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秋興其一課堂實錄

時間:2024-03-13 19:36:40 好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秋興八首其一課堂實錄

秋興八首其一課堂實錄1

  師:上課,同學們好。

秋興八首其一課堂實錄

  生:老師好。

  師:上節課。……走進1200多年前的那個秋天,去感受一下詩人在長江畔日千萬思緒。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鑒賞一下《秋興八首》其一。(板書課題)

  師:注意這節課是鑒賞課,所以你們是主人,所以希望大家踴躍發言,因為古人說“詩無達詁”。首先,請大家聽一下一位藝術家對于這首詩的朗誦。聽的時候請認真體味朗誦者的感情。(放錄音)

  師:錄音出了一點問題,那么就由我來朗誦,也許沒有這位藝術家朗誦得那么到位,但也是我對這首詩的理解與感悟。

  (師朗誦)

  師:我已經讀完了,接下來就請各位同學自己帶著感情,帶著你對這首詩的初步感受,自由地朗誦一下本詩。朗誦的同時請你結合注釋,去思考一下自己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或者說你有哪些感受。接下來大家開始自由地朗誦。

  (學生自由朗誦了一分鐘的時間)

  師:大家都讀完了。接下來就請同學來談談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或者你在朗誦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問題?

  趙勇:詩中的意象大多是很凄涼的。

  師:你抓住了一點:意象都是很凄涼的。還有嗎?具體講講哪些意象給你這種“凄涼”的感受?

  趙勇:“孤舟”、“寒衣”等等。

  師:所以說,整首詩通過這些意象帶給你的就是一種凄涼的感覺。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發現嗎?

  趙勇:還有題目是《秋興》。(學生將“興”讀作第一聲)

  師:應該讀作“秋興”(xìng)

  趙勇:詩的后面好像抒發了一種情懷,一種思念故鄉的情感。

  師:哪里體現了出來?

  趙勇:“孤舟一系故園心”這一句。

  師:很好,請坐。你認為這一首詩的整體是凄涼的,抒發了詩人想念故鄉的情感。再請一位同學講講看,還有什么發現?林杰?

  林杰:我贊同他的觀點。(學生齊笑)

  師:可見趙勇的看法深得你心。只是你有自己的另外的一些看法嗎?

  林杰:蕭瑟陰涼的氣氛。通過對自然界一些意象的把握,來體現自己思念故鄉的心情。

  師:好的。請坐。那么自然界的意象是怎樣和這種思念故鄉的心情結合起來的呢?我們上個學期學過詩歌,是不是?鑒賞詩歌必須要用什么樣的方法呢,大家還記得嗎?這樣的情和這樣的景是怎樣結合起來的呢?有人說:“景乃詩之媒,情乃詩之胚。”(板書)

  詩之胚是什么意思?是指詩的核心和主旨之所在。剛才林杰說了這首詩是通過自然界的萬物抒發思念故鄉的心情,可見景物都帶上了情感。“情感”加上“景物”就成了詩歌的一個要素,是什么呢?(下面學生的回答隱隱約約)

  追問:帶上情感的景物被稱作什么?

  學生齊答:意象。

  師:所以說,我們在讀詩歌時一定要把握住意象。接下來,讓我們齊聲誦讀一下這首詩,讀完以后,四人為小組交流。這首詩正好是四聯,那么我們分配一下任務:第一組首聯,第二組頷聯,第三組頸聯,第四組尾聯。每一組對自己分配到的這一聯里的意象進行思考、交流,這些意象帶給你怎樣的聯想?接下來就一起朗讀一下。

  (教師領起,學生齊聲朗讀。接著分組討論交流,教師國家安巡視,時間四分鐘)

  師:好,交流的時間到,大家停下來。我先請第一組發表他們的看法與見解。如果其他組有不同的意見,待會兒可以做補充。

  池麗麗:“凋傷”、“巫”這幾個字。這幾個字給人一種陰暗、陰森、恐怖的味道。而這里“玉露”好像是早上的事物,應該是很美好的,為什么會出現在這里?另外,楓樹林給人的感覺是很紅火的,出現在這里也顯得怪。(大意如此)

  …………

  師:“紅紅火火”的感覺又怎么能跟“凋傷”放在一起呢?有誰能回答這個問題?你們組有沒有人得出這個結論了?

