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區域反思 推薦度:
- 中班區域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薦)中班區域反思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區域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區域反思1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小屋,體會建構的樂趣。
2. 學習初步的統計方法。
3. 在活動中學習分工合作,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和團隊的力量。
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圍合、構建小屋的建構方法
難點:學習初步的統計方法。
活動準備
各種建構積木,感體統材料,廢舊紙盒小組計劃表,幼兒觀察記錄表,背景音樂,材料照片,彩筆,幼兒區域卡片,膠帶座
活動過程
1.任務導入,激發幼兒興趣---認識小屋的組成。
(1)觀看各種小屋的照片,了解小屋的基本構造。
(2)討論搭建一座小屋有哪幾部分組成(地基、墻體、房頂)
2.幼兒游戲計劃---從設計、選材、分工來進行游戲活動的計劃。
幼兒自由分組(1,2,3三組),每組商量各組搭建小屋的樣子以及搭建所需的材料,進行分工(畫設計圖,材料記錄,拿取材料)。
3.幼兒自主活動---幼兒根據計劃進行搭建,同時要對搭建進行統計。
(1)每組幼兒開始合作搭建小屋,教師做觀察記錄,記錄每個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
(2)每組幼兒在計劃書中畫出本組幼兒搭建小屋的樣子,并且對選擇的材料進行統計。
4.回顧與分享、交流---幼兒用圖畫的方式對搭建情況進行記錄,并進行分享交流。
每隊幼兒畫下搭建的樣子,同時集體欣賞每個組不同小屋的樣子,并互相分享搭建小屋的經驗,。
4. 收拾與整理,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欲望,培養探究能力,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班戶外建構區域活動——我的小屋,是在班級幼兒科學區域教學活動中延伸出來的一個活動,我班幼兒在班級科學區域活動時,就喜歡用各種材料進行“小屋”的創作,因此讓我創設了此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從參觀、講解、分組、選材料、自由建構、記錄表格、作品呈現、分享交流、最后收拾整理,整個活動環節都很流暢,活動過程中幼兒投入都很積極踴躍,狀態較好,但是并不是每個活動都是完美的,因此我對自己的本次區域活動也做了如下反思。
一、自我“教”的反思
在本次區域活動中,我把大多數時間交給了幼兒自己,在活動開始、結束我占用了大概5分鐘左右的時間,其余的時間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個別指導來完成的,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自己反思了幾點問題:1、幼兒自由分組雖然我未干預,但是在活動過程中就發現三組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導致了在后面活動中團隊合作上的分歧,造成了我后來想參與但是已經來不及的結果;2、在準備材料上的'介紹欠考慮,介紹不充分,造成了后面活動中幼兒選擇材料上的不均衡和記錄表上的不清晰;3、前期幼兒經驗準備工作不充分,在活動觀察過程中,發現幼兒“小屋”的搭建出現了一些問題,雖然我及時進行了參與指導,還是發現幼兒的知識技能的構建不好,造成了活動中有一組幼兒的“小屋”并未能完成;4、重過程輕分享,活動分享交流部分完成不好,幼兒的觀察記錄表完成不到位。
二、幼兒“學”的反思
本次活動非常受幼兒的喜歡,15名幼兒在活動中“玩”的都很開心,但需要反思的有三點:1、幼兒在分組環節非常的開心,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活動,但是這樣的結果也導致有個別幼兒受到了冷落;2、因本次建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小屋,但是在活動中發現幼兒在選用建構材料上都很單一,如:一組幼兒就只用了木質建構材料,二組幼兒就只用了紙箱,后來在老師的指導和參與下才選擇了其它材料的加入,三組幼兒雖然選擇了多種材料建構,但是最終的作品呈現上并不成功;3、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能力差異性較突出,個別幼兒的建構能力較好,在整個團隊中就起到了領頭、出主意、建構的作用,導致了部分幼兒就聽從、順意,沒有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三、如何改進
