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趣味語文小故事

時間:2024-03-11 11:16:38 好文 我要投稿

【優秀】趣味語文小故事

趣味語文小故事1

  題詩

【優秀】趣味語文小故事

  傳說,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請一位著名的書法家為她的扇子題詩。那位書法家寫的是唐朝王之渙的.詩《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由于疏忽,書法家忘寫了“間”字。慈禧大怒,要殺他。那位書法家急中生智,連忙解釋道:“老佛爺息怒,這是用王之渙的詩意填的一首詞。”并當場斷句,讀給慈禧聽:“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慈禧聽了,轉怒為喜,連聲稱妙。

趣味語文小故事2

  美國現代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在一次宴會上,與一位女士對坐,出于禮貌,說了一聲:“你真漂亮!”那位女士不領情,卻說:“可惜我無法同樣地贊美您!”馬克·吐溫說:“那沒關系,你可以像我一樣說一句謊話。”言辭委婉、平和,反其義而用之,那位女士低下了頭。

趣味語文小故事3

  兩千多年前,秦國的宰相呂不韋組織他的`門客集體編纂了一部大書——《呂氏春秋》。書成之后,把“稿本”掛在首都咸陽的城門上,聲稱有能增刪一字者賞給千金。不知是因為這書實在編得好還是人們畏懼呂不韋的權勢,據說,竟沒人能夠拿走這筆高額的“獎金”。于是,這個故事引出了一個“一字千金”的成語。

趣味語文小故事4

  古羅馬劇作家普勞圖斯的喜劇《一壇黃金》,第一次用了“三只手”一詞。該劇第四幕第四場中,老吝嗇鬼龍克利奧懷疑仆人偷了他家一壇金子,他要仆人伸出手來查看。看了一只,又看另一只,卻不甘心,還要看“第三只”。從此,小偷的代名詞就是“三只手”,至今如此。

趣味語文小故事5

  “萬”字萬畫

  我給大家講個笑話:從前有一個財主,為兒子聘請了一位私塾先生。兒子學會了“一、二、三”尚未學“四”,就以為什么都會了。財主聽兒子說什么都會了,就把先生辭了。

  一天,有人請財主的兒子寫個請帖。他兒子把自己關在屋子里,寫了半天也沒寫完。財主很是納悶,便推門進屋去,只見兒子正一筆一筆地畫扛扛。財主問兒子:“你這是干什么?”兒子沒好氣地說:“這人什么不好姓,偏姓萬,從早晨到現在我才完成了五百多畫。”

  同學們也許不屑于聽這么一個老掉牙的笑話,而我也只是想借此拋磚引玉,以引出老師的一番宏論。誰都知道,“萬”字不會是一萬畫,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因為一個方塊絕對容納不下這么多的筆畫。但是最多筆畫的漢字是哪一個?同一筆畫或構字部件在漢字中是否有數量限制呢?

  [老師講解]

  這是一個傳統笑話,當然也只是個笑話而已。不過,孫一泓的問題提得非常好。要問哪個漢字筆畫最多,還真讓人一時難以答上來,就《現代漢語詞典》和《辭海》里能夠查到的,則以“齉”字筆畫最多,36畫。

  說到同一筆畫或構件在漢字中的數限,還真是個有趣的問題。漢字就其筆畫疊加使用來看,是有一定規律的。橫畫如“一”字一畫,“二”字二畫,“三”字三畫,在甲骨文里,“四”就是四畫,寫作“”;豎畫也是這樣,如“10、20、30、40”分別寫作“十、廿、卅、”,而“五”或“五十”則不再類推。其它漢字中的同一筆畫也以重復三次(即四個同一筆畫)為限,如“拜、舞、焦、無”等,后二字可看作是“雙四”造型。

  構字部件的集中運用也以“四”為限,如“噩、器、綴、爽”等。有這樣一幅析字趣對:

  四口同圖,內口皆歸外口管;

  五人共傘,小人全仗大人遮。

  “圖”、“傘”分別是“圖”和“傘”的繁體字,其中“傘”里有五個人,但這是一大四小,并非五“人”并列。

  “非”、“韭”雖六橫,但分屬兩側。

趣味語文小故事6

  一場足球賽的戰報寫道:“這一場激烈的足球賽的結果山東隊戰敗了北京隊獲得了冠軍。”

  第一個人看后說,這場足球賽山東隊贏了。公報寫的是:“這一場激烈的足球賽的結果,山東隊戰敗了北京隊,獲得了冠軍。”另一個人說,不對。戰報上明明寫的.是:“這一場激烈的足球賽的結果,山東隊戰敗了,北京隊獲得了冠軍。