  池麗麗:好像早上露水要蒸發了,生命結束了。

  師:這里我可以提醒一下。我記得上次我給大家發了一篇散文,其中一篇是《母親的書》。母親會背什么?(個別學生回答:“二十四節氣”)對,每次她背到“白露”這個節氣的時候,“我”就會感到特別的凄涼,為什么?白露這個意象象征什么?我們說不要忘了“它象征的季節”。好的,你先請坐。婷婷,你來談談你的感受。

  陳婷婷:凄涼。

  師:為什么?

  陳婷婷:“白露”,八月份的,八月份有中秋節,秋天,因此有想家的感覺。

  師:大家有沒有注意“凋傷”中的這個“傷”字。把“傷”換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這兩個字換一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出來?

  謝蒙偉:“凋傷”更能表達出一種傷心的、傷感的感覺。

  潘瑞東:……

  趙勇:只有人才會感到悲傷,所以,詩人這樣寫就賦予了玉露、楓樹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楓樹林與自己的情感產生了共鳴一樣。詩人自己思念故鄉,感到悲傷,好像玉露、楓樹林也是有了同樣的情感。

  師:就好像人與自然的感情達到了“天人合一”的狀態。很不錯,請坐。那我們說這里的楓樹林會不會是杜牧《山行》里的楓樹林呢?這里的“紅”應該是怎樣的一種紅色呢?

  學生:暗紅、缺乏生命氣息的紅……

  師:這樣的紅與后面一句“巫山巫峽氣蕭森”結合起來,就形成了怎樣的一種氣氛?

  學生:頹廢、凄清、甚至是缺乏生命力的一種氣氛。

  師:還有其他組的補充嗎?沒有,那么我們就進入第二聯的推敲。第二聯是作者歸家途中看到的風景。這風景又反映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陳園園:想念故鄉的急切。

  師:這兩聯中的意象能反映出詩人想念故鄉的急切嗎?朱光潛不是說過:文字上推敲就是在思想情感上進行推敲。你從這些意象中能推敲出這樣的思想情感嗎?

  薛慧嫻:第二聯想中寫出了波浪很大,所以,我覺得這里也體現了作者心情的起伏不定。

  師:也就說波浪在涌,他的心情也有涌動。那他的心情為何起伏不定?

  生:因為他回到故鄉,心情十分激動?

  師:詩人這時已經回到故鄉了嗎?注意看注解,大家要將這些意象組合起來進行想象,帶給你怎樣的感受?好,你先請坐,再請另外一位同學來講講。

  王煥展:陰暗、陰涼的氣氛,不是很平靜,山被云霧圍繞,這里反映出作者的一種心情。

  師:那這樣的景反映出作者怎么樣的一種心情?或許我可以給大家一些提示。這首詩,大家看下面的注解,寫于公元766年歸家的途中,但是之后的幾年他都沒有回到家,詩人在外流浪了好幾年。我們說讀詩要“知人論世”,要了解這個人,也要知道當時的時代背景。

  池銘鋒:說明杜甫的心情像陰天一樣,是很悲傷的,而且它和前面的第一句一樣,都表達心情。

  師:也是通過意象表達心情。還有嗎?

  池銘鋒:他的心情是很悲傷的,也是很沉重的。

  師:結合背景的話,會帶給你什么樣的聯想?

  池銘鋒:表達了一種思鄉之情。

  師:在這里,思鄉之情有沒有直接的體現?似乎沒有。請坐。也認為是一種心情的體現。那其他組的同學有沒有補充?