對于幼兒來說,這節活動很受幼兒喜歡,讓幼兒在開心的“玩、游戲”中就提高自己的一些能力,對于老師來說,這節活動從教案書寫——備課——活動材料的準備——教學實施,整個活動的環節都很流暢,順利,但是通過本次建構活動也讓自己在以后的建構活動中有了一些好的經驗和改進方面:1、區域建構活動雖然把更多的“權利”交給了幼兒自己,但是老師也要有實際的考慮,比如在幼兒的決定出來以后如果存在問題,老師還是要及時的干預,做出調整;2、老師的課堂觀察至關重要,老師的身份就是一個“旁觀者”,但是發現幼兒出現偏離預定方向,遠離預期目標時,要及時出來指導,參與;3、教學環節的把控老師一定要清楚,不能忽視分享交流環節,因為該環節可以較好的鍛煉幼兒口語表達、交往、自我反省的能力。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通過教學反思,也讓自己的教學專業、技能不斷的提升和發展,我會堅持這樣的好習慣,讓自己不斷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
中班區域反思2
今天是我們玩區域的日子了。早早地上完了課,請孩子們安靜地坐在我旁的邊,分配起了區域。區域是輪流的,所以每個孩子都可以玩到不同的。男孩子特別喜歡玩建筑區,但是也是因為他們特別調皮,再玩的時候總會發生一些爭執。于是在玩之前,我們做了勾勾手指頭的'保證的,誰一犯錯,就會被取消資格,黃牌罰下場。他們的再三要求和保證,我心軟了。話音剛落,他們幾個高興地朝著建筑區走去,玩了起來。我坐在美工區的一角,觀察著他們這幾個孩子。他們是我們班里很活躍的孩子,有時活躍的只要一看見人就容易興奮起來。 果然,不出所料沒過一會兒,他們就為了一塊積木爭吵起來了終于,嘟嘟他開口了:“阮老師說過《孔融讓梨》記得嗎?告訴我們要謙讓,并且剛開始在玩之前,我們都答應老師的要好好玩,可是。 說著說著,他們不再為一塊積木爭吵了又恢復到了平靜。
玩區域其實是給孩子創設一個特定的環境,讓他們身入其中去。進入這個環境中,需要接觸伙伴,這就是合作游戲 。可是如何讓他們學會玩,快樂地玩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在一個小小的建筑區中,難免會出現爭搶積木的現象,并且它很普遍。即使在開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嚀萬囑咐不可以爭吵什么的,孩子畢竟是孩子,玩起來什么都忘了,這就是孩子的天性―愛玩。作為老師的我們總是幫著孩子去解決問題,可是不曾想過這樣的方式對嗎?也許孩子也會有自己處理的辦法,雖然不怎么周到,但在合作游戲中,讓同伴折服的就是好辦法。
中班區域反思3
12月16日,上海專家汪博士來園觀摩區域活動以及進行園本教研。我園全體教師對大班的區域進行了互相觀摩活動。在觀摩當中,我比較注重這些區域角的創設和孩子們玩的全過程。我發現老師們都能根據班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創設,投放的材料比較豐富,展示出來的作品很精致很漂亮,幼兒也在參與的過程當中也相當愉快,能夠玩的進去。在這些區域的創設上有好多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就大一班的區域活動而言,我也感悟到了很多。從最初的設計,到整改再整改,到最后的活動開展,他們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看著孩子們在活動中認真專注的神情,活潑可愛的表演,那探究的欲望,還有那在區域制作完了作品不舍離去的孩子,擺弄著自己的制作成果。當然在觀摩當中,我也感覺到了一些不足:
1、教師角色的定位要準確把握。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該做什么?這是我們必須弄清楚的首要問題。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支持性指導是有別于集體活動中教師的主導式指導的。也就是從活動的前到后,從一個引領者變成一個尊重幼兒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動者。這就要求老師們要關注幼兒探索學習的整個過程,這樣才能充分了解每一個幼兒的發展水平,有利于正確指導和幫助不同層次的孩子。
2、教師介入指導要適宜。幼兒的探索學習需要得到老師的`支持、幫助,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不分情況的隨意提供幫助。我們應該有這樣的理念:只有當幼兒確實因其本身經驗與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動難以繼續的時候,才給予一定的支持。所以這就要求老師一定要具有敏銳地觀察力和判斷力。比如當孩子在很專注、很順利地進行制作活動時,老師最好不要在此時去打擾他,以免中斷孩子的思維、影響孩子的活動。
3、“多給孩子一點空間”是我們大家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在具體指導中,我們會不知不覺地變成一種灌輸。記得汪博士說過:教師自制的教玩具要有創新,還要層層遞增。4、活動區材料層次性不足,不能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需要。有的孩子可能已經操作好了這些材料,可是還有幾個孩子并不會操作。這里就要把材料有層次的投放,否則對前一個孩子來說就沒有吸引力,對后一個沒興趣。
總之,只要我們教師樹立正確的區域活動觀念,把區域活動作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基本活動,不斷開拓活動空間,解放孩子,讓孩子們在玩中求發展,發揮區域活動的實效性,使每個區域真的活起來,相信我們的區域活動會越來越完善,真正達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的。
