懂。我利用古詩作為突破口,讓學生產(chǎn)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創(chuàng)作此詩的原因,為下面學文做好情感的鋪墊。
《母親的恩情》反思15
《母親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詩的課文。文包詩這種課文類型是蘇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詩教學的新課型。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詩包含在一篇簡短的`文章里,生動地介紹了與古詩相關的背景知識及創(chuàng)作本詩的具體情境。可以說:“詩”是“文”的中心與升華。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文與詩”的聯(lián)系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文本故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激發(fā)情感、想象,從而體會母愛子、子念母的一片真情。在細節(jié)上,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自然段主要抓“夜深了……一針針。。她想……”這句話,通過看課文插圖,理解“一針針”“一線線”的意思,引導學生品味:從母親在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補衣服,你知道了什么?再聯(lián)系上句中“忙著”一詞,體會出母親為兒日夜操勞的辛苦,然后通過想象:母親會在心里想什么?進一步感受母親對兒子的牽掛疼愛,最后通過朗讀表現(xiàn)母親把對兒子的愛縫進了衣服里的無私關愛之情。
第二自然段圍繞想象孟郊和母親分別時的情景,說一說母親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心里怎樣想的,體會母子間的深情,為下面解決難點鋪路。
第三自然段處理好比喻句:母親就像太陽,母愛就像春天里的光輝。我這樣引導:回想平時媽媽照顧你的事情,從而體母愛就像陽光,無處不在,細致入微地溫暖著小草。并抓住“撫摸”一句,讓學生模仿做一做動作,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會母愛無法回報,從而懂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思。
最后一段,我設問:雖然母親的恩情,我們無以回報,但是我們要報答嗎?你怎么報答?學生們說了很多:給父母端茶送水遞拖鞋,陪父母聊天,給父母表演節(jié)目,幫父母做小家務之類的小事,教師的適時引導,幫學生把道德認識與具體的道德生活聯(lián)系起來,指明了學生道德活動目標。
課后,我讓學生給母親做一件事,把想對媽媽說的心里話寫下來。
【《母親的恩情》反思】相關文章:
《母親的恩情》教學實錄03-04
恩情與回報作文08-28
恩情難忘作文09-13
師生的!恩情作文07-27
難忘師恩情作文09-05
恩情報答作文09-16
點滴師恩情作文04-30
刻在心底的恩情作文08-29
(推薦)刻在心底的恩情作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