  陳祥翔:它這里寫“江間波浪兼天涌”,波浪好像很高,給人的感覺很灰暗。

  師:所以說,也是一種悲傷的情緒?你到底是想提問還是想……

  陳祥翔:我是想提問。

  師:那就把你的問題大聲地說出來。

  陳祥翔:他這里寫得是不是過于悲傷了?

  師:過于悲傷了?

  陳祥翔:這個“兼天涌”有沒有太夸張了?

  (下面的學生齊笑)

  師:你抓的這個意象“兼天涌”,覺得是一種很夸張的寫法,它怎么樣夸張了?連天都跟著波浪在起伏,是不是?所以你覺得它太夸張了。那誰能回答陳祥翔的這個問題?你們覺得他至于這么悲傷嗎?剛才我們已經介紹了詩的寫作背景,詩人流寓在外已經好些年了。

  陳祥翔:……

  師:好的,你先請坐。我們說,藝術的夸張,情緒的表達,有時候是必要的。

  趙勇:我想問一下,他是不是不能回去啊?要不然為什么在這里發感慨而不回去?

  師:他到底為什么不能回去,就讓我們來看下一聯。

  趙勇:這里描寫的情境這么惡劣。是不是他回去受到了什么阻礙?

  師:那就讓我們來看看時代背景,當時的唐王朝處于什么狀態?

  趙勇:衰敗的狀態。

  師:杜甫的晚年正好處于動蕩的藩鎮割據的時代,我們學過歷史應該知道。所以說環境十分的惡劣,阻礙著他回家的路途。這句話,一方面表達了情感,一方面也是對當時環境的暗示。

  師:接下來我們看第三句,這一句是這首詩里的名句。看看我們同學能從這句詩中體會出什么來。第一小組。

  陳瓊翔:我印象最深刻的意象是“淚”,這“淚”應該是“叢菊”掉的眼淚。這讓我們想到了杜甫《春望》中的一句詩“感時花濺淚”,人在很悲傷時景物帶給人的感受。

  師:那實際上不是景物在流淚,而是……

  陳瓊翔:……

  師:為什么花流淚更能體現出一種傷感的情緒?花開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

  陳瓊翔:富有生命力的。

  師:但是現在杜甫的感覺卻是花在流淚,真正流淚的人應該是誰?

  陳瓊翔:詩人自己。

  師:可見流淚的不是你剛才說的菊花,而是詩人自己。除了這個“淚”讓你印象最深刻以外,還有其他的意象嗎?暫時還沒有,好的,先請坐。另外請一位同學。

  林杰:我覺得應該把“叢菊”改成“殘菊”。

  師:林杰同學要給杜甫煉字,認為應該把“叢菊”改成“殘菊”,那就請大家說說看,該不該改?說說看,要講出理由的。好的,你先請坐。虞一祺,你來講講。

  虞一祺:不能改,因為這個季節是秋天,秋天的菊花是開得很茂盛的。

  師:你從節氣上而言,這個季節菊花應該開得十分茂盛。那他說,秋末的話,菊花還是會凋謝的啊。

  師:詩人為什么不選擇“殘菊”而選“叢菊”呢?“殘菊”似乎更能體現出凄涼、蕭條、殘敗的感覺來。

  虞一祺:詩人離開自己的家鄉已經很久了,大概是出于對菊花盛開的一種向往。

  師:似乎考慮得還不夠成熟,先請坐,可以再思考一下。請其他同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戴康凱:殘菊怎么可以兩開?

  (下面學生齊笑)

  師:“兩開”是什么意思啊?注解里是怎么說的?第二次開,也就說他在這個地方已經待了兩年了,這里是他回家的路途中,是不是?路途中他停留了兩年時間。好的,你先請坐。你覺得殘菊不能兩開,在理解上好像存在一些誤差。

  趙勇:因為菊花古往今來代表著對家鄉的思念。

  師:菊花代表對家鄉的思念?(下面學生齊笑)這種說法牽強了些,菊花在古代象征著高潔,梅蘭竹菊是四君子嘛。

  趙勇:寫這首詩時,他已經打算回故鄉了,所以不應該寫“殘菊”,寫“殘菊”的話……

  師:事實上,他回不了故鄉。好的,請坐。再想想,“殘菊”意味著什么?破敗。“叢菊”呢?