中班區域反思4
事件:
今天區域游戲,正當孩子們和諧地玩著游戲時,突然我聽到了一聲刺耳地喊叫聲,“好好沒給錢就把薯片拿走了。”“快抓小偷!”我還沒反應過來呢,超市里的“工作人員”萱萱馬上沖到了娃娃家里,揪住了正在做客的好好。這時,娃娃家的“媽媽”蔣郭一連忙問為什么要抓住他們的客人。萱萱生氣地說道:“他偷我們的東西!他沒給錢就拿走了!快把東西放回去!”原來,銀行里沒錢了,可是好好又想到娃娃家做客,于是就在超市外面伸手拿了罐薯片就跑了。本想著孩子們會怎樣處理這件事呢,突然,蔣郭一溫柔地對著好好說:“好好,你不買東西也可以來做客的,我們娃娃家歡迎你,但是不付錢是不能拿超市里的東西的,你快去還掉吧。”好好聽了,高興地點了點頭,馬上把薯片還回了超市。萱萱也跟著回了超市。
反思:
為了觀察幼兒如何解決糾紛,我沒有介入游戲中,作為旁觀者,我欣喜地看到幼兒已經具有了初步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發生此次問題的原因,我也有一定的`責任,銀行里不應該出現沒有錢的情況,所以,我馬上又為銀行補充了些“錢幣”讓幼兒可以不再為沒錢取而煩惱。其次,導致此次事件的另一個原因是中班幼兒的角色意識不強,也沒有很強的社會意識,在評析游戲的過程中,我和幼兒一起討論了去超市應該注意哪些的問題,幼兒紛紛表示只有付了帳才能把東西帶回家。
中班區域反思5
區域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人,自己決定活動內容、選擇材料與伙伴,認真去做該做的事。如:為區域游戲的開展,他們積極參與環境的創設,活動中自己解決問題,在充分的活動實踐中,幼兒的生活經驗得到了豐富,激發了探索外界各種事物的興趣欲望,從而積極用于外界環境的同時,認識了自身的力量,培養了自信,增長了才干,同是創造的潛力也不斷得到激發。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區域游戲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自由活動、自由游戲:活動類型是幼兒感興趣的,具有多樣化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在區域游戲中,幼兒的交往能力、興趣愛好等都會集中反映出來,這些方面也只有通過幼兒自身活動才能得以提高,老師不能代替。因此,在指導幼兒游戲時,我們應正確處理好關系,讓幼兒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
我們不僅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而且還要注重將適度的自由與控制約束有機地統一起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例如:我們呢班的陽陽最喜歡玩益智區的'下棋游戲,平時也經常玩飛行棋,這天陽陽小朋友又想玩下棋的游戲,而這個區域的幼兒已滿,這時,他便來求助于我們,我們沒有給他安排,只是鼓勵她說:“益智區已經夠人了,你自己能不能想個辦法和益智區的小朋友一起玩?”其余的話也沒說,只是注意觀察她。過了一會兒,只見他又到益智區,對正在玩下棋的幼兒說:你們下棋我來做裁判好嗎?其他孩子商量了一下欣然答應了。于是陽陽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很快進入了角色。
在區域游戲中,只有多為幼兒提供實踐機會,并正確地引導,才能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中班區域反思6
區域游戲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它給予幼兒自由的游戲空間長自主的游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所以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游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擇的條件,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區角游戲是孩子們的最愛。我們班有四個區域:新東小市場、美工吧、益智區和紅樂坊。每當孩子們進入游戲區,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他們有的畫畫、有的開心的編辮子、玩沙漏,賣東西……他們常常將畫好的畫拿給我看,并開心地告訴我他畫的是海底世界;問我買不買她的菜,要買的`話可以便宜點賣給我……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快樂地玩著,我也很開心。因為在這個環境中,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發揮,盡情地釋放盡情地構思他們的奇思妙想。所以,每當進行區域游戲活動時,孩子們就會高呼“萬歲”,很快就融入其中,盡情地享受游戲帶來的快樂。因為在這里,他們是區角的主人,伴隨他們的是愉悅、快樂、興奮和滿足。培養了他們自我發展的興趣,這也是我們最初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我們能從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銳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孩子。在區角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特反思如下;