趣味語文小故事7

  人們歷來喜歡把老師培養出來的學生稱作,“桃李”把老師教育。培養了眾多學生稱作“桃李滿天下”。為什么要把學生稱為"桃李"呢?有這么一段故事:春秋時,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和保舉過不少的人,后來因為得罪了魏文侯,便獨自跑到北方去。在北方,子質遇見一個叫子簡的`人。就向他發牢騷,埋怨自己培養的人不肯為他出力。以至于流落北方。子簡笑著說:“春天種下桃樹和李樹,夏天可以在樹下休息納涼,秋天還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一種帶刺的植物),不僅不能利用它的種子,秋天長出來的刺還會刺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要象種樹一樣,應該先選準對象,然后再加以培養。”

  爾后,人們就把培養人才稱作“樹人”;把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稱為“桃李”。

趣味語文小故事8

  “打牙祭”就是吃肉的.意思。吃肉為什么叫“打牙祭”呢?首先得從“祭”字講起。祭,就是祭奠、祭祀。過去人們在逢年過節時總要特別想法子弄點好吃的。那時候,所謂好吃的,最高境界就是吃點豬肉。有好吃的首先當然要記住祖先,要先獻給祖先——祭祀。由于祭祀只是個儀式,所以只切不大一綹,放在神龕面前,點上冥幣、蠟燭表示表示而已。祭了祖先之后便將這一小坨肉切細“祭”自己的牙齒,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說。

趣味語文小故事9

  從前有個旅店貼了一張廣告,上面寫著:“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位旅客走上來,要求住店。店主指著廣告說:“你沒看見寫的廣告:“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客人說:“我看見了。廣告說得清楚:?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其實,這句話還有另外兩種句讀:一種是疑問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一種是陳述句式:“下雨天,留客,天留,客不留。”

趣味語文小故事10

  東漢書法家崔援年輕時好意氣用事,他因哥哥被人殺害,大怒之下殺了仇人,只身逃亡。幾年后遇朝廷大赦,才。回到故鄉。崔援自知因一時魯莽惹起大禍,吃足苦頭,就作銘(文體的一種)放在座位的.右側,用以自戒。以后凡是把一些格言寫出來放在座位旁邊用以自勉的,就叫做“座右銘”。

趣味語文小故事11

  據《左傳·哀公六年》記載:“鮑子曰: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這里所說的孺子,是指春秋時期齊景公的幼子——荼。齊景公特別寵愛他的孺子,有一次,齊景公趴到地上,嘴銜繩子,裝作牛,讓荼當牛騎。荼正玩得高興,不小心從“牛”背上躍了下來,繩子把齊景公的牙齒折斷了。顯然,當年的“孺子牛”是指齊景公對他幼兒的.寵愛。魯迅《自嘲》詩里:“俯首甘為孺子牛”,是用這個典故,注入了全新的內容,表示了他甘為人民大眾的牛的高貴品質,表達自己對人民大眾的無限忠誠。

趣味語文小故事12

  人們歷來喜歡把老師培養出來的學生稱作“桃李”。把老師教育培養了眾多學生稱作“桃李滿天下”。為什么要把學生稱為“桃李”呢?有這么一段故事:春秋時,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和保舉過不少的人,后來因為得罪了魏文侯,便獨自跑到北方去。 在北方,子質遇見一個叫子簡的人。就向他發牢騷,埋怨自己培養的人不肯為他出力。以至于流落北方。子簡笑著說:“春天種下桃樹和李樹,夏天可以在樹下休息納涼,秋天還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一種帶刺的植物),不僅不能利用它的種子,秋天長出來的刺還會刺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要象種樹一樣,應該先選準對象,然后再加以培養。”

  后來,人們就把培養人才稱作“樹人”;把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稱為“桃李”。

趣味語文小故事13

  徐文長手對知府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又別署田水月,山陰(今屬紹興)人,明文學家、書畫家,也是晚明時期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驅。他一生作聯很多,《徐渭集》載有對聯118副,這在明代是很少見的.,而所寫40字以上的長聯就有12副,在明代幾乎沒有第二人。尤其是他最先突破百字長聯,為紹興開元寺大殿題的140字長聯至今猶存。至今徐文長還有一些作聯故事在浙江流傳。

  徐文長十四歲時來到杭州。當時的杭州知府目中無人,他得知徐文長在杭州賦詩作畫,頗受人們贊賞時,大為惱火,認為一個小毛孩子竟敢在他的轄區內舞文弄墨,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便派衙役將徐文長召來對句。威脅他說如對不上,就驅逐出城。徐文長鎮定自若,滿口答應。知府帶徐文長到西湖邊,指著六合塔,說出上聯:“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