  茂盛。那這里說“兩開他日淚”,“兩開”是什么意思?開了兩了次了,這說明他在這里已經待了兩年了。那“他日淚”又是什么意思?

  趙勇:應該是他看到這里的菊花開得這么茂盛,就想到了故鄉的菊花也是開的茂盛的時候。如果是“殘菊”的話,那故鄉的菊也會開得很殘敗。(下面學生齊笑)

  趙勇:這么去理解,好的,請坐。按我的理解,后面是“孤舟”,而寫詩講究對偶。后面是孤獨,前面是“叢菊”,菊花開得這么茂盛,相較于詩人的身世飄零,就顯示出他的凄苦之感。而且我們剛才說了《春望》這首詩中的“感時花濺淚”,花得這么茂盛,在詩人的眼中卻是在掉眼淚的`,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是不是更能體現出詩人一種心境呢?

  林杰:這里的花是不一樣的,菊花是不能代表旺盛的生命力的。

  師:菊花為什么不能代表旺盛的生命力?

  林杰:因為菊花是清高、孤傲的象征,

  師:我們說杜甫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往往借花自喻。

  林杰:那詩人也可以用其他的花來自喻啊。

  師:菊花是秋天特有的意象,而且白露時節,菊花是開得十分茂盛的。

  林杰:……

  師:好的,你先請坐,關于這一點有不同的意見的,我們下課再討論。接下來下一小組,在你們眼里,這一聯中有哪個意象讓你們特別感動的?(趙勇舉手)

  師:好像只有趙勇發言積極些,其他……(學生笑,馬駒舉手)好的,請將不如激將,馬駒,你覺得哪個字能帶給你特別不一樣的感受?

  馬駒:“心”字,“心”前面是“故園”,“故園”就是家鄉,“故園心”也就思念家鄉的“心”。(其他同學笑)

  師:還有嗎?

  馬駒:這里體現出他急切地想回家。

  師:哪個字特別能體現出他急切地想回家?

  馬駒:“系”

  師:“系”是什么意思?

  馬駒:“系”就是系舟上岸。

  師:那么,這個“系”就是把舟綁在岸邊,是不是?自己上岸了,那它怎么和后面的“故園心”聯系起來?

  馬駒:說明他急切地想回家。

  師:那為什么還要把船綁了上岸呢?

  馬駒:上岸回家去。

  師:注意下面的注解,這里還不是他的家鄉。

  馬駒:他上岸把這里當作自己的家鄉。

  師:當作自己的家鄉嗎?你給大家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好的,請坐,再思考。

  趙勇:“孤舟一系故園心”有沒有可能系的不是舟而是“故園心”?

  師:所以說,你認為這里的“系”有雙重含義,雖然這里說“系”的是舟,但實際上這個“系”牽念的是自己的“故園”。也就是說,自己的“心”牽念的是“故園”,而能讓自己回家的舟卻是“系”在岸邊,舟在此,心在故鄉,形成了一種反差。很好,請坐。還有其他同學找到了別的值得推敲的意象嗎?其他組呢?陳祥翔,我剛才看到你欲舉非舉,你有什么要講的嗎?

  陳祥翔:我剛才選的也是“系”,現在沒有什么好講的了。

  師:趙勇把你要說的已經全說光了?那還有其他意象讓你特別有感覺嗎?比如說……

  陳祥翔:“孤舟”。

  師:那么“孤舟”是個怎么樣的意象,你能否想象一下?

  陳祥翔:一只小船。

  師:一只小船,這只小船處在怎么樣的環境中?

  陳祥翔:寬闊的河面上。

  師:應該是江面上吧,前面已經提到了。這又是怎么樣的一個江面呢?

  陳祥翔:波浪起伏的。

  師:這么一條孤舟處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會帶來什么樣的感受?