1:準備了許多材料,孩子們卻不理會,或操作馬虎,比如我們紅樂坊。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動本身缺乏趣味性、單調枯燥,操作活動難度大(或過于簡單)。我們嘗試增加活動的趣味性,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除了考慮教育的需要外,幼兒興趣及發展的需要也能忽視,通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豐富材料,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是區域活動的主人。當然,區域活動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顧及到幼兒的個體差異。
2:我們教師可指導不當急于求成,導致孩子失去自主探索的機會,使區角活動喪失了應有的價值。要解決此類現象,首先我們應樹立幼兒是區角活動主體的觀念,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在區角活動中,活動的整個過程主要是一個幼兒自發生成、自由想象,積極創作長大膽表現的過程,要給幼兒留出充分探索、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給予積極的期望。
通過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反思,我們知道所謂區角活動,簡單地說就是小組或個別活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有意識地將整體活動范圍分割成小區活動活動空間,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伙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的分析反思,在觀察指導的基礎上,做好觀察記錄長進行理論、實際的分析。在這其中,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教師自己,環創是否適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調整;游戲中的介入行為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游戲是否有推動作用。二是幼兒:孩子的興趣在哪里,游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具備幼兒在游戲中的效、合作等達到怎樣的水平,還存在什么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體現指導的價值,幫助我們不斷發現區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將主題與區角有機結合,互相滲透,使主題在區角中生成和發展,使區角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和深入,體現課程內容的整體性,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
中班區域反思7
《綱要》中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陳鶴琴說:“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數學活動對于我們青年教師是一個很難掌握的領域。今天的《區分單雙數(一)》,是一節隨堂課。在活動的進展中,就發現了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活動后就及時與領導、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準備應為幼兒的操作學習服務
在活動的第一部分:感知單數和雙數的第3、4小點中:請幼兒按卡片上的數字取出相應的雪花片;請你2片2片地數,發現了什么?讓幼兒嘗試2片2片地數,其實就是讓幼兒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發現今天要學的知識點:2個2個數最后多1的,表示這些數量的數叫單數;2個2個數剛好數完的,相等的,表示這些數量的數叫雙數。這一環節是幼兒在自主探索中發現、構建知識點的關鍵。而作為老師的我在設計了這一環節,幼兒也對其進行了操作感知,卻沒有對讓幼兒的感知的、發現的進行及時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也沒有為下面的知識點總結做好鋪墊,使得總結成了灌輸知識的一個形式了。
作為大班的幼兒了,可以運用記錄表,讓幼兒在操作中及時地記錄,以記錄的形式將事物的現象簡單地呈現出來,并能容易地找出規律。幼兒可以通過表格來認識到原有知識是不對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錯誤,使幼兒的知識系統化,也讓幼兒的發現得到驗證。幼兒都處于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于是,教師在總結中出現的表格就是從幼兒那兒提取過來的,教師要小結的知識點也是幼兒們自己發現、總結出來的。