  徐文長沒有開口,只是揚了揚手。知府以為對不上,暗自高興。他得意忘形地指著保俶塔,又出了個上聯:“保俶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四海。”徐文長還是一言不發,而是用手指了指錦帶橋,向知府拱拱手,然后,又兩手平攤,往上一舉。

  知府見徐文長還是沒有回答,就神氣十足地說:“連一句也對不出,還算什么神童!”立即下令:“快把他趕出去!”這時,徐文長卻理直氣壯地哈哈大笑:“休得無禮,下聯早就對好了!”知府怒氣沖沖地說:“你敢無理狡辯,愚弄本府?”徐文長解釋說:“你是口出,我是手對。”“手對!是什么意思?”知府追問道。 長答道:對第一聯揚了揚手,就是說“一掌平平,五指三長兩短”;對第二聯拱拱手,兩手平攤,往上一舉,是說“錦帶橋,橋洞圓,圓似鏡,鏡照萬國九州”。知府聽了啞口無言,只好悻悻而去。

趣味語文小故事14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將《悲慘世界》的'手稿寄給出版社后,過了一段時間還不見此書出版。于是就給出版社去了一封信,內容只寫了:“?——雨果。”很快,他便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內容也只有:“!——編輯室。”過了不久,轟動世界的《悲慘世界》便于讀者見面了。這封信,被稱為“世界上最短的信。”

趣味語文小故事15

  蘇軾妙語拒友

  一代文豪蘇軾,字子瞻,號東坡,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為人所熟知。其詩詞歌賦,水平之高,數量之多,在中國古代文壇上都是屈指可數的。但他的宦海生涯并不順利,雖然也曾官至三品,任過禮部尚書、翰林、皇帝侍讀等要職,但更多的是作遷客騷人,一生被放逐的時間遠遠大于“在廟堂”的時間。雖然仕途坎坷,但他的名氣卻很大,身后更是千年傳頌不衰。 1057年,22歲的蘇軾與19歲的弟弟蘇轍在其父蘇洵帶領下進京赴試,在仁宗皇帝舉行的殿試考試中,雙雙考中進士,名震京師,可謂少年得志。當時

  的大文學家、宰相歐陽修在讀到蘇軾的文章時說:“看他的文章,我的汗都快下來了,再過三十年,就沒人知道我了,而只知道他了。”仁宗皇帝更是高興地說:“我今天為兒孫選了兩個好宰相。”

  蘇轍與蘇軾兄弟倆都是京官,蘇轍任尚書右丞,蘇軾任翰林學士丞旨。有一個人同他們是舊交,想求取官職。他在蘇轍那邊呆了很長時間沒有如愿,便滿懷希望轉到蘇軾這邊來。他說:“我很想在翰林學士院謀個職,請你幫忙說幾句話。”蘇軾未置可否,卻講起了故事:“過去,有個窮得叮當響的人去盜墓。

  棺材里坐著個赤條條的人,他對盜墓者說:我是漢代的楊王孫哪!臨死的時候,我囑咐兒子實行裸葬。所以,沒有錢周濟你呀!盜墓的又花了好大力氣掘開另一座墳,里面的人打扮像國君。死者自我介紹:我是漢文帝。駕崩之前,我留下遺詔叫臣下不要用金玉財寶陪葬。這里連器皿都是陶制的,你能得到什么呢?盜墓者見旁邊還有緊緊相連的'兩座墳,便掘開了左邊的那座。死者皮包骨頭,眼珠深深地凹在眼眶里。他說:我是伯夷,你沒有聽說嗎?我是餓死在首陽山的,你想想看,餓死的人身上能有分文嗎?盜墓的還想挖右邊那座墳,伯夷好心相勸:那是我的哥哥叔齊。我這個做弟弟的瘦成這個樣子,他還能像個人嗎?”

  蘇軾拿這個故事作比喻:伯夷是蘇轍,叔齊是自己;蘇轍滿足不了你的要求,我蘇軾就能滿足嗎?還是不要張口吧!朋友會意,竟忍不住笑了起來。

【趣味語文小故事】相關文章:

趣味語文小故事03-11

趣味的小故事03-09

趣味的小故事通用15篇03-09

趣味的小故事15篇[優]03-09

我的小故事02-24

小仙女的故事02-15

小木偶的故事(精選)03-02

小松鼠的故事03-09

道德小故事03-09

法制小故事03-10