  生:凄涼。

  師:凄涼,而且飄零,是不是這樣的一種感受啊?一條小船在波濤之間起伏,有時甚至有被波濤吞沒的感覺。

  陳祥翔:我還是覺得這樣的描寫

  (學生齊笑)

  師:你還是執著于自己剛才的觀點,覺得這樣寫太夸張了。

  陳祥翔:這孤舟也太脆弱了。

  師:孤舟太脆弱了,你提到這一點。那大家說說看,孤舟是不是脆弱的。

  一個學生很快回答:不是的。

  師:不是脆弱的,那就是堅強的?

  陳祥翔:江間波浪兼天涌……

  師:兼天涌的波浪不是更能突出孤舟的渺小與脆弱?江面是如此的波濤起伏,又是如此的寬廣,一條孤舟系于岸邊,是不是更能給人一種脆弱、蕭條、殘敗的感覺?大家一定要拓寬想像的思路與空間。好的,請坐。

  林杰舉手:我有一些問題。在這名詩中,“故園心”怎么可以被系住?

  師:這個問題好像偏離了我們的思路。“系”在這里是“牽系”的意思,是指心“牽系”“故園”的意思。好的,請坐。

  師:時間關系,我們進入下一句。這一句有一點難度。第一小組,哪位代表?

  方舒:剛剛我們討論了一下,為什么這句中要用“暮”字,而不是“早上”或“中午”呢?因為“暮”即“黃昏”,太陽落山了,出游和工作學習的人都要回家去了,而且它這里是說回家是做寒衣,雖然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加上天氣寒冷,但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做衣服,心里還是很溫暖的。這樣子的一種感覺更能和作者那種不能回家的悲涼的心情形成鮮明的對比。

  師:就是說,大家都在為冬天做準備,做寒衣,而作者只有一個人,而且身上穿得很單薄。這種單薄更能顯示出“凄涼”的心境。

  方舒:我還想談談剛才的林杰同學說的那個問題,為什么用“叢菊”而不用“殘菊”?就像老師說的:“叢菊”是菊花開得很茂盛,能和作者孤身飄泊在外的感覺形成對比。如果用“殘菊”的話,那就是有同病相憐的感覺,那就不會突出一種特別的凄涼。還有他說為什么不用富麗堂皇的花來形成對比,我覺得菊花基本上是顏色比較淡一點的,聯系上下文,我覺得這里的意象都是比較悲涼的一種感覺,就是楓樹也是一種很濃重的顏色,如果用很富麗堂皇、很艷麗的花,會把整首詩的意境破壞掉,顯得不和諧。這是我個人的觀點。

  師:個人的觀點也很精彩,很富有條理性。接下這組同學能不能替方舒做一下補充呢?剛才講到秋天,起風了,大家都在做衣服,而詩人衣著單薄,顯得分外凄涼。大家有沒有注意到

  這個“暮砧”啊?我們在《說木葉》中有一句“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是不是?那么,這個“寒砧”與“暮砧”都帶有什么樣的寓意啊?(下課鈴響起)大家想想看“白帝城高急暮砧”是個怎么樣的情景:夜晚到了,敲打洗衣石的聲音一聲急過一聲,慢慢地由慢到快,這樣的場景帶給人什么樣的感受?謝麗娜,你來講講看。

  謝麗娜:這,給人一種緊張的感覺。

  師:緊張?