二、知識的學習是幼兒主動探索中的`一種積累
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應是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不管是哪一個領域、每一個知識點都應是教師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在自主探索中,主動構建的一種經驗。在這節數學活動中,知識的學習其實是:發現—梳理—總結的一個過程。讓幼兒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尋找,去發現,教師就幫著引導、梳理,教師的教其實就是對幼兒在今天的課堂中發現的、積累的新知識的一個小結。
三、數學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戲化
在《綱要》中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即數學教育生活化。這一點還做的不錯。我在活動的開始部分,出示成雙的實物:襪子、鞋子。提問:這是什么?有多少?(有幾只?有幾雙?)配對的兩個物體是一雙,請你想想哪些東西也是一雙的?充分挖掘數學教育中生活化的價值。巧妙地抓住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融合,以幼兒的生活與經驗為基礎選擇,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數學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兒的興趣,增強幼兒的求知欲,自然地營造數學活動的環境。
設計—實踐—反思的過程,讓我對教材、設計意圖的運用都有了更透徹的了解。而在數學領域這一塊要學習的還有很多,我會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進老教師的課堂,學習她們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在認真實踐與多反思中去感悟……
四、構圖講述活動讓孩子畫出講述重點
雖然意識到構圖講述活動孩子在講述過程中對圖的利用不是很恰當,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來孩子的表現還是不盡人意。當我發現孩子們還是在利用整幅圖的的某一小部分作為重點進行講述的時候,我一下想起繪畫活動時我們的要求——必須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講述,出示一副背景圖讓孩子們觀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圖上畫出來,當孩子們把自己想法畫出后大家的爭論就開始了,有的說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說這么大副圖你只是利用了一點點呀,哈哈,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了。于是我接著孩子們的話講出了圖的作用,提醒他們在今后的講述中,必須認真觀察圖片,找出重點的內容,然后以其為背景進行講述,如果喜歡其中細小的內容可以作為講述的某一要素進行利用,豐富講述的內容。通過對幾幅圖的觀察,孩子們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圖的重點部分,如何突出圖的精華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圖在講述中的作用,相信這樣在以后的講述中他們就會更好的利用背景圖,進行精彩的講述了。
通過這個活動是我反思到:我們教育活動的前提是孩子們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掌握,幼兒的思維是直觀的,很多東西如果單純是老師在講,他們很難理解,或許在他們的心里他們在圖中講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們認為最完美的,而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通過事實讓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該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才會給他們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讓他們在以后的活動中引起足夠的重視。
中班區域反思8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和討論,使幼兒進一步學習和同伴友好地共同玩。
2. 幼兒共同分享成功后的喜悅,使幼兒感受愉快的活動情緒。
3.鼓勵幼兒能用完整的語言、大膽的向別人講述自己和誰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
4.通過觀看圖片,引導幼兒分析、討論,懂得朋友間交往的方法。
5.幼兒能與同伴協商:“我能和你一起游戲嗎?”或者“我們交換著玩好嗎?”等,掌握簡單的分享策略。
二.分區目標:
1.操作區 (晾衣服) :能力強的幼兒能幫助能力弱的幼兒正確的擺放圓點,給衣服排隊;能力一般的幼兒能完整的說出自己是怎么做的;能力弱的幼兒能根據數字準確的擺放圓點。
2.數學區(找朋友):能力弱的幼兒能準確的點數并將卡片放到相應的位置;能力一般的幼兒能完整的講述:“幾個**,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能力強的幼兒能將自己如何玩的說給其他小朋友聽。
3.語言區(小信封):能力弱的幼兒能用手指逐字點讀所掌握的兒歌;能力一般的幼兒能有表情的朗讀兒歌;能力強的'幼兒能將自己會讀的兒歌表演給別的小朋友看。
4.雙語角(卡片游戲):根據圖片提示擺放相應的英語卡片和漢字卡片,幼兒間能相互介紹自己認識的英語和漢字。
5.轉盤游戲(夏天里的運動):幼兒能相互講述自己所認識的各種不同的運動。
6.認知區(夏天的果實):幼兒能說出各種不同的果實的名稱,并能相互提問,分享自己所掌握的內容。
7.3.3.3:幼兒能初步掌握1-8的步驟,能以比賽的形式開展,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活動區角創設
(1)做做玩玩:棒冰棒、棉花、泡沫、剪刀、膠水等。
(2)剪刀、膠水。
(3)3.3.3:3.3.3學具。
三.活動組織與指導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起興趣:
今天老師收到了一封信,我們來看看信里的內容?
(二)觀察圖片,引導討論:
1. 看看照片上的小朋友發生了什么事?
2. 我們小朋友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幫助他們?
(三) 創設情景,幼兒體驗:幼兒自由結伴,分別到已創設的活動區域自由選擇玩,
1.操作區 (晾衣服) :幼兒正確的擺放圓點,給衣服排隊。
2.數學區(找朋友):幼兒能準確的點數并將卡片放到相應的位置,能完整的講述:“幾個**,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3、重點區角:語言區(小信封):幼兒能將自己會讀的兒歌完整的念給別的小朋友聽,并能與同伴協商交換區角內容。
4、雙語角(卡片游戲):幼兒能共同分享自己認識的英語和漢字。
5.轉盤游戲(夏天里的運動):幼兒能根據字卡和圖片,講述自己所認識的各種不同的運動,并能與同伴合作講述。
6.認知區(夏天的果實):幼兒能根據字卡和實物說出各種不同的果實的名稱。
7.3.3.3:幼兒能準確的做出1-8的步驟。
8.重點區角:手工區:
(1)幼兒能將自己的作品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2)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啟發幼兒能將自己所掌握的內容與同伴分享。
(3)鼓勵幼兒遇到問題能相互協商,不與同伴爭搶。
(4)啟發幼兒嘗試參與各種不同的活動區域,能與同伴友好協商:“我也想玩這個游戲,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嗎?”“我參加這個游戲可以嗎?”“我們交換著玩好嗎”等。
(四)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活動情況。
幼兒說說自己剛才和誰一起玩的?玩了什么?怎么玩的。
(五)重點指導:引導幼兒與同伴一起友好的游戲,分享自己游戲的喜悅,能和同伴協商共同或輪流進行游戲。
(六)個別指導
引導小朋友在自己完整的講述后,能幫助其它小朋友,和他們一同游戲。
鼓勵幼兒能與同伴友好的玩,不與同伴爭搶玩具。
反思: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學會了分享、謙讓,孩子們在玩中學,以游戲的形式,情景化的表演,讓孩子不知不覺得學會了知識,掌握了技能。
中班區域反思9
區域活動中,琪琪和雙雙兩個小朋友在畫畫。琪琪受了范例的啟發,她的畫面上出現了許多大樹。有的樹枝上長出了嫩嫩的小樹葉,有的樹葉是大片大片的。她一邊畫一邊告訴身邊的同伴:“我的大樹穿上綠衣服了,大的是媽媽,小的是寶寶。”雙雙受到了同伴的感染也開始在自己的畫面上添上大樹和小樹。活動結束時,兩個孩子的作品基本成型。如果再配上兒歌,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孩子來嘗試畫一畫的。帶著這個想法,我在交流分享的時候,請孩子們一起來根據畫面來編兒歌。“大樹是媽媽,小樹是寶寶。媽媽愛寶寶,寶寶笑哈哈。”在老師和孩子們的一起努力下,一首好聽的兒歌、一幅美麗的.作品呈現出來了。
分析:
區域活動中,幼兒自主性的學習增加了教師與幼兒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運用觀察和分析的方法引導幼兒正確認識物體形象,形成鮮明表象,創編形象的兒歌導入學習,為動手繪畫提供豐富感性知識。根據繪畫內容合理創遍兒歌,能夠幫助幼兒掌握繪畫要領,大膽地作畫,形象的語言能調動幼兒極大的學習興趣。對幼兒創造潛能的開發具有積極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區域活動教學反思3
實錄:
在“搶椅子”游戲中,我對游戲規則稍作改動,要求搶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幫助沒有搶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來。在第一輪“搶椅子”游戲戲中,每一個幼兒的個性都充分的反應了出來。靦腆內向的丹妮沒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著我,不肯坐上去;個子矮小、聰明活潑的范志豪沒有搶到位置,急的從椅子的這一頭跑到另一頭,跑了兩個來回,終于和另一個小朋友分享了一張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為了搶一個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來的貝貝竟然招呼沒搶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兩個經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還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說:“看,我們坐下了吧,我們是好朋友!”
隨著椅子數量的減少,我們大一班表現出了驚人的團結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個小朋友同坐一張椅子。雖然第四個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兩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們笑著,用期待的眼神看著我,等待著我認同他們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們在“關鍵”時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動了,也許他們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難道這不是合作與分享精神的雛形嗎?我們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兒之腹”,過分地夸大了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為。說實話,剛接這個班的時候,這些孩子們的常規確實使我頭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動中,孩子們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們的純潔、可愛、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時注意多跟幼兒溝通,發現每一個幼兒身上的閃光點。
2、對幼兒的不良行為更有耐心,幫助并等待幼兒行為的轉變。
中班區域反思10
一、背景: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區域活動這一活動形式滿足了孩子們不同的發展需要,尊重了孩子們的個別差異,它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動機會,其潛在的教育價值也不斷被挖掘出來。因此,它越來越被我們老師所重視,成了孩子們在幼兒園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案例:
一天,在區域活動中,我們增加了新的材料——夾東西。根據孩子們不同的能力,我們分別提供了紙團、紅棗和玻璃球,讓孩子們用相同粗細的筷子嘗試從一個碗夾到另一個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們對新的材料很感興趣,都想來玩一玩。
這一天,小林最先來到了生活區,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還沒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夾玻璃球這個最高層次玩了起來。在班上,小林的動手能力相對比較弱,他試了好幾次,怎么也夾不起來。我在邊上看了他約有五六分鐘,看他老是夾不起來,于是就走過去,蹲下來輕輕地對小林說:“小林,你試試夾紙團好嗎?”小林抬頭看看我,搖搖頭說:“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勸了他好一會,極力轉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沒有效果,小林堅持要玩玻璃球。沒辦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夾,可是還是不行。小林的動作是對了,但手不靈活,用力的方法不對。就這樣,我們夾了好一會兒,小林忽然抬頭對我說:“楊老師,你給我一個調羹吧!調羹我會舀的。”我聽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給不給他呢?如果給他調羹,就沒有按要求進行活動,材料提供的目的達不到。而且,給了小林調羹,其他的孩子也會要,這可怎么辦呢?回頭又一想:現在小林的興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會去考慮換材料,可也與能老是讓小林坐著呀?于是我從柜子里找出了一個很小很小的調羹,交給小林。小林拿到調羹就開始勺起來。一開始是一顆一顆地勺,接著就是兩顆兩顆地勺,在勺兩顆的時候,他得意地抬頭看著我說:“楊老師,你看!”