  謝麗娜:人緊張的話,心跳也會加快。

  (學生笑)

  師:請坐,陳祥翔

  陳祥翔:山城這樣高,但作者能清楚地聽到敲打洗衣石的聲音,說明夜很靜。

  師:可見四周很安靜,而一聲聲的搗衣聲,在這凄清的夜晚,敲擊在空中也敲擊在詩人的心中。好的,請坐。這是我們同學對這首詩各自的體驗與把握。最后我們來做一個工作,今天我們這節課是讀《秋興八首(其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點感受,或多或少而已。我們就把“《秋興八首(其一)》有感”當作副標題,請大家給它一個正標題,要求能體現你對整首詩的感悟,或者說是你從這首詩中感覺出來的思想感情。

  師:由于時間的關系,這個任務就放到課后來完成,并且請大家用散文性的語言描繪一下首詩,數不少于200字。好,下課。

秋興八首其一課堂實錄2

  1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

  2、整體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3、賞析詩歌觸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2教學方法

  交流法、講授法、多媒體演示法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意象把握作品的情感,品味作品國思鄉的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鑒賞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鑒賞能力,使學生深刻體會詩人憂調,感受詩人憂國思鄉之情。感受詩歌對秋景的形象描繪,賞析詩歌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4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教學步驟

  (一)導入

  鐘嶸《詩品》中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搖蕩性情,形諸舞詠”面對秋景,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屈原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宋玉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王績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秋天草木的零落又“搖蕩”起杜甫怎樣的感情呢?今天我們學習杜甫的《秋興八首(其一)》。

  (二)背景介紹

  公元759年,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妻兒由陜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節度史嚴武等親友的接濟維持生活。765年四月,嚴武病逝,這時杜甫失去依憑,年歲已經很大了,他懷念長安,曾寫過這樣兩句詩“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杜甫不但年輕時在長安住過很久,而且他的祖先杜預也是長安人;長安既是國家的首都,又是自己的故鄉。中國的鄉土觀念一向很重,無論如何也想要在自己的故鄉終老,所以他說:我怎么甘心在他鄉異縣就這么終老了,只要有一口氣在,我一定要回到陜西,回到長安去。但是長安經過安史之亂的淪陷后,又在肅宗之后的代宗時期一度淪陷在西藏吐蕃人的手中,西藏離四川很近,所以從四川到長安的陸路上很不平靜,所以從陸路上回去很不平安,于是杜甫決定從水路回去,乘舟沿江東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節)住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后轉徙于湘鄂之間。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

  (三)題解

  在寓居夔州兩個年頭里,杜甫時年五十五歲,已處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當此秋風蕭瑟之時,不免觸景生情,感發詩興,故曰《秋興》。

  《秋興》是他旅居夔州時寫下的一組詩,共有八首,“玉露凋傷楓樹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秋興》第一首,是組詩領起之作,八詩之綱領。(《讀杜心解》云:“首章,八詩之綱領也。明寫秋景,虛含興意;實拈夔府,暗提京華。”)詩人用鋪天蓋地的秋色將渭原秦川與巴山蜀水聯結起來,寄托自己的故國之思;又用滔滔不盡的大江把今昔異代聯系起來,寄寓自己撫今追昔之感。詩中那無所不在的秋色,籠罩了無限的宇宙空間;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無言地昭示著自然的歲華搖落,宇宙的時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四)吟誦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

  2、指生朗讀,師生評析

  3、聽朗讀錄音,初步感知詩歌

  4、學生齊讀詩歌

  (五)品味賞析

  1、首聯寫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么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學生討論,各抒己見

  明確:“玉露”是像白玉一樣的露水,有一種潔白的暗示,“楓樹林”在秋天是最美的,杜牧說:“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他說楓樹經霜后的紅葉比二月的鮮花更紅,所以“楓樹林”有一種紅色的暗示。杜甫說“玉露凋傷楓樹林”,“玉露”所隱藏的白色與“楓樹林”所隱藏的紅色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而他中間結合的凋傷兩個字:露水很冷,降下來以后就使紅色的楓樹林摧傷而開始凋落了。“紅于二月花”的這么美麗的楓葉,現在已經凋傷。那是一種生命的凋傷,不是普通生命的凋傷,而是一種那么鮮艷、那么美麗的生命的凋傷,這就更增加了生命的悲哀。