第二天,區域活動開始了,只見小林選擇了第一個層次——夾紙團,慢慢地夾者,他的動作比較準確,夾地很專心。
三、分析與反思:
在開展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總會發現,孩子們并不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水平來選擇適合他們活動的材料的,他們往往只是按自己對材料感興趣的程度來選擇。那么如何引導孩子來選擇適合他們的活動材料,做到既不干預太多,又不錯失任何一個具有教育價值的機會呢?
在這個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給他調羹對不對?
一開始,當小林選擇最高一個層次時,我們都看的出來,小林并沒有想到自己會不會夾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當我極力地想轉移他的注意力時,小林還是在盯著他的玻璃球,這時,小林的注意力、興趣點全被玻璃球吸引了。當小林夾來夾去還是不行時,他嘗試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調整,對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小林經過嘗試已經了解到了自己還不會用筷子來夾玻璃球,這個要求自己達不到,但此時他很想玩玻璃球,怎么辦呢?于是他
想到了自己會用調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調羹的要求。這時是他自己在給自己一個臺階下。當時我的內心是十分矛盾的`,因為,我的心中的即時目標是固定的。在經過一陣掙扎后,我最終選擇了尊重他,給了小林調羹,滿足了他這時的需要。在隨后的活動中,小林進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調整,他嘗試用小調羹一次舀兩個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嘗試了第一個層次的活動。到這時,我的問題解決了。
通過這個案例,我認識到了幾點:
一、目標應隨孩子的需要靈活調整。
有時,我們往往太執著于自己的活動目標,而忽視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順著孩子一些,也許會出現另一番天地。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在同化和順應的基礎上的知識、行為的重新建構過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師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達到,怎么辦呢?小林他通過自我的調整,征求老師的幫助,降低了要求,達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圍。同時,他也在給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難度,這也是一個自我學習的過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選擇了適合自己能力的材料進行活動。在這個案例中,正是因為后來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發展水平、能力和經驗學習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興趣的滿足,使他第二天又進行了第二次嘗試(第一層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應靈活多樣。
在《指南》中說“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過程是教師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過程。教師要根據本《指南》,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并靈活地執行。”當小林在開始活動時,我首先運用了觀察的方法,看看小林是怎樣進行嘗試的,當發現他有困難時,我進行了指導、幫助。一開始,我從預定目標出發,想轉移小林的興趣,但這個困難實在是很大,于是我用了示范的方法進行幫助,但這個效果也不大,最后我支持了小林的要求,先讓他用調羹來舀,從小林原有的能力上逐步進行提高,這樣既保護了小林嘗試的積極性,又提高了小林手的靈活控制能力,這樣和樂而不為呢?
三、介入之前,要學會積極等待。
積極等待是指對消極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動中教師至始至終關注幼兒的活動,當幼兒出現困難時,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給予一定的等待時間,讓幼兒通過充分的操作、探索,盡可能自己解決問題。如果小林在我轉移他的興趣時,追隨了我,那么可能小林的困難就不
存在了,他的興趣將因著一次的活動而告終,值得慶幸的是小林始終堅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并支持了小林的選擇,這樣才更好地讓小林在自己操作的過程中了解了自己的困難,產生了矛盾沖突,從而進行了自我調整,自己來想辦法嘗試解決。
在今后的活動中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觀察、分析的能力,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能力、特點,及時調整目標,進行支持、合作、引導,使每個孩子都得到滿足和成功。
【中班區域反思】相關文章:
中班區域反思03-11
(優)中班區域反思03-11
中班科學反思07-06
中班螞蟻搬豆反思03-09
中班春天主題反思03-09
幼兒園中班課后反思03-10
中班春天主題反思(優)03-09
中班春天主題反思(熱門)03-10
(熱)中班春天主題反思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