  “ 巫山巫峽氣蕭森”“巫山巫峽”雖然只寫了兩個地名,可是包羅很廣:從高山到江水,從高處到低處,都包括里面了。“蕭森”就是蕭條凄涼的感覺:在冰冷的露水使楓樹凋零的時節,往上看,是高高的巫山;往下看,是滔滔滾滾的長江水,奔騰的江水就在兩岸高峰的夾持之中,從山上到江水都是一片凄涼、肅殺的秋景。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前一句表現了美好的生命的凋傷,后一句從上到下被秋天的蕭森氣象所籠罩,這兩句是總起,寫出一個整體的背景、整體的情調,然后就分別來寫“巫山巫峽”是怎樣的“氣蕭森”了。就像拍電影一樣,先有一個整體的大鏡頭,然后這里拍一個局部的鏡頭,那里拍一個局部的鏡頭。杜甫也是這樣,先給了我們一個整體的情調,然后把我們帶到蕭森的氣象之中。那么“巫山巫峽”到底怎么樣呢?我們賞析第二聯。

  2、頷聯寫了哪些意象?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

  明確:

  江間、波浪、天,塞上、風云、地陰。從下往上看,滔滔滾滾的江水從地上一直涌到天邊;從上往下看,強烈的風和陰慘的云從天上一直陰到地下。這兩句都是眼前所看到的巫山巫峽的現實景色,可是同時,這兩句里面有象喻的意味。他所象喻的是什么?是從天上到地下的動蕩不安。波浪的兼天是動蕩的,塞上的風云也是動蕩的,而且有一種不安的騷亂的感覺:塞上是風云的晦暗,地下是波浪的動蕩;江間是波浪的動蕩,天上是風云的晦暗——整個都是象喻,象喻了杜甫對整個時代的一種感受——大唐經過玄宗的開元盛世以后,經過安祿山的變亂以后,整個王朝的命運都在動蕩和晦暗之中。他自己的漂流、失意、整個唐王朝的`命運都在這兩句所描寫的秋景之中了。

  3。“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叢菊兩開”如何理解?“他日淚”是什么意思?

  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交流總結。

  明確

  前面都是寫大自然,寫夔州的秋景;在這兩句中,一個流淚的人——詩人自己出現了。他是在“秋興”這組詩的前一年春天上的“孤舟”,到那年的秋天,在旅程中看到了菊花的開放;現在又是一年的秋天,菊花又開了,他兩次看到菊花開放,所以是“兩開”:本來以為登上船就可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很快的回到北方、回到長安了。可是,一年又過去了,有看到菊花的開放,因為路途的不安定,我現在依舊被阻滯而羈留在途中,依舊在長江三峽中漂流——“兩開”之間代表的是時間的流逝。

  去年看到菊花開的時候我流下淚來,今年看到菊花開放我又流下淚來,流下像從前一樣的漂泊思鄉之淚。

  現在他說我的心就和這條船結合在一起了,這個孤舟是我回故鄉去的唯一的依賴。此時我不得已把船系在岸邊,其實所系的不只是一條船,而是我欲回故園的一片鄉心!

  4、“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現了什么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明確

  以景結情,“刀”是剪刀,“尺”是量尺,“催”就是催人拿起刀尺,縫制寒衣。這是什么?有家的人啊!有家的人都要準備過冬的衣服了,而此時杜甫仍漂泊在旅途中,他的“寒衣”在哪里?所以當他聽到每一家都在準備過冬的寒衣的時候,他聽到白帝城上傳來“暮砧”搗衣聲的時候,他更有一種流落他鄉的漂泊之感。

  (六)課堂小結

  劉禹錫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但杜甫的詩,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國運衰落之秋,充溢著蒼涼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秋,融情于景,景中含情,字字發自肺腑,感人至深。希望大家課后仔細品味。

【秋興其一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秋興八首原文翻譯03-01

興游曲水園作文09-06

《秋天》課堂實錄02-29

稱贊課堂實錄12-19

趙州橋課堂實錄12-18

《項鏈》課堂實錄12-08

《白鯨》課堂實錄03-08

《背影》課堂實錄03-03

課堂實錄:社戲03-13

《掌聲》課堂實